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课程设计分析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理解其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加工方法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工匠精神,认识到金属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加工方法: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铸造工艺及其特点- 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焊接工艺及其特点- 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技术4.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一、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标是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完成一项实际的机械制造工艺项目,深入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掌握了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
二、项目概述我们的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制造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这个任务涵盖了从材料选择、工艺方案设计、制造过程规划,到实际制造和检测的全部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三、设计过程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对各种可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最适合我们的材料。
然后,我们根据零件的特性和要求,设计了多种工艺方案,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比较,最终确定了一个既满足要求又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运用了理论知识,还充分发挥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
四、制造过程进入制造阶段,我们按照设计的工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制造过程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比如材料加工的难度、设备操作的精度等。
但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尝试,我们最终克服了这些问题,成功地完成了零件的制造。
五、检测与评估完成制造后,我们对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通过与设计要求的对比,我们发现零件的各项参数均满足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同时,我们也对整个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了反思和评估,总结了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这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更复杂、更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指在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中,通过合理的理论体系与实际工艺操作相结合,为工艺系统提供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操作规范、安全评估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1. 重要性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首先,它是优化工艺流程的关键一步,可以有效地增强化工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
其次,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工工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在任何一步操作中,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从而减少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生产设备损坏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优秀的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还能够提高化工工艺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2. 实施过程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优化目标和标准。
优化目标和标准是任何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基础。
确定这些目标和标准时,要考虑经济、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步:确定工艺流程。
在确定优化目标后,需要分析现有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可优化的部分,预测优化后的效果,并设计新的工艺流程。
第三步:选择设备。
在新的工艺流程设计后,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以确保工艺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设备的选择要考虑生产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舒适度、维护效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第四步:编写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确保工艺正常运行的关键。
编写操作规范时,要根据设备、流程特点以及安全评估结果编制详细记录,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第五步:进行安全评估。
在课程设计之前和课程设计之后,都需要对化工工艺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工艺流程风险分析、安全设备评估、人员安全教育等环节。
3. 总结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实施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综合因素。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要时刻关注现代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革,致力于提高化工工艺的效益和竞争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小连杆工艺学课程设计
小连杆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连杆的定义、分类及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小连杆的设计原则和工艺流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小连杆工艺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小连杆的设计原则,独立完成简单小连杆的设计草图。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软件,进行小连杆的组装和运动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工艺知识对小连杆加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艺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2.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小连杆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评估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成果为主要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连杆概述- 定义与分类- 小连杆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2. 小连杆设计原则- 设计要求与标准- 设计步骤与方法- 设计案例分析3. 小连杆工艺流程- 材料选择与加工方法- 连杆加工工艺参数- 质量控制与检测4. 小连杆组装与运动分析- 组装方法与技巧- 运动分析原理- 运动仿真与优化5. 小连杆加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分析- 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 效果评估与改进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小连杆概述及设计原则第二周:小连杆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第三周:小连杆工艺流程与材料选择第四周:小连杆组装与运动分析第五周:小连杆加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章:连杆机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章:轴类零件加工《机械原理与设计》第六章:机构运动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小连杆工艺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阀盖工艺学课程设计
阀盖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盖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阀盖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阀盖的作用、结构、材料和工艺流程;掌握阀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阀盖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阀盖设计和工艺方案的制定;具备阀盖加工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阀盖的制造和质量检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阀盖工艺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阀盖工艺学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阀盖概述:阀盖的作用、结构、分类和材料。
2.阀盖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计算。
3.阀盖加工工艺:铸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工艺过程及方法。
4.阀盖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措施。
5.阀盖应用案例:典型阀盖的应用实例及其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阀盖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盖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阀盖加工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阀盖工艺学》。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著作。
3.多媒体资料:阀盖工艺学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阀盖加工设备、检验仪器等。
5.网络资源:阀盖工艺学相关的、论坛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学生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占总评的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工科大学生工艺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确保整个设计在技术上是先进
的,在 经 济上 是 合理 的 ,在 生 产 上是 可 行 的 。
但 由于 现 在 的 大 学生 就 业 压 力 大 , 就业 形 式 严 峻 ,学 生能 找 到 一份 合适 的工 作 不 容 易 , 迫使 他 们 把 主要 精 力 放 在 找 工作 上 ,势 必 会 缩 短 工 艺课 程 设 计 时 间 ,部
设 计 要 求 出发 , 分 析 了 目前工 科 大 学 生 工 艺 课 程 设 计 过 程 中 存 在 问题 及 其 产 生 原 因 , 从 指 导 教师 角度 提 出 了具 体解 决 措 施 ,从 而 为 工 科 院校 制 定 教 学 计 划 、提 高 学 生工 艺 课 程 设 计 质 量提 供 参 考 。
由于 工 艺 课程 设 计 与 毕 业 设计 先 后 进 行 ,并 且 工 艺 课 程 设 计 时 间较 短 ,学 生 会 认 为 工 艺课 程 设 计 只是
一
科 院校 大 学生 工 艺课 程 设计 的教学 改 革 提供 参考 。
一
个 过 渡 ,毕 业设 计 才 是 最 重 要 的 ,使 学 生 失 去 了工
去 了对 这 2 课 程 的 学 习 兴 趣 , 而 且 也 不 能 巩 固所 学 门 的 知 识 。 而 工 艺 课 程 设 计 又 要 求 学 生 利 用 这 2门课 程
严 重 ,严 重 影 响 了工 艺 课 程 设计 的正 常 进 行和 设 计 质
量。
3 工 艺 课 程 设 计 时 间 安排 与 机械 制 造 工 艺 学 、 生 . 产实 习 时 间安 排脱 节
收 稿 日期 :2 1— 6 2 0 00 — 4 作 者 简介 :曹 付 义 , 士 , 师 。郭 志 军 ,博 士 , 副 教授 。 博 讲 本 文 系 河 南科 技 大 学 博 士 科 研 启 动基 金 项 目(9 04 4 。 0 0 16 )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阀体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铸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1.理解阀体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阀体铸造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缺陷分析等。
3.了解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阀体铸造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5.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备阀体铸造工艺的初步研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阀体铸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力的作用、铸造应力与变形等。
2.阀体铸造工艺的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的制造与维护等。
3.阀体铸造材料:包括铸造金属的性能、铸造合金的制备与处理、铸造材料的选用原则等。
4.阀体铸造缺陷分析与控制:包括铸造缺陷的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5.阀体铸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铸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
6.阀体铸造工艺的优化与创新:包括铸造工艺的优化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等。
7.阀体铸造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阀体铸造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标准与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铸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阀体铸造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阀体铸造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讲解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系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XXX学号姓名XXX指导老师XXX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某些专业技能的综合利用与实践,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进行化工开发和过程研究的必要准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从工艺角度出发对其生产过程和主要设备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设备简捷法计算、换热器设计等工艺计算;对乙烯氧化固定床列管反应器进行计算;对吸收塔中各组分的吸收情况进行计算;并绘制乙烯直接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书写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1)空气氧化法包括:制气(吸收塔)、合成(固定床列管反应器)、精制(精馏塔)(2)氧气直接氧化法包括:合成(固定床列管反应器)、精制(精馏塔)要求:至少画一张工艺流程图,一张主设备图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环氧乙烷概述 (6)1.2 环氧乙烷生产方法概述 (7)1.3 环氧乙烷生产原理 (8)1.3 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10)第二章塔设备的概述2.1 概述 (13)2.2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 (13)2.3 塔板选择 (13)第三章设计方案简介3.1 装置流程的确定 (15)3.2 操作压力的选择 (15)3.3 浮阀标准 (15)3.4 设计草图 (16)第四章物性计算4.1 塔的物料衡算 (17)4.2 塔板数的确定 (17)4.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数据的计算 (19)第五章塔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5.1 塔径的计算 (24)5.2 精馏段地有效高度计算 (25)第六章塔板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6.1 溢流装置计算 (26)6.2 塔板布置 (27)6.3 开孔区面积计算 (27)6.4 阀孔计算及排列 (28)第七章塔板的流体力学验证7.1 塔板压降 (32)7.2 液面落差 (32)7.3 液末夹带及泛点率 (32)7.4 漏液点 (33)7.5 液泛(淹塔)情况 (33)第八章塔板负荷性能图8.1 漏液线 (36)8.2 液相负荷下限线 (36)8.3 液相负荷上限线 (36)8.4 液末夹带线 (36)8.5 液泛线 (37)第九章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9.1 塔体结构 (42)9 附属设备计算及选型 (42)附录:1 浮阀塔设计计算结果 (44)2 主要符号说明 (47)3 设计小结 (48)4 参考文献 (49)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环氧乙烷--水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 吨/年操作周期 XXXX 小时/年进料组成 40% (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99%塔底产品组成≤1%2、操作条件操作压力 4kPa (表压)进料热状态自选单板压降≤0.7 kPa全塔效率 E T=56%回流比自选3、设备型式筛板塔板4、厂址安徽地区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塔的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塔径、塔高及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5、设计结果汇总6、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7、设计评述第一章前言1.1环氧乙烷概述[3]低级烯烃的气相氧化都属非均相催化氧化范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机械制造流程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与方法。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实践基础•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学习基本的工艺操作和安全知识。
2. 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学习工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设计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机械零件,进行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实践。
3.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学习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工艺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与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实验。
4. 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5. 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学习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与检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实际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实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并了解其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5.能够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并运用测量与检测工具进行实践。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计划和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3.课堂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4.课程考试:学生需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1. 简介高聚物是指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通常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低分子量单体通过共价键或物理吸附力连接而成。
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被认为是聚合物科学和技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高聚物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的合成工艺,同时对于主流合成工艺进行评价和探讨。
2. 高聚物的基本知识高聚物合成的基础知识包含聚合物的结构、聚合反应、聚合引发体系、聚合反应动力学等内容。
其中,聚合物结构主要可分为线性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等,每种结构的聚合物间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和特性;聚合反应分为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酸碱聚合和辐射聚合等多种类型,选择合适的聚合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结构和性能聚合物;聚合引发体系包括光聚合、热聚合、溶液聚合等,不同引发体系也能在具体的反应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聚合物;聚合反应动力学是研究聚合反应机理和行为的基础,主要通过分级或不同温度的反应监测来确定反应行为和条件。
3. 经典高聚物合成工艺3.1 酯交换法酯交换法是制备聚酯和聚酯类高分子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它基于酯基互换反应,通过酸催化下的乙酸酯类单体与多元醇反应得到聚酯。
通常采用平衡转化法和超额法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系。
其中,平衡转化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平衡或加入不断供应单体的方法,通过保持反应进程平衡,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而超额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大量单体,使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未定常态的,能够获得更高分子量的产物。
3.2 氧化聚合法氧化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和聚酰胺的通用供体分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氧化剂使单体进行氧化反应,进而聚合得到高分子。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等。
与其他聚合反应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反应条件宽、不需引发剂等优点。
3.3 酰胺反应法酰胺反应法是利用酸催化下的肽键形成的特性,通过底物酸或酐与α-氨基酸或胺反应而得到聚酰胺的方法。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教学体会与改进浅析
2 1 3 卷第 4期 00年 8
广州化工
・3 ・ 23
化 工 工 艺 课 程设 计教 学体 会 与 改进 浅 析
龚彦文 , 申艳 敏 , 雪妮 程
( 南 工业 大 学化 学化 工 学院 ,河 南 郑 州 4 0 0 ) 河 5 0 1 摘 要 :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课程, 本文针对工艺设计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分析了学生
阅 资 料 选 择 适 当 的 工 艺 条 件 。在 设 计 过 程 中学 生 对 多 种 工 艺 的
1 结合专 业特点 , 调提 高化 工设 计能 力 的重 强 要 性
由 于 本课 程 在 第 七 学 期 进 行 , 分 考 研 学 生 认 为 上 研 究 生 部
选择能力较 差 , 培养 学生树 立既 考虑 技术 上 的先 进性 与可 行 要 性, 又考虑经济上 的合理性 , 并注意 到操作 时的劳动 条件 和环境
Absr c :Che c lP o e s De in wa a tc l c u s o t d n s o h mi a n i e n . Th r b e s ta t mi a r c s sg s a pr ci a o re fr su e t f c e c le gne r g i e p o l ms wa s ummaie i h a e r d i h o re. T no e g fce c f su e t n h i o t n eo m o e c i g rz d wh c pp a e n t e e u s he k wl d e deii n y o t d n s a d t e mp ra tr f r f ta h n meh d r ic s d.Th fe twa o up r de t e sud nt ’pr ci a bi t fc e c lp o e s d sg . to s we e d s use e e fc st g a h t e s a tc la l y o h mi a r c s e i i n Ke r y wo ds:Che c lPr c s mia o e s;d sg e in;pr ci e;t a h n t o a tc e c i g me h ds
化学工艺方案课程设计
化学工艺方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化学工艺方案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装置的搭建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了解化学工艺中涉及的物质性质、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化学工艺方案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工艺流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
3. 能够运用文献、网络等资源,收集化学工艺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工艺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化学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工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化学工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化学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实际工艺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分解后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化学工艺方案设计为主题,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内容:1. 化学工艺方案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工艺方案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结合教材第十章“化学与生活”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工艺流程设计原则:讲解化学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参考教材第十一章“化学工艺流程”相关内容。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装置搭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实验装置的搭建及注意事项,结合教材第十二章“化学实验技能”内容。
4. 物质性质、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分析化学工艺中涉及的物质性质、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参照教材第九章“化学反应”相关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及其适用范围;3. 熟悉金属切削机床的加工原理、切削用量和刀具材料的选择;4. 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艺参数优化方法;5. 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机械零件的加工要求,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2. 能够运用金属切削机床进行加工操作,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能够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加工顺序;4. 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5. 能够了解并简单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机械制造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职业素养;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行业前瞻性;5.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使学生了解工艺在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2. 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加工方法:介绍各类机床的加工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包括车床、铣床、磨床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方法》3. 切削用量与刀具选择:讲解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及刀具角度的选择原则,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切削用量与刀具》4.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介绍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加工误差分析、工艺参数优化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控制》5. 先进制造技术:介绍数控加工、激光加工、精密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金属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了解各种加工技术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金属工艺进行简单创作。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金属工艺制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认识到金属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金属工艺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金属基础知识:- 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分类- 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2. 金属加工工艺:- 铸造、锻造、焊接等基本加工方法- 各类加工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实际操作技巧-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3. 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 创意设计方法与步骤- 金属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及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金属工艺作品的实践体验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金属基础知识学习,了解金属的特性和应用第二周:金属加工工艺学习,掌握基本加工方法及其优缺点第三周: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进行创意设计及实际操作第四周:总结与评价,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提高技能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金属基础知识第二章:金属加工工艺第三章: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艺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掌握工艺规划中涉及的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等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艺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工艺流程的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
2. 学生能运用工艺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工艺规划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艺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认识到工艺规划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工艺规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工艺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工艺、工艺规划的定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工艺参数的选取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艺规划概述2.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介绍常见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如流程图法、网络图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3.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讲解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及适用设备,设备选型与布局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4.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分析影响工艺参数的因素,介绍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5. 工艺仿真与优化: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优化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艺仿真与优化6. 工艺规划在行业中的应用:介绍我国工艺规划在制造业、化工、电子等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工艺流程。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学习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器参数等。
•具备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艺模拟。
•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化工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工艺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2.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特点,反应器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3.物质传递:包括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4.热量传递:包括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5.压力传递:包括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6.化工实验:进行化工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调速杠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调速杠杆序言机械工业是一种基本工业形式,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机械工业领域向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数字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
同时由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其他各工业部门也向着高深度迈进,机械工业的发展日趋重要。
机械制造过程及检测,检验中,都要使用大量的夹具。
为了达到提劳动效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废品,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改善操作的劳动条件,如何设计好夹具则成了机械制造的一项重要任务。
机床夹具是夹具中的一种,将其固定到机床上,可以使被加工件对刀具与机床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并克服切削力的影响。
使加工顺利进行。
机床夹具分为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两种。
夹具设计中的特点:夹具的设计周期较短,一般不用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专用夹具的设计对产品零件有很强的针对性。
“确保产品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夹具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工质量包括被加工表面的本身精度和位置精度,后者主要用夹具来保证。
夹紧装置的设计对整个夹具的结局有具定性的影响。
设计一个好的夹具可以减少废品率。
因此,夹具设计要保证以下几个条件:1.夹具的结构应与其用途及生产规模相适应。
2.保证工件的精度。
3.保证使用方便与安全。
4.正确处理作用力的平衡问题。
5.注意结构的工艺性,便于制造和维修。
注意夹具与机床、辅助工具、刀具、量具之间的联系。
在机械制造中,为了适应新产品的不断发展要求。
因此,具设计过程中有朝着下列方向发展的趋势:1.发展通用夹具的新品种由于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日益提高,因此需要发展高精度通用夹具。
广泛的采用高效率夹具,可以压缩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发展调整式夹具3.推广和发展组合夹具及拼拆夹具。
4.加强专用夹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大力推广和使用机械化及自动化夹具。
6.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来设计和制造夹具。
本设计属于工艺夹具设计范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在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4T/班油炸方便面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姓名:叶泳学号:1201070522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老师:胡秋林2015年6月目录设计计划任务书 2 摘要 31 前言 42 生产工艺流程论证 52.1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52.2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52.3 各工序的作用与生产原理 53 原辅料配方的计算164 设备的选用174.1双轴和面机174.2 喂料机174.3 复合连续压延机184.4 方块面切断分排机 1 84.5 自动包装机19 小结20 参考文献21《食品加工概论》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食安1201姓名:叶泳指导教师:胡秋林一、课题名称:4T/班油炸方便面车间工艺流程设计二、设计依据:(一)生产规模:4T/班油炸方便面。
(二)原料情况:面粉(水分13%),其它辅料自选取。
(三)产品质量指标: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国家标准。
三、设计内容:(一)工艺流程图图纸一份(CAD或手绘)。
(二)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稿),内容包括:前言、工艺流程确定的基本原理和依据、主要原辅料计算、主要设备原理、结论、参考文献等。
四、交稿时间:所有任务于2015.6.19完成。
摘要: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尤其是厨房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利用支配时间,方便食品由此应运而生,并日益为社会所欢迎。
方便食品具有省时、省事、体积小、节省原料、便于食用、便于携带和保存等诸多优点。
我国方便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进入千家万户。
方便食品是优化食品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居民食品消费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方便食品、油炸方便面、工艺、设备1前言方便面,有名速食面、快餐面,是20世纪食品工业中发展速度快销量大、对人类贡献多的一种大众化的方便食品。
按生产工艺可分为:油炸方便面、着味油炸面、热风干燥面、湿面(又称LL面)、棒状干燥面、调味软面、微波干燥方便面和冷冻方便面等8种。
按风味可分为:中华面、和风面、欧风面和冷拉面及炒面等四种。
按包装方式可分为:袋装方便面和碗装、杯装方便面等两种。
它不仅具有携带和食用便捷、风味多样、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的特点。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国内外交往的频繁,旅游和休闲行业的兴旺,抗震救灾,野外作业及军事活动等的迫切需求,市场上对于方便面的需求量必将会继续增加。
此外,农业生物工程、光机电气液一体化、食品安全卫生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方便面行业的持续发展,而方便面行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原辅料、制面机械、调味料、包装材料及容器等行业的发展,并将为食品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生产工艺流程的论证2.1 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此生产车间建于武汉附近,根据市场,物价,以及多方面的考虑,决定将这个班产确定为4t。
本设计报据市场情况具有灵活性大、投入少、风险小等优点,适合油炸方便面市场的竞争状况。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油炸方便面生产车间工艺流程的设计、工艺设备的布置以及厂房的设计工艺流程的设计。
设计的主要根据是:(1)工艺的合理性:既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正常的投入生产,生产后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2)工艺的选择性,经济性:工艺要由先进的设备组成,以便于操作管理,在符合工艺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3)生产能力与规模;设计的生产能力4吨/班。
2.2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上述的设计思想,结合查阅的资料,拟设计油炸方便面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成型→蒸煮→定量切断→油炸→风冷→包装2.3 各工序的作用与生产原理2.3.1和面和面是方便面生产的首道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和面效果的好坏,对下几道工序的操作关系极大。
(1)基本原理:和面的基本原理是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和添加剂,通过一定时间的适当强度的搅拌,小麦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逐渐吸水膨胀,相互粘结,形成一个连续的膜状基质,这些膜状基质相互交叉结合,形成立体状的并具有一定弹性、延伸性、粘性和可塑性的面筋网络结构。
与此同时,小麦面粉中常温下不溶的淀粉颗粒也吸水膨胀,并被面筋网络所包围,从而使没有可塑性的松散的小麦面粉变成具有可塑性、延伸性和粘弹性的湿面团,为复合压延、切条成型、蒸煮糊化准备条件,为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和口感打下基础。
(2)工艺要求:加工性能良好,面粉充分均匀吸水,颗粒松散,大小均匀,色泽呈均匀肉黄色,不含“生粉”(3)具体操作:面粉中加入添加物预混1分钟,快速均匀加水,同时快速搅拌,约13分钟,再慢速搅拌3—4分钟,既形成具有加工性能的面团,有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和口感。
(4)影响和面效果的因素:a)面粉质量:面粉中湿面筋的含量要求在32--34%。
湿面筋含量低或湿面筋质量差都会影响面筋网络形成,使面团的弹性、延伸性受到影响,给压延时光滑、厚薄均匀的面片形成造成困难,并且会影响成品的口感和含油量。
c) 和面加水温度及和面温度和面水温及和面温度过低,水分子动能低,蛋白质、淀粉吸水慢,面筋形成不充分。
若温度过高,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湿面筋数量减少。
因为蛋白质的最佳吸水温度在30℃。
当室温在20℃以下时,提倡用温水和面。
d)加入食盐和面时适当加入溶解食盐,不仅增味,而且能够强化面筋,改良面团加工性能。
同时食盐有防止面团酸败的作用。
通常是:蛋白质含量高,多加盐,反之少加;夏季气温高多加盐,冬季少加。
e) 加入纯碱和面时加入适量食用碱,能够增强面筋,但切忌多加。
f)和面时间和面时间长短对和面效果有很大影响。
时间过短,混合不均匀,面筋形成不充分;时间过长,面团过热,蛋白质变性,面筋数量、质量降低。
一般和面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硬度随温度的变化似乎比对成团的影响更为敏感,30℃与40℃的硬度相差近50%,随着温度的下降,变硬的趋势十分明显。
但对过高的面团温度由于与室温相差较大,很难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尽量保持在25-30℃之间。
另外,和面机的搅拌强度、水的质量都会影响和面效果。
(5) 设备:真空和面机2.3.2熟化熟化,俗称“醒面”,是借助时间推移进一步改善面团加工性能的过程。
(1) 主要作用:(a) 使水分进一步渗入蛋白质胶体粒子的内部,充分吸水膨胀,进一步形成面筋网络,实际是和面过程的延续。
(b) 消除面团的内应力,使面团内部结构稳定。
(c) 促进蛋白质和淀粉之间的水分自动调节,达到均质化,起到对粉粒的调质作用。
(d) 对复合压延起到均匀喂料的作用。
(2) 具体操作:将和好的面团放入一个低速搅拌的熟化盘中,在低温、低速搅拌下完成熟化。
要求熟化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 影响熟化效果的因素:(a) 熟化时间:熟化时间的长短是影响熟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理论上熟化时间比较长,但由于设备条件限制,通常熟化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但不应该小于10分钟。
熟化时间太短,面筋网络未充分形成,制成的面饼不耐泡,易混汤。
(b)搅拌速度:熟化工艺要求在静态下进行,但为避免面团结成大块,使喂料困难,因此改为低速搅拌。
搅拌速度以能防止结块和满足喂料为原则,通常是5----8转/分钟。
(c) 熟化温度熟化温度低于和面温度。
一般为25℃。
熟化时注意保持面团水分。
(4)设备:卧式熟化机2.3.3 复合压延简称复压,将熟化后的面团通过两道平行的压辊压成两个面片,两个面片平行重叠,通过一道压辊,即被复合成一条厚度均匀坚实的面带。
(1)主要作用:(a)将松散的面团压成细密的,达到规定要求的薄面片;(b)进一步促进面筋网络组织细密化,并使细紧的网络组织在面片中均匀分布,把淀粉颗粒包围起来,从而使面片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
(2) 工艺要求:初压辊直径(mm)239 239 239 复合压辊直径(mm)299 299 299 压辊宽度(mm)215 320 530 压片厚度(mm)3-6 3-6 3-6 动力配置(kw) 3 4 7.5插面次数(次/min)外形尺寸(mm)2250×1160×1079 2450×1450×1150 2250×1700×1360 (4)设备:复合压片机,连续轧面机2.3.4 切丝成型面带高速通过一对刀辊,被切成条,通过成型器传送到成型网带上。
由于切刀速度大,成型网带速度小,两者的速度差使面条形成波浪形状,即方便面特有的形状。
(1)工艺要求:面条光滑、无并条、粗条,波纹整齐,行行之间不连接。
(2) 影响因素:(a) 面片质量面片含水过多,切丝成型后,花型塌陷堆积;含水太少,花型松散,不整齐。
若面片破边、有孔洞,则会形成断条。
面片过厚,成型后面条表面会有皱纹。
(b) 面刀质量若刀辊的齿辊啮合不够深,面条切不断,会引起并条;齿辊表面粗糙,切出的面条会有毛刺,光洁度差。
面梳压紧度不够,会使面刀齿槽中积累杂质。
成型盒内有杂质,会产生挂条。
(c) 刀辊速度与成型网带速度之比的大小。
比值过大,面条花型堆积,会导致蒸煮不透、油炸不透;比值过小,面条波浪过大、松散,会导致面饼重量不够。
此外,成型导箱前壁压力也会影响花型的蔬密。
2.3.5 蒸煮蒸煮,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温度下,通过蒸汽将面条加热蒸熟。
它实际上是淀粉糊化的过程。
糊化是淀粉颗粒在适当温度下吸水溶涨裂开,形成糊状,淀粉分子由按一定规律排列变成混乱排列,从而使酶分子容易进入分子之间,易于消化吸收。
(1)工艺要求:糊化后的淀粉会回生,即分子结构又变成β状。
因此要尽量提高蒸煮时的糊化度。
通常要求糊化度大于80%(2)具体操作:控制网带运行速度,设置蒸箱的前后蒸汽压力,保证前温、后温达到工艺要求,保证面条在一定时间达到糊化要求。
蒸箱的安装是前低后高,保证冷凝水回流,蒸汽压也是前低后高。
(3)主要作用是:在蒸箱低的一端,面条温度低,使一部分蒸汽冷凝,面条含水量增加,利于糊化。
在蒸箱高的一端,蒸汽量大,温度高,使面条升温,进一步提高糊化度。
(4) 影响因素:(a) 蒸面温度淀粉糊化要有适当的温度,一定时间内,蒸面温度越高,糊化度越高。
通常进面口温度在60—70℃,出口温度在95—100℃。
进口温度不宜太高,大的温度差可能超过面条表面及面筋的承受能力。
出口温度高,提高糊化度,又可蒸发一部分水分。
油温过低,面块炸不透;温度过高,面块会炸焦。
油炸分三个阶段:在低温区,面块吸热,温度升高,开始脱水;进入中温区,面块开始大量脱水,油渗入面条中;高温区面块含水已基本稳定,不再脱水,温度与油温相近。
这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使蛋白质深度变性。
(b) 油炸时间油炸时间也是影响油炸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