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课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班级:高一(1)班
课类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上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鉴赏-—分析经典--交流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美术家观察和表现时间的独特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手与秋面镜》,这是画家埃舍尔的铜版画作品。这是一幅很有特色的作品,同学们,你们说到底是艺术家用手拿着球面镜还是镜中的人在观看艺术家呢
生:艺术家用手拿
师:很显然我们在欣赏着幅作品时,是在追寻着艺术家的视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线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但是,他展现出来的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正是因为在观察事物时都会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所以同一个物象在不同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我跟张三看李四,我们两个人看李四的眼光又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观赏一幅美术作品,虽说是在追寻艺术家的视线,其实是在探究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一旦解读到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也就找到了艺术家的视线,叩开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大门。所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板书课题)
展示图片金农的《月华图》和梵高的《星空》明月总是在晴朗的夜晚照亮了大地,然而在每个人的眼里,感觉并不一样。这两幅作品分别是清代画家金农和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现在请同学们尝试下运用我们曾经学过的形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的方法来鉴赏下这两幅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他们共同的地方都是表象夜晚的景象来抒发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的地方
是金农的《月华图》是水墨画,构图很空,用色单一。而梵高的《星空》是一幅油画,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这两幅作品有着很明显的对比。
师:那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得出画家当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吗
生:孤寂,狂躁不安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是否跟画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有关
生:有,一个生活在中国古代,而一个生活在西方,两个人的生活时代和文化背景有很明显的不同。
师:金农是清代的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所画的《月华图》月亮中央隐隐约约的像是玉兔在捣药,似乎与中国的古老传说有关,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而梵高,后印象派画家之一,他表现的夜空像面包圈形包裹的星星与月亮的周围是一些漩涡在流动似乎是大气在运动。这幅作品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与不安,我们知道那时梵高的精神有点问题,所以他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他当时的那种心理状态,绝望的恐怖。
对待天空这样遥不可及的事物只有通过想象和自己的理解来描述,那么对待身边习以为常的婚姻家庭话题,不同是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两幅作品《阿诺芬妮夫妇像》和《高士图》现在请同学们从主题,创作时间,所属国家,材质,色彩等方面去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
生:都是描述婚姻的主题。《阿诺芬妮夫妇像》是尼德兰画家扬凡爱克在143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整个画面色彩丰富。《高士图》则是中国五代的画家卫贤用绢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色调单一。
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在《阿诺芬妮夫妇像》里,处处都是象征之物,似乎在见证这一仪式的庄重,仿佛是基督在向你讲述神圣的婚礼。这幅画究竟用了多少的象征手法,我们可以来看书本58页上面的思考与交流,我们可以尝试来填一填生:
师:我们又来看下在中国五代的画家里,描绘的环境则是高山巍峨,花树葳栎,梁鸿,孟光夫妇“举案齐眉”,展现了儒家“夫唱妇随”的场景。一个是基督教文化,而一个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正是因为不同的思想文化下的画家对相同的主题而表现不同的形式。但是,如果是同一题材,又是相同的时代,你说表现的作品会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来看下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圣母与子,相同的主题而不同的表现。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
一,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洁端庄的美。在他的眼里就如附件乡间的母子,只是头上多了一个光环而已。而德国画家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在画家丢勒眼中的圣母微胖而俊朗,圣子手拿着苹果的姿势跟他笔下的夏娃如出一辙。所以说就算是同一时代,只要地域不同,不同的画家所看的东西就会不同,就算是同一个画家,每次画的同一个
作品也是会有差别的。因为每个人在看待东西时会随着环境,时间,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又来看看相似的题材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展示图片法国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和意大利提香的《乡间音乐会》
这是两幅相似的题材,但是由于艺术家个人的特质不同,在表现相似题材是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呈现,让观众产生不同程度的悬念,从而使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我们看《草地上的午餐》在马奈的笔下,是裸体女子在观看着马奈呢还是马奈在观看裸体女子还是审美都不是。而且在不远处的小河里,那看起来既在画中又不在画中洗澡的姑娘,她年轻的身体在葱茏草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我们再来看下书本第59页的这两幅雕塑作品《地中海》和《斜倚的女人体》。法国雕塑家马约尔特别注重雕塑的体积感和形体的厚重感,造型语言概括简练,注重整体精神。而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善于把不同的形体汇集在一起,赋予形象新的内涵。我们认真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看看它们是如何展示艺术家的不同视线生:一个比较瘦美,另一个显得很粗犷。
师: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视线”也就是着眼点,或(主观处理方式)却很不相同。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这种比较不一定要得出一致的结论,关键是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