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差异化策略
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程思政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然而,目前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思政课缺乏针对性、生硬教育方式、缺乏师资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课程思政缺乏针对性的问题1.1 缺乏与学科专业融合的内容当前很多大学课程思政内容脱离了学科专业,缺乏与学科专业之间的有机结合。
这导致学生往往难以看到思政课在自己专业中的实际意义,产生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解决对策: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各个专业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在工科领域开设以具体技术应用为背景的道德伦理和管理规范等课程,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将道德观念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1.2 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大面积“一刀切”的问题,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特点的差异性教学。
这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解决对策: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场景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思政课程教育方式过于生硬的问题2.1 过于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现实中一些思政课倾向于过于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缺乏启发式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解决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批判精神。
“引导而非灌输”的授课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真实需求,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批判分析能力。
2.2 忽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一些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艺术性和趣味性。
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引人入胜的讲解。
解决对策:增加思政课的艺术元素,通过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形式深化思政教育。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动平台、在线教育工具,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存在的问题3.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专业背景与思政课内容脱节情况较为普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_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_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建立和建设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管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为迫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知识传递而轻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政治老师不断归纳总结,出现了很多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对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广大高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借鉴,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单纯的政治理论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政治理论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政治理论需要很好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知识点放到实际例子中去讲,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政治理论,同时也使学生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社会现实。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学生用政治理论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了解了事物的现象,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
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
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
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
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
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学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思政课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学校思政课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师资队伍结构亟待优化首先要明确的是,优秀的教师是保障思政课质量的基础。
然而,当前在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化现象。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缺乏对时事热点和社会动态更新知识储备;还有一些年轻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缺乏经验。
因此,在构筑更加完善科层次结构上需采取切实可行方法:1. 加强专业培训:定期安排专家进行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 成立导学小组: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年轻的新生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思政课建设合力。
二、内容设置亟需创新与深化学校思政课内容过于单一、受限,往往局限在理论知识传递之间。
这使得许多同学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和动力。
良好的内容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主题:拓宽思政课的内容范畴,切实融入时事热点、科技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例如通过相关案例剖析探讨国内外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在激发学生兴趣上进行尝试。
例如可以开设在线论坛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促进老师与同学及其他校外人员相互交流。
3. 社会实践: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深入社区、企业等进行调研,并在实践中贯彻思政课内容。
三、评价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目前,学校思政课的评价体系还不够明确和完善。
一些学校倾向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利用考试成绩来量化衡量此类课程。
这种做法容易使得师生刻意追求分数,忽视了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关键。
为此,在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通过笔试等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测试,也要注重思辨能力、创新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考察。
高中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高中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1.知识理论过于抽象:思政课的内容普遍偏重理论知识,而且往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关联性和实际运用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2.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和听讲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容易导致知识的被动接受,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和时事的变化。
这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现实脱节,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改进思政课的教学现状,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实践与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
3.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应紧密联系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及时更新,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
教材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辅助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辅助,通过引发学生的质疑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5.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思政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一、存在的问题1. 老师讲解内容单一目前的思政教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政治理论和历史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当今高考中,思政教育定位在推动素质教育,但是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动力十分不足,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思考与认同。
3. 教学资源不足很多学校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少有相关实践课程和教学设备,导致思政教育的渗透和实效性有限。
4. 评价体系不合理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表面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5. 部分学生思想品德不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状况不同,一部分学生仍然存在思想品德不端正的问题,思政教育需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
二、对策分析1. 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老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设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方式,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和老师应该通过推出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学习与实践,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该完善为更加综合的体系,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应该加入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获得更加全方位的反馈。
5. 个性化思政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情况,应该实施个性化的思政教育,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结语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相信我们可以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更多思想品德素质优良的学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析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学生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这为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快速传播和碎片化阅读也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对学生有益的内容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教学的转型和提升,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新媒体的兴起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脉络,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的传播渠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深入研究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问题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文2.1 新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新媒体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思政教学实践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然而,在思政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政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分析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思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当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更新滞后。
部分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2)教学内容单一。
思政课程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当前,思政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背景不统一。
部分思政教师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2)教学经验不足。
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境。
(3)科研能力欠缺。
部分思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3. 学生参与度低思政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氛围沉闷。
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性不高。
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程与自身发展关系不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学生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4. 考核方式单一当前,思政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采用闭卷考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
部分考核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学生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单一。
闭卷考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导致部分学生投机取巧。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思政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养,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的高中思政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实际性和针对性目前很多高中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理论化,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存在一定距离。
学生很难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和意识,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 教学手段单一高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往往比较单一,过多依赖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传授。
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难以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3. 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当前的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往往缺乏专家教育者的指导,以及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二、对策分析1. 突出实践教学针对高中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的问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加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了解决高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 强化教师专业化高中思政教育教学需要专业学者的指导与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或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生活和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伦理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基础,但往往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内容单一化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方法传统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大量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探究。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课堂,思维僵化,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考试导向性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考试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考试的要求和方法,导致教与学的重心都偏向了应试,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考试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应试技巧的练习上,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4. 课堂互动不活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互动往往被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很难主动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很难培养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主体性。
二、对策提出:1. 更新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增加一些前沿的、新颖的内容,例如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
在教材选择上,可以多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和经典案例,通过学生主动阅读、讨论和分析,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2. 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思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注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引者的作用,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起独立思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知识与能力并重,多元化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大作业外,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实际调研、小组展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的重要环节。
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单一枯燥。
现行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不高。
2.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主要通过讲授、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创新,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一些学校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不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问题原因分析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教育观念滞后。
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思政教育只应当传授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和人文素养的关注。
2.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一些思政教育教师对教学理念滞后,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三、对策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1.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思政教育教学应该将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等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引人入胜的案例、故事、影视剧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对策实施方案为了解决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加以改进:1. 丰富教学内容。
2024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偏差和解决策略
2024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偏差和解决策略1. 偏差存在的原因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育内容的滞后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教材往往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导致课堂内容与现实情况存在距离。
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是原因之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也是导致偏差存在的原因。
2. 偏差的表现形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偏差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此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过于注重知识记忆而非实践能力的考查,也是偏差的一种表现。
3. 偏差对教学的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偏差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偏差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失去兴趣,认为它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其次,偏差的存在也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难以对社会现实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此外,这种偏差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现象。
4. 解决偏差的策略为了解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偏差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使课堂内容与现实情况更加贴近。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也是关键。
5. 策略实施的方法为了实施上述策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首先,定期更新教材,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同时,引入现实案例和时事热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学习习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差异化教学能够让每个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从政治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
一、目标的差异化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态度。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加大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更注重培养其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培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政治的热爱和责任感。
政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内容的差异化设计,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拓展性课程,涉及一些政治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增加学生的政治知识储备;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提供多样的政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政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角色扮演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通过社交平台、微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的工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初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差异与衔接
初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差异与衔接一.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衔接问题的表现及其根源
二.学生学习氛围变化较大。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
进入高中后,学生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更加明显,不喜欢教师和家长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干涉过多。
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管理却更加细化、更加严格,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氛围较初中阶段更加紧张与压抑,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落差感。
这种落差感,会使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
三.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自觉地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运用
所学知识.理论观点去分析.理解社会现象,学会理性认识社会,科学处理问题,真正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形成辩证思维,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化目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主要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常识和理论,缺乏生活化、时事化、实践性的内容。
这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教学形式僵化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形式过于僵化,主要以讲课、听课为主,缺乏互动、实践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被 passively 被灌输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机会。
3. 教师素质不高一些思政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无法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导致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4. 缺乏实践环节高中学生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的思想觉悟、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缺乏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对策分析1. 多元化教学内容针对当前思政教育内容单一化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材的改革力度,增加生活化、时事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教学形式对于教学形式的僵化问题,教育部门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互动、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强化实践环节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注重力度,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上述对策分析可以为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提高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塑造未来社会主人翁的重要阶段,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
目前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教育的有效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过度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
缺乏互动性与启发性也是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一大问题。
教师往往以单向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辨和探索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度低也是影响高中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效果不佳。
学生参与度低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有必要深入分析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1.2 研究意义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
而目前我国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中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研究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高中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探讨思政教育教学的问题,寻找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教师通常仅仅以讲授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这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容易产生“教而不学”的现象。
同时,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更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相对落后和单一。
2. 课程内容理论过于抽象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学生难以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进行知识讲解,并不能真正引起学生们内心的共鸣。
这也导致了对思政课程内容产生理解困难或者失去兴趣。
3. 受众群体多样性带来差异化需求现今大学校园内各类人员众多,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背景和优势。
然而现行思政课程并未针对这些差异化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缺乏对多元化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尊重。
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出现困惑和排斥,无法真正理解与接纳课程内容。
4. 缺乏前沿热点问题的引导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热点话题往往更加敏感。
然而,在当前思政教育中,较少涉及到当下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热门议题,思政课程脱离实际需求。
这助长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抵触情绪。
二、思政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1.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推进思政教育。
例如,在教师讲授之余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引入合适的多媒体资源,增加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授课方式;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参观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铺陈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为了解决思政课程内容被学生认为理论过于抽象的问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个案,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进行思考。
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应注重突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多元化教学策略针对受众群体多样性带来的差异化需求,需要侧重多元化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不断加强,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对策,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选修课中,思政课的地位相对较低,许多学生往往将其视为选修教材,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针对该问题,可以在思政课中增加更多选修课程,并注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应加强对学生思政课的宣传和推广,强调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课程的认识与重视。
二、教材内容贫乏高中思政课程教材的现状是缺乏更新和创新,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思政教材往往注重理论分析,缺乏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并且知识点相对较为单一和狭隘。
这样的课程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也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际的思考和创新。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材中添加更多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事件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较为单一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主要基于讲解和复习习题,这种方法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死板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
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素质需要提高高中思政教学中,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创新精神,缺乏激情和灵感,不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正视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主体部分1. 理论性与实践性脱节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学校对于思政课仍然强调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导。
然而,这种单向传授模式使得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脱节现象。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却缺乏机会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方案:采用互动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学校可以鼓励老师在上述内容中融入更多真实情境,并组织相关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专家讲座、团队合作项目或社区服务等形式都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2. 知识负担过重由于思政课必须覆盖众多理论内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面临大量的阅读任务。
此外,由于在高考中的占比较低,许多同学倾向于忽视这门课程,从而减少对其的投入和消化吸收相应知识。
解决方案:减轻负担并提高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精简教材并增加互动体验式教学来缓解思政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自主选择性修习方式。
3. 教师素质亟待提高一些教师对于思政课知之甚少或者缺乏相关实践经验。
他们无法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一些老师过分强调书本上单一正确答案,并且容易滑向说教型授课模式。
解决方案:加强培训以及媒体传播学校应当加大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知识。
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具有专业背景并且有实践经验的人士作为特聘教授或嘉宾演讲者。
同时,鼓励高校与新闻媒体合作,在校内外传播优秀教师授课案例。
4. 视野狭窄和缺乏多样性传统思政课只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这使得学生们对其他领域的学科和观点缺乏了解,视野相对狭隘。
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学思政课已成为中小学生日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生态的变化中,中学思政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于教条化、缺乏针对性和趣味、学生参与度低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过于教条化当前,一些中学思政课程存在较为教条化的问题,许多老师的讲课内容都是从课本引用,缺乏丰富的生活、社会和经验教训的案例。
这导致学生们感到无可奈何,难以理解和理解,从而对思政教育产生厌恶情绪。
对策:鼓励教师多使用案例和实例,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中学思政课程。
通过把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政课程的知识。
二、缺乏针对性和趣味由于中学生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问题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中学思政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心理需求进行差异化教育。
但目前,许多中学思政课程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趣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对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深入分析学生的现实困境,重点介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真实可信的案例。
在课程内容和方式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
三、学生参与度低由于中学思政课程刻板、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参与度低。
很多时候,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更不用说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了。
这种课堂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对策: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实现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使用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将学生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真实案例和实例纳入课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此类让学生有更广泛的思维和讨论课程后加钦住立场。
四、缺乏针对性和趣味由于中学生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问题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中学思政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心理需求进行差异化教育。
但目前,许多中学思政课程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趣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差异化策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差异化策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不但要求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熟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且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针对不同学生,注重运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1教学策略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2本文所谓差异化教学策略,是指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并不完全相同教育教学目标的行为及过程。
一、注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实施差异化策略的背景:案例回放某公开课《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人民代表大会》框题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本教材第一单元我国公民、第二单元我国政府,将学习第三单元我国政治制度。
新课学习:学生看书思考: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学生回答: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
教师讲解:1、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构成、体系、职权2、人民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
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的权力和义务知识小结和运用:师生互动——《假如你是某市人大代表,会提一份怎样的提案》。
学生讨论、一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这节课,总体上教学过程规范,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处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教学设计流程合理,教学三维目标得到体现,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稍有瑕疵的是: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密切度不高,师生间问、答、评三环节有分离,在最后的知识小结和运用环节,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茫然,课堂组织者在教学中运用差异化策略不够。
当前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差异化策略,既是国家社会对高中思政课提出的要求,也是适应教师、学生两个教学活动主体的群体及个体差异需要。
1、社会对于高中思政课提出的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适用人才,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环节。
国家对于高中思政课性质和教学有着确定的规范要求。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学科“学习要求”涉及或与之相当、相关的行为动词有: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引述、复述等知识性要求;懂得、理解、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过程与方法要求;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从以上两个文件内容可以看出高中思政课不但是智育课程,也是德育课程,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成才,还要培养学生成人。
2、教师和学生的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其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于本课程教学理念的第二点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要求“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的人力资源。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教材、教法来教授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的做法比比皆是”。
iii教学是人的活动,也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在于使人内部的灵性和可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生成。
高中思政课是个人文学科,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
学生和教师都是在各自特点的环境中成长的,在知识能力和性格爱好以及价值取向上,会产生不少差异。
教学只有满足其不同的需求,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开展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当然要注重这样的差异,做到因人而教,因材施教。
二、关于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达成目标和手段的思考外部社会对于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和内部师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表现,不禁使人对我们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目标和手段产生思考。
1、为了一切学生是否是让每一个学生达成同一目标。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特色的教学,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政治课教学中受益。
三、开展高中思政课差异化教学策略的探索学校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班级有不同的师生组合和人文环境,师生有各自的兴趣、特长、性格和价值取向,因而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达成完全相同的目标;每位教师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实际,针对不同学生,开展有特色的教学。
本文高中思政课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从教学活动的实现主体做简要探索。
1、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策略由于每个学生都是在特定社区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在进入高中学习时,已经形成初步的个性特征和知识系统,学生群体间和个体间存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特长与潜能、学习风格、智力结构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于政治课学习的过程差异和结果差异,不少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较好达到思政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发挥各种不同的智能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接纳与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实现每个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差异发展观和体现多落点、表现性的多维评价观”4。
知识接纳有口诵与笔记的差异,学习习惯有波动与恒常差异,思维品质有快与慢、平缓与奔放的差异,学习品行有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目标上差别化要求、教学过程中分层推进,课堂教学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教学进度的快慢,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后活动时注意文字作业的层次性和活动要求的区分度,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堂准备和课后都有看到学生的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统一要求。
2、各个教师的差异化策略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的选拔大多数是来自高校毕业,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师专业素养相差不多。
然而就各个教师来说,还是存在兴趣特长、知识构成、人生阅历、身份地位等方面差异。
有的教师知识面广、阅历丰富,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事例叙述,课堂材料运用多,时政联系密切;有的教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善于对材料分析,课本分析得透;而有的教师记忆力强、课本知识表述出口能诵,善于引导学生背诵和熟悉课本内容;还有的教师是学科领军人物或是学校管理干部、社会兼职人员,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一种“不教而教”的仰视和尊敬。
当然,从教师群体来区分还有: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和非重点学校教师,毕业年级教师和基础年级教师等。
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备课组不同教师可根据各个体的条件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开展特色教学、展示教师个人风格。
学校也可在开展跨年级跨学科“差异教学”课堂教学专题评比与研讨中,让教师个人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展现教师风采。
教师个人还可以通过个人网站、教学邮箱等展示所学所思所悟、展示自身教学理念。
3、不同教学班级的差异化策略同一学校,由于不同年级教学任务内容不同、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师生的构成不同,带来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不同。
毕业年级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凑,师生教学活动面向高考多,差异化教学主要是“拔优、推中、补差”,三维目标更多倾向知识积累和思维应试能力的培养;基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高中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更新的教学内容,有个适应过程,教学科目多、基础性强、课本文字表述的感性材料多,差异化教学主要是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而在相同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不同的师生构成、不同的班级文化环境,教学中也要注意各个班级的活跃程度和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做到“因班施教”——课本中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达成有区别的教学目标。
4、不同学校的差异化策略高中学校就办学主体、地理位置、办学方向和历史渊源存在公办和民办差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差异、历史名校和新办学校差异等。
一般来说,城市学校、历史名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差异化教学的客观条件较好,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双方的知识面广、信息及时、思维活跃,有利于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资料选择和采用,适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讨论、主题报告和班级辩论等活动方式。
乡村学校、普通学校的师生群体相对固定、规范,便于活动组织和开展,适宜组织时政专题报告会、政治小论文写作竞赛和学生进社区等范围较大的活动。
民办和新办学校,办学时间不长,校园新美,师生的创新意识强,可以多开展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优等团体教育。
不少学校有地理位置的区域特色,如革命老区、历史名城、最新开放城市等可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探访当地悠久历史和感受改革开放浪潮等系列活动。
小结:概括来说,高中思政课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就是要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中,要求因材施教注意“因生施教”“因师而教”“因班校而教”,根据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的外在环境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同时,不能放弃共性的目标要求和活动,不能丢弃高中思政课的智育和德育的功能。
通过实施差异化策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高中思政课教学扎实有效的推进,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双向发展。
本文引用及参考文献: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8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iii杨璐:《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华东师大,20094程向阳:《差异教学的教育观》,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2006-026、:《》,,2005-067《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国家教育部20048《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