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标准
电子政务 国家标准
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和开展政府间合作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以指导和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
首先,关于电子政务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明确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界定了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内容,为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概念框架。
其次,国家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依法合规、服务便民、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等方面的要求,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国家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和服务进行了规范,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电子证照、数字认证等内容,为政府部门和公民企业提供了基本的服务指南。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进行了规定,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数据交换标准、电子邮件标准、电子签名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同时,国家标准还对电子政务的管理和评估提出了要求,包括信息化规划、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为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和评估的指导。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可以有效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将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政务国家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子政务工作的需要。
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也需要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国家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的作用,推动电子政务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信息化、智慧政府和数字中国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电子政务 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务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则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应包括系统安全标准。
政府部门在建设和运行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网络安全标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政府信息和公民信息的安全。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信息互通标准。
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应当遵循统一的信息互通标准,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可以互相传递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现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另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服务质量标准。
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应当符合一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包括服务响应时间、服务稳定性、服务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保证了服务质量,才能够让公民和企业真正感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此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信息公开标准。
政府部门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将相关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确保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公民和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相关信息。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隐私保护标准。
政府在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相关的隐私保护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公民在使用电子政务服务时的信息安全。
总之,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是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才能够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服务和决策,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则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下面我将对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是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遵循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安全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标准是指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合理、完善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即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合理的,即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完善的,即应当包括全面、系统、连续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再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5章电子政务标准化
2. 形成了多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草案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基础术语》;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3部分:显现》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4部分:办理》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5部分:交换》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6部分:归档》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7部分:安全》
GB/T 19667.2-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规范第2部分:公文体》; GB/Z 19669-2005《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 南》; 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 接口》。 GB/T 19487-2004《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 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素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 码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分布式应用间信息交换 技术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使用管理规范》
4、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服 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 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 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5、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 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 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6、管理标准:包括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 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 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一、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以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以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二、电子政务标准2.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组织制定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电子政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国际标准: -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
- ISO/IEC 38500:ICT治理体系国际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项目的决策和实施。
- 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用于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
- ISO 20000: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用于规范电子政务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中国,国家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负责制定和发布。
目前,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 - GB/T 20968:电子政务档案管理规范,用于指导电子政务档案的管理和归档。
- GB/Z 2097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用于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 GB/Z 20972:电子政务互联互通与信息集成技术标准,用于指导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集成。
三、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作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1. 保障信息安全:通过应用合适的标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篡改。
2. 促进互操作性: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实现互操作,方便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应用质量管理标准,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提升公民和企业的满意度。
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
规定了在对电子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时,如 何进行匿名化处理,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3
数据泄露应急处理标准
定义了电子政务系统在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时的应 急处理流程,以最大程度减少隐私泄露带来的损 失。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义不同系统间数据交换 时的数据转换规则,以实 现数据的兼容性和共享。
数据安全标准
数据加密标准
制定数据加密算法和应用规范,保护 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 完整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标准
规定数据的备份策略、恢复机制和管 理流程,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的可 恢复性。
数据访问控制标准
定义数据的访问权限和控制策略,防 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规定政务服务的提供渠道,如线上服 务、线下服务、自助服务等,以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服务质量标准
对政务服务的质量进行规范和评价, 包括服务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等方面。
服务评价标准
建立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对政务服务 的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价,不断改进 和提升服务质量。
决策支持系统标准
数据标准
规定决策支持系统所需数据 的格式、质量、更新频率等 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用性。
模型标准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模 型和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政 策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界面标准
规定决策支持系统的用户界 面设计标准,包括布局、色 彩、交互方式等,以提高用 户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安全标准
确保决策支持系统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和 系统崩溃等风险。
04
安全与隐私标准
网络安全标准
防火墙标准
定义了电子政务系统中防火墙的设置和管理规范,确保有效阻止 外部非法入侵和攻击。
ws394-2012标准
ws394-2012标准
WS394-2012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用于管理保证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质量安全的一整套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规范和技术规范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1)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特性;3)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软件结构、功能要求、技术特性和性能指标;4)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和系统管理;5)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安全保护;6)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评估方法;7)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改造与升级方案。
该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提升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质量,促进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改善政府服务水平,进而改变政府的贡献。
此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依据 WS394-2012标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控制、维护和运行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使政府服务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从而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
第9章 电子政务标准《电子政务》PPT课件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电子政务标准 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Hale Waihona Puke 务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2.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确立电子政府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健康、快速、稳定 和有序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推广和实施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3.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要求
标准对电子政务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标准的统 一实施有助于大规模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升电子政 务建设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 标准应该和应用结合。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2of 2
网络管理规范
网络管理规范涵盖:电信管理和相关技术的标准、 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 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宽带接入网网络管 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电子政务综合业 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内部 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公 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等共21个管 理规范。
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以电子政务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经政府相关部门与 代表厂商协商一致,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 的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
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政府服务、管理和决策的一种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制定和遵守标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需要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
技术标准主要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标准、互操作性等方面,而管理标准则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文件管理、电子邮件管理等内容。
这些标准规范的制定,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因此,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政务规范,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此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需要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涉及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
因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另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当注重用户体验。
政府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和企业,他们对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性有着很高的期望。
因此,标准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提高政府电子服务的便捷性和友好性。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电子政务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因此,标准规范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子政务工作需求。
总之,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是保障政府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规范,才能确保电子政务工作的安全、高效和便利。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不断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电子政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电子政务标准一、电子政务总体标准二、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三、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四、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五、信息安全标准六、电子政务管理标准2002-10-30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共45条)序号GB/T 14915:1994GB/T 12200.1:1990GB/T 12200.2:1994GB/T 5271.1:2000GB/T 5271.2:1988GB/T 5271.3:1987GB/T 5271.4:2000GB/T 5271.5:1987GB/T 5271.6:2000分类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总体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框架电子数据交换术语(EDI)对应国际标准状态急需急需急需需要需要需要1.1总体框架11.1总体框架21.1总体框架31.1总体框架41.1总体框架51.1总体框架61.2术语标准11.2术语标准2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1部分:基本术语1.2术语标准3汉语信息处理词汇第02部分:汉语和汉字ISO/IEC 2382-1:19931.2术语标准4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1.2术语标准5数据处理词汇第2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ISO 2382-2:19761.2术语标准6数据处理词汇第3部分:设备技术ISO 2382-3:1976ISO/IEC 2382-4:19991.2术语标准7信息技术词汇第4部分:数据的组织1.2术语标准8数据处理词汇第5部分:数据的表示法ISO 2382-5:19741.2术语标准9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ISO 2382-6:19871.2术语标准10GB/T 5271.7:1986GB/T 5271.8:2001GB/T 5271.9:2001GB/T 5271.10:1986GB/T 5271.11:2000GB/T 5271.12:2000GB/T 5271.13:1988GB/T 5271.14:1985GB/T 5271.15:1986GB/T 5271.16:1986GB/T 5271.18:1993GB/T 5271.19:1986GB/T 5271.20:1994GB/T 12118:1989GB/T 5271.22:1993GB/T 5271.23:2000GB/T 5271.24:2000GB/T 5271.25:2000GB/T 5271.27:2001数据处理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ISO 2382-7:19771.2术语标准11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ISO 2382-8:19981.2术语标准12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ISO 2382-9:19951.2术语标准13数据处理词汇第10部分:操作技术和设施ISO 2382-10:19791.2术语标准14信息技术词汇第11部分:处理器ISO 2382-11:19871.2术语标准15信息技术词汇第12部分:外围设备ISO 2382-12:19881.2术语标准16数据处理词汇第13部分: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维修和可用性数据处理词汇第15部分:程序设计语言ISO 2382-13:19841.2术语标准17ISO 2382-14:19741.2术语标准18ISO 2382-15:19851.2术语标准19数据处理词汇第16部分:信息论ISO 2382-16:19781.2术语标准20数据处理词汇第18部分:分布式数据处理ISO 2382-18:19861.2术语标准21数据处理词汇第19部分:模拟计算ISO 2382-19:1980ISO/IEC 2382-20:19901.2术语标准22数据处理词汇第20部分:系统开发数据处理词汇第21部分:过程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过程间的接口数据处理词汇第22部分:计算器1.2术语标准23ISO 2382-21:19851.2术语标准24ISO 2382-22:1986ISO/IEC 2382-23:1994ISO/IEC 2382-24:1995ISO/IEC 2382-25:19921.2术语标准25信息技术词汇第23部分:文本处理1.2术语标准26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1.2术语标准27信息技术词汇第25部分:局域网1.2术语标准28信息技术词汇第27部分:办公自动化ISO 2382-27:19941.2术语标准29GB/T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ISO 2382-28:19955271.28:20011.2术语标准30GJB 2256-941.2术语标准31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3中文信息处理标准1念与专家系统军用计算机安全术语电子政务术语急需GB/T 1988-199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646:19912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13000.1-1993GB 18030-2000GB/T 13715-1992ISO/IEC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eqv 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0646:1993456GB 18031-2000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1460-2001GB/T 17961-2000信息处理设备中汉字点阵字模数据的检测方法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要求与测试方法78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共132条)序号1分类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标准号GB/T XXXX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1ISO/IEC 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11179-1:19992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2ISO/IEC 部分:数据元分类11179-2:20003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3ISO/IEC 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11179-3:19944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4ISO/IEC 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11179-4:19955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5ISO/IEC 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11179-5:19956GB/T XXXX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第6ISO/IEC 部分:数据元的注册11179-6:1997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1数据元7GB/T 15191-1997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等同ISO 73728GB/T 15635-1995等效UN/EDIFACT(S93A)9GB/T15635.1-1999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1部分:批式电等效UN/EDIFACT(D97B)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1999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年计划2.1.1数据元2.1.1数据元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10GB/T15635.2-XXXX的复合数据元目录第2部分:交互式UN/EDIFACT(D97B)11急需1GB/T 7026-19862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GB/T 7027-XXXX则和方法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公民身份号码ISO 7064-198334GB/T 14946-20005GB 11643-19996GB/T 2261-1980人的性别代码7GB/T 1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8GB/T 4767-1984健康状况代码9GB/T 4766-1984婚姻状况代码10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11GB/T 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12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13GB/T 4763-1984党派代码14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15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16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17GB/T 686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18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19GB/T 8563-1988奖励代码20GB/T 8560-1988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21GB/T 8562-1988纪律处分代码22GB/T 4761-1984家庭关系代码23GB/T 10301-1988出国目的代码24GB/T 16502-1996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25GB/T 12405-1990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26GB/T 12462-1990世界海洋名称代码GB/T15628.1-199527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28GB/T 14467-1993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29GB/T 15161-1994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GB/T14721.1-199330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31GB/T 15778-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32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类别与代码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33GB/T 17296-19982.1.2代34GB/T 15775-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害虫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35GB/T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36GB/T 4657-XXXX称代码37GB/T 13497-1992全国清算中心代码38GB/T 13496-1992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39GB/T 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40XXXXX-XXXX可运输产品GB/T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41XXXXX-XXXX不可运输产品GB/T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与代42XXXXX-XXXX码43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44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45GB/T 7635-198746GB/T 2260-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47GB/T 10114-198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48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49GB/T 1551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50GB/T 7407-1997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51GB/T 10302-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52GB/T 920-1989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53GB 917.1-1989公路线路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54GB/T 917.2-1989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码规则编号公路桥梁命名和编码规则编号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55GB 11708-198956GB/T 14395-199357GB/T 15281-1994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58GB/T 16792-199759GB/T 17297-199860GB/T 17734-1999水路信息分类与代码61GB/T 17735-1999公路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62GB/T 7408-1994eqv ISO 8601:1988 63GB/T 9648-1988国际单位制代码neq ISO 2955-83 64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65GB/T 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idt UN/ECE Rec.20 66GB/T 4880-1991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8867GB/T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68GB/T 3304-198269GB/T 7056-1987文献保密等级代码70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71GB/T 13959-1992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72GB/T 15418-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1.2代73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74GB/T 15416-1994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75GB/T 16835-1997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76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77GB 10022-1988图书编码方法的标识78GB/T 12402-1990经济类型代码79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80GB/T 18298-2001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81GB/T 14396-1993疾病分类与代码82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83GB/T 16711-1996银行业银行电信报文银行识别代码idt ISO 9362:199484GB/T 15421-1994国际贸易方式代码85GB/T 15422-1994国际贸易单证代码86GB/T 16963-1997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87GB/T 16962-1997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代码88GB/T 6512-1998运输方式代码UN/ECE 89GB/T 17152-1997运费代码(FCC)-运费和其他费用的统eqv一描述国际航运货物装卸费用和船舶租赁方式条款代码No.23-199090GB/T 15420-199491GB/T 15424-1994电子数据交换用支付方式代码92GB/T 15423-1994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1.2代码标准2.2文件93GB/T 16472-1996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94GB/T 15119-1994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eqv ISO 9897-1-9095GB/T 14945-1994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96GB/T 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等同UN/EDIFACT的代码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D94B)97与单证格1式2.2文件与单证格2式2.2文件与单证格3式2.2文件与单证格4式2.2文件与单证格5式2.2文件与单证格6式2.2文件与单证格7式2.2文件与单证格8式2.2文件与单证格9式2.2文件与单证格10式GB/T 9704-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修订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GB/T 14392-1993贸易单证样式等效ISO6422:UN/ECE R.1GB/T 17305-1998一般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证明格式GB/T15310.1-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商业发票GB/T15310.2-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箱单GB/T15310.3-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装运声明GB/T15310.4-1994外贸出口单证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2.2文件与单证格11式2.2文件与单证格12式2.2文件与单证格13式2.2文件与单证格14式2.2文件与单证格15式2.2文件与单证格16式2.2文件与单证格17式2.2文件GB/T1531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格式GB/T15311.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GB/T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格式GB/TXXXXX-XXXX货物进出口标准合同与单证格18式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2.3业务流程1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急需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参考IDEF、UML等急需2电子公文交换处理规范急需3电子公文存档管理规范需要4电子公文处理流程规范需要5电子政务业务生成的通用技术要求需要6XML业务表示规范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共11条)分类3.1信息交换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2置标语言3.3数据库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3.4服务标准序号1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信息交换平台技术要求对应国际标准状态急需1GB/T XXXXX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GB/T 14814-1993信息处理文本和办公系统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HTML2idt ISO 8879:198634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参考W3C XML 系列标准急需1数据库接口规范急需1HTTP 1.1参考UDDI 、SOAP 、WSDL 等2Web 服务技术要求需要3呼叫中心服务技术要求需要4语音服务技术要求需要5MIME 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共24条)序号对应国际标状态准急需需要需要分类标准号标准名称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建设规范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建设规范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4.1建设规范14.1建设规范24.1建设规范3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1YD/T 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2YD/T 871-1996电信管理网(TMN)-通用网络信息模型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4.2网络管理规范3YD/T 879-1996Q3接口的告警监测4YD/T 880-1996Q3接口的性能管理5YD/T 912-1997Q3和X接口的底层协议框架6YD/T 933-1997TMN管理业务和电信管理域7YD/T 934-1997电信管理网(TMN)物理体系结构8YD/T 935-1997电信管理网(TMN)逻辑分层体系结构9YD/T 946-1998TMN接口规范方法论10YD/T 947-1998Q3和X接口高层协议框架11YD/T 959-1998电信管理网(TMN)管理功能12YD/T 960-1998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体系结构13YDN 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ATM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元管理层部分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V5管理与通用部分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14YDN 100-1998YD/T1101-2001YD/T1145-2001YD/T1146-2001YD/T1147-200115161718宽带接入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19电子政务综合业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急需20电子政务内部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21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需要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序号1分类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标准号标准名称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TCP/IP 安全体系结构对应国际标准ISO 7498-2:1989状态GB/T 9387.2-19952RFC 1825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CDSA4通用数据安全体系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2信息安全框架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认证体系建立标准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结构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通用标准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4部分:抗抵赖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5部分:机密性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6部分:完整性框架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7部分: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nternet协议安全架构(基于VPN)1ISO 10181-1:19962ISO 10181-2:19963ISO 10181-3:19964ISO 10181-4:19975ISO 10181-5:19966ISO 10181-6:19967ISO 10181-7:19968RFC18251GB/T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199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218237.1-2000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GB/T18237.2-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ISO/IEC 11586-1:19963第2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服ISO/IEC 11586-2:1996务定义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3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ISO/IEC 11586-3:1996议规范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ISO/IEC 11586-4:1996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4GB/T18237.3-200056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ISO/IEC 11586-5:1997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5.1.3信息安全模型7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ISO/IEC 11586-6:1997(PICS)形式表5.1.3信息安全模型5.1.3信息安全模型8GB/T 18231-2000信息技术低层安全ISO/IEC 13594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算法5.1.4.1加密技术15.1.4.1加密技术25.1.4.1加密技术35.1.4.1加密技术45.1.4.2签名技术5GB 15851-1995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N 位块密码算法的idt ISD/IEC10116:操作方式军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密要求SSL 、PGP 、IPV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1997著名的加密协议ISO/IEC 9796:19915.1.4.2签名技术617902.1-1999第1部分: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ISO/IEC 14888-1:19985.1.4.2签名技术75.1.4.3完整性机制5.1.4.3完整性机制18238.1-2000分:概述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用块密码算法作密码校验函数的数据完整性机制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电文鉴别代码(MACs )用块密码的机制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ISO/IEC 10118-1:19949GB 15852-1995ISO/IEC 9797:199410GB/T ISO/IEC9797:19995.1.4.4鉴别机制1115843.1-1999分: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ISO/IEC 9798-1:19915.1.4.4鉴别机制1215843.2-1997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3部ISO/IEC 9798-2:19945.1.4.4鉴别机制1315843.3-1998分:用非对称签名技术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4部ISO/IEC 9798-3:19975.1.4.4鉴别机制1415843.4-1999分: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目录第8部分:ISO/IEC 9798-4:1995ISO/IEC9594-8:1997|ITU-T X.509ISO/IEC 13888-1:19985.1.4.4鉴别机制1516264.7-200x 鉴别框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5.1.4.5抗抵赖机制5.1.4.5抗抵赖机制5.1.4.5抗抵赖机制5.1.4.6 PKI 技术规1617903.1-1999概述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2部分:1717903.2-1999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GB/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3部分:ISO/IEC 13888-2:19981817903.3-1999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 13888-3:1998范、PMI 技术规19范、KMI 技术规范电子政务CA 中心标准体系指南急需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0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1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2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3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4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5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6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7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8范、KMI技术规范5.1.4.6 PKI技术规范、PMI技术规29范、KMI技术规范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1GB/T9361-1988GB17625.2-199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IEC 61000-3-3:1994动和闪烁的限制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IEC 61000-3-5:1994和闪烁的限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ISO/IEC 9126:1991KMI服务业务流程规范KMI体系结构标准PMI目录结构规划PM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属性证书规范PMI体系结构标准PKI目录结构规划PKI证书服务业务流程规范PKI证书规范PKI体系结构标准2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3GB/T17625.3-2000GB/T417626.11-1999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5.2.1物理环境和5GB 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IEC 950:1991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1物理环境和保障5.2.2信息安全产品6GB 9254-1988GB/T17618-1998GB/T安全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2:19977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 24:1997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817625.1-1998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6A)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IEC 61000-3-2:1995 910GB 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11GA 173-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12GGBB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及测试方法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13GGBB2-199914BMB1-9415BMB2-199816BMB3-199917BMB4-200018BMB5-200019BMB6-200120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21BMB7.1-2001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22GG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23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GB/T17900-199924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2.2信息安全产品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5.3系统与网络标准25GB/T18018-1999GB/T18019-1999GB/T18020-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26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27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28GA243-2000GB/T17963-2000GB/T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1ISO/IEC 11577:1995 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ISO/IEC10164-7:199217143.7-1997全报警报告功能GB/T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安ISO/IEC10164-8:199317143.8-1997全审计跟踪功能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XML数据安全指南45GJB 2646-19966789XML加密10XML访问控制技术11XML数字签名12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要求1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指南14计算机安全技术指南15电子政务鉴别框架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5.4应用与工程标1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4应用与工程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2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技术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345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6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标准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估标准78网络身份认证卡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网络身份认证应用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生物特征身份认证安全保护等级技术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910111GB 17859-199923GB/TISO/IEC 19677 18336.1-2001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ISO/IEC 15408-1:19995.5管理标准418336.2-2001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GB/T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ISO/IEC 15408-2:1999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18336.3-2001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电子政务安全级别管理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指南公钥基础设施中的密钥管理指南公钥基础设施指南ISO/IEC 15408-3:1999 67BM21-20005.5管理标准8BM22-2001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9BM23-2001 1011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5.5管理标准12131415161718认证中心建立实施操作指南认证中心操作策略认证中心认证实施规范认证中心认证策略认证中心最小互操作规范认证中心管理指南信任域管理指南计算机信息系统五层面安全保护等级标5.5管理标准19准系列:·系统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网络层面主要构件安全保护标准·应用层面安全保护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共25条)序号12345分类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6.1软件工程标准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标准状态ISO/IEC12207:1995FIPS3864:GB/T 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12504-1990GB/T 12505-1990GB/T 13502-1992GB/T 14079-1993GB/T 14394-1993GB/T 15532-1995GB/T 16260-1996GB/T 17544-199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ANSI/IEEE830:1984ANSI/IEEE829:1983IEEE730:6.1软件工程6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IEEE828:6.1软件工程7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ISO8631:19896.1软件工程8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6.1软件工程9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6.1软件工程10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6.1软件工程11ISO/IEC9126:19916.1软件工程12ISO/IEC12119:1994。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前言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
总体组适时编写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组织有关单位起草制定了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进展。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治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治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证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治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分别是:①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⑤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治理规范;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期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进行试用和验证。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名目第1章概述1.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1.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1.2.2 工作原则1.3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1.3.1 总体目标1.3.2 工作任务第2章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2.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2.2.2 总体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3 应用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4 应用支撑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5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6 信息安全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7 治理标准结构及明细表第3章电子政务标准化治理机制3.1 组织机构3.2 项目治理3.2.1 项目申报3.2.2 项目评审3.2.3项目实施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录3:国家标准治理方法附录4:行业标准治理方法附录5:地点标准治理方法附录6:企业标准化治理方法附录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治理规定附录8:国内外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光盘: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全文库V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信息工程治理名目第一章引言1.l 目的l.2 范畴1.2.1工程建设的相关方1.2.2 相关方的责权第二章工程治理的差不多流程2.l 差不多工作流程2.2 差不多工作流程说明2.2.1 立项时期2.2.2 确定监理公司及签订监理合同2.2.3 招标投标时期2.2.4工程设计时期2.2.5 工程实施时期2.2.6 工程测试验收时期2.2.7 运行及爱护时期第三章立项及可行性研究时期3.1 立项申请报告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l 项目背景介绍3.2.2 现状分析3.2.3 项目的建设目标3.2.4 项目实现的功能3.2.5 项目建设投资、运营爱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3.2.6 项目的效益分析3.2.7 项目风险评估3.2.8 结论性意见第四章招标投标时期4.l招标投标时期的工作流程4.2招标时期的工作划分4.2.1 招标子时期4.2.2 投标子时期4.2.3 开标、评标和中标子时期4.2.4 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子时期4.3 招标的方式和原则4.3.1 招标的方式4.3.2 招标的原则第五章工程设计时期5. 1 设计时期的治理工作5.2 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第六章工程实施时期6.1 机构设置及其作用6.1.l 工程治理机构的设置6.1.2工程治理机构的作用6.2 实施时期的治理工作6.3 工程实施的相关标准第七章工程测试验收时期7.1 工程测试验收时期的工作划分7.2 工程测试验收的原则7.3 工程初验的治理工作7.4 系统试运行的治理工作7.5 工程终验的治理工作第八章运行及爱护8.l 人员保证8.2 建立完善的系统日常爱护治理制度8.3 系统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8.4 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8.5 运营服务费预算附录:相关的参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名目前言第一概述第一节编写背景第一节指南内容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中定位第三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一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标准第二节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三节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组成第四节网络基础设施协议基础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明细表第一节总体标准标准明细表4.1.1 ISO/OSI 标准明细表4.l.1.1 ISO/OSI模型明细表4.1.1.2 ISO/OSI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3 ISO/OSI 表示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4 ISO/OSI会面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5 ISO/OSI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6 ISO/OSI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7 ISO/OSI 链路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8 ISO/OSI物理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4.1.2.1 IP组网总体技术协议标准明细表4.1.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5 IP网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明细表4.1.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明细表第二节总体标准使用说明4.2.1 ISO/OSI 标准使用说明4.2.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4.2.2.1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的技术说明4.2.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5 IP 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使用说明4.2.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使用说明第五章虚拟专用网(VPN)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5.1.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明细表5.1.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明细表5.1.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明细表5.1.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明细表第二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使用说明5.2.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使用说明5.2.1.1 IP VPN标准技术说明5.2.1.2 IP VPN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1.3 IP-VPN关键技术5.2.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使用说明5.2.2.1 A TM-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2.2.2 A TM-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使用说明5.2.3.1 FR-VPN标准技术说明5.2.3.2 FR-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使用说明5.2.4.1 MPLS 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4.2.2 MPLS-VPN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4.3 MPLS-VPN关键技术5.2.5 VPN技术综合比较第六章IP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IP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表6.1.1 网络协议标准明细表6.1.2 IP Over SDH/ATM/以太网/DWDM标准明细表6.1.3 IP设备标准明细表6.1.4 MPLS标准明细表6.1.4.1 MPLS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6.1.4.2 支持MPLS的设备业务与应用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6.2.1 IP总体标准使用说明6.2.2 IP网络标准使用说明6.2.2.1 IP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2.2.2 IP网络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2.2.3 IP网络标准使用关键技术第三节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使用说明6.3.1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技术说明6.3.2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使用条件和场合6.3.3 IP OVER Ethernet6.3.4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关键技术第四节IP网络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五节IP设备标准使用说明6.5.1 IP设备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5.2 IP设备关键技术6.5.2.1 总体关键技术6.5.2.2 高端路由器关键技术6.5.2.3 低端路由器关键技术第六节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6.1 IP设备测试系统6.6.2 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6.3 测试关键技术第七节MPLS组网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7.l MPLS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7.2 MPLS网络协议使用条件和场合6.7.3 MPLS网络关键技术第八节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8.1 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2 BGP/MPLS VPN(MPLS L3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3 MARTINI方式MPLS L2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4 KOMPELLA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5 VPLS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6 CCC方式MPLS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第九节MPLS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9.1 MPLS测试标准6.9.2 MPLS测试关键技术第七章A TM帧中继标准及其使用就明第一节A TM帧中继标准明细表7.1.1 A TM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7.1.2 A TM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3 A TM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7.1.4 帧中继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5 帧中继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A TM、帧中继标准使用说明7.2.1 A TM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2 A TM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3 帧中继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八章网络接入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接入标准明细表8.1.1 以太网技术标准明细表8.1.2 无线局域网标准明细表8.l.3 xDSL标准明细表8.l.4 接入服务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以太网技术标准使用说明8.2.1 以太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2.2 以太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2.3 以太网关键技术8.2.4 以太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三节无线局域网标准使用说明8.3.1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3.2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3.3 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8.3.3.1 IEEE802.11关键技术8.3.3.2 IEEE802.11b关键技术8.3.3.3 IEEE802.11a关键技术8.3.3.4 IEEE802.11g关键技术8.3.3.5 IEEE802.1x关键技术8.3.4 无线局域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四节XDSL标准使用说明8.4.1 XDSL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4.2 xDSL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4.3 xDSL关键技术第五节窄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5.1 窄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5.2 窄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5.3 窄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5.4 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六节宽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6.1 宽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6.2 宽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6.2.1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安全保密8.6.2.2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多种接入手段8.6.2.3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支持语音、视频业务8.6.3 宽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6.4 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九章综合布线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综合布线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综合布线标准使用说明9.2.1 标准技术说明9.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1.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2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9.2.2.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2.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3 关键技术第十章网络安全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安全标准明细表10.1.1 网络安全总体技术框架标准明细表10.1.2 网络安全协议标准明细表10.1.3 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10.1.4 物理与环境安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网络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1 IP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使用说明10.2.2 网络接入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3 网络代理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说明10.2.4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10.2.5 防火墙标准使用说明第十一章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内容说明第二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1 网络治理与爱护总体标准11.2.2 IP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3 VPN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4 MPLS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5 A T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6 SDH传送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11.2.7 WD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明细表第三节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1 IP治理网(SNMP)总体协议系列标准使用说明11.3.2 网络治理测试总体标准使用说明11.3.3 IP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3.1 《IP网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11.3.3.2 《接口组治理信息库》11.3.3.3 《路由器相关治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4 服务器治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5 《多媒体治理信息库》11.3.4 VPN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 MPLS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l《MPLS治理接口》相关标准11.3.6 A TM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 SDH传送网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1《SDH传送网网络治理技术规范》11.3.7.2《SDH传送网网络治理测试规范》11.3.8 WDM网络治理与爱护标准使用说明11.3.8.1 《WDM网络治理接口技术规范》11.3.8.2 《WDM网络治理测试规范》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示例示例一:安全、可靠、可治理的电子政务网络2.1.1 项目总体设计2.1.2 项目具体实施2.1.3 安全、治理和运营2.1.3.1 业务应用示例二:路由器组网和VPN示例三:城域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1.1 总体规划设计1.2 核心层设计1.3 业务汇聚层设计1.4 接入层设计示例四:基于MPLS VPN的多业务解决方案1 MPLS VPN解决方案2 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2.1 数据、语音、视频2.2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QoS策略2.3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IP组播技术示例五:基于VPN的电子政务网络网络需求解决方案一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二IP地址规划三VPN实现四路由设计示例六:构建安全保密IP VPN系统11.6.1 系统方案11.6.2 技术特点11.6.3 采纳的标准示例七:ATM网络与业务示例八:利用信息交换技术,构建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示例九:公众服务呼叫中心1. 网络结构2. 要紧技术3. 适应标准示例十:VoIP网络组建实例:总体图、技术特点、采纳标准、关键技术示例十一: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系统l.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结构图2.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系统技术特点3. 流媒体业务网络治理功能示例十二:综合布线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待制定)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应用支撑技术名目1引言1.l 目的1.2适用范畴2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体系概述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应用支撑层2.3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参考模型2.3.1基础架构平台2.3.2支撑服务2.3.3领域框架2.4 电子政务支撑技术标准体系3应用支撑关键技术3.1基础架构平台3.1.1传统中间件架构3.1.2基于组件的架构3.1.3 面向服务的架构3.2 支撑服务3.2.1 信息表示3.2. 2消息服务3.2.3事务服务3.2.4流程操纵3.2.5数据访问3.2.6 名目服务3.2.7安全服务3.2.8治理服务3.3 领域框架4 应用支撑技术重要标准简介4.1 XML标准4.1.1 XML核心和基础标准4.1.2 XML 标准4.1.3 XML 应用标准4.2 数据访问类标准4.3 消息服务标准4.3.1 SOAP4.3.2 XML-RPC协议4.3.3 ebXML MS4.4 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4.5 流程处理标准4.6 名目服务标准4.6.1 X.500名目服务4.6.2 LDAP4.6.3 DSML4.7 Web服务标准4.7.1 WSDL4.7.2 UDDI4.7.3 Web服务安全标准4.8 组件标准4.8.1 J2EE/EJB4.8. 2 COM十4.8.3 CORBA/CMM附录1:参考文件附录2:缩略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名目1 引言l.1 目的1.2原则1.3适用范畴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2.l 概述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2.1 政务业务概述2.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3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2.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威逼2.4.l 概述2.4.2 安全威逼的种类2.4.3 威逼/攻击者2.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3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及其标准化3.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差不多原则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爱护范畴3.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一样步骤3.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标准化3.5.1 安全法规3.5.2 安全策略3.5.3 安全治理3.5.4 安全风险分析3.5.5 安全测试与评估3.5.6 安全技术与产品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2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4 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明细表4.4.1 信息安全治理标准4.4.2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4.4.3 信息安全运行标准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推进5.1概述5.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5.2.1 标准成果5.2.2 标准成果的取得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附件政务机关差不多运行体制与电子政务A、政务机关架构B、政务机关职责权限C、政务机关运行机制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名目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目次1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3.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based on XML 3.3 公文体document body3.4 显现display3.5 命名空间namespace3.6 文档类型定义DTD3.7 模式Schema3.8 元素element3.9 属性attribute4符号和缩略语4.1 DTD4.2 UML4.3 W3C4.4 XML5 电子公文差不多要素6电子公文特性6.1 真实性6.2 可靠性6.3完整性6.4可用性7 电子公文分类7.1 党的机关公文7.2 行政机关公文7.3 其它机关公文8 电子公文处理过程8.l 过程模型8.2 创建8.3 显现8.4 办理8.5 交换8.6 归档8.7 销毁9标准各部分内容和相互关系9.1 各部分综述9.2 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9.3 各部分依靠关系模型10 电子公文XML描述规则10.1 字符集10.2 命名方法10.3 映射规则10.4 命名空间第二部分:公文体目次前言1 范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5 组成要素6 结构模型6.1 公文体6.1.1 眉首6.1.2 主体6.1.3 版记7 描述7.1 电子公文7.2 公文体7.2.1 眉首7.2.2 主体7.2.3 版记7.2.4 扩展要素7.3 电子公文的DTD定义7.4 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7.5 公文体的DTD定义7.6 公文体的Schema定义7.7 公文体的XML实例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DTD定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DTD定义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Schema定义附录E(资料性附录)公文体的XML示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层次结构图中所用的图符说明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目次前言引言1 范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电子政务框架4.1 电子政务概念4.2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1 网络基础设施层4.2.2 应用支撑层4.2.3 应用层4.2.4 信息安全4.2.5 治理5 XML技术介绍5.1 XML概念和核心技术5.1.1 XML差不多概念5.1.2 XML相关概念与技术5.1.3 XML的一样应用过程5.2 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2.1 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5.2.2 元数据标准5.2.3 工作流相关的语言5.2.4 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5.2.5 XML安全相关5.2.6 XML处理与表现5.2.7 XML开发相关5.2.8 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6 XML在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架构中的应用指南6.1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综述6.2 应用支撑层6.2.1 数据访问6.2.2 信息交换6.2.3 流程操纵6.2.4 事务处理6.2.5 名目服务6.3 应用层6.3.1 公文处理6.3.2 业务处理6.3.3 信息公布6.3.4 信息采集6.3.5 服务调用6.4 信息安全6.4.1 典型应用场景6.4.2 应用需求分析6.5 治理6.5.1 典型应用场景6.5.2 应用需求分析6.5.3 技术方案参考文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目次前言引言1 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建模符号5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业务建模过程5.l业务建模与流程设计的关系5.2业务流程设计过程的层次框架5.3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原则与要紧时期5.3.1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5.3.2 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5.3.3业务流程连续改进的要紧时期5.4参加业务建模的人员5.5业务建模的要紧环节5.5.1 确定建榜样畴和业务种类框架5.5.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5.5.3利用差不多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5.5.4依照要紧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5.5.5完善和完成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5.6差不多建模过程5.6.l 以职能分工分析为动身点的建模过程5.6.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动身点的建模过程5.6.3相关建模图形和说明5.6.4建模的要紧指标5.6.5建模的要紧文档6 业务流程设计的结果——业务图形6.1业务模型的构成6.2 差不多建模图形之间的集成关系6.3分工组成树6.3.1机构中的部门组成6.3.2部门中的岗位组成6.3.3岗位中的职责组成6.3.4岗位职责中的活动步骤组成6.3.5 分工组成树的拆分6.3.6活动单元的编码规则6.3.7分工组成的分解原则6.3.8分工组成的描述范畴6.3.9活动单元类型划分的相对性6.4 业务协作流程图6.4.1 业务种类与业务协作流程的分类6.4.2 业务协作流程图的内容6.5 职责执行流程图6.6 业务信息关系图6.6.1 业务信息的描述方法6.6.2 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6.7 业务信息与组织单元作用关系的建模图形6.7.1 数据接口图6.7.2 数据流图6.7.3 业务信息操作权限图6.7.4 业务信息共享图6.8 信息化的需求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技术的作用A.1 业务建模技术有助于业务治理规范化A.2 业务建模技术从源头上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A.3 业务建模技术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提供技术支持A.4 业务建模技术用于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进行数据标准化附录B(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表格示例B.1业务调研表格的来源与用途B.2 业务分工调查表格示例B.2.1 岗位分工调查表示例B.2.2岗位信息调查表示例B.2.3 岗位职责调查表示例B.3业务协作流程调查表示例B.4业务信息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报告大纲要素C.1单位组织的差不多要素C.1.1 机构要素C.1.2业务要素C.1.3安全要素C.2业务流程要素C.2.1业务目标C.2.2业务起始点C.2.3业务办理过程C.2.4业务的终止点(归档)附录D(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案例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规范框架4.l规范技术参考模型4.2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4.2.1监理支撑要素4.2.2监理时期4.2.3 监理对象4.2.4监理内容4.2.5信息安全5监理支撑要素5.1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5.1.1监理合同5.1.2 监理规划5.1.2.1 监理规划编制的要求5.1.2.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5.1.2.3 监理规划编制的依据5.1.2.4 监理规划的内容5.1.3 监理实施细则5.1.3.1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要求5.1.3.2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5.1.3.3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5.1.3.4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5.2监理机构5.2.1监理机构的设置5.2.2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5.3监理设施5.3.1监理单位为监理机构配备的设备5.3.2业主单位为监理机构提供的设施5.4监理人员5.4.1监理人员的构成5.4.2 监理人员的职责5.4.2.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5.4.2.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5.4.2.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5.4.2.4监理员的职责5.5 质量治理6监理时期及其目标6.1监理时期6.2工程招标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3工程设计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4工程实施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6.5工程验收时期的要紧监理目标7监理实施7.1 工程招标时期7.1.1工程招标时期的质量操纵7.1.2工程招标时期的进度操纵7.1.3 工程招标时期的投资操纵7.1.4工程招标时期的合同治理7.1.5工程招标时期的信息治理7.1.6工程招标时期的和谐7.2工程设计时期7.2.1 工程设计时期的质量操纵7.2.2工程设计时期的进度操纵7.2.3工程设计时期的投资操纵7.2.4工程设计时期的合同治理7.2.5工程设计时期的信息治理7.2.6工程设计时期的和谐7.2.7工程设计时期的监理流程7.3工程实施时期7.3.1工程实施时期的质量操纵7.3.2工程实施时期的进度操纵7.3.3工程实施时期的投资操纵7.3.4工程实施时期的合同治理7.3.5工程实施时期的信息治理7.3.6工程实施时期的和谐7.3.7工程实施时期的监理流程7.4工程验收时期7.4.1工程验收时期的质量操纵7.4.2工程验收时期的进度操纵7.4.3工程验收时期的投资操纵7.4.4工程验收时期的合同治理7.4.5工程验收时期的信息治理7.4.6工程验收时期的和谐7.4.7工程验收时期的监理流程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理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承建单位用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监理单位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通用表格参考文献图A.l工程设计时期监理流程图图A.2 工程实施时期监理流程图图A.3 工程验收时期监理流程图表B.1 方案/打算报审表表B.2 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表B.3 开工申请表B.4 复工申请表B.5 付款申请表表B.6 工程时期性测试验收(初验、终验)报审表表B.7 工程时期施工申请表表C.l 监理日志表C.2 监理通知单表C.3 复工令表C.4 工程款支付证书表C.5 工程备忘录表C.6 会议纪要表C.7 开工令。
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运维服务标准
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运维服务标准第1章系统运维服务概述 (5)1.1 系统运维服务范围 (5)1.1.1 硬件设备运维 (5)1.1.2 软件系统运维 (5)1.1.3 网络与安全运维 (5)1.1.4 数据运维 (5)1.2 系统运维服务目标 (5)1.2.1 系统稳定性 (5)1.2.2 业务连续性 (5)1.2.3 数据安全性 (5)1.2.4 服务响应性 (5)1.3 系统运维服务流程 (6)1.3.1 运维计划与策略制定 (6)1.3.2 运维监控与预警 (6)1.3.3 故障处理与问题解决 (6)1.3.4 变更管理 (6)1.3.5 服务报告与评估 (6)1.3.6 用户沟通与满意度调查 (6)第2章系统运维组织与管理 (6)2.1 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6)2.1.1 运维团队概述 (6)2.1.2 运维团队层级 (6)2.1.3 运维团队部门设置 (6)2.2 运维岗位职责与人员配置 (7)2.2.1 岗位职责 (7)2.2.2 人员配置 (7)2.3 运维管理制度与规范 (7)2.3.1 运维管理制度 (7)2.3.2 运维规范 (8)2.3.3 运维培训与考核 (8)第3章系统运维基础设施 (8)3.1 硬件资源管理 (8)3.1.1 设备选型与配置 (8)3.1.2 设备维护与管理 (9)3.2 软件资源管理 (9)3.2.1 软件选型与配置 (9)3.2.2 软件维护与管理 (9)3.3 网络资源管理 (10)3.3.1 网络架构与规划 (10)3.3.2 网络维护与管理 (10)第4章系统监控与预警 (10)4.1.1 硬件监控指标 (10)4.1.2 软件监控指标 (10)4.1.3 网络监控指标 (10)4.1.4 业务监控指标 (11)4.2 监控工具与平台 (11)4.2.1 硬件监控工具与平台 (11)4.2.2 软件监控工具与平台 (11)4.2.3 网络监控工具与平台 (11)4.2.4 业务监控工具与平台 (11)4.3 预警与应急响应 (12)4.3.1 预警机制 (12)4.3.2 应急响应流程 (12)4.3.3 预警与应急响应协同 (12)第5章系统运维服务流程 (12)5.1 事件管理流程 (12)5.1.1 事件分类 (12)5.1.2 事件接收 (12)5.1.3 事件记录 (12)5.1.4 事件评估 (13)5.1.5 事件处理 (13)5.1.6 事件跟踪 (13)5.1.7 事件关闭 (13)5.2 问题管理流程 (13)5.2.1 问题发觉 (13)5.2.2 问题记录 (13)5.2.3 问题分析 (13)5.2.4 问题处理 (13)5.2.5 问题跟踪 (13)5.2.6 问题关闭 (13)5.3 变更管理流程 (13)5.3.1 变更请求 (13)5.3.2 变更评估 (13)5.3.3 变更审批 (14)5.3.4 变更实施 (14)5.3.5 变更验证 (14)5.3.6 变更记录 (14)5.4 发布管理流程 (14)5.4.1 发布计划 (14)5.4.2 发布准备 (14)5.4.3 发布实施 (14)5.4.4 发布验证 (14)5.4.5 发布记录 (14)第6章系统运维质量管理 (14)6.1.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运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故障处理及时性、数据安全性等方面。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改造政府管理和服务流程,提升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名词进行解释,包括数字化政府、政府信息化、互联网政务、开放数据和电子政务一体化。
1. 数字化政府数字化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前提,指的是政府部门将原本以纸质形式处理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ICT进行存储、传输和管理。
数字化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质流程、便于信息共享和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政府部门通过数字化政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提高公民满意度和政府透明度。
2.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全过程。
政府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务业务的开展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3. 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方式。
通过构建政府门户网站、推广在线政务服务和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网政务旨在提高政府的可访问性和服务质量,便捷和优化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提高公众参与度,实现务虚网化、电子化和智能化。
4. 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是指政府主动公开和共享政府数据的做法。
政府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开放数据可以促进政府数据的再利用和二次开发,提供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支持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开放数据可以提高政府数据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5. 电子政务一体化电子政务一体化是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平台来实现政府各项服务和管理的一体化。
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电子政务服务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治理能力、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政务服务规范是指在电子政务领域中,为了确保政务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标准和流程。
它涵盖了从服务的提供、受理、办理到反馈的全过程,涉及到服务的内容、方式、时间、质量等多个方面。
首先,电子政务服务规范应明确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政府部门应当清晰地界定哪些政务服务可以通过电子渠道提供,哪些需要线下办理,以及不同服务之间的边界和关系。
例如,常见的电子政务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税务申报、社保查询与办理、公共资源交易等。
对于每一项服务,都应当详细列出其服务对象、申请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等,让公众一目了然。
其次,服务方式也是电子政务服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服务渠道的整合和优化等。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个部门的服务资源,实现“一网通办”。
同时,还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渠道,如网站、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在服务平台的设计上,要注重用户体验,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方便快捷。
例如,提供清晰的导航栏、搜索功能、常见问题解答等,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所需的服务。
在服务时间方面,电子政务应当尽可能地提供“全天候”服务。
除了法定节假日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保持在线运行,方便公众随时办理业务。
对于一些紧急或特殊的业务,还可以设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此外,对于服务的响应时间也应当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于公众的咨询和投诉,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回复和处理。
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服务的核心。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电子政务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服务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满意度等。
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
电子政务标准应注重信息安全防护,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确 保政务数据不被泄露和篡改。
隐私保护
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公民的隐私权,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 标准,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滥用。
推进跨部门和跨地区合作与共享
跨部门合作
电子政务标准应促进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 信息的共享与互通。
04
业务标准
业务流程标准
定义
01
业务流程标准是对政府业务过程进行规范和优化的标准,旨在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内容
02
包括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信息流程等
方面的标准。
目的
03
通过制定和实施业务流程标准,实现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标准
化,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服务标准
定义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度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标准化管理制度
1 2
标准制定程序
规范标准的制定程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
标准实施与监督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3
标准修订与废止
对标准进行定期修订和废止,保持标准的时效性 和适应性。
HTTP协议
用于Web应用的数据传输 ,支持电子政务的Web服 务。
FTP协议
用于电子政务的文件传输 ,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
数据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
定义电子政务中不同系统 间数据交换的格式和规范 ,确保数据的兼容性和互 通性。
55024标准宣贯 -回复
55024标准宣贯-回复55024标准为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内容标准,其宣贯工作是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内容的规范化和提升。
本文将以55024标准为主题,分步回答问题,帮助读者了解该标准的相关内容及其影响。
第一步:什么是55024标准?55024标准是国家标准,全称为《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内容标准》。
它是针对电子政务网站的信息内容制定的标准,旨在规范网站的信息发布,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促进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步:为什么需要55024标准?55024标准的制定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信息齐全准确:55024标准要求政府网站必须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2.信息分类明确:55024标准要求政府网站对信息进行分类,使公众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的查找效率和便利性。
3.信息可访问性高:55024标准要求政府网站采用无障碍技术,确保信息对于残障人士也能够无障碍地访问和阅读,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包容性。
4.信息版权保护:55024标准要求政府网站对信息的版权进行保护,防止信息被滥用和盗用,保护政府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步:55024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5024标准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信息发布管理:规定政府网站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管理责任、信息发布流程、信息发布周期等,确保信息发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信息质量要求:规定政府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权威性要求,保证公众能够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
3.信息分类与索引:要求政府网站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和索引,以便公众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和查找效率。
4.信息安全保护:要求政府网站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包括信息备份、信息加密、系统监控等,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5.信息可访问性:要求政府网站采用无障碍技术,保证信息对于残障人士也能够无障碍地访问和使用,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包容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1. 引言电子政务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成为了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以及其基本架构和关键内容。
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是指一套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的体系架构。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可以统一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2 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保护政府和公民、企业的信息安全。
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至关重要。
2.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通过制定和遵守电子政务标准,政府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政务办理速度,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包括了标准制定、标准化实施、标准推广等环节。
3.1 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中的第一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等参与,根据实践经验和发展需求,制定适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需要具备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后续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3.2 标准化实施标准化实施是将制定好的标准应用到实际的电子政务项目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开发、数据管理、安全控制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的优化。
标准推广是将标准在整个电子政务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加强标准的普及和应用推广工作。
简述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
简述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标准的级别选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科学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级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当了解电子政务标准的种类,并从中明确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和依据。
根据《电子政务综合标准体系》和《我国信息化政务标准文件分类与编码规范》的规定,电子政务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单位标准三种。
其次,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级别选择的依据。
分类标准一般结合政府政策,按照国家的行业政策,对政府服务领域的标准,根据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支持现行行业标准,即根据行业发展进行级别选择。
最后,要考虑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对于电子政务标准级别选择,既要考虑当前技术水平,又要考虑技术发展趋势,将技术水平应用于实际工作,力求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有效地实施电子政务标准。
综上所述,在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上,需要考虑规划要求、立法依据、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最小的成本、最佳的效果、最大的灵活性,同时使它们在未来发展中保持有效性和可更新性。
同时,还应该注意不断学习和研究,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
至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电子政务标准的级别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投入,而且需要系统的认知和技术支持,因此,我国应加强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改善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级
别选择,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的标准
电子政务并非一种简单的信息化工程,其应用方向的多元化使其建设过程必然充满矛盾和曲折。
为电子政务建立一个标准,树立一个标杆,可以减少\'开始交学费\'、避免\'过程中浪费\'、杜绝\'最后白费\'的现象。
\"联想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王楠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电子政务标准的意义。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怀进鹏博士也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鉴于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电子政务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总体组已经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共有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它又可分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电子政务中文信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第二部分: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准,它又可分为电子政务基础数据、电子政务文件与单证格式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其中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又包含电子政务数据元和电子政务代码标准。
第三部分: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电子政务置标语言、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和电子政务服务标准。
第四部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和电子政务网络管理规范。
第五部分:信息安全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标准、电子政务物理安全标准、电子政务物理环境和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产品、电子政务系统与网络标准、电子政务应用与工程标准和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第六部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它包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
价体系。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只是建立了一个标准框架,有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标准化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
标准的研究制定将采取开放的方式进行,积极调动各部门尤其是企业的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积极性,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
作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联想研究院王楠博士、于兴业博士、刘清涛硕士三位技术专家作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直接参与了技术标准的制定,联想集团助理总裁陈立被聘请为总体组专家成员。
2002年6月,联想成为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首批企业成员。
随着电子政务全面深入到数以千计的区县级政府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与实施就迫在眉睫。
陈立认为,电子政务的标准分
为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层面。
应用标准将配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而技术标准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之间电子政务体系的互联互通,并涉及到政府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是在电子政务规划与建设中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