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览
十二五规划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
2.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前端、新型/高性能动力电池组、燃
料电池、氢能、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
3.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
结构材料、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4.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医药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5.信息产业:软件、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终端产品、计算机
外围设备与关键部件、网络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6.节能环保: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他
深圳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特色优势行业、互联网新兴应用领域(数据挖掘、网络安全等)
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
3.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元器件和专用设备、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
5.生物产业: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能源
6.未来产业: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
十二五计划是什么意思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国家发展规划。
本文将介绍十二五计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计划的发布背景是中国继续实施开放改革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并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调整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等。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举措。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经济增长得到有效推动。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政策。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十二五计划还着重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计划还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提高民生福祉方面,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
中国政府通过增加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
可以说,十二五计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也要看到,十二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推进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依然需要加强。
此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十二五计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掘金路线图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掘金路线图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本刊综合各方专家意见及媒体报道,对七大产业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节能环保 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在《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产业之首, 国务院对其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事实上,近期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
目前,《“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重点发展领域。
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据环保部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2%左右,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环保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认为,当前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推出的财政扶持力度,无疑会拉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投资规模有望翻倍。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望从节能领域引入到环保领域,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海通证券今年五月的一份策略报告认为,节能环保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
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而言,预计废气治理“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容量超过2300亿元,其中除尘需求300亿、烟气脱硫需求1000亿、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的重要时期。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格局,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重大项目活动,重点发展新型技术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变革创新,促进有效投资,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以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关注的是“十二五”期间可持续区域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各地政府支持对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创新政策和扶持措施,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实施“地域驱动、新兴重要、普惠有效”的发展模式,优先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建立高88"协同融合机制,强化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面发展,继续提升国家新兴产业的产值和市场占有率。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创新等key”领域投入大量资源,重点支持上交所挂牌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金融政策,密切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挂钩关系,制定了新的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规划,完善新兴产业的产业扶持财经政策,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资源配置以及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精准政策,使新兴产业得以加快发展。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大量切实行动,从人才、设施建设和投资引导,营造氛围,促进企业创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工作将帮助中国进入新一轮新兴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产业的进步,推动中国经济跃上更高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汇总 全国数据 ,建 立全 国 “ 三率 ”调 查与评 价数据 库 ,提 出 矿 山矿产 资源 合理 开发 利用评 价体 系 。 杜 家海告 诉记 者 ,明年 ,在 各地 把具 体数据 统计 上 报
国土资源 部对 2 重要矿 产 开采利 用水 之后 ,化学矿 业协 会将参 与数据分 析 ,并提 出磷 、硫铁 矿 、 2种
的 5 以上。 %
为 落实上述 目标 , 规划 还提 出 了更 加明确 的具体任 做好相 关技 术和 产品 的推进 实施 工作 。 务 。《 决定 》 中提 出 ,为培 育发展 战略性新 兴产业 ,要 实施 同时 , 通知 要求各 地 区依 据工信 部下发 的技术 推进
重 大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工 程 和 重 大 应 用 示 范 工 程 。 《 划 》 则 进 重点 和产 品推 进重点 , 合地 区资源优 势 、产业 基础 、政 策 规 结
义
中国粉体工业 21 o 4 l 02 N . 盘
规 划》明确 了节能环 保 、新一 代信息 技术 、生 物 、高 重 点 技 术 和 产 品 、 点 企 业 及 政 策 措 施 。 举 将 形 成 上 下 合 重 此 端装备 制造 、新 能源 、新材料 、新能 源汽车 7 大领 域 的重 点 力 , 推 动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加 快 发 展 。 发展方 向 , 制定 了产业发展 路线 图 , 出了各领域 发展 的标 提
的 架 构 基 本 建 成 , 达 到 占 GDP % 左 右 的 目标 。 也 提 出 了 行业 协会和研 究机构 , 8 编制完 成 了 《 战略 性新 兴产业 关键共
一
些 关键 行业 的骨 干企 业 的研发 投入 要 占到它 的销 售 收入 性技 术推进 重点 ( 第一批 ) 和 《 战略性新 兴产 业 ( 品 )推 产 进重点 ( 第一 批 ) 。工 信部要 求各地 结合本地 区 实际 ,认 真 》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以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本文将从规划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规划的背景:二、规划的目标:1.推动经济结构升级:通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培育产业新动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创新创业人才。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1.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建立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加大对优秀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4.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制定财税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5.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加强科研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实施效果:自“十二五”期间开始,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新兴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形成了一批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少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创新企业崛起。
综上所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2)
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前言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和未来的方面都需要考虑到。
十二五规划作为过渡性规划,它的制定旨在继承和发扬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取得的成绩,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能够实现协调发展。
规划目标国家在未来5年的发展计划中,提出了以下的目标:•GDP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能源和环境领域重点改革成效显著•教育卫生服务及社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这些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之后,制定的一个科学的五年计划。
总体战略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的道路确定在以节约型,环保型为主的新路上,将绿色发展作为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民生、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同时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创新能力和扩大内需,推动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促进经济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主要重点是推动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同时加强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实力的培育,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拓展开放型经济。
在扩大内需方面,注重优化消费结构,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促进地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关键的一环。
规划将建立和完善以知识和技术改变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教育、科技和文化的人才资源投入。
此外,重视农村地区和农民发展,加大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节能和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提高水、土、空气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在社会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的普及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培供稿)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
《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览
十二五规划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
2.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前端、新型/高性能动力电池组、燃
料电池、氢能、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
3.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
结构材料、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4.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医药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5.信息产业:软件、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终端产品、计算机
外围设备与关键部件、网络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6.节能环保: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他
深圳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特色优势行业、互联网新兴应用领域数据挖掘、网络安全等
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
3.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元器件和专用设备、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
5.生物产业: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
造、生物能源
6.未来产业: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原文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开展需求为根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开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21〕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开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开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开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开展趋势,大力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开展根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良好根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战略新兴产业掘金路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商机
业产值预计将 翻番。 而根据此前科技 出 。 2 1 年 , 到 05 整个 行业 企业 数量 将
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 , 推进城镇光 部 已印 发的 《 物技 术 “ 二五 ”发 缩减 为现 在 的 1 ~1 ,种子 行业 将 生 十 / / 4 3 纤到户 ,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 展规划 》 ,未来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 迎来 加 速整合 时 期 。 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 网, 重点研发下 物医药 、 生物农业 、 生物制造 、 生物
发 展 的意 见 》 ,提 出建 立 商业 化育 种
这已不是第一次从 国务院会议高 面向人民健康 、 农业发展 、 资源环境 体 系 , 来将 鼓励 发展 “ 繁推一 体 未 育 度强调新 一代 信息技术发展 的重要 保护等重大需求 , 强化生物资源利用 化 ”种子 企业 , 对其 给 予一定 税 收优
一
代互联网关键芯片、 设备 、 软件和 能源和生物环保几大领域 , 其中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
医药 和生物 农业 已逐 渐成 熟 , 而另外
系 统 ,推动 产业 化 。
五大领域充满机会
《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 出, 指 高端
电信广 电专家 、 前中国科学院秘 三大领域也正在快速兴起 。
生物 乙醇、生物柴油 、 生物燃气 、 生 物制氢等生物能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
是产 业结构 调整 和社会 平衡 持续 发展 成 , 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他指 共性 关键 技术 和专 用设 备 , ” 以工业 和
的共 同要求。 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 出,“ 在所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 城市 生活 废弃 物 为原料 , 建立 生物 能
理模 式有 望从节 能领域 引入 到环 保领 书长侯 自强认为 , 信息技术之所 以频 域 , 而促 进产业 的 良 眭有序发 展 。 从 频受 到 国家 战略 的关 注 和重视 , 因 是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摘选)
“ 二 五 ” 家 战 略 性 新 业 展 规 划 ( 选 ) 十 国 / = 兴 产 .- \ J发 J = 摘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是 以重 大技 术 突破 和 重 大发 展 需 求 为 基 础 , 经 济社 会 全 局 和 长 对
远发展 具有 重大引领 带动作 用 , 知识技 术 密集、 物质 资源 消耗 少、 长潜 力 大、 成 综合 效
模式 、 展新 业态 的市 场 准 入条 件 , 发 以及 财税 激 励 、
投融 资机 制 、 术 标 准 、 识 产 权 保 护 、 才 队 伍建 技 知 人 设 等 政策 环境 显著 改善 。
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
键技 术 、 有 自主 品牌 、 拥 开展 高层 次分 工 合作 的 国际
际市 场份 额 大幅提 高 , 部分 领 域 成 为 全 球 重 要 的 在
研发 制造 基地 。引领 带动 作用 显 著增 强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规 模年 均增 长率 保 持 在 2 % 以上 , 成 一 批 0 形 具有 较强 自主创 新 能力 和 技 术 引 领 作 用 的 骨 干企 业, 一批 特色 鲜 明的产 业 链 和产 业 集 聚 区 。到 2 1 05 年, 战略性 新 兴产业 增 加值 占国 内生 产 总 值 比重 达 到8 %左 右 ,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 能减 排 、 高 人 民 对 节 提 健 康水 平 、 加 就 业 等 的 带 动 作 用 明显 提 高 。到 增 22 00年 , 力争 使 战略性 新兴 产 业 成 为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信息网络 ,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 向农村和偏远地 区延 伸覆盖 , 普及信息应用 ;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摘要: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成长性、导向性等显著特征,是关系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趋向的产业;“安发生物科技园”项目的建设,为福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必须突出特色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扶持政策。
关键词:新兴产业安发模式福建一、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内涵和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往往被称为新兴产业),就是一国或地区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其主要特征:一是战略性。
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创新性。
新兴产业是产学研深度整合的产业,其技术是新的,产品是新的,需求是新的,它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是风险性。
由于新兴产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且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都将使得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带有较大的风险性。
四是关联性。
主要表现是产业链条长,对上、下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对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五是导向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未来经济发展重心的风向标,是引导人才集聚、资金投放、技术研发和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在“十二五”期间,福建要精心筛选、培育具有地域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未来3-5年之内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迅速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一是前瞻性。
要着力选择和培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攻关突破。
二是现实性。
要充分考虑本省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状况,着力选择那些最具比较优势且能够率先突破的产业优先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十二五”规划重点
合 的 不 法 行 为 给 予 严 厉 打 击 ,并 在 社 会 范 围 内 做
性 和 严 肃 性 , 使 我 国 房 地 产 市 场 经 济 管 理 有 法 可
依 、执 法 必 严 、 违 法 必 究 。
好 典 型 的 负 面 例 子 宣 传 , 净 化 房 地 产 行 业 的 不 良 氛 围 ,促 进 房 地 产 行 业 的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再 者 ,
房 地 产 业 所 涉 及 的 各 部 门 , 国 土 资 源 、财 政 、 税 收 、建 设 、 金 融 等 在 要 中 央 的 统 一 领 导 下 ,加 强
参考 文献 :
[ 】胡 运 佳 . 于 房 地 产 经 济 管 理 若 干 问 题 的 探 讨 f1. 国 高 新 1 关 J 中
露
—
—
认 真 把 握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的 精 髓 ,在 房 地 产 业 的 经 济 管 理 价 值 取 向 上 要 与 中 央 保 持 高 度 的 一 致 , 从 本 地 房 地 产 市 场 实 际 情 况 出 发 。 因 地 制 宜 , 采 取 差 异 化 的 调 控 措 施 。 避 免 一 切 切 的 做 法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 同 时对 财 税 体 制 进 行 探 索性 改革 ,遏 制 土地 财 政 ,降 低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对 于房
确定。 国 家 信 息 中心 经 济 预 测 部 提 供 的报 告 表 示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规 划 的 集 中 出 台 。 将 推 动 我 国及 早 迈 进 新 一 轮 经 济 上 升 周 期 。 目前 国 家 发 改 委 等 部 委 已经 开 始 编 制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培 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决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电、 电、 风 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 、 生物质发 电、 将得到五万澳币的奖金作为 回馈 以用于他们下
沼气等 , 积极推进 可再生 能源技术产业 化。六) (
一
系列产 品的开发 , 同时获邀参 与国际总决 并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近 日公布 了 重 点工作 包 括 :
联 “ 0 年 L r in 羊毛挑 战杯 ”最佳羊 今年 的重点工作任务 ,其 中与纺织行 业相关 的 21 1 o oP a a
上半年组织完成对轻工 、纺织等规划 的解
亚及新西兰 , 评审包括澳大利亚超细羊毛协会 读和 宣贯工作 ,同时协调落 实各项规划确定 的 主席及新 西兰美丽诺羊 毛养 育协 会主管 , 专家 政策措施 ,并跟踪规划落 实情 况;加强 出口退 们 根据重量 、 长度及强度标 准 , 选择获准参赛的 税 、进出口商品税 率税 目调整等政策研究和协
羊 毛包 。 调 ;促进 轻纺 企业 “ 出去” 建立研 发设 计 走
2 1 年获奖 的H g l d r 01 iha e羊毛包细度仅为 机构和营销 网络 ;落实 印染 、粘胶纤维企业准 n
做好符合 准入条件企业 儿 . m ,是澳大利亚 有史 以来 最细 的羊 毛 , 入条件公告管理办法 , 1
污 染物 防治与安全处置 、 资源 回收与循环利用 国际羊毛局公布 全球大奖 等关键核心技术 。二)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 毛 之 杰 出设 计 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三) ( 生物产业要面 向人 国际羊 毛标志大奖穿越文化与国界寻找全 民健康 、 业发展 、 农 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 , 球杰 出的新 锐人才 , 针对新兴 国家的发展 , 为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为依托,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创新驱动、开放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健全标准体系,加速产业化,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阶段发展目标,集中优势资源,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总体部署产业布局和相关领域发展,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适时动态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着眼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重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
(三)发展目标。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财税激励、投融资机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环境显着改善。
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
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的国际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在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引领带动作用显着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三、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节能环保产业。
强化政策和标准的驱动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能源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鼓励绿色消费,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高效节能产业。
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等产品;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加快发展节能交通工具;积极开发和推广用能系统优化技术,促进能源的梯次利用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
2.先进环保产业。
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相关新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成套能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大力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探索新型环保服务模式。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率。
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家庭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覆盖,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兆;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三网融合全面推广,电视数字化转换基本完成。
网络装备产业整体迈入国际前列,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智能终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产业发展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大行动●信息网络升级: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发展宽带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调整、优化频率规划,加快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时分长期演进技术(TD-LTE)研发、产业化及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统筹绿色数据中心布局,推进地面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
●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物联网与云2.电子核心基础产业。
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
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
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攻克发光二极管(LED)、OLED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LED、OLED照明的经济性。
掌握智能传感器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提高新兴领域专用设备仪器保障和支撑能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
备与材料配套能力;新型平板显示面板满足国内彩电整机需求量的80%以上,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
发展;新型关键元器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配套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
重大行动●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开发移动互联、数模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芯片,推动32/28纳米先进工艺产业化,支持射频工艺、模拟工艺等特色工艺开发,大力发展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加强8-12英寸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材料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