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的指南(2018年)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一、背景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变性和死亡所引起的。
该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休息性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其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该疾病。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的标准,诊断帕金森病需要满足以下主要条件:1)进行性运动障碍,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巴金森姿势、2)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附加症状,例如姿势不稳、运动迟缓、痛觉异常等,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治疗原则四、药物治疗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多巴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酯酶药物等。
多巴胺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
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运动功能波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五、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这些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六、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深脑刺激术和胶质前腔造影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药物需求量。
七、疾病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帕金森病的患者还需进行全面的疾病管理。
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保持身体活动和认知刺激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充实的思维活动。
结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的指南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的指南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和平衡障碍。
尽管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药物,但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1.评估和诊断:在开始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
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教育。
2.非药物治疗: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管理的主要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多巴胺替代疗法:多巴胺是一种帮助缓解帕金森病症状的重要物质。
常用的多巴胺替代疗法包括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来制定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案。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多巴胺受体并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普拉立哌啶和奥氰唑酮。
-儿茶酚氧化酶B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儿茶酚氧化酶B的活性,从而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
常用的儿茶酚氧化酶B抑制剂包括西酞普兰和雷沙吉兰。
-抗胆碱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所引起的颤抖和运动缓慢,常用的抗胆碱药物包括戊酰硫胺和特鲁非罗。
除了上述常用药物,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4.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不能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被考虑。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深部脑刺激术、经皮脑电刺激术和胼胝体切断术。
深部脑刺激术是一种刺激大脑深部结构的方法,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相关区域。
经皮脑电刺激术则是通过经皮电刺激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胼胝体切断术是一种切断大脑左右半球之间连接的手术方法,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一些症状。
结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的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且实用的治疗方法。
患者应尽早进行评估和诊断,并与医生有效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我国65 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 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 年和2009 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5 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1. 治疗原则1.1 综合治疗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
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
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1.2 用药原则疾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中国帕金森治疗指南
➢ 处理同剂峰异动症
29
运动并发症治疗
30
姿势步态障碍的治疗
➢ 变换体位(转身、起身、弯腰等)时易发生,PD摔跤最 常见原因
➢ 无有效治疗,可尝试: ① 调整药物—偶尔有效 ② 主动调整身体重心、踏步走、听口令、听音乐、打节 拍、跨越物体(真实、假想) ③ 助行器、轮椅
31
37
睡眠障碍的治疗
睡眠障碍主要包括:
➢ 失眠 ➢ 不宁腿综合征(RLS) ➢ 周期性肢体运动病( PLMS)
38
睡眠障碍的治疗
➢ 失眠如果与夜间的PD症状相关,加用左旋多巴控释片、DR 激动剂或 COMT抑制剂
➢ 异动症引起,需将睡前服用的抗PD药物减量 ➢ 服用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时,
① 正确服药时间 ② 若无改善,减量或用短效镇静安眠药 ③ 仍无改善,停药 ➢ RLS、PLMS:睡前2h内服用DR激动剂治疗或复方左旋多巴
– 若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则应开始症状性 治疗。
8
首选药物原则
早期PD治疗策略
< 65岁患者且无认 知障碍
>= 65岁患者或有认 知障碍
MAO-BI 或 加VitE
复方左旋多巴
非麦角类 DR激动剂
复方左旋多巴 +COMT抑制剂
复方左旋多巴 +COMT抑制剂
金刚烷胺和/或安坦(用 于震颤为主的患者)
39
手术治疗
40
外科手术的适应症
➢原发性帕金森病 ,曾对左旋多巴制剂有效。 ➢经完整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再无法控制或
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 ,调整药物亦无法改 善。 ➢没有严重的认知和精神障碍。
41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帕金森病指南
其他神经递质及受体变化
除了多巴胺能系统外,帕金森病还涉及其他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变化,如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如乙酰 胆碱系统的相对亢进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肌强直和运动减少等症状。
帕金森病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帕金森病概述 •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 • 帕金森病诊断方法 • 帕金森病治疗方法 • 帕金森病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01
帕金森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以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实验室检查项目
帕金森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检查、脑脊 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意义解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可能提示帕金森病或其他相关疾病的 存在。例如,脑脊液中的α-突触核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支持帕 金森病的诊断,但这一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家中的地面应该保持干燥、整洁,并 铺设防滑地垫或地毯,以防止患者跌 倒。
06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家庭情况等因素,为患者制定 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 方式等。
执行情况回顾与调整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解读PPT课件
第四版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理念和综合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药 物、手术、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
强化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第四版指南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02 诊断与评估
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3
新型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研发
随着科研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问世,为帕金森
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水平
新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准 确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等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精准医学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帕金森病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精准
治疗,例如基因检测和个性化药物选择。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帕金森病涉及神经、精神、康复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
。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 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以缓解身体紧张
和焦虑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帕金森病 友团体或社区活动,与 其他患者交流经验,获
取社会支持。
06 长期管理与随访
长期管理目标和策略
控制症状
01
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有效控制帕金森
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与认知功能训练
帕金森病诊疗指南
帕金森病诊疗指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震颤、姿势不稳等症状。
虽然该病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
以下是针对帕金森病的诊疗指南。
1.早期识别和诊断: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
因此,医生应该有帕金森病的认知,并在初步症状出现时进行诊断。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运动变慢、脚步拖沓、手抖等。
临床上可以通过问诊、神经系统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帕金森病。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主要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
多巴胺类药物可以补充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并减轻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然而,多巴胺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运动不稳、血压下降等。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教授患者正确使用肌肉和关节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运动。
4.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深部脑刺激术和病变切除术。
深部脑刺激术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特定的脑区,以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病变切除术则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导致症状的脑区。
6.个性化治疗和随访:帕金森病的病情和症状因人而异,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其他疾病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帕金森病的诊疗应该是个性化的,并需要综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1.疾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如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系统失调有关,导致基底神经核的损伤。
2.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符合运动症状的主要特征,包括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
-除外其他能够引起类似运动障碍的病因。
-症状的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
-确保症状不是由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引起。
3.治疗原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函数能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缓解症状,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疾病进展。
-防治并发症,包括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4.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
多巴胺类药物通过恢复多巴胺系统的正常功能来减轻症状,而抗胆碱药物可以减轻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
-深部脑刺激(DBS):对于无反应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深部脑刺激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它通过电极植入患者的脑部,然后通过外部装置来提供电刺激,以减少运动障碍和症状。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减轻症状和改善运动功能。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重要手段,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5.治疗进展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症状评估和运动功能测试,以掌握疾病的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统一帕金森病症状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等。
总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建议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
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定期进行症状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
帕金森病诊治指南
5.诊断标准(绝对排除标准)
存在以下任何1项即可排除帕金森病: (1)存在明确的小脑异常,如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动异常。 (2)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向下的垂直性扫视选择性减慢。 (3)发病后5年内,诊断为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4)发病3年后仍局限于下肢的双侧帕金森样症状。 (5)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其剂量和时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
8、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
近年来研究显示,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出现的嗅觉障碍、睡眠行为障碍(白天睡眠过多 或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及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在本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已经出现缓慢 进展的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的初诊患者, 追问病史, 若伴有前期的非运动症状, 应高度怀疑 帕金森病。
UPDRS是一个较为全面评估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工具。共42项, 分为4个 部分, 可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病情发展程度、治疗后的状态、 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临床评价帕 金森病的标准工具。量表分值越高, 表示帕金森病症状越严重。
7、鉴别诊断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由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等)引起的帕金森症状, 病史结合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1)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卒中史,症状对称,以下肢步态障碍较突出,震颤少
见,常伴锥体束征。 (2)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常正在服用丁苯那嗪、利血平、甲基多巴、氟桂利嗪和桂利嗪等药物。 (3)正常压力脑积水可出现步态障碍,常伴认知障碍和尿失禁。影像学常显示脑室扩大,腰穿放液后症状
帕金森病抑郁、焦虑与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可以改善PD抑郁症状(无循 证医学证据),对于不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适量 应用,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精神症状,及SSRI类抗抑郁 药物合用可能会诱发5-羟色胺综合征,故不能及SSRI 类药品合用。
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第1部分
目前尚无帕金森病抑郁专用的诊断标准。帕金 森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符合DSM-IV抑郁症 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帕金森病抑郁。即:
1.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诊断标准或中国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
(3)治疗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用最少的多巴胺能制剂控制运动 症状,用最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
非药物治疗:文献报道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改善PD患者抑郁 症状,效果及氟西汀相当(Ⅲ级证据二个),因为一项研究缺乏 安慰剂对照,另一项研究病例数较少,无证据支持或否定rTMS 治疗PD抑郁的有效性,所以无特殊推荐。
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 错觉、妄想和存在的错误观念。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品可能会导致精神病性症状 发生,但是及帕金森病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性更 明确的是脑内路易小体沉积、单胺能神经递质 的不平衡以及视觉空间加工障碍。
幻觉:帕金森病幻觉可涉及任何感觉形式,但 以视幻觉最为常见(90%以上)。听幻觉一般 及视幻觉伴发,触幻觉、嗅幻觉、胃肠幻觉等 非常少见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018中国帕金森病地诊断实用实用标准2018版
适用标准文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疗标准(2016 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阻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阻碍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有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的生病率为1700/10 万,并随年纪增添而高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成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掉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成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含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和缓姿势均衡阻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样、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 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疗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疗和鉴识诊疗,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标准的基础上,参照了国际运动阻碍学会(M DS)2015 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新标准,联合我国的实质,对我国 2006 年版的帕金森病诊疗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sonism )的诊疗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疗确实立是诊疗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疗帕金森综合征鉴于 3 个中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和缓起码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 2 项症状的 1 项,上述症状一定是不言而喻的,且与其余干扰要素没关。
对全部中心运动症状的检査一定依照一致帕金森病评估计表( UPDRS)中所描绘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 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可以纯真地经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心运动症状1.运动缓慢:即运动迟和缓在连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降落(或许渐渐出现狐疑、踌躇或暂停)。
该项可经过 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 )、手部运动(3.5 )、旋前- 旋后运动(3.6 )、脚趾敲击(3.7 )和足部拍打(3.8 )来评定。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介绍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介绍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是由中国神经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学组领衔制定的,用于指导中国境内医生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方面的决策。
新版治疗指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更新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更好地提供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
本文总结了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的主要内容。
1.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治疗指南首先明确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其中包括主观评估工具(如上海帕金森病评价量表)和客观评估工具(如DaTSCAN和眼动仪等)的应用,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帕金森病的定义。
2.药物治疗:指南列出了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抗胆碱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等。
针对不同阶段和特殊情况建议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如早期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伴随症状等。
3.外科治疗:指南对深部脑刺激术(DBS)和持续肠内胆碱酯酶抑制剂注射(CDD)等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评估、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处理等,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地选择适合的外科治疗方案。
4.非药物治疗:指南还介绍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如康复训练、生活习惯调整、言语和吞咽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5.并发症管理:帕金森病常伴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指南针对这些并发症提供了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干预等。
6.个体化治疗:治疗指南强调,帕金森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特殊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性,建议医生与其他专家(如康复师、心理学家)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
总的来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为医生在帕金森病管理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它不仅提供了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常规方法,还提供了非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管理等综合性的治疗建议。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作者:陈生弟,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200025刊名:中华神经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年,卷(期):2009,42(5)引用次数:0次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原发性帕金森病治疗的建议(1998年)[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4)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6)3.Parkinson Study Group Effects of tocopherol and deprenyl on the progression of disability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19934.Hauser RA.Lew MF.Hurtig HI Long-term outcome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rasagiline treatment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20085.Bonuccelli U.Pavese N Role of dopamine agonists in Parkinson's disease:an update 20076.Shults CW.Oakes D.Kieburtz K Effects of coenzyme Q10 in early Parkinson disease:evidence of slowing of the functional decline 20027.Albin RL.Frey KA Initial agonist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a critique 20038.Olanow W.Schapira AH.Rascol O Continuous dopamine-receptor stimulation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2000(zk)9.Olanow CW.Watts RL.Koller WC An algorithm (decision tre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01):treatment guidelines 2001(z5)10.Horstink M.Tolosa E.Bonuccelli U Review of the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Report of a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and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European Section.Part Ⅰ:early (uncomplicated) Parkinson's disease 2006 11.温洪波.张振馨.罗毅.陈生弟.蒋雨平.张小英.孙相如.王新德.姚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溴隐亭对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9)12.Junghanns S.Glockler T Reichmann H.Switching and combining of dopamine agonists 2004(z6)13.Lew MF.Pahwa R.Leehey 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ewly formulated selegiline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as an adjunct to levodopa in the management of 'off'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200714.张振馨.李辉.罗毅.蒋雨平.陈生弟.陈海波.孙斌.温洪波.王坚.翁中方.王新德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6)15.Olanow CW.Stocchi F COMT inhibi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can they prevent and/or reverse levodopa-induced motor complications? 2004(z1)16.Pahwa R.Factor SA.Lyons KE Practice Parameter: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with motor fluctuations and dyskinesia (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0617.Horstink M.Tolosa E.Bonuccelli U Review of the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Report of a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EFNS) and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European Section (MDS-ES).Part Ⅱ:late (complicated) Parkinson's disease 200618.Waters C Othe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motor complications and dyskinesias 2005(z11)19.NICE clinical guideline.Parkinson's diseas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200620.Grimbergen YA.Munneke M.Bloem BR Falls in Parkinson's disease 200421.Poewe W.Seppi K Treatment options for depression and psychosis in Parkinson's disease 2001(z3)22.Lemke MR Dopamine 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disease:depression 2008(z2)23.Dewey RB Jr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2004(zk)24.Kaynak D.Kiziltan G.Kaynak H Sleep and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dopaminergic treatment 200525.Deep-Brain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Study Group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or globus pallidus pars interna in Parkinson's disease 200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sjk200905024.aspx下载时间:2010年3月1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5/2019
17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开关现象 处理较为困难 可以选用口服DR激动剂 采用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DR激动剂
(如麦角乙脲等)6•/Fra bibliotek5/2019 分为非药物治疗(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 加强锻炼、坚定战胜疾病信心及社会和家人对患 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
6•/15/2019
8
一、早期PD治疗(续)
初期多单药治疗,也可采用优化小剂量多种药物(多靶点)联合应用, 目标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药物治疗包括疾病修饰治疗和症状性治疗药物。
疾病修饰治疗药物除了可能的疾病修饰作用外,也具有改善症状的作用; 症状性治疗药物除了能够明显改善症状外,部分兼有一定的疾病修饰作用 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药物: 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维生素E、雷沙吉兰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 大剂量(1200mg/d)辅酶Q10
作用于基底节非DA能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等治疗效果的相关临 床试验正在开展。
6•/15/2019
20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剂峰异动症
减少每次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 若患者是单用复方左旋多巴,可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加
用DR激动剂,或加COMT抑制剂。 加用金刚烷胺。 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 若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则应换用常释剂,避免控
姿势平衡障碍是PD患者摔跤最常见的原因,易在变换体位如转 身、起身和弯腰时发生。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调整药物剂量或添加药物偶尔奏效。 主动调整身体重心、踏步走、大步走、听口令、听音乐或拍拍
子行走或跨越物体(真实的或假想的)等可能有益。 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甚至轮椅,做好防护。
6•/15/2019
如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进行语言障碍训练、步态 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
若能每日坚持,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 动功能,并能延长药物有效期。
中
4级:严重障碍,在无协助的情况下仍能行走或站立
晚
5级:病人限制在轮椅或床上,需人照料
期
6•/15/2019
7
一、早期PD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一旦发生,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性 加重,疾病早期阶段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要快。
早期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 饰时机,对今后整个治疗成败的关键。
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 应用药物治疗,但可相应减少剂量。
非原发性PD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是手术禁忌证。 手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有较好疗效,但对躯体性中轴症
状(姿势平衡障碍)无明显疗效。
6•/15/2019
32
手术治疗
神经核毁损术和DBS(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
•
(一)首选药物原则(续)
早发型患者不伴有智能减退
①DR激动剂 ②MAO-B抑制剂 ③金刚烷胺 ④复方 左旋多巴 ⑤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
美国、欧洲治疗指南首选①或②、⑤ 经济原因:首选金刚烷胺 特殊工作之需要求显著控制症状或伴认知功能减退
④;⑤;或小剂量①/②/③+ ④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
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是PD中晚期常 见的症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及服药次数可以 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亦有 疗效。
症状波动包括剂末恶化、开关现象。
异动症又称为运动障碍,包括剂峰异动症、双相 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
6•/15/2019
15
药物、手术、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
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整个治疗过程中主要治疗手段,手术 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
只能改善患者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治愈。
6•/15/2019
4
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症治疗)
治疗总的原则(个体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太极拳、节律步态训练) 心理疏导 照料和护理(亟待专科护理的全面跟进)
6•/15/2019
27
(三)非运动症状- 2.自主神经功能
包括便秘、泌尿障碍和位置性低血压等。
便秘:摄入足够液体、多纤维素食物或温和导泻药物,如 乳果糖、番泻叶等;也可加用胃蠕动药,如多潘立酮、莫 沙必利等;停用抗胆碱能药并增加运动。
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可采用外周抗胆碱能药,如 奥昔布宁、溴丙胺太林、托特罗定和莨菪碱等。
29
(三)非运动症状-3.感觉障碍
嗅觉减退:常见且多发生在运动症状之前多年,目前尚无 明确治疗措施。
疼痛或麻木:若药物治疗“开期”疼痛或麻木减轻或消失 “关期”复现,则提示由PD所致,可以调整治疗以延长 “开期”; 反之,则由其他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可以 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宁腿综合征:入睡前2h内选用DR激动剂(普拉克索),或 给予复方左旋多巴。
6•/15/2019
30
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症治疗)
治疗总的原则(个体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 心理疏导 照料和护理(亟待专科护理的全面跟进)
6•/15/2019
31
手术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显效明显,长期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 运动波动及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中国帕金森病脑深 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6•/15/2019
5
二、用药原则
目标:有效缓解症状、提高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症状,可能会达到延缓 疾病进展。
基本原则: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 用,力求 “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避免或 降低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发生率。
临床应用强调:个体化。
制剂、DR激动剂。 采取以上措施症状仍存在,在不明显加重PD运动症状前提下,
可将复方左旋多巴逐步减量。
若药物调整效果不理想,则提示可能为疾病本身导致,要考虑 对症用药。
6•/15/2019
26
(三)非运动症状- 1.精神障碍
幻觉、妄想:氯氮平或喹硫平 抑郁、焦虑:SSRI或DR激动剂 激惹:劳拉西泮和地西泮 认知障碍和痴呆:多奈哌齐及美金刚等
治疗总的原则(个体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太极拳、节律步态训练) 心理疏导 照料和护理(亟待专科护理的全面跟进)
6•/15/2019
34
康复与运动疗法(太极拳、节律步态训练)
康复与运动疗法对PD症状改善、延缓病程的进展可能有一 定帮助。
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语言和(或)吞咽障碍等,均可 进行相应康复或运动训练。
释剂的累积效应。
6•/15/2019
21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双相异动症(剂初/剂末异动症)。 若在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应换用常释剂,最好换用水
溶剂,可以有效缓解剂初异动症。
加用长半衰期DR激动剂或延长左旋多巴血浆清除半衰期 的COMT抑制剂,可以缓解剂末异动症,也可能有助于改 善剂初异动症。
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6•/15/2019
2
治疗方法和手段(对症治疗)
治疗总的原则(个体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太极拳、节律步态训练) 心理疏导 照料和护理(亟待专科护理的全面跟进)
6•/15/2019
3
一、综合治疗
每一例PD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 动症状,应对两类症状全面综合治疗。
13
二、中晚期PD治疗
中晚期PD,尤其是晚期PD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 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副作用或运动并发症 因素,非运动障碍进一步加剧病情生化质量恶化。
对中晚期PD的治疗,一方面要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 运动症状;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 非运动症状。
6•/15/2019
14
18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异动症
6•/15/2019
19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异动症( 剂峰异动症 、 双相异动症 、 肌张力障碍 )。
微泵持续输注DR激动剂或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可以同时改善异动 症和症状波动,目前正在试验口服制剂是否能达到同样效果。
特别注意:药物治疗(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避免发 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6•/15/2019
6
PD病程分期-HOEHN&YAHR
0级:无疾病体征
1级:单侧肢体症状
早
1.5级:单侧肢体+躯干症状
期
2级:双侧肢体症状,无平衡障碍
2.5级:轻度双侧肢体症状,后拉试验可恢复
3级:轻至中度双侧肢体症状,平衡障碍,保留独立能力
24
(三)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PD非运动症状涉及许多类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的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和睡眠障碍。
需给予积极相应的治疗。
6•/15/2019
25
(三)非运动症状- 1.精神障碍
包括抑郁和(或)焦虑、幻觉、认知障碍或痴呆。 需要鉴别精神障碍由抗PD病药物诱发,还是由疾病本身导致。 药物诱发:依次逐减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MAO-B抑
6•/15/2019
22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续)
运动并发症-肌张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