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肉制品制造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肉制品制造方法

第一节解冻分割

一.解冻:

食品解冻的目的是使食品温度回升到必要的范围,并保证最完善地回复其原有的性质,肉的解冻也就是冻肉中的冰晶融化再吸收热的过程。

解冻过程中,由于食品温度的回升使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同时汁液的渗出又创造了微生物活动的有利环境,因此解冻的操作必须谨慎仔细,解冻后应立即加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一).解冻方法:

1.空气解冻法:环境温度:12~15℃,相对湿度:80~90%,风的流速:1~1.5m/s约需要

15~25小时,解冻间内还装有紫外灯,采用这种方法会引起较多的肉汁损失。

2.低温微风解冻装置进行解冻:是将1m/s左右的低风速加湿空气送入0~5℃的冷藏库,

使冻结肉在14~24h中尽可能均匀地解冻。可以使冻结肉表面和中心温度长时间保持在-1~5℃,内外部的温度差极小,18h—19h可达到半解冻状态,这也是加工中适宜的温度。用其它解冻方法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冻,但冻结肉的内外温度差大,质量变化不好控制。使用这种解冻方法,可以控制解冻时间,解冻后,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较长时间保持肉的质量。另外,解冻后肉质的硬度较均衡,在加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费用加大了,但出品率提高了同时可提高制成品的质量,因此它比其它解冻方法还是优越的。

3.流水浸泡解冻法:将冻肉放入专用的解冻池中,自来水由池底注入,再由池面溢出。

解冻时,水温不能超过30℃,这种方法所需设备简单,解冻快,成本低,但肉中可溶性营养素有所流失,风味成分减少,且易被细菌污染,肉的色泽和质量均有一定下降。

4.其他:另外目前较先进的还有微波解冻法和加压解冻法等。

(二).注意事项

◆解冻后的原料中心肉温度为0℃

◆码放的肉不能过多

◆要注意用具的卫生,每日使用完毕要彻底洗刷消毒.

◆环境温度不能过高

◆解冻完的肉要立即加工,不得来回重复冻结与解冻

◆防止交叉污染

二.分割

(一)工具

2.磨刀的基本要求

磨刀要用磨刀机或专用磨刀石。磨刀石有粗磨刀石、细磨刀石和油石三种。粗磨刀石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黄沙,质地松而粗,多用于磨有缺口的刀和新刀开刃。平常磨刀时也先在粗磨刀石上磨。细磨刀石的主要成分是青沙,质地坚实,容易将刀磨快又不易损伤刀口。油石窄而长,是人工将非常坚硬的沙石合成制造的。一般磨刀时先在粗磨刀石上磨出锋口,再在细磨刀石上磨快,这样二者结合,能缩短磨刀时间。磨刀一般要求每日一次,可安排在班前或班后。

3.磨刀的方法

磨刀前先将刀面上的油污擦洗干净,再把磨刀石放平稳,以前面放置略低、后面略高为宜。磨刀石旁放一盆清水,磨刀时,右手持刀,左手按住刀面的前端,刀口向外放在磨刀石上,两手要按稳,以防脱手造成事故。然后在刀面和磨刀石上淋些水,将刀刃紧贴石面,后部略翘起,将刀前推后拉。关键是用力要均匀。磨至石面起砂浆时再淋水继续磨,刀的两面及前、后、中部都要轮流均匀磨到,两面磨的次数要基本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刀刃平直、锋利。刀磨完后要用清水洗净、擦干,然后将刀刃朝上,用双目观察之,如果刀刃上看

不见白色的亮光,表明已磨的锋利了,否则需继续磨。

(二).剔骨与整理

1.剔骨:

剔骨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分割肉的加工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热剔骨,是将屠宰后的35℃~38℃的热鲜肉立即进行分割加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出肉率高,脂肪易于修整,肌膜完整,但在炎热季节,室外气温较高,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产生表面发粘,肉的色泽恶化,品质下降;同时由于大量的热鲜肉进入分割间,使分割间的热负荷增大,导致室内温度不易控制。

另一种称为:冷剔骨,是将鲜肉冷却到0℃~2℃再进行剔骨分割。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污染减少,产品色泽、形态和品质都有显著提高;但肥肉的剥离、剔骨、修整都比较困难,肌膜易于破裂,刀伤肌膜严重,包装不太方便。

剔骨操作的总要求是:要用剔骨专用刀,剔除全部硬骨和软骨。剔骨时应尽量保持肉的完整性(即尽量保持肌肉组织外表的肌膜的完整性),下刀要准确,避免碎肉及碎骨碴,剔骨时要用尖刀沿着骨膜进刀或连同骨膜(骨外结缔组织包膜)剔割下来,尽量降低骨上所带的肉量。

安全说明:

2.整理:

整理包括去骨,修除对产品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淤血、伤肉、黑色素肉,割除粗血管及全部淋巴结,修去粗组织膜,并检查遗留碎骨及清除表面污物等。整理后的肉按产品的要求修割(切块、切条或切片)。

各类分割后原料肉的成分(S=猪肉、R=牛肉、P=火鸡肉)

第二节腌制

自古以来,肉类腌制就是肉的一种防腐贮藏方法,公元前3000多年,就开始用食盐保

藏肉类和鱼类,至今肉类腌制仍普遍使用,但今天的腌制目的已从单纯的防腐保藏,发展到主要为了改善风味和颜色,以提高肉的品质。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或钾)、蔗糖和香辛料等腌制材料处理肉类的过程为腌制。通过腌制使食盐或食糖渗入肉品组织中,降低它们的水分活度,提高它们的渗透压,借以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肉品腐败变质。

腌制的目的可归纳为:

(1)防腐保存

(2)稳定肉色

(3)提高肉的保水性

(4)改善肉的风味

(5)促进口感、弹性及切片的一致性

腌制方法可分为干腌、湿腌、盐水注射、混合腌制法四种。

一.干腌法(Dry Cure)

干腌法是将食盐或混合盐,涂擦在肉表面,然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在食盐的渗透压和吸湿性的作用下,使肉的组织液渗出水分并溶解于其中,形成食盐溶液,但盐水形成缓慢,盐分向肉内部渗透较慢,腌制时间较长,因而这是一种缓慢的腌制方法。但腌制品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干腌法腌制后制品的重量减少,并损失一定量的营养物质(15%~20%)。损失的重量取决于脱水的程度、肉块的大小等,原料肉越瘦、温度越高损失重量越大。由于腌制时间长,特别对带骨火腿,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很易沿着骨骼进入深层肌肉,而食盐进入深层的速度缓慢,很容易造成肉的内部变质。采用干腌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耐贮藏。缺点是咸度不均匀,费工,制品的重量和养分减少的很多。

二.湿腌法(Pickle Cure)

将肉浸泡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中,并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肉内部,并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常用于腌制分割肉,肋部肉等。湿腌时盐的浓度很高,肉类腌制时,首先是食盐向肉内渗入而水分则向外扩散,扩散速度决定于盐液的温度和浓度。高浓度热盐液的扩散率大于低浓度冷盐液。硝酸盐也向肉内扩散,但速度比食盐要慢。瘦肉中可溶性物质则逐渐向盐液中扩散,这些物质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类。为减少营养物质及风味的损失,一般采用老卤腌制。即老卤水中添混食盐和硝酸盐,调整好浓度后再用于腌制新鲜肉,每次腌制肉时总有蛋白质和其它物质扩散出来,最后老卤水内的浓度增加,因此再次重复应用时,腌制肉的蛋白质和其它物质损耗量要比用新盐液时的损耗少得多。卤水愈来愈陈,会出现各种变化,并有微生物生长,糖液和水给酵母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导致卤水变稠并使产品产生异味。湿腌的缺点就是其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腌制时间长,蛋白质流失(0.8%~0.9%),含水分多不宜保藏。

三.盐水注射法(Cure Injection)

为了加快食盐的渗透,防止腌肉的腐败变质,目前广泛采用盐水注射法。这是因为通过机械注射,不但增加了出品率,同时盐水分散均匀,再经过滚揉,使肌肉组织松软,大量盐溶性蛋白渗出,提高了产品的嫩度,增加了保水性,颜色、层次、纹理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出品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腌制周期。盐水注射优点在于:可以预先计算出各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可以制造出添加剂更加均匀分布的制品;可以利用多种添加剂;可以提高制品的出品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目前的盐水注射是通过数十乃至数百根规则排列的注射针完成的,注射机有低压注射(注射压力3~5BAR)和高压注射(10~12BAR)两种,低出品率高档产品一般多采用低压注射,高出品率多充填物的产品则采用高压注射。使用低压注射机无法成功的注射高压注射机制作的产品,同样高压注射机也无法制作出低压注射的产品。

原料肉在传送带上一边向前移动,一边被上部的注射针注入腌制液。盐水注射的操作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