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与版本 1、史册与讲史的结合。
A、陈寿《三国志》与裴注为基本史料; B、《后汉书》、《资治通鉴》(编年)影响成 书; C、朱熹《通鉴纲目》改蜀汉编年,“尊刘贬曹” 倾向对《演义》的影响; D、《世说新语》中的三国故事;
2、隋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 元代的《三国志平话》 金元以来大量的三国戏
▪ 艺术成就 ▪ 首先,既尊重历史,又不受史实限制的“七三”
实虚比例关系,开创了历史演义的体式范例, 影响了后代所有的同类小说的创作体式。
▪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 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 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
▪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 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 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 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代社会有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 : 第一,政治黑暗,强化君主独裁。朱元璋建
立起明王朝后,一人独揽朝政大权,为巩固皇权, 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组织,对全国 官吏乃至全国百姓都实行监视,稍有越轨,便遭 严惩,一人犯法,株连九族。对有功大臣也不例 外,实行恐怖统治。
第二,在思想领域里,明代皇帝极力鼓吹程 朱理学,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八股文成为科 举考试的唯一选择,从而钳制人们的思想。
四是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把情感作 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要求文 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 望的表达。
一、关于“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 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也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 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 将争战兴废、朝廷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 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 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二是文学群体众多、流派纷呈。明代文人的 结合,改变了过去以围绕或追随某些大家组成一 个圈子的模式,形成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比如 台阁体、前七子、唐宋派、后七子、公安派、竟 陵派、吴江派、临川派、复社、几社等等,其中 有诗文流派,也有戏曲流派。
三是许多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作 家队伍有所扩大。正由于大批的下层文人进入文 坛,雅文学(诗词散文)与俗文学(戏曲小说) 出现了空前的融合。
家传统文化和市民江湖文化的碰撞和融汇:既提 倡忠孝节义,又渗透向往平等、追求发迹、强调 江湖义气的市井细民情感。
▪ 2、取材方面,事件框架、人物行状大体与史书 相符,又吸收了一定的民间传说,形成“七实三 虚”的格局。
▪ 3、次要人物据史料呈历史剪影,体现理性的文 学精神;主要人物则渲染虚构,充满浪漫激情, 有些近乎“半神半人”。
▪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 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 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刘玄德三顾茅庐
艺术特色 1、虚实关系的恰当处理: 虚实关系,即作者的想象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如果过分拘泥于历史记载,故事就不会生动,人 物形象也不会鲜明;反之,如果不顾历史记载而 胡编乱造,则成了“戏说”,不再是历史演义。
▪ 4、语言方面,既继承了史书的简洁明快,隽永 传神,又吸收了民间文学的粗犷泼辣,通俗生动, 从而形成“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
▪ 结构 ▪ 第一部分,1-33回 群雄逐鹿 写的是东汉末年 群雄
并起 相互割据的局面 一直到官渡结束 ▪ 第二部分,34-50回 赤壁之战 写的是孙刘联军击败
曹操为三分天下奠定基础 ▪ 第三部分,51-115回 三足鼎立 赤壁后刘备入蜀成就
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对中国文学作出了最为 宝贵的贡献:
一方面使宋元出现的长篇小说萌芽发展、壮大、成 熟,另一方面又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造,所谓“四大 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都是在明代最后完成的不朽杰作。
由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 在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个鼎盛局面,冯梦龙的“三 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凌濛初的“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 刻拍案惊奇》)成为这方面的代表。
另外,文言小说的创作较前代也有新的变化。来自百度文库
B、戏曲方面,杂剧、传奇,昆曲和地方戏, 相互争奇斗艳,涌现了大批的著名作家与作品, 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高潮。 明代戏曲的主流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 明中叶三大传奇,即《宝剑记》、《鸣凤记》和 《浣纱记》的出现,标志着传奇的繁荣时期的到 来。
类似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 者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
▪ 4、《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 为嘉靖本作序的庸愚子(蒋大器)评:“文 不甚深,言不甚俗”,采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 浅近的半文半白的近文言,具有优美、典雅、精 炼的特点。
帝业并击败曹操夺得汉中 曹操击败马超稳固后方 孙权夺回荆州同时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 ;南征北战 主要是诸葛亮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九伐中原 ▪ 第四部分,116-120 三分归晋 司马氏一统天下
思想倾向: 第一,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 第二,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基础上的“义”。 第三,十分崇尚智慧。
关于版本
最早刻本为嘉靖本。
毛 本(毛纶、毛宗岗父子) 清初人,康熙刻本,辨证 史实,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单句回目为偶句,定书 名为《三国演义》,删削对曹操赞赏性评价,增补诋毁 性文字。
平话
嘉靖本
毛本
桃园结义 祭天地桃园结义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 英雄首立功
▪ 史书与讲史的结合的成书特点,具体表现在: ▪ 1、接受正史影响,又不废民间传闻,反映了儒
2、人物出场艺术:
“画家三染”法: 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让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人物特点在出场前 的烘托渲染中东云现鳞,西云现爪;正式登场后, 作者在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 点在虚实相映中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3、写法上的 “犯中见避”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了与前边
第三,明代的商品经济极为发达,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破土而出。一个数量庞大的市民 阶层跻身于社会,他们有着特殊的思想意识与价 值观念,务实、重利、开放,较少僵化的思想, 成为不同于士、农的一个新群体。
明代文学有以下特色: 一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各类创作呈现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 A、其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