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合集下载

4-桩基础(第4节-水平承载力)

4-桩基础(第4节-水平承载力)

一、水平载荷试验
现 场 试 验 照 片
一、水平载荷试验
检 测 仪 器
一、水平载荷试验——
试验方法(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
➢ 循环加载,每级荷载维持4min,测读水平位移,卸载至零, ➢ 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然后再施加本级荷载, ➢ 如此循环5次便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观测, ➢ 如此反复,直至加到最大试验荷载或破坏荷载。
过程中注意运用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挠度xz与转角z、弯
矩Mz和剪力Qz之间的关系即
Hale Waihona Puke dxzz dzMz
EI
d 2xz dz 2
Qz
EI
d 3xz dz3
若地面处(Z=0)桩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分
别以x0、0、M0和Q0表示,解方程(1),得到桩身任一截 面的转角Z、弯矩MZ,及剪力QZ的计算公式:
• ②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第一直线段 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 ③取水平力-最大弯矩截面钢筋应力 曲线第一突变点对应的荷载。
(四)试验结果分析
• 水平临界荷载 • 水平极限荷载 • 地基系数
• Hu • ①取H0-t-X0曲线出现突变点
的前一级荷载。
• ②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第2 直线段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基本概念:地基系数C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 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要的力。它的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
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如能测得xz并知道C值,zx值即可解
得。常用的几种地基系数分布规律
相应的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为:
1)“m”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即C=mZ,如上图a)所示。 m称为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kN/m4)。 2)“K”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折线变化即在桩身第一挠曲变形零点 (上图b)所示深度t处)以上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凹形抛物线增 加;该点以下,地基系数C=K(kN/m3)为常数。 3)“c”法:

桩基桩长及内力的计算

桩基桩长及内力的计算

桥梁桩基是桥梁构造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桩基设计的准确对桥梁稳定性起着至为关健的作用。

桥梁所有荷载最终传递给桩基承受。

把握好桩基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桥梁整体建设意义重大。

一、桩基的类别针对界溪段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中存在两类桩: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桩基自身重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端持力层承受。

摩擦桩:桩基自身重及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基周身与岩土摩擦阻力承受。

二、单桩基桩长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一)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应由土对桩的承载能力、桩身材料强度以及上部结构所容许的桩定沉降三方面控制。

1、摩擦桩单桩土对桩的承载力容许值计算公式:[Ra]=(1/2)*u*∑Qik*l i+Ap*QrQr=m0*K*[f ao]+k2*R*(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Ap——桩端截面面积(㎡)n——土的层数(注:公式中未写出)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实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按表5.3.3-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石、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采用:粉砂1000kP;细砂1150kP;中砂、粗砂、砾砂1450kP;碎石土2750kP;[f ao]——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第3.3.3条确定;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算起;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处持力层土类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3.3.4选用;K——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桩端以上土层的透水性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则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R——修正系数,按表5.3.3-2选用;m0——清底系数,按表5.3.3-3选用。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长桩的问题
无量纲法 (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的内力和位移的简捷计算方法) 当桩的支承条件、入土深度符合一定要求时,可利用比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计算。即无量纲法。 主要特点: 利用边界条件求x0、 0时,系数采用简化公式; 利用x0、 0是Q0、M0的函数的特征,代入基本公式后,无须再计算x0、 0,可由已知的Q0、M0直接计算。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多排桩在外力作用平面内有多根桩,各桩受力相互影响,其影响与桩间净距L1有关。 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L1<0.6h1的多排桩 h1——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桩柱 计算埋入深度:h1=3(d+1) ;但h1值不 得大于桩的入土深度(h);
L1
H
q1、q2——梯形土压力强度。
桩顶为弹性嵌固——适合于墩 台受上部结构约束较强的情况。 轻型桥台用锚柱固接; 摩擦力较大的毛毡支座; 固定支座的单孔桥。
——单位水平力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单位弯矩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x0、 0的计算 摩擦桩、柱承桩 x0、 0 的计算 桩底受力情况分析 桩底为非岩石类土或支承在岩基面上,在外荷作用下,桩底产生位移 xh、 h,桩底 x 处产生竖向位移 x h,桩底的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如竖向地基系数为C0,桩底竖向力增量:
z——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地基系数计算点的深度; n——随不同计算假定而设置的指数。 “m”法假定—— “K”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在桩身第一挠曲零点以上按凹形抛物线变化(n=2),以下为常数K。 “C”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 , ; 的桩长段地基系数C取常数。 “张有龄”法假定(常数法)——地基系数C沿深度不变为常数C=K0(n=0)。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培训单排桩桩基内力与位移计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培训单排桩桩基内力与位移计算

承台底地基土竖向抗力系数 :
cb m0 hn
当hn小于1m时,按1m计算
桩端地基土竖向抗力系数:
co m0 h
当h小于10m时,按10m计算
(四)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基本概念
分类依据:
水平作用力H 与基桩布置
方式之间的关系
H
单排桩外力计算
纵、横桥向无偏移:
Pi
N n
;Qi
H n
;M i
My n
柱桩及桩身尺寸直径0.8m以下的灌注桩,b1=d+1(m); 其余类型及截面尺寸的桩,b1=1.5d+0.5(m)。
(六)刚性桩与弹性桩基本概念
分类依据:
按照桩与土的相对刚度,将桩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
弹性桩:
当桩的入土深度
h
2.5
时,这时桩的相对刚度小,必须
考虑桩的实际刚度,按弹性桩来计算。其中 称为桩的
一 基本概念
(一)文克尔假定 文克尔假定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与该点所受的地
基沉降变形成正比,即Pi=CSi(Pi-压力,C-地基系数, Si-沉降变形) (二)桩的弹性地基梁解法
在桩顶受到的外荷载中略去轴向力的影响,桩就可以 看做一个设置在弹性地基中的竖梁。求解内力的方法是 直接用数学方法解弹性挠曲微分方程,再用平衡条件求 出桩的内力和位移。
沿深度均匀分布
地基系数C表达式 C=mZ
C=K C=cZ0.5 C=K0
说明 m为地基土比例系数
K为常数 c为地基土比例系数
K0为常数
岩石地基C的取值:
3 10 2 1
150 102
20 25
非岩石地基C的取值:
“m”计算内力方法:C=mz 认为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正比例增加

第二节内力位移计算

第二节内力位移计算

b:符号规定:
• • • • 横向位移xz:顺x轴正向为正值; 转角φz:逆时针为正; 弯矩Mz:左侧纤维受拉为正; 剪力Qz:顺x轴正向为正。
有限元法:将桩划分为有限单元离散体,然后根据力的 平衡条件,位移协调条件求解
第五节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问题: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 (竖向、水平、转角)
后果:竖向位移引起桩侧土体摩阻力和桩底土体抗
力。 水平位移与转角挤压土体,引起横向抗力。
1. 土的弹性抗力 概念:当桩受到水平外力作用后,桩土
单桩 多排桩
单排桩
桩顶的荷载Pi、Q i、和M i值的计算
• 1.单桩和单排桩
– 对桥墩作纵向验算时,若作用于承台底面中心 的荷载为N、H 、和M ,当在承台横桥向无偏
心时,则可以假定各荷载是平均分配在各桩上。
N H M Ni ; Qi ;Mi n n n
H
H
• 2.多排桩
– 当外力作用于承台对称平面内,由于各桩与荷 载的相对位置不尽相同,桩顶在外荷载(N、Q、 M)作用下其变位就会不同,外荷载分配到桩顶 上的Pi、Q i、和M i也就各异,因此,Pi、Qi、 和Mi的值就不能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一般可用位移法求解各桩桩顶的受力
2:讨论单桩在地面处(最大冲刷处)受水平力Q0及 弯矩M0作用下, 桩的内力计算方法 一)单桩、单排桩的内力位移计算 • 基本公式推导: 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a:假设某一桩入土深度为h,桩宽为b(直径d),
计算宽度b1,桩顶若与地面(和最大冲刷线)平齐 (z=0),且桩顶受力Q0、M0,产生横向位移x0、 转角φ0。 在深度z处,位移xz、转角φz,弯矩 Mz,剪力Qz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sy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sy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 ”法就属于此种方法。

一、基本概念(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桩基础在荷载(包括竖向荷载、横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横向土抗力zx σ,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zx σ即指深度为Z 处的横向(x 轴向)土抗力,其大小取决于土体性质、桩身刚度、桩的入土深度、桩的截面形状、桩距及荷载等因素,可以下式表示: z zx Cx =σ (3-13) 式中: zx σ—横向土抗力,kN/m 2;C —地基系数,kN/m 3;z x —深度Z 处桩的横向位移,m 。

地基系数C 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

大量的试验表明,地基系数C 值不仅与土的类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着深度而变化。

由于实测的客观条件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等原因,所采用的C 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也各有不同。

常采用的地基系数分布规律有(图3-34)所示的几种形式,因此也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基桩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现将桩的几种有代表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方法概括在表3-15中。

3-34地基系数变化规律桩的几种典型的弹性地基梁法 表3-15上述的四种方法各自假定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分布规律不同,其计算结果是有差异的。

实验资料分析表明,宜根据土质特性来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二)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计算基桩内力,应先根据作用在承台底面的外力M H N ,,计算出在每根桩顶的荷载i p 、i Q 、i M 值,然后才能计算各桩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和位移。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通过计算可得Z处桩的横向位移:
(3-68)
由此得到桩轴线挠曲方程:
(3-69)
由基本假定σzx=Cxz=mZxz, 将3-69代入此式在 深度Z 处桩侧向应力:
(3-70)
19
式中:
(一)桩的挠曲微分方 程的建立及其解
20
(一)桩的挠曲微分方 程的建立及其解
1.摩擦桩、柱承桩x0、φ0的计算 2.嵌岩桩x0、φ0的计算
较简捷的计算公式,其中Ax….为无量
31
(二)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 内力及位移的简捷方法(无量纲法)
纲 α系Z的数函,数其,中已A将x…其.为制无成量表纲格系供数查,用均(见为附α表h和1一 12)。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桩底支承条件,选 择不同的计算公式,然后按αh和αZ查出相应 的无量纲系数,再将这些系数代入式(3-79)、 (3-80)求出所需的未知量。
。求得x0、φ0后,便可连同已知的M0、Q0一起代入
式(3-69)、(3-70)、(3-73)、(3-75)及式(3- 65),从而求
得桩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的内力、位移及桩侧土抗力

back
27
(二)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 内力及位移的简捷方法(无量纲法)
按上述方法,用基本公式(3-69)、(3-71)、(373)、(3-75)计算xz、φz、Mz,、Qz,其计算 工作量相当繁重。当桩的支承条件及入土深度 符合一定要求,可用比较简捷的方法来计算, 即无须计算桩预处的位移x0、φ0而直接由已知 的Mz、Qz求得。
back
21
1.摩擦桩、柱承桩 x0、φ0的计算
摩擦桩、柱承桩在外荷作用下,桩底将 产生位移xh、φh。当桩底产生转角位移φh 时,桩底的土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与之 相应的桩底弯矩值Mh为

参数法计算桩的内力与位移

参数法计算桩的内力与位移

t e p p rp a t a o m u a i lo f u d d f r i t r a o c n i p a e e tc l u a i n o h i ,wh c h a e r c i l r l a s o n e o e n l r ea d d s l c m n a c l t f ep l c f s n f o t e ih
W ANG n CAO a W ANG i— a Ho g, Qin, Jn h i
( c o lo c ie t r n e n E g J a g u Un v r i fS i n ea d T c n lg S h o fAr h t c u e a d Oc a n , i n s ie st o c e c n e h oo y, y
数法 是线 弹性 地基 反力 法 中近年来 具 有突破 性 的成
果之 一 。他从 形式 上真 正统 一 了到 目前为 止所有 前
人得 到 的 以幂 函数 形式 表述 的线 弹性 地基 反力 法 的
故该 法就 有地 面处 土抗力 最 大的结 论 , 合实 际 , 不 这 是 它 的缺 点 。另外 有 m 法 , 筑 和公 路等 诸 多 行业 建
d s l c me t u n a g e l x r l o e t h a o c n h o c fs i a e a q ie 。 i p a e n ,t r n l ,f u a m n ,s e r f r e a d t e f r e o o l r c u r d e m
它 比较适 合 于粘 性 土 。 因桩 在 地 面处 的挠 度 最 大 ,
反力 法 中 , 由于 Y的指 数 ≠ 1, 这使 得基 本微 分方 程式 的求 解非 常 困难 , 以这 方 面 只 能用 实 验 的方 所 法推 出计 算公 式 。吴恒立 【 的综合 刚度 原理 和双 参 4

桩基计算公式范文

桩基计算公式范文

桩基计算公式范文桩基计算公式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计算手段,用于临时和永久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中,能够分析和确定桩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桩基计算公式涉及到土壤力学、结构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设计师合理选择桩基型式和设计参数的必要工具。

本文将对桩基计算公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承载力计算公式1.摩擦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摩擦桩的承载力可由以下公式计算:Qf=Af*σf其中,Qf为摩擦桩的承载力,Af为摩擦桩侧摩擦力的有效面积,σf为土体的平均有效应力。

2.立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立桩的承载力可由以下公式计算:Qb=Ab*σb+Ah*σh其中,Qb为立桩的承载力,Ab为立桩底部的摩擦力的有效面积,σb为土体的平均有效应力,Ah为立桩底端的侧阻力的有效面积,σh为土体的平均水平应力。

3.动力触探法计算公式针对没有静力触探数据的情况,可以通过动力触探法估算桩基承载力。

动力触探法计算公式如下:Qd=Cs*Es其中,Qd为动力触探法估算得到的桩基承载力,Cs为触探击数与摩擦桩承载力的关系系数,Es为触探点击能。

二、变形计算公式1.弯矩和曲率计算公式弯矩和曲率是桩基设计中重要的变形指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M=F*eK=F*e/I其中,M为桩基的弯矩,F为桩基所受的力,e为距桩顶的距离,K为桩基的曲率,I为桩基的惯性矩。

2.沉降量计算公式沉降量是桩基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变形指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s=(Q1-Q2)/Es其中,s为桩基的沉降量,Q1为荷载作用于桩顶时的承载力,Q2为荷载作用于桩底时的承载力,Es为土体的弹性模量。

3.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当桩基受到水平力时,会产生水平位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x=F*L/Kh其中,Δx为桩基的水平位移,F为桩基所受的水平力,L为桩基的长度,Kh为桩的水平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部分桩基计算公式的范例,实际工程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在进行桩基计算时,还需对土壤和桩的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输入,同时需要考虑地表荷载、水平力、腐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桩基础内力计算及设计

桩基础内力计算及设计

2、符号规定
在公式推导和计算中,取6-4图所示的坐标系统,对力和 位移的符号作如下规定:横向位移顺x轴正方向为正值; 转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值;弯矩当左侧纤维受拉时为正 值;横向力顺x轴方向为正值。
6-4 桩身受力图
水平静载试验确定。但由于试验费用、时间等原 因,某些建筑物不一定进行桩的水平静载试验, 可采用规范提供的经验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土的分类 流塑粘性土IL>1、淤泥 软塑粘性土1>IL>0.5、粉砂 硬塑粘性土0.5>IL>0、细砂、中砂 坚硬、半坚硬粘性土IL<0、粗砂 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 密实粗砂夹卵石,密实漂卵石
m或m0(MN/m4) 3~5 5~10 10~20 20~30 30~80 80~120
M法的基本假定:
认为桩侧土为文克尔离散线性弹簧,不考虑桩土之 间的粘着力和摩阻力,桩作为弹性构件考虑,当桩受到 水平外力作用后,桩土协调变形,任一深度z所产生的桩 侧土水平抗力与该点水平位移Xx成正比,即σzx=CXx, 且地基系数C随着深度成线性增长,即C=mz。
定义式
zx Cx z
式中:σzx:横向土抗力(kN/m2); C:地基系数(kN/m3); xz: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m)。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a)土体性质; (b)桩身刚度; (c)桩的入土深度; (d)桩的截面形状; (e)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1)弹性桩 当桩的入土深度h 2.5 时,这时桩的相对刚度小,必
须考虑桩的实际刚度,按弹性桩来计算。其中α称为桩
的变形系数。
5
mb1
EI
(2)刚性 当桩的入土深度 h≤ 2.5时,则桩的相对刚度较大,计算 时认为属刚性桩。 a

17-6弹性多排桩基桩内力与位移计算例题

17-6弹性多排桩基桩内力与位移计算例题
64
所以
5

mb1 EI
5
3000 1.2 2.32 107 6.36 103
0.48m1
h 0.48 29.8 14.3 4 弹性长桩
4.求1、2、3、4值
已知:l0 = 4.5m,ξ=0.5, h = 29.8m,E压 = 2.9107 kN/m2
A
4
0.62
0.283m2 ,
C0
m0h
K0
1.5
0.5 d
1.5
0.5 0.6
2.33
K 1 b 1m
所以 b1 0.9 2.331.0 0.6 1.26m 2b 2d 1.2m 取 b1=1.2
3. 求单桩的变形系数
已知 m 3000 kN m4 ,E 2.32107 kN m2 ,
I 0.64 6.36 103 m4
H 160 .5 26 .7 kN 6
M 670 111 .67 kN m
6
b1 = 0.9(1.5d + 0.5)
2.求桩的计算宽度b1 (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得b1=1.26 )
b1 K f K0 Kb
已知 b = 0.6m 查表得 K f = 0.9
《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 63-2007》
20.0202 20.450 0.77220.752 22 0.07902 EI EI
0
n2
n2M n3H
n4 1
X
2 i
n2 32
8.915 0.0451EI
197.67 EI
1.34 103
6.求桩顶作用力
Pi1
1 b0
X
i0
0.772EI

第二节内力位移计算

第二节内力位移计算
• Aχ1、Aφ1=Bχ1、Bφ1均为无量纲系数,Aχ1和Bφ1可按 αh和αz查表9-13,Aφ1、Bχ1可按αh和αl0查附表14---16
• 3.计算步骤

– (1)求出每根桩桩顶受力、和及地面
或局部冲刷线处横向荷载。
对于单桩来说,上部荷载全由它承担。 对于单排桩,各荷载是平均分配在各桩上 N H M N i ; Qi ; M i 式9-13 单排桩 n n n
Qz=Q0AQ+αM0BQ=0,得出:
M max M 0 DQ Am M 0 Bm M 0 K m 或M max Q0

Am
Q0

Bm CQ
Q0

KQ
• 当桩顶露出地面或局部冲刷线的长度为l0时,可进 一步导出桩顶的水平位移χ1和转角φ1:
Q M x1 3 AX 1 2 BX1 EI EI Q M 1 ( 2 A 1 B 1 ) EI EI
△= x1-φ1l1+△0
– 桩顶处的水平位移x1;
– 桩顶处的转角φ 1所引起的墩顶的水平位移φ 1l1; – 桩顶到墩顶的高度l1; – 墩柱部分自身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桩顶水平位移
Hl13 Ml12 0 3E1 I1 2E1 I1
单排桩基础算例
–(一)设计资料 –(二)计算
N5 2
N5 2
协调变形,桩的水平位移及转角引起土
体对桩产生横向抗力,它起到抵抗外力 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
成为土的弹性抗力。
土的弹性抗力的分布规律
当桩受到水平外力作用后,桩土协调变形,任一 深度z处桩侧土所产生的水平抗力与该点水平位移χz
成正比。
zx Cx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Q
0 Q
桩身最大弯矩位置 和最大弯矩 的确定
刚性桩与弹性桩
• 弹性桩 2.5 h 当桩的入土深度 时,这时桩的相对刚 度小,必须考虑桩的实际刚度,按弹性桩 来计算。其中 称为桩的变形系数

5
• 刚性桩 2.5 h 当桩的入土深度 时,则桩的相对刚度 较大,计算时认为属刚性桩,
m b1 EI
“m”法计算单排基桩的内力和位移
• 计算参数: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宜通过桩的水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zx Cx z mZxz
zx
M0 Q0 m Zxz m Z( x0 A1 B1 2 C1 3 D1 ) a a EI a EI
0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0 M0 Q0 z x0 A2 B 2 2 C 2 3 D2 EI EI
b1 K f K0 K b(或d )
桩的计算宽度
计算宽度换算
基 础 形 状 名 称 符 号
形状换算 系数
Kf
1.0
0.9
d 1 0.1 B
0.9
受力换算 系数
K0
1 1 b
1 1 d
1 1 B
1 1 d
桩的计算宽度
• K——各桩间的相互影响系数,L1≥0.6h1时 K=1.0; 1 b' L1 K b' 当L1<0.6h1时 0.6 h1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基本概念 “m”法计算桩的内力和位移 单排桩内力计算示例 多排桩内力与位移计算 多排桩算例 基桩自由长度承受土压力时的计算 低桩承台考虑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计算
基本概念
•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 桩的计算宽度
• 刚性桩与弹性桩
d x EI q 4 dZ
4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d x EI 4 q dZ
4
4
zx Cx z mZxz
d x EI q zx b1 m Zxz b1 4 dZ

d 4 xz m b 1 Zx z 0 EI dZ 4
d 4 xz a 5 Zx z 0 dZ 4
土体性质 桩身刚度 桩的入土深度 桩的截面形状 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 地基系数C:表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
形时所需施加的力,单位为kN/m3或MN/m3。 • 地基系数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物理力学性质有关。 • 地基系数C值是通过对试桩在不同类别土质及不同深度进 行实测 及 后反算得到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0 M0 Q0 z x0 A2 B 2 2 C 2 3 D2 EI EI
0 M0 Q0 MZ x0 A3 B3 2 C3 3 D3 2 EI EI EI
0 M0 Q0 QZ x0 A4 B4 2 C 4 3 D4 3 EI EI EI
平静载试验确定。但由于试验费用、时间等原因,某些建筑物不一定 进行桩的水平静载试验,可采用规范提供的经验值如下表所示。
非岩石类土的比例系数m值
序 号 1 2 3 土 的 分 类 流塑粘性土IL>1、淤泥 软塑粘性土1>IL>0.5、粉砂 硬塑粘性土0.5>IL>0、细砂、中砂 m或m0(MN/m4) 3~5 5~10 10~20
但桩基础中每一排桩的计算总宽度 不得大于( B +1),当nb1大于 (B +1)时,取(B +1)。 为边桩 B 外侧边缘的距离。 当桩基础平面布置中,与外力作用方 向平行的每排桩数不等,并且相邻桩 中心距≥(b+1)时,可按桩数最多 一排桩计算其相互影响系数K值,并 且各桩可采用同一影响系数。 为了 不致使计算宽度发生重叠现象,要求 以上综合计算得出的b1≤2b。
4
5
坚硬、半坚硬粘性土IL<0、粗砂
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
20~30
30~80
6
密实粗砂夹卵石,密实漂卵石
80~120
“m”法计算单排基桩的内力和位移
• 符号规定
“m”法计算单排基桩的内力和位移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 桩顶若与地面平齐(Z=0),且已知桩顶作用水平荷载 及 弯矩M0,此时桩将发生弹性挠曲,桩侧土将产生横向抗力 σzx,如图所示。从材料力学中知道,梁的挠度与梁上分布 荷载q之间的关系式,即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
5
m b1 EI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d 4 xz a 5 Zx z 0 dZ 4
若地面处即 =0处,桩的水平 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分 别以 x0 、 、M 0和 Q 0 表 0 示
xz
0 M0 Q0 x 0 A1 B1 C1 3 D1 2 EI EI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
• 土的弹性抗力: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
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
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 ,它
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 • 定义式
zx Cx z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 • • • •
0 M0 Q0 MZ x0 A3 B3 2 C3 3 D3 2 EI EI EI
M Q QZ x0 A4 0 B4 2 0 C 4 3 0 D4 3 EI EI EI
zx m Zxz m Z( x0 A1
0
a
B1
0 Ax 0
M0
0 Bx0
0 M0 Q0 MZ x0 A3 B3 2 C3 3 D3 2 EI EI EI
M Q QZ x0 A4 0 B4 2 0 C 4 3 0 D4 3 EI EI EI
zx m Zxz m Z( x0 A1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0 M0 Q B1 C1 3 0 D1 EI 2 EI
x z x 0 A1
2 d xz M z EI 2 dZ d 3 xz Q z EI 3 dZ dxz z dZ
0 M0 Q0 z x0 A2 B 2 2 C 2 3 D2 EI EI
桩的计算宽度
• 桩的计算宽度:计算桩的内力与位移时不直接采用桩的设 计宽度(直径),而是换算成实际工作条件下相当于矩形 截面桩的宽度b1。 • 采用计算宽度的原因 为了将空间受力简化为平面受力,并综合考虑桩的截面形 状及多排桩桩间的相互遮蔽作用。 • 计算方法 根据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现行规范认为计算宽度的换算 方法可用下式表示: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0 M0 Q0 M h EI ( x 0 A3 B3 2 C 3 3 D 4 ) EI EI
2
= C0 h I 0
=0
0 M0 Q0 Q h EI ( x 0 A4 B4 2 C 4 3 D4 ) EI EI
3
0 M0 Q0 z x0 A2 B 2 2 C 2 3 D2 EI EI
0 M0 Q0 h ( x 0 A2 B2 2 C 2 3 D2 ) EI EI
联 立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Q0 M0 x0 3 Ax 0 2 B x 0 EI EI Q0 M0 0 ( 2 A 0 B 0 ) EI EI
M0 Q C1 3 0 D1 ) a 2 EI a EI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Q0 M0 x z 3 Ax 2 Bx EI EI
Q0 M0 z 2 A B EI EI
Mz
Q0

Am M 0 Bm
Qz Q0 AQ M 0 BQ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 力的分配
无偏心:
My N H Pi ; Qi ; M i n n n
有偏心:
N M x yi Pi 2 n yi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多排桩概念基力的分配
• 多排桩:是指在水平外力作用平面内有一 根以上桩的桩基础 • 力的分配 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各桩顶上的作 用力,须应用结构力学方法另行计算。
m法
K法 C值法 张有龄法
a)
b) c) d)
**按”m”法计算时, 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可根据试验实测决定,无实测数据时可 参考表3-16的数值选用,对于岩石地基,认为其不随岩层面的埋藏深度而变,可参 考表3-17采用。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 单排桩:是指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 平面上,仅有一根或一排桩的桩基础。
0 M0 Q0 MZ x0 A3 B3 2 C3 3 D3 2 EI EI EI
0 M0 Q0 QZ x0 A4 B4 2 C 4 3 D4 3 EI EI EI
zx
M0 Q0 m Zxz m Z( x0 A1 B1 2 C1 3 D1 ) a a EI a EI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桩的几种典型的弹性地基梁法
计算方法 图 号 说 明 地基系数随深度分 地基系数C表 布 达式 C=mZ 与深度成正比 m为地基土比例 系数 桩身第一挠曲零点 C=K K为常数 以上抛物线变化, 以下不随深度变化 C=cZ0.5 c为地基土比例 与深度呈抛物线变 化 系数 C=K0 沿深度均匀分布 K0为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