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第2章物流系统结构
物流系统实例展示
物流系统
第二节
物流系统基本结构
一、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 物流系统有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
流体
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载体的类型和规模
载体
流体 流量 流向 流程 决定载体的属性
载体 制约 流向 流量 流程 流体
流体
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 流向 流量 流程
流向
流量
流程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案例 物流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某新成立的物流企业拥有3吨普通卡车50辆,10吨普通卡车30 辆,高级无梁仓库20000平方米,层高14米,地处上海市的莘庄南 部,邻近沪闵路和莘松公路,请比较以下四种市场定位中哪一种最 适合于该企业,为什么? (1)上海西部地区的国际货运代理。 (2)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车辆外包,仓库出租。 (4)省际运输仓储企业。
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托弗曾说过:―市场中只有供 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 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当供应链上的成员实现 了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之后,整个供应链的效 率将大大提高。物流接口无缝化,是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 链整合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和竞争 能力,从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为企 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当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家 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积极实现物流载体无缝化时,不仅可 以借助国家的强制力量,使自己的标准成为通用标准,提高整 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和竞争能力以及自身的知名度,巩固自己 在整个供应链的主导地位,而且还可以借助标准,打击竞争对 手,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内各职能 部门、各位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为企业实现物流接口无缝化打 下坚实的基础。
科普跨境物流知识
科普跨境物流知识跨境物流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出现的一门新型物流服务,它指的是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交流的物流行为。
跨境物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发展,让企业可以更好的进入全球市场,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选择。
今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跨境物流进行科普,让大家更加了解它的基本套路。
一、跨境物流的流程跨境物流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订单确认。
在跨境物流中,订单确认非常重要,由于跨境物流涉及到不同国家、区域的海关验货和过关手续,在开始物流流程前,需对收货人信息进行确认,以保证订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物流公司接单。
当订单确认后,物流公司会把订单进一步处理,进行集货、报关等环节。
3、货物制单和报关。
中国的跨境物流运输会需要有出口装箱单、运单、商业发票、海关缴税单、检验检疫证书等多种单证的处理,这就需要跨境物流公司有专业的报关人员对上述单证进行审核和制单。
4、物流运输。
合格的物流公司会把货物按照出货日期和船运最终到达目的地的货期约定,按时按质交运。
5、目的地通关。
物流公司会在货物到港后,将货物发送给目的地国境内的物流公司,由目的地公司负责通关、派送等工作。
二、跨境物流的费用结构1、基础费用跨境物流涉及国家之间的物流配送,这里的费用多数是按照发货物品的重量和大小成本结算的。
2、贸易服务费用跨境物流还涉及到报关、商检、快递、退税等这一级别的服务等,他们的费用是相对比较固定的。
3、增值服务费用一些额外的服务费用,如仓储服务、付款代收、货物检验等,这些额外服务费用会对基础费用和贸易服务费用造成增加,但相对其他费用比例较低。
三、如何保障跨境物流的安全性和效率1、选择正规途径在选择跨境物流公司时,要选择一些有良好信誉度和实力的电商物流公司。
因为在国际运输过程中,海关和监管方面的法规和手续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
2、选择适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在选择国际物流方案时,应确保与货物的性质、价格及交货期等一致。
货值高或时效性要求高的物品需要使用更可靠的物流服务比如DHL,而海运等服务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较高的稳定度。
物流信息基础知识实务
管理,需要信息的控制功能,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来
评价和鉴别各种方案,该功能强调了信息的控制力度
。
3.决策功能。大量的信息能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情况,
协调进行物流活动的评估、比较、成本收益分析,从
而做出有效的物流决策。
4.战略功能。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的支持上,有效利用
构形状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堆积式或层排式二
维条形码,另一类是棋盘式或点矩阵式二维条形码。
• 条形码应用领域:条形码广泛应用于商业流通、邮电通讯、
物流仓储、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控制等各个领域。
一、物流信息编码与交换技术
• 3、EAN码是国际通用性符号体系,所表达的
信息全为数字,主要应用于商品标识。常见
影响或有关的文化、科技、产品、法律、教育、民俗等方
面的信息。
(五)另外,物流各个不同的功能领域由于其活动性质的不
同,信息内涵和特征也有所不同。按这些领域功能分类,
有运输信息、仓储信息、装卸信息等。甚至更细化分成集
装箱信息、托盘交换信息、库存量信息、汽车运输信息等
三. 物流信息系统
1.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LIS)
•
•
•
•
•
•
•
•
•
•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
1、开放性
2、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安全性
4、协同性
5、动态性
6、快速反应
7、信息的集成性
8、支持远程处理
9、检测、预警、纠错能力
物流信息系统(LIS)
• 二、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 基层作业层 将收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
物流知识
1、运输网络合理配置;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行效率;
4、推进共用运输;
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七、仓库应具有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2、调节供需功能;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
4、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
八、仓储合理化的方法和装卸搬运的概念
(一)仓储合理化的方法
第三章:物流成本、服务与标准化
£ 3-1物流成本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设备、设施费用;
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设备和设施费用;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 3-2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3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 4-5第三方物流与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选择3PL要慎重。
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计量、评估体系,切实消除现代企业物流过程的差错
2、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第四章:第三方物流
★ 4-1第三方物流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称合同制物流。
物流规划知识内容
物流系统模式策略:
最小总成本策略、最高顾客服务策略、最大利润策略、最大竞争优势策略
物流系统的战略规划:
调查分析、需求预测、规划设计、方案评估பைடு நூலகம்实施、实效评估
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法:
指物流系统的建模方法,一般包括优化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启发式方法和 IDEF 流程图分析法
第二章
物流节点选址规划目标:
成本最优化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多式联运 运输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货品特性、运输速度和运距、运输容量、运输成本、运输质量、环境保护
第八章
物流系统评价概述:
现状评价、方案评价、实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与模型:
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统一评价准则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单排序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
物流对象、物流量、物理作业线路、辅助部门、作业时间安排
SLP 规划步骤:
物流分析
作业单元相关性分析
作业单元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作业单元位置和空间关系图确定
方案评价与选择
第五章
物流园区的概念:
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用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
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物流园区功能: 基本功能
停车、配载、仓储保管、中转和衔接、加工、配送、信息服务
延伸服务功能
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物流咨询培训服务
配套服务功能
车辆辅助服务-加油、检修、培训、配件供应 金融配套服务-银行、保险、证券 生活配套服务-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 工商税务海关等服务
(精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全套283页PPT课件)
任务一 物流系统的基本知识 任务二 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任务一 物流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 二、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
任务一 物流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
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 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 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
(1)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2)对新系统的分析
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
分析内容 对象 目的 地点 时间 人员 方法
第一次提问 做什么 是什么 在何处做 在何时做 由谁做 怎样做
1.5 物流系统的分类
1. 物流发生的位置 按物流发生的位置,物流系统可划分为企业内部物流
系统和企业外部物流系统。 2. 物流运行的性质
根据物流运行的性质,物流系统可以划分为供应物流 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和废 弃物流系统。 3.物流活动的范围
以物流活动的范围进行分类,物流系统可以划分为企 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 4.物流构成的内容
2.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寻求。
2 )物流要素集成化原则 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
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等要素进行统 一规化、管理、评价,通过要素问的协调和配合 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 流系统要素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 目的的过程。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运输、储 存保管、包装、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 送、物流信息等,如果从物流活动的实际 工作环节来考查,物流由上述七项具体工 作构成。
货物学基础
货物学基础
货物概念:
* 定义:货物是指可以在商业交易中买卖的物品,通常是商品或产品。
* 分类:货物可以分为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也可以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如易腐、易损、危险品等。
货运与物流:
* 货运: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 物流:物流是货运过程中涉及的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全过程管理。
运输方式:
* 道路运输:使用公路和汽车运输货物。
* 铁路运输:使用铁路系统进行货物运输。
*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进行快速货物运输。
* 海运:使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大量货物。
包装:
* 定义:包装是为了便于搬运、保护和展示货物而进行的包装操作。
* 目的:提高货物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市场竞争力。
仓储与库存管理:
* 仓储:存放和管理货物的地点。
* 库存管理:管理库存水平,以确保及时满足需求,同时最小化库存成本。
供应链管理:
* 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整合和协调供应链中所有活动的过
程,以最大化整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这些是货物或货运领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货物的生产、运输、存储和销售等方面。
物流和货运是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供应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朱福良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一章 物流基本知识
1.1 物流概论 1.2 物流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物流概论
1.1.1物流基本概念 1.1.2物流分类 1.1.3企业物流结构及合理化途径
1.1.1物流基本概念
(一)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
▪ 由物物交换到货币的产生 ▪ 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 ▪ 经济发展使物流科学走上历史舞台
▪ 成本,经济指标----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 ▪ 时空活动----工程技术科学 ▪ 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数学、运筹学、计算科学 ▪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
(二)物流科学的系统性
▪ 系统性是物流科学最基本的特性 ▪ 物流系统的界定是物流科学产生的标志 ▪ 物流系统符合一般系统模式 ▪ 物流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是物流科学发
(二)物流与流通
1. 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 联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 生产持续发展的保障 ▪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2. 流通的内容(1)
2. 流通的内容(2)
▪ 商物分离 ▪ 物流和商流的内容不同 ▪ 商物分离有利于物流合理化 ▪ 商物分离不是绝对的准则
(三)物流与生产(1)
1.生产系统的组成
(二)以Logistics命名的物流科学时代
▪ 物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域扩展到供应、 生产、销售全过程。
▪ 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对物流的服务水平要求提高。 ▪ D.P概念不适应,改用LOGISTICS(1980年代中期)。 ▪ NCPDM的定义:Logistics是对货物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
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 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 内部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物流知识点梳理
名词解释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括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运输:是指利用设备和员工,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仓储: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及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而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存储物品的行为。
6、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7、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等辅助物的总称。
8、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9、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的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10、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
11、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12、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检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13、物流信息:反应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14、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品实体流动。
15、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物流基础知识
目录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1.物流科学概念物流科学就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2.物流与流通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活动包括商流和物流商流: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存储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3.商物分离的概念: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
2.如果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3.商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需要受经营环节的影响,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尽量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得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4.物流与生产1.物流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能带来能以预料的效益。
2.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按照作用分类a. 供应物流b. 生产物流c. 销售物流d. 回收物流e. 废弃物物流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a. 地区物流b. 国内物流c. 国际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a.社会物流b. 行业物流c. 企业物流6.企业物流结构及其合理化途径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 1 管理层 2 控制层 3作业层企业物流的意义: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各种设施再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7.物流的后进性物流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技术,物流科学的产生也比加工科学历史短暂,称之为物流的后进性。
《物流基础教案》
《物流基础教案》word版第一章:物流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功能1.2 物流的分类与层次1.3 物流系统与物流目标1.4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分析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2 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2.3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2.4 物流系统的案例分析第三章: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与选择3.2 运输网络与规划3.3 运输成本与控制3.4 运输合同与法规第四章: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管理与仓储设施4.2 库存控制与管理4.3 仓储作业流程与优化4.4 仓储安全与质量管理第五章: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5.1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5.2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5.3 配送运输策略与优化5.4 配送服务的质量控制第六章:物流包装与装卸6.1 包装的作用与类型6.2 包装材料与技术6.3 包装设计与管理6.4 装卸搬运管理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7.1 物流信息的特点与需求7.2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7.3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7.4 物流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 供应链概述与基本原理8.2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8.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8.4 供应链风险与应对策略第九章:国际物流与海关事务9.1 国际物流概述与流程9.2 国际运输与清关9.3 国际物流合作与协调9.4 海关事务与贸易政策第十章:物流成本管理10.1 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10.2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10.3 物流成本分析与优化10.4 物流成本管理的案例研究第十一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11.1 绿色物流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绿色物流的实践与挑战11.3 可持续发展在物流中的应用11.4 环保物流设施与技术第十二章:物流法律法规12.1 物流法律法规概述12.2 物流合同法与货物运输法12.3 仓储法与配送法12.4 物流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物流项目管理13.1 物流项目管理的特点与流程13.2 物流项目规划与组织13.3 物流项目风险管理13.4 物流项目的评估与审计第十四章:应急物流与救援物资管理14.1 应急物流的概念与特点14.2 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14.3 救援物资的采购与管理14.4 应急物流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物流趋势与创新15.1 物流行业的技术革新15.2 物流业务模式创新15.3 物流服务创新与消费者体验15.4 未来物流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物流领域的多个重点和难点,具体如下:重点:1. 物流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物流系统的组成、运作流程和优化方法3. 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网络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4. 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和仓储作业流程优化5. 配送中心的规划、运营管理和配送服务优化6. 物流包装、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成本管理7. 绿色物流、法律法规、物流项目管理、应急物流和未来物流趋势难点:1.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物流目标实现2. 运输网络的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策略3. 仓储管理和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4. 供应链设计和合作伙伴选择的优化5. 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和海关事务处理6. 绿色物流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策略7. 物流项目管理和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讲解这些重点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难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1、【物流的概念】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效结合。
2、【物流的自然属性(物流活动/物流的基本职能)】(1)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2)装卸、搬运: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
(3)运输:用专业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4)储存: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时间价值)(5)流通加工:根据顾客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附加价值)(6)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顾客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制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的总称。
3、【物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现代物流理念)】(1)全球化理念: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范围内的物流合作。
包括了三点:企业从世界市场获取符合质量要求的低价格原材料;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工厂按技术要求与低成本地组织生产;企业为扩大市场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
(2)一体化理念:物流一体化理念:根据客户需求所实施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
从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从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到供应链一体化。
(3)无(零)库存理念: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意义为:库存占用资金的减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
4、【物流经济经典理论】(1)物流冰山: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
第一章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文档可编辑修改
表1-7 运输分类表Ⅴ
运输分类
特
点
一般运输
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服务的适应性 不强
可缩短货物的在途运输时间,加快运输速度, 联合运输 节省运费,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
托运手续,方便用户
比一般的联合运输规模要大,并且反复地使用 多式联运 多种运输手段,以实现最优化运输服务
六、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
一般而言,货物 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 时间较短。
2. 运输线路
在现代的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有 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2.运输线路 美国和德国国土面积运输线路 密度是我国的10倍和5倍多,美
近年来国度,和是尽巴我西国管人的我口24数倍国量和运运11输倍输,线线就路路连密建印 设增长迅速,但 是,相对于度我与国我国国相土比和,国人土口面积数运量输来说,我国不仅远 远落后于经线济路发密度达也的是美我国欧的国4倍家,而且与印度、巴西 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 较大差距 。
配送 转移过程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运输活动
搬运
局部场地的内部移动
二、运输的地位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物流中很
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是物流的主要部分。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虽然运输这种生
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但这一变动使生产能继 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 物质生产部门。
第四节 物流运输市场
本节点睛 一、运输需求 二、运输供给 三、运输需求弹性与运输供给弹性 四、物流运输市场 五、运输市场的特征 六、运输市场的竞争
运输市场是随着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出现 而产生的,它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得以发挥 作用,在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运行。
货运基础知识大全
货运基础知识大全货运篇一、货运知识(海运)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由于集装箱是一种新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与传统的货物运输有很多不同,做法也不一样,目前国际上对集装箱运输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并被普遍接受的统一做法。
但在处理集装箱具体业务中,各国大体上做法近似,现根据当前国际上对集装箱业务的通常做法,简介如下:1.集装箱货物装箱方式根据集装箱货物装箱数量和方式可分为整箱和拼箱两种。
(1)整箱(Full Container Load,FCL)。
是指货方自行将货物装满整箱以后,以箱为单位托运的集装箱。
这种情况在货主有足够货源装载一个或数个整箱时通常采用,除有些大的货主自己置备有集装箱外,一般都是向承运人或集装箱租赁公司租用一定的集装箱。
空箱运到工厂或仓库后,在海关人员的监管下,货主把货装入箱内、加锁、铝封后交承运人并取得站场收据,最后凭收据换取提单或运单。
(2)拼箱(Less Than Container Load,LCL)。
是指承运人(或代理人)接受货主托运的数量不足整箱的小票货运后,根据货类性质和目的地进行分类整理。
把去同一目的地的货,集中到一定数量拼装入箱。
由于一个箱内有不同货主的货拼装在一起,所以叫拼箱。
这种情况在货主托运数量不足装满整箱时采用。
拼箱货的分类、整理、集中、装箱(拆箱)、交货等工作均在承运人码头集装箱货运站或内陆集装箱转运站进行。
2.集装箱货物交接方式如上所述,集装箱货运分为整箱和拼箱两种,因此在交接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纵观当前国际上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四类:(1)整箱交,整箱接(FCL/FCL)货主在工厂或仓库把装满货后的整箱交给承运人,收货人在目的地以同样整箱接货,换言之,承运人以整箱为单位负责交接。
货物的装箱和拆箱均由货方负责。
(2)拼箱交、拆箱接(LCL/LCL)货主将不足整箱的小票托运货物在集装箱货运站或内陆转运站交给承运人,由承运人负责拼箱和装箱(Stuffing,Vanning)运到目的地货站或内陆转运站,由承运人负责拆箱(Unstuffing,Devantting),拆箱后,收货人凭单接货。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是指在物质流动过程中,通过物理和信息流实现的货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的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货物流通。
二、物流发展历程物流学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物流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信息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管理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领域。
三、物流的功能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中转、配送等。
其中,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它指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动和变动过程。
仓储是指将货物存放在特定地点,并保护其免受损坏和盗窃。
包装是为了保护货物,便于搬运和运输。
搬运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四、物流的特点物流的特点主要包括流动性、不可逆性、复杂性和系统性。
流动性是指货物在物流过程中不断地流动和变动,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不可逆性是指一旦货物发生流动,就不能逆转回原来的状态。
复杂性是指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涉及多种资源,需要综合考虑。
系统性是指物流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人员、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
五、物流的分类物流根据其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根据其目的地的不同,可以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陆上物流、水上物流、空中物流和管道物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商品物流、信息物流、资金物流和人力物流。
六、物流成本与效益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损耗成本等。
物流效益包括提高货物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满意度等。
物流成本与效益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
物流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
物流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一、物流基本概念1. 物流的本质和目标物流是指在物资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调贸易双方的制造、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合理的方式将物资从生产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活动。
物流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物资的运输效率和降低物资运输成本,同时保证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物流的类型物流可以分为生产物流和流通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运输和仓储活动,主要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成品入库等环节;流通物流是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运输和仓储活动,主要包括商品仓储、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3. 物流的流程和环节物流的流程主要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需要进行供应链管理、需求规划和销售预测等工作,以保证物资在整个流程中的顺畅流动。
4. 物流的重要性物流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同时也对消费者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合理高效的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物流助理的职责和技能1. 物流助理的职责物流助理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安排工作。
他们需要与供应商进行联系,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评估和选择;同时,还需要和运输公司进行合作,安排货物的运输和配送。
2. 物流助理的技能物流助理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输和仓储知识,能够合理安排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环节。
另外,物流助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物流助理的常用工具和方法1. 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软件是物流助理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能够帮助物流助理进行供应链管理、需求规划和运输安排等工作。
常用的物流管理软件有SAP、Oracle和金蝶等。
2. 物流管理方法物流助理需要运用一些物流管理方法来进行工作,比如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库存管理、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问题解决和改进等。
物流网路结构范文
物流网路结构范文物流是指将货物从供应链的起点(原材料供应商或制造商)运送到终点(最终用户)的过程。
物流网络结构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物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通过适当的网络结构可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作。
物流网络结构包括物流节点和物流路径两个方面。
物流节点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固定点,包括供应商、生产地、仓库、分销中心和销售终点等。
物流路径是指物流流动的路径,包括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
物流节点和物流路径的结合形成了物流网络。
物流网络结构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充分考虑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物流的全局性。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物流网络结构:1.集中式物流网络结构:集中式物流网络结构是指将物流活动集中在中心仓库或分销中心,供应链的其他节点通过集中式仓库进行配送。
这种结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货物的配送速度和准确度。
2.分散式物流网络结构:分散式物流网络结构是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设立物流节点,每个节点都具有一定的物流功能,货物可以在不同的节点之间流通。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降低运输风险。
3.混合式物流网络结构:混合式物流网络结构是指将集中式和分散式结构相结合,根据需求和条件不同,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物流节点和路径组合。
这种结构可以兼顾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优势,实现物流的高效运作。
4.多级物流网络结构:多级物流网络结构是指在供应链中设置多个物流节点,形成多级的物流网络。
每个物流节点负责不同的物流活动,货物可以在不同的层级之间流通。
这种结构可以分散物流运输压力,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网络结构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货物特性:不同的货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重量、体积、易损性等,需要不同的物流处理方式。
物流网络结构应根据货物的特性确定合适的物流节点和路径。
2.供应链需求:供应链的需求包括货物的供应和需求,货物的运输量和时效等。
物流网络结构应根据供应链的需求确定合适的物流节点和路径,以满足需求。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定义: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
生产物流——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
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对一些资材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流活动称为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废弃物物流。
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因此又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它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贸易)发生的,也就是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
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
商物分离的概念:由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并不一定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
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实现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两大关系:商流与物流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
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物流与生产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
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生产系统必须向物流要效益才能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
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
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
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
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
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
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
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
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
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
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
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
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
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
7.企业是赢利性组织。
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总之,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能整合。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
王之泰教授在95年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包含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是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战术的整合成了战略的决策。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应该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从而使物流全过程实现系统效益最优化。
第三节物流系统1.物流系统构成物流是一个系统,它是以管理物流通道内的商品的合理流动和物流方式的恰当安排为目的,把相关的活动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网络从而在充分满足客户服务的基础上使系统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物流系统要求对所有物流的活动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出详细分析,对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到最终的消费要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合理的系统方案设计,使得系统最优,从而获得系统效益,这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
2.物流系统总成本(Total Cost)总成本是指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
总成本概念是有效管理物流过程的关键。
物流成本主要有六类:1)客户服务成本;2)库存管理成本;3)运输成本;4)批量(lot quantity)成本;5)仓储成本;6)订货处理和信息成本。
3.系统权衡权衡(trade-off)是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
物流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作出最好的服务,因此,物流的各个活动之间需要进行成本的权衡,尤其是在其中有些活动成本起冲突的时候。
例如,客户服务水平显然受库存状态影响,为提高服务水平,最好是有庞大的库存;庞大的库存的代价却是库存成本的提高。
这种情况下,就要以总成本的思想为基础,合理对其作出权衡(见图1-4);再例如:运输方式与库存费用的关系,运输速度快的运输方式比如飞机其运价高但所需的库存量小,故库存费用就低;而火车运输速度慢,运价低但所需库存量大,故库存费用高,选择何种方式也需要权衡。
第四节商、物分离1.商物分离的概念。
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
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商物分离的特点和优点。
商物分离模式的特点是:①保管。
取消总公司仓库和营业仓库分散保管方式而代之似配送中心集中保管。
②输送。
原先是从工厂仓库至总公司仓库,再到批发站仓库,最后到零售店,是商物一致的三段输送。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中是由工厂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的两段输送。
③配送。
原是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现改为回路配送。
④信息系统。
不再由总公司、批发站和工厂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集中控制。
商物分离的优点可列举如下:①为了营业方便,公司批发站一般设在都市的繁华地区,而配送中心可以设在郊外,工厂之间的大批货物输送较为便利,可以缓和市内交通拥挤的现象。
②配送中心的仓库规模大,物流作业集中。
同一地点处理的物流量大,便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保管设施和装卸机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物流活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③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对用户的服务质量也可得到改善。
④商物分离使各部门的职能单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商物分离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如商品标准化,合同标准化等,还应该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保证总公司、工厂、配送中心以及批发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协同统一。
3.商物分离的方式。
商物分离的方式有:①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相互分离,把自备卡车与委托运输或共同运输联系在一起,降低运输费用并压缩固定费用开支。
②把同一系统负责一定范围的物流据点合并,加强物流管理一元化,压缩流通库存,减少交叉运输,便于工厂大批量运货,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③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流通路线可以实施从工厂经流通中心到顾客手中,甚至由工厂直接运货给顾客。
如玻璃工厂流通中心,可以按各营业点的订货信息直接送货到用户并代为安装,可大大提高效率。
第五节国际物流(Global logistics)一、国际物流涵义:所谓国际物流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专业化,国际间的商品、货物流动更加频繁,因更长的供应链、较少的确定性和更多的物流单证而使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经营者面临着距离(distance)、需求(demand)、多样性(diversity)和单证(document)等方面的壁垒。
国际球物流的目的就在于让企业在获取全球营销和全球化作业的同时,保持服务与成本的有效性。
二、国际物流系统模式系统的一般模式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或一个系统循环周期结束时,有外界信息反馈回来,为原系统的完善提供改进信息,使下一次的系统运行有所改进,如此循环往复,使系统逐渐达到有序的良性循环。
国际物流系统,遵循一般系统模式的原理,构成自己独特的物流系统模式。
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的内容有:备货,货源落实;到证,接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到船,买方派来船舶;编制出口货物运输计划;其他物流信息。
输出部分内容有:商品实体从卖方经由运输过程送达买方手中;交齐备项出口单证;结算、收汇;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经济活动分析及理赔、索赔。
国际物流系统的转换部分包括:商品出口前的加工整理;包装、标签;储存;运输(国内、国际段);商品进港、装船;制单、交单;报关、报验;以及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介入。
除了上述三项主要功能外,还经常有许多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使系统运行偏离原计划内容。
这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是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上的和政策法令、风俗习惯等的制约,这是很难预计控制的。
它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很大,如果物流系统具有强的应变适应能力,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能提出改进意见,变换策略,那么,这样的系统具有强的生命力。
如 1956-1967年苏伊士运河封闭,直接影响国际货物的外运。
这是事先不可能预见的,是因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的结果。
当时日本的对外贸易商品运输,正是因此而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将货物绕道好望角或巴拿马运河运往欧洲,则航线增长、时间过长、经济效益太差。
为此,日本试行利用北美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运输,取得良好效果,于是大陆桥运输得名于此。
这说明当时日本的国际物流系统设计,面对外部环境扰,采取了积极措施,使系统具有新的生命力。
三、国际物流网络系统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其所联系的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搬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和配送功能、商品检验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等,共同实现国际物流系统要求达到的低的国际物流费用,好的顾客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