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考古学方法与理论

考古学方法与理论

考古学方法与理论考古学方法:1.勘察:勘察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考古学家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对考古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测量。

勘察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为后续的挖掘和研究做好了基础。

2.挖掘:挖掘是考古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是指在考古现场进行实地挖掘,以获取更深入、更具体的信息和细节。

挖掘需要严格的规范操作,以确保挖掘对象不受破坏。

3.分类鉴定: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出的物品进行分类鉴定,包括对不同时期、文化和地区的物品进行分类,以及对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物品进行鉴定,这有助于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演变轨迹。

4.测量刻度: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现场和挖掘出的物品进行测量和刻度。

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包括放大镜、测量器、显微镜等,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5.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考古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历史、文献等资料的研究来辅助考古学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和解释考古学数据的含义。

考古学理论:1.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是考古学的最早研究方法和理论之一,它认为人类文化是经历了一系列进化阶段的产物,文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这一理论注重对人类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古学领域中指的是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切的理论,也被称为社会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社会生产方式、政治、经济条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3.文本主义:文本主义在考古学领域内重视文字和书籍等文本信息对人类文化的作用。

这一理论认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记录历史的工具,借助文本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变迁。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较新的考古学理论,它强调了对过去和现实现象的批判性反思。

这一理论认为历史和文化既受到形式化和标准化的限制,也受到个人或小团体的决定因素的影响。

因此,历史和文化的解释应该被看作是多元的,应该包含多个全面而独立的维度。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考古学的定义与概念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学科,通过对遗址、遗物等古代文化遗存进行科学研究,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

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考古学:早期的考古学主要是贵族和探险家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驱使,如19世纪的沙利和斯基齐等。

他们通过发掘考古的方式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古代遗址和遗物。

2. 现代考古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考古学逐渐成为正规学科。

20世纪初,斯潘塞、摩根等人提出了一些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

三、考古学的基本理论1. 文化演变理论:考古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人类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和发展的。

通过研究文化遗物和遗址,我们可以分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文化内涵理论:文化遗存不仅仅是物质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遗址、遗物和文字资料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演进。

四、考古学的实践方法1. 考古调查方法: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表的勘察、探测等方式,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考古过程的基础。

2. 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发掘是对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和挖掘的过程。

通过挖掘,可以获得丰富的考古资料,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3. 考古资料处理方法: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获得的文物、遗址等进行清理、鉴定和分类等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价值的文物,还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五、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意义1. 提供历史证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填补了文献史料所无法解答的问题,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田野考古学二

田野考古学二

因此,具有叠压关系的层位之间的具体年代跨度,依靠地层学 一般无法解决,而是需要通过文化层内的包含物的类型学分析并结 合有关自然科学测年方法加以确定。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1)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2)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经 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 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 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 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遗址中人类活动前的地层叫“生土层”。当人类居住时进行其它 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 的垃圾或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层”或文化层,文化层形成是一 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堆积成份或堆积形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呈现 基本一致的色和质,但当遗址中人的活动或自然环境有所变化而使堆 积成份或堆积形式也有显着改变时,新的文化层和旧的文化层在色、 质等方面会产生差别,这样就出现了考古工作中可以辨别的不同文化 层。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中断,或因自然突变(如洪水, 火山爆发)在文化层之内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文化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B.相对共时,即遗迹之间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时间内具有共存关系。
在一个活动地面上的遗迹,它们不一定是同时形成的,也不必是同时废 弃的,但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曾经同时存在。这种情况可以认 为是相对共时。仔细分辨遗迹之间的这种相对共时关系,对于进一步开 展聚落形态研究极度为重要。

考古学原理PPT课件

考古学原理PPT课件
因此,地层学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 的。
1、地层形成理论
考古地层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田野考古的核心。 凡没有人类居住或活动的地方,自然形成的地层 不会包含任何人类的物质或痕迹。 凡是人类居住或活动过的地方,总会有意无意, 或多或少遗留某些物质。如自身的骨骼或墓葬、生产 活动痕迹、生活遗留物等。因战争、火烧、洪水等种 原因,人类聚居地可成为废墟,经掩埋堆积成文化层。 若干年后,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人类重新在废 墟上居住或活动,又产生新的文化层,依此类推,层 层叠压,可多达十来层。
考古学的任务: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 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在地下,必 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完整地揭示 和收集。
考古学的基础:田野调查、发掘。
1、考古学的定义和特点
考古学有三种涵义。 1、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 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2、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 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 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3、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 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2、地层学的规律
考古地层学的规律包括:
① 地层叠压关系规律 即下面的地层一定早于上面的地层。
考古发掘的指导意义:发掘是按地层叠压关系依 次进行,能掌握地层的相对年代,否则将失去地层 属性,挖掘的物质资科也将失去其科学性。
地层叠压关系规律是田野考古最基本的规律,其 它规律都由其引伸出来,是考古质量的保证。
考古学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充实的内容,周 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虽然还没有 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 界对考古学一词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

考古学的科学方法与理论

考古学的科学方法与理论

考古学的科学方法与理论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物质文化,还包括语言、思想、艺术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读人类历史和文化,考古学家们创立了一些科学方法和理论。

一、考古发掘与记录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古代遗址、遗迹或文物。

考古发掘是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发掘前要进行前期调查,确定遗址的性质、年代、规模等,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

在发掘中,考古学家需要仔细地记录现场的情况,包括照片、视频、文字描述等,以备后续分析研究之用。

二、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通过分析文物中的元素、分子结构等信息,揭示文物的来源、制作工艺和历史演变等。

例如,使用碳14测定法可以确定物质的年代;使用质谱分析可以确定化石动物和植物中的元素含量,从而推断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等。

三、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数学方法。

在考古领域,统计学方法主要应用于人类遗址中人类骨骼的数据分析。

例如,通过对骨骼的形态、大小、重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某一时期的人们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四、分层原则分层原则指在发掘或研究遗址时,先研究下层遗址,再逐层向上研究。

这种原则可以揭示遗址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且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普适性。

例如,某个遗址的下层可能是原始人类时期的遗址,上层可能是晚期文明的遗址。

五、考古学的多学科融合考古学领域需要各学科的支持,包括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

在不同的领域中,考古学家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与专家协作完成研究。

例如,在古代陶器制作的研究中,考古学家需要了解陶器的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学中有关烧杯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制作工艺和演化历程。

总的来说,考古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学科。

它需要考古学家拥有较强的学科交叉能力和多学科融合能力,以建立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840年以前),实现了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埃及学的形成、温克尔曼写成《古代美术史》、汤姆森提出“三期说”等。

第二个阶段是考古学的发展与成熟期(1840—1960年),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由欧洲、近东扩大到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蒙特柳斯提出系统的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等,科学的考古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第三个阶段是持续发展期(1960年以来),考古研究从文化谱系和编年工作转向阐释考古现象。

这一时期见证了“新考古学”及其他考古学流派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考古学的进一步世界化,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兴盛发展。

第一节欧美考古学简史人类探索过去的好奇心不难理解。

目前所知最早对古代实物进行探索的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

无独有偶,按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在公元前1世纪收藏“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然而在考古学或古物学研究出现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过去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文字记载、宗教信仰、口碑、传说和迷信。

直到中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至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古物的兴趣。

考古学是从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出现。

一、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年以前)(一)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15世纪后半叶,罗马收藏之风兴起,教皇、红衣主教和显贵们纷纷把自己的别墅装点成古代艺术的宝库。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2009年12月06日星期日17:04看完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国的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系根据该书英文版的2000年第3版翻译来的。

21世纪的考古学发展很快的,此书的中译本已经是晚了四年了,我现在才看更是落后于时代了,嗯,这是我去年在人艺对面儿的"考古书店"里买的书,如果我再不看的话--说不定我现在已经是了--那看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成了考古了。

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书厚、图多、字儿小,而且没有废话,但也不是干巴巴的教科书或者数据表,嗯,这本书里并没有罗列很多那种详细可触的考古学第一手资料,大多是研究成果。

和我们从"印第安纳·琼斯"或者"古墓丽影"看到的考古不一样--他们那个不算是考古,顶多算是和"鬼吹灯""盗墓笔记"一样的无知的古迹破坏者,或许他们的知识确实很丰富,但与详细周到的且系统的考古学来比起来,那确实是无知的--这本书里的考古学家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一般观众看来很无聊的事情,比如说挖掘一立方米的土,然后仔细筛选,从里面挑出上百万的骨骼残渣、贝壳、粪便遗存,然后不厌其烦的对这一百多万件垃圾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其他先进的设备对这些渣滓一一观察、测量、记录,不过他们通过这些举动最终得到的结果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比如说某遗迹的断代、功能、人口、社会组织状态、人类的食谱、手工业发展状况、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对外贸易状况、对环境的利用、男女分工、宗教信仰,以及该遗址的起因经过结果,嗯,很伟大,简直像魔术一样,但又不像现代魔术那么色情淫荡。

弄得我在看此书的过程中都想自己去试试看,这本书里说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都很真实且可行,如果我有闲工夫,也很想加入某个考古研究组织里去亲手练练,哪怕就是帮他们筛沙子呢,都会觉得自己的境界比以前会高出那么一厘米。

考古学的方法论

考古学的方法论

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学科,其方法论是研究考古学的基础和核心。

考古学的方法论是指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考古学的方法论入手,阐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

考古学家通过实地调查,寻找古代文化遗存,了解遗址的地理环境、遗址的年代、文化层位和遗存类型等。

实地调查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

1.挖掘挖掘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挖掘,考古学家可以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层位、遗存类型和空间分布等。

挖掘需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确保挖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挖掘工作也需要考虑文物保护的因素,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1.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学家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对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材质分析、工艺技术研究等。

实验室分析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二、考古学的方法论的重要性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

最后,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三、考古学的方法论局限性然而,考古学的方法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考古学的研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历史时期和所有地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受到遗址保存状况和挖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此外,考古学的研究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笔记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笔记

考古学文化;
一:殷文化
二:仰韶文化
三:龙山文化
(1)豫西龙山时期遗存:(可称之为:“三里桥二期文化”)除分布豫西外;还分布于汾河下游、洓水河流域以及关中东部。

这个文化以灰陶为主,只有少量的红陶及黑陶。

纹饰方面:绳纹陶占半数以上,篮纹及素面各占五分之一,方格纹、附加堆纹、镂孔及刻划纹极少,轮制技术不甚发达,轮制陶约占五分之一,器形特点是鬲多斝少,缺鼎及甗,且器盖极不发达,同时还有一部分双耳器。

三里桥二期文化,可能是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基础,与其东西地区文化交流的情况下而形成起来的。

(2)分布于伊洛——郑州龙山时期的遗存,当时称为王湾三期文化,其陶器亦以灰陶为主,但黑陶数量较三里桥二期文化多,同时还有一部分蛋壳陶。

纹饰以方格纹、篮纹及素面磨光为主,绳纹数量较多。

轮制技术发达,有些遗址出土的轮制陶竟占半数之多,其器形特点是斝、鼎多,有少量的甗,而且鬲不是这个文化的典型或基本器物,所以只在少数靠近豫西地区的遗址中才有发现。

王湾三期文化当是从王湾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属夏人的原始文化。

(3)
四:齐家文化
五:马厂文化
六:寺洼文化
七:辛店文化
八:沙井文化。

考古与文物 讲座2-2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考古与文物 讲座2-2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相对年代的判断 绝对年代的判断 器物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声音2-2-1
相对年代的判断: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各种遗物、遗迹在时间上的先后 关系。
断定相对年代,通常依靠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的研 究,在各种自然科学测量方法发明及广泛应用之前, 这是考古学范围内两种主要的断代方法,时至今日, 仍不失为重要的断代手段。
声音2-2-9
器物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整理、分析考古资料的又一重要任务,在于判别各种古代器 物的原料成份及其产地,并探明其制造方法和用途。这对于 研究各个时代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探明古代器物的制造方法,除可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鉴定以外,究各种器物的制法和用途时,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民 俗学的研究资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声音2-2-10
声音2-2-8
树木年轮断代的原理与方法
这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进行断代的一种技术,是目前最精确 的断代方法。其原理是:树木每年春长秋止,在树干横截面上显出年轮, 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 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如果将一个地区先后生长的树 木衔接起来,就可以建立起本地区的主年轮序列。如果在同一气候区的 考古发掘中能获得木材标本,只要将标本与主年轮序列对照,就可以定 出非常准确的年代。虽然这种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建立 起连续不断且一直延伸到史前的主年轮序列,因此,限制了这一方法的 广泛应用。树木年轮测定方法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对碳-14断代方法 的校正。因为树轮的年代相应于日历年代,相当精确,而用同树轮木片 测定的碳-14年代,却与之有差别。因此,经过树轮年代校正后的碳-14 年代才比较可靠。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书报告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书报告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本书是由享誉全球的考古学家,科林·伦佛儒教授和保罗·巴恩先生共同合作的经典作品。

科林·伦佛儒教授长期任教英国剑桥大学,是英国“新考古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出版过许多有名的考古学书籍,还主编过多种论文集。

他积极提倡“社会考古学”和“认知考古学”,关注古代人类的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于贸易、语言、意识、认知、种族、身份等都有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见解。

由于成就斐然,他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

保罗·巴恩先生作为考古专业的作家,受过系统的考古训练,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在考古学史的研究、考古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内容概况:本人选读的为2004年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翻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共600余面(包括600余幅图版),眼光独到,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涵盖了考古学的历史、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和多个层面;另有100多个专题专栏文字,涉及的领域从水下考古到碳14测年、从农业起源到文明衰退等等,同时简要总结了30个有影响的发掘实例;通过墨西哥、澳大利亚、东南亚和英国四个重要考古项目实施案例研究、展示了考古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书后还附有考古学专业名词解释大量的参考文献和深入阅读资料指南,方便了有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

本书共分为三编,即从宏观上分为三个部分。

共14章,每章从不同方面介绍考古学知识。

每章后面附一个专栏,通过分析考古发掘的实际事例来讲述考古学知识。

第一部分(1~4章):考古学的架构。

讲述了考古学的发展史,介绍了考古材料的发现、保存及断代,即介绍考古学所研究对象以及所采用的技术。

第二部分(5~12章);发现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讲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探讨人类在体质上的相似性,进而研究事物变化的原因。

即通过研究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了解古代人类的生存、生产方式与技术,通过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对比,全方位了解古代的社会架构。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题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题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题上一期我们结束了《考通》全书内容的二轮梳理,总体结构主要遵循原参考书目中的时间逻辑框架,按照时代顺序依次整合。

鉴于二轮复习有些小伙伴还有些难以吃透和把握的地方,我们计划利用剩余5周左右的时间以考古学专题为例重新进行整合,以期再度提升。

本期进入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题。

这里提前说明,考古学理论专题在各校的真题中都占有一定比重,难度不大,均不难拿分。

《考通》中对此着力较淡,并未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故这里结合复旦大学陈淳教授译著《考古学理论》与山东大学栾丰实、方辉、靳桂云教授《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加以扩充。

看似庞杂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到底包含哪些内容?以下给大家总结罗列出考古学理论框架之下派生的子系统(概念)以供参考。

具体来说应包含历史与发展(考古学史)、概念与阐释(方法论)两个子系统。

(★为重要等级)历史与发展一、早期古物学★★★1.1古物、宗教和历史★★★★★1.2三期论★★★★1.3中国的古物学——金石学二、近代考古学★★★★★1.1考古学定义★★★★★1.2考古学分支★★★★★1.3考古学研究对象★★★★★1.4考古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5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三个阶段(21-58;59-80;81至今)三、20世纪的国外考古学理论流派★★★1.1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1.2新考古学目标与视野★★★★1.3中程理论与民族考古学★★★★1.4后过程考古学★★1.5象征考古学★★1.6结构考古学★★1.7认知考古学四、现代考古学技术应用★★★1.1调查与勘探★★★★★1.2断代技术★★★★1.3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1.4考古人类学★★★1.5计算机与考古技术探索与阐释一、考古地层学★★★★★1.1考古地层学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1.2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先后关系、共时关系)1.3考古地层学的运用二、考古类型学★★★★★1.1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应用1.2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1.3考古类型学的作用1.4考古类型学的应用1.5文化因素分析三、考古学文化★★★★★1.1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及其命名1.2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1.3考古学文化研究中的层次划分四、聚落考古学★★★★1.1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1.2基本内容1.3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4埋葬学其中一些概念我们在之前的二轮推送中已有系统总结,相关内容查看链接:【中国考古通论】Vol.1 | 考古学概论,以下我们补充一些未涉及到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采集遗物: 全面采集那些特征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遗物标本 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其质地、颜色、纹饰、形制和时代的各类标本,尤
其要选择能够反映器物整体形态的口沿、足、底、流、纽等关键部位标本 对于可复原的标本或以往少见的标本(包括陶瓷器、石器、金属器
等),则应全部采集 遇到暴露于地表、包含遗物丰富的遗迹,采集的标本要单独编号存放
二、重点调查 又称专题调查,是指为了解决特定学术课题对一个地区的某类遗存 专门开展的地面勘查
(一) 文化谱系调查 1959年徐旭生主持的豫西“夏墟”调查,发现了登封王城岗、偃
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拉开了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序幕,填补了中 原地区先秦考古文化谱系的空白
(二) 大遗址调查:洹北商城的勘察 (三) 环境考古调查: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和山东寿光市沿海 (四)遗址资源域调查:山东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遗址
姓名和日期 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 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也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编号、分类统计、登记信息卡、提炼结论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居住面有人工迹象,烧面、抹泥面、白灰面等易辨识,
红烧土及草木灰:用火行为,泥土红色,产生黑灰色灰烬, 灶或陶窑、房址和灰坑
墓葬五花土: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穴填土五颜六色, 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淤土:河底、沟底和井底等低洼处,以灰色、青灰色居多,质地细腻, 层状分布,含水分较多,包含的水生动植物遗骸较多
主动性挖掘:学术准备、实地踏查和勘探、针对性挖掘 被动性发掘:抢救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发掘

考古学理论研究考古学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考古学理论研究考古学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考古学理论研究考古学原理和方法的学科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学科,它主要通过挖掘、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迹来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

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考古学的基础,它们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思路和指导,使其能够科学地开展考古调查和研究,揭示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一、考古学原理考古学原理是指在考古学研究中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考古学原理:1. 层序原理:层序原理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认为不同年代的古代遗迹往往以地层的形式保存在地下。

通过对这些地层的研究,可以确定不同文化层次的年代序列,从而追溯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

2. 遗址完整性原则:遗址完整性原则是指在考古学调查和发掘中,应当尽量保持考古遗址的完整性。

这是因为遗址的完整性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他们了解遗址的功能、结构和历史背景。

3. 存在性假设原理:存在性假设原理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认为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只有通过实际发现和观察到的遗迹才能被确认为存在。

这个原理强调了考古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实证性,同时也告诫考古学家避免主观臆断和主观猜测。

二、考古学方法考古学方法是指考古学家在实际调查和研究中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手段和工具。

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解释研究结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考古学方法:1.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第一步,它主要通过对潜在遗址区域进行系统勘探和探测,以便确定潜在遗址的位置、范围和类型。

考古调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表面调查、探地雷达、卫星遥感等。

2. 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指对考古遗址进行实地挖掘和研究,以获取更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铲子、刷子、筛子等,来清理和挖掘遗址,收集和记录遗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3. 文献研究:考古学家在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之前,通常会进行文献研究。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第7页/共99页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第14页/共99页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第27页/共99页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1
2
3
4
第35页/共99页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 甲:ABCDE •
B FG • 乙:A C
丙:ACDHI
丁:BFGJK
3、成群特征法 以固定的一群具体特征来界定
• 某文化的特征:ABCD • • 甲:ABCD √
乙:ABCE ╳ 丙:ACDE ╳ 丁:BCDE ╳
• 如果标准变成 ACDE?
• 如果D E?
4、平行序列法 把文化特征和历时性联系起来
最晚遗物代表堆积年代

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之分,因此在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
时,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即是原生堆积还是再生堆积。
凡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的未经后代扰动的堆积就属于原生文化堆积。原生文化堆积的 顺序是早的在下,晚的在上。
原生文化堆积形成后,主要由于自然力搬运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就是次生文化 堆积。次生文化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注意区分建造、使用和废弃年代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 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
• 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没有出现。 • 晚期堆积形成时,会破坏早期堆积,把早期遗物翻动到晚期堆积中。 • 早期制造的物品流传到晚期,与晚期物品一起埋入较晚的堆积中。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情况 下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其中最 晚的遗物代表了该堆积的形成年代。
第二节 考古地层学
一、地层学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一、地层学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 1、地层学 • 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
定其先后次序的方法,也叫 层位学。
• 遗址是由 不同层次 的堆积按 照从早到 晚的先后 次序逐渐 堆积而成
2、堆积
• 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 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 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剖面相结合 ——两分法发掘
清理完毕,保持底部遗物原状
3、收集遗物
收集对象
• 人工遗物 • 非人工遗物 • 土样
收集原则
• 按单位收集。 • 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 M8:9。
4、记录
• (1)记录的手段 • 文字 • 绘图 • 影像
文字、绘图、影像
• •
• • • • •

水土流失前后对比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 重要性
• 纵向联系 • 横向联系
系 。

包 含 的 各 种 物 , 构 成 了 共 存 遗
共 存 系 : 每 一 地 层 或 遗 迹 中 关
地层学的局限性

⑴ 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 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 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 地层学无法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 系。
类 石刀 型
A型(长方形)
B型(半月形)
陶碗

式 Ⅱ式 Ⅱ式 Ⅱ式
晚期(M1)
早期 (M2)
Ⅰ式
Ⅰ式
Ⅰ式
M3出土器物
M4出土器物
类 石刀 陶碗 陶钵

A型(长方形) B型(半月形)

Hale Waihona Puke 式 Ⅱ式 Ⅱ式 Ⅱ式 Ⅱ式
晚期(M1、M4)
早期 (M2、M3)
Ⅰ式
Ⅰ式
Ⅰ式
Ⅰ式
• 器物的演变规律是: • 石刀:由单孔——双孔; • 陶碗:由平底——圈足; • 陶钵:由浅腹——深腹。
b.探方的结构、规格、方向 探方的结构、规格、 探方的结构
N
关键柱 米 1 米 基点 4
北隔梁
主体 T1
T2
4米
1米
c、探方的编号(T)
• (1)顺序法: • 常规顺序法T1、T2、T3...... • 年代顺序法98T1、98T2..... • 区号顺序法T101、T206
顺序法
(2)坐标法
田野调查 田野挖掘
一、田野调查
• 是在基本不破坏遗址或遗迹的情况下,发 现和获取遗存资料。广义的调查包括地面 踏查、钻探、航空勘查 地面物探与化探。 踏查、钻探、航空勘查和地面物探与化探 航空勘查 狭义的调查仅指常规的地面踏查。
1、地面踏查
周公庙遗址城墙残段
2、钻探
探 的 姿 势 要 正 确 , 探 眼 要 竖 直
类 罐 型 A 期 晚 式 Ⅲ Ⅱ Ⅱ Ⅲ Ⅲ Ⅱ B A B C A B 盆 碗













三、类型学的应用
• 1、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类型学研究 、 • 将地层学和类型学结合到一起 进行研究。 进行研究。
研究举例
M1
M2
M3与M4不存在叠压打破关系
M1出土器物
M2出土器物
• 由于M1 M2,可进一步将刀和碗分 式: • 将A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 • 将B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 • 将碗分为两式,I式平底,II式圈足。
第二章 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 遗存的收集和记录 • 遗存的整理和分析 • 遗存的解释
• • • • • • •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 遗存的收集和记录 第二节 考古地层学 第三节 考古类型学 第四节 考古学文化 第五节 聚落考古 遗存的整理和分析 遗存的解释
第一节田野考古学
• 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 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与信 息资料的学科。
看基底或开口判定年代
3、有遗迹堆积的地方,不一定 形成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破坏掉②、③层之后
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 同的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 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首先,地层堆积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 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都一样厚。
其次,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以使 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
• ⑵ 一种堆积的内部,往往也有其 一种堆积的内部, 形成的先后次序, 形成的先后次序,但在堆积成分不 变的情况下, 变的情况下,就很难再区分出更小 的层次。 的层次。

• ⑶ 地层学所确定的只是堆积形成 的先后次序,因此,据之判定的遗 的先后次序,因此, 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 ,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本 身制造和使用的先后关系。 身制造和使用的先后关系。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 如何判断堆积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
1、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 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 在年代上早于叠压或打破它的堆 积
地层堆积叠压地层堆积
遗迹堆积打破地层堆积
地层堆积叠压遗迹堆积
遗迹堆积叠压地层堆积
遗迹堆积打破遗迹堆积
2、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 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 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 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哪个层面。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 其中最晚的遗物代表了该堆积的 形成年代。
最晚遗物代表堆积年代

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 之分,因此在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时, 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即是原生堆积 还是再生堆积。
凡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的未经后代扰动 凡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的未经后代扰动 的堆积就属于原生文化堆积。 的堆积就属于原生文化堆积。原生文化堆 积的顺序是早的在下 晚的在上。 早的在下, 积的顺序是早的在下,晚的在上。 原生文化堆积形成后,主要由于自然 原生文化堆积形成后,主要由于自然 力搬运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就是次生 力搬运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就是次生 文化堆积。 文化堆积。次生文化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 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 影响物品形态的因素有:用途、制 影响物品形态的因素有:用途、 作技术、生活方式与环境、 作技术、生活方式与环境、文化传 审美观念) 统(审美观念)等。
类型学的分类概念: 类型学的分类概念: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划分为三个大的层 次-----类、型、式 -----类
• 类:第一层次,根 第一层次, 据质地、用途, 据质地、用途,用 文字表示。 文字表示。如陶鬲 铜鼎、石斧等。 、铜鼎、石斧等。
• 1、类型学 、 • 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 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类排比, 也叫标型学、形态学、形制学。 。也叫标型学、形态学、形制学。
2、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 • 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 相对年代: 晚关系。 晚关系。 • 绝对年代:具体的年代。如距 绝对年代:具体的年代。 今多少年,公元多少年。 今多少年,公元多少年。
• • 第一象限坐标法T0103 全方位坐标法T30204
坐标法
Ⅱ Ⅲ
Ⅰ Ⅳ
d、布方的程序
• 在遗址表面划定探方、隔梁和关键柱的界 线叫做“布方”。 • • • • 确定坐标基点 拉线 钉桩子 系线
2、挖 掘
发掘工具
横向发掘原则
• 主体
隔梁
关键柱
发掘完毕
纵向发掘原则
• 按照土质、土色划分堆积,自上而 按照土质、土色划分堆积, 先挖晚的,再挖早的, 下,先挖晚的,再挖早的,层层进 行揭露
一、发掘时间 二、位 置 三、形状结构 四、人架及保存状况 五、随葬品及位置 六、殉牲及位置
记录的内容
• 文字记述: • 绘图: • 摄影:

记录的存放
• 按探方存放。
(二)发掘的基本原则
● 平剖面结合 , 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 , 确 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 定早晚关系。 定早晚关系。 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 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按原貌揭露遗迹。 ● 按原貌揭露遗迹。 按单位收集全标本。 ● 按单位收集全标本。 ● 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 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

二、田野挖掘
• (一)发掘的基本程序
• • • • 1、布方 布方 2、挖掘 、 3、收集遗物 、 4、记录 、
1、布方 • a.什么是探方:把发掘区划分 什么是探方: 什么是探方 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 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 为单位分工发掘, 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 探方” 叫“探方”,这种发掘方法叫 探方发掘法。 探方发掘法。划分正方格的过 程叫布方。 程叫布方。
•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
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遗迹堆积
• 低于地表的:沟、坑、井、墓葬等。 • 高于地表的:城墙、河堤等。
3、单位
•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 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 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 是一个单位。
4、层位关系
• 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 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 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 序,即早晚关系。
确定出器物的演变规律,即早晚序 列的作用 1、可以确定出无层位关系或同一 层位诸单位的相对早晚。 2、可以把同一遗址不同层位的诸 单位,归为同一历史时期。 3、可以串联不同遗址诸单位的相 对早晚。
2、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学分析
• 在某一类器物的众多型式中,先设 在某一类器物的众多型式中, 定其处在极端的型式, 定其处在极端的型式,然后分析其 它型式是否是极端型式之间的过渡 型式。 型式。
再次,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 期堆积的特点。
5、遗迹的建造、使用和废弃是 三个不同的时间概念。
注意区分建造、使用和废弃年代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 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
• 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没有出现。 • 晚期堆积形成时,会破坏早期堆积,把早 期遗物翻动到晚期堆积中。 • 早期制造的物品流传到晚期,与晚期物品 一起埋入较晚的堆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