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doc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河北唐山乐亭汤家河高中白锦秀063600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能力目标: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法制意识。
4.美育目标:培养学生服从大局,创造社会生活的整体美、和谐美。
二、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手段:投影,篇子。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知道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完美的,那它有哪些不足呢?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⑴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
例:国防、消防、义务教育、助人为乐。
②有些经济行为不能让市场调节。
例:麻醉品、枪支弹药等。
由此可见,一切活动如果都依靠市场调节,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因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⑵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①自发性。
原因: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
可能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
例:假冒伪劣,欺行霸市。
后果:造成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盲目性。
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各自独立、分散经营→不可能准确全面地握握市场信息→决策必然带有盲目性→结果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必然有一定的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过渡】:通过上面的教学我们明确了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国家的宏观调控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 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 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 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答案】(1)1997 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 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 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 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 的增长率。
第三课第三节 国家的宏观调控 要点精讲
1.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 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 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 4. 宏观调控的实质:——第一, 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第二,
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
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济的 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 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最新-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性和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的特点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精品
怎样理解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性和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的特点【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形式。
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政府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
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身份或角色的角度可以把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可见,宏观调控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之一。
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分析市场经济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各种调控手段与方式的作用与特点。
【问题解析】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一般意义1、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能自动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不能保证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针对上述缺陷,国家必须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2、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均衡,这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国家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
只有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才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3、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
只有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才能承担市场机制无法完成的诸如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产品(医疗、教育等)等职能。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的特殊必要性1、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的需要。
由于市场调节本身的缺陷,容易造成经济失衡,无法承担社会公共职能,难以解决公平竞争和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以及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政府必须宏观调控。
2、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均衡,这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国家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⑴、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 • ①市场不能调节: 如环保、国防等 • ②不能让市场调节: 如枪支、毒品等 ⑵、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赶不上趟
鸡 蛋 涨 价 经营 分散 力量 单薄
有 利 可 图
自发扩 大养殖 规模
1、有助于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 严重失衡,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2、有助于解决社会共同职能领域内的资源配 置问题,为政府承担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必要 条件。 3、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社会收入 分配的相对公平。
交流:
价值规律、市场调节在哪些领域内是 无效的?
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国防……
(怎么做?)
补充知识点: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怎么做?)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 (2)经济政策:如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信贷政策、
税收政策、 利率政策,产业政策
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3)经济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
2、法律手段:
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 经济活动的手段我国有哪些经济方面的法律?
3、行政手段:
(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 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2)特点: 直接、迅速
(3)怎样运用?
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和过多地使用, 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走进贫困深处的思考》
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
2.培养学生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2.新课内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让学生明白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让学生了解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讲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每种手段的具体运用。
3.案例分析选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1)你认为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采取哪些宏观调控措施?(2)你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这些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6.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程度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3.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国家宏观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认同感,为今后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呢?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图表展示:通过展示一张包含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图表,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目标。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1
• (三)行政手段 • 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 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 理经济的手段。 • 特点:直接、迅速 • 运用中要注意: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 要求,不要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不 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 果。
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
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 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 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 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再辅以必 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 体功能。
•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秩序,200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 《专利法修正案》、《会计法》,修改了 《商标法》、《税收征管法》等。这些法律 法规有效的维护了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 利,保证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 本段材料体现了什么手段?其含义是什么? 有何意义?
• (二)法律手段 • 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 活动的手段。 • 作用: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 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活动和市场秩 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 法律和法规:企业法、劳动法、价格法、税法、 破产法、合同法、广告法、商标法、商品质量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量法、统计法、会计法、 审计法等。
情景假设一:某地发 生火灾报警119,在 价值规律作用下,消 防部门会与受灾方讨 价还价,结果双方觉 得价钱不合适,消防 车没有出动,受灾方 也转而求助其他部门。 结果,火灾造成重大 损失。
不能让市场调节 国防、治安、消 防等公共消费的 供给。
毒 品
枪 支
情景假设二:毒品、海洛因、枪支弹药的高额利润如果 由市场自由调节那会出现什么情况?能不能增加这些产 品的供应量?
练习 •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lesson plan of "national macro-control"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素质要求]1、知识与技能: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XX年是个让全球华人骄傲的的中国年,这一年中国人迎来送往,经历了不少国际盛事,将许多夙愿变为了现实:(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XX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又成功举办了“最出色”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XX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XX年10月,apec聚焦中国上海;而XX年入世谈判的终结是中国老百姓在这个深秋里收获的最厚重的礼物,它带来的不仅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喜悦,更唤起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性思考。
谈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慨万千,他说,如果把一次次的艰苦谈判和经受的挫折都讲出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如果简单的讲,XX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
一个“市场经济”就谈了这么多年,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呢?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讲授新课: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宏观调控必要性教案.doc
第二节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难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准备:提前三到五天时间,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实例说明市场经济的弊端。
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多媒体形式。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根据两会期间,四部委及外交部长答关于宏观调控记者问,在学生中间召开一个模拟记者招待会,由学生充当记者和四位“部长”,答关于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
师:由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宏观调控问题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明白,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讲授新课: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呢?为什么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经济?那么,我们就要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不是万能的?学生举例说明:例如:阜阳奶粉案,金华火腿案等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我们要进行宏观调控。
提问:宏观调控的含义学生答:教师强调:宏观调控的主体、手段、目标,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放映多媒体:图片经济稳定发展,经济实现软着陆。
师: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这和我们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措施是分不开的。
提问: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学生答:第一,宏观调控有助于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二,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社会共同职能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为政府承担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宏观调控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知道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那我们分别来具体了解一下。
高中政治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能运用本框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教学方法】根据本框题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通过两段内容具有对比性的录像资料片,引出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
(2)讨论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得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演示分析:课件演示,通过学生对该课件的分析归纳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4)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分析我国政府当前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过程]视频资料导入播放两段录像资料片,一段是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处于困境,一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教师设问:一边是经济逐渐萧条,一边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经济状况有如此大的差别,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的萧条与繁荣除了与国际、国内的客观条件有关之外,还要看该国政府对该国经济的状况能否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泰国经济的萧条与政府决策有关,我国经济的繁荣同样离不开政府的调节和控制,经济学上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称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讲授过程]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教师过渡并设问:我们前面学过,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那么,在市场调节的过程中,为什么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呢?注释:学生提前预习了该框题的内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香山中学朱银兰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宏观调控是社会主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为了让市场经济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研究性性学习的若干方法,借助信息技术等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引导学生全面、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来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活动设计:1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分组了解房地产市场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拓展阅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三次会议的有关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的措施。
教学过程:热点点评——导入新课:教师:2004年取得的成就,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说明市场经济是高效率的经济,市场是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但市场并非万能,它也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有的领域,表现为“市场低效”,在有的领域,表现为“市场失效”。
因此,必须由国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师引导——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引导1问题:市场是怎样调节资源配置?有什么缺陷?我国绝大多数商品的供求状况以及采取的措施?教师引导2——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出示材料:200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问题:请同学思考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措施?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结论:2000年以来房价的攀升,说明市场对资源的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的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上海市政府通过实施两个1000万工程增加房产供应量改善供应结构,并通过“组合拳”来满足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减少需求,使供求趋于平衡,房地产价格基本真实地贴近市场实际购买需求,从而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三政策解读Word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三政策解读Word高中政治人教版材高二政治必修三政策解读第一章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与目标此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经验。
政策解读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解释宏观调控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整。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解释宏观调控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整。
2. 宏观调控的目标:讲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目标:讲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3. 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介绍供需平衡、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
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介绍供需平衡、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
4. 宏观调控的方法:详细讲解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宏观调控的方法。
宏观调控的方法:详细讲解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宏观调控的方法。
5.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成功案例,如应对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调整等。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成功案例,如应对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调整等。
第二章财政与税收政策背景与目标此章节让学生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掌握财政与税收的作用和政策。
政策解读1. 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和税收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和税收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阐述财政与税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阐述财政与税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3. 财政与税收的作用:讲解财政与税收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府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与税收的作用:讲解财政与税收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府调控中的作用。
教案:高一政治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案:高一政治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一篇:教案:高一政治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能运用本框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式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那么请问同学们,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什么?(生)很好,从上节课中,我们学习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也就是说,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不是万能的呢?如果不是万能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2页,并看一下前面部分内容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我们都知道,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
而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值规律实现的,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节”称做“看不见的手”。
但是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首先来看两个情景假设:情景假设一: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个地方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让学生推测后果:如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就救哪方。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渐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商量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图片,引出宏观调控,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操纵。
2.原因教师:请同学们依据漫画“假〞“欺〞何时休,思考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学生商量,交流。
师生在商量、交流的根底上得出以下结论:(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X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目标过渡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接下来我们看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请同学们分析2022年政府工作汇报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分别表达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4.手段过渡语: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个案例,分别指出在案例1、案例2、案例3中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案例1:2022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总理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法,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3. 培养学生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需要对经济进行调控。
2. 新课导入:介绍宏观调控的定义和必要性。
1) 讲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管理,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
2) 阐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实现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 出示案例:我国近年来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措施应对经济形势。
2. 让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总结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
3.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学生对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是否掌握到位?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内容: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 讲解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2. 分析各种手段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七、课堂活动:模拟宏观调控1. 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2. 各组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控方案,用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
3. 各组汇报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内容:宏观调控的目标1. 讲解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实现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分析各种目标之间的关系和优先级。
九、课堂讨论:宏观调控的目标实现1. 让学生讨论:我国如何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十、教学内容:宏观调控的挑战和应对1. 讲解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市场变化、政策效应等。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第一章: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1.1 宏观调控的定义1.2 宏观调控的目标1.3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2.1 经济稳定增长2.2 价格稳定2.3 就业与失业2.4 金融市场调控第三章: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3.2 货币政策3.3 产业政策3.4 区域政策第四章: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4.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4.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4.3 我国宏观调控的现状与挑战第五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5.1 经济结构调整5.2 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5.3 环境与资源约束5.4 金融风险防范第六章:国际经验与宏观调控6.1 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践6.2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挑战6.3 国际宏观调控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第七章: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7.1 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7.2 宏观调控对市场机制的影响7.3 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第八章:宏观调控中的政策协调8.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8.2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8.3 宏观调控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第九章:宏观调控中的数据分析与预测9.1 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9.2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9.3 宏观经济预测与模型建立第十章:宏观调控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宏观调控的影响10.2 科技创新与宏观调控10.3 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策略第十一章:宏观调控中的政策评估与优化11.1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11.2 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与调整11.3 宏观调控政策的优化与创新第十二章:宏观调控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12.1 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12.2 宏观调控政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12.3 协调宏观调控与利益相关者的策略第十三章:宏观调控中的法律与制度建设13.1 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13.2 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法治保障13.3 完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第十四章:宏观调控中的危机管理与应对14.1 宏观调控面临的危机类型及影响14.2 宏观调控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14.3 案例分析:宏观调控危机应对的成功经验第十五章:宏观调控的教育与人才培养15.1 宏观调控教育的重要性15.2 宏观调控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15.3 宏观调控教育的未来发展至此,整个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编写完成。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知识扩展】(1)正确理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优点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联系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3)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①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②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④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④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概念,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去体会怎样认识经济观念和经济理论。
思想觉悟: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练习法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2.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这种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而爆发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运用了计划手段,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讲授新课: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注;此问题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是从面上讲,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让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教师姓名
谢永贤
单位名称
南宁市兴宁区兴宁中学
填写时间
2020.6.13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册
高中
教材版本
人教版课题Biblioteka 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难点名称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一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懂得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内阅读教材,课外收集相关信息,获得对宏观调控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都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
用案例法、分析对比法来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两只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二、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性学习:深入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
2.结合教材分小组收集资料。
第一组:为什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经济学上引起一场“革命”。
第二组:在宏观调控中,国家是如何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的。
第三组:收集有关社会经济中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的案例。
第四组: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五组:收集我国的分配制度、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资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第六组:收集有关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型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国家宏观调控体现的特殊作用等案例。
3.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讨论市场经济问题: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并非万能。
【由学生介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及其观点:引出宏观调控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什么是宏观调控?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学生介绍收集资料】资料一,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遏制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
资料二,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资料三,200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
【学生介绍案例】案例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主要是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案例二,提高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
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比例。
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案例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3) 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干预和调整。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重点是:第一,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第二,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是要加强农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第三,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第四,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注意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大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第五,更加注重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4) 宏观调控的实质:——第一,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
第二,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
【多媒体演示相关信息】从1993年开始,全国不少地方掀起一个圈地热、房地产热、炒房热。
国务院,上海市政府及时颁布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详见附:参考资料)。
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广州进行二手房买卖所获得的“利润”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开征营业税等都成了各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重要手段。
(5) 宏观调控的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运用操作平台】通过宏观调控,请学生谈谈其中哪些方面对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
2005年宏观调控呈现八大效果:第一,2005年我国GDP增长9.9%;第二,农业和农村形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粮食将再获好收成,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各行业运行平稳;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明显回落,投资增速趋于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第四,消费增长平稳,增幅有所加快,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确保了消费增长,加强了经济内需增长的动力;第五,对外贸易活跃,外贸总量持续扩大,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经济增长,净出口增长对经济贡献明显加大;第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上游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价格增幅趋于合理,价格水平上涨压力有所减缓;第七,财政收支和信贷保持稳定,为宏观调控实现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第八,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煤电油运矛盾不同程度地有所缓解。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学生用多媒体演示收集资料】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有过三次宏观调控:第一次是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控制通货膨胀。
第二次是1998年到2002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控制通货紧缩。
第三次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控制投资过热,如钢铁业投资增幅达到202%。
通过每次宏观调控以后,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从2001年至2004年,上海每年实现的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速,分别为10.2%、10.9%、11.8%、13.6%。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五年平均增长约11.5%。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观看部队演习资料片】特殊领域耗费的资源,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在资源配置上,除了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还需要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所谓特殊领域:第一,国防、治安、基础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被称为公共服务;第二,公共物品在被人们消费时具有不可分割性,它们一般也不会因为你消费了就影响我消费,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都可以共享公共服务;第三,不付费而能得到物品的消费,就使它们不同与其它需要付费才能得到物品的领域,成为“特殊领域”。
案例一,2002年中国国防军费1707.78亿元;2003年中国国防军费1907.87亿元;2004年中国国防军费为2117.01亿元;2005年中国国防军费为2477亿元。
案例二,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央财政和国债资金拟投入100亿元,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364所,可以解决67万学生寄宿条件。
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截至2004年底,已安排70亿元中央资金。
各类高等教育人数达到2300万人,相当于1978年的27倍、扩招前1998年的3倍,已居世界第一。
案例三,2005年上海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4倍。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操作平台材料,学生介绍参加敬老院活动】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报酬,首先富裕起来。
再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案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
案例二,2006年上海市政府要完成的十件实事之一是: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完成2万名独居老人紧急呼叫装置安装;新增5万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新建20家示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案例三,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中央财政2005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1%。
(4)国家宏观调控的特殊作用【网络资料演示】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型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其特殊作用。
案例一,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
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案例二,根据《2005—2007年浦东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纲要》,今后三年,浦东将努力构筑和完善“1+4+4”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即以金融为核心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业贸易和会展旅游为重点产业,以此带动文化服务业、房地产业、专业中介服务业和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可见,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或地区,调控经济都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的见手,指的是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指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或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