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合集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ppt课件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ppt课件

➢ 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诊制度★
➢ 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消毒隔离制 度★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 制度★
➢ 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制度
➢ 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 群等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院内处理机 制与流程
➢ 传染病疫情信息保密制度 ➢ 传染病网络直报账号管理制度 ➢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有接受上级培训和本级培训的通 知、教材、记录、图片、参加人员 等:每缺一项扣0.5分。 2、人员培训质量:得分=(各县 (区)问卷实际得分总分/问卷应得 总分)×2分。
数据资料 来源
提供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责任区域 划分要求、人员 分工要求和按照 服务责任区域开 展工作的记录、 资料。
从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其他相关 机构中,随机抽 取12名从事公共 卫生服务的医务 人员进行现场问 卷调查或考核。
➢ 自然年:每年1月~12月,不再按照之前的“3+1”模式,从2015年开始实行。
➢ 范围和频次:
县(市、区)级考核:每半年开展1次,分别于每年7月末和次年1月 末完成(省)。县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考核的覆盖面应当达到 100%,在农村地区至少抽查20%的村卫生室。(除考核外,每年对基 层医疗机构还有两次指导和两次督导)
(区)问卷实际得分总分/问卷应 目技术指导、督导
得总分)×2分。
考核的人员进行现
场问卷调查或考9 核。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相关服务提供机构
一级 二级指 三级 指标 标 指标
指标说明
1.组织 管理 (10分)
1.1管理 体系(2
分)
1.1.1分 工协作 (2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27)
传染病防治工作基本知识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1)。
示意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
(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 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 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 性病例3 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 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 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 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 县近5 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 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突发事件处置培训——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07.10.2020
工作流程
➢ (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 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填卡 → 审查 → 核对 → 录入 ➢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式报告属地有
网络直报能力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为其代报 ➢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 ➢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07.10.2020
信息报告
➢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规定的时限 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 ① 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 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 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 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 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内)报出传染 病报告卡。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及管理
07.10.2020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疫情信息部 孙 净
主要内容
➢ 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与管理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
07.10.2020
第一部分
➢ 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07.10.2020
工作管理
➢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
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 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 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 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 医生。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课件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课件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控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 •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 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 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的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 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积较大,危害 严重的三十八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分为甲、乙、 丙三类进行管理。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 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 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 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疟疾、 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 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 染性腹泻疾病。

19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资料

19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资料

五、常见传染病图片资料
(一)伤寒、副伤寒
玫瑰疹(图) 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
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 成,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多 出现于胸腹部。症状:持续性高热 (40~41℃)为时1~2周以上,并 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 肤玫瑰疹(粪口传染)
(二)麻疹
麻疹特点 高热,眼睛流泪、流鼻涕甚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 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特征
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
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
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
(一)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 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 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 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 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 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 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24小时报告。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报告规范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报告规范培训PPT课件
21
报告卡的填写(5)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 业,以便管理 ◦ 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 选择主要职业 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 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 ◦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 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 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 ◦ 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 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 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
26
报告卡的填写(7)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计委决定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 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 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 “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 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在其列表中选 择相应疾病;对于列表中未列出的传染病,可在备注栏填写 该病种名称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 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14
其他传染病
卫计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乙类: 甲型H1N1流感;丙类:手足口病;2013年将甲型H1N1修 订为丙类与流感)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黄热病、拉沙热、 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 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

0330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

0330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

向有诊断权利的部门或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书面反馈
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核对报卡 (错项、漏项、逻辑错误、重点病例 的报告等),登记在册,在规定时限 内录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一)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
传染病诊断及网络直报流程(供参)
挂号
影像学检查 影像部门
开单 结果反馈
返回订正
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 诊断/治疗
梅毒
需要报告
1、医生首次诊断病例;
2、符合梅毒诊断标准;(非梅毒螺旋 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填报。

1、复诊病例、复发病例;
不报告
2、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
3、入院病人、术前病人、健康体检者、孕产妇等梅毒血 清筛查阳性,但其诊断未得到明确者;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 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促进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及区 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保证电子交换 文档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医务人员的重复 劳动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明确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信息资料保存要求
增加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要求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信息查询 登记信息查询:门诊、急诊、住院、检验、影像、传染 病管理等系统应可自动生成病人信息一览表 报告卡查询:上述部门的工作站应具备根据不同条件筛 选(如: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不同病种、卡片不同 状态等)的传染病报告卡查询、导出和打印功能 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处理情况查询 :上述部门的工作 站可对所有辅助检查科室的传染病阳性检测报告进行查 询,并显示阳性检测结果反馈情况、处理情况等,对于 未及时查看检测结果和未及时处理的,可通过短信平台 提示临床医生进行处理 传染病信息汇总分析:传染病管理部门工作站可对本院 报告的传染病进行简单的汇总、统计、分析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第一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ν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ν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ν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ν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

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 2.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

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培训计划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培训计划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培训会议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强化报告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我院决定召开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培训会议。

会议计划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通过培训,使全院职工掌握传染病及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报告方法,增强规范报告意识,
提高全院职工传染病防治能力。

二、时间安排:2012年9月26日下午2时
三、会议地点:健康教育办公室
四、培训对象:全院职工
五、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3)如何报告传染病(含报告时限、方式及信息订正等)
(4)如何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含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及程序
六、培训后测试
板桥乡卫生院 2012年9月25日。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共50页文档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共50页文档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 理服务规范培训
1、战鼓一响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
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
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

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2.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

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

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
发展为疱疹。

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

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阶段。

2、麻疹
(1)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2)出诊期特点: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到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

(3)皮疹形态: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诊间皮肤正常。

疹褪时留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3、风疹
(1)临床特征: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

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

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2)皮疹特点: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较轻微。

一般
不遗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四、报告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报告时限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医院死亡案例应于7天之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七、应急报告时限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