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生理

合集下载

肾脏生理实验实验报告

肾脏生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2. 掌握肾脏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3. 学习使用生理学实验仪器和方法,观察肾脏生理现象。

二、实验原理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维持体液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尿液形成过程以及肾髓质间质高渗浓度梯度的建立与维持是肾脏生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实验对象与用品1. 实验对象:活体小鼠。

2. 实验用品:生理学实验箱、显微镜、生理盐水、注射器、剪刀、镊子、生理学记录纸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小鼠置于实验箱内,使其适应环境。

2. 肾脏血液循环观察:将小鼠处死,迅速取出肾脏,置于生理盐水中,观察肾脏的颜色、质地和形态。

3. 尿液形成过程观察:将肾脏剪成小块,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4. 肾髓质间质高渗浓度梯度观察:将肾脏剪成小块,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肾髓质间质高渗浓度梯度的建立与维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肾脏呈红褐色,质地柔软。

肾动脉短粗,血流量大,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血液可较快进入肾脏。

2. 尿液形成过程:尿液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滤过是指血液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出水分、电解质和尿素等物质,形成初尿。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对初尿中的有用物质进行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分泌是指肾小管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分泌到尿液中,如氢离子、钾离子等。

3. 肾髓质间质高渗浓度梯度:肾髓质间质高渗浓度梯度是指从外髓部向内髓部组织间渗透压逐渐升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低,同时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对尿的浓缩有重要意义。

六、讨论与结论1.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对尿液形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肾动脉短粗,血流量大,有利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快速滤过,为尿液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2. 尿液形成过程是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1. 尿液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

这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排除身体代谢产物。

2. 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水分的排泄和重吸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通过尿液的调节,肾脏能够帮助维持血液浓缩度,保持适当的血容量。

3. 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平衡,确保它们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

这对于神经传导、细胞功能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4. 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的尿液,参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这有助于稳定体内的PH值,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

5.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以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对血压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 红细胞生成:肾脏产生和释放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帮助维持足够的氧运输能力。

总的来说,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不仅包括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还涉及到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持整体的内环境平衡和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本文将对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排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对这一重要器官的理解。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1.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控制人体内部的体液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大量稀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代谢产物和调节血浆离子浓度,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时,肾脏能够调节酸碱离子的排泄,使血液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调节血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来调节血压。

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高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反之,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低时,肾脏会增加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

4. 产生尿液:肾脏通过对血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生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物质和水分等,通过排除尿液,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滤过:肾脏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到肾单位中。

在肾小球内部,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旋涡,使水分和溶质进入肾小管。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肾单位对滤过的水分和溶质进行选择性的重吸收。

水分和溶质经过肾小管的各个部分,根据体内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被重吸收回体内。

3. 分泌:除了滤过和重吸收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废物和药物排泄进尿液中,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

4. 浓缩与稀释:通过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作用,肾脏能够调节尿液的浓度。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减少水分的丢失;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可以通过稀释尿液来增加水分的排出。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重要的器官,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如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血压等,还担负着排泄代谢产物和废物的重要功能。

肾脏生理

肾脏生理

肾脏生理————————————————————————————————作者:————————————————————————————————日期: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与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与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与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与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与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8、肾脏(生理)

8、肾脏(生理)

以完成正常人安静时的泌尿
功能。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运动、缺O2 失血、中毒等 肾血流量↓ 骨骼肌、脑、 心等血流量↑ 肾交感N兴奋 缩血管物质↑ 肾血管 收缩
调节意义: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
活动器官和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的构成 (二)球旁器 (三)滤过膜的构成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紧密 连接处重吸收
近端小管
Cl-的重吸收
*机制:被动过程 Na+ 、GS、AA等物质在近曲小管前半 段主动重吸收→后半段管内外Cl-浓度差 ↑(高20~40%)→Cl- 顺浓度差经紧密连 接处(称细胞旁路途径)进入细胞间隙; Cl- 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 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 处重吸收。 *特点: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 外,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
肾血流量(RBF)能 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 (包括RPF、GFR)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机制: ①肌原学说 当肾血管灌注压增高时,血管平滑 肌紧张性加强,入球小动脉口径缩小 保持肾血流量稳定;反之亦然。
(有一定范围--血管平滑肌舒缩极限)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一)有效滤过压
(二)肾血浆流量
1、肾小球Cap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
2、囊内压
(三)滤过系数(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
(一)有效滤过压
ΔPf=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脏病理生理(完整)

肾脏病理生理(完整)

1、受损细胞种类及其特征
(1)肾小管细胞:坏死性损伤、凋亡性损伤
特点
小管破裂损伤
坏死、脱落 基底膜被破坏
肾毒性损伤
大片状坏死 基底膜完整
部位
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 近曲小管为主,可累及所
并非所有肾单位都有
有肾单位
病因
持续性肾缺血
肾中毒为主
1、受损细胞种类及其特征
(1)肾小管细胞:坏死性损伤、凋亡性损伤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1.尿的变化 2.氮质血症 3.水中毒 4.高钾血症 5. 代谢性酸中毒 ?
“死亡三角”: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互
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多尿期
特点:尿量增加, 400ml/天 3–5L/天;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大量失水失 钠,低血压、休克、低钾。 持续约2周左右。
原因: 肾排水↓; ADH分泌↑; 分解代谢↑ 内生水↑。
影响: 细胞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1.尿的变化
2.氮质血症 3.水中毒 4.高钾血症
原因: 排钾↓ 组织分解→引起钾释放↑ 酸中毒→ H+-K+交换↑ 低血钠→原尿中钠↓→远曲小管K+-Na+交换↓ 输库存血或食高钾食物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一、概念 二、原因与分类 三、发病机制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持续时间为7-14天; 1.尿的变化:

第八章 肾脏生理

第八章 肾脏生理

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各种物质转运
重吸收物
1)NaCl 2)水
随Na+被动重吸收
①Na+-H+交换 ②泌氢 ③HCO3- 重吸收 ④以CO2方式入胞 ⑤HCO3-优先Cl主动转运 葡萄糖/Na+同向转运体
机制
部位
近端小管占67%,不受ADH调节。 远端小管占20%~30%,受ADH调节
(2)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 血管紧张素 肾血管 收 舒 缩 张 前列腺素 NO Ach 心房钠尿肽
肾血流量 减少 增加
意义:紧急状态下体内血液重新分布, 保证心、脑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水和小分子 溶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的过程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重 吸 收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特点、方式 小管液中的物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转 运重返血液的过程称重吸收

重吸收特点:有选择性;有限度 重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 被动转运(渗透,扩散) 重吸收方式: 原发性 主动转运 (离子泵) 继发性
6)其他
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及机制
分 类 药 物 主要作用部位 机 制
高效利尿药
排K+利尿药
呋噻咪
布美他尼
髓袢升枝粗段 皮质和髓质部
中效利尿药
排K+利尿药
依他尼酸 噻嗪类 氯塞酮 乙酰唑胺 螺内酯
抑制Na+-2Cl--K+ 同向 转 运 系 统 , 抑 制 Na+ 、 Cl- 的重吸收 同高效利尿药
远曲小管-集合管-泌氨

肾脏的解剖和生理(大众通俗版)

肾脏的解剖和生理(大众通俗版)

肾脏的解剖和⽣理(⼤众通俗版)肾脏的解剖和⽣理(⼤众通俗版)01(2008-11-25 13:51:58)转载▼本篇主要概述了肾脏的解剖及其⽣理功能的基础知识,帮助⼤家正确认识“肾为先天之本”和“肾主⽔”的科学知识和道理。

为爱护和保护好肾之“本”奠定基础。

⼈体是⼀个有机的整体。

在⼈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命就是在这种时刻不停的代谢过程中延续的。

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为⽣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同时也不断地产⽣⼀些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和盐类等。

这些废物对⼈体有的有害,有的⽆⽤。

因此,我们的机体就要及时地将它们排出体内。

这些废物⼤部分是经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除的。

因此,⼈们多风趣⽽形象地将泌尿系统⽐喻为⼈体的“下⽔道”。

虽然,泌尿系统完全具备像城市下⽔道那样的排污功能,但是决⾮仅此⽽已,它还有担负着调节⼈体内环境的平衡、分泌各种具有内分泌作⽤的物质等功能。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5个部分组成。

它们位居不同部位,分担着不同的功能,主次分明,各司其职。

肾脏不断地产⽣尿液,分别经过左右两侧的输尿管汇流⼊膀胱。

膀胱像⽔库⼀样,将不断收集的尿液储存起来,当尿液达到⼀定量的时候,通过神经反射作⽤(这时⼈就有想排尿的感觉),经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见下图1-1)肾脏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种类很多,量也很⼤。

因此,它是⼈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同时,也是分泌某些激素的场所。

所以,它是⼈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

当肾功能发⽣障碍时,将产⽣代谢废物蓄积,并出现氮质⾎症,发⽣⽔肿、⾼钾⾎症、酸中毒、⾼⾎压和贫⾎等,这些都会对⼈体造成举⾜轻重的危害。

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肾脏的解剖构造和⽣理功能的特点谈起。

⼀、肾脏的解剖(⼀)肾脏的位置肾脏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分别位于脊柱两侧,在腹膜的后⾯紧贴腹后壁。

由于这个位置正好处于腰部,所以,肾脏俗称为“腰⼦”(见下图1-2)摘⾃《尿毒症防治与康复》第⼆版(⼆)肾脏的外形肾脏的外形近似蚕⾖状,表⾯光滑,呈红褐⾊。

肾脏生理

肾脏生理

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和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和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和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和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肾脏的血供大部分分布在含有肾小球的肾皮质,约10%分布在外髓部,仅1%~2%到达内髓乳头部。

肾血流及其分布特点对排泄废物,调节机体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生理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氧气供应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与调节
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 射下合成,此外也可从食物中摄取。
活性维生素D
生理功能
活性维生素D对维持机体钙、磷代谢 平衡和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也在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目 录
• 肾脏的解剖结构 • 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脏与水、电解质平衡 • 肾脏与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 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01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的位置和形态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后 腰部,形状类似于蚕豆或扁豆。
肾脏的位置略低于肝脏,与第 12肋骨相交。
肾脏的体积和重量随着年龄和 性别而异,成年人的肾脏平均 重量约为100-150克。
钾离子排泄
肾脏通过排泄作用将多余的钾离子排 出体外,维持体内钾离子平衡。
钠、氯离子再吸收
肾脏对钠和氯离子进行再吸收,以维 持体内钠、氯离子的平衡。
04
肾脏与激素的分泌和调 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
由肾脏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 种酸性蛋白酶,主要作用是激活 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

遗传性肾脏疾病
Alport综合征
Alpor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和听力损失等。
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表现为肾脏多个囊肿形成和肾功能不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肾脏的内部结构
01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 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是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它不仅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而且是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制造了大量的激素,可以调节血液压和调节体内生化过程。

肾脏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有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
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并激活其他腺体分泌以及参与免疫和新陈
代谢等。

1.排泄废物
肾脏是主要排泄废物的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经过排尿和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

此外,它还从体内排出了碳酸氢钠、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避免了体内
积聚这些毒素。

2.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肾脏能够通过在排尿中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来调节体内水电解质的
平衡,并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体内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它将对细胞的活动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调节酸碱平衡
肾脏可以通过分泌尿酸和碱性激素来调节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的稳定。

4.激素分泌
肾脏可以分泌一些激素。

生理学课件之肾脏生理学

生理学课件之肾脏生理学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尿的稀释:低渗尿(低于血浆渗透压) pH值:5.0~7.0/血浆7.35~7.45 (三)尿的化学成分 含水约95%~97%,固体物只占3%~5%。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粗 段

髓袢降支细
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髓袢升支粗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三、尿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尿量
正常:1000~2000ml/d左右,平均1500ml; 多尿:>2500ml /d 长期、持续; 少尿:100ml~500ml /d ; 无尿:<100ml /d 。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肾小球,肾小囊微穿刺和球旁复合器示意图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机体的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肾脏生理学理解肾脏的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

肾脏生理学理解肾脏的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

肾脏生理学理解肾脏的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扮演着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肾脏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的原理和机制。

一、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组成。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器,通过滤过血液,并产生初级尿液。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则通过重吸收和分泌的方式对初级尿液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最终尿液。

二、肾脏的功能液调节1. 体液容量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体积来控制体液的容量。

当体液容量过多时,肾脏增加尿量,从而通过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相反,当体液容量不足时,肾脏减少尿量,以保留更多的水分。

2. 渗透调节:肾脏能够根据体液中溶质的浓度来调节尿液的渗透浓度。

当体液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通过增加尿液的渗透浓度来排除多余的溶质。

而当体液渗透浓度过低时,肾脏则减少尿液的渗透浓度,以保持体内溶质的平衡。

3. 酸碱平衡调节: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尿液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肾单位会排泄更多的酸性尿液,以帮助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之,在碱性负荷过多时,则会排泄更多的碱性尿液。

三、体液平衡的维持机制1. 血容量与尿量的关系:肾脏通过控制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维持体液的稳定。

当血容量增加时,肾脏会增加尿量,以调节体液平衡。

相反,当血容量减少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来保留体液。

2. 抗利尿激素的调控: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对于体液平衡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激素可以促进尿液的浓缩和保留,增加体内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液的平衡。

3. 钠平衡的调节:钠是体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肾脏通过调节钠的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体液的钠平衡。

当体内钠含量过多时,肾脏增加钠的排泄,以保持钠的平衡。

相反,当体内钠含量不足时,肾脏则减少钠的排泄,以保留更多的钠离子。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

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肾脏解剖与生理(专业描述)肾脏的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

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

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

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

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

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延续,其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部位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在皮质内层近髓质处的称髓旁肾单位,其肾小管甚长,伸入到髓质内层,甚至达到乳头部,其出球小动脉除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外,还发出直小血管进入髓质内层。

皮质肾单位的肾素含量高于髓旁肾单位。

而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管长,加上有直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这对保持髓质高渗及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

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有选择性”的通透性。

这是因为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

滤过分子大小一般以有效半径来衡量,半径小于14 如尿素、葡萄糖、通过滤过膜不受限制;半径大于20 如白蛋白,滤过则受到一定限制,半径大于42 ;如纤维蛋白原,则不能通过。

滤过膜所带电荷对其通透性有很大影响。

正常时滤过膜表面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使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不易通过,如白蛋白,当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三、肾小球系膜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系膜细胞的作用可能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

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

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首先,肾脏是体内废物的排泄器官,通过滤过血液、重新吸收和排泄物质的方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例如,尿液中的尿素、尿酸、肌酐等物质都是通过肾脏的排泄机制排出体外,维持了体内废物的平衡。

其次,肾脏是体内液体平衡的调节器。

人体内部各种液体组成确保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量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当体内液体过多时,肾脏会增大尿液的排泄量,以达到排除多余液体的目的;当体内液体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排泄量,以保持合适的液体含量。

此外,肾脏还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而这些物质会影响血液的酸碱度。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排泄,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确保体内酸碱度的稳定。

肾脏还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

肾脏能够通过对体内水分的调节来影响血容量和血液浓缩度,从而调节血压水平。

当血液的容量增加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相反,当血液的容量减少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提高血压。

最后,肾脏还参与体内骨骼的代谢。

肾脏通过激活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持体内钙离子的平衡,从而维持骨骼的健康。

此外,肾脏还参与红细胞的生成和维持。

综上所述,肾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废物的排泄、液体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血压的调节以及参与骨骼代谢等。

这些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确保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稳态维持。

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重视肾脏的保护,并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的水分摄入等,提升肾脏的功能。

肾脏病理生理学

肾脏病理生理学
分泌激素
肾脏还分泌一些激素,如肾素 、前列腺素等,参与血压调节
和红细胞生成等生理过程。
肾脏的生理过程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 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 成原尿。
尿液浓缩和稀释
肾髓质中的渗透压梯度可使尿液进一 步浓缩和稀释,以适应不同的生理需 求。
肾小管重吸收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电 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被重吸 收回血液。
则负责尿液的浓缩和排泄。
肾脏还包含肾盂、肾盏等结构, 用于收集和输送尿液。
肾脏的功能
过滤血液
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液 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滤入肾小
囊,形成原尿。
调节体液平衡
通过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 平衡。
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水、电 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尿液的排放
尿液经过肾盏、肾盂、输尿管最终排 入膀胱,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 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 反射使排尿活动发生。
02 肾脏疾病的病理改变
CHAPTER
肾小球病变
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导致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受损。
部分肾小球发生硬化,导致肾功能受 损,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通过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可以 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低 糖、高纤维等,以及适量的运动,有助于 维持肾脏健康。
避免滥用药物
定期检查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 对肾ຫໍສະໝຸດ 造成损害,应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 。

肾的生理病理

肾的生理病理

肾的生理病理
肾是我们身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负责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调节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多个生理功能。

但是,肾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和病理变化。

一、肾的生理变化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肾脏也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如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血流量逐渐降低。

同时,肾小管和间质也会发生纤维化,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

因此,老年人需要注意维护肾脏的健康,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二、肾的病理变化
肾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理变化,如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

1.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
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2.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等。

3.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尿中的矿物质沉淀形成的结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肾结石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重等有关。

4. 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量减少等。

当肾功能完全受损时,需要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因此,我们要关注保护肾脏健康的方法,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食过重、久坐不动、熬夜等不良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与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与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与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与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与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肾脏的血供大部分分布在含有肾小球的肾皮质,约10%分布在外髓部,仅1%~2%到达内髓乳头部。

肾血流及其分布特点对排泄废物,调节机体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一、肾小球滤过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经肾小球滤过膜滤出,形成肾小球滤液。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液的形成量为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膜由3层结构组成:①含有窗孔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②基膜;③上皮细胞或由其形成的足突。

该滤过膜具有高度的通透性,除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外,所有小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故肾小球滤液又称超滤液,除不含血浆蛋白外,其余成分均与血浆相似。

正常人肾小球滤液形成量很大,每日约150 L。

二、肾小球滤液形成的决定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毛细血管内压主要由入球、出球小动脉阻力控制。

毛细血管内压增加,GFR亦增加,毛细血管内压对GFR的影响呈线性关系。

2.肾血浆流量血浆流量对GFR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而实现。

血浆流量减小,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加快,使压力平衡点前移,因而在毛细血管后段可无滤液形成。

但如肾血浆流量增加超过一定值,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很少,这时如血浆流量再增加,对GFR的影响则甚小。

3.动脉血白蛋白浓度主要受机体白蛋白的合成与降解速度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GFR呈反比,表现为双曲线关系。

4.Kf Kf代表滤过膜的通透系数,指滤过膜对水的通透性与整个滤过面积的乘积。

Kf 增加,GFR增加,但当肾小球内滤过压已达平衡,Kf再增加,只能使压力平衡点前移,而不再增加GFR;反之,Kf减少,则GFR减少。

三、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当肾脏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变化时[10.7~24 kPa(80~180mmHg)],肾血流量(RBF)及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当灌注压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后,自身调节将失去作用,GFR及RBF将随灌注压的改变而变化。

2.管球反馈到达远端肾小管起始段NaCl发生改变,可致该肾单位血管阻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改变,此现象称为管球反馈(TGF)。

该反馈的感受部位为致密斑,效应器主要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高速灌流髓撵时,主要表现为入球小动脉收缩;低速灌流时,入球、出球小动脉同时收缩。

此外,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也可能与Kf的改变有关。

TGF的生理意义为在肾单位水平上,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使远端肾小管流量维持在一个狭小的变化范围内,以使远端的肾小管作更.为精细的调节。

TGF的敏感性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入球小动脉的张力是决定TGF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各种入球小动脉扩张的因素如降低血压、多巴胺、组胺、心钠素等可抑制TGF;而使入球小动脉收缩的因素,如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可增强TGF。

呋塞米(速尿)由于抑制致密斑NaCl的重吸收,故可抑制TGF。

3.肾神经肾脏有丰富的神经支配,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在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小球系膜区以及肾小管。

刺激肾神经可引起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但对入球小动脉作用更为明显,还可引起系膜细胞收缩,导致GFR、RBF下降。

肾神经兴奋还可刺激肾素释放,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影响肾功能。

肾神经主要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其直接的缩血管作用与刺激α受体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肾神经对GFR、RBF影响小,但在出血、麻醉、心力衰竭、疼痛等情况下可引起神经介导的肾血管收缩,使GFR、RBF下降。

4.血管活性物质(1)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AT)可引起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引起系膜细胞收缩,Kf下降。

同时AT可刺激肾脏释放前列腺素E2(PGE2)。

PGE2可对抗AT引起的入球小动脉收缩,使AT对入球小动脉的作用不表现出来。

在正常情况下,AT为调节出球小动脉阻力的主要因素。

外源性灌注AT可引起GFR、RBF下降,但GFR下降的程度明显小于RBF,使滤过分数(FF、GFR/RBF)升高。

(2)腺苷:腺苷为ATP的代谢产物,刺激AT受体可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出球小动脉阻力下降,使GFR下降,滤过分数下降。

刺激AT受体可抑制肾素释放。

刺激A2受体,可引起入球、出球小动脉扩张。

小剂量腺苷可刺激TGF,而大剂量则抑制TGF。

目前认为腺苷为调节肾血管阻力的重要因素。

(3)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

在基础情况下,PG产生甚少,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小。

当有AT、肾神经兴奋等缩血管作用因素存在时(如低血容量、慢性失钠、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PGE2产生增加。

此时如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可使RBF、GFR明显下降。

(4)激肽:激肽(如缓激肽)可使肾血管扩张,离体的预先用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出球小动脉舒张。

激肽系统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PG系统相互作用。

(5)心钠素:灌注心钠素可引起RBF、GFR升高,滤过分数增加。

心钠素主要使出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舒张,同时使Kf值增加。

(6)内皮素:内皮素具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主要产生于内皮细胞的多肽。

内皮素可引起GFR、RBF、Kf的显著下降,但滤过分数升高。

内皮素还可与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促使前列环素(PGI)、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心钠素分泌。

在活体实验时,内皮素可引起肾素产生增加。

四、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物质的屏障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滤过膜的屏障作用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机械性屏障分子直径<2 nm的物质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随着分子直径的增大,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减小,当分子直径达4 nm时,通透性接近“0”。

机械性屏障的能力与滤过膜上的孔径大小以及构型有关。

2.电荷屏障正常情况下,血浆白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与白蛋白分子直径相同的中性右旋糖醉则较易通过。

这是因为白蛋白在正常血浆pH时带负电荷,而肾小球滤过膜含有盐酸、硫酸肝素等多糖,也带负电荷,形成电荷屏障,阻止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滤出。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滤过膜上的负电荷消失,大量白蛋白经滤过膜滤出,形成蛋白尿。

第三节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与排泌作用一、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主要功能在于有选择性重吸收原尿中的内容物。

原尿中水分的99%由肾小管重吸收,其中约80%在近曲小管与钠一起呈等渗重吸收,其余的水分由肾小管其余部分及集合管根据体内需要呈高渗性重吸收原尿中的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蛋白等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原尿中的钾和70%~80%的钠由近曲小管和髓撵重吸收,其余的钠主要在远曲小管重吸收。

其他电解质如钙、镁、氯、碳酸盐、无机磷等也大部分在肾小管重吸收。

故原尿和最后排出体外的尿液不仅在量上有差异(一般尿量仅为原尿量的1/100),而且在质上也有很大不同。

肾小管不仅对原尿中的水分重吸收,而且对人体水分和细胞外渗的渗透压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肾小管排泌作用1.远曲小管排泌氢离子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壁细胞中有碳酸酐酶存在,它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游离出氢离子,从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排泌入管腔中,并与尿中的钠离子进行交换,把氢排泌出去,将钠吸收回来。

这一过程可使尿液酸化,从而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2.远曲小管产生并排泌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及氨基酸氧化酶能分别使谷氨酰胺及氨基酸脱胺并与氢离子结合成氨(NH3),排入肾小管腔中,再与氢离子结合成钱(NH4+)用于交换管腔中的钠,起到保钠排氢的作用,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3.远曲小管排泌钾离子在远曲小管腔中,钾离子也能与钠离子交换,形成碳酸氢钾,从而排钾保钠。

在血浆钾离子浓度高的情况下,远曲小管上皮可以多排钾离子、少排氢离子;反之,在人体缺钾时,远曲小管排钾减少,排氢则增加。

此外,肌酐、尿酸、有机酸及不少药物、毒物亦由肾小管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