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原始社会

合集下载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3、女娲抟土造人说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 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1809年,法·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年 拉马克在 动物哲学》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1871,《人类的 , ,《人类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 ,《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 》,人类起源于动物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 而来 。 不久,英博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赫胥黎( 不久, 博物学家赫胥黎 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人猿同祖论。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 最初从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是人猿最终 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最终分化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 的标志。 的标志。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距今约200万年~5万年)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三、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猿人 (二)古人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猿的出现、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开始加以量化。 地球(46亿年)—— 365天 腊玛古猿(1000万年)—— 1天 北京猿人(50、60万年)—— 1小时 人类文明曙光出现(5000年)—— 30秒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史来说讲,仅是瞬间之事。就在这相 对短暂的进程中,人类在劳动中进化自身,也不断创造着辉 煌。从远古走来,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就中国大地 而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距今约 200万年。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将从这里翻开。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 原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 的地位加强;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 引起对继承制度的改革。
• 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原来不稳固的对偶婚 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
• 个体家庭又称一夫一妻制家庭或专偶制、单偶 制家庭,这种家庭萌芽于对偶家庭之中,在父 权制家庭酝酿成熟,最后从父权家庭里分离出 来,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中期自二三十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阶段的早期智人阶段。
晚期自四五万年前至一万五千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的晚期智人阶段。此时不仅石器制作技术 有了更新的发展,而且人工取火已普遍推广。
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考古学上通常 又将其划归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5000年前-1 万年前。细石器;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
•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狩猎经济所 提供的动物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定居生活的出 现又为驯养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于是畜牧业产生了。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 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有可能供养日益增长的人口。
其次,扩大了人类共同体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了村落或可以被称为村镇的定居地。
第五节 原始文化
• 文字的产生 • 科学知识的萌芽 • 原始艺术 • 原始宗教
1、文字的产生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 象形文字的萌芽。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推荐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推荐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 B公元前35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 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

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

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

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

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

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

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2]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第一章第1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第一章第1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秦汉—封建大一统局面形成 秦汉—封建大一统局面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 分裂与民族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融合 发展、 并立与民族 五代、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融合 明清—封建社会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 明清—封建社会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远古人群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2、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距今约 27000——5000年(水稻) 3、黄河流域半坡文化:距今约7000— —5000年(粟,蔬菜和麻,彩陶,织 麻布,制麻衣) 1、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 年(黑陶和白陶,玉器,养蚕和丝织) 2、炎帝、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 3、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禅让制, 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想一想: 想一想: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 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养老与视学
西周以前学校,除了兼作习射、习礼的场所外,养老也是一项 重要内容。西周更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天子和诸侯每年视学, 同时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并即席向耆老乞求善言。
这种养老视学制度,是为了表示统治者“尊年敬德”、“尊教 重道”之意,同时又借“乞言修治”使青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为这些齿德具尊的耆老们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很丰富,对于启 迪后进和传播文化都可以发挥特殊作用。
❖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 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个重要方面, “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 。因此大学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 小学教育重在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 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教以“三德” “三行” “六艺” “六仪” 。
❖ “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修业年限,古籍无明文记载,据入学年龄推算小学为七年,大 学为九年。
5.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
❖ 考查与惩罚
据《礼记•学记》记载,西周已有一套分年考核的办法。学生 每年入学,隔年考查。“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 不反,谓之大成。”
考查中发现不受教者,报告大乐正,大乐正报告王。王命三公 九卿、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王亲自视学,以示 警告,仍不改变,则迁送远方,终身不齿。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 “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
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

❖ “六书”----“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人类起源蒙昧时期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同,,脑量(个别达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步)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什么是氏族?氏族是由有亲属关系地人组成地大家庭,有共同地宗教仪式,共同地墓地,而且一般实行共同地土地占有,氏族成员之间禁止通婚.氏族地内涵:氏族是血缘为纽带,以族外婚为前提地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氏族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同一氏族有共同地特定名号和共同信仰,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制度地特点:一个氏族一个图腾,认为本氏族为该图腾所生对于图腾有一整套神圣地崇拜仪式或禁忌起到限制婚姻作用随氏族地分裂而分裂)什么是氏族公社?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由众多氏族而构成地社会组织人们聚族而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享受氏族财产私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发展趋势: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子是配偶,每一个人都属于母亲所在地氏族妇女是氏族地管理者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尊男卑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社会分工所致:男子渔猎,女子采集,决定了女子居社会生活地主导婚姻所致:群婚造成“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地状况,无法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一,新人氏族社会地形成人类学分期:新人(晚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类型增多,符合工具地使用,出现骨角器婚姻状况:族外婚(“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夏威夷):亲密地伙伴)社会组织:逐渐过渡为氏族公社经济生活:仍以采集,狩猎(代表武器石球,弓箭)为主,出现了装饰品,说明人们有了审美观念,原始艺术开始萌芽二,母系氏族地繁荣考古学分期:新石器时期(数量,种类多,磨光石器普遍使用,农具陡增,更精细,锐利,形状更端正)婚姻状况:对偶婚,一对男女在长或短时间内较固定地偶居,是可以轻易离异地个体婚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本单位,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胞族)经济生活:突出表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出现.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他标志社会地解体为什么出现这种过度?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男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社会社会财富增多,私有制家庭地地出现成为可能综上,占主导地位地男子有了私有财产,需要继承,因此传宗接代按父系血缘计算成为必然一,父系氏族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婚姻状况:一夫一妻制(建立在丈夫统治之上地.比较稳固,持久.女嫁男方,子随父性)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依然是氏族,但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一个父系氏族包含若干父系大家庭,而父系大家庭地成员由同一男性繁衍地若干家庭(此时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经济生活:农业:工具地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六畜俱全(马牛羊鸡犬猪)手工业:突出成就制陶术进一步发展,制铜业出现二,原始社会地解体原因: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多私有制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两次社会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原始交换日益频繁,加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实行于部落联盟地特有行政制度,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某一部落地首领为联盟首领,即军事首领特点:民主性:军事首领选举产生,死后禅让,重大事件由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共同决策,故没有太大权力.军事性:负责率军作战,担任主祭,故有一定权力结论:反映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地特征四,原始社会末期地传说(黄帝与炎帝地故事)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居陕西黄河流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居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九黎,居淮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之战战胜蚩尤,黄帝通过坂泉之战战胜炎帝结论:黄帝是华夏族(汉族)地前身黄帝在发展中融合了炎帝和九黎地部落尧舜禹地传说:尧谘四岳,解决水灾鲧寿命治水禹寿命治水通过禅位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地人物舜通过禅位禹通过世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启。

01-第一章原始社会(第2节母系氏族公社)

01-第一章原始社会(第2节母系氏族公社)
柳江人的体质特征比较矮小,与现代华南和东南亚 人比较接近。其总体特征应属于蒙古人种中的一种 较早类型。
山顶洞人
时间:约2万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 体质特征:脑容量为1300-1500 毫升 年代:距今约18000年
体质特征
1、新人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完全消失,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人形成。
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北起昭乌达盟 的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至河北北部, 东到哲里木盟、锦州地区。主要特征是 细石器与彩陶共存。其年代与仰韶文化 相当。
返回
细石器文化:由东北、内蒙古到新疆一 带的广阔地区,陆续发现一些以细石器为特 征、伴存有篦纹或其他类型陶片的地点,当
时曾称之为“细石器文化”。
(七)细石器文化

返回
新人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1、人类向氏族公社演进 (1)生产力的发展 (2)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婚姻制度相关 2、氏族公社 3、族外婚出现(普那路亚家庭) 4、小结
氏族公社
起源于一个女祖先,具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 婚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和共 同经济生活的原始社会单位。
(3)为人类的社会性分工提供了条件。(家畜饲养、手工 业、原始交换等)。
(4)农业文明曙光出现。
制陶、定居和建筑、纺织、酿酒,文字出现,天文历法、磨制等复 杂工具等等。

返回
姜寨聚落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在18000m2的居住 范围内,以广场为中心分布着五个组团, 每个组团都有各自的中心和一座大房子, 四周由20多座房子围绕着,而大小房子的 门都开向中心广场。中间这个广场代表了 “公家”,是集体的体现,在这个场所里,人 人是平等的。
壳,为亚洲最古老的稻作遗存。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1.政治认同:领会人类自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一次次跨越的意义,能认识到从根本上讲,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推动力是科技革命,会分析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不能根本上克服其固有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明,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领会人类自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再到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跨越的意义,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产生的原因,提高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的原因;原始社会没有剥削的原因;私有制的确立;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的原因。

2.学习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私有制产生的过程。

3.归纳奴隶社会的阶级对立、主要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4.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二、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5.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6.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山顶洞犬牙
山顶洞遗址
宗教观念的出现
山顶洞遗址可分为四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和窨(yìn)。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地方, 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
下室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 人骨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 明人骨架是有意埋藏。
婚姻形态
从老年妇女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 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来 看,老年妇女受到 特别尊重,山顶洞人处在 氏族公社阶段。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箭头,不 仅样式精美,而且多为骨制,这反映了当 时的人们狩猎有了剩余,为家畜饲养业创 造了条件。
早期以江西万年仙人 洞遗址为代表。其稻 谷的发现可以使中国 的原始农业起源提早 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 原始陶器的出现,是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 陶器。

中期和晚期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为代表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概况
黄河流域:
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前3400— 前2000年)
距今180万年前。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烧骨、动物化石;石
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三棱 大尖状器,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份。 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说明人类石片技 术的应用,当以中国为最早。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4、陕西兰田人
新人又叫晚期智人,从4、5万年前到一万年 前之间。典型遗址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 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台 湾的左镇人。
现代人开始形成。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社会又叫母权制,是继原始群居 之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原始社会(primitivesociety):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但其消亡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则各有不同。

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劳动工具以石器(stone implements or stonewares)为主,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hunting and gathering)为主,生产资料在原始公社内实行公有制(public owonership),共同劳动,平均分配(equal distribution),过着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primitive communism)的生活。

其社会组织结构为血缘群体,如氏族、胞族、部落等,实行族外婚。

宗教上相信万物有灵(animism),迷信巫术(witchcraft or magic)或萨满教(shamanism)。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surplus),继而出现了阶级分化(class differentiation)、等级制(caste system)和私有制(private ownership system),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瓦解,代之以阶级社会(class society),国家组织逐渐代替血缘组织。

文化人类学理论上的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以亲族关系(kinship)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 equalitarianism)分配办法(equalitarian distribution method)。

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customary law; unwritten law)和政府权力。

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

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

如有争执就按照传统准则进行调停,人们普遍遵守这些准则。

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

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约80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史前史(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历史):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原始群、氏族公社;血缘家族、氏族公社)。

考古学: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800万年-约170万年)原始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

它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亲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一、中国早期人科化石及其意义原上猿(埃及猿)→古猿:猿科(森林古猿)→类人猿(大猩猩等);人科(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猿人)→智人→现代人。

第二节血缘家族(约170万年-约1万年)一、猿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北京人直立行走,头骨有较多原始性。

使用打制石器。

同辈男女互为夫妻。

二、古人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多边砍砸器、石球。

三、新人柳江人、左镇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代表了原始黄种人。

石镞。

初步掌握磨光技术。

骨针。

第三节氏族公社(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一、母系氏族公社氏族产生原因:为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实行族外婚(不同家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成年男子到其他家族寻找配偶,双方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所生子女按女系的血统计算)。

仰韶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著名的文化遗址有西安半坡遗址等。

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使用磨光石器,手工制陶。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磨制石器技术;制陶技术;农业种植(家畜饲养)技术;房屋建造技术(南方干栏式、北方半地穴式与地面起建式)。

对偶婚:一对男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所生子女仍归女方,双方没有形成独立的家庭经济,它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环节。

二、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原因:繁重的农业和家畜饲养由男子承担,生产所得也归男子;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子女归父亲的氏族。

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课堂课资]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的教育[课堂课资]

学习材料
2
人类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类社 会及文化遗址
猿人
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年代 170万年
原始社会发展 阶段
原始人群(旧 石器时代)
古人
广东马坝人 二、三十万年
(早期智人)
新人 (新智人)
河套人 北京山顶洞人
五万年
仰韶文化 六、七千年
龙山文化
五千年
学习材料
母系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母繁 父系氏族公社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青铜器、农业与手工业分工(手工业发达,有
“百工” 之称)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医学、文学
学习材料
16
(二)宗法制度的形成
❖ 宗法制度是在氏族社会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政治
❖ 组织形式。宗族分为大宗、小宗,这一制度最核心 的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规定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的爵位、财产都是嫡长子世袭。贵族 区别等级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的统治网。
❖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也。”《礼记·曲礼》

学习材料
31
❖ 郭沫若说:“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得 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不用说, 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 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者, 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 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
❖ 国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大学 设在都城近郊。
学习材料
24
学习材料
25
学习材料
26
❖ 设在乡遂的学校为乡学。 ❖ 按行政区划设学,设立于闾的称“塾”,设立于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人类远古时代生产力、社会形式、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了解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人类的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的理论。

二、教学重点(1)关于人类起源:从猿到人的过渡(2)关于早期的人类社会:血缘家族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三、教学难点(1)文明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2)军事民主制以及国家的产生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一)神话传说19C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神造人(和平鸽子、橄榄枝、诺亚方舟、《圣经》亚当、夏娃,中国女娲造人、希腊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盒子),一种是某种动物(鱼)演变而来的,但未做出科学的回答。

(二)科学探索1890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的《动物哲学》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人类起源与生的选择》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未证实;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攀树的猿群:原上猿——自己古猿——森林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腊玛古猿——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早期晚期)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智人(能否制造工具:古人、新人)当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大致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基本线索是从摄取生经济到生产生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狩猎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婚姻制度组织形式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旧石器辈份婚族外群婚血缘家族母系氏族早期假说性采集狩猎新石器从妇居母系氏族全盛母权制农业革命金石并用从夫居到一夫一妻制父系氏族个体家庭父权制社会变革一、旧石器时代二、血缘家族及氏族制度的形成(一)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人类社会产生当时的社会并不是氏族而是血缘家族,即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因出现于氏族公社之前,又称之为前氏族公社,存在于约就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北京人我们中华民族也和世界上别的民族一样,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先,曾经历过若干万年无阶级的原始社会。

我国的原始社会是和石器时代相始终的。

我们通过地下出土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等资料,可以把我国的历史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初期。

属于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1927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

在北京人的洞穴中发掘出许多的人骨化石,能看出是属于四十个男女老幼的。

还发现不少的石器和动物化石。

北京人距今约有五十万年之久。

北京人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备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1075毫升,而现代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

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缺乏下颏。

这都是北京人体质上还有原始征象的表现。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象四肢就和现代人差别不大。

特别是上肢和现代人已很接近,可知他们的两腿已能直立行走,双手能够进行劳动。

手已作为劳动器官,所以手发展最快。

说明只有通过劳动,人才能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这就彻底粉碎了唯心论认为心灵是人体进化主要动力的荒谬说法。

北京人已会制造石器,他们用砾石为原料,把砾石打成石片,一般不作第二步加工,便可成为工具了。

所以石器的形状,缺乏一定的类型。

他们用这种粗糙的石片工具去制作木棍,或拿去刮割兽皮和兽肉。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阶段。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黑色和其他颜色的灰烬,其中还有被火烧过的土块、石块和兽骨,这些遗迹证明北京人已能用火,火不仅能取暖,而且还可防止野兽对人的侵袭。

火又可使人熟食,熟食的结果,使人体能更好地吸收食物的养分,对促进人体发展十分重要。

知道用火,这是人类和自然界斗争所取得的一个巨大胜利。

习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习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各时代有那些主要文化遗址?2.原始社会有哪几种婚姻形式?3.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是什么?4.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原因?5.原始社会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是怎样的?6.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7.简述原始文化的成就。

第二章夏、商、西周1.夏朝是奴隶制的根据是什么?2.试述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

3.简述商代的青铜器及司母戊鼎的情况。

4.商代的文字有哪几种称呼?为什么?其主要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5.商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简述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及两者之关系。

7.西周的疆域相当于现在什么地区?8.简介西周的井田制。

9.西周的青铜器较之商代有那些方面变化?10. 西周奴隶制较之商代有何发展?11.西周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12.简述西周灭亡的原因。

13.举例说明商人饮酒成风的习气。

14. 试析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春秋战国1.春秋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2.春秋争霸为何要以“尊王攘夷”为口号?3.春秋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弭兵”运动?4.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各国进行的赋税改革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6.战国时期各国为何要进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7.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8.简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9.简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金属货币的名称和形状。

10.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11.简述“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2.试述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秦汉1.试述秦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史评“上农除末”和“焚书坑儒”。

3.秦始皇经略边地有何意义?4.析“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

5.评析西汉前期的政策和“文景之制”。

6."七国之乱”的原因和性质是什么?7.评价汉武帝。

8.分析董仲舒思想及其在汉代政治中的作用。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
在古代社会,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一、原始群和血缘家族
• 1.原始群 • 恩格斯推断,攀树的猿群和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过着群居生 活的,这种群因不存在雄性嫉妒、过着杂乱的性生活,所 以能不断发展壮大。
• 2.班辈婚和血缘家族 • 班辈婚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摩尔根根据对落后民族亲属称 谓的研究而推断出来的人类最早的一种婚姻形态。在同一 血族集团中相同辈分的异性互为婚姻,排除了父女、母子 之间的婚姻。
• ③ 金属农器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剩余产品剧增,加深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 为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所以,金属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告别原始社会向 文明时代迈进。
第三节 原始人类的婚姻关系和社会组织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 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 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 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摩尔根: L.H. 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 写有《易洛魁联盟》 《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古代社会》等著作。
• 资料:
• 处在对偶婚姻状态下的北美易洛魁人部落只有 “母亲-儿女”、“父亲-儿女”、“舅-甥”、 “姑-侄”的对应称谓,而无“姨”“叔”的概念; • 处在族外群婚状态下的夏威夷人部落,只有更简 单的“父亲-儿女”、“母亲-儿女”的称谓,无 “舅-甥”、“姑-侄”的概念。
托马斯· 赫胥黎(1825—1895年)。英 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 杰出的代表,世人誉为“达尔文斗 士”。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 的位置》、《进化论和伦理学》等。 其中《进化论和伦理学》由清末学 者严复译为国内首部西方科学著 作——《天演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
• 云南元谋发现距今200万年猿人化石; • 陕西兰田发现50—60万年猿人化石; •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火的利用,促进 了人类的进化。
• 旧石器时代,石 制生产工具和编 织器物是重要的 生产、生活用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细颈、直口、尖底
• 典型装饰:单独、二方连续
• 典型内容:鱼纹、人面鱼纹、三角纹、网 纹等。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2、庙地沟类型: • 典型造型:曲腹小平底、卷沿曲腹、双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半坡鱼纹、鹿纹、人 面纹;庙地沟鸟纹、 蜥蜴纹;马家窑狗纹、 蛙纹、蛇形纹等,大 都表现了当时人们的 某些生活资料,或具 有图腾标示意义。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凡是图腾都是那一部族的老祖宗,也是 他们的保护神和防御者,他给他们供给食 物,驱除灾祸,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 他们是一种毒蛇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 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职责。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 陶器产生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 • 1962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绳纹陶罐》
考古学测定,距今8千多年。 • 其造型虽比较简单,颜色单纯,但已较
规整,并有一定变化。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二、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 造型起源: • 最早的器物是模仿了其它的物象,如植物形、
第一节 概述
“人类是从猿演变而来的。”
——达尔文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 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 中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他们讲上帝创造人,我们讲从猿到人。”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 一、陶器的产生 • 二、陶器的制作 •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 四、彩陶艺术 • 五、黑陶艺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第三节 玉石、牙骨、编织、纺织工艺 • 一、玉石牙骨工艺 • 二、编织纺织工艺
• 小结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4、马厂型 造型特点:部分与半山型相类,也有新颖造型,如
唇尖底、直口平底。 • 典型装饰:以点、线、面构成的连续带
状花纹,即有鸟纹演变的连续纹样。 • 典型纹样:鸟纹、蛙纹、蜥蜴、花叶、
弦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马家窑文化彩陶 • 1、石岭下型 • 底色砖红,黑色彩绘,与庙地沟有类似
陕西、湖北、甘肃、青海、山东、江苏等 省较为典型。 • 器物种类及装饰纹样已相当丰富。(p12)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主要彩陶文化: • 黄河流域——仰韶、马家窑、大汶口 • 长江流域——大溪、屈家岭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一)仰韶文化彩陶
• 1、半坡类型
• 典型造型:直壁、折腹、圆底

——闻一多《神话与诗》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装饰纹样由 单一到复杂、到 重复,有直接取 自生活的图形, 也有经过变化成 为面目全新的装 饰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四、彩陶艺术 • 彩陶,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黑、白、
红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 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以河南、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原始装饰内容可归纳为四类:
• 几何纹、
• 植物纹样、

动物纹样、

人物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物的 影响而产生的,其余三类是通过模拟而后 提炼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 逐渐形成的。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通过研究,在涉及野蛮人和为开化的人的艺术 活动和他们那种非美的关系时,许多著作家已从
进化论的美学方面成功的解答具有的造型
艺术,正如许多人种学者所同意的那样,无疑具
有审美的价值。但这种艺术很少是自由的和无利 害关系的,它们一般是具有实用意义的——真正 具有实用意义或被设想为具有实用意义——并且 常常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芬兰.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动物形,我们称作“模拟成型”。 • 之后是根据“生活需要成型”。……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装饰起源 • 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美学的观念逐
步萌芽,开始由无意中留在器物上的极简 单自然的纹缕上进行有意的加工,附加、 增减、夸张,使之成为有一定形式、内容、 意念、思维,最后发展为有一定思想情感、 生活面貌及社会现实的装饰纹样。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3、半山型 • 造型特点:形态饱满。 • 装饰特点:以锯齿纹镶边是其特点,
纹样构成较复杂。 • 装饰内容:螺旋文、同心圆纹、菱形
纹、折线三角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恩格斯说过,人类野蛮
时期向文明过渡的阶段“是
从学会制陶术开始的”。

主要陶器种类:灰陶、
彩陶、白陶、黑陶。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一、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产生,“是由于在编织的容器上 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 做时,人们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 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特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2、马家窑型 • 造型特点:式样新颖,种类繁多,形态优
美。 • 装饰特点:黑色花纹为主,内彩比较发达,
装饰面积较大,纹样柔和流畅。 • 装饰内容:旋纹、旋涡纹、波浪纹最为典
型。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