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理解

谢谢
二、核心内容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区位因素决定生产场 所,进过数学推导可以确定一个生产费用最 小点和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个基本理论: 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积聚指向论
1.运费指向论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 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运费是影响 工业区位的唯一因子。由运费指向形成工业 区位基本格局。 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工业区位论集大成者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 《 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 》( 1909 ) 一书中,论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原 理,创建了系统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奠定 了他在工业区位理论中的地位。
二、主要概念和核心内容
韦伯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原理, 以及一系列区位分析的概念和工具 如:区位因素、区位指向、原料指数等
按照作用和影响划分
区域性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分布于各区域的 因素,是形成工业基本格局的基础 聚集因素:导致工业集聚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对有地域条件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 便宜作用,韦伯着重研究一般区位因素中的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三中重要的因 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
2.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
集聚的两个阶段
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 二、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集 中化,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分工和基础设施 共享带来集聚利益
三、评价
(一)、理论贡献 1.开创了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代 表古典工业区为理论思想在方法上逐渐从单 个企业的相对静态、动态区位分析 2.―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规律的纯理论, 脱离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普遍的区位规律”具 有开阔性和发展性特点,有很强的生命力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Weber"indutriallocationtheory)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根本理论。
以后他又于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行了综合分析。
工业区位论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根底工业的区位网络〔根本格局〕。
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
第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根本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①运输区位法那么。
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
甲方为消费地,乙方为原料〔包括燃料〕产地,未知的生产地丙方必须位于从生产—销售全过程看吨公里数最小的地点。
吨公里数量小地点在什么地方,是根据运费确定区位的核心问题。
韦伯研究了原料指数〔即原料重量与制品单位重量之比〕与运费的关系,指数越小,运费越低。
从而得出运输区位法那么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
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那么。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
工业的劳动费是指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制品中工资的数量。
韦伯工业区位论

原料指数=1(或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
14
(2)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同市场不在一起时,
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图a);当原料地为多 个,并不同市场在一起,其区位图形为一多边形(区位多边形) (图b)
韦伯对于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
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 位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4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前
者与所有工业有关,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 后者与特定工业有关,如空气湿度等。
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
位因子,被称为区域性因子,它们是形成企业区位 基本格局的基础。而集聚、分散等因子对地域条件 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局,发生偏移作用。
(图)。 15
单位运费率 是相同的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16
注意:单位运 费率相同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17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Inc,1995.190)
2
韦伯假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产品价格固定不变,
工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取决于生产成本。如何找出工
业区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 的理想区位,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内容。
3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前提
韦伯在分析复杂的工业区位现象前,用抽象的方法做出 “简单化的假设”,从而演绎出 他的理论。韦伯的假设是把 他认为次要的因素舍掉,视为一个常数,不引入模式。他提 出的 理论前提的假设是:
① 分析的地域单位是具有同一的气候、地形、种族、技术,在单一的 政府统治下的孤立国。 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那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例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 (例如煤和铁矿)的 分布。 ③ 劳动力普遍地分布在特定地域, 供应的劳动力是无限的, 每个区位 的工资水平不一定 相同,但工资是固定不变的。 ④ 消费地点是已定的,工业制品只能在一定的市场出售,消费量是已 知的。 ⑤ 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直接运送距离与载运重量成正比。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 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 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 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以后他又于 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 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 进行了综合分析。 韦伯第一本著作纯属理论探讨,第二本则是结合实际 的研究,论著于 1929 年译成 英文版后,受到西方各国 学者的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期的许多区位 理论都或多 或少的以韦伯理论模式为基础,而形成了各 种学派。因此,研究工业区位理论时,首先要了 解具有 代表性的韦伯工业区位论。
•
为了明确工业区位指向,韦伯运用了原料指 数的概念。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耗用粗原料 与制成品之间的单位重量比。计算结果表明,某 一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指数如果大于1时,工业区位 指向原料地;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时,则工业区位 指向消费区;若原料指数等于1时,工厂既可建在 原料地,也可以布置在消费区。 • 韦伯在工业区位研究中还提出了区位重量的 概念。区位重量是指运移每一单位的产品重量和 原料重量的总和。如利用遍存原料生产,生产地 和消费地在一起,产品重量为1,生产原料指数为 零,则区位重量为1。因此,原料指数增大,区位 重量亦随之增大,如原料指数为1/2时,区位重量 为3/2,凡是区位重量小的工业则被吸引到消费地, 而区位重量大的工业总是趋向于原料地。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韦伯工业区位论,说白了就是研究“工厂应该建在哪里最合适”的一套理论。
你看,企业要赚钱,要发展,选个好地方简直是重中之重。
如果选得不对,那可能就真的只能“抱头痛哭”了。
所以,韦伯(Max Weber)这位老哥的工业区位论,主要讲的就是一些工厂和产业要在哪儿落地,能节省成本,提升效率,或者说,能在“竞争的洪流”中不被淹没。
怎么选址,韦伯是怎么想的呢?韦伯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每个工厂都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商品,赚更多的钱。
所以,他的假设是,工厂的建址得考虑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
你要知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运输费用,都能让一个工厂的利润缩水不少。
所以,韦伯认为工厂应该选择那些交通方便的地方,能轻松接入原料供应链和成品销售渠道的地方。
你不可能把一个做钢铁的厂子,建在一个连公路都不通的地方吧?那就像是“画蛇添足”一样,根本做不到高效运转。
不过,你要以为韦伯就是这么简单的讲点常识,那就错了。
他接着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观点,那就是“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供给”。
他认为,工厂选址的时候,不仅得考虑运费,还得考虑这地方的原料能不能容易地找到,劳动力的成本和质量如何。
如果你是做钢铁的,你不能去那些离矿山很远的地方,因为运输铁矿石的费用简直可以让你破产;同样,你也不可能去一个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地方,或者是那种技工稀缺的地方,光是招工就得“耗费一番心血”。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如果是那些不需要大量原料的行业怎么办呢?比如做手机,或者说是科技类的公司。
”好问题!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不止考虑了原材料和劳动力,还关注了市场的因素。
如果一个地方的市场需求特别大,那也许它就是一个好地方。
你想想,苹果公司为什么在美国设有那么多研发和生产基地?除了劳动力和市场,科技行业还特别依赖创新和人才,这也是韦伯没法忽略的一点。
再说说,韦伯还考虑到,工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项目。
第二章 第3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图)。 16
单位运费率 是相同的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17
注意:单位运 费率相同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18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Inc,1995.190)
35
二、廖什市场区位论的概要
廖什市场区位论的特征在于确定理论上的能够获 取最大收益的地域。他在建立市场区位模型时, 进行了如下条件假定。
(一)假设前提
1、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 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
2、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 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
集聚指向的图解
28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1、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2、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3、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要求,具体了解韦伯分析的企业区位指向类型)
29
四、韦伯区位论的评价
(一)理论借鉴
如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
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 重要基石之一。他的两部区位论著作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经典 著作,同时对现实工业布局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41
第三阶段:在存在其他竞争企业的情况下,圆形
的市场区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圆与圆之间的空当会
被新的竞争者所占领,将圆挤在一起,最后形成了 一个蜂房结构、呈六边形的市场结构,并将充满整 个区域空间。这时,各生产区位都没有超额利润, 只有正常利润。
第六讲工业区位理论总结

第五,技术进步,使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 耗下降,以及替代原材料的使用,使原料地 指向弱化,消费地指向增强。 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发生从重、厚、长、 大向轻、薄、短、小发展,加之交通手段的 发展,使得运费对工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
第六,交通发达,运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越来越多的工厂趋向于空港区位、高速 公路出入口区位。
韦伯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 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 集聚。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 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1.使用损重原料(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 业,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 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品业等,一 般分布在原料产地。
3).综合等费用线。 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可以图示如 下(下图)。
2.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是:工业区 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 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 费用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 费增加额大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①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 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②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 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之后 许多学者的理论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 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就工厂经营而言,有生计性的经营 和企业性的经营。 生计性经营往往不太考虑生产成本的 场所差异,也不会受最小费用指向所左右。 而企业性经营与其说关注成本最小, 莫,工厂区位是由工厂经营者所选定的,而 这种决定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不同的决策者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区位。 不同的工厂经营者而言,不可能获取完全 的信息。即使是能够获取完全的信息,工厂经 营者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5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区位因子;原料指数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 所得到的利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 业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行特定 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 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 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 如,空气湿度、水质等。
(二)理论与现实差距 1、单纯的运费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且成比例增加是不现实 的,而现实中运费率物品、交通方式、地形条件而不同; 2、研究方法是局部均衡的,如仅考虑个别企业,而且区位 因子也是个别的; 3、完全竞争条件不存在,企业除关注成本外,可能还有利 润或某种满足程度; 4、既使是个别企业区位分析,也是较为简单,还有许多经 济与非经济因子没有分析。如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 变化、交通以及政策因子等对企业区位的影响。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和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 家,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 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提出工 业区位论的时代,是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 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 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 象极为显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 (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 制。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 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 配过程中,主要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1)原料、燃料费 (2)劳动成本 (3)运费 获取同种同质量的原料与动力燃料的价格,因产 地不同而不同,工厂区位接近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 燃料地,将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因此原料、燃料费是 一个区域性区位因子。劳动成本、运费均是区域性区 位因子。 出于理论研究以及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 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 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 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也即在某特定地 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 可能性。
一般因子 区位因子 特殊因子
2、一般因子
含义:所有与工业有关的因子 确定: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 配的成本因素。 一般成本因素:a、相关场所的土地费;b、固定资产费;c、获取加工原 料和动力原料费;d、劳动力成本;e、物品的运费;f、资本的利率; g、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其中,原料燃料费、劳动者力成本、运费是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 子。 特殊因子:与特定的工业有关的因子 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 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 的因子为分散因子。
工业原料的性质和分类表
纯原料
局地原料
原料
损重原料 遍在原料
即: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产品 需要运送的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即: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1=原料指数+1
(二)、劳动力成本指向性的应用
劳动成本指向性的工业,即所称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所需劳动量大。 劳动力成本大,这些工业一般靠近市场,比如城郊地区。典型的劳动 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精密仪器组装等。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又从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 一个规律。偶然集聚则是由某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带来的原料供给地或 消费地的集聚;而纯粹集聚是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 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等。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美国地理学家约翰·韦伯提出的一种工业部门地理分区理论,是一种地理经济学原理。
韦伯工业区位论认为,工业部门在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某些特定的分区原则。
其分区原则主要是以原材料和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基础考虑,而不受交通和市场距离条件的限制,只要是满足原材料和劳动力供应条件,即可建立工厂,同时利用技术进步,把原材料处理到需求程度。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供求,以及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在两山之间把大范围的原材料分布布置成有序的区位,把一定原材料分布在一定区位,实现工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Alfred Weber)是德国的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发表了《关于工业区位,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
在1914年又出版了《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
韦伯第一本著作纯属理论探讨,第二本则是结合实际的研究,论著于1929年译成英文版后,受到西方各国学者的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期的许多区位理论都或多或少的以韦伯理论模式为基础,而形成了各种学派。
因此,研究工业区位理论时,首先要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韦伯工业区位论。
1)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前提韦伯在分析复杂的工业区位现象前,用抽象的方法做出“简单化的假设”,从而演绎出他的理论。
韦伯的假设是把他认为次要的因素舍掉,视为一个常数,不引入模式。
他提出的理论前提的假设是:①分析的地域单位是具有同一的气候、地形、种族、技术,在单一的政府统治下的孤立国。
②在那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例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例如煤和铁矿)的分布。
③劳动力普遍地分布在特定地域,供应的劳动力是无限的,每个区位的工资水平不一定相同,但工资是固定不变的。
④消费地点是已定的,工业制品只能在一定的市场出售,消费量是已知的。
⑤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直接运送距离与载运重量成正比。
就是在以上的前提条件下,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受运费、劳动力费用以及集聚力这三个因子决定的理论。
2)区位因子与一般区位因子体系韦伯认为,工业分布地理位置(工业区位)的选择决定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当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
韦伯考虑到影响生产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是:①原料及燃料;②劳动力;③运输;④集聚;⑤地租;⑥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折旧;⑦借款利息等。
对于造成某一生产地点生产费用节约的因素,韦伯称之为区位因子。
韦伯把区位因子分为三大类:①对于所有的因子分为一般区位因子与特殊区位因子两种。
前者指适用于所有工业的,如运费与劳动力费用,后者专指影响某种特殊工业的因子,如湿度对于纺织业,净水对于化学工业等;②对于影响工业区域分布的因子分为地方的区位因子和集聚(或者分散)的区位因子两种。
韦伯尔工业区位论

1909 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出版了《工业区位论》,提出了他的工业区位理论。
在其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首先提出了“区位因子”的概念。
区位因子是决定工业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原因、因素,他将区位因素划分为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聚集因子和分散因子。
他认为,在这些因子中,只有极少数因子对所有工业的分布有影响,能够构成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就是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分散因子,而原材料价格的地区差异又可以用运输成本的差异来表示。
为了简化研究,韦伯还作出了几个重要假定:(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个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不考虑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区位论,是运费指向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他看来,假定某一工业企业原料地和产品的消费地为已知,生产分配的运输成本主要是由运输距离和运输重量决定的。
而运输重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性质有关。
企业使用的原料可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前者指各地普遍分布的原料,后者仅限于某地才能获得。
原料还可分为纯原料和失重原料,纯原料的重量会完全转移到产品中,而失重原料只是转移部分重量。
他认为,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分布状况决定着要不要运输原料,是纯原料还是失重原料决定着要运多少原料。
韦伯还使用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两个概念,前者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后者则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和与产品重量的比例。
显然,原料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移动的原料重量,而区位重表示的是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移动的总重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韦伯分别对生产某种产品使用一种原料和使用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原料的各种情形下的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前一种情况中,工业区位可由原料指数的大小进行判断;在后一种情形中,可采用“范力农构架”方法对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求取。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主要涉及到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概念韦伯认为,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选择设立的地理位置或区域。
而工业区位论则是指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和决策依据。
它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考虑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二、工业区位的决策因素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决策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市场因素,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等。
其次是交通因素,如交通便利性以及与供应商和市场的距离等。
还有政府政策和税收因素,包括土地政策、税费等。
最后是自然环境因素,如水资源、能源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将对企业的最终区位决策产生影响。
三、工业区位的影响与后果韦伯认为,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若企业在选址时没有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将增加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其次,工业区位还会产生区域经济效应。
当一家企业选择在某一地区设立,将吸引供应商和相关产业进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工业区位也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企业选择合适的区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韦伯工业区位论以其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对企业的工业区位决策进行了深度研究。
它认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国际市场需求、跨国合作等。
这使得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人们也要意识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决策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也逐渐成为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展和更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商业环境。
韦伯工业区位论

2021/3/11
12
通过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有:
•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 与临厂紧密相连配置,共用公共设施
(如开发区) • 同一工业部门内部的企业之间开展紧密
协作(汽车厂)
2021/3/11
13
6、观点评价
韦伯的理论今日仍是西方区域科 学、工业布局的基本理论,是近 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他第 一次将工业区位系统化、理论化。
2021/3/11
11
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指促进工业集聚到某一地点,从而节约生 产和销售成本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因子。
当集聚获得的利益大于企业因集聚而增加的运输费 用和劳动费用之和时,集聚因子即将企业从运输费 用和劳动力费用最低点,迁至集聚最佳区位。(工 业区位发生第二次偏移)。
假设积聚利益为3,由三个区位点的临界等费用线 构成的三角区域都在临界等费用线内侧,是最有可 能发生集聚的区域。
• 假定的条件是非现实的。现实中的运费制度是区段 增加(不是成比例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 率因原料、产品不同而不同(不是统一的运价体 系),交通网、地形条件都影响运费;运输方式不 同,运价体系也不同。
• 只追求最小成本,没考虑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 对区位的影响,实际上企业关注最大利润胜过关注 最小成本。
当总运费(原料+燃料+成品)<节省的劳动 力费用时,可使工厂放弃最小运费位置,移 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
2021/3/11
9
综合等费用线
指运费相等点的连线。N
M
7个货币单位综合等费用线如该点节约劳动费 用>7—4.5
区位指向该点
设在单一市场N和单一原料M 下,单位原料 运费为1,单位产品运费1/2。在等费线上的 任一点,其劳动费用节约大于M到N的费用增 加部分时,区位指向这一点。
32工业区位论

–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2.最小运费原理
▪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
只有一个的前提下,
▪ 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 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集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 集聚简单地理解就是很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地
方进行生产或经营
▪ 企业集聚在一起能带来生产或销售成本的节约。
韦伯在他的著作中认为,这种成本的节约主要 是由于多个企业集中在一起能通过协作,分工 和共同利用运输等基础设施而带来的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逻辑思路
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只考虑运输费用时
再考虑劳动费用时
劳动费用减少大于 运输费用增加的区位
再考虑集聚效益时
集聚产生的费用节约 大于运费和劳动费用
增加的区位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ecnu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 韦伯系统地建立了一系列概念,原则,公式(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概念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
◆识别步骤
第一步: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主要成本: A.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 B.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C.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D.物品的运费。
经济区位理论
5、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德纯理论》一书,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
(一)理论前提基本假定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二)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包括寻求运费最小、集聚与分散区位法则和劳动力区位法则三个方面。
1、区位因子体系为分析方便,韦伯按不同标准把区位因子分三种不同类型:①按因子作用范围分——一般区位因子、特殊区位因子一般区位因子——对所有工业区位都产生影响的因子,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
特殊区位因子——对特定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因子,水质、空气湿度。
②按作用性质分——区域因子、集聚因子(非区域因子)区域因子——影响工业分布于各种区域的因素,使工业企业向特定的地区布局。
原料、燃料、劳动力、地租、厂房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费用。
集聚因子——使工业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的因子。
相关工业(产业链企业)、设施的有效利用③按属性分——自然技术因子、社会文化因子自然因子——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特殊性而使企业取得效益的因子。
社会文化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形态和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使企业取得效益的因子。
2、工业区位论的构建经过分析、筛选,韦伯确定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因子为三大主导因子。
韦伯分三个阶段建立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根据运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点,形成工业布局的初优区位。
第六讲 工业区位理论

3).综合等费用线。 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可以图示如 下(下图)。
2.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是:工业区 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 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 费用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 费增加额大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 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 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 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二是由 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 聚利益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 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考 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 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 为最小时的区位。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 劳动费指向论。 劳动费指向论,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 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 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 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 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 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①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 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②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 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之后 许多学者的理论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 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三)理论重点
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

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三个区位论的内容及应用一、韦伯工业区位论针对如何以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的原则选择厂址,韦伯先后对其作了分析。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
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
第 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基本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①运输区位法则。
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
已知甲方为消费地,乙方为原料(包括燃料)产地,未知的生产地丙方必须位于从生产—销售全过程看吨公里数最小的地点。
吨公里数量小地点在什么地方,是根据运费确定区位的核心问题。
韦伯研究了原料指数(即原料重量与制品单位重量之比)与运费的关系,指数越小,运费越低。
从而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
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
工业的劳动费是指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制品中工资的数量。
③集聚(分散)区位法则。
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
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主要观点包括寻求运费最小、集聚与分散区 位法则和劳动力区位法则三个方面。
1、区位因子体系
为分析方便,韦伯按不同标准把区位因子分三种不同类型: ①按因子作用范围分——一般区位因子、特殊区位因子 一般区位因子——对所有工业区位都产生影响的因子,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 地租等。 特殊区位因子——对特定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因子,水质、空气湿度。 ②按作用性质分——区域因子、集聚因子(非区域因子) 区域因子——影响工业分布于各种区域的因素,使工业企业向特定的地区布局。 原料、燃料、劳动力、地租、厂房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费用。 集聚因子——使工业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的因子。相关工业(产业链企 业)、设施的有效利用 ③按属性分——自然技术因子、社会文化因子 自然因子——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特殊性而使企业取得效益 的因子。 社会文化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形态和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使企业取得效益的因 子。
用>7—4.5 区位指向该点 设在单一市场N和单一原料M 下,单位原料 运费为1,单位产品运费1/2。在等费线上的 任一点,其劳动费用节约大于M到N的费用增 加部分时,区位指向这一点。
临界等费用线
工业区位由。 设P点为运费最小点,围绕P点的封闭线即从 P点移动而产生的运费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相当于综合等费用线),其中,与劳动供 给地L的劳动费用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 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最先将抽象的演绎方法用于工业区位研 究中,运用“区位因子”进行工业区位 分析,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运费、劳动力 和集聚三大主导因子上,建立了完善的 工业区位理论体系,对今天的工业布局 仍有积极合理的意义。
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 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 佳区位点。 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对其它产业 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2、工业区位论的构建
经过分析、筛选,韦伯确定运费、劳动力
费用和集聚因子为三大主导因子。韦伯分 三个阶段建立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成本区域 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根据运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点,形成工 业布局的初优区位。
第二阶段:以前一程序为前提,加入劳动
理论前提
基本假定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 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 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 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 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
•
地域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到工业区位的选择。 如西部开发,旅游区的环境保护。 技术进步使原材料消耗下降,及替代材料 的使用使运费对于工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 小。 主要考虑局部和单项因素的影响,得出得 区位对某一特定企业可能使最佳的,但从 地区整体看不一定是最佳的。
•谢谢!!!!
力费用因子的影响,即考察运费和劳动费 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可以使运费指向的 初优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形成工业 布局的较优区位。 第三阶段:再将集聚因子加入,考察对劳 动费指向所决定的较优区位影响,区位模 式发生第二次偏移,形成工业布局的最优 区位。
3、运费指向论
韦伯认为,运输成本最小点为工业布局最佳区位,运输 成本由原料指数和距离两大因素决定。(原料分遍在原 料和局地原料)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 产品重量(Wp) 当Mi >1时(使用损重原料),工业区指向原料地;(如 1吨水泥要石灰石1.33吨,煤炭0.43吨,粘土0.35吨,原料指 数为2.11,大型水泥厂都在石灰石产地布局) 当Mi <1时(使用遍在原料),工业区指向消费地;(如 生产1吨啤酒需要10吨水,大麦和啤酒花0.03吨,水为遍在 原料,啤酒制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5,啤酒厂一般都在城 市或其周边的消费地) 当Mi =1时(使用纯原料),为自由区位,工业区位于原 料地、消费地或之间都可。(如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 组装工业) 在原料地为两个,且同市场不在一起时,区位图形为三 角形;当原料地为多个,不同市场在一起,区位图形为 多边形。
4、劳动费指向论
劳动费是使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
因子,使工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指每 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 当总运费(原料+燃料+成品)<节省的劳动 力费用时,可使工厂放弃最小运费位置,移 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
综合等费用线
指运费相等点的连线。N M 7个货币单位综合等费用线如该点节约劳动费
通过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有:
• •
•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与临厂紧密相连配置,共用公共设施 (如开发区) 同一工业部门内部的企业之间开展紧密 协作(汽车厂)
6、观点评价
韦伯的理论今日仍是西方区域科 学、工业布局的基本理论,是近 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他第 一次将工业区位系统化、理论化。
贡献
最先将抽象的演绎方法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 运用“区位因子”进行工业区位分析,并把 研究重点放在运费、劳动力和集聚三大主导 因子上,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对今天的工业布局仍有积极合理的意义。
韦伯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
论:区位德纯理论》一书,创立了工业区位 论。 韦伯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 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从这一思 想出发,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 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 出了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 决定生产区位。
范力农构架可以用公式来表达:
∑n i=1 wi √ (x-xi)2+(y-yi)2K=∑n i=1wi ri=
求最小值需满足下列方程组: ək/əx=∑n i=1 wi/ ri (x-xi) = 0 ək/əy=∑n i=1 wi/ ri (y-yi) = 0 解此方程即为所求最小运费点。
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指促进工业集聚到某一地点,从而节约生
产和销售成本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因子。 当集聚获得的利益大于企业因集聚而增加的运输费 用和劳动费用之和时,集聚因子即将企业从运输费 用和劳动力费用最低点,迁至集聚最佳区位。(工 业区位发生第二次偏移)。 假设积聚利益为3,由三个区位点的临界等费用线 构成的三角区域都在临界等费用线内侧,是最有可 能发生集聚的区域。
局限
• • 过高估计三大因子的作用。忽视了经济、社会、文 化、技术、历史等的作用。(如决策者的行为,获 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假定的条件是非现实的。现实中的运费制度是区段 增加(不是成比例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 率因原料、产品不同而不同(不是统一的运价体 系),交通网、地形条件都影响运费;运输方式不 同,运价体系也不同。 只追求最小成本,没考虑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 对区位的影响,实际上企业关注最大利润胜过关注 最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