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复习必备重点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的含义:(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2.政治学研究对象(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3.政治学研究方法: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
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哎呦,,,,好多好多第二章阶级与国家1.阶级是什么?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恩格斯: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身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一、引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定位二、政治学的理论基础1. 实证主义理论- 杰出代表:韦伯、辛普森- 核心观点:关注政治现象的事实和数据,追求客观、可验证的研究结果- 方法论:政治学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2. 规范主义理论- 杰出代表:洛克、罗森堡- 核心观点:研究应该关注政治现象的价值和道德问题,追求对社会公正和理想政治秩序的思考- 方法论:政治哲学、伦理学和规范性研究方法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 定义和目的:通过向被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收集信息,以了解其政治观点和行为- 步骤:设计问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2. 案例研究- 定义和目的:深入研究特定政治事件或个案,以获取详细的信息和洞察力- 步骤:选取案例、收集案例相关数据、分析案例数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3. 实验研究- 定义和目的: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作一些因素来观察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关系- 步骤:制定实验计划、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四、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1. 政治制度- 定义和分类: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性质和运行机制2. 选民行为- 定义和影响因素:政党认同、政治态度、经济利益等- 选民投票行为和参与度的分析和解读五、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的对比- 构建和维护国际秩序的努力和挑战2. 国际安全与冲突- 定义和类型:战争、恐怖主义、地缘政治争端等 - 国际安全问题的政治背景和应对措施六、政党与政治参与1. 政党理论- 党派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政党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角色和功能2. 社会运动与公民社会- 定义和目的:社会运动和公民社会的概念和作用 - 社会运动的策略、组织形式和影响力七、公共政策与决策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定义和阶段: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政策影响力2.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型- 经济人假设、理性决策和制约决策等- 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决策者的局限性八、政治变革和全球化1. 民主化与政治变革- 民主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民主化的挑战和影响2. 全球化与政治- 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 国家主权、文化认同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结语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的总结和回顾。
政治学概论要点
《政治学概论》考试要点第一章1.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这句话如何理解?首先,人分为个体(个人)和集体(群体、类),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然后,天生也就是与后天相反,与生俱来的意思。
政治动物是指社会性的群体生活。
2.政治的内涵狭义的说,也就是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广义的来说,当代的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利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3.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法、历史比较分析法)和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4.一些重要的理论形态及其代表人物: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论、卡尔多伊奇——政治沟通理论、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5.古典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研究核心内容是城邦政治,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后期的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础命题出发,系统的阐述了关于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的观点;西塞罗在其代表作《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完全摒弃了城邦的概念,并对“国家”作出界定,他指出“国家乃是人民的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6.中世纪时期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上帝之城》7.近代文艺复习时期马基雅维里被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位政治思想家,近代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里将政治学与伦理学彻底分开,从而使其具有独立的问题领域,因此他也被视为西方近代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布丹主权理论;霍布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洛克自由主义之父;8.现代时期现代政治科学发端于美国9.罗尔斯正义的理解?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百度下~第二章1.材料分析:权利?政治权利?怎么样监督好权利?行使好权利?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有什么标准?3.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区别: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信仰、精神上的;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依靠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的含义1.传统的解释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史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凯尔森)(3)讲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粉卡,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4)讲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的分配活动。
(戴维伊斯顿)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独存在的,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各个阶级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地表现为政治斗争,因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是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政治学概论总复习一、单选:1、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亚里斯多德撰写的名著是《政治学》;2、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3、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则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4、由孔丘所创立,孟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5、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改良7、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8、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名词、简答)9、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10、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11、经济发展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12、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14、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重要)15、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二、多选:1、用首先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持这种政治思想的思想家有:(1)中国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2)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3)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2、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的活动的思想家有:(1)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家,代表人物韩非子(2)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3)德意志帝国俾斯麦(4)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5)德为马克斯·韦伯3、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2)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3)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4、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政治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
①议会制:也称议会民主制或内阁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其特点是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于议会的支持。
获得这种支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国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行政首长获得议会的信任投票。
行政首脑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一般没有行政实权,行政首脑与议会的关系相较于总统制国家更为密切。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i种政治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是由公民同时选出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并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的同吋担任国家的行政首脑的制度。
在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不是山议会所决定的,而是山选民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牛的,在总统制的国家,总统不需要对议会负责,而只需要对他的选民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根木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形式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②利益集团:是指山观点和利益相似的人民组成,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治决策或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社会团体。
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一般冇三个要素:某种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他们聚在一起,并试图借此向政治机构和决策者提出要求来满足他们的利益。
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政治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有政治,文化,宗教, 知识和政治活动一起其他公共领域之屮的自主性社团或机构所组成。
公民社会是想对于政治国家,公民在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Z外,通过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自主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活动,从而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
③政治现代化是相较于政治发展更注重过程的一种发展形式,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屮有积极产物,如政治发展,也有消极产物,如政治败坏。
而政治发展, 更注重的是政治发展的积极方而的成果。
政治发展的继承与不同:④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时代广为传播的国家起源学说,被认为是国家神权说的肓接否定,并直接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指引了现代国家的建设。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名词解释:1、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3、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说之大成。
4、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5、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6、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9、国家元首,就是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10 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1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12 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3 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工具,是政治社会政治斗争的集中代表。
14 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
政治学概论复习提纲 笔记整理 考题知识点
1.政治的涵义:有的从道德的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归结为一种伦理价值,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要求,倡导“德治仁政" ;有的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和国家都是“上帝”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至高无上的意志的支配;有的从权力出发研究和阐释政治,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权力,认为社会政治生活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有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有的则从权力运作和利益分配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政治,认为政治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2.西方政治观类型:1)伦理政治观2)权力政治观3)神学政治观:政治是天意或神意的体现4)管理政治观✓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术,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 3.权力论解释: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 4.管理论解释: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 5.决策论的解释: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一定积极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4.主权的内涵:5.行为主义政治学概念:6.阶级概念与内涵:7.国家概念、要素、职能、本质:8.中国国家性质的基本内涵:人民民主专政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既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基本内容如下:1)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3)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4)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9.国家权力的含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城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一、基本概念: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1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共本质的现象就是所谓政治权力的异化;17、政治权利:就是政治共同体赋予其正式成员进行政治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自由和利益等,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18、创制权:是指公民有权直接提出关于法律或宪法的建议案,其目的在于防止公共机构拒绝提交或制定有利于人民的公共决策议案,而创制权一旦实现就会使社会各派势力的政治意志更容易输入到社会公共机构中,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政体中政治代表们代表性不足、不充分和不普遍的缺陷;19、复决权:则是指公民对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的一般法律或宪法进行再表决,以决定其是否成为法律或宪法,它是公民对公共机构所做选择的再选择,防止公共机构做出不利于人民的决策;19、政治文化是人们对现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政治意识的总和;20、政治心理是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现象不系统和不定型的感性反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志等诸多具体形式;21、政治思想,就是政治认识主体对政治认识客体的理性反映,是在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它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映,是政治文化的理性形态;22、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23、政治决策就是国家、政党、社会政治组织的领导权力机关,选定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选择按此方向而实现其目标的途径、步骤以及方法、手段等措施的活动;24、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25、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权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治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26、所谓政治发展应该是指整个政治系统发生的包含着系统增量的变迁过程,它可能表现为系统要素的质量不断改善,系统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多,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而和谐,系统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及专门化,系统整体的加工、服务和输出等的能力不断提高等;二、简答题:一阶级的特征作为经济实体的阶级有如下基本特征:1、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处于支配地位,有的处于服从地位;2、不同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即各阶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及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各不相同;3、不同的阶级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4、不同的阶级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二、人民的政治作用人民既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因而对国家政治生活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1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物质生产是政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生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社会政治实践的主体,他们的革命斗争是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三、国家职能的共性•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甚至国家的具体职能也各有特点,但是任何国家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基本职能;1、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其一切破坏分子反抗的职能;这种职能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对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它同样体现了国家的本质;四、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所要采取的组织形式;任何政体的选择,都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必须符合阶级统治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二者的关系中,国体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政体也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的适应,它可以反作用于国体,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是说,如果政体选择得当,就能够起到巩固和发展国体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阶级统治的顺利实现;五、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第二,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政府掌握;•第三,全国行政单位按地域划分,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第四,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第五,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六、政党制度的特征•政党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党制度通常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的,所以,统治阶级为了更有利于其政治统治以及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身的需要,会不断地改变政党制度;•第二,政党制度有些是成文法规定的,有些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尚无成文法规定;•第三,政党制度不仅规范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内容;七、两党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第二,这两个大党势均力敌,相互对峙,长期轮流执掌政治权力;第三,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组阁或当选总统执政;第四,其他政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八、多党制的国家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党派林立,政党联盟松散:第二、联合执政,政局多变:第三、意见分歧较大,政府效能低下:九、政治社团的特点1、团体利益的单一性2、团体成员的群众性3、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4、政治活动的参与性5、政治思潮的多样性十、政治社团的作用1、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化2、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3、增强政治监督的社会化4、维护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十一、文官制度的内容1.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提拔;2.没有任期限制,薪酬逐年提升;3.专业分工明确,职位级别严明;4.保持政治中立,限制政治参与;十二、政治权力的功能政治权力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广泛, 大致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整合;2、政治控制;3、政治分配;4,政治影响;十三、以政治权力异化的原因为标准,可划分以下类型:1、政治权力的结构和体制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最重要的制度原因,据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属于体制或结构型的政治权力异化;2、社会风气,特别是政治领域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重要社会原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风气型政治权力异化;3、掌权者的素质决定了政治权力能否或多大程度上被异化,是政治权力异化是否发生的关键要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素质型的政治权力异化;所谓掌权者的素质,包括品德和能力两方面,其中以品德素质最为重要和关键,绝大多数的素质型政治权力异化都是由掌权者的品德缺陷造成的;十四、政治权利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人类政治权利的要求将更加急迫和普遍;•第二,政治权利的形态将更加多样化,更加错综复杂;•第三,人们实现自己政治权利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措施也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第四,人们享有政治权利的种类不断丰富,绝对数量也与日俱增;•第五,在全球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国之内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发展和实施状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总的来说,政治权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如下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多的手段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利;十五、政治心理的特点1、从主体上看,政治心理具有广泛性和个体差异性;2、从属性上看,政治心理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3、从形成过程看,政治心理具有自发性和直接感受性;4、从表现形态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和相对稳定性;十六、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激发政治行为的直接动力2、政治心理是影响政治变革的心理基础3、政治心理是政治理论的直接基础4、政治心理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七政治决策原则:第一,信息原则;第二,预测原则;第三,系统原则;第四,可行原则;第五,优选原则;第六,创新原则;第七,适时原则;十八、政治管理的特点1、政治管理行为是一种矢量;“有的放矢”即为“矢量”;2、政治管理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的一种管理3、政治管理的实施呈现明显的层次性4、政治管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结果十九、政治管理的内容•首先,对政治思想的管理;这主要是通过对舆论和传媒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的管理,来控制社会政治思想、规范传媒的行为;影响政治道德观、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其次,对政治言论的管理;政治言论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这里主要是指公民在公共场合发表的涉及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有影响的言论,除此之外,不在政治管理之列;•最后,对政治活动的管理;政治活动即个人和集团直接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活动,通常指一定时期为完成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开展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活动;如选举、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罢工、起义等;这些活动直接涉及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因而必须加以管理;二十、政治参与应具备的特征: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应是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所从事的政治活动也必须是业余的、非连续性的,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行为同时也应当是主动的、非胁迫性的;第二、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影响政府的活动;公民的参与行为不管最终是否对政府当局产生压力,从而实现政治参与者的愿望,只要实施者的行为旨在影响政府活动,这种行为就属于政治参与行为;第三、政治参与是一种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指向,必须外化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第四、政治参与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参加听证会、质询会等,我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上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形式;第五、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政治表达权利的行为;它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为前提的,所以政变、暗杀、骚乱和暴动等以非常手段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组织的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二十一、政治参与的方式1、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2、政治接触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除以上主要的几种政治参与方式外,基层自治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政治参与;二十二、政治参与的作用:1、影响经济的发展2、影响政治稳定3、影响社会公平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4、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二十三、政治发展的类型•政治发展可概括为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三种基本类型;1、政治革命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比较多地出现于人类文明尚没有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前各阶段,而在人类掌握了巨大物质力量的近现代社会则相对受到了限制;2、政治改革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曾经长期是一种不彻底的妥协式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3、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关注的焦点是政治系统怎样具有现代政治的那些标准特点和属性,比如大众化、世俗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等;。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
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一、导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的定义道德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对理想生活或社会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事实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去阶级化”的界定: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式”界定:政治是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涵义的论述1.政治是一种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社会中心、阶级化表述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7)政治学狭义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为政治主体(体系):国家、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组织)第二部分为政治行为过程:政治权力、政治治理、政治参与;第三部分政治体系的动态变迁:政治发展第四部分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第五部分政治行为体间关系:国际政治、地方政府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古典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学说自然政治观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学说(5-15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近代时期的政治学(权利)(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有马基亚维利、斯宾诺沙、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潘恩等等现代时期的政治学(19世纪末至今)1.一般来说,20世纪30、40年代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可以统称为传统主义政治学2.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杜鲁门、西蒙、阿尔蒙德、派伊等人3.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人们对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没有关注到对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的研究中去,被视为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缺陷。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3、政治的含义4、中国古代政治学5、西方政治学6、《共产党宣言》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8、行为主义第二章9、氏族10、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11、国家的起源12、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3、国家与氏族的区别14、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5、如何理解列宁关于国家的定义16、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17、国家三要素18、国家职能19、国家消亡的条件第三章20、国家的历史类型21、革命和改革的区别23、奴隶制国家24、封建制国家25、资本主义国家26、社会主义国家第四、五章2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2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29.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共同点、不同点30.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及其表现3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化起来,主要表现是:3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点反映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33、垄断资本主义家如何利用国家来为其经济利益服务:34、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35、和平方式进行革命的条件36、的概念37、新型和新型专政及其相互关系38、我国人民专政的特点39、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第六章40、国家形式4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42、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43、君主制44、制4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6、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容47、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48、国家结构形式49、单一制和复合制50、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51、我国国家结构的形式和特点52、我国多民族国家为什么采取单一制53、民族区域自治54、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七章55、国家机构定义56、国家机构的组成57、国家机构的主要特点58、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5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60、委托立法权61、违宪审查62、司法独立63、社会主义集中制6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65、我国的司法机关第八章66、民族的概念67、民族问题的根源68、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69、民族问题与革命政权的关系(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70、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71、民族运动7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73、资产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74、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任务和途径75、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76、民族自决权77、民族区域自治78、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九章79、什么是政党80、政党的特征81、政党的分类82、政党的功能83、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84、资产阶级政党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85、两党制86、两党制的特点87、多党制88、多党制的类型89、压力集团90、压力集团的影响91、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92、无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9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94、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特征和功能第十章95、政治文化的含义96、政治文化的的功能97、政治文化的分类98、政治文化的结构99、政治社会化100、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101、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0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103、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第十一章10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105、政治发展的动力106、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7、革命108、革命的作用109、改革110、政治体制111、政治总格局11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113、和法制的关系114、法制建设第十二章115、国际政治116、国际政治和国政治的区别117、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主体118、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119、国家主权120、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121、国际组织122、国际组织的分类123、国际政治格局124、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125、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主要容126、国际法127、国际法的基本特点128、国际法的重要作用第一章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如何理解“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3、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社会2.中世纪,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具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7.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学者的专门学科,包括三个历史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从法律的角度出来研究国家、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成为了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2>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3>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政治学研究方向转变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反映了资产经济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4、“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史上的一种有趣现象。
”,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等层面上的,对人本身的关注较少。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现象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一种受各种物质条件制约的,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状况的相对独立的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决定政治现象的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从而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②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完全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利益服务的.③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9页).这种改造世界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公开宣布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④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科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从静态层面上研究各种政治现象,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透视和把握政治现象,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一切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必将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指导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6、学习、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2)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的政治问题(3)有助于学习好政治学专业其他课程(4)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1、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政治学概论资料复习必备重点
3、18世纪未至19世纪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于是逐渐抛弃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开始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进行辩护,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孔斯坦、边心。实证主义代表:孔德、斯宾塞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政治学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权的时代。产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孔孟代表儒家政治思想;老庄代表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代表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代以后又屡加改造的儒家政治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也许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A、“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B、“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3、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个人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政治学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1:“政治”的最初含义[单选]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古中国:统治(“治国平天下”的活动)。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论述]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列宁5.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考点3: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过程[单选]1.文艺复兴是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2.15世纪至16世纪,是形成时期。
布丹,《共和六论》。
无: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太阳城》。
3.17世纪至18世纪,是繁荣阶段。
英国的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
4.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发展和变革阶段。
资:自由主义,实证主义。
无: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考点4: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过程[单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考点5:《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多选](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专政。
(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核心是政权问题。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
(4)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是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
考点6: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单、多选]原始人们之间的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可打印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的含义■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
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③比较政治④公共政策⑤行政管理⑥国际政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第二, 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第三, 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二、国家权利的特征国家权力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基本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要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权,即国家权力意志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任何其他意志都不能与国家权力意志相抵触。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性,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主权平等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一个国家在主权意义上与其他国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
2.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所以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如同恩格斯所强调的,“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
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①。
3.普遍性。
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社会组织、社会集团都不能违背国家权力意志和规定,因此,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这就是说,它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传统中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和发展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他反对儒家的“礼治”和“王道”,主张“法治”和“霸道”。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审不害的“术”融为一体,秦始皇正是利用法家的政治学说完成了秦朝的统一大业。
道家政治思想:
儒家与法家的治国思想虽然各自持着“德治”和“法治”以及“王道”和“霸道”两种治国原则;是积极的。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则与此相反,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
政治现象的范围: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产生,并且到一定历史阶段而消亡的。
2、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A、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
B、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都属于政治现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C、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以权力研究为主逐渐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价值中立:
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权威戴维.伊斯顿在他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全面反省时所说。
政治哲学代表:
“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其中,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正文论》和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两部著作,堪称政治哲学复兴的先声。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观点: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分配论。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E、《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上述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经典著作以及《邓小平文选》。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
国家的产生形式: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切国家产生的普遍规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这就形成了国家产生形式的多样性,有3种。
1、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2、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为争得平等权利,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3、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征服直接结果。
1、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A、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就人性和权利之间关系做了大量的论述。B、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布丹,他认为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它至高无上,不受法律约束,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主权是国家固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主要特征;国家只有通过主权才能达到真正的稳定和统一。C、以莫尔《乌托邦》和康伯内《太阳城》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却远远地超出了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这种发封建专制和争取政治平等的范围。
3、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个人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二)、形成和发展:
文艺复兴直至19世纪末期,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成为专门学科:
1、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完全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学者的专门学科。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A、从19世纪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研究对象(称为国家学)。
B、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从国家制度的研究转向政治权力的研究,代表人物: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
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
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
2、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2、契约论,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契约论者都主张不能长久地停留国家以前的那种自然状态下,为了保障财产和安全,要以人定的关系来代替自然的关系,人们就相互订立一种契约,成为国家。国家是人类理性的创造,是人们自觉结合的产物。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它具体包括以下几项主要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
4、阶级分析。
5、经济分析二、比Βιβλιοθήκη 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2、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资产阶级代表: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儿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斐克、潘恩和汉密尔斯等。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家的典型代表: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3、18世纪未至19世纪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于是逐渐抛弃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开始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进行辩护,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孔斯坦、边心。实证主义代表:孔德、斯宾塞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政治学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我国儒家思想,如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
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伦理混在一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也一样。
柏拉图:研究政治思变源头“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政治学开山鼻祖,用道德的观点归纳政治。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法律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特征: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是权力(政权),核心是政权。
4、政治活动是科学,艺术。
#*#政治的概念: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恩格斯的著名论断说明了三点;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又不代表无产阶级,它是高出一切阶级,调和各阶级利益的力量。国家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才需要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4、结构功能研究法。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治沟通、法规制定、法规执行等。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儒、法、道三家的治平之学各有特点、互相对立、互相渗透,有互补作用。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一)、萌芽时期:
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与古希腊社会,代表人物: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
2、另一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群体的善;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其代表作《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第三次,从社会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A、《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B、《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C、《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代以后又屡加改造的儒家政治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也许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 。A、“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B、“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