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辐照食品的检测

合集下载

辐照食品的检测分析课件

辐照食品的检测分析课件

02
通过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样品自动处理、数据自 动采集和分析,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和误差。
03
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止食品 安全问题。
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 完成样品的检测,缩短了检测 周期,提高了响应速度。
通常采用免疫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等技术手段,实现对 特定有害物质的快速识别和定 量分析。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发布等进行规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数据监测和分析预警,其中也涉及到辐照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监测和 管理。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05
高通量检测技术
01
高通量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 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应急响应, 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处置提 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化检测技术
智能化检测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 和处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智能检测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数据、预测食品安全风险,为监管部门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智能化检测技术还有助于发现未知的有害物质和新型污染物,为食品安全研究提供 新的方向和思路。
检测食品的感官品质
对辐照食品的感官品质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延长保质期。
辐照食品检测方法
03
物理检测方法
01
02
03
物理特性检测
通过测量食品的密度、硬 度、颜色等物理特性,判 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食品分析 第十四章 辐照食品的检测

食品分析  第十四章  辐照食品的检测

建立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将推进国际贸易和促进辐照食品商业化
第二节 辐照食品的检 测方法
化学分析检测法
物理分析检测法
生物学分析检测法
化学分析 检测法
辐照含脂食品中 2-十二烷基环丁 酮的测定
利用挥发性碳 氢化合物检测 含脂辐照食品
辐照酒的检 测
原理
2-十二烷基环丁酮是含脂食品中棕榈酸甘油酯经辐照后, 酰氧键发生断裂产生的,羰基在2号环位,且与棕榈酸有相 同数量的碳原子。2-十二烷基环丁酮用正己烷随同脂肪一 起索式提出,提取物进过冷冻离心过滤,过柱净化等处理 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辐照食品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检测法(ESR)
物理分析 检测法
热逝光分析法(TL)
辐照食品的激光成像检测 方法(PSL)
原理
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中都含有钙化物质,辐照能在钙化物质中产生长 寿命自由基,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波普技术可检测出辐照后在 骨组织中产生的自由基,反映在ESR图谱上出现典型的不对称信号 (分裂峰),产生的自由基数量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故ESR信 号强度也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可用ESR波普技术检测含 骨动物源性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辐照食品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检测法(ESR)
• 可用于辐照草莓等浆果以便保鲜。
辐射耐贮杀菌
• 低剂量的辐照(剂量范围为<1kGy)。 • 这种辐照处理只降低其腐败菌数并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 • 这种杀菌方法可用于谷物,马铃薯的防虫和抑制其发芽。
advantage
优点
辐照食品在减少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
延长食品货架寿命等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国家 的政府和工业部门所认识。迄今为止,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 地区批准了240多种辐照食品,土豆;洋葱;大蒜;冻虾;调味 品等10多个品种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但辐照食品所占市场份额 不高。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1 关于气相色谱测定碳氢化合物方法的分析(1)受到辐照因素的影响,脂肪食品内部的脂肪酸成分断裂,生成了一系列的硬脂酸等物质。

通过GC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辐照样品中十七碳烯、十四碳烯等物质的检测。

在没有进行辐照的食品中,这些物质的成分含量比较小,辐照样品与未辐照样品存在巨大的差别。

辐解生成的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比较稳定。

在商用范围,它的辐照剂量与生产量呈现线性的关系,可以进行曲线辐照图的应用,满足辐照食品检测工作的要求。

上述方法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益,比较适合进行高脂肪食品的检测工作,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天然香味化合物内部的成分较多,导致食品GC谱的复杂性,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多的食物,它们内部的碳氢化合物的产额较低,为了满足食品检测工作的要求,可以进行热释光法检测模式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共萃取物多的食物,比如牡蛎类食物,其内部的共萃取物资会影响到碳氢化合物的正常测定。

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肉类内部的可萃取物不断增加,通过对化学解离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高脂肪食品内部的共萃取物的碳氢化合物的检测。

(2)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上述方法的使用,可以进行辐照鸡肉、牛肉、木瓜、蛋粉等的检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分离碳氢化合物方法不断得到发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灵敏性,有利于进行鳕鱼、奶酪、虾等辐照食品的检测。

2 关于热释光分析法及相关方法的分析(1)在电离辐照过程中,内含硅酸盐的辐照食品,其内部存在晶格缺陷,这会影响其内部的电荷储存能量,将样品中的碳酸盐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从晶格缺陷中逸出,当这些电子回归到稳定状态后,其会进行能量的释放,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热释光,这些热释光与加热温度函数密切相关,光谱由不同的发光峰构成。

无论是未辐照固体样品还是辐照固体样品,其都存在热释光现象,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这两者的差异性,需要进行阈值的建立,进行其与TL强度的分析及比较,如果样品的TL强度比阈值大,那么可以判断样品受过辐照的影响。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是一种用于确认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的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原理: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辐照特征指标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辐照处理会导致食品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包括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这些特征指标来进行鉴定。

方法:
1. 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辐照食品鉴定方法包括电子自旋共振(ESR)法、电子显微镜法和色谱质谱法。

其中,ESR法
适用于检测鲜肉、水果和蔬菜等食品,该方法基于食品中的剩余自由基信号进行检测。

电子显微镜法则通过观察和比较未处理食品和经过辐照处理食品的显微结构来进行判断。

色谱质谱法则通过提取食品中的化合物,并利用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传统指标分析方法:辐照食品鉴定的传统指标分析方法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硫酸铝痕迹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理化指标的变化来鉴定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方法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手段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绝对的鉴定只能通过多个因素的综合判断来确定。

辐照食品卫生安全及检测技术

辐照食品卫生安全及检测技术

B辐照食品卫生安全及检测技术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食品加工处理技术,是利用60Co、137Cs等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加速器产生的10MeV以下的高能电子束,或者机器产生的5MeV以下的X射线,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延长产品货架期[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55个国家批准辐照食品200余种,2005年全世界的辐照食品量已达40万吨,食品辐照加工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项高新技术。

本文将对食品辐照技术原理、卫生安全性、辐照过程中造成的营养损失及辐照食品的检测技术作简要综述。

1、食品辐照技术的原理食品辐照技术是以辐射加工技术为基础,利用电离辐射产生的γ射线、X射线和电子束等高能射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理化效应和生物效应,微生物的细胞质在一定强度射线辐照下,细胞结构受到影响,繁殖机能受到严重损害而产生变异或死亡[2],或通过电子束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DNA或间接作用使水和小分子物质降解,产生活性自由基,使生物大分子发生改变,影响原有的生物学或化学特性,从而达到杀虫、抑制发芽、杀菌保鲜等目的[1]。

2、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辐射加工用60Co放射源采用双层不锈钢包壳密封,管内放射性物质不会泄露出来,平时贮存在水井中。

当辐照处理食品时,射线只能透过不锈钢管壁照射到食品上,食品接受到的是射线的能量,而不是放射性物质。

此外,受辐射的食品皆严密包装,在包装内接受照射,因此食品不可能直接接触辐射源[3]。

组成食品的元素主要是碳、氧、氮、磷、硫等,要使这些元素在辐照后诱发放射性需要10MeV以上的能量。

在此能量范围内,使用高辐射剂量,它们生成的同位素的寿命也很短。

当使用10MeV以上的高能电子束辐照时,则有生成诱发放射性的可能,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辐照源能量作了明确规定。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v 自由基含有未成对电子,具有净电子自旋角动量, 因此可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测定。
v ESR可成功地用于某些含骨头或钙化组织的辐照 食品的检测,也可用于其他干燥食品核香辛料调 味品的辐照检测。
v 优点:准确、灵敏,可检测用0.2kGy剂量辐照 的食品,并可用以估测受照食品的吸收剂量
v 缺点:在测量前必须将样品研磨成一定大小的颗 粒,此过程本身可产生自由基。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10.3.3 利用热释光和化学发光技术 检测辐照食品
v 测量热释光和化学发光是辐射剂量学种使用的 两个常规技术。目前,这些方法已能用于许多 干燥食品的检测。
v 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用电离辐照后, 它们可在与水或溶液接触时产生光发射,也可 在被加热到大约50-400℃时产生光发射,前者 为化学发光(CL),后者为热释光(TL)。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v 目前用于食品加工的电离辐射主要包括: 60Co或137Cs核素衰变释放的γ射线;能量 不大于10MeV的X射线。这些辐射有以下特点: 有较强穿透物质的能力,能使其受到均匀的 辐射;辐射的能量都低于食品种各组成元素 可能诱生放射性的阈能,因此不会在食品中 诱生放射性。
v 我国于1988年批准了马铃薯、洋葱、大蒜、 花生、蘑菇、大米、香肠和苹果8种辐照食 品的卫生标准。到1997年我国已批准了24 种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到2001年,我国 批准的辐照工艺近20种。
第十章辐照食品的检测辐照技术简介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品的检
10.2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v 几十年的动物毒理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食用 辐照食品的动物生长、发育、遗传与食用不辐照食 品的动物完全相同,三致试验(致畸、致癌、致突 变)结果也没有明显变化,至今还没有任何相反的 报告。

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介绍

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介绍

辐照食品的热释光检测第一章辐照食品检测简介1.1辐照食品及辐照装置辐照食品,即用辐照源照射过的食品。

通过辐照食品进行灭菌或杀虫,它是继食品罐装加热、冷冻保藏等技术之后的又一种食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经辐照后的食品具有可保持原有的风味,节能、可杀死食品中心部位的病原性细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可在常温或冷藏条件下保存,降低了贮藏费用。

辐照处理不仅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减少了贮藏损失,而且可提高产品的卫生档次和附加价值,不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可大大减少和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由于辐照食品的诸多优点,辐照食品在市场上日益增多,图1.1是IAEA的统计数据。

图1.1 辐照食品近几年的增长目前40多个国家允许产生60多种辐照食物,大约每年生产50万顿辐照食品。

根据相关规定辐照食品必须贴辐照标志,如图1.2所示。

图1.2 辐照食品标志但是根据调查,很多辐照食品并没有贴这种标志,因此监测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变得非常重要。

常用γ射线,高能电子束,或者X射线做辐照源。

图1.3为食品辐照装置图。

图1.3食品辐照装置1.2 热释光检测原理由于许多食物中都含有硅酸盐,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取出来。

在食品受辐照的过程中,硅酸盐物质储存了一定的能量。

当再次加热时,储存的能量以发光的形式释放,可通过光电倍增管来探测,并以发光曲线的形式来记录。

发光的强弱取决于受到的照射量的多少。

首先测得硅酸盐物质的发光曲线,记做发光曲线1。

然后用已知剂量的源(1kGy)再次照射,然后再次读出发光曲线,记做发光曲线2。

发光曲线2至少是测量阈值下限的10倍。

发光曲线1和2的比值称之为归一化值。

并通过这个值来判断测量的物质是否受过辐照。

一般地,受过辐照的话这个值会大于0.5,未经过辐照的话,这个值小于0.1。

1.3几种辐照食品监测办法介绍及对比除了热释光(TL)测量外,还有光致发光法(Photo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基因碎片电泳法(DNA Comet Assay), 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y)等等,如表1.1所示。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一、引言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辐照指标和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辐照处理的鉴定和检测,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二、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检测辐照食品中的辐射物质或特征性指标,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辐射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特征性放射性核素,如钴-60和铯-137等。

辐射食品中的辐射物质通常是通过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

三、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方法1. 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辐照食品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液体闪烁计数法、固体闪烁计数法、γ谱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食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从而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2. 特征性指标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辐照食品中特征性指标的含量或变化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特征性指标包括二烯酮、二巯基甲酸等。

这些特征性指标在食品辐照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3. 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是通过对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菌检测、酶活性检测、细胞毒性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辐照食品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四、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应用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食品贸易、食品出口等领域。

五、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优势和挑战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具有以下优势: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够对大批量食品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昆虫;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对各种食品的适用性等。

六、结论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辐照食品鉴定 筛选法

辐照食品鉴定 筛选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辐照食品鉴定筛选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种快速筛选食品是否接受过辐照的鉴定方法:光释光法㊁D N A彗星试验法和微生物学筛选法㊂本标准中的光释光法适用于甲壳类㊁香辛料和调味品类产品的辐照鉴定;D N A彗星试验法适用于动物产品㊁谷物㊁坚果㊁果蔬的辐照鉴定;微生物学筛选法适用于冷冻畜禽肉和水产品等各类生鲜食品的辐照鉴定㊂第一法光释光法2术语和定义2.1光释光(p h o t o s t i m u l a t e d l u m i n e s c e n c e,P S L)富含硅酸盐类样品俘获的辐射能量经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现象㊂2.2P S L强度(P S L i n t e n s i t y)样品经光激发后检测到的发光量,以光子计数率表示㊂2.3筛查P S L(s c r e e n i n g P S L)样品初次测量的P S L强度㊂2.4校正P S L(c a l i b r a t e dP S L)筛查P S L测量之后,同一样品用已知剂量辐照后测量的P S L强度㊂2.5阈值(t h r e s h o l d s)在筛查模式下,用于判定样品辐照与否的P S L强度,包括一个低阈值(T1)和一个高阈值(T2)㊂2.6阴性P S L(n e g a t i v eP S Lr e s u l t)P S L测量强度低于低阈值㊂2.7可疑P S L(i n t e r m e d i a t eP S Lr e s u l t)P S L测量强度在低阈值和高阈值之间㊂2.8阳性P S L(p o s i t i v eP S Lr e s u l t)P S L测量强度高于高阈值㊂2.9空白对照(d a r k c o u n t)无光刺激时,对空样品容器获得的光子计数率㊂2.10阳性对照(l i g h t c o u n t)将参考光源(比如装有14C的闪烁体或者等效物)置于样品容器中得到的光子计数率㊂3原理富含硅酸盐类物质的样品能够储存射线能量㊂通过一定波长的光再次激发照射,样品中储存的能量可以释放,产生光释放光信号㊂利用光释放光检测仪测试光信号的强度,比较不同光信号强度的大小,判定样品是否经过辐照㊂4仪器和设备4.1光释光测量系统:包括样品容器㊁光激发源㊁脉冲刺激仪和同步光子计数系统㊂4.2测量盘:直径5c m㊂4.3电离辐射源: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和管理按G B17568和G B/T25306的规定㊂5分析步骤注:样品在测量前避光放置㊂测量时使用一次性测量盘㊂5.1香辛料和调味品的样品制备准备双份样品,均匀铺在测量盘底部,分别检测㊂如果两次检测结果与判定阈值相比不一致,则将样品4等分后重新进行检测,取其中最高的两个检测值作为结果进行判定,依此类推㊂5.2甲壳类动物的样品制备将带壳或去壳样品放入测量盘中,样品中带有动物肠子时有利于光释光信号的检测㊂如个体较大,可对样品切割;也可取肠子(不少于6根)放入测量盘中进行测量㊂5.3仪器设置设定辐照食品筛查系统的个体测量参数㊂检查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㊂注:应当定期或者当测量出现阳性结果后,对容器进行空样品检测,检查仪器是否受到污染㊂5.4样品测定5.4.1筛查测量进行样品检测并记录结果㊂5.4.2校正测量筛查测量后的样品加盖保存,防止样品损失或污染㊂对这些样品再辐照特定剂量(香辛料和贝类食物辐照1k G y),辐照后室温(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易腐烂样品应冷藏)避光保存12h,进行校正测量㊂6分析结果表述6.1阈值设定香料和调味品的阈值设定为:T1=700c o u n t s/m i n,T2=5000c o u n t s/m i n㊂甲壳类动物的阈值设定为:T1=1000c o u n t s/m i n,T2=4000c o u n t s/m i n㊂6.2结果判断根据与阈值的比较,样品测量结果可分为阴性㊁可疑㊁阳性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判定㊂6.2.1阴性结果6.2.1.1筛查P S L筛查P S L为阴性结果时,可判定样品未经辐照㊂6.2.1.2校正P S L校正P S L和筛查P S L同为阴性时,该样品不能被判定为辐照食品㊂若要进一步确认样品是否接受过辐照,应采用辐照食品鉴定的其他确证方法㊂校正P S L为阴性,但筛查P S L为阳性时,表明测量系统有错误,应当取新鲜的原始样品重新测量㊂6.2.2可疑结果6.2.2.1筛查P S L筛查P S L为可疑结果时,不能直接判定样品是否接受过辐照㊂6.2.2.2校正P S L校正P S L和筛查P S L同为可疑结果时,判定样品接受过辐照㊂校正P S L为可疑结果,筛查P S L为阴性结果时,表明样品可能是低敏感性未辐照食品㊂若要进一步确认样品是否接受过辐照,应采用辐照食品鉴定的其他确证方法㊂校正P S L为可疑结果,筛查P S L为高数值阳性结果时,表明测量有误㊂校正P S L为可疑结果,筛查P S L为接近T2的阳性结果时,表明样品可能接受过高于校正剂量的辐照㊂应当重新测量样品进行判定㊂6.2.3阳性结果6.2.3.1筛查P S L筛查P S L为阳性结果时,可判定样品接受过辐照㊂6.2.3.2校正P S L校正P S L和筛查P S L为同级别的阳性结果时,判定样品接受过辐照㊂校正P S L为阳性结果,且远高于阴性或可疑结果的筛查P S L时,表明样品可能未经辐照㊂校正P S L和筛查P S L为阳性结果,但校正P S L小于筛查P S L时(相差1到2个数量级),表明测量有误,需要重新进行测量㊂第二法D N A彗星试验法7原理D N A分子经过辐照后会发生断裂㊂将细胞包埋在琼脂中,用裂解试剂溶解细胞膜,然后在一定的电压下进行电泳㊂受损的D N A片段在电场中向阳极方向快速移动,形成尾状分布㊂染色后,D N A受损的细胞就会出现彗星状电泳图谱,未受辐射的细胞图谱接近圆形或者轻微拖尾㊂8试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三级水㊂8.1二甲基亚砜(D M S O,C2H6O S)㊂8.2氯化钠(N a C l)㊂8.3氯化钾(K C l)㊂8.4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㊃12H2O)㊂8.5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8.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a2E D T A,C10H14N2O8N a2㊃2H2O)㊂8.7氢氧化钠(N a O H)㊂8.8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 r i s,C4H11N O3)㊂8.9硼酸(H3B O3)㊂8.10十二烷基磺酸钠(S D S,C12H25O4N a S)㊂8.11吖啶橙(C17H19N3㊃H C l㊃Z n C l2)㊂8.12溴化乙锭(C21H20B r N3)㊂8.13三氯乙酸(T C A,C2H C l3O2)㊂8.14硫酸锌(Z n S O4)㊂8.15甘油(C3H8O3)㊂8.16碳酸钠(N a2C O3)㊂8.17硝酸铵(N H4N O3)㊂8.18硝酸银(A g N O3)㊂8.19钨硅酸(H4[S i(W3O10)4]㊃x H2O)㊂8.20甲醛(C H2O)㊂8.21冰乙酸(C H3C O O H)㊂8.22磺化吡啶(C10H12O4N2S)㊂8.23琼脂糖㊂8.24低熔点琼脂糖㊂9试剂配制试验中所用的试剂配制见附录A㊂10仪器和设备10.1水平电泳槽㊂10.2电子天平:感量为0.1g㊂10.3电加热磁力搅拌器㊂10.4微波炉㊂10.5微孔滤膜:孔径100μm㊁200μm㊁500μm㊂10.6显微镜载玻片:76mmˑ26mm,带磨砂边㊂10.7荧光显微镜:100倍~400倍;蓝色激发波长460n m~485n m,用于吖啶橙染色观察;绿色激发波长515n m~560n m,用于磺化吡啶或溴化乙锭染色观察㊂11分析步骤11.1样品制备11.1.1动物组织11.1.1.1骨髓样品制备切开骨头,称取约50m g骨髓置于试管中,加入3m L冰预冷的P B S缓冲液㊂用玻璃棒搅拌,将细胞悬起,用10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细胞悬液,收集滤液并将滤液置于冰盒上,备用(细胞悬液可置于冰上放置,时间不超过10m i n;在加入5%~10%的D M S O作为防冻剂后,细胞可置于-20ħ保存26h)㊂11.1.1.2肌肉组织样品制备用解剖刀将肌肉组织切成薄片(不能有可见脂肪)㊂称取1g肌肉置于小烧杯中,加入5m L冰预冷的P B S缓冲液㊂将该烧杯置于冰盒中,玻璃棒搅拌5m i n,依次用500μm和20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并在冰盒上放置5m i n,备用㊂11.1.2植物组织11.1.2.1原粮㊁坚果和调味料等食品称取样品0.25g,用研钵碾碎,置于小烧杯中,加入3m L冰预冷的P B S缓冲液㊂将该烧杯置于冰盒中,用玻璃棒搅拌5m i n,依次用500μm和20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并在冰盒上放置15m i n~60m i n,备用㊂11.1.2.2草莓等浆果称取0.25g草莓浆果,用研钵碾碎,置于小烧杯中,加入3m L冰预冷的P B S缓冲液㊂将该烧杯置于冰盒中,用玻璃棒搅拌5m i n,依次用500μm和20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并在冰盒上放置15m i n~60m i n,备用㊂11.1.2.3蔬菜(不包括食用菌)将蔬菜的可食部分用解剖刀切成薄片,取4g,加入5m L冰预冷的P B S缓冲液,用研钵碾碎,置于小烧杯中,加入3m L冰预冷的P B S㊂将该小烧杯置于冰盒中,玻璃棒搅拌5m i n,依次用500μm和20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并在冰盒上放置15m i n~60m i n,备用㊂11.2预涂载玻片涂布前,应将载玻片用甲醇浸泡以除去表面油脂㊂风干后,滴一滴(约50μL)涂层琼脂糖溶液于载玻片上,立即取另一个载玻片盖在琼脂糖上,使琼脂糖溶液散开,取下上层载玻片,风干30m i n,待用㊂11.3包埋凝胶取100μL细胞悬液与1m L包埋凝胶溶液混匀,然后取100μL该混合液用微量移液器的吸头轻轻涂布在预涂载玻片上,立即盖上盖玻片使凝胶铺展均匀,注意不可产生气泡㊂将载玻片置于冰盒上5m i n,然后用解剖刀尖将盖玻片从琼脂糖上剥离㊂11.4溶解细胞将11.3制备的载玻片完全浸入裂解缓冲液中(动物细胞ȡ5m i n,植物细胞ȡ15m i n),使细胞溶解,溶解过程不要碰触琼脂糖㊂11.5回湿将载玻片浸入电泳缓冲液中,时间5m i n㊂11.6电泳将载玻片并排放入水平电泳槽,磨砂边缘朝向阴极㊂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没过载玻片2m m~ 4mm㊂室温下电泳20m i n,电压2V/c m㊂关闭电源后,将载玻片放入水中5m i n,室温下风干1h㊂11.7染色11.7.1吖啶橙㊁磺化吡啶或溴化乙锭染色将载玻片浸入染色液(吖啶橙染色液㊁磺化吡啶染色液或溴化乙锭染色液)3m i n~5m i n,然后浸入水中清洗0.5m i n~1m i n,擦干载玻片下多余的水分,荧光显微镜观察㊂11.7.2硝酸银染色将载玻片置于混合液A10m i n,水洗1m i n,40ħ~50ħ恒温干燥箱干燥1h或室温风干㊂然后将载玻片浸入混合液D10m i n~20m i n,重复该步骤1次~2次,染色时间5m i n~10m i n,直至载玻片呈现棕色㊂水洗1m i n,用停止液E浸泡5m i n停止染色反应,再水洗1m i n㊂最后将载玻片室温放置,自然风干㊂染色后的载玻片不会褪色,可长期保存观察㊂注:荧光染料易淬灭,染色要迅速;染色液有毒,试验结束后,应对废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㊂11.8观察鉴别11.8.1荧光观察吖啶橙染色的载玻片应用荧光显微镜(460n m~485n m,蓝光激发)观察,染色D N A发出绿色荧光㊂磺化吡啶或溴化乙锭染色的载玻片应用荧光显微镜(515n m~560n m,绿色激发)配合590n m滤光片观察,染色D N A发出红色荧光㊂11.8.2白光观察硝酸银染色的载玻片可使用普通显微镜观察㊂12分析结果的表述12.1结果表述通过显微镜观察,辐照过的样品几乎没有完整细胞,全部是彗星图像(见图B.1和图B.2);未受损的细胞不拖尾或者有轻拖尾(见图B.3和图B.4)㊂12.2判定结果出现彗星图像时,结果报告为阳性,样品可能经过辐照㊂未出现彗星图像时,结果报告为阴性,样品未经辐照㊂13限制性说明实际上不同样品产生的彗星形状会有明显差异,而且其他处理过程也可能影响D N A形态,这给辐照食品的判定带来困难㊂故D N A彗星试验法只能作为辐照食品的筛查办法,最终确定食品是否接受了辐照,需要配合其他辐照食品确证方法进行检测㊂第三法微生物学筛选法14术语和定义内毒素(e n d o t o x i n)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㊂只有在细菌裂解后,内毒素才会释放出来,可引起宿主发热和内毒素休克等症状㊂15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细菌内毒素可激活鲎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使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㊂内毒素与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呈正相关,所以可根据内毒素的含量测定革兰氏阴性菌的含量㊂食品经过一定剂量的辐照后,食品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基本上被杀死,但残留的内毒素不会因辐照处理而消失㊂因此可通过内毒素浓度测定,计算被辐照食品中死亡和存活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总数,同时对食品中存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培养计数,通过两者的差异,可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㊂若两个数值的差异明显,表明样品可能接受过辐照㊂16试剂和材料16.1试剂16.1.1鲎试剂:灵敏度0.5E U/m L㊂16.1.2注射用无热源生理盐水㊂16.2材料16.2.1蛋白胨溶液(见C.1)㊂16.2.2营养琼脂培养基(见C.2)㊂16.2.3牛奶琼脂培养基(见C.3.1)㊂16.2.4结晶紫溶液(见C.3.2)㊂16.2.5青霉素溶液(见C.3.3)㊂16.2.6革兰氏阴性细菌选择性培养基(见C.3.4)㊂16.3标准品内毒素标准样品(C A S号1235503):50E U/管,纯度ȡ99%㊂16.4标准溶液配制内毒素标准液:取内毒素标准样品,加入1m L无热源生理盐水,溶解为50E U/m L的标准溶液㊂17仪器和设备17.1可调温水浴锅㊂17.2高压灭菌锅㊂17.3电子天平:感量0.1g㊂17.4恒温干燥箱㊂17.5涡旋振荡器㊂17.6电热恒温培养箱㊂17.7均质器:8000r/m i n~10000r/m i n㊂18分析步骤注:样品应在4ħ保存,24h内检验㊂如不能立即检验,应置于-20ħ保存,最长保存时间不超过30d㊂18.1制样无菌条件下,在样品的不同部位取样,共取10g㊂将样品置于无菌塑料容器中,用一次性针筒加入90m L无热源生理盐水㊂8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制成浓度为10-1的样品溶液,4ħ保存备用,最长保存时间不超过24h㊂18.2革兰氏阴性细菌培养计数18.2.1培养基制备制备蛋白胨溶液㊁营养琼脂培养基㊁革兰氏阴性菌选择性培养基(见附录C),倾注平板前将融化的培养基于45ħʃ1ħ水浴保温㊂18.2.2稀释和培养18.2.2.1根据样品污染情况,对样品溶液(10-1)作进一步的稀释,用蛋白胨溶液对样品稀释液按照9m L比1m L的体积比进行10倍梯度稀释,得到浓度为10-2~10-5的样品稀释液㊂18.2.2.2将0.1m L不同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涂布在琼脂营养板上,室温下,正面向上静置90m i n㊂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板㊂18.2.2.3每个平板覆盖10m L革兰氏阴性菌选择性培养基㊂水平放置,使琼脂凝固㊂倒置平板于21ħʃ1ħ培养箱中培养24hʃ1h㊂18.2.2.4选择菌落数为15~300的2个连续稀释度平板计数(见表D.1的例1)㊂每克样品中的革兰氏阴性菌数按式(1)计算:N=ðcVˑn1+0.1ˑn2()[]ˑd (1)式中:N 每克样品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克(C F U/g);ðc 长有15个~300个菌落的2个连续稀释度平板的菌落之和;V 每个平板接种的菌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 L);n1 第一个稀释度的计数平板数;n2 第二个稀释度的计数平板数;d 计数有效平板的第一个稀释度㊂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板长有15个~300个菌落时,则n2计为0(见表D.1的例2)㊂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15时,则以菌落数最多的平板的菌落数作为N值的估计值(见表D.1的例3)㊂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均未长菌时,结果表示为未检测到革兰氏阴性菌,N值计为0(见表D.1的例4)㊂18.3内毒素检测18.3.1鲎试剂检测18.3.1.1鲎试剂溶解与分装按试剂标示量,加入无热源生理盐水溶解,混匀,以每支0.1m L分装于安培瓶内㊂18.3.1.2样品稀释使用96孔板稀释样品㊂每一个样品稀释孔中加入650μL无热源生理盐水㊂取300μL样品溶液加入到第一个样品稀释孔中,混合均匀,得到10-0.5样品稀释液㊂将300μL10-0.5样品稀释液加入到第二个样品稀释孔中,得到10-1样品稀释液㊂再将300μL10-1样品稀释液加入到第三个样品稀释孔中,得到10-1.5样品稀释液㊂继续稀释,直到最后一个稀释倍数的样品内毒素检测为阴性(见图D.3)㊂最终的稀释倍数视样品情况而定㊂18.3.1.3内毒素标准品溶液稀释将配制好的内毒素标准液按照18.3.2.2中的样品稀释法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㊂18.3.1.4鲎试剂检测反应在96孔板中进行㊂以内毒素标准品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无热源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㊂每个反应孔中加入0.1m L稀释样品和0.1m L鲎试剂,混匀㊂盖上96孔板盖子,置于37ħʃ0.5ħ水浴中反应1h㊂18.3.2结果计数当试剂发生完全凝集时记为 + ,部分凝集时记为 +/- ,未凝集时记为 - ㊂18.3.3内毒素定量根据不同稀释倍数内毒素标准品溶液的检测情况确定检测鲎试剂的灵敏度㊂以发生凝固的最后一个样品稀释溶液的滴度用于计算,如果完全凝固时,以实际滴度用于计算(见表D.2中例1),如果为部分凝固 +/- 时,则以该倍数的指数减去0.25后作为滴度值用于计算(见表D.2中例2)㊂每克样品中内毒素含量按式(2)计算:L A L=cˑ10tˑ1010T (2)式中:L A L 每克样品中内毒素含量,单位为内毒素单位每克(E U/g);c 标准品中内毒素含量,单位为内毒素单位每毫升(E U/m L);t 样品的滴度值;T 标准品稀释倍数㊂19分析结果的表述19.1结果分析19.1.1计算l g L A L㊁l g N和l g L A L-l g N值㊂19.1.2l g L A L-l g N>0时,表示样品经检测含有较高的内毒素含量,但经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数目较少或者未检测出有可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㊂19.1.3l g L A L-l g N值ɤ0,表示样品经检测含有较高的内毒素含量,且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数目较多㊂19.1.4l g L A L<2表示样品中内毒素含量较低㊂19.1.5l g N<2表示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数目较少㊂19.2判定结果19.2.1l g L A L-l g N>0时,判定该样品可能经过辐照处理㊂19.2.2l g L A L-l g N值ɤ0,判定该样品未经过辐照处理㊂19.2.3l g L A L<2且l g N<2时,不适用19.2.1和19.2.2判定条件,不可判定样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㊂附录A试剂配制方法A.1盐酸(1m o l/L)量取90m L盐酸,加适量水稀释到1000m L㊂A.2P B S缓冲液(p H7.4)称取8.0g氯化钠㊁0.2g氯化钾㊁2.94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㊁0.24g磷酸二氢钾溶于900m L水中,混合均匀,用盐酸(A.1)调p H=7.4,然后定容到1000m L,高压灭菌后备用㊂A.3涂层琼脂糖溶液(0.5%)10m L蒸馏水中加入50m g琼脂糖,加热或微波煮沸,45ħ水浴待用㊂A.4包埋凝胶溶液(0.8%)10m LP B S(A.2)中加入80m g低熔点琼脂糖,加热或微波煮沸,45ħ水浴待用㊂A.5氢氧化钠溶液(40%)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60m L水中㊂A.6E D T A储存液(0.5m L/L)称取93.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300m L水中,混合均匀,用氢氧化钠溶液(A.5)调p H=8.0,然后定容至500m L,高压灭菌后备用㊂A.7T B E贮存液称取54g T r i s和27.5g硼酸溶于20m LE D T A贮存液(A.6),用水稀释至1000m L㊂该T B E贮存液置于玻璃瓶中,室温保存㊂使用时若有沉淀,应重新配置㊂A.8电泳缓冲液准确量取10m LT B E贮存液(A.7)和90m L水,调p H=8.4,混合后备用㊂A.9裂解缓冲液称取25g十二烷基磺酸钠用电泳缓冲液稀释至1000m L,混匀后备用㊂A.10荧光染色试剂A.10.1吖啶橙贮存液称取100m g吖啶橙溶于100m L水中,4ħ~6ħ避光保存㊂A.10.2吖啶橙染色液量取0.5m L吖啶橙贮存液(A.10.1),用P B S缓冲液(A.2)稀释至100m L,4ħ~6ħ可保存1周㊂A.10.3磺化吡啶贮存液称取100m g磺化吡啶溶于100m L水中,4ħ~6ħ避光保存㊂A.10.4磺化吡啶染色液量取1m L~5m L磺化吡啶贮存液(A.10.3),用P B S缓冲液(A.2)稀释至100m L,混匀后备用㊂A.10.5溴化乙锭贮存液称取1g溴化乙锭溶于100m L水中,转移至棕色瓶或铝箔包裹容器中,室温避光保存㊂A.10.6溴化乙锭染色液量取2m L溴化乙锭贮存液(A.10.5),用水稀释至100m L,混匀后备用㊂A.11银染试剂A.11.1混合液A准确称取150g三氯乙酸,50g硫酸锌,50g甘油,用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 L,混匀后备用㊂A.11.2染色液B准确称取12.5g碳酸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 L,混匀后备用㊂A.11.3染色液C准确称取100m g硝酸铵,100m g硝酸银,500m g钨硅酸溶于水,加入250μL甲醛(37%),水用稀释至500m L,混匀后备用㊂A.11.4染色液D准确量取68m L染色液C加入到32m L染色液B中,加液同时要不断用力搅拌混合液㊂染色液D 应现用现配㊂A.11.5停止液E准确量取10m 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0m L㊂。

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分析与检测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范明志廖淑琴林伟进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辐照食品的检测成为了食品检测中重 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到更加健康的食品,我们必须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

关于辐照食品如何进行检测 以及检测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将进行重点分析,接下来本文将对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原理、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 目前的存在的辐照食品检测的方法来看,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辐照食品检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对我国今后辐照食品的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标准1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和原理1.1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种,第一种是有利于政府的监 督管理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这其中主要包括辐照食品标签的正确 粘贴,并且包括对食品辐照与否的虚 假声明等,这些相关标准已经通过国 家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规 定。

第二种是能够促进贸易的公平进行, 主要包括进出口食品是否满足进口国辐 照检测的要求或者是为了防止辐照加工 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没有对食品 进行辐照或者是辐照程度不够等等[11。

第三种主要是为辐照与否提供一些具体 的仲裁措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种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消费者的消费协议。

1.2辐照食品检测原理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能够对食品 中某些物质产生细微的变化。

这些变 化主要是引起分子的激发、电离、化 学键破解、产生一些极端的活性自由 基,从而产生一些新的辐射解物。

从 目前的方案来看,辐照食品检测主要 依据的是微生物结构的变化以及食品 中所含物质围观形变结构的变化,辐 照产品在进行辐照之后存在特异性的 分解产物,等等。

这些方法中研究辐 照产品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分解产物是 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之一,而且特别直 观有效,但是辐照食品产生的辐解产 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在300 mg/L以 下,这些产物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所以每一种物质的浓度相对于整体来 说还是比较低的。

食品中的辐射剂量监测方法

食品中的辐射剂量监测方法

食品中的辐射剂量监测方法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辐射剂量监测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辐射剂量监测方法。

一、背景介绍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或粒子所导致的辐射现象。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监测食品中的辐射剂量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常见的食品辐射剂量监测方法1. 放射性核素的测试食品中的辐射剂量主要来自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因此对其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如伽马射线分析仪)对食品样品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结果可以得到食品中各类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工具对食品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2. 表面污染物的检测在核辐射事故或核污染地区,食品表面可能会被污染,因此对食品表面的核污染物进行检测也是一种监测手段。

此类方法通常采用放射性测量仪器或显像仪对食品表面进行扫描,通过检测放射性污染物的辐射水平来评估食品的辐射剂量情况。

3. 食品摄入量的计算另一种监测食品中辐射剂量的方法是计算食品的摄入量。

通过了解各类食品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人们对食品的摄入情况,可以计算出人们摄入的总辐射剂量。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准确了解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人们食品的选择和摄入情况。

三、辐射剂量监测方法的应用1. 核事故后的监测与评估在核事故发生后,对受影响地区的食品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通过实时监测食品中的辐射剂量,可以及时预警和限制受污染食品的传播。

2. 食品辐射剂量的长期监测除了核事故后的监测,长期对食品中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也是必要的。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可以确保食品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对高辐射污染区域的食品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通报辐射超限的情况,以保证公众健康。

食品中辐射剂量的测定与评价方法研究

食品中辐射剂量的测定与评价方法研究

食品中辐射剂量的测定与评价方法研究引言:辐射剂量是衡量食品中辐射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核事故、食品辐射污染等情况下,准确测定和评价食品中辐射剂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辐射剂量测定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方法1. 闪烁体探测器法:闪烁体探测器是通过材料的闪烁效应来记录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光子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品。

利用闪烁体探测器法,可以测定来自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能谱信息,进而评估辐射剂量的大小。

2. 熔岩式谱仪法:熔岩式谱仪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谱仪,它通过探测器收集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能量,并通过不同能量的峰值来识别和计量该元素。

这种方法要求样品与放射性探测器相互接触,因此适用于液体和固体食品。

二、辐射剂量评价方法1. 累积剂量评估:累积剂量评估是通过对个体或群体暴露辐射的总量进行估计和分析,企图预测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

这种方法以岁月和年均剂量进行计算,根据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来评估食品中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

2. 剂量速率评估:剂量速率评估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食品中的辐射剂量强度来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

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食品中辐射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辐射污染问题。

三、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1. 闪烁体探测器法:优点:操作简便,能够测定多种食品样品。

缺点: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仪器价格较高。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闪烁体探测器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2. 熔岩式谱仪法:优点:高灵敏度,能够测定各种液体和固体食品。

缺点:取样过程较为繁琐,仪器价格较高。

发展趋势:在减小仪器尺寸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熔岩式谱仪法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累积剂量评估:优点:反映了长期辐射接触的效果,更符合实际人体暴露情况。

缺点: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无法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即时评估。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课件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课件

04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食品加工:如食品灭菌、食品保鲜、食品干燥等
食品质量控制:如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污染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等
食品溯源:如食品产地溯源、食品生产过程溯源、食品流通过程溯源等
食品安全监管: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等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概述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原理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定义
01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高能电子束对食品进行辐射处理的技术。
03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可以降低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02
4
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离室法、闪烁探测器法、半导体探测器法等。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分类
电离辐射检测技术:利用电离辐射对食品进行检测,如X射线、γ射线等
01
电磁辐射检测技术:利用电磁辐射对食品进行检测,如微波、射频等
02
光辐射检测技术:利用光辐射对食品进行检测,如紫外线、可见光等
03
核辐射检测技术:利用核辐射对食品进行检测,如中子、质子等
04
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在辐照食品检测技术领域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06
检测数据共享:建立检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检测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检测水平。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辐照食品检测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1
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有望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检测效率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检测的重要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主流发展趋势,如何借助当前的科学技术,对相关食品检测方式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成为行业的重要议题。

1 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和原理1.1 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201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热释光法、电子自旋共振法、质谱分析法、筛选法4部相关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相关标准,填补了我国在该检测领域的空白,同时增加了相关的操作明细和检测准则,实现我国辐照食品检测的常态化、科学化、正规化。

同时实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辐照食品领域的管理职能,进而对行业内的相关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对检测内容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有效的说明和分析。

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状况以及进出口食品的检测规范,发展和应用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成为当前国家检测领域的主流趋势。

1.2 辐照食品检测原理辐照食品检测检测原理较为多样,大体上分为物理研究、生物研究、化学研究,通过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食物中的相关物质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进而引发分子的电离、化学键分裂等不同反应,产生辐射产物。

辐照食品检测主要是针对这些新生物质开展检测。

由于辐照食品中辐射产物的浓度基本在300 mg/L以下,同时这些产物的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其检测难度也会较大。

由于辐照食品与非辐照食品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开展相关检测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深入。

2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方法探究2.1 物理研究方法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物理研究方法有:电子自旋共振法、光释光法、热释光法、电阻抗法与近红外光谱法。

其中以上研究方法最为快速的是电子自旋共振法,通常可以在30 min内完成相关的检测,同时还可以重复进行检测,且不会破坏样品成分。

对于糖类食品,尤其是具有结晶糖类的食品,极为有效。

由于糖类食品在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空气和水分的影响,进而经常出现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法可以有效避免相关问题。

辐照残留检测

辐照残留检测

辐照食品检测方法(TL试验法)1.对象食品香辣调味品、蔬菜及茶1)2.仪器设备热发光测定仪器。

超声波(容量3.3L或100W以上,超声能力40kHz)。

恒温槽(50±5℃范围内可调节)。

离心机离心管搅拌机分析天平:感量0.01mg台秤:称量范围0.5g ~200g除静电设备(用于除去称量样品的静电)2)3.试剂和材料聚钨酸钠溶液(比重:2.0):将250g聚钨酸钠(Na6〔HW12O40〕X H2O)用150mL水溶解1moL/L盐酸:配制时,在8.8mL盐酸(35~37%)中加入水定溶至100mL。

1moL/L氨水:配制时,氨水6.8mL(28%)中加水定溶至100mL。

丙酮:特级溶剂。

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矿物分离用尼龙网状物:网眼125μm试样盘3):底部可与TL测定装置的加热板密切接触,不锈钢盘(内径:6mm、高:约2mm、重量:107 mg±10%、底厚:0.193~0.200 mm)。

使用丙酮浸泡液超声波清洗,放入密闭容器中保存)。

4.试样的制备4)a.提取(矿物分离)(1)粒状样品时5)取样品约100g(SLW、g)放入300~1000 mL的烧杯中,加入200~500 mL水,使样品可以完全浸没其中,用超声波处理15min。

将超声波处理后的悬浮液过尼龙网状物6)过滤,搜集滤液至另一500~1000 mL的烧杯中。

用蒸馏水洗涤尼龙网状物上残渣,搜集洗液于同一烧杯中。

弃去尼龙网状物上的残渣后,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超声波处理过的烧杯内壁,洗液过尼龙网状物后,收集至前面同一收集液烧杯。

将收集液烧杯静止15 min后,倾倒法7)弃去上层清夜,保留沉淀物。

将沉淀物移入50mL离心管中8)9),1000G离心分离2min后,尽可能弃去上层液,再在沉淀物中加入5 mL聚钨酸钠溶液,使其悬浮后,1000G离心分离2分钟。

弃去上层液,沉淀物作为粗试样9)。

(2)粉末状样品取约2~5 g(SLW、g) 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5~30 mL聚钨酸钠溶液,轻轻搅拌,使溶液均匀悬浮。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20-07-03T15:55:22.41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期作者:甄庆[导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辐照食品的检测依据成为了我国食品检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辐照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

本文对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的重要性与检测原理,然后对当前常用的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得知,当前存在的辐照食品检测技术中,并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应用于对所有食品的检测,所有检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点与劣势,为此,我国相关科研部门还需要加大对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标准辐照食品主要指的就是通过辐照对食品进行杀菌以及保鲜,进而能够极大的提高食品的保质期。

现如今,国内辅助食品行业在不断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大量外国辐照食品对我国的食品行业造成了冲击。

为了确保我国的辐照食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必须提高对辐照食品的检测力度。

一、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和原理(一)辐照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是由于以下四点:一是帮助国家相关单位对辐照食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落实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就包含了对食品标签的检查,以及是否虚假宣传等内容,这样检查都是由国家卫生、工商部门进行,并且有明文进行指导。

二是推动商品贸易的公平开展,其中就包含了辐照食品是否满足出口对象的相关要求,亦或者是防止相关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利润,弄虚作假没有进行辐照或者辐照程度不足等。

三是给是否进行辐照提供相应的仲裁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

(二)辐照食品检测原理辐照处理后的食品,其内部某些物质会发现相应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中的分子激发、电离、化学键破解等,以至于食物之中产生了相应的辐射解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application
? 抑制鳞茎和块根类蔬菜的发芽 ? 延迟果蔬成熟和延长货架期 ? 辐照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 ? 辐照灭杀食品中的害虫和寄生虫 ? 辐照处理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加工品质 ? 辐照检疫处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辐射保藏类型
radiation preservation 根据不同的辐照目的,人们采用不同的辐照工艺进行食品和农产品的辐照加工。 保藏期的长短根据吸收剂量而定。辐射保藏按食品的吸收剂量分为3种类型:
辐照食品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检测法( ESR)
热逝光分析法( TL)
物理分析 检测法
辐照食品的激光成像检测 方法 (PSL)
辐照食品的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检测法( ESR)
原理
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中都含有钙化物质,辐照能在钙化物质中产生长 寿命自由基,通过电子自旋共振( ESR)波普技术可检测出辐照后在 骨组织中产生的自由基,反映在 ESR图谱上出现典型的不对称信号 (分裂峰),产生的自由基数量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故 ESR信 号强度也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可用 ESR波普技术检测含 骨动物源性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食品辐照
food irradiated
食品辐照 :是用电离辐射照射食品,利用由此产生的 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理学等变化进行杀虫;灭菌; 抑制发芽;延缓生理过程,从而达到食品保藏或保鲜 的目的。
辐照射线源
Radiation source
? 60Co和137Cs产生的γ射线(γ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 ? 能量为5MeV以下的X射线 ?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 10Mev以下电子束射线
? 辐射商业无菌
? 辐射巴氏杀菌
? 辐射耐贮杀菌
在考虑进行食品辐照时,应注意辐照加工同其他食品加工方法一样,在某些情况中也可能对食品的质 量和品质产生危害。因此,在食品辐照中应根据辐照目的采用合适的辐照工艺,才能保证食品辐照的 质量。
辐射商业无菌
? 高剂量的辐照(剂量范围为10~50kGy)。 ? 所使用的辐照吸收剂量使食品中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 ? 辐照后的食品可在通常条件下贮藏,但必须防止再污染。可用于辐照密封包
辐照食品营养卫生的 研究结果表明
? 制品经辐照后,辐射降 解产物的种类和有毒物 质含量与常规烹调方法 昌盛的无本质区别。
大量的动物喂养和人 体使用实验表明
? 辐照对食品的营养价值 的消化吸收影响很小, 辐照食品基本保持了其 宏观营养成分(蛋白质, 脂类和糖类),辐照食 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辐照食品检测的必要性
装的蔬菜;火腿;香料和调味品。
辐射巴氏杀菌
? 中剂量的辐照(剂量范围为1~10kGy)。 ? 所使用的辐照吸收剂量使食品中检测不出特定的无芽孢的致病菌(如沙门氏
菌),既可延长食品室温保藏期又可改善食品的工艺品质。 ? 可用于辐照草莓等浆果以便保鲜。
辐射耐贮杀菌
? 低剂量的辐照(剂量范围为<1kGy)。 ? 这种辐照处理只降低其腐败菌数并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 ? 这种杀菌方法可用于谷物,马铃薯的防虫和抑制其发芽。
原理
在辐照过程中,化学键在初级和次级反应中断裂。脂肪酸中的甘油三 酸脂部分主要在羰基的α和β的位置上发生断裂,这个断裂中产生了相 应的Cn-1,Cn-2的烷烃和烯烃以及 Cm醛可认为是辐照专一产物。辐照产 生的这些碳氢化合物可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出来。
此法适用于所有含脂食品,包括含脂量很低的食品。对鸡肉,牛肉, 猪肉,鱼肉,有壳水生动物(如贝类,虾,蟹等),蛙腿,芒果,木 瓜,乳酪,鳄梨,蛋类等均适用。方法的灵敏度依赖于食品类型,脂 肪的组成和含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功检测 100Gy 剂量的辐照食 品。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的结论
结论:食品辐照处理在化学组成上所引起 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无害,也不会改变食品 中微生物菌落的总平衡,亦不会导致食品 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
检测与研究结果
辐照食品营养成分 检测表明
? 低剂量辐照处理不会导 致食品营养品质的明显 损失,食品中的蛋白质, 糖和脂肪保持相对稳定, 而必需氨基酸,脂肪酸,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不 会有太大损失,在某些 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维生 素的损失,然而这种损 失很少,并且营养损失 量通其他普通食品加工 过程基本类似,可谓是 微不足道。
发展食品辐照的检测技术,消除消费者对辐照食品 的疑虑,提高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接受程度。
建立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将推进国际贸易和促进辐照食品商业化
第二节 辐照食品的检
测方法
化学分析检测法 物理分析检测法 生物学分析检测法
化学分析 检测法
辐照含脂食品中 2-十二烷基环丁
酮的测定
利用挥发性碳 氢化合物检测 含脂辐照食品
优点
advantage
辐照食品在减少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 延长食品货架寿命等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国家 的政府和工业部门所认识。迄今为止,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 地区批准了240多种辐照食品,土豆;洋葱;大蒜;冻虾;调味 品等10多个品种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但辐照食品所占市场份额 不高。
原理
在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用电离辐射加工酒时,过氧化物可以作为辐照的 指示剂,因此测定酒中的过氧化物可以检测酒是否已被辐照。在无氧 条件下辐照酒时, d-2,3-丁二醇可以用来指示酒的辐照。
空气饱和的酒在无氧补充的条件下被辐照时,检测方法依赖于使用的 剂量。使用的吸收剂量小于 1.5KGy 时,可选用过氧化物方法;剂量大 于1.5KGy时,可选用 d-2,3- 丁二醇的检测方法。
目录
content
主讲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辐照食品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概述
1.辐照食品的定义 2.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3.辐Leabharlann 食品检测的必要性辐照食品的定义
辐照食 品
食品辐 照
辐照射线 源
应用
辐射保藏类 型
优点
辐照食品
irradiated food
辐照食品 :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的,如保藏;杀虫; 抑芽;灭菌等,按辐射工艺规范规定的要求,经过一 定剂量电离辐射辐照处理过的食品。
辐照酒的检 测
原理
2-十二烷基环丁酮是含脂食品中棕榈酸甘油酯经辐照后, 酰氧键发生断裂产生的,羰基在2号环位,且与棕榈酸有相 同数量的碳原子。2-十二烷基环丁酮用正己烷随同脂肪一 起索式提出,提取物进过冷冻离心过滤,过柱净化等处理 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辐照含脂食品中 2-十 二烷基环丁酮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