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普通逻辑经典笔记(注释)

合集下载

全国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考点串讲笔记:第八章

全国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考点串讲笔记:第八章

全国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考点串讲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理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事物或现象的遍及性判断。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1)联系: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由归纳推理提供的,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以个别性知识的判断为前提,而这些个别性的知识是通过不雅察、实验等方法获得的。

(2)区别:1、从思维过程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认识推出个别性认识,而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认识推出一般性认识,2、从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的结论由个别性知识经概括得到一般性知识,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3、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程度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真实,形式正确,就能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而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外)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具有或然性联系,前提真实,结论不必然是真实的。

3、归纳推理的种类: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大类。

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种,在科学归纳法中,包罗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1)完全归纳法:按照某类中每一个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与思维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

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

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

(重要)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

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

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普通逻辑学笔记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第二章概念(在本章节中,对于概念的理解最为重要)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处延数量的不同区分)P24 单独概念:是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所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反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

空概念:它所反映的对象是空类,它的外延为零的概念。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集合概念: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的则是一个个的人所组成的类。

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预以区分)P26 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引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谓词自然推理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归纳推理第第1章引论1.1复习笔记一、“逻辑”辨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

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4.指一门学问,即逻辑学。

二、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按其历史发展阶段和类型的不同,逻辑学可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一)传统逻辑的产生1.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就有很大发展,随之产生逻辑学说,史称“名辩之学”。

主要内容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韩非等人的著述中。

其中对逻辑学贡献最大的为《墨经》和《正名篇》。

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逻辑学说被称为“因明”。

“因”是指推理的依据,“明”是指“学说”,“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等是主要的代表作。

3.古代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

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演绎逻辑系统,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辨谬篇》,这些著作合称为《工具论》。

他对逻辑学的重大贡献,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基础。

(二)传统逻辑的发展1.斯多葛学派该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并且提出不同类型的推理规则和逻辑公式,后人称之为“命题逻辑”。

自考00024普通逻辑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

自考00024普通逻辑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
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相等★★
每次划分必
须按照同一
20. 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标准进行★
第三章 简单判断
知识点名称
判断及其基
本特征
★★
内容
21. 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判断。
22. 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都有所断定。(2)判断都有真假。
命题和命题
不成立,那么关系 R 是禁对称的。
42. 非对称关系:是指在特定论域中,存在对象 a 和 b, 如果 R(a,b)成立,但 R(b,a)不成
立,那么关系 R 是非对称的。
传递★★
43. 传递:关系的传递性分为传递、禁传递、非传递。
第四章 复合判断知识点名称 Nhomakorabea内容
什么是联言
44. 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 并且 q,写作 p∧q,其中 p、q 称为联言支,并且表示联结词,并且用符
五、性质判
断主、谓项
的周延性★
★★★
38. 关系判断有各种性质,其中最重要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39. 对称:关系的对称性分为对称、禁对称和非对称。
40. 对称关系:是指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 a 和 b,如果 R(a,b)成立,则 R(b,a)一定成
对称★★★
★★
立,那么关系 R 是对称的。
41. 禁对称关系:是指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 a 和 b,如果 R(a,b)成立,则 R(b,a)一定
理、或然性
理。
推理★★★
85. 或然性推理: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仅仅可能真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
性推理。
86. 根据推理中前提所含判断数目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自考笔记_00024_普通逻辑原理_自考普通逻辑原理_笔记[1]

自考笔记_00024_普通逻辑原理_自考普通逻辑原理_笔记[1]

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能性。

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度、希腊。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内容。

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2、集合2、真包含关系,5、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

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限制概念适用于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属性。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属加种差定义,2、发生定义,“种差”,最后把邻近的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种差+邻近属概念。

我们就应当对它作出、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

、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划分的母项,另一部分是划分的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

普通逻辑笔记

普通逻辑笔记

普通逻辑笔记第一章:引论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自考普通逻辑经典笔记

自考普通逻辑经典笔记

普通逻辑1﹑概念:a ﹑定义: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b ﹑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含义。

c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d ﹑概念的分类:2﹑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列表如下:概念关系3﹑逻辑符号表:4﹑性质判断的结构:5﹑周延性: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得到形式的断定,就称称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否则,就称为不周延。

第一﹑全称判断主项都周延;第二﹑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第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第三﹑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5﹑性质判断的分类:6﹑性质判断的关系: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7﹑复合判断的特点:8﹑各复合判断的定义:9﹑复合判断的联结词:10﹑假言判断普遍规律︰a ﹑如果p 是q 的充分条件,那么q 是p 的必要条件;b ﹑如果q 是p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p→q 和q ←p 是等值的11﹑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a ﹑联言判断真值表(全真为真):b ﹑选言判断真值表(全假为假):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真后假为假,其余为真):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假后真为假,其余全真):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全真全假为真,其余为假):12﹑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等值关系:13﹑模态逻辑的关系:14﹑模态逻辑的等值关系:15﹑逻辑的基本规律:16﹑推理:a ﹑定义:根据已知的判断得到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b ﹑组成:推理分为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的判断。

c ﹑推理结论有效需满足的条件:第一﹑推理有效。

第二﹑前提真实。

17﹑推理的分类18﹑直接推理:是以一个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

直接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性质判断。

书本包括两种推理的介绍:a﹑对当关系的推理b﹑判断变形关系的推理。

普通逻辑教程笔记

普通逻辑教程笔记

普通逻辑教程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逻辑?1.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3.指人类思维的规律。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也不是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它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形式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构成的。

第三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1 有助于人么从已知进到未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 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禁地论证问题。

3 有助于人们识别谬论,驳斥诡辩。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1要勤思多练,不怕抽象。

2要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3 要注意理解,不死记硬背。

所以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一类事物单独具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的思维形态。

客观世界中有着各自各样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有着自身的许许多多的属性。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性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外延是指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也有属性的对象。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1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正概念和负概念(不一定带有否定的词的就是负概念,如不丹、无锡)内涵和外延有两个注意点1 要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2 我们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对的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

第五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一,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1,组成部分被定义项就是其内涵被揭示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就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2,定义的种类和方法a 实质定义。

就是揭示事物特有的定义。

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属b 语词定义。

揭示语词的含义的定义。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判断(一)第四章判断(二)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六章演绎推理(一)第七章演绎推理(二)第八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九章论证模拟试卷1.1.在“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C】A.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B.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C.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欲获取1.2.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A】A.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B.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C.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2.1.“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是【D】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2.“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D】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2.3.“判断”、“推理”、“论证”这三个概念是【B】关系。

A.属种关系B.不相容并列关系C.相容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2.4.“所谓自行车就是一种不借助于驾车者以外的力量来行驶的车子”这个定义违反了【C】的定义规则。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B.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C.给正概念下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D.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2.5.“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之问是【C】关系。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不相容并列关系D.相容的并列关系2.1.如果有的a是b,那么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E.交叉关系2.2.当SEP假而SIP真时,s和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E.真包含于关系2.3.在“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中的“鲁迅的著作”是【ACE】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实体概念欲3.1.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真的是【BCD】A.SAP与SEP;B.SAP与SIP;C.SEP与SOP;D.SIP与SOP;E.SAP与SOP2.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错误的是【BC】A.把“青年人”限制为“中国的青年人”B.把“河南省”限制为“郑州市”C.把“联合国”限制为“美国”D.把“知识分子”限制为“大学教师”E.把“商品”限制为“电视机”2.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AC】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B.“假言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C.“特称判断”概括为“全称判断”D.“直接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E.“判断”概括为“思维形式”2.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中的“大兴安岭”是【A】与【D】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负概念2.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D】关系,或是【E】关系。

《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3章)【圣才出品】

《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3章)【圣才出品】

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9.1 复习笔记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它们基本上概括了逻辑思维的特征,在各类逻辑形式中普遍起作用,是正确思维所遵循的基本前提。

逻辑规律具有客观性质,它对人类思维活动具有强制性。

二、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2.公式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即“A→A”。

“A”表示任一思想,或者说表示任一概念或命题,“A是A”即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3.真假值从逻辑的真假值来说,“A→A”表示的实际是“A=A”。

如果A是真的,则它是真的;如果A是假的,则它是假的。

即其真假值是相等的。

4.性质同一律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它并不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1)含义概念保持同一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内容不变,决不能随便变换某一概念的含义,也不能把不同的概念加以混淆。

(2)逻辑错误违反概念同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1)含义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或者在论证某一问题时,人们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它自身的同一,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它。

(2)逻辑错误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论题”或“转移论点”。

(三)同一律的作用1.作用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思维只有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反映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2.注意事项(1)同一律要求人们使用概念、命题保持自身同一,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同一对象而言的。

(2)同一律只是思维的规律,它仅仅在思维的领域里起作用。

(3)同一律仅仅是普通逻辑的规律,不是辩证逻辑的规律。

三、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普通逻辑》自考重要资料

《普通逻辑》自考重要资料

《普通逻辑》学习笔记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基本内容〗1.“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逻辑”是外来词,它是英语“Logic”的译音词,源于古希腊语“λογοs”(逻各斯)。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例:①搞经济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

②写文章必须要合乎逻辑。

③只有制造伪劣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不法企业家的逻辑。

④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科学决策,我们要学点逻辑。

以上各例“逻辑”一词的含义不同:①表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②表示“思维的规律或规则”;③表示“某种观点”;④表示“逻辑学”。

2.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逻辑学逻辑学是庞大的多层次的学科系统,包括传统形式逻辑与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辨证逻辑。

(2)普通逻辑的定义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其研究工具,主要是我们日常应用的自然语言。

而现代形式逻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演绎逻辑形式,其工具是人工符号语言和数学方法;辨证逻辑主要研究的是辨证思维的形式。

根据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它的定义是: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要搞清楚这个定义,还必须搞清楚定义中所涉及的概念。

(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一般所讲的“思维”属于认识活动中的理性阶段。

它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过研究语言来实现的。

这是因为理性思维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通过语言中的语词、句子和句群来表达的,并与它们有对应性。

(4)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指联系思维具体内容的结构。

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虽然与思维的具体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人们能够从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中,抽出它们的共同形式来加以研究。

如果我们把反映在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的具体内容抽掉,那么剩下的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
1﹑概念:a ﹑定义: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b ﹑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含义。

c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d ﹑概念的分类:
2﹑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列表如下:
概念关系
3﹑逻辑符号表:
4﹑性质判断的结构:
5﹑周延性: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得到形式的断定,
就称称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否则,就称为不周延。

第一﹑全称判断主项都周延;第二﹑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
第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第三﹑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

5﹑性质判断的分类:
6﹑性质判断的关系: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7﹑复合判断的特点:
8﹑各复合判断的定义:
9﹑复合判断的联结词:
10﹑假言判断普遍规律︰a ﹑如果p 是q 的充分条件,那么q 是p 的必要条件;
b ﹑如果q 是p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p →q 和q ←p 是等值的
11﹑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a ﹑联言判断真值表(全真为真):
b
﹑选言判断真值表(全假为假):
c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真后假为假,其余为真):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假后真为假,其余全真):
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全真全假为真,其余为假):
12﹑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等值关系:
13﹑模态逻辑的关系:
14﹑模态逻辑的等值关系:
15﹑逻辑的基本规律:
16﹑推理:
a ﹑定义:根据已知的判断得到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b ﹑组成:推理分为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的判断。

c ﹑推理结论有效需满足的条件:第一﹑推理有效。

第二﹑前提真实。

17﹑推理的分类
18﹑直接推理:是以一个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

直接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性质判断。

书本包括两种推理的介绍:a﹑对当关系的推理
b﹑判断变形关系的推理。

19﹑对当关系推理的有效式
20﹑判断变形的推理:是通过改变前提的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

所谓
改变前提的形式是指:
第一﹑改变前提的质,即把前提的职项由肯定变为否定,或
由否定变为肯定。

(换质法)
第二﹑改变前提的主﹑谓项的位置,即把前提的主项改为谓
项,把谓项改为主项。

(换位法)
21﹑判断变形推理的原则︰
22﹑有效的变形推理:
23﹑O判断不能换位。

SIP命题不能换质位。

SOP命题不能换位质(为什么)
24﹑三段论构成:
a﹑三段论的结构: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的:2个前提+1个结论。

b﹑三段论前提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统称为项,任一三段论,都包
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

同一三段论中,每个项都出现两次。

c﹑中项: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在结论中不出现的项称为中项,中
项常用M表示。

小项:结论的主项称为小项,小项常用S表示。

大项:结论的谓项称为大项,大项常用P表示。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称为大前提。

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称为大前提。

25﹑三段论的七条一般规则:
26﹑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所构成的三段论的不同形式。

27﹑
28﹑选言推理:a﹑前提中有一個是選言判斷的推理。

b﹑选言推理的规则:
29﹑假言推理:a﹑前提中有一個是選言判斷的推理。

b﹑选言推理的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