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归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单-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单-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了解作者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
当过排字工人、记者、淘金人和领航员。
1865年开始发表作品,以其幽默风格得到好评。
代表作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借儿童的眼光对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以及种族歧视等作了辛辣的讽刺。
◎易读错音滴滴嗒嗒.(dā)吹嘘.(xū)寡.妇(guǎ)衣衫褴褛..(lánlǚ)◎多音字í(奇怪) jiǎ(假如) huá(划船)假ī(奇数) jià(假期) huà(计划)◎四字词语许许多多诚心诚意平平安安软弱无力衣衫不整欣喜若狂叮叮当当滴滴嗒嗒成群结队雄壮有力浩浩荡荡灯火通明前所未有泪水如雨十全十美荒唐离奇三天三夜衣衫褴褛滔滔不绝毫无疑问◎近义词淘气(顽皮)凶悍(强悍)教诲(教导)震动(震撼)吹嘘(炫耀)荒唐(荒谬)嘲弄(嘲笑)央求(恳求)本分(老实)萌生(产生)凄惨(悲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臭味相投(狼狈为奸)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荒无人烟(不毛之地)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若无其事(泰然自若)臭味相投(狼狈为奸)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反义词凶悍(温驯)本分(滑头)无聊(有趣)强壮(虚弱)嘲弄(恭维)训斥(夸奖)吹嘘(谦虚)离奇(平常)若无其事(煞有介事)满不在乎(郑重其事)游手好闲(任劳任怨)◎词语意思无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本文中指哈克在镇民的眼里是一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造句:他就是一个无赖,没有人愿意搭理他。
凶悍:凶猛强悍。
本文中指乔埃很凶猛强悍。
造句:这两个歹徒看上去很凶悍,其实都是纸老虎。
凄惨:凄凉悲惨。
本文中指小镇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笼罩上了凄凉悲惨的阴影。
造句:凡卡的学徒生活很凄惨。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本文中指汤姆吹捧自己在历险中的表现。
语文六下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
语文六下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
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旧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
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
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波莉姨妈已经陷人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
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
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小镇灯火通明,谁也没有再回去睡觉。
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
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
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她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
部编六下语文第7课《汤姆.索娅历险记(节选)》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下载查看文末)
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
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微课讲解:二、主要人物分析(1)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当“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2)蓓姬•萨切尔:萨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3)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4)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5)锡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
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6)玛丽: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7)乔埃•哈波: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
(8)莫夫•波特: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人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9)印第安人乔: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稼祸给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10)萨切尔法官:蓓姬•萨切尔的父亲,圣彼得堡镇律师杰夫•萨切尔的哥哥,是圣彼得堡镇人眼中的大人物。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经典之作,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
讲述了汤姆和他最好的朋友汉克和他们的冒险故事。
本篇文章节选了部分内容,对其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内容概要故事开头,汤姆和他的好朋友汉克在一起玩。
一天,汤姆感到枯燥无味,因此他想出了一个计划:穿过林子去拜访他的女朋友贝壳·萝杉。
在林子里,他们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吓得他们不敢再往前走。
最后,他们发现声音是由猫头鹰所发出的。
接着,汤姆和汉克决定成为寻宝家。
他们跑到墓地去寻找一个神秘的“印第安储蓄罐”。
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储蓄罐,然而,他们却发现另外三个人也在寻找它。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最终汤姆和汉克获得了储蓄罐。
在困难和冒险中,汤姆和汉克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成长为了更勇敢、更智慧的少年。
从这些经历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2. 故事中的知识点(1)动物知识:在故事中,汤姆和汉克遇到了许多动物,例如猫头鹰、蛇、蜘蛛等。
作者通过描述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读者了解到了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2)探险知识:汤姆和汉克在寻找“印第安储蓄罐”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通过努力、智慧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达到了目的地。
这启示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勇敢、坚韧,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3)友谊、正义与勇气:在故事中,汤姆和汉克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玩、学习和冒险。
在危急时刻,他们总是彼此支持,互相帮助。
他们也对不道德的行为保持警惕,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正义。
这启示我们,友谊、正义和勇气是成功的关键。
(4)文学知识:这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
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文学知识,例如描述人物形象、语言技巧、情节构思等。
3. 总结《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富有启示性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在故事中,汤姆和汉克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维护友谊和正义,成长为了更勇敢、更智慧的少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星期二下午到了,并且渐渐拖到黄昏时分。
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
那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
大家为他们举行了公开的祈祷,私自为他们祈祷的人也很多,个个都是诚心诚意地祈求,可是洞里仍旧没有传来什么好消息。
寻找的人大多数都停止寻找,恢复日常工作了,他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显然是永远也找不到了。
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村里的人在星期二晚上各自休息,大家都怀着悲伤和绝望的心情。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
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
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村里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睡觉。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在起初的半小时中,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楼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并且还握一握萨契尔太太的手,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波莉阿姨快乐到了极点,萨契尔太太也差不多。
只等派到洞里去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她也就会快乐到极点了。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
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最后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奇,独自去进行探险;怎样顺着两条通道一直走到他那根放风筝的绳子所能够得着的地方;怎样再往第三条通道里走,一直把那根绳子放到了不能再放的时候,他正想往回走,却瞟见了老远有一个发亮的小点,好像是日光;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把头和肩膀钻出一个小洞,看见了宽阔的密西西比河在那儿滚滚地流着!假如碰巧是夜里,他就不会看见那一点儿日光,也就不会再去探索那一条路了!他又叙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却叫他不要拿这种胡说的话惹她心烦,因为她很疲倦,知道自己快死了,而且也情愿死去。
六年级下语文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下语文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背景资料《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二、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三、多音字笼16ng (鸟笼)long (笼罩)兴xing (兴奋)xing (高兴)四、词语解释(1)心意很真诚。
(诚心诚意)(2)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欣喜假设狂)(3)结成一群群、一对对,形容人多。
(成群结队)(4)形容灯火照得非常明亮。
(灯火通明)(5)夸大或无中生有的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
(吹嘘)(6)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唐)(7)衣服破破烂烂。
(衣衫褴褛)(8)淹没在水里。
(溺水)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顽皮,乐观勇敢,足智多谋、讲义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局部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 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哀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 这段话是对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什么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撒切尔太太:动作、神态描写;姨妈:外貌描写。
从中感受到她们失去孩子的伤心和绝望,表达了她们对孩子深沉的爱。
2.第2段描写的场景与第1自然段的场景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1段描写的是一种压抑的场景,本段是热闹喜庆的气氛。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梳理 知识点
7.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材分析: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人物介绍:汤姆·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二、作品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三、多音字奇:qí奇怪jī奇数假:jiǎ假如jià假期划:huá划船huà计划结:jié结局jiē结巴四、理解词语【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②叫嚣;喧嚷。
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
②比喻话多的人。
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星期二下午到了,并且渐渐拖到黄昏时分。
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
那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
大家为他们举行了公开的祈祷,私自为他们祈祷的人也很多,个个都是诚心诚意地祈求,可是洞里仍旧没有传来什么好消息。
寻找的人大多数都停止寻找,恢复日常工作了,他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显然是永远也找不到了。
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村里的人在星期二晚上各自休息,大家都怀着悲伤和绝望的心情。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
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
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村里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睡觉。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在起初的半小时中,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楼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并且还握一握萨契尔太太的手,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波莉阿姨快乐到了极点,萨契尔太太也差不多。
只等派到洞里去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她也就会快乐到极点了。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
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最后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奇,独自去进行探险;怎样顺着两条通道一直走到他那根放风筝的绳子所能够得着的地方;怎样再往第三条通道里走,一直把那根绳子放到了不能再放的时候,他正想往回走,却瞟见了老远有一个发亮的小点,好像是日光;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把头和肩膀钻出一个小洞,看见了宽阔的密西西比河在那儿滚滚地流着!假如碰巧是夜里,他就不会看见那一点儿日光,也就不会再去探索那一条路了!他又叙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却叫他不要拿这种胡说的话惹她心烦,因为她很疲倦,知道自己快死了,而且也情愿死去。
部编版六下语文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归纳复习课件ppt
答疑解惑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答 :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 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 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 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答疑解惑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 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答 :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 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 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答疑解惑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 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答疑解惑
谢谢!
词语积累
词语意思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本文中指汤姆 在法官等人的逗引下,不停地讲在山洞中的经历。 造句:夏敏正在滔滔不绝地讲她到公园游玩的情景。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句子天地
句子解析
②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 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 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 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 喜悦的泪水了。
(疲惫)地呻吟 (无言)的深愁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滚滚)地流着 (疯狂)地大嚷大叫 (荒唐)的故事 (稀奇)的历险经过
句子天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
本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2、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莫夫·波特
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埃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统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我会读。
二类字:当ɡ瞟piǎo嘘xū寡ɡuǎ匣xiá钥yào匙shi溺nì易错音:瞟.见(piāo piǎo) 话匣(xiá jiá)子溺(nì ruò)爱叮叮当当..(dāng dàng) 钥匙(yào shi yào chí)多音字:当 dāng(叮叮当当当时)dàng(上当当铺)匙chí(汤匙)shi(钥匙)2.我会写。
听写词语:诚心诚意软弱无力叮叮当当呻吟滴滴嗒嗒灯火通明吹嘘探索疲劳摸索遭遇荒唐遵守寡妇溺水滔滔不绝欣喜若狂3.我能理解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本文是说人们希望两个失踪的孩子能平安回来。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佛保护和帮助。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费尽口舌:总的就是说完全的浪费,没有一点点的效果。
滔滔不绝:绝,断。
形容流水不断。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毫无疑问:没有一点疑问,十分肯定。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课文中是说汤姆觉得再到洞里去自己并不在意。
4.我能归纳词语★近义词:绝望—失望荒唐—荒诞疲乏—疲惫悲伤—悲痛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5.课文结构梳理。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王 边你杰 的珍惩 纵惜他,他( )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罚 身你下 一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跪 跳有, ,时唤恰,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好 醒有被 了时乾 多,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隆 少1)看 有在骨文中( )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下 一、阅读理解 1.面阅的读材下文,回答问题。
料,根
光明
据要求
赵丽宏
写他作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
雕乾 阅成隆 读大的 下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太 面人子 的额嘉 文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佛保护和帮助。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费尽口舌:总的就是说完全的浪费,没有一点点的效果。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
统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
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人物介绍:汤姆·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聊天
栅栏
萦系
控制
沮丧
贷方
倾覆
奄奄待毙 荒芜
防御
凄凉
缺乏
宽慰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三、多音字
juàn 猪圈
chù 住处
xù畜牧
圈
处
畜
quān 圈套
chǔ 处分
chù畜生
四、近义词
畏惧=恐惧
凄凉=凄惨
简陋=粗陋
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野蛮=蛮横
安慰=宽慰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五、反义词
畏惧一勇敢
凄凉一热闹
安慰一责备
心平气和一勃然大怒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复习
一、基础知识
1、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
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
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六、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答:这是侧面描写,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 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分析: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侧面 烘托出汤姆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4.汤姆和贝琪在山洞里脱离险境的过程: 答: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统编版语文六下7《汤姆·索亚历险记》知识点
2020年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1.同学们,回顾第四组课文,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2.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图片师述:今天老师又给大家推荐一部外国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马克•吐温)你们了解他吗?课前有谁搜集到关于他的信息,我们来交流一下。
3.(课件出示马克•吐温图片资料)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5.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所在,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在读议中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精彩片段中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原著的内容,激发对外国作品的兴趣。
学习难点:品味风趣夸张的语言,体会表达方式。
学法指导:本文是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特点鲜明。
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读书、思考、交流、讨论中,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并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细细品味语言大师的语言特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文字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
三、字词运用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本分嫁祸凶悍央求阴森倒毙笼罩呻吟保佑凄惨吹嘘褴褛告诫防范煞白溺水摸索2.检查生字读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萌生:萌发。
无赖:指放刁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统编-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在线学习考点练习知识归纳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时考点一.用 “√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瞟.见(pi āo pi ǎo) 溺(n ì ru ò)爱 叮叮当当..(d āng d àng ) 话匣(xi á ji á)子 汤匙(shi chí) 钥匙(y ào shi y ào ch í)祈祷(q í q ǐ) 哀悼(d ào di ào ) 渲染(xu ān xu àn )二.选择正确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祈祷(q í ) 哀悼(d ào ) 渲染(xu ān )B.瞟.见(pi ǎo) 溺(n ì)爱 叮叮当当..(d āng ) C.话匣(ji á)子 汤匙(chí) 钥匙(y ào sh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呻吟 吹嘘 成心成意 软弱无力B.摸索 遭遇 叮叮当当 心满意足C.荒唐 尊守 滴滴嗒嗒 灯火通明2020年 月 日对照第7课知识点自学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对照知识点预习,并在文中作批注。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5.完成课时考点练习。
作业:1.看必读书,完成必读书作业;2.背诵第4课知识点中:第6题、第9题的最后一小题。
D.寡妇溺水涛涛不绝欣喜若狂3.下列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是()组。
A.荒唐—荒诞B.疲乏—疲惫C.悲伤—悲D.绝望—如愿4.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其它五句不相同的是()。
A.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
统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我会读。
二类字:当d ān ɡ 瞟pi ǎo 嘘x ū 寡ɡu ǎ 匣xi á 钥y ào 匙shi 溺n ì
易错音: 瞟.
见(pi āo pi ǎo) 话匣(xi á ji á)子 溺(n ì ru ò)爱 叮叮当当..
(d āng d àng ) 钥匙 (y ào shi y ào ch í) 多音字:当 d āng (叮叮当当 当时)d àng (上当 当铺)匙chí(汤匙)shi (钥匙)
2.我会写。
听写词语:诚心诚意 软弱无力 叮叮当当 呻吟 滴滴嗒嗒 灯火通明 吹嘘
探索 疲劳 摸索 遭遇 荒唐 遵守 寡妇 溺水 滔滔不绝 欣喜若狂
3.我能理解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本文是说人们希望两个失踪的孩子能平安回来。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佛保护和帮助。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费尽口舌:总的就是说完全的浪费,没有一点点的效果。
滔滔不绝:绝,断。
形容流水不断。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毫无疑问:没有一点疑问,十分肯定。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课文中是说汤姆觉得再到洞里去自己并不在意。
4.我能归纳词语
★近义词:绝望—失望荒唐—荒诞疲乏—疲惫悲伤—悲痛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
★反义词:伤心➝高兴绝望➝如愿遵守➝违反满不在乎➝漫不经心
5.课文结构梳理。
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件事:
①孩子们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②孩子们归来时人们的欣喜;
③汤姆讲述自己和贝琪山洞遇险的经历;④汤姆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
困难重重的历险: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
→(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
救)→(安全脱险)。
6.课文易考点梳理。
(1)《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作者是国作家,课文主要写的是汤姆和贝奇获救回家后,小镇人们欢喜的场面以及汤姆向人们讲述自己是的经过,塑造了汤姆、和有点虚荣心同时又讲义气的“顽童”形象。
(2)《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3)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机灵鬼、关心朋友、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的男孩。
(4)通过这个故事,你悟出的道理有:不能恶作剧、要爱护动物、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7.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这时,人们叮叮当当地敲起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叮叮当当、滴滴答答”这些拟声词,写出了当时人们找到两个孩子后的喜悦心情。
同时也传递出他们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2.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
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
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
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3.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的细节描写,突出其悲痛绝望的心情。
4.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和小镇人们的悲伤绝望呢?这样写对描写主人公汤姆有什么帮助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力地反衬出汤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9.拓展延伸。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短篇小说代表作:《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内容简介
汤姆幼年丧母,由波莉姨妈收养。
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
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印江·乔埃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
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
全名托马斯·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
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
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哈克贝利·费恩:
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
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波莉姨妈:
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
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莫夫·波特:
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伊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印江·乔伊:
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孙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嫁祸给了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贝基·撒切尔:
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她有一双蓝眼睛漂亮迷人,一头金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上穿白色衬衫,下穿绣花灯笼裤。
乔伊·哈波:
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
作品影响:《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该书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答案:
1. piǎo xiánìdāng yào shi
6(1)美马克·吐温如何脱险敢于探险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