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弹性流体动力润滑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3)道森-希金森最小油膜厚度公式
hmin
2.65
0.54 (0u )
E W '0.03
R 0.7 写为:
G U 0.54 0.7 H min 2.65 W 0.13
道森一希金森公式和格鲁宾公式合用旳范围基本 一样。在下列任一条件下来使用它们将受到限制,不 然精度就会明显降低。
五、能量方程
8.4 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旳分析与讨论
8.4.1 线接触等温全膜弹流旳近似解—格鲁宾理论
格鲁宾公式(Грубин)
84
h0
1.95 0u
11
1
R11
W 11
E '
格鲁宾公式是最早得出旳与实际接近旳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最小油 膜厚度计算公式。是用解析法及采用前面所述旳模型和某些设定推导 出来旳。
线接触等温全膜弹流旳数值解—道森-希金森理论
(2)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经过广泛旳数值计算,概括 起来可得到下列旳主要结论:
①弹流经典旳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如图所示。
②弹性变形和粘度变化旳联合效应可使承载能力大为提升。如图8.7所示,在具有 相同旳中心油膜厚度旳情况下,刚性一等粘度旳润滑状态承载能力最小;弹性一变 枯度旳润滑状态承载能力最大:弹性变形和粘压效应旳联合作用比它们单独旳效应 要大得多。换句话说,在相同旳载荷下,考虑弹性变形和粘压效应所得旳油膜厚 度远不小于按简朴旳润滑理论所得之值。
二、流体旳粘压特征
齿轮、滚动轴承、凸轮等接触表面可化为半径相当旳圆柱体接触,其等 效半径一般为20mm左右或更小,显然在赫兹接触区将产生很高旳压九流体 压力升高将造成流体枯度和密度旳增大。在很高旳压力下,密度将增大20% ,但对弹流承裁能力不会有很大影响,而粘度却变化很大,到达若干个数量 级,在计算承载能力时必须予以考虑。液体旳压粘特征可表达为指数关系:
滚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接触中心油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常规研究方法
第 2 6卷 第 2期
21 0 2年 6月
传
动
技
术
V o【26 N O. . 2
DRI YS VE S TEM TECHNI QUE
J n O1 u e2 2
文 章 编 号 :0 68 4 ( 0 2 0 — 20 1 0 —2 4 2 1 ) 22— 9
滚 动 弹 性 流体 动 力润 滑 接 触 中心 油膜 厚 度 随 时 问变化 的常规 研 究 方 法
分析 法 和 半分 析 解 。该 方 法还 用 于模 拟 压 力 和 间 隙 波传 递 现 象 , 期 仅 用 完整 的数 值 解 表 明 。 早
[ btatTh fet f i —ayn oma apoc ntefm r t no ol ge so ydo y a — A src] eefcso mevrign r l p raho i f mai f ln l th —rd nmi t — h l o o r i a — —
c l u rc t d EH L)c n a t r t d e ym e n fa lta ay i. A dfe tlGr b n s h mei al l b ia e ( y o tc sa esu id b a so n i e n lss n mo iidEr e— u i c e s
流体润滑原理
3. Navier-Stocks方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了流体力学中速度与压力之间关系。
把粘性流体看作连续介质,取一个无限小的质点来研究其应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右图表示了一个质点在三维坐标中的受力情况。 通过每一点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各有三个应力,共有九个应力分量。
。这两个力作用于单元体的质点中心。
式中:x 单位质量在x方向所受的体积力; u 流体在x方向的速度分量。
3. Navier-Stocks方程
作用于单元体上所有力的平衡条件为:体积力-惯性力+六个表面力=0。
则有:
式(S-4)为力的平衡方程。 式中:u、v、w分别为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流体润滑原理
2. 雷诺方程
3. Navier-Stocks方程
4. 雷诺方程应用
5. 弹流体动力润滑简介
1. 概述
1. 概述
润滑:用具有润滑性的一层膜把相对运动的两个表面分开,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润滑。
一、润滑的分类
3. Navier-Stocks方程
把式(S-1)、(S-2)(τ)、(S-3)(σ)代入(S-4)式中:
式中:
3. Navier-Stocks方程
代入(S-4)的三个方向:
式(S-5)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速度与压力关系的方程。
3. Navier-Stocks方程
3. Navier-Stocks方程
流体动力学中的黏弹性流体研究
流体动力学中的黏弹性流体研究引言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科,黏弹性流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黏弹性流体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既具有流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的弹性。
在工程领域中,黏弹性流体的研究在物料加工、油田开发、生物医学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黏弹性流体的定义、性质、流动行为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一、黏弹性流体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黏弹性流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应力和应变关系不仅取决于变形速度和应变量,而且还取决于变形历史的流体。
与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相比,黏弹性流体展现出了更为复杂的性质。
1.2 分类黏弹性流体按照性质可分为两类:线性黏弹性流体和非线性黏弹性流体。
线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而非线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与应变则不是线性关系。
二、黏弹性流体的性质与特点黏弹性流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与特点:2.1 弹性本质黏弹性流体具有固体的形变回复能力,即具有弹性本质。
当外力停止作用时,黏弹性流体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这与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在停止外力作用后无法恢复的特性有所区别。
2.2 流变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变形速率密切相关,即流体的黏度会随着变形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黏弹性流体具有复杂的流变性质。
2.3 液体性质与固体相比,黏弹性流体更接近液体,具有流动性。
黏弹性流体的流动性使得其在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黏弹性流体的流动行为比较复杂,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应变速率、外力作用、温度等因素。
3.1 应变速率的影响黏弹性流体的黏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当应变速率较低时,黏弹性流体呈现出较低的黏度值;当应变速率增加时,黏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应变速率对黏度的敏感性使得黏弹性流体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适的设定与控制,以满足不同流动条件的要求。
3.2 外力作用的影响外力的作用对黏弹性流体的流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之流体动力润滑流体润滑研究和发展机器在运动时,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必定会发生摩擦从而造成磨损,而润滑是减小摩擦、减轻甚至避免磨损的直接措施。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润滑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井已成为工业部门和学术机构重要的研究领域。
19世纪未流体润滑现象被首次发现,几乎同时流体润滑理论也被提出来了。
二战期间军事装备的需求促使润滑技术高速发展,也对润滑理论,持别是流体润滑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后各工业国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
现在比较成熟的流体润滑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它们是:1.流体动力润滑2.流体静压润滑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流体动力润滑原理1.1:定义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的黏附性,使流体黏附在摩擦表面,并在摩擦副做相对运动时被带入两摩擦副的摩擦表面之间。
如果两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空间,则被带入摩擦副的两摩擦表面中的流体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随着摩擦副的运动速度和流体的粘度发生改变。
当流体的粘度一定时,摩擦副的运动速率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当摩擦副的运动速率一定时,流体的粘度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
进入摩擦表面的流体会像一个楔子,由于摩擦副在不断的做相对运动,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迫使流体向楔子一样楔入两摩擦表面,从而将两摩擦表面分隔开来,阻止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
简单地说,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间的相对速度、流体的粘滞行和摩擦副之间的楔形墙体,迫使流体压缩而产生压力膜将两表面完全分隔开,并依靠流体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和流体的粘滞性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依靠表面运动而产生的动力学效应。
M-6 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基础
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基础油气运移理论认为储层原为水所饱和,而油是在后来的某一时间才运移来的。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孔隙空间中绝对不含水的油气藏。
地层固有水饱和度称为原生水或间隙水饱和度。
仅这些水的存在,除了减少储存烃类物质的孔隙空间外,也构成了孔隙空间中的多相(至少两相)流体体系。
另外,诸多大油区成功经验表明,起源于19世纪下叶的注水采油能够显著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这一技术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蓬勃发展,由注水所引起的多相渗流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研究者重视,并相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理论上,Richards (1931)最先开始了未饱和土壤中毛管束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之后Wyckoff 和Botset (1936)在研究未饱和土壤中气—液两相渗流时,首先提出了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Muskat 和Merese (1937)运用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先将Darcy 定律推广到了多相流体渗流之中。
诚如Scheidegger (1972)所说,Darcy 定律的这种推广只能有条件的成立,即相对渗透率不受渗流系统的压力和速度影响,而只是流体饱和度的单值函数(Muskat 假设)。
Leverett (1939,1941)、Leverett 和Lewis (1941)、Buckley 和Leverett (1942)相继完成了孔隙介质二相驱替机理。
关于二相或者三相流动的细观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基于Leverett 等人的理论推广而进行的。
在宏观渗流方面,主要贡献者有Perrine (1956)、Martin(1959) 、Weller(1966)、Raghavan (1976)、Aanonsen (1985)、Chen (1987)、Al-Khalifah (1987)、B φe (1989)、Camacho-V 和Standing (1991)、Thompson (1995)等,主要成果有P-M 近似模型、拟压力模型、拟压力拟时间模型及压力平方模型等。
流体润滑分类
流体润滑分类
◆流体动压润滑:在两个做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上,借助于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
和相对运动而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相对运动表面的弹性变形与流体动压作用都对润滑油的润滑性
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润滑状态。
⏹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
流体动压润滑是由
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是研究在点、线接触条件下,两弹性物体间的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力学性质。
摩擦作业-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线接触问题的研究一、流体润滑状态润滑的日的是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低剪切强度的润滑膜,用它来减少摩擦阻力和降低材料磨损.润滑膜可以是由液体或气体组成的流体膜或者固体膜。
根据润滑膜的形成原理和特征,润滑状态可以分为:(1)流体动压润滑;(2)流体静压淀滑;(3)弹性抗体动压润滑;(4)边界润滑;(5)干摩擦状态等五种基本类型。
表1—1列出了各种润滑状态的基本特征。
表各种润滑状态的基本特征图膜厚度与粗糙度各种润滑状态所形成的润滑膜厚度不同,但是单纯由润滑膜的厚度还不能准确地判断润滑状态;尚须与表面粗糙度进行对比.图l—1列出润泽胶厚度与粗糙度的数量级.只有当润滑胜厚度足以超过两表面的粗糙峰高度时,才有可能完全避免峰点接触而实现全膜流体润滑,对于实际机械中的摩擦副,通常总是几种润滑状态同时存在,统称为混合润滑状态。
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于刚性表面的流体润滑,通常称为流体动压润滑理论;而对于弹性表面的润滑问题,还需要加入弹性变形方程,因此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简为弹流体润滑称(EHL或EHD),它主要研究点线接触摩擦副的润滑问题。
由于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摩擦副的载荷集中作用,接触区内的压力很高,因而在润滑计算中要考虑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刘的粘压效应。
在1949提出的弹流体润滑入口区分析方法,首次将Reynolds流体润滑理论和Hertz弹性接触理论联系起来处理弹流体润滑问题,并提出线接触等温弹流体润滑问题的近似解。
2.1线接触的弹性变形2.1.1Hetrz接触理论Hetrz接触理论讨论了一个弹性圆柱和刚性平面线接触时的压力分布和弹性变形情况。
如图12—1点划线表示半径为R的弹性圆柱与刚性平面在无载荷条件下相互接触的情况。
当施加载荷W以后,两表面相互挤压而产生位移,此时变形后的情况如图12—l中的实线所示。
灾害地质学——第6章-2 泥石流 (2)
泥石流爆发时,象一条褐色巨龙,奔腾咆哮, 巨石翻滚,激浪飞溅,石块撞击的声音雷鸣般 响彻山谷。
4
泥石流
泥石流
5.2 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一、泥石流形成
1.形成条件
(1)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固体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育的基础之一,通常决定于地质 构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和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
2005年9月3日晚19~23时冲毁民房132间,死亡9人。
20
临安市昌化镇后葛村、后营村泥石流
21
坡面型泥石流
22
沟谷型泥石流示意图
23
沟谷型泥石流
24
庆元县荷地镇石磨下村泥石流灾害
2006年 8月11日凌晨 受8号超强台 风带来的强降 雨影响,石磨 下村附近山体 多处发生浅表 层土质滑坡, 并由这些滑坡 作为起动条件 形成了泥石 流,共造成 20人死亡, 经济损失达 158万元。
其容重大小反映了泥石流结构。
一般稀性泥石流容重1.3~1.8t/m3,粘性泥石流容重> 2.0t/m3,过渡性泥石流在1.8~2.0t/m3之间。 不同容重其含沙量不同,一般含沙量在1000kg/m3以上, 最高可达2180.3kg/m3。
28
1.容重
泥石流容重受固液相组成、固体物质特性及土 体特性影响。
37
三、泥石流搬运特征
泥石流是一种独特的流体,其搬运能力极 强。搬运的泥沙、粒度广泛、浓度大,大致可 归纳为两类:
1、粘性泥石流以蠕动流滑动流成似层流的连续流或阵性 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和水构成一相体,以整体 方式搬运松散碎屑物质。 2、稀性泥石流以紊流连续流形态将流体搬运出沟。泥沙 和水尚未构成一相体,而是两相体,以散体方式搬运松 散碎屑物质。
圆弧齿轮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解
(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 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2 .湖北省 电力试验研究院
摘要:根据圆弧齿轮啮合点具有二维表面速度的点接触弹流模型,在变网格下联立求解能量方程 、雷诺方程和弹性
位移方程等,获得了齿面接触区内的温度、压力和润滑膜厚度分布 。计算考虑了润滑剂粘度和密度随温度压力变化和挤
p ro a c r ic se Asc mp e t h t fi v l t e s, ic l eg a sh v h e i so r l t ik e r n e wee ds u sd. o a dwih ta ou eg a cru a a e r a et retme rmo ef m hc — fm r o n r r r i n s d a o t o e tnh ta t n c e ce twh n gv n mo e ae la rr tt p e . e r l n eo i e o g t e e sa b u n —e t r ci o f in e ie d rt o d o oae s e d Th o l g v lct s a n h n o i i i l
i g’ h oo ia mo e s u e n te c ua i fta t o f ce t Th f c so p rtn o dt n n t e f m rn Sr e lgc d lwa sd i h a c lt n o r cin c e i in . e e e t fo e ai g c n i o s o h l l l o o i i
v rain o h i vs o i d d n i t e eau ea d p e s r d s u e e fl wee altk n i t c o n . Ey ait ft e ol ic st a e st wi tmp r tr n rs u e a q e z m r a e no a c u t o yn y h n i l —
04-04 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流体润滑的分类: (1)流体动力润滑 (2)流体静力润滑 (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1)流体动力润滑
• 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 主要优点:摩擦力小,磨损小,并可吸冲缓振。
• 流体动力润滑的三个条件:
(1)一定粘性的流体;
(2)流入楔形收敛间隙; (3)一定的相对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流体静力润滑
• 流体静力润滑是靠液压泵(或其它压力流体源)将加压后
的流体送入两摩擦表面之间,利用流体静压力来平衡外载
荷。
(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当两摩擦表面间的接触压力很大时,摩擦表面的局部 弹性变形不能忽略。同时,在较高的压力下,润滑剂的粘 度也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 绝大多数的齿轮和滚动轴承都在这种润滑状态下工作。
6.4流体润滑简介解析
2018/10/14
五、润滑剂的选择
润滑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摩擦与磨损。此外还能起到防锈、冷却、冲洗 杂质或密封的作用。 工程中所用的润滑剂有液体、气体和固体。一般工况广泛采用润滑油 和润滑脂。 1.润滑油的选择 (1)粘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
du dy
运动粘度v v(m 2 / s )
( pa s ) ( kg / m 3 )
B/2 B/2 h
h 3 p Q 2 2 q z dx 2 dx 12 x
2018/10/14
(3)摩擦力
在y 0表面上的摩擦力为
h p ( U U ) 2 1 d xd z 2 x h 在y h表面上的摩擦力为
2018/10/14
2.压力边界条件: (1)Sommerfeld 边界条件 (2)Gumbel (3)Reynolds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0, ,2时, p 0
0, ,0 时, p 0
起始边: 0时, p 0 dp 种植边:p 0和 0 dx
2018/10/14
等温EHL问题目前只能用数值法求解。数值法有顺解法和逆解法两种。
2018/10/14
(1)Dowson-Higginson最小膜厚公式
hmin 2.65
0.7 0.54 ( 0U) R 0.48 L0.13
E '0.03 F 0.13
或 hmin 2.65G 0.54U R
2018/10/14
(
dy)dxdz y
(p p dx ) dydz x
pdydz
dxdz
2018/10/14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两个弹性圆柱的接触,可等效于一当量圆柱和一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因此 在弹流润滑的研究中,可以将接触区视为平面。
等效圆柱
刚性平面
为了分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机理,首先观察一下对偶表面干接触时的情况。 如图所示模型是弹性圆柱体与一刚性平面干接触的情况。在载荷作用下,弹性 圆柱体发生弹性变形,使线接触变成了小面积接触,载荷所造成的接触压力常 称为赫兹压力,其分布情况是在接触区域内成抛物线形分布,中间的压力最高 而至边缘降低为零。
几种摩擦的界限常以膜厚比来大致估计:
hmin R R
2 q1 2 q2
式中:hmin——最小公称油膜厚度,m
Rq1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Rq2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0.4,干摩擦 ≤1,边界摩擦; =1~3,混合摩擦; >3,流体摩擦
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因数
膜厚比对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干摩擦——最不利
弹性变形
边界摩擦——最低要求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混合摩擦——比较好
边界膜 边界膜
流体摩擦——最好
液
边界膜
液体
流体润滑定义:在适当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
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流体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层中的分子大部分不受 金属表面离子、电子场的作用而可以自由地移动。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流 体润滑的摩擦性质完全取决于流体的粘性,而与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无关。
流体润滑的优点:摩擦阻力低,摩擦系数低(0.001~0.008),磨损降低。
流体润滑的分类:流体静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1.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静压润滑又称外供压润滑,是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 的润滑剂输送到支承中去,在支承油腔内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润滑油膜,将所 支撑的轴或滑动导轨面等运动件浮起,承受外力作用。因此运动件在从静止状 态直至在很大的速度范围内都能承受外力作用,
第6章弹性流体润滑理论
x* x / b; H hE LL /W ; H 0 h0E LL /W ; H H 0
q*
W ELL
2
q 12U
0b
dq * dx
H3
x , x* , p q q* 0;
求 x* , x* 1(x b)之 间 的 积 分 ,从 而 求 得 在
Hertz接 触 边 缘 处 的 q *
H0 6.07107
h0 H0 R 6.07107 20 1.21103mm 1.21m
滚子轴承
1 当量曲率半径:
内圈半径R1,外圈半径R2,滚子直径d=2r, 令 λ=d/Dm,Dm为平径直径。滚子与内圈的接触点:
RiRR 11rr
(Dmd)d 2 22
(Dmd)d
d(1)
2
222
滚子与外圈的接触点:
速
度
参
数
:U
U E 'R
载荷参数
:W
W
E 'R
(W为单位长度载荷)
线接触弹性润滑状态图
横坐标为弹性参数
ge
U WR2L2
0.5
0.5
WU
纵坐标为粘性参数 W 2 3 0.5 1.5 0.5
gv UR2L3 GW U
使用方法与步骤:
1. 计算出材料参数、载荷参数、速度参数;
2. 计算出弹性参数ge、粘性参数gv;
2 线接触的刚性方程
2.1几何关系
线接触摩擦副包括摩擦轮、齿轮。 两个圆柱体接触可等效地简化为平 面与圆柱体接触,其等效半径为: h0
1 1 1
R
R1
R2
其 间 隙 h为 :
h h0 (R
h
3.1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p 0e p
p pmax
p
Influence of the defomation
h0
③The “necking down”of the film near to the outlet end of the zone:
qx constant
h0 hm (necking down)
主要原因:1)高压使润滑油粘度显著增大,形成液态固体; 2)高的接触应力使弹性体发生显著的局部弹性变形。
润 滑
7
2)Blok’s theory(1952)
考虑了压粘效应。得到Blok方程。
3) Herrebrugh’s theory(1968)
考虑了弹性变形效应,得到的Herrebrugh方程只适用于 表面弹性变形显著而润滑剂粘度变化不大的接触副,如 水润滑的橡胶轴承。
润 滑
8
4) Dowson-Higginson’s theory(1959、1962)
道森综合考虑了压粘效应和弹性变形效应,通过数值 解得到了道森方程。 (0U )0.7 0.54 R 0.43
E '0.03 w0.13 2 1 1 1 12 1 2 U (U1 U 2 ); E ' [ ( )]1 (Pa) 2 2 E1 E2
3 3
Full-film EHL Partial-film EHL
1,2 —粗糙度(均方根值)
With these value the
h 0.015 m(very small) <Surface roughness of gear teeth!!For Exp:Rz 0.5 m
润 滑
6
经典例子: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分析
Jn 0 8 u .2 0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 动力润滑计算 分析
王 刚志 L
(. 1 天津科技大学理学 院 ,天津 3 0 5 ;2 0 4 7 ,天津大学 内燃机燃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 0 7 0 0 2)
摘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建 立了 内燃机主 轴承 弹性 流体 动力润滑计算 的数 学模 型和 有限元模 型. 依此模型 , 某四缸 柴油机 的 5个主 对
M anJ u n l a i g C gn s i o r a rn si I En i e Be n
W ANG n z i' Ga g— h
( . o e e f c n e Taj ies yo i c &T c n lg , ini 3 0 5 , hn ; 1C l g i c , i i Unvri f ce e eh oo y Taj 0 4 7 C ia l oS e nn t S n n 2 Sae y a oaoyo n ie ,ini iesy Taj 00 2 C ia . t b rtr f gn sTaj Unvri , i i 3 0 7 , hn ) t Ke L E n t nn
轴承进行 了计算 , 分别算 出其在一个工作周期 内的油膜 压力、 油膜厚度 、 摩擦 功耗 和轴心轨迹. 通过对计算 结果 的分析
表 明 , 3号主轴承所受到的载荷最 小, 第 平均 油膜 厚度最 小, 平均 油膜 压力和摩擦 功耗最大. 3号主轴承 的润滑状 况 第 不佳 , 对其进行摩擦 学优化 设计. 应
Kewo d :ma un er g f C y r s i j ra b ai s E;e s h do y a i lb ct n a ua o ayi no l n oI l t y rd n m c u r ai ;c c lina ls ao i o l t n s
第6章 流体润滑理论
∂ ( ρu ) ∂ ( ρv) ∂ ( ρw) ∂ρ + + + =0 ∂x ∂y ∂z ∂t
流体两个状态方程:
ρ = ρ ( p, T )
η = η ( p, T )
THE END
第6章 流体润滑理论
6-1 概述
流体润滑:两摩擦面被一薄层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所建立的流体膜 压力平衡外载荷(取决于流体的粘性) 主要优点:摩擦系数小,(完全液体时约为0.001~0.008,气体润滑 时更小),功率损失小,温升低,延长摩擦面使用寿命 分类: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又分为: ①靠表面间的收敛楔形间隙形成动力油膜 ②考虑压粘效应及表面弹性变形形成流体动力油膜 ③ 靠两表面间径向挤压运动建立油膜 如两金属表面间能建立一层完整的流体润滑膜,表面几乎不发生磨 损。
dh =0 dt
∂ h 3 ∂p ∂h ∂ h 3 ∂p ( )+ ( ) = 6(U 1 − U 2 ) ∂x η ∂x ∂z η ∂z ∂x
(5)
η不变,并设
U 2 = 0,U 1 = U ,得常见二维形式Reynolds方程 ∂ ∂p ∂h ∂ 3 ∂p (h ) + (h 3 ) = 6Uη ∂x ∂x ∂z ∂z ∂x
ω=
1 dp y ( y − h) 2η dz
流量:(对无限宽平板)
Uh h 3 dp q x = ∫ udy = − ( ) 0 2 12η dx
h
dp 在油膜中某一点 x 处,设其间隙为 h* ,该处, = 0 dx
*
uh * ⇒ q* = x 2
h − h* dp = 6Uη 由连续性方程: q x = q ⇒ dx h3
∂ h 3 ∂p ∂ h 3 ∂p ∂h ( )+ ( ) = 6(U 1 − U 2 ) + 12(V2 − V1 ) ∂x η ∂x ∂z η ∂z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minW HW hf 0URL V
W W 1 2 0UERL V 2
2
2 2 3
弹性参数: ge 粘性参数:gv
W GW 2 1 2 3 UR L 0 V 2
3 2
E 2W 2 1 . 5 1
2 2 R
1
3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4)最大剪应力τxz及其所在深度z: 如图所示,由载荷产生的应力σx, σx,σz及τxz随距离表面深度z而变化, 最大剪应力τmax不是在接触表面,而 是在距离表面深度为z的地方。一般来 说,z=0.67b。当表面作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使最大剪应力增大,并移向表 面。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2、Madin线接触公式 将h代入Reynolds方程,并根据边界条件
x
xx
p0
dp 0 dx
得压力分布公式如下: 12U p 2 Rh p 0 h02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2、Madin线接触公式
12U p 2 Rh 0 p 2 h0 p 式中 为x的已知函数,可以表示为:
p
sin 2 4 4 cos 2
1
3 sin 2 sin 4 8 2 4 32
其中:
x tan 2 Rh 0
为
dp 0 dx
时的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由于x/R很小,略去高阶微量,得:
x2 h h0 2R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2、Madin线接触公式 设接触为刚体,则一维Reynolds方程为:
dp hh 12U 3 dx h U1 U 2 其中: U 2
dp hh 6 U 1 U 2 3 dx h
U称为卷吸速度或平均速度,Ul和U2分别为两个圆 柱体的表面速度。
W H 0 ——油膜厚度参数;
V
——载荷参数;
——速度参数;G ——材料参数。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线接触弹性流 体的润滑状态图
在弹性流体动压 润滑计算中,最有实 际意义的是计算最小 油膜厚度,用它与接 触面的表面粗糙度进 行比较,以此来确定 润滑状态。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线接触弹性流 体的润滑状态图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二、线接触的刚性方程
1916年Martin用Reynolds方程推导出线接触解 析解。 1、几何关系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1、几何关系 如图所示,两圆柱接触可以 等效地简化为一平面与一等效圆柱接触,其计算误差 很小,可略去。其中,等效半径为:
1 1 1 R R1 R2
用上式计算出的膜厚与实测结果相差2~3数量 级,尤其在重载低速条件下相差更大,该式只适于 高速轻载工况。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在以下的计算中,油膜形状是通过两个接 触表面的弹性变形而求得,此弹性变形是根据 Hertz首创的经典理论来确定的。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5)接触区外的变形及膜厚公式 若两个接触体的材料相同,则:
2 x x2 1 2 x x h1 2bp max 1 ln 1 2 2 E b b b b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一、概述
润滑剂的粘度增高 高压
油膜厚度增大
接触体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一、概述
例如,线接触的两圆柱体受载后会变为面接 触,也会增大油膜厚度。1949年,Grubin从理论 上将压粘方程、弹性方程与Reynolds方程综合求 解获得成功。这种考虑了弹性变形及压粘变化对 流体动压润滑的影响,被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简称弹流。一 般用EHL或EHD表示。
(3)载荷与接触半宽和最大压力之间的关系 : W bp max 线接触关系式为:
L
点接触关系式为:
W
2 2
3
b 2 p max
1 2
根据b的表达式,可求得最大压力与载荷的关系式: 线接触为: 点接触为:
p max
p max
EW 2 1 2 RL
图中的粗线段表示 hmin的相对值。图中横 坐标表示弹性变形的数 值,纵坐标表示粘度随 压力变化的数值。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图中共划分为 四个区:
E-V区,弹性变粘度区, 综合考虑了压粘效应和弹性 变形的影响,采用DowsonHigginson公式)计算。
hmin U 0.88 R ER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4)最大剪应力τxz及其所在深度z: 如第四章所述,高副接触(如齿轮、 滚动轴承)承受循环应力,在最大剪应 力处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到表面, 最后产生点蚀或剥落。这就是高副接 触的主要磨损形式。应当指出,即使 在润滑条件下,由于接触区产生的油 膜压力很高,表面疲劳磨损也只能减 缓而不能完全避免。
0.7 0.6 ELR E W 0.13
H 0 1.6W 0.6V 0.7G 0.13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图中共划分为 四个区:
R-V区,刚性变粘度区, 其压粘效应远大于弹性变形, 采用Bloke公式计算。
h0 1.66 0U
2
3
W 0 R E L
R1 R2 R R1 R2
其间隙可以表示为:
h h0 R R x
2
2
2 2 4 x x x h0 R1 1 2 h0 R 1 1 2 4 R 8R 2R
第六章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混合润滑及边界润滑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6-2混合润滑及边界润滑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一、概述
前面所讨论的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计算, 是假定两个润滑表面相对运动时仍保持完全的刚 性,未产生弹性变形,这在低副接触时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高副接触,如齿轮、滚动轴承等,其 比压很大,运用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就不合适。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5)接触区外的变形及膜厚公式 假设在接触区的油膜形状是平行的,膜厚为 h0,则接触区外为收敛间隙,其油膜形状(距x处) 可表示为:
2 x x2 1 2 x x h h0 h1 h0 bp 1 ln 1 2 2 E max b b b b
1 3 2 3
0
H 0 1.66V G
2
3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图中共划分为 四个区:
E-I区,弹性等粘度区, 弹性变形远大于压粘效应, 采用Herrebrugh公式计算。
h0 2.35 0U
0 .6
W R L
0. 6 0
.02
E
0 .4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无量纲参数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式中的有关变量,Dowson 采用了无量纲参数。由前面分析可知h0主要取决 于三组参数,即:
W 0U h0 f , , E R ER ER
这些参数可用无量纲参数 H
H0
0
, W ,V , G
表示,即:
h0 U W ,W ,V 0 , G E R ER ER
Pmax——在中心线上的最大应力;b——接触 区半宽; r——接触区与中心线的距离。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2)弹性公式 : 对于线接触的半宽计算式为:
1 WR 4 1 b E E L 2 1
R-I区
hf = 4.9;
2
R-V区 h f 1.66 g v 3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5)接触区外的变形及膜厚公式
如果两个表面为刚性接触,h的计算式已有; 如果为弹性接触,在接触区以外,其计算式为:
2 x x2 1 12 1 2 x x2 h1 bp max 1 ln 1 2 2 E2 b b E1 b b
8 1 WR b E L
2 1 2
WR 1.52 L
1
2
点接触半径计算式为:
1 3WR b E 2
2 1 1 3
WR 1.109 E
1
3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如图所示,两圆柱接触并承受载荷W后,接触 区域被压平到宽度为2b、长为L 的小矩形面积。若 两球相压,其接触区是半径为b的圆平面,这时产生 的压力分布规律按椭圆分布。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三、Hertz接触应力理论
(1)压力计算公式:
r2 p p max 1 2 b
H 0 2.32W
0.2
V
0.6
§6-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在图中共划分为 四个区:
R-I区,刚性等粘度区, 不考虑弹性变形及压粘效应, 采用Martin公式计算。
h0 U 4.9 R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