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表格式)[1]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且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影响还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他们能说出许多生物的名称、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
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参与游戏,进行角色扮演,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现他们的活力,针对此,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能力1.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致同学们》教案(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
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3.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约60120千米。岩石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
小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层底部(主要是对流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主要是土壤层)。讲述:在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学情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启发学生根据地球结构特点和生物所需非生物因素,推测地球上哪些地方可能有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于学生来讲,简单易懂,但容易枯燥无味,本节则采用自学后辨别生态系统类型并说出理由的练习方式,进行交流、分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贴切、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资料分析法
【教学资源】视频:喜玛拉雅兀鹫,深海狮子鱼,PPT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讲述: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重点】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调节作用和生物圈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教学准备:图书、幻灯片、板书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思考。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等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圈的构成。
3. 探讨生物圈的功能: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圈在地球上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方面,并总结归纳。
4. 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生存适应和相互依存关系。
5. 复习生物圈中的物质与能量循环:通过举例生物圈中水循环、碳循环等过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6. 拓展延伸:通过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开讨论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课本、生物教材、网络资源等。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生物与生物圈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参与活动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共18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共18篇〕第1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圈》教学设计第一节生物圈教学目的①描绘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根本条件,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理解和保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根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理解和保护这个家。
难点:搜集和分析^p 资料〔因为搜集和分析^p 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展分析^p 〕。
教学过程师:〔有条件的学校展示课件,无条件的学校展示挂图〕在无数颗星球中,地球作为一颗”蓝色水球“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生:〔观看课件并且讨论〕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生:〔讨论发言〕我们都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川流不息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蔚蓝的天空、歌唱的小鸟、以及许多说不知名的美丽的动物和植物……师:大家观看得都非常仔细。
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生:〔讨论〕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
比方: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师:这名同学答复得非常好。
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如今,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可以生存的这个范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生:〔讨论〕有的同学说出“生物园”“生命圈”,其中有个同学说出“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师:〔边讲解边指示地球仪〕大家起的名字都非常好听,但是我们只能取其中最好的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哪个吗?类、有微小的浮游生物、有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等等。
师:看来水圈可真不简单呢,有这么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其中,但是,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多的生物呢?生:〔讨论〕不是。
师:那么,主要在水圈的哪个局部才有这么多的生物存在呢?生:〔讨论〕应该是在水圈的外表。
师:大家想得都很对。
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年级:初中课时: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生物和生物圈。
2. 掌握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第二节课:1.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简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不同生物在其中的分布。
第二节课:1. 探讨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
2. 讨论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并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老师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概念。
2. 图片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关系,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
2.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爱护生物,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生物教师单元复习备课
教学过程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复习课
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生物圈是
所有生物的家,这节课
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和
熟悉这个家。
接受复习课题,明确复习内容。
2
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生物
圈是所有生
物的家。
明确目标指导学生明确复习目
标
阅读复习学案上的复习目标
2
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知识梳理
1、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课本,完成知识梳理。
2、反馈知识梳理
①展示台展示学生的
知识梳理情况
②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完善
1、复习课本,梳理知识
2、交流展示知识梳理
3、补充完善知识梳理
4、强化记忆课本内容
11
对学生知识
进行梳理。
典例
剖析
互动
探究
典型题例1、指导学生上台板演
例题
2、评析例题
1、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例题
2、呈现结果,展示观点,归纳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高做
题的规范水平
据图回答:
⑴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
图中是生产者,他们不仅
养活,还为动物的生存提
供;兔、蛇是,
个体数目最多的是。
15
对案例进行
剖析。
人教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 (2)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教案(新版)
【提问】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展示图片,根据学生回答加以补充。引导学生梳理生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及【资料分析】
牛吃草、蛇捕食青蛙
生物入侵:黄顶菊
袋鼠竞争
白蚁分工合作
小丑鱼和海葵
菟丝子与玉米
【提问】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中,最常见的是哪种关系?
展示图片补充介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活、分布,以及对动物的影响。
【出示图片】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图片,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的图片,白天和黑夜环境下的猫头鹰的图片。
【提问】在河流中生长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小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具有影响。
新知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还有老鼠、蚯蚓等生物因素,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呢?
1.生理适应
出示莲叶、生长在山石上的松树、仙人掌、家鸽、沼泽中行走的丹顶鹤、虎、鹰的图片。
2.行为适应:出示鸟类迁徙图。
3.形态适应:出示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的图片(虎豹隐藏于植物中、草原上及雪地上的雷鸟、竹节虫、桦斑蝶幼虫)
【提问】生物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展示】竹节虫被捕食、已经换上白色羽毛的雷鸟在草原上的图片,介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知道的生活影响环境的事例。
观看图片、分析资料。
微生物能影响藻类生长。
人类活动能影响植物分布。
蜣螂能处理粪便,拯救了澳大利亚的环境
通过贴近生活的简单事例明确环境的概念。
锻炼学生观察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第一章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
通过设置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知。第一个问题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即可解答,接着将问题从小麦扩大到植物的X畴,再扩大到生物的X畴,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主题:生物和生物圈范本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3. 学习生物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4.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教学难点:
1. 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2.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材、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二、讲解生物圈的概念(10分钟)
1. 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解释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三、探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2. 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交流分享。
四、实验探究生物的生命活动(20分钟)
1. 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命活动,如呼吸、运动等;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生物和生物圈的重要概念;
2. 带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生物和生物圈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密切关系,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③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④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一些影碟、照片、题签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方案一:1.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学生回忆每一节所学过的内容,掌握各节知识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并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点,将学生总结的知识框架提炼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等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教师启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3.情感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教师启发:这一单元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单元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方案二:知识竞赛学生先把本单元的内容复习一下,掌握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对每一部分内容出题,用来难住对手。
学生在热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本单元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分成两大组,教师事先制作四个标签:a.认识生物 b.生物圈 c.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生态系统内容:由第一组同学抽签,抽到哪部分,就由第二组同学出题,第一组同学回答。
最后是加时赛:教师将遗漏的知识点补充出题,由两组同学抢答,最后根据分数评出获胜队。
方案三: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学生身处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呼吸着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2.学习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二)讲授新课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2.什么是生物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
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①教师出示图I-1,I-2,I -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
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
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
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
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
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
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有。
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9.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三)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四)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进而找到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二、生物能进行呼吸三、生物能排初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六)作业安排教材课后练习题1、2七、课后反思: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能力目标: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2.学习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2.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生物状况。
设计调查表。
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二)讲授新课1.调查(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第2段方框内的内容,尝试解决:①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②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③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④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②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们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等。
③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键。
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
(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教师总结:①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②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2.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9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①调查的目的是什么?②调查步骤分哪几步?③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④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⑤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②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③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①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②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结合实验报告册。
③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四)归纳小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五)板书设计: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概念科学研究中进行实地数据收集和资料证实所采用的一套方法。
2.调查的一般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2)准备调查工具。
(3)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4)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六)作业安排: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七、课后反思: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第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学习难点和重点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