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竞赛
中学生物理竞赛方案
中学生物理竞赛方案一、竞赛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现和培养物理学科的优秀学生,为更高层次的竞赛和学术研究输送人才。
二、竞赛内容1. 理论部分:涵盖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
2. 实验部分: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设计、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参赛对象全国范围内的中学生,按照年级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
四、竞赛形式1. 初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复赛。
2. 复赛:在各省市组织的比赛中进行,选拔出省代表队参加决赛。
3. 决赛: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评选出各组别的奖项。
五、竞赛时间1. 初赛:每年9-11月举行。
2. 复赛:每年12月举行。
3. 决赛:次年1月举行。
六、奖项设置1. 个人奖项: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2. 集体奖项:设立优秀组织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和成果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或地区。
3. 特别奖项: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和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七、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教育部、物理学会等单位。
2. 承办单位:各省市教育部门、物理学会分会等单位。
3. 协办单位:各有关高校、中学等单位。
4. 专家委员会:由物理学科专家组成,负责制定竞赛大纲、评审竞赛题目等工作。
八、宣传推广1. 通过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竞赛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公众认知度。
2. 通过线上和线下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扩大竞赛的影响力。
3. 对获奖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宣传和表彰,树立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投身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10N,质量为2kg,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5 m/s²B. 20 m/s²C. 10 m/s²D. 40 m/s²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如果一束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1.28秒,那么月球距离地球大约是多少?A. 3.84×10^8 mB. 3.84×10^5 kmC. 384,000 kmD. 3.84×10^6 m3. 一个理想气体的体积从2L增加到4L,同时压强从1atm减少到0.5atm。
如果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个过程中气体经历了什么过程?A. 等温过程B. 等压过程C. 等容过程D. 绝热过程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速度v运动,摩擦系数为μ。
如果物体的质量为m,那么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A. μmgB. (1-μ)mgC. 0D. μN5. 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如果电子的电荷量为e,那么电场强度E是多少?A. F/eB. eFC. e/FD. F*e6. 一个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R1和一个电容C,电源电压为V。
当电路接通时,电容开始充电。
如果电路的总电阻为R,那么充电电流I是多少?A. V/RB. V/(R1+1/(Cω))C. V/(R1+R)D. V/(R1+1/(C*2πf))7.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
如果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那么在第1秒末的速度是多少?A. 9.8 m/sB. 10 m/sC. 19.6 m/sD. 0 m/s8.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以下哪个现象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A. 永动机B. 摩擦生热C.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突然加速D.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9. 一个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简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学科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
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项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有助于选拔和培养物理学方面的人才,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由一些物理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共同组织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竞赛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在中学生中享有盛誉。
参赛对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参赛对象主要是各地中学生,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报
名参加。
参赛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地方组织开展的选拔赛获得参赛资格,然后参加正式的比赛。
内容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问题求解等
方面。
竞赛形式包括理论试题和实验题,以及解答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意义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作为一项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这项竞赛,可以选拔出优秀的物理学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有才华的人才。
结语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活动,对于
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赛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物理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科学。
B. 物理是一门研究化学的科学。
C. 物理是一门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科学。
D. 物理是一门研究历史的科学。
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合力的作用。
B. 物体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到合力的作用。
C. 物体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的作用。
D. 物体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3.以下哪个选项可以增大弹簧振动的周期?A. 增大弹簧的弹性系数。
B. 减小弹簧的弹性系数。
C. 减小弹簧的质量。
D. 增大弹簧的质量。
二、简答题1.简述电流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断面的流动,是描述电荷运动的物理量。
电流可用安培表进行测量,将安培表连接在电路中,安培表的指针指向的读数即为电流的大小。
2.解释什么是静电力,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静电力是指由于带电物体之间的电荷不平衡所产生的吸引或排斥力。
例如,当我们梳头发时,梳子携带了一定的电荷,头发上的其他电荷与梳子上的电荷不平衡,导致头发被梳子吸引或排斥。
三、计算题1.某物体质量为5kg,受到水平方向的10N力和竖直向下的100N重力作用,物体加速度大小为多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除以物体质量。
合力为10N - 100N = -90N(向左为正),物体加速度为-90N / 5kg = -18m/s²。
2.一个弹簧上系着质量为0.2kg的物体,当物体受到0.5N向上的拉力时,弹簧伸长了0.1m,求弹簧的弹性系数。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系数k等于弹簧受到的拉力除以伸长的长度。
弹性系数k = 0.5N / 0.1m = 5N/m。
四、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测量物体体积的容器、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待测物体、水。
武汉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武汉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武汉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竞赛活动。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供参赛学生练习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力增大,加速度减小B. 力增大,加速度增大C. 力减小,加速度增大D. 力不变,加速度不变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299792公里/秒B. 299792米/秒C. 299792千米/秒D. 299792英里/秒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哪个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A.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机械能完全转化为电能D. 机械能完全转化为热能4.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电流的大小B. 导体的电阻C. 通电时间的长短D. 所有上述因素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电磁波的特性?A. 波长B. 频率C. 折射率D. 传播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7.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_________。
8. 镜面反射遵循_________定律。
9. 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_________成正比。
10.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什么是电磁感应?请举例说明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13. 描述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4. 什么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滑行,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求物体在5秒内滑行的距离。
16. 一个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为4Ω的电阻器,电源电压为12V。
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选择题
在电路中,当电阻增大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会如何变化?
A. 增大
B. 减小(正确答案)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下列哪个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A. 彩虹的形成
B. 小孔成像(正确答案)
C. 光的色散
D. 湖面倒影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它的速度如何变化?
A. 保持不变
B. 先增大后减小
C. 持续增大(正确答案)
D. 先减小后增大
下列哪种波是横波?
A. 声波
B. 水波(在某些条件下,但非绝对横波)
C. 光波(正确答案)
D. 无线电波(虽为电磁波,但题目要求选横波特性最明显的)
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正确答案)
D. 作用力先于反作用力产生
下列哪个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米?
A. 质量
B. 时间
C. 长度(正确答案)
D. 电流
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什么?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正确答案)
C. 物体的形状
D. 物体在水中的深度
下列哪种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A. 干涉
B. 衍射
C. 光电效应(正确答案)
D. 偏振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增大时,气体的温度通常会如何变化?
A. 降低
B. 保持不变
C. 升高(正确答案)
D. 无法确定。
2023年全国物理竞赛试题(中学生)
2023年全国物理竞赛试题(中学生)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最先达到终点的物体是()A. 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物体B. 从低处开始上抛的物体C. 从低处自由落下的物体D. 从高处开始上抛的物体2. 某小球从3m高的地方下落,当它下落2m时,另一小球从同一高度掉落,两小球同时触地,忽略空气阻力,则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A. 1:1B. 1:2C. 2:1D. 1:33. 如图,一水管有5个截面,其直径分别为d、2d、d/2、d/2、3d/2,水的压强最大的截面为(设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A. 截面AB. 截面BC. 截面CD. 截面E第二部分:填空题1. 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_______答案:ma2. 弹簧劲度系数k 的单位为_________答案:N/m3. 物体在重力势场中,沿力方向的机械能变化率为其重力势能的变化率,即ΔEₘ = __________答案:-mgh第三部分:解答题1. 如图,一光滑无摩擦的弧形轨道与竖直平面成角θ,轨道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近似看作一点质量,从其最高点A释放,求物体在点B的速度大小。
答案:v = √(2gRsinθ)2. 两个乒乓球相距30cm在桌上来回弹跳,第一次弹跳后,第二次着地点距第一次着地点30cm,第三次着地点距第二次着地点30cm,以此类推,有一个无限数列。
已知第一次弹跳球速v为3m/s,求该数列的收敛值。
答案:150cm3. 如图,一光滑的细杆与地面成30°角,杆的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求物体下落过程中细杆的最大压弯应力。
答案:6000Pa第四部分:实验题1.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垂直地面挂上一个长约1米的铅垂线作为单摆。
- 将摆球拉到一定角度,使摆球在平衡位置附近摆动。
先拍摄10秒左右摆动的视频。
- 通过视频软件测量单摆的周期T和摆球从平衡位置摆动的最大角度θ。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导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中国教育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旨在鼓励和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该竞赛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型,旨在培养中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背景、竞赛形式、题型特点以及竞赛对中学生的意义。
一、背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自1985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学科竞赛的一部分,该竞赛的目标是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并促进他们在物理学科中的长足进步。
通过参与竞赛,中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自信心、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竞赛形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多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赛一般由学校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考试。
决赛则是由各省市组织,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决赛的题目更加综合性和难度较大,旨在选拔出具有较高物理学科水平的学生。
三、题型特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题型多样,其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填空题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物理图表数据的处理能力。
解答题则是竞赛的重点,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竞赛对中学生的意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追求精神。
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和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并专注于物理学科的学习。
其次,竞赛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无处不在,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竞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和压力处理能力,培养他们在竞争中保持良好心态、团队协作和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如何报名物理竞赛有什么奖励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如何报名物理竞赛有什么奖励
竞赛分为预赛(笔试)、复赛(笔试、实验)和决赛(笔试、实验)。
在复赛中获一等奖者将获得保送进入大学的资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内容,供大家参阅。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如何报名
1、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在校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2、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按全国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书面向全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集体报名.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奖励办法
1、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只评选个人奖,不搞省、地、市、县或学校之间的评比.根据决赛成绩,每届评选出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给予奖励.在举行决赛的城市召开授奖大会,颁发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奖证书、奖章和奖品.
2、对于在预赛和复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全国竞赛委员会设立赛区(以省、市、区为单位)一、二、三等奖,委托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奖励名额根据参加预赛的人数按全国竞委会规定的比例确定.赛区一、二等奖的评定应以复赛成绩为准,对于赛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均颁发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署名盖章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获奖证书”.
地、市、区、县及学校,对在预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表扬,以资鼓励;也可以颁发有纪念意义的奖品.。
物理竞赛奖项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最初理论部分140分,实验部分60分,后改为理论部分160分,实验部分40分。
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
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
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竞赛活动,每年吸引了众多对物理学感兴趣的中学生参与。
本文将介绍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一、报名时间和方式报名时间通常会在学年开始前公布,一般为秋季。
学校会向学生宣传报名时间,并提供报名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报名表格,附上必要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报名。
一些地区可能还会提供在线报名的方式。
在提交报名材料前,学生应仔细阅读相关通知和要求,确保填写准确无误。
二、报名材料报名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报名表格: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级、学校、联系方式等。
2. 相关证明材料:通常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学生证、成绩单等复印件。
3. 推荐信:一些学校或机构可能需要申请者提供导师或老师的推荐信,以证明其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潜力和实力。
三、报名费用一般情况下,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报名费用的。
具体标准和支付方式会在报名通知中说明。
学生需按时缴纳报名费用,并保存收据作为参赛凭证。
四、比赛安排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通常分为初赛、复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一般在当年的秋季进行,由各个地区组织。
初赛成绩优秀者将进入全国复赛,复赛成绩优秀者则有机会进入总决赛。
具体比赛时间、地点和内容将在报名成功后由组织方提供。
五、备考准备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较高的解题能力。
为了备战竞赛,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夯实基础知识:仔细学习物理课本,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做题训练:多做一些典型题目,培养解题思路和技巧。
可以寻找相关的习题集或参加物理辅导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 组队参赛:与同学组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促进,提高解题能力。
4. 关注最新动态:及时了解竞赛内容和题型的变化,做好相应的备考调整。
六、注意事项报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注意事项:1. 严禁抄袭和作弊,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1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详细解答
2021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详细解答试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²。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求5秒末的速度大小。
A. 10m/sB. 20m/sC. 30m/sD. 40m/s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²。
求物体速度达到15m/s所需的时间。
A. 5sB. 10sC. 15sD. 20s二、填空题1.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4m/s²。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求2秒末的速度大小和位移。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m/s²。
求物体速度达到20m/s时的位移。
三、解答题1.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6m/s²。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求5秒末的速度大小、位移和加速度。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7m/s²。
求物体速度达到25m/s所需的时间、位移和加速度。
详细解答:一、选择题1. 答案:A. 10m/s解答:物体在5秒末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乘以时间,即2m/s² × 5s = 10m/s。
2. 答案:B. 10s解答:物体速度达到15m/s所需的时间为速度除以加速度,即15m/s ÷ 3m/s² = 5s。
二、填空题1. 答案:速度大小为8m/s,位移为8m解答:物体在2秒末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乘以时间,即4m/s² × 2s = 8m/s。
位移为速度乘以时间的一半,即8m/s × 2s ÷ 2 = 8m。
2. 答案:位移为50m解答:物体速度达到20m/s时的位移为速度平方除以加速度的两倍,即20m/s × 20m/s ÷ (2 × 5m/s²) = 50m。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试题解答与评分标准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标准答案本次考试共二道大题,满分80分;此答题纸共2页。
本次考试的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此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写在试题纸上和草稿纸上的解答均不能得分。
第一题(40分)1.1(2 分)读数显微镜部件的名称:1. 目镜(0.5分) 2. 调焦手轮 (0.5分) 3. 物镜 (0.5分) 4 测微鼓轮(0.5分) 1.2(2分)(1)十字叉丝位于哪个部位?( B )(1分)(2)若观察到的牛顿环如图所示,应将牛顿环向( A )方向移动? (1分)1.3(2分)读数显微镜测量结果读数为:(1) 21.251~21.255 mm ; (1分)(2) 29.028~29.032 mm 。
(1分)1.4(2分)减小空程误差的操作方法是: 测量数据时只朝同一方向转动测微鼓轮(螺杆) 。
1.5(2分)观测牛顿环实验的光路示意图:得分阅卷复核1.6(2 分)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利用下列哪一个公式计算?(A)1.7 (2分)牛顿环中心是亮斑,下列哪些描述是可能的原因?(ABC)1.8 (6分)(1)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为856~870 mm。
(4分)(2)曲率半径R的不确定度为8~9mm。
(2分)1.9(8分)(1)充入待测液体后牛顿环条纹排列变密((1分),主要原因是待测液体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1分)。
(2)充入待测液体后,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对比度(亮暗反差)变差,最主要的原因是(B)(2分)(3)能够显著提高液体薄膜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可能措施有(AB)(2分)(4)待测液体的折射率为 1.340 。
(2分)1.10(4分)(1)图中A点所在位置相比O点所在位置(B)(1分)(2)薄膜厚度H为172~174 nm。
(3分)1.11(8分)(1)白光光源的牛顿环,仅能观察到几条干涉条纹,请解释原因。
光源的相干性的影响,两干涉光束在相遇点的光程差不能太大,光程差超过光源相干长度时,将无法得到清晰的干涉图样,白光光源谱线较宽,相干性较差,所以仅能观察到几条级数很小的条纹。
第 41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2024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2024年9月7日9:00-12:00)一. 选择题(本题60分,含5小题,每小题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全部选对的给 12分,选对但不全的给6分,有选错或不答的给0分。
)1.B C2. D3. A4. BD5. B二. 填空题(本题100 分,每小题20分,每空10分。
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题号后面的横线上。
只需 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
6.ch G ,0ch ε 7. 0.875,0.125 8. 2g τ,竖直向上 9. 153.310⨯ Hz ,103.710⨯Hz 10.073150p S ,0p S N μ≥三. 计算题(本题 240分,共6小题,每小题40 分。
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有数值计算的,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有单位的必须写出 单位。
) 11. (1)(1.1)如题解图11a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硬币受到的静摩擦力 f ma =①由力平衡条件知,硬币受到的支撑力 N mg = ② 以硬币重心为支点,由力矩平衡条件有fh Nd = ③由①②③式得d a g h= ④ (1.2)静摩擦力大小满足f N μ≤ ⑤由①②⑤式得a g μ≤ ⑥ 可见加速度超过g μ时硬币将滑动。
(2)(2.1)如题解图11b ,设高铁在圆轨道上转动的角速度为ω,以硬币和桌面的接触点为支点,由力矩平衡条件得2(sin cos )(cos sin )mg h d m R h d θθωθθ+=− ⑦mgN fa 题解图11a题解图11b由⑦式得cos sin 0h d θθ−>因此ω=⑧(2.2)仍如题解图11b ,设硬币受到桌面的支撑力为N ',静摩擦力为f '(解题图中只画了静摩擦力斜向上的情形)。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理量在单位时间内保持不变?A. 加速度B. 速度C. 力D. 动能答案:B解析: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保持不变。
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力是物体所受的合力?A. 重力B. 支持力C. 摩擦力D. 合力为零答案:D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为零,即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3. 下列哪个物理现象是光的折射?A. 镜子成像B.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C. 彩虹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快答案:C解析: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通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形成七彩的光谱。
4.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描述物体旋转状态的?A. 速度B. 加速度C. 角速度D. 力答案:C解析:角速度是描述物体旋转状态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
5. 下列哪个物理现象是光的干涉?A. 镜子成像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慢C. 彩虹D. 双缝干涉答案:D解析:双缝干涉是光的干涉现象,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二、填空题1.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为零,即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这个原理称为__________。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m/s。
答案:3×10^8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为3×10^8m/s。
3. 下列哪个物理现象是光的衍射?A. 镜子成像B.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C. 彩虹D. 光通过狭缝后发生弯曲答案:D解析:光通过狭缝后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是光波与障碍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4. 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为__________。
答案:mv^2/r解析: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为mv^2/r,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r为圆周半径。
高中物理竞赛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阶梯教程物理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编者按: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
其中理论基础的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 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内容相同。
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
此外,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
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
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
一、理论基础力学1.运动学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相对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园周运动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摩擦力弹性力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动量定量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及火箭5。
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6。
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7.振动简谐振动 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振动的图象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8。
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音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于的动能和分子问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3.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系数互感和变压器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恒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整流、滤波和稳压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2.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3.光的本性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光电效应爱因斯但方程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1.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2.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基本粒子数学婪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二、实验基础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2024年9月7日9:00-12:00)考生须知1、 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 本试题共4页,总分为400分。
3、 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师只评阅答题纸上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都不能给分。
一. 选择题(本题60分,含5小题,每小题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全部选对的给 12分,选对但不全的给6分,有选错或不答的给0分。
)1.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处于水平面上,其四个顶点各固定一个正电子。
一个电子在该正方形的中心点O 的正上方P (O 、P 两点的距离远小于a )处自静止释放。
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电磁辐射、量子效应和其他任何扰动。
该电子( ) A. 会运动到无穷远处 B. 与正电子构成的系统的能量守恒 C. 会在过O 点的竖直线上做周期运动 D. 会在正方形上方振荡2. mol n 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状态P 沿抛物线到达状态Q ,其V (体积)-T (绝对温度)图如图2a 所示。
已知此过程中当032V V =时,温度达到最大值0max 094p V T nR=(其中0p 和0V 分别是状态P 的压强和体积,R 是普适气体常量)。
若状态P 和Q 的温度P T 和Q T 都等于002p VnR,则该过程的p (压强)-V 图为( )3. 一个动能为2.0eV 的电子从很远处向一个固定的质子飞去。
电子接近质子时被俘获,同时放出一个光子,电子和质子形成一个处于基态的静止氢原子。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 eV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83.010 m/s ×,电子电量的大小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191.610 C −×和3426.610 kg m /s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旨在通过竞赛形式激发中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活动。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中学生物理竞赛吸引了大量物理爱好者的参与,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赛事。
竞赛组织中学生物理竞赛由教育部主办,各地学校团体组织报名参赛。
竞赛通常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在初赛中,参赛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物理学题目,测试他们的物理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将有机会晋级到决赛,参加更具挑战性的竞赛。
竞赛内容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题目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题目既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要求。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竞赛意义中学生物理竞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可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个人体会作为一名曾参与过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我深刻体会到竞赛带给我的收获。
竞赛不仅考验我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物理学水平,在与同学们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它激发了我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了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前行的动力,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总而言之,中学生物理竞赛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希望更多的中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发现自己的潜力,不断追求进步。
以上是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简要介绍和个人见解,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愿与大家共同探讨物理学的奥秘,共同努力探索科学的无限可能性。
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试题一: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5N 的拉力,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1. 先求摩擦力:摩擦力f = μN,其中N 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N = mg = 2×10 = 20N(g 取10m/s²),所以 f = 0.2×20 = 4N。
2. 再求合力:合力F 合= 拉力-摩擦力= 5 - 4 = 1N。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可得加速度a = F 合÷m = 1÷2 = 0.5m/s²。
试题二:一电阻为10Ω 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为2A,通电10s 后,求产生的热量。
解析:根据焦耳定律Q = I²Rt,其中I = 2A,R = 10Ω,t = 10s,代入可得Q = 2²×10×10 = 400J。
试题三:一个物体从高度为10m 的地方自由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解析:1.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²(h 是下落高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时间),先求下落时间。
- 10 = 1/2×10×t²,解得t = √2s。
2. 再根据v = gt(v 是末速度),可得v = 10×√2 = 10√2m/s。
试题四:有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 的地方时,求像的性质。
解析:1. 先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物距u = 15cm,焦距f = 10cm,此时f<u <2f。
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试题五:一质量为3kg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 10N 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1. 将力 F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Fx = Fcos30° = 10×√3/2 = 5√3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数字是表示不确定度的一种粗略的方法
,
而不确定度则是对有效数字中最后一位不确定
程度的定量描述。它们都表示含有误差的测量
结果。
结束放影
目录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例如, 1.23与123同是3位有效数字。
从左往右数,以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为准, 其左边的“0”不是有效数字,其右边的“0” 是 有效数字. 例如,0.0123是3位有效数字,0.01230 是4位有效数字.作为有效数字“0”,不可省略不写.
误差在半个周期以上。 这显然是测量错误。
1. 剔除错误数据拉依达准则( 准则 )
*( 2. 肖维涅准则 , 3. 罗布斯判据
结束放影
目录
§1-6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1. 什么是不确定度
所谓不确定度,可简单理解为测量值不确
定的程度,是对测量误差大小取值的测度。它 合理地说明了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和真值所在范 围的可靠程度。不确定度亦可理解为,一定置 信概率下误差限的绝对值。测量不确定度是测 量质量的指标,是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的评估 。 测量结果
结束放影
目录
1)对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 (1)引言
测量圆柱体体积
高度误差引起体积误差
相对误差 直径误差引起体积误差
相对误差
结束放影
目录
总误差(误差的合成) 算术合成方式
方和根合成法
结束放影
目录
(2)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合成 算术合成方式
测量结果报道 标准不确定度的方和根合成方式
测量结果报道
1) 给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2) 尽量减少测量中的误差,对残存误差的大 小给出估计值;
3) 给出真值最佳估计值的可靠程度的估计。 4. 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测量错误)
结束放影
目录
§1-3 系统误差
1. 系统误差的特点: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正 负)总保持不变或总按某一特定的规律变化。
Y代表待测物理量,N为该物理量的测量值, N
是一个恒正的量,代表测量值N不确定的程度。
结束放影
目录
2. 测量结果的含义 e为极限不确定度。表示真值一定在[ N-e ,N+e ]中.
为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物理实验中的物理量的三要素
数值 单位 不确定度
结束放影
目录
3. 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 1)对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 (1)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情况 测量结果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2.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 1)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不完善。 a) 应用单摆周期公式求重力加速度。
b) 伏安法测量电阻
结束放影
目录
2)仪器结构不完善 3)未按规定条件使用仪器。 4) 环境条件的改变。 5)测量者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3. 研究系统误差的目的: (1)探索系统误差的来源,设计实验方案
三个环节 (三)撰写报告 → 实验报告 结束放影
目录
实验操作
(1)正确安装、调试与使用仪器;
(2)仔细观察物理现象,正确测数据。
几点说明
(1)“三先三后”原则:
先观察后测量,先练习后测量,先粗测后细测 。
(2)实验数据须教师审阅、认可;
结束放影
目录
实验报告( 1、2)
测量列的标准不确定度
算术平均值 的标准不确定度(A类分量 )
测量结果报道
结束放影
目录
* 标准不确定度(B类分量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 单次测量的误差估计(取B类分量 )
为极限不确定度 。 e的取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取仪器出厂时的允差;
另一种是根据仪器结构、环境条件、测量对象、
测量者本人感官灵敏度作估计(两者取一即可)
结束放影
目录
表1.1 不确定度合成的常用公式 函数表达式 方和根合成方式 算术合成方式
结束放影
目录
§1-7 有效数字
1. 仪器读数、记录与有效数字 一般地讲,仪器上显示的数字均为有效数字
,均应读出(包括最后一位的估读)并记录。 仪器上显示的最后一位数是“0”时,此“0”也
是有效数字,也要读出并记录。 有效数字总是由若干位准确数和最后一位欠
中学生物理竞赛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1879-1955
目录
§1-1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4 §1-2 测量与误差7 §1-3 系统误差9 §1-4 偶然误差11
§1-5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14
§1-6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5 §1-7 有效数字 23 §1-8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30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
(3)仪器 用具
(4)实验原理
(5)实验内容 (6)数据处理与分析
(7)实验结果的讨论与误差分析
结束放影
目录
§1-2 测量与误差
1.测量 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测量值包括两部分:数值和单位。
2.真值与误差
h = 25.96 mm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结束放影
目录
3. 测量的任务
消除或削减该项误差; (2)估计残存系统误差的可能的范围。
结束放影
目录
§1-4 偶然误差
1. 偶然误差的特点:误差的时大时小,时正时 负,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随机地变化。
2.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正态分布)
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的偶然误差的特征 :
1) 单峰性;
2) 对称性;
3) 有界性;
4) 抵偿性。
结束放影
§1-1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弄清实验原理和内容,并 对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有所了解。在此环节,重 点解决三个问题:
(1)做什么(这个实验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
(2) 根据什么去做(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
实 验方法);
(3)怎么做(实验方案、条件、步骤和
实验过程的((二一实))验实实关验验键操预作要习 领→→)预实习验(报数1告据, 2 )
落在- 到+之间的可能性为68.3%,
落在-2 到+2之间的可能性为95.5%,
而落在-3到+3之间的可能性为99.7 %
.
结束放影
目录
§1-5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
数据分析是发现错误的重要方法 例如 测量单摆摆动50个周期的时间t=50T:
98.4s; 96.7s; 97.7s. T≈2s 98.4-96.7=1.7s; 97.7-96.7=1.0s
结束放影
目录
3. 测量结果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4. 多次测量的偶然误差估计
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N所表示的意义是:任作一次 测量,测量值误差落到- N到+ N之间的 可能性为68.3%.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实验中一般取:6≤n≤10
结束放影
目录
标准误差所表示的统计意义
对物理量A 任做一次测量时,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