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合集下载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 ( EdwardSapir ) 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 +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 (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

) 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 (两个并列动词 ) 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

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 remember 为中心搭建,可以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②整体性思维还体现在汉语语法的隐含性, 句法的意合性及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 分析性思维则表现在英语语法的外显性, 句法的形合性及词义的具体性上。 例: SL:you are no more needed , so you can go now. TL:你可以走了,这里不需要你。


“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 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analytical)”。 -------季羡林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 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 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 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 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陈淑能
我爱我的心上人,因为她那样地叫人入迷(enticing);我恨 我的心上人,因为她已订婚将作他人妻(engaged);她花容月貌 她的名字叫埃米莉(Emily),她的家就在东城里(east)。我为 我的心上人呀,一切都因为这个E!(陆乃圣)
25
无可比拟( exquisite ),我劝她私奔跟我在一起( elopement );
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的那个 “丽”,要和他人结伉俪;她文雅大方又美丽,和我出逃去游
历; 她芳名就叫爱米丽,家住东方人俏丽。(马红军)
24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4: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语言差异导致思维差异例子

语言差异导致思维差异例子

语言差异导致思维差异例子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在词汇、语法、语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探讨语言差异如何导致思维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词汇方面的差异。

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英语中有丰富的时态变化,通过动词的形式来明确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这使得说英语的人在思考和表达时,更加注重时间的精确性和动作的阶段性。

而汉语在时态的表达上相对较为模糊,更多地通过时间状语来体现。

这就可能导致汉语使用者在思维上对时间的感知没有那么强烈,更侧重于对事件本身的描述和整体的理解。

再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如“jealousy”(嫉妒)、“envy”(羡慕),而汉语中可能会用一个更宽泛的词“妒忌”来涵盖这两种情感。

这种词汇上的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对情感的细分和理解,说英语的人可能更容易区分和表达细微的情感差异,而汉语使用者在表达时可能会相对笼统。

语法结构的不同也是导致思维差异的重要因素。

在日语中,句子的主语常常被省略,动词位于句末。

这种语法结构使得日本人在交流时更注重语境和对方的理解,思维方式更倾向于从整体和上下文去把握意思。

而在德语中,名词有阴阳中性之分,并且句子的语序相对固定,这就要求说德语的人在思考和表达时更加注重逻辑和规则。

语序的差异同样会影响思维。

比如在汉语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在韩语中,语序则较为灵活,可以是“主语+宾语+谓语”。

这种语序的不同会影响到语言使用者在组织思维和表达观点时的顺序和重点。

说汉语的人可能更习惯于先陈述主体,再描述动作和对象;而韩语使用者可能会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重点的位置。

语言中的隐喻和象征也能反映出思维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狮子”常常被视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着权威和吉祥。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民族的观念、语言、思维习惯、情感和意志等的构成要素都有差别。

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往往潜藏于讲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深处,这种隐蔽的机制常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只有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人们才察觉和意识到。

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句中各意群,成分之间都用适当连接调(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汉语则重意合(parataxis)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起误解。

英语注重运用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

在单个句子内,往往以一个主谓结构为核心框架,借助众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形成一种主句套从句、结构复杂的复合句。

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句谚语用Where连接,逻辑关系较为清晰;而汉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志者,事竟成”则未用任何连词传达了相同的意思。

汉语很少使用连结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缺乏明显的外在逻辑联系。

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将句群连在一起。

如汉语古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隐含丰富内蕴的词句末用任何连结词,却带给人们无穷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想。

将汉语无主句的唐诗译成英语,翻译家则需根据英语习惯加上主语,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许渊冲翻译为: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英语句子加上了主语I,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础。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个段落在段落的第一句只是提出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未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作者的观点,忽视了主题句的设定。第二、三句提到成功可以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仍未涉及主题内容。第四至六句,提到人人可能面临失败,但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似乎有些偏离文章的主旨。直到段落快要结束时,才点出主题:成功需要勤奋和持久的毅力。这是典型的中式螺旋型段落结构。这种围绕主题绕圈子的写法在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并不少见。但这一段落在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性的西方人看来,给人的感觉是重点不明确,结构紊乱。
修改后的段落如下:
Then, standing at the doorway,I saw a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her mother,smiling her usual gentle and kindly smile.I could not believe that she had died. I rushed to my sad friend.Holding her hand in mine. I looked into her thin,pale face.My heart was fit to break at the sight of her disheveled hair and the sound of her trembling voice.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at that moment. In losing her mother, she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was she going to face the coming exam?We all felt worried for her.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

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

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

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一、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中也有明显地反映。

英语文化注重细节分析和对个体成分独立作用。

因而,英语句子注重形式联系,注重结构的完整形式和逻辑性。

汉语的思维方式是和中国人在哲学上注重体验、感悟密切相关,在艺术上主张神似密不可分的。

汉语句法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词语的组合非常灵活,不拘于形式,注重意合。

英汉在思维方式的方面差异也反映在英语与汉语的篇章结构中。

英美人写文章一般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英语段落也呈线性式,或者是直线式发展的,一般都有主题章节、段落或主题句,先提出论点,然后对一些支持性的材料进行阐述说明。

汉语就有所不同,汉语文章的段落思维方式一般是螺旋型的,围绕着主题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地来进行论述,表现出汉语说话委婉、含蓄的思维特点。

曾经有调查表明英汉间的思维差异。

在200个中国人提出的请求中有129个先说明请求理由,后提出请求事项,而在200个英国人提出的请求中,有131人先提出请求事项,再说明理由。

在时间概念上,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守时是英美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赴宴时,英美人一般是准时到达。

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提前几分钟更礼貌。

故事:是“这星期六”还是“下星期六”一次,一个外国学生拜访他的中国老师,老师想请他吃饭,就说:“你下星期六来我家吃饭,好吗?”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约好了具体时间。

过了两天,到了星期六,学生来了。

老师感到很意外。

由于毫无准备,老师很尴尬。

幸好跟这个学生很熟,于是就说:“前天我说的是下星期六请你。

你看,今天我什么也没准备……”学生说:“前天你说下星期六请我吃饭,不就是今天吗?”这场误会完全是对“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在不少教材中和课堂上,给学生讲“上星期”就是“last week”,“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

这样讲不能说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重点的位置:英文表达中先讲what,也就是发生了什么,然后才讲详细的when ,where, how, why ,补充这些细节。

中文一般先来一些铺垫,先渲染气氛再开始讲重点。

否认表达:英语思维是根据事实的,中文思维是根据问题的。

比方:He didn't go home last night, did he? 他昨晚没回家是吗?
No. 是的,他没回家。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haven't you? 你去过上海不是吗?
Yes. 是的,我去过。

表达侧重点:汉语重直观,英语重本质。

汉语在表达一个事物的时候倾向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那么倾向通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比方: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了。

这句话发生的.情境是说话的人脚拌伤了,需要别人帮助把她搀起来。

汉语用的是“站”这个最直观的词语,不管是不是因为受伤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都是站。

但在英语中那么明确表达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不是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来”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确。

中英互译心得

中英互译心得
3英文思维注重的是文辞的实际意义,强调概括和直接性,而汉语注重文辞的修饰意义,强调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表现法;英语不是单音节字词语言,又没有音节声调变化,所以不强调音节数的整齐划一 和由此带来的朗读效果,英文如此相反。
4.英语与汉语的句子实际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①句子性质有所不同:英语突出主语,汉语突出主题。如汉语“这座房子很大”英语“It is a large house”
10.英语不像汉语一样喜欢反问和否定的说法,更偏重直来直去的肯定表达。这种现象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汉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匮乏和英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富足;二是英语的求静性与汉语的求动性的影响;三是变换角度,采用现成说法,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11.八级考试,受时间限制,有其特殊性。鉴于大纲“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的要求,建议还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再意译。 八级考试的体裁大多以散文为主,平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英汉互译时,头脑中要有这样的英汉语言对比意识:
②句子标志形式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英语句子的形式以谓语动词为标记,汉语的句子常常没有谓语动词标记,而是根据主题和述题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③句子不同成分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英语集约性很强,特别注重整体概括和集中表现,具体的看,英语的集约化手段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来概括简化各种意义。
9.英语
在话语衔接手段上大量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话语中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事物与概念,代词和各种关系词用来指称上下文中提到的事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使用十分频繁,而重复与完全省略的现象则相对较少。与英语相比之下,汉语由于没有英语那样的曲折变化,不注重语法形式分析,句子单位不像英语那样明确清楚,在很多情况下无论使用句号还是逗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对其理解比英语更需要依赖语境和话语的主题意义,因此与英语相比之下则较少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语言中已经出现的事物和概念,代词和关系词使用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而重复与省略的概率则明显高于英语。

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汉翻译(下周)

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汉翻译(下周)

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形合与意合英美民族重形式逻辑,力求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汉民族重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

具体说来,表现在语句衔接方式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形态标志,连接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所谓意合,是指句中各种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严谨,而求“形散神不散”。

邵志洪对形合、意合的解释既形象又生动。

他认为,英语以主语和定式动词为骨干搭起两根栋梁,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相关的材料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向主语和动词这两根栋梁上挂,前呼后拥,层层相加,不厌其烦。

其重点是通过严整的结构交待清楚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汉语无形态变化,因此只有靠语序与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称,即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构成一种线性横向排列的结构,其意义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逐步加以展开和叙述,这就如竹竿一样,其信息内容是一节一节的通下去的,有人称之为“流水型”句式。

英译汉时,往往要破句重组,把各“板块”拆下,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排成“线性”结构。

如:1)Y ou can imagine how I blessed my husband for bringing friends to dinner when we had only a bit of cold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当冰箱里只剩下一点冻肉的时候,我丈夫又带朋友来家吃饭,你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多么感激他了。

2)He had returned the previous evening from a tour of the countryside, and wanted to go through the papers that had accumulated in his absence before visiting hours started.他下乡去视察了一回,在他下乡期间,公文积了一大堆;昨天傍晚他刚回来,现在他想在会客时间开始之前把这些公文翻阅一下。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 227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江西省上饶县职业技术学校/谢良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 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比较擅长于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而不太习惯于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因而造成中国人思维观念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始终能保持概念的确定性和对应性,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形象思维有其长处,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利用形象思维予以说明,就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和掌物。

但是,如果抽象思维不足,人们就容易停留在经验阶段,对问题缺乏系统和理论的阐述。

例1)汉语说:“院里车很多”“路上车很多”时思维只反映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出“动、静”的概念区别,相应的英文译文是:There are many vehicles in the yard.Traffic is heavy on the road.例2)1.由于定货甚多,我们目前不能接收新定单。

2.希望你们尽早向我们定货。

1句中的定货按西方思维即是指卖方已接受的负有责任的定货。

与1 句末的定单(实际也是定货)以及2 句中的定货是有区别,而中国人的思维却没有反映出来。

英译:1)Owing to heavy commitments, we cannot accept fresh orders at present.2)I hope you will place your order with us as early as possible.例3) 浓茶、浓烟、浓墨中国人的思维只注意到了颜色这一表面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了事物内在特征,浓茶对于人刺激大些,有较强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浓墨写在白纸显得黑。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1)英文异常强调细节;2)英文必须表达出细节与细节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必须是直观的,能看出来的,也即细节与细节之间要有逻辑结构(介词)来连接;3)英文习惯于第一时间表达最重要的内容,与汉语的“好戏在后头”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4)英文追求“独特”和“差异”。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Edward Sapir)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体系——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会影响思想的形成。

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同时,思维方式还制约着句子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也有异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结构相同,而句子的形成各异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

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即以句法及词汇作为连接手段。

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英语与汉语的差别

英语与汉语的差别

浅谈英语与汉语的差异摘要作为英语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其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法,发音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在了解英语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所学的汉语,体会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从词汇,语法,思维,文化等的方面介绍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便于英语方面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一、英语与汉语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汉语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中国人强调直觉和图像;英语语言更加功能化,因为英欧语系强调理性和逻辑。

中文写成的字符最初的形式里是事物或观念的图像。

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形式中,汉字不是用图片传递文字,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递想法的复杂手段。

例如,“水”就像是船在海上漂着,“瓜”(melon)是根据植物果实的树干二引申出来的汉字,“森”是由三个木组成,意味着大片的树木覆盖大地。

一些词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字形而直接理解其含义,汉语的描述能很生动的介绍图像,形状和材;而在英语中,他只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汉语经常把图像作为隐喻或抽象的观念来表达感情。

“蚕食”用蚕宝宝吃桑叶来慢慢啃咬宵夜的方式来比喻逐步侵略和占领。

“酸甜苦辣”往往描述了食物的味道,有时我们会用在对于生活的描述上,生动的代表了生活的滋味。

中国人偏向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向分析思维,汉语的理解更多的依赖整体表达功能,往往凭主观直觉,英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词汇丰富,汉语则是动词丰富,因此英语中用介词的地方,汉语常常使用动词。

汉语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观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可能是人的行为主体完成的,折射在表达形式上,西方人主张理性分析,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重视自然客观,思维目标常常指向外界。

中国人偏向曲线思维,习惯跳动,迂回,环绕的方式,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是按照直线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的二、英语与汉语文字上的差异中英文文字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三条。

首先是两种文字的记录方式不同,英文记录文字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而用来记录音素的基本符号是字母或字母组合;而中文记录的最小单位音素是音节,用来记录汉字的基本符号是汉字,每一个汉字记录汉语中的一个音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示方式:汉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整体概念和内涵,强调上下文和语境的联系,善于使用比喻、象征等语言修辞手法;而英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具体细节和外在特征,强调条理性和逻辑性,善于使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

2. 空间和时间观念:汉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抽象和模糊,注重于整体感知和主观想象;而英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具体和精确,注重于细节和客观观察。

在时间观念上,汉语常使用基于事件顺序的词序和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于精确的概念化时间表达。

3. 逻辑推理: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注重整体理解和直觉思维,强调系统和整体的观点,注重于感性认识的综合;而英语思维方式更注重于逐步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明确的论证。

4. 文化背景影响: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差异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人情关系等价值观念,较注重于社会层面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认同;而英语思维方式更倾向于个体主义、法律和契约的观念,较注重于个人责任和权力平等。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英思维差别

中英思维差别

英汉语思维的差异From English Salon Forum--------------------------------------------------------------------------------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No news is good news .)句中absence,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摘要:学习汉英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转换。

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有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方民族注重伦理道德和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西方民族注重理性思辨和逻辑分析,使得英语是一种注重形合的语言。

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思维方式和汉英语言,得出较实用的翻译技巧,以帮助翻译活动。

关键词:汉英思维方式对比意合形合一、汉英思维方式对比1. 中国人注重道德伦理,英美人注重理性思辨在东方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现实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

”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并且,西方哲学注重在细微之处穷明事理,追求概念的明晰准确。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和哲学背景下,英美人注重理性的逻辑思维。

西方社会发达的科学技术就是英美人善于理性逻辑思维的好例子。

2. 中国人重整体综合,英美人重逻辑分析“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思维,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孜孜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为最高境界,即将宇宙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里通过望、闻、问、切等途径综合判断病情,中国人喜爱的京剧艺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中国的国粹――国画,里面是画、诗、书法和篆刻缺一不可的,这些都是汉民族注重整体综合的明证。

重整体的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是汉语重意合。

与中国人不同,英美人把认识宇宙、征服自然作为根本任务,他们的思想带有主客体分离的倾向,这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1.指称——人称与物称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

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

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

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

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

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

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

”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重申主题,或提出建议,语言简明扼要,决不拖泥带水。

有些中国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汉语的段落发展方法,通过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面是中国学生写的一篇以The key to Success为题的文章的开头段: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one wants to be a success.Winning a great success bring us a
happy feeling.Once we succeed,we will be encouraged and have the confidence to continue our work or study.However,lone cannot always have success in life. Many of us may encounter failures.It's important that we take a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may feel depressed and lose our heart in life.In my opinion.to achieve success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success: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这个段落在段落的第一句只是提出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未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作者的观点,忽视了主题句的设定。

第二、三句提到成功可以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仍未涉及主题内容。

第四至六句,提到人人可能面临失败,但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似乎有些偏离文章的主旨。

直到段落快要结束时,才点出主题:成功需要勤奋和持久的毅力。

这是典型的中式螺旋型段落结构。

这种围绕主题绕圈子的写法在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并不少见。

但这一段落在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性的西方人看来,给人的感觉是重点不明确,结构紊乱。

2.衔接模式——形合与意合中国人倾向于综合的形象思维,因此汉语表达注重意义的接合。

“属于意合形(parataxis)语言,其特性是重悟性,在表达思想时采取的是思维向语言直接外化的方式,而不采取间接的方式。

因而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很少用”。

西方人注重形式逻辑的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句子形式,结构完整,采用各种连接手段,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介词等连接词。

英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特别多,而且这类词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由此可见,英语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

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常常忽视英语语言借助连接手段衔接语篇的特点。

按照母语思维习惯来组织句子,从而出现了许多流水句式。

例如:
•Standing at the door,I saw a white and black picture.The woman on it smiles quietly and kindly.I couldn't believe that he mother had died.I rush to my sad friend,the girl,holding her thin arms,looking at her pale face and disheveled hair.her trembling voice made my heart break into pieces.Even then,time didn't pass by.No words were good enough for that while.Others and I told her"take care"but how?I don't know.She not only lost her mother,but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does she face the exam?Everyone felt worried.
•这段文章虽无重大的语法和结构错误,但作者没有能够完全脱离中文的思维模式,汉语句式痕迹仍十分明显。

例如,在描写作者对于朋友丧母的内心感受时,用了几个平行铺排的小句:Even then,time didn‘t pass by.No words were good enough for that while.Others and I told her“take care”but how?I don’t know. 这句话语句松散,连接词的缺失现象十分明显,完全是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构建的。

又如,作者在段尾用了“not only...but also”连接词来体现英语语句形式上的衔接,但由于使用不当,破坏了句子的一致性,使英语句式的衔接性特点未真正得到体现,容易给人以语意混乱的印象。

•修改后的段落如下:
Then, standing at the doorway,I saw a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her mother,smiling her usual gentle and kindly smile.I could not believe that she had died. I rushed to my sad friend.Holding her hand in mine. I looked into her thin,pale face.My heart was fit to break at the sight of her
disheveled hair and the sound of her trembling voice.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at that moment. In losing her mother, she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was she going to face the coming exam?We all felt worried for her.
因此,阅读中,我们应该了解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掌握地道的英语,而不是以汉语的思维习惯进行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