常用的三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名称
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杜郎口中学 杨思中学 泗阳中学
杨思中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一、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①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
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
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
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如下: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
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
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T巩固练习T反馈迁移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
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
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T进行演绎推理T实验(例)验证T概括得出结论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
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不能取代系统的知识学习; 研究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 而是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五、合作学习模式
1、建立背景: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的重要动力。 2、合作学习:
3、要素:
4、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 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第22页,共22页。
4、基本要求: (1)量力性原则。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
规律。 (2)创设物理情境。演示实验、真实录像等 (3)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启发
思考。青少年对普遍讲授集中注意的时间 (4)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5)教育性。 5、例如:电势、电势差、电势能;
匀速圆周运动; 波的形成与传播;复习课等。
(1)学习就是概念转变——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前概念; ②原有思维方式: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同化;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矛盾 ——顺应。
第22页,共22页。
(2)认知冲突策略:帮助学生完成“顺应”。
程序:激发认知冲突——解决认知冲突— —找出原认识错误原因——形成新认识。
认知冲突来源:
➢特点:指向性、有序性、操作性、完整性、 稳定性、灵活性。
➢中学物理教学常用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 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一、启发——引导模式
1、理论基础: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示范可以加快学生的认识进程。 2、教学目标:
应用上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 4、优点: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一、认知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画线。
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2)适当的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
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2、精加工策略(重点)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做笔记。
记笔记策略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2)记忆术。
即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1)位置记忆法最早被古希腊演讲家使用。
是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对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
记忆年代时运用比较多。
马克思出生日,李渊建立唐朝,清朝入关。
4)关键词法。
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例子:“tiger”联想为“泰山上的一只虎”。
5)视觉想象。
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例:“飞机”“大树”可以这样联想:“飞机撞到大树上”。
微信订阅号ntcecn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好,形象越夸张和越奇特越好,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越好。
(3)提问利用提问“谁”“什么”“哪儿”“如何”等问题,让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状态。
(4)生成性学习是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对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新旧之间的连接,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使新信息内化。
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2
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一)传递──接受式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二)自学──辅导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
(三)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理论基础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2.基本程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3.教学原则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4.辅助系统需要一定的供学生探究学习的设备和相关资料。
5.教学效果优点:能够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缺点: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6.实施建议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四)概念获得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及教学办法的区分教学策略及教学办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重区别并收拾出教学策略及教学办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教学策略定义: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实行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办法。
教学策略要按照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同学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按照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同学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挑选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办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计划。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便性等基本特征。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楚熟悉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举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像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便性(或称为变通性)。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办法”;其次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计划”;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举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纳的一整套比较灵便的教学行为,它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方案、同学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办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办法又有好多种。
但根据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老师挑选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支配好,然后通过一定的办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同学。
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老师,而同学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舞同学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举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
三中心(以教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
三中心教学模式一、以学生为中心:1、弗雷内教学法弗雷内教学法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赛勒斯坦·弗雷内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所强调的,不是研究教师如何去教,而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
它最基本的特征与要求,是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在群体或个别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弗雷内教学法主要用于小学教学。
这种做法的要点是:1.主张群体协作弗雷内教学法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主张“教学自治”。
弗雷内认为:“教学自治”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有关教学方面的事情,如工作的安排、器材的使用……不应由教师个人说了算,而应由“群体”(弗雷内把实施这种教法的班级,称为“合作班级”,把班级集体和学习小组都称为“群体”)共同协商决定;“群体”是个人发展的源泉,群体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彼此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只有群体协作生活,才能促进人们的社会化。
为此,他主张教学应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儿童在群体中生活,以便有较多的机会交往和协作。
“合作班级”的群体协作活动,应包括读、算、写的学习活动,戏剧、朗读、手工、体育活动,搜集资料、实验探索等研究活动,办刊办报和校际通讯活动,视听、信息、电脑活动,印刷、装订、加工零件等车间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应在教师指导下,由群体共同负责管理,体现群体协作的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协作生活是更深入的要求。
协作就是让个人在群体里生活,加强集体协作,反对个人竞争。
要引导学生同本班、本校的其他学生,同父母以及同生活在学校周围的所有人进行协作。
特别是有关班级生活的决定、器材的使用、工作的安排,都应由群体共同协商决定。
共同协议一旦达成,就要执行到底,教师应是协议的担保人。
坚持协作生活,就要反对个人竞争,因为个人竞争是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根源,发生竞争,必然是“优者”取胜。
教学模式VS教学策略VS教学方法:一文读懂三者之间的纠葛与联系
教学模式VS教学策略VS教学方法:一文读懂三者之间的纠葛与联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然会提及的概念。
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各自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是有明显区别的。
有不少老师在后台表达过对这些概念和联系的迷惑,本文结合例子给大家分享简要分析。
一、定义和内容(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和组织形式的一种描述,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结构。
它能够确保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来进行。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模式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根据这些问题,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
2. 教学方法的选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如课件、投影仪、实验设备、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教学手段或工具,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三者的逻辑关系教学模式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涵盖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一种宏观的教学框架。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哪些?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型可谓丰富多彩。
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无法胜任。
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利弊,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对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一、“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
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指导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个目的去进行教学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课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爱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恨的是上课时不能自由“闲逛”,学生爱游戏爱聊天胜过了爱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就是因为游戏和聊天都有学生喜欢的情境,这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无师自通,甚至于连游戏菜单中的英语意思也猜个八九不离十,而没有情境的技术学习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所以一个想教好信息技术的老师对情境教学一定要有认识和实践。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境。
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策略的“三新”实践与应用
教学策略的“三新”实践与应用1. 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策略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三新"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本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三新"教学策略的内涵、实践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 "三新"教学策略的内涵"三新"教学策略是指:新课程、学、新评价。
-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方式的变革。
- 新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道德品质。
3. "三新"教学策略的实践方法3.1 新课程的实践方法1.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教师应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2. 学生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差异化教学资源。
3.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的实践方法1. 课堂互动: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活力。
2.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3 新评价的实践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进行评价。
2.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成果。
3.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社会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
典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学习奥林匹克运动会
11
h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背景分析:
避免知识的过于简单化,保持知识的真实性和复杂 性,使知识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迁移并应用于不 同的情境。
概念分析: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以随意的不同途径、方法进 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取同一事物和问题的 多方面认识。
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提高 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
h
支架式教学策略
概念分析:
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支架/脚手架:教师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提 高现有能力的支持的形式。
最邻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 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 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 的距离。
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 移能力;随机进入教学正是根据弹性认知理论的 要求而提出的。
13
h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5 4 3 2 1
学习效果评价 小组协作学习 思维发散训练 随机进入学习 呈现基本情境
14
h
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比较
策略类型
支架教学策略 抛锚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更主要是学习者的再发现
注意
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不是现有的知识
教师的主要任务: 不是向传授现有的知识; 为学生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3
h
发现学习的教学步骤
(1)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 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 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
常用课堂教学策略进中举教案二
常用课堂教学策略进中举教案二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教学策略。
一、问答互动问答互动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纠正学生的答案,促进学生思考。
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学生提问,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演讲表达演讲表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思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演讲表达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四、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
五、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轻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任务,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游戏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
以上五种教学策略都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教学策略定义: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
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
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
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
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工智能具有人类的思维和意识B. 人工智能是人制造出来的机器系统C. 人工智能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智能D.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答案:A解析: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思维和意识,它只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扩展。
因此,选项A“人工智能具有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不正确的。
2、以下哪种是图像输入设备?()A. 打印机B. 显示器C. 扫描仪D. 投影仪答案:C解析:图像输入设备是能把外部图像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的设备。
在给出的选项中,A选项“打印机”是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内的信息输出到纸张等介质上;B选项“显示器”也是输出设备,用于显示计算机内的信息;D选项“投影仪”同样属于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内的图像或视频投影到屏幕上。
而C选项“扫描仪”则是输入设备,能够将纸张上的图像或文字扫描并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
3、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是()。
A. 机器人踢足球B. 计算机自动编程C. 语音识别系统D. 专家系统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在给出的选项中,A选项“机器人踢足球”是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属于人工智能领域;C选项“语音识别系统”是将人类语音转换为文本或指令的技术,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D选项“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决策过程的计算机系统,同样属于人工智能。
而B选项“计算机自动编程”通常指的是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代码的过程,它并不直接涉及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因此不属于人工智能应用。
常见教学模式与策略优秀PPT
想一想,议一议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 学习策略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谢 谢!
高中数学《椭圆和双曲线的构造实验》
2、协作学习策略
竞争
辩论 协同 伙伴
角色扮演
竞争
教师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 学习者单独完成子任务,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 教师和同学分别进行评论,最后完成总任务
辩论
围绕学习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寻找支撑观点的论据资料 教师(或中立组)选出正、反两方 进行辩论或辩驳 达到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呈现先行组织者 呈现材料 整合同化 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起
交互式电子白板 Web2.0(如:Blog、Wiki等) 电子书包 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云技术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资源共享,利用资源学习 自主发现、探究式的学习 网上协商,合作式的学习 工具利用,问题解决学习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
活动(行为)。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加涅的九段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纳,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
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生的认识过程类似 于人类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 下学生的发现过程,学生要主动地进行学 习、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 受”知识。学生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 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林存华教学规律、教学原那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一组术语,近20年来在我国的“教学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然而,这5个概念却又是容易混淆的。
明辨其涵义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建立教学理论的前提,做一些清思的工作对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一这一组概念都是以“教学××〞的偏正构造的形式构成的。
因而在理解这一组概念的根本涵义时,先了解上位概念是有必要的。
1.教学规律〔objectivelawofteaching〕1989年版的?辞海?对“规律〞一词作如下解释:规律,亦称“法那么〞,指事物开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①对于教学规律的界定,我国已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大致有三种:〔1〕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
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那么的重要依据。
②〔2〕教学过程中各根本因素之间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这些质的联系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展开与行进,并推动着教学过程的开展。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
③〔3〕教学规律即教学内部所包含的矛盾联系。
④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的“联系〞,后两种观点那么认为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各根本因素之间〞或“教学内部〞的“联系〞。
按照?辞海?对“规律〞一词的解释,后两种观点似乎是更加贴近一些。
而实际上,教学规律不仅指教学过程、教学现象,还与教育规律、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身心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2.教学原那么〔principleofinstruction〕原那么指的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
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处理,往往会受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原那么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那么才是正确的。
⑤教学原那么,并非现代才有。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3)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3)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的“随机进入教学”。
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
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不难看出,随机进入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据弹性认知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表达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
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
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
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
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