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_板块运动__学案

合集下载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掌握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
3.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
1.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板块运动吗?板块运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讲解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
介绍板块运动的概念:地球地壳是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可以相对移动,形成了板块运动。

讲解板块运动的特点:板块运动是地壳内部的大运动,板块之间发生相互挤压、碰撞、滑动,导致地壳发生变形和地震。

3.讨论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15分钟)
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并解释板块运动的常见类型:拆离运动、推挤运动、滑移运动。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运动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表现形式。

4.实例分析:构造边界(15分钟)
介绍构造边界的概念和分类:构造边界是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边界挤压、边界拉张、边界滑移。

通过示例,解释不同类型的构造边界对地球上地貌的影响,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5.小结与复习(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中图版(上海)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地震教案设计

中图版(上海)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地震教案设计

《板块运动——地震》教学设计上海市罗店中学杨晓宾一、教材分析:1、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矛盾。

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查询搜集相关资料。

2、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需加入防震减灾、自救互救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地震缺乏感性认识,对于地震的内容又保有兴趣,可以适当拓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分布及原因。

我国位于交界处。

知道引发构造地震的基本成因。

学会分析基本的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影像和动画材料,给予学生较强的直观冲击。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与教学课题研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产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中的自救互救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地震影像片断引入课题。

【设计思想】以震撼性的内容抓住学生注意力,明确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PPT展示:板块相互运动引发地震的影像。

【设计思想】学生迅速与地震片段联系起来,主动学习领会地震成因。

2、教师介绍构造地震知识点并作相应提问:震源、震中、震级、烈度及相互关系。

教师展示FLASH释疑。

3、播放地震卡通片,进一步提升兴趣,汇总地震知识点。

【设计思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印象深刻。

4、PPT展示地震分布规律提问我国与两大地震带的关系,展示我国地震分布带、地震次数和唐山地震的相关资料。

【设计思想】落实地理教学,理解我国多地震的原因,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5、展示并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阪神地震和洛杉矶地震。

【设计思想】内容拓展,引发学生的深思。

6、讨论地震的人员损失得到启示,明白地震中自救、互救的可贵。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板块的运动方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板块运动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板块的运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表层分为几大板块。

讲解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性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2 板块的运动方式讲解板块的两种运动方式:张裂运动和挤压运动。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使学生理解板块运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地球仪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板块分布。

提问:“你们能发现地球板块之间的运动规律吗?”引发学生思考。

3.2 讲解新课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的概念及板块运动的类型。

通过地球板块运动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板块运动在实际地理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知识巩固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运动方式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运动方式的掌握程度。

4.2 知识巩固练习分析学生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情况。

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板块运动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加深对板块运动方式的理解。

5.2 课后探究引导学生关注板块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地震、火山等现象。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地质特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第一篇:《板块运动》教案板块构造知识点: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各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导入:同学们,先前咱们一起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同学们是否会有疑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科学家们为这个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研究结论是,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并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板块运动理论。

【板书】板块运动请同学们看图,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大致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板书】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诶,这跟咱们之前学的大洋大洲的名字有一些相似。

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回答几个问题。

1、这六大板块哪个板块基本上是海洋?太平洋板块2、澳大利亚位于哪个版块?印度洋板块3、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州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经过以上学习,这六大板块中并不存在大洋洲板块,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不属于亚欧板块,而是属于印度洋板块,这个细节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

【板书】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实际上,板块是在不停地运动之中。

大家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提示:它们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组,它们有的做的是相对的挤压运动,有的做的是相背的张裂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挤压运动和扩张运动。

什么是挤压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非常好,两个就越挤越紧。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什么是扩张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相当冷淡,谁也不理谁,分得越来越开。

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这两种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咱们本节课的重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展示的两张图,上面是全球主要地震带和山系图,下图是全球板块图,大家有什么发现?地震和山系主要分布在两个板块之间挤压的生长边界上挤压形成山脉,岛弧,海沟,举例: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结尾:板块的这种挤压和扩张运动塑造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形态,我们将这种称之为沧海桑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极为缓慢的,要经过亿万年的时间。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板块运动教案一、引言板块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方式,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综合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板块运动的教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二、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旨在通过板块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作准备、基础动作练习、高级动作挑战和放松伸展。

三、动作准备1. 热身运动: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子等,以提高身体温度和心肺功能。

2. 关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如颈部转动、肩部摆动、腰部扭转等,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3. 拉伸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全身拉伸运动,重点放在腿部、背部和臂部等关键部位,以准备好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四、基础动作练习1. 平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平衡木行走等,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核心训练:教导学生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以增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

3. 动作转换:指导学生进行板块运动的基础动作,如俯卧撑、深蹲、跳箱等,以提高学生的力量和爆发力。

五、高级动作挑战1. 动作组合:引导学生进行多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如连续跳箱、俯卧撑转身等,以增加运动的难度和挑战性。

2. 动作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动作创新,尝试设计自己独特的板块运动动作,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持久力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板块运动的持久力训练,如连续做俯卧撑、跳绳等,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

六、放松伸展1. 轻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慢跑、踱步等,以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状态。

2. 身体伸展:教导学生进行全身伸展运动,重点放在腿部、背部和臂部等关键部位,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

3. 呼吸放松: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以帮助学生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放松身心。

七、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内容
六大板块名称和相对位置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 理论应用
解释海洋、裂 谷、山脉、海 沟、岛屿的成 因
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作用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板块运动塑造的地貌类型
地震与火山
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题,如有错误请更正!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 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全世界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摩根
勒皮雄
麦肯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岩石圈
软流圈
魏格纳(1880-1930)是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 物理学家,1930年11 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 时遇难。
1.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
大陆轮廓吻合
古生物群连续分布
古气候相似
地质构造吻合
2.海底扩张学说
观察一
海底地貌特点
从大西洋海底地形图中,你能说 出海底地表形态是怎样分布的吗?
海沟
海底地貌特点:
练一练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C B
D A E
海沟 ,是洋壳的消亡处。 (1)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______ C(填字母)是___________ 海岭(洋脊) (2)新大洋的诞生处位于__ , 岩石最年轻。 老 。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_____ 大洋 地壳向下俯冲而形成 (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相撞,_____ ______ 海沟 。

专题5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专题5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专题5 板块运动
教学目标:
1.熟记全球六大板块及边界
2.熟记世界两大地震带,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分布特点
3.读图辨别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分析生长边界:裂谷和海岭的成因,分析消亡边界: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4.识别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区别震级与烈度,以及烈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裂谷、海岭、海沟、岛弧链、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难点:板块边界与世界地貌的对应关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练习册:专题5 教学反思:。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作为地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表层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板块概念并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与运动特点;–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板块的运动机制及相关地震和火山现象的发生原因;–地球板块的分类和局部地质构造。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沙盘、地图、地理标本;–课件、PPT。

2.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本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引入、知识讲解和实践探究。

1. 导入引入(10分钟)首先,在黑板上帖上“板块运动”的概念,并让学生回忆一下地理学过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地震、火山等,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40分钟)•地球板块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地球板块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板块的分类;–解释板块的运动特点和相关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素材展示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介绍相关的地质构造和地理标本,如山脉、地震波等。

3. 实践探究(50分钟)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设置了实践探究环节。

•沙盘模拟板块运动:–准备沙盘,用于模拟板块运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沙盘上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板块运动的变化,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PPT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PPT
看一看
看一看
大 西 洋
第二篇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1880-1930)
• 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天文学家
一、大陆漂移学说-起源
大陆漂移演示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观点
1.大陆曾发生过漂移;
2.全世界的大陆曾连接成一体,称为泛大陆;
3.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 正确!
4. 喜马拉雅山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
5. 大洋板块的生长界可形成海沟。 (消亡界)/(海岭或洋脊)
作业
• 练习册P10
• 填空题、选择、连线、读图分析的第一答题。
下课!
围绕它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
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突破
提出科学设想 验证科学设想
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科 学 探 索 之 路 还 在 继 续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魏格纳(1880-1930)
海底探测 技术发展
海底扩张学说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类型 红色界限与绿色界线分别穿过了哪些地形?
阿留申群岛 地中海 日本群岛 海沟 美拉尼西亚 北岛 海沟
喜马拉雅山
红 海 大 西 洋 海 岭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印 度 洋 海 岭
海沟
南岛
太 平 洋 海 岭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的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的消亡边界: 形成海沟、山脉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理解板块的运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概念2. 板块的运动方式3. 板块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板块的运动方式。

2. 教学难点:板块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板块运动的过程和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山脉等,引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讲解板块的运动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板块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如板块交界处的地震、火山活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知识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或课后测验,评估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运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的课件,直观展示板块运动的过程。

2. 地图:提供世界板块构造图、地震和火山分布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的空间分布。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理现象的资料,用于分析板块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地震遗址、火山地貌等,增强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直观感受。

专题5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专题5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大洋的深度
大洋的最深处并不在大洋的中心, 而是在大洋的边缘这又是为什么?
海沟
洋脊
地幔物质
软流层
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作用的驱动力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碰撞) 陆洋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裂谷、海洋
陆陆碰撞
巨大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练习
亚欧 太平洋 1、日本位于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 定。
地中海 大西洋 太平洋
红海
思考: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能够从海洋变成高大山脉,那么同学 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运动理论,思考分析太平洋,大西洋, 红海,地中海的命运.它们未来面积是变大还是会变小?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在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地带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它逐步上升,成为“地球的第三极”。 据观察测算,喜马拉雅山至今还以每年15—50毫米的速度仍 在升高。由于喜马拉雅山脱海成陆很晚,因此,又是世界上 最年轻的山脉。
为什么雄伟的喜马 拉雅山上会有海洋 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 上如此巨大 的褶皱是怎 样形成的呢?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的发现
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
•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 2、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产生大陆漂移现象
•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2、(不定项选择)下列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地貌现象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BC )
A. 大西洋是板块张裂而产生
B.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 板块运动
①亚欧板块
②非洲板块
⒈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③美洲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南极洲板块
一、板块构造学说⑥太平洋板块
①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
②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
Ⅰ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⒉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③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
Ⅱ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巨大的山脉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阿尔卑斯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Ⅱ震中:震源到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①要素Ⅲ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Ⅳ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间的距离
⒈地震
Ⅵ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与火山②分布Ⅰ环太平洋地震带
Ⅱ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Ⅰ环太平洋火山带
⒉火山:①分布Ⅱ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
Ⅲ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Ⅳ洋底火山带高二(1)班江彩霞、李仲麟、戴佳睿、侯博轩。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5 板块运动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教学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画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大致示意图。

(2)在世界地图上相应位置准确标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知道哪些是属于大陆板块,哪些属于大洋板块。

(3)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相关概念。

(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过程,对科学研究和发展形成循序渐进的思想。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逐步建立提出假设——寻找依据——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3)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部分大地貌的成因。

(包括山脉、海沟、岛弧、海洋的生长与消亡、地震带、火山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陆变迁的过程,对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有更深的体会,在生活更加重视细节。

(2)通过地震和火山的影响,形成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人类力量的微小和强大。

(3)通过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预报,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意义,地震的相关概念,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意义,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教学流程】导入 愚公移山 喜马拉雅山 海底扩张学说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海底地貌 海底扩张原理 板块的划分 展示六大板块的大致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 火山带 火山类型 火山带位置分析 板块构造意义 岛弧、海沟、山脉的形成,海洋的生长与消亡 地震带 地震相关概念 地震带位置分析 地震、火山影响 地震预测 灾害预防板块构造学说 四句话(分解讲)【教学过程】一、新课学习师: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其中有一句话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大家再看看另一个人例子。

老师放映喜马拉雅山的隆起过程图片。

师:我们现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只用了4000万年就长成现在这样了。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教案标题:板块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掌握板块运动的类型和运动形式;3.培养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并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探讨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重点:1.板块运动的定义、分类和运动形式;2.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1.板块运动的类型和运动形式的深入理解;2.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PPT、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地震模拟器、地图、图表等;3.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个有关板块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

2.提出问题:地球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板块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如构造板块、地壳运动等相关概念。

2.通过图片和示意图,展示板块运动的不同类型和运动形式,并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三、实验观察(2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地震模拟实验。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加深他们对板块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几个真实的案例,如某地区发生的大地震或火山喷发,引导学生分析、解释该地区的板块运动状况,并说明其对当地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让学生讨论该地区如何利用板块运动带来的资源和面临的灾害,并思考如何减轻灾害的损失。

五、小结与巩固(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板块运动的重要性和对地球表面变化的影响。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形式。

六、教学反思(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表达对板块运动的理解和观点。

2.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下一节课进行解答和补充教学。

注:本教案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理解能力进行调整和修改。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学习任务单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任务一 :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 1. 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 1. 在右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 2. 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 : 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 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 地形名称 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 东非大裂谷 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红海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马里亚纳海沟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阿留申群岛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 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 生长界 (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 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 (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专题5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专题是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所谓“增长点”是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析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的成因内核,解释许多有关大地科学的复杂现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专题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内涵,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即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再上升到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百科知识基础, 爱好表现、敢说敢辩,所以教学上应多让学生发言,内容上要把握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消极被动接收为积极主动思考,最终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重点掌握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地幔物质循环、海底扩张等原理,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表达和与人交往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海底扩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领会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懂得前人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最高境界——科学哲学观。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运动教案【教案】板块运动【前言】板块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通过组织参与者在固定大小和形状的区域内进行协同运动,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的目的。

本教案将介绍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教学步骤,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板块运动活动。

【一、概述】1.1 简介板块运动是一种集体性、竞技性和协作性兼备的体育运动,以多人参与的方式进行。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团队协作和移动之间的配合,达到运动健身和培养团队精神的目标。

参与者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活动,按照规则来获取得分,并最终决出胜负。

1.2 游戏元素板块运动的游戏元素包括场地、板块、球等。

通常,场地是由方形或圆形的限定区域组成,板块是参与者用来移动、防守和攻击的道具,通常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球是在板块运动中被运动员用来传递、投掷和得分的器械。

【二、规则】2.1 竞赛规则板块运动的竞赛规则基本分为攻守两个阶段。

参与者可以利用板块进行传递、接球、投射等动作,以获得得分,同时也要防守对方的攻势。

比赛通常以时间限制,最终根据得分来决定胜负。

2.2 安全规范在进行板块运动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参与者应该遵守以下规范: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肘、护膝等;在进行激烈的动作时,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遵守游戏规则,避免使用不当的动作。

【三、教学步骤】3.1 游戏介绍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来展示板块运动的实际场景和比赛情况,让学生对这项运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2 基本动作训练接下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板块运动的基本动作。

可以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板块传递、接球、投射等基本动作的训练。

在训练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3.3 增加难度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

可以增加比赛规则的限制,增加对手的数量,或者增加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协作和竞技能力。

高中地理《板块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板块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互动式白板、在线问答等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地理学的实践价值。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或地震遗迹,现场讲解板块构造和地质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地地貌,将理论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学生需掌握板块的定义、分类及其运动特征,这对于空间想象力有一定要求。
-解释板块边界地带的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等,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2.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板块运动问题。
- GIS作为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对于高中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通过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引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探究欲望。
-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形象地展示板块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等方法寻找答案。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深化对板块运动理论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板块运动》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地质结构,阐述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要求:不少于500字,可结合实地考察、网络资料等进行分析。
2.利用GIS软件,绘制一幅展示我国主要板块边界的地图,并标注出各板块的运动方向。要求:图幅比例适当,标注清晰,颜色搭配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板块运动(测试)【知识梳理】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__________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板块在______之上滑动。

2.板块内部相对比较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地带。

3.标注出下图中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__板块,D.__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__板块。

【思考1】板块张裂的地区形成裂谷与海洋;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岛弧和海沟。

观看上图,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解释下列山脉、岛弧、大洋形成的原因: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______________;东非大裂谷__________________;落基山脉__________________;安第斯山脉__________________;太平洋西岸岛弧链__________________;大西洋__________________;4.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_”学说基础之上的。

5.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的对流。

6.海洋板块中岩石年龄最轻的地方是________,此处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思考2】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们首先觉察到的是地面的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在一次地震中有多少个震级,多少个烈度?一次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次6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地震烈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2.1中相应的位置标出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名称。

【思考5】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球上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______地带。

【思考6】火山爆发是否百害而无一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2.世界上活火山主要分布在----------------------------------------------------------------()A.大陆板块内部B.大洋板块内部C.板块俯冲带D.板块张裂带3.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4.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B.落基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我国西藏、云南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位于热带,光照资源丰富B.位于板块的中部,多火山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D.位于板块碰撞带上,地壳活跃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D.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7.下列四个选项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A.大西洋中脊B.地中海C.雅鲁藏布江D.马里亚纳海沟8.反映地面受地震影响而遭受破坏程度大小的地震要素是------------------------()A.震源B.震中C.烈度D.震级9.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震源越深,震级越大B.震源越浅,震级越大C.震中距越大,对地面的破坏越大D.震中距越小,对地面的破坏越大二、综合分析题1历史上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曾多次爆发,2006年5月该火山再次爆发。

回答:(1)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埃特纳火山属________火山,埃特纳火山位于_______________火山带上。

(2)按岩石成因分类,埃特纳火山山顶的岩石属于_________岩。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在________层(圈)上滑动、碰撞,目前仍处于活动阶段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_______带。

(4)埃特纳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该板块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

(5)火山活动曾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可以带来益处,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不同程度受灾,读下图并回答:(1)地震发生时,成都与汶川相比A.两地烈度相同,成都震级较小B.成都震级与烈度均较大C.两地震级相同,成都烈度较小D.成都震级与烈度均较小(2)在“汶川地震成因示意”图中,箭头①表示板块挤压_______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起;箭头②表示青藏高原隆起时,挤压东面的_________盆地;箭头③表示汶川地处我国大陆断裂地震带上,是地震活跃地区。

(4)从地震要素分析,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震常常会引发次生灾害,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北部地区(北纬34.4度,东经73.6度)发生7.8级强烈地震。

地震发生在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05年10月8日上午8时50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有明显震感。

印度气象局宣布震级为里氏6.8级;美国地质勘测署测得震级为里氏7.6级;日本气象厅报告震级为7.8级。

据此完成(1)一(4)题(1)同一次地震当中,不同国家测得的震级不同,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距震中越近,震级越大B.各国发布的震级不一,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地震测量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测量时距离震中距离不同,因而造成误差所致C.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D.烈度只与震级有关,地震波所及之处,烈度相同(2)这次地震----------------------------------------------------------------------------------()①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上③是地壳张裂造成④是地壳挤压造成A.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3)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在此次地震中,很多房屋是在山体滑坡中倒塌的。

从地震构造角度上说,这里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地带,断层活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区。

在今后重建中应避免的是-----------------------------------------------------------------()A.选新址重建是预防震灾的方法之一B.重建一定要打好地基C.重建最好能够避开活动断层带和陡峭的山坡D.选重板建材,增强抗倒塌能力(4)地震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最接近------------------------------------()A.4°N ,120°W B.4°S,121°EC.4°S,120°W D.4°N ,121°E4.台湾花莲海域2009年12月19日6.7级地震,读下图,回答:(1)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_______倍。

(2)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_地震带,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这里的板块边界属于______(生长界或消亡界)。

台北市位于震中的_____方向,若其它条件相同,A、B两地的地震烈度应该是______(填写代号)①相同②A大于B ③B大于A(3)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感觉到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繁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4)写出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汀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东南亚、南亚及东非众多国家。

读图回答:(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_________圈可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发生在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

苏门答腊岛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之一。

(3)除自然因素外,这次灾害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人员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处,位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_______处。

(5)板块张裂处常形成--------------------------------------------------------()A.岛弧B.裂谷C.海岸山脉D.海沟(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急避震方法是--------------------------------()(多项选择)A.震时立即冲出房屋;跑到安全的地方B.在室内避震时,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C.在室外避震时,选择高大结实的建筑物旁最为屏障D.身体应采用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