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德育_视界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_政治教育_心理教育的比较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差异一是教育对象与实践领域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或基本定型的成年人进行教育,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而德育的对象是可塑性较大、思想尚不成熟或趋于成熟的在校学生。

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样,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又名学校德育。

如果超出了学校范围,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德育,人们则不再称德育而习惯称之为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等。

二是教育内容不同。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雷打不动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外,主要是依据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和形势,针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强化和疏导。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往往伴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法规的出台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做出较大调整,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

德育一般是依据既定的德育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学的原则,依据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道德教育。

德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是,它一般不以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随之做出较大改变,能够保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稳定性。

三是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内涵不同。

教育的价值形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划分,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和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比较而言,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和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

而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其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给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导向和动力,推进青少年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进程,更注重个体性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混淆不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德育。

许多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都莫衷一是,含混不清。

这样不仅导致了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难以勘界,理论纠纷不断,实践指导不利,进而使学科之间难以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影响了学科建设,同时造成基础教育工作中出现漏洞。

理清两者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两者的概念进行了解释,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列举了出现混淆的原因以及两者混淆后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关系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德育,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清楚,将自己的定义对两者进行理解对比,使两者间的关系变得模糊,许多人就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德育,或者两者有包含关系。

从理论上的认识不清楚就必然带来实际上的困惑,许多做类似方面工作的人常常容易将二者混淆,以致使得两个学科间有了不清不白的划分,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科之间学术交流出现了瓶颈与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相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影响两者所发生的效果,影响。

这样一来对我们国家,甚至社会来讲都是一大问题。

那么搞清楚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重要,对相应的理论研究造成影响,对于基础性工作的问题,不仅要慎重,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他们进行明确得勘界也成了基础工作中的必然,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的需要。

一、概念划分,勘定界限从阶级社会这个领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他出现的时间却比较晚,他只出现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后,在现实教育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他的地位与作用才体现出来,最早完整得提出来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成为高校的专业是在1987年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社会科学本科专科目录》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正式首次列入本科专业的目录,专业代码为0804,他的研究对象是思政教育的现象及其运行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1学科归属不同(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和定位更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姓“马”,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2)因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主词来看,应该归之于教育类的学科,但是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种学科归属本身就比较特殊,与一般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

(余玉花王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归属于教育门类?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释清。

其一,我国教育类的学科中相关德育学科研究对象比较狭窄,表现为:一是德育学主要是关于中小学德育研究,而大量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不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留下一个巨大的德育研究空白,这使最早面向大学生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了可能性。

二是中小学德育研究重点在于德育形式的研究。

相对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较为简单,教育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德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形式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多变性提出了对他们教育专门研究的必要性,这种教育研究不仅仅在形式,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内容。

正是教育类德育学科本身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难以纳入教育的门类。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纳入教育门类,还在于前面述及的该学科形成过程的特殊性。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其政治性的烙印无法也不能抹去。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也是教育问题,但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政治性特点,而非一般的教育研究。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归属教育类的原因之一。

2 两者狭义概念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浅谈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摘要:工作中时刻离不开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两个问题,尽管两者都以学生的品德为研究对象而且相互影响,但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来说,是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互相包容的。

德育教育研究的是教育的范畴,而心理教育研究的是发展的范畴,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我们现代道德教育中,主要内容侧重于人的社会化教育,即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交往中的伦理准则,这必然会与心理学和心理教育产生联系。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教育实效性一、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1.概念不同。

我从事对美术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十年了,经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经常查阅教育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概念不同,故而理论基础也不同。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引导他们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分辩善恶的能力以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而心理教育即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人格完善。

2.运用的方法不同。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方法有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树立榜样,通过选好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调节行为,提高修养;锻炼自我,即让学生通过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实际活动培养他们良好品德修养;提高自身修养,即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例如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除此之外还有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开展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心理评估、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对中小学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行为评定法、社会计量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和会谈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对比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对比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对比分析作者:莫克德斯·艾买提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和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如果不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容易导致学科泛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因此加强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二者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对比分析;学科性质;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念的引导、教育。

而德育教育侧重一种道德规范的教育,思想政治的核心是思想观念与政治观念,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又包括社会道德、社区道德、学校道德、家庭道德等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明确二者的区别,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分开来,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为了简要地说明这二者的区别,我们以下将就几点来进行讨论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学科性质对比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德育教育并没有收录在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中,德育教育也不在专业目录之内。

德育原理曾经被分类于教育学,独立设科。

但是,后来重新改革,德育原理被包含于教育学科之内。

不管德育是否自成一科,德育基本可以归类于教育学,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德育的学科性质应该是教育学范畴。

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和专业来开设的,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它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是被明确归为法学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专业。

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是属于法学的范畴。

这是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的本质区别。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教育学和法学的本质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包容,但又可以相互弥补,互相渗透。

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问的区别和联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第一,教育内容不同。

心理教育主要面向独立的个体,它通过各种各样符合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来实现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人格问题、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内容.而品德教育则是以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为目的,使每个人都按特定时期社会的要求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同一目标前进,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

第二,教育方法不同.心理教育不排除团体讲座、间接咨询等方式,但最主要的方法是个别交谈,在交谈中使之宣泄,咨询者注重对来访者的同情、理解、倾听与沟通,通过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如心理测验、精神分析、行为矫正来疏导,巧解心结;品德教育虽有个别交谈方式,但常用的是讲课、报告、讨论、参观、访问、批评表扬等形式,重视言传身教。

第三,教育原则不同。

心理教育遵循自愿的原则,来访者都有强烈的寻求帮助的渴望,对咨询者所提供的“帮助”接受得比较顺畅。

德育虽也帮助对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但是提倡主动出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见,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是两回事。

不要以为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当然,也不可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第一,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缺乏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心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因此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常有把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认识偏差、情感失调、过失行为一概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甚至思想政策问题。

这种德育工作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而且给德育工作的名誉与实效造成了不良影响。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2019年文档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2019年文档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学校通常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由于个体的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所以不同阶段的德育称谓也有所不同,人们习惯上把中小学德育称之为道德教育,大学德育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因为大学德育不同于小学德育。

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已基本形成,由于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而现代社会需要大批具有现代民主政治人格和参政议政的公民,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应侧重于优良政治品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了大学德育的代名词。

而中小学德育是打基础的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则注重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德育,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对下一代的行为举止给予许多的规范和教育。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政治参与能力。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作如下归纳: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小学德育的内容应以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五爱“教育为重点。

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八、家庭伦理教育;九、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十、保护环境道德教育。

对“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之辨析.doc

对“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之辨析.doc

对“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之辨析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最基础性的工作。

“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原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但学术界对这几个概念之区别尚不清晰。

本文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旨在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加明确各自研究的领域,并在研宄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概念,以便于国内国际的交流。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辨析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519401-0120-04收稿日期:2006-09-10作者简介:韦冬雪,女,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宄最基础性的工作。

“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原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

但是,当前学界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晰,或停留在任意各自表达的状态,缺乏科学的界定。

这不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研宄的深入开展,也会影响到国内国际的交流。

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三者的关系,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

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的辨析对于“德育”概念的理解,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这是从伦理学体系上界定的。

广义德育是从教育学上界定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1]。

道德教育,即培养道德素质的教育,它以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为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部分。

由此,狭义德育被包含在广义德育中,它极易造成研究的困难和思想的混乱。

因为,对德育概念解释的不同,就反映了对德育范畴理解的角度和价值取向不同,其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对德育内容和德育实践活动的理解。

主张德育即道德教育观点的依据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的理由是:一是德育的概念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二是国外没有广义德育的概念,三是中国近现代教育起始,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作者:陈卓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第01期摘要:从开放系统的视角比较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异同可见:一方面,由于学科知识的特点,两者都需要借助于外在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强调学术上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与政治接轨。

具体表现为:就学科自身的开放程度而言,道德教育在理论上有较强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则相对封闭;就在教育场域的位置而言,道德教育强调划清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界限,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旨在渗透进更广阔的领域;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言,道德教育强调实践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强调现实的功效。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开放系统;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03-06一、问题的提出美籍奥地利裔生物学家、系统论创始者贝塔朗菲(V.Bertalanffy)被认为最早提出了开放系统理论。

在他看来,开放系统是与环境交换物质的系统,表现为输入和输出、物质组分的组建与破坏。

他把没有物质输入或输出的系统叫做“封闭”系统,而把有物质输出的系统叫做“开放”系统。

[1]贝塔朗菲将研究视角触及“作为整体的人类团体、社会和人性”的社会科学领域,斯科特(W.Scott)等人在此基础上将开放系统作为一种视角阐述组织理论。

作为一种“学术部落”,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构成各自独立的系统,拥有各自的边界,与环境发生着密切关系。

从开放系统的视角进行分析,意味着关注系统的不同层次(包括个体参与者和参与者团组)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并将系统与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进行考察,从不同角度对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给予充分的关注。

对于开放系统而言,“边界”问题十分重要。

组织与环境之间、不同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边界。

“根据定义,所有集体,包括非正式群组、社区、组织以及整个社会,都拥有使它们与其他系统相区分的边界。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1学科归属不同(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和定位更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姓“马”,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2)因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主词来看,应该归之于教育类的学科,但是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种学科归属本身就比较特殊,与一般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

(余玉花王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归属于教育门类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释清。

其一,我国教育类的学科中相关德育学科研究对象比较狭窄,表现为:一是德育学主要是关于中小学德育研究,而大量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不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留下一个巨大的德育研究空白,这使最早面向大学生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了可能性。

二是中小学德育研究重点在于德育形式的研究。

相对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较为简单,教育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德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形式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多变性提出了对他们教育专门研究的必要性,这种教育研究不仅仅在形式,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内容。

正是教育类德育学科本身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难以纳入教育的门类。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纳入教育门类,还在于前面述及的该学科形成过程的特殊性。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其政治性的烙印无法也不能抹去。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也是教育问题,但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政治性特点,而非一般的教育研究。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归属教育类的原因之一。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
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

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理论素养,培养思想独立自主能力的教育。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优越性,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差异一是教育对象与实践领域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或基本定型的成年人进行教育,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而德育的对象是可塑性较大、思想尚不成熟或趋于成熟的在校学生。

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样,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又名学校德育。

如果超出了学校范围,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德育,人们则不再称德育而习惯称之为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等。

二是教育内容不同。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雷打不动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外,主要是依据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和形势,针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强化和疏导。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往往伴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法规的出台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做出较大调整,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

德育一般是依据既定的德育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学的原则,依据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道德教育。

德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是,它一般不以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随之做出较大改变,能够保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稳定性。

三是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内涵不同。

教育的价值形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划分,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和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比较而言,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和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

而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其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给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导向和动力,推进青少年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进程,更注重个体性价值。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命题, 并不是要把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绝对地区 分开,而是要提醒德育工作者,在重点进 行德育时,我们只宜采取渗透的方式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在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时,我们也不能脱离德育这个基础。
• 那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下意识里,我们还 是不自觉地在区分二者的功能,只不过我 们通常忽略了这个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 为了说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区别, 我们可以粗略地比较一下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品质教育和政治品质教育。
• 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概念是道德。“道德是人对 自己以及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结 晶,是帮助人理解周围环境和人自身的一种特殊 手段。” • 思想品质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也 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及作用的看 法。”“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有 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 政治品质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 和政治鉴别力。政治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政治立场是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政治鉴别力是指从政治的高度判断事物 的价值,明辨大是大非。
• 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没有正确的政治方 向,因为政治方向实质上就是一种正确的 政治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没有 正确的政治立场,因为政治立场实质上就 是一种正确的政治人生观;没有正确的价 值观,就没有正确的政治鉴别力,因为政 治鉴别力就是一种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 通过这些核心概念的逻辑关系的揭示,我 们可以得出结论,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思想 品质教育的基础,思想品质教育是政治品 质教育的基础。进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 更为根本的结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础。所以,我们说,和思想政治教育相 区别,德育的首的区别2021912一般来说当我们使用德育这个术语时我们着重谈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而当我们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术语时我们着重谈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和政治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

根据我国“大德育”的概念,德育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教育。

由德育范畴具体化,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德育也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生态文明教育;五是心理健康教育。

育过程的一般规律也包含四方面。

首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重点是知、情、意、行均衡发展。

其次,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

重点是活动和交往过程中。

再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它的重点是思想内部矛盾转化。

最后,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重点是长期与反复。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差异一是教育对象与实践领域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或基本定型的成年人进行教育,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而德育的对象是可塑性较大、思想尚不成熟或趋于成熟的在校学生。

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样,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又名学校德育。

如果超出了学校范围,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德育,人们则不再称德育而习惯称之为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等。

二是教育内容不同。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雷打不动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外,主要是依据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和形势,针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强化和疏导。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往往伴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法规的出台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做出较大调整,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

德育一般是依据既定的德育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学的原则,依据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道德教育。

德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是,它一般不以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随之做出较大改变,能够保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稳定性。

三是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内涵不同。

教育的价值形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划分,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和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比较而言,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和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

而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其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给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导向和动力,推进青少年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进程,更注重个体性价值。

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区分

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区分

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区分[摘要]现阶段,由于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大概念的理解不够,因而在某些时候会将两者混淆,甚至在学术理论研究上,学者们也纷纷承认二者的交叉性。

文章首先阐述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接着介绍两者适度区分的重要意义,最后描述两者之间交叉与区分。

[关键词]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适度区分;概念内涵;联系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它们往往会在实践中被混淆运用,总被人们错误地认为德育就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明显忽略了两者的区别。

实际上,两大概p(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进行的、旨在促使全体社会成员统一思想认识,使其都能对当前的政治文明加以认同与拥护。

教育者要用一整套系统的思想信念、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经由对成员持续的宣传,使他们均能符合相应的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需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后者包含的范围要更宽泛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它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组织和宣传工作等。

二、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适度区分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要依照受教育者的自身情况,立足于内心需求,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德育是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方向出发的,德育教育实质上就是提高认识、磨练意志、提升境界、坚定信念和培养正确、良好习惯的过程,德育一般适用于心理疏导的策略,用舆论宣传与道德楷模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经对社会上的突出热点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开展自觉地捕捉、反省、评判和思考,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任务便是引领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与时代特征相符合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外部环节的灌输与宣讲,最终在头脑中形成成熟的思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理念和牢固的政治信仰。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

[收稿日期]2004202215 [作者简介]沈壮海(1971-),男,河南焦作人,武汉大学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比较德育研究。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沈壮海(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关键词]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比较[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只有深入探明思想政治教育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自推进历程与特点、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与规律。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异处,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其间的和谐发展、互相促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4)0620083206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基本理论课题,又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虽有所涉足但又涉足不深、亟待深化的领域。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可由两种维度切入: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相对宏观的、整体的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一是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部,分别对其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进行研究和比较。

这两个维度呈现出互为条件的内在关系。

只有深入探明思想政治教育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自推进历程与特点、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与规律。

当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规律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之后,我们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探讨也才有得以继续深化的前提。

本文拟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作出分别性描述与比较性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在语文教学和政治教学中,虽然都涉及德育教育,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课程中的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上和不同的教学步骤上。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区别。

第一,政治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目的是直截了当的,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向学生开设政治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思想方面的教育。

因而可以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并且越明白越好。

而向学生开设语文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水平,它首先强调的是一种语文方面的基础训练,而不是一种思想方法的训练,或单纯的思想教育。

因此,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德育教育,不应该象政治教育那样明确和直接,而应该结合课文实际,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出现,这是由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所决定的,这样也较能为学生们所接受。

第二,政治教育主要是观念型的,以理性化为主;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则是感情型的,以感性化为主。

在学校开设政治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而且要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关心政治,并不断把他们从感性认识提高和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培养、诱发和训练他们在理性方面的思考能力。

而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

凡文学作品,不论诗文、小说,都是感情的产物,其中都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与理性颇强的政治教材区别甚大。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往往就是通过或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三,政治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并不强调文学性,也不以文学性为标准,有的甚至根本谈不上文学性,所以它的教材本身决定了它的德育教育只能是正面的、直接的。

而语文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性,有的甚至还带有趣味性,这种文学语言往往本身就充满着感染力,再由语文教师加以分析和讲解,其感染力就更强。

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1、体现主体主位、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受导者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回馈,从而导致成长。

因此设计必须确保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防止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喧宾夺主,一开口就滔滔不绝。

2、主体抉择价值中立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重新评估与内省,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

3、和谐有序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也称同理心,即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细微感受,并且回馈到位。

)4、拒绝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

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

●保持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团体辅导本身的局限性必须事先加以防范。

5、具体过程的注意事项●游戏规则●讨论引导●场景、道具等的准备心理辅导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别:(1)从课程功能上看,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问题,关注政治立场、观点、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

(2)从课程内容上看,思想品德课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理念、原则、规范等,特别是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往往是盖棺论定的英雄模范,事迹虽然感人,却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而心理辅导课则比较注重“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往往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化解他们遇到的具体矛盾与困惑。

(3)从实施形式上看,思想品德课侧重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和熏陶);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情绪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止语言混乱, 规范基本用语, 是很有裨益的。 (一) 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指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规范性的教育, 规范的教育。 其作用
在于保持道德导向的一元性和道德底线的一元性, 促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经济发展积累 “人 文 力 ” , 为法制建设提供道德基础和协同力量; 其任 务是提高道德认识, 陶冶道德情感, 锻炼道德意志, 确立 道德信念及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等; 其内容包括共产主义 道德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爱情婚姻家庭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等。 道德教育应坚持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 性相结合的原则、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督导 ( 职业道德 )、 传承 ( 家 教育途径包括宣传 ( 社会公德 )、 庭美德 )、 陶冶 ( 个人品德 ) , 具体方法有道德意识 提 高 法 、 道德情感培养法、 道德习惯养成法等, 道德教育具有价 值性、 渗透性、 践行性、 内省性、 广泛性等特点。 &*’ 广义的思想教育指对人的各方面思想、 观点产生影 响的教育, 狭义的思想教育指形成一定世界观、 人生观 的教育。作为一种认知性的教育, 其作用在于促进价值 意识的觉醒, 促进价值观念的更新, 传递一定的价值标 准和价值选择标准,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能力和理想、 信念、 信仰, 促进社会、 政治系统的凝聚和稳定; 其任务 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对整 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 逐步引导 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培养人们勇于 实践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等, 其 中, 世界观教育是基础, 价值观教育是主体, 人生观教育 是归宿。思想教育应坚持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 则、 导向性与民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 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教育途径主要通过灌输、 疏 导、 转化、 体验、 实践等, 具体方法包括思想作风转变法、 理想树立法、 思想阵地建设法等, 思想教育具有先导性、 理论性、 系统性、 探索性、 渐进性、 工具性等特点。 道德与思想同属于上层建筑,都属于社会意识形 态, 两者关系紧密, 所以不能将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割 裂开来, 单方面强调道德教育的生成而忽视思想教育的 引导, 就无法提升道德的理想; 而单方面强调思想教育 的引导而忽视道德教育的生成, 不仅道德会滑坡、 沦丧, 而且思想教育本身也会显得空泛。但是, 因为道德具有 浓厚的个体性和思想具有浓厚的阶级性, 所以, 道德教 育与思想教育的教育宗旨、 教育内容、 教育原则、 途径、
!"#其一, 在的作用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 政治带有很强
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 高的教育活动。 ())$ 年 ’ 月 $* 日 教 育 部 颁 发 的 《关 于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中 指出,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心 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 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 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 自我管理、 学习成 才、 人际交往、 交友恋爱、 求职择业、 人格发展和情绪调 节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 人们把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常常混 为一谈, 在教育学生时不自觉地把心理问题道德化抑或 片面将学生道德问题心理化, 夸大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甚至主张用它全面取代传统学校 德育。我们知道, 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在观念、 方法、 内 容上, 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功能, 是学校德育一种有效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中青年学者论坛
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并强调中小学校都要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 年 $ 月 !% 日颁发的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 出, 德育工作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热 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 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 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社 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 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至此, 德育内容 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 形成了包括道德 教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心理教育四大板块的 “大 德 育” 格局。 由于德育概念逐渐被泛化, 内容逐渐膨胀, 以致人 们在使用德育概念时, 界定不明, 比如当下人们在谈论 德育时, 就有广义、 狭义或 “大德育” 、 “ 小德育” 之说。所 谓狭义地理解德育, 谓之 “小德育” , 仅指道德教育; 所谓 广义地理解德育, 谓之 “大德育” 。即便对于 “大德育” 的 大小认识人们也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包括政治教育、 思 想教育、 道德教育, 有的认为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有的认为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 育、 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还有的认为包括政治教 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纪教育、 心理教育, 等等。 由
中青年学者论坛
“大德育” 视界中道德教育与思想 教育、 政治教育、 心理教育的比较
!
胡斌武 陈晓丽
当前, 不仅高等院校与中小学、 德育工作者与非德 育工作者所指谓的 “德育” 不一致, 甚至德育工作者本身 所指谓的 “德育” 也不一致, 往往与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心理教育、 个性教育等概念混为一谈。术语的混乱反映 了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学科的发展不成熟, 概念的泛 滥将会导致思维甚至思想的混乱, 所以, 很有必要规范 德育概念, 比较德育术语, 这是加强德育现代化建设, 推 进德育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一、 我国的 “大德育” 格局及诘难 尽管我国的德育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 不过, 西方
方法各不相同, 不可将二者随意嫁接抑或错位。用道德 教育的内容、 原则、 途径、 方法去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用思 想教育的内容、 原则、 途径、 方法去进行道德教育, 都是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青年学者论坛
有害无益的。 (二)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思想、 政 治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所决定, 受教育方针、 目的制约。 政治思想与法律思 想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所以, 广义的政治教育包括法 制教育。政治教育是一种方向性的教育, 其作用在于传 播主导性的政治观和民主法制观, 培养人们的政治参与 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 培育政治变革的意识条件, 维护 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政治稳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教育。 政治教育应坚持讲政治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原则、 讲政治与育人为本相 统一的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包括引导进行政治学习、 组 织开展政治活动、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政治组织等, 具 体方法包括政治信仰确立法、 政治参与引导法、 政治行 为调控法等, 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 主导性、 倾向性、 控 制性、 斗争性等特点。 政治和道德是在共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 同 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一 样, 不仅是满足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体现社 会建设的需要。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 道德教育可以用来为政治服务, 但是政治教育与道德教 育在内容、 存在方式、 与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 对社会存
$%%& 年 $$ 月颁发的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 试
行 *》 指出, “ 德育即思想、 政治和品德 教 育 ” 。几年间, 德 育从 “即 思 想 品 德 和 政 治 教 育 ” 转变到 “即 思 想 、 政治和 品德教育” 。 再次, 从 “德育即思想、 政治和品德教育” 演进到 “德 育即政治、 思想、 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随着个性心理 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心理品 质教育作为一项独立的教育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 育大纲, 德育内涵再次膨胀。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 纲 ) 试 行 *》 提出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 高等学校德育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 年 ! 月 !+ 日 颁 发 的 《中学德育大纲》 和 $%%# 年 ’ 月 $, 日颁发的 《中小学 德育工作规程》 中则明确界定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 思想、道德 和 心 理 品 质 教 育 ” ; !""" 年 $! 月 $( 日 颁 发 的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要把思 想政治教育、 品德教育、 纪化过程中, 德育的内涵与 外延不断嬗变, 形成了 “大德育” 概念。 首先, 从 “德 育 即 政 治 教 育 ” 演进到 “德 育 即 思 想 政 治教育” 。由于受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政 治斗争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德 育 即 政 治 教育” 的观念长期流行, 甚至连 “德育” 概念也被 “政治教 育” 替代。 到 !" 世纪 #" 年代,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 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 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 独立的组成部分, 德育才从单纯的 “政 治 教 育 ” 转变成 “政 治 思 想 教 育 ” ; 随着思想教育地位的不断攀升, 又从 “德育即政治思想教育” 演进成 “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 其次, 从 “德 育 即 思 想 品 德 和 政 治 教 育 ” 演进到 “德 育即思想、 政治和品德教育” 。 随着品德教育逐渐从思想 教育中分离出来, 品德教育又成为德育相对独立的组成 部分, 而且随着其地位的不断攀升, 品德教育在德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