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解析

合集下载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方法,它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来处理语言模糊、概念模糊和可能发生的误差,具有计算简易、结果易于解释和能
够直接得到综合识别结果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
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首先,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评价指标的优势,把多个支持参数进行比较,以实现对水质的整体评价,从而加强治理
的针对性。

其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加强水质评价的准确性,通过
设定不同的权重,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
评价结论,使水质评价在自然环境中更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状况。

再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易于操作和节约空间的优势,可以大大缩短水质
评价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更适合于紧张的环境条件。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当持续完善和开发未
来的水质评价算法,不断优化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成果,以更好
地反映水体环境的实际状况,用技术支持水资源保护。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我们将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概述,阐述其基本原理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环境评估、医疗卫生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将展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还将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方法,旨在解决那些难以用精确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

这种方法最早由我国学者汪培庄于1983年提出,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运算规则和模糊关系矩阵。

其中,模糊集合理论是该方法的核心。

它允许在元素对集合的隶属程度不唯不精确的情况下进行定量描述,从而突破了传统集合理论中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明确的限制。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评价对象通常被视为一个模糊集合,而评价因素则构成该集合的多个子集。

每个子集都有一个隶属函数,该函数描述了评价对象在不同因素下的隶属程度。

通过对隶属函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评价对象在各个因素上的综合评价结果。

模糊运算规则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定义了模糊集合之间的运算方式,如并、交、补、差等,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糊集合的组合和转换。

模糊关系矩阵则用于描述评价对象与评价因素之间的模糊关系。

该矩阵中的元素表示评价对象在不同因素上的隶属度,是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运算规则和模糊关系矩阵。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我们在复杂系统中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2.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12


5)迄今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通用的、具有可比性的水 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各地各部门在进行水质评价时, 选用模型的任意性很强,评价的结果不便于与其它地区 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因而也不能准确反映本地的相对污 染状态,国家难以全面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态势, 其结果难以被公众接受,达不到水质评价的目的。1999 年12 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综合评价技术研讨会提出, 要把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问题作为目前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6)缺乏比较客观的确定环境因子权重的量化方法。除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外,其它各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无疑 都受权重影响很大,权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 多因子的水质综合评价中, 各因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 是不同的,而目前缺乏统一的客观的定权方法,这对评 价结果的可比性影响较大。
8
吕兰军、徐祖信、李俊莉运用各种指数法进行 水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一种全新 的河流指数评价方法,它既可以比较分析同一 类水质指标在同一级别中的差异,又可以在不 同类别水质指标中比较分析水质的污染程度; 汪家权、沈时兴把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 新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李如忠对水 质评价模型进行了综述;宋军继分析了城市环 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 由上可见我国关于河流、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 和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当活跃,使得水环境 质量评价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
3.灰色评价法
水质的监测数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得的,因 而信息是不完全或不确切的,故可将水环境系统视为一个灰 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知的系统, 这一原理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基本思路是:计算水体水 质中各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标准的关联度,然后根据 关联度大小确定水体水质的级别。对处于同类水质的不同水 体可通过其与该类标准水体的关联度大小进行优劣比较。 灰色评价法主要有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法、灰色模式识别 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区域灰色决策法、加权灰色局势决 策法、梯形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局势决策法、灰色贴近 度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摘要:为提升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生态环保进程,本文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应用原理;以某公园水体为例,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从准备工作、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三角度出发,列举应用策略,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水环境保护越发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重视。

目前看来,相关工作者多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水环境的具体质量,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其应用原理为结合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进而准确评估得出水环境的具体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

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通常会采用此种方式,搜集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连续性、分级界限的模糊性有关的数据信息,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评估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该方法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得出的数据信息清晰、真实、可靠,同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工作人员可借助该方法得出的数据,解决一些难以量化的生态环保问题,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策略(一)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工作人员应统筹考虑如下几点因素:感官性因素、氧平衡因素、营养盐类因子、毒物因子、微生物因子。

本文选择某一位于郊野公园的水体进行研究,该水体具有较强观赏性,因此开始正式的评估前,工作人员需参照《特征水质参数表》中对生活娱乐设施水体提出的要求,设计水环境质量评价因素集合。

本文设计了如下几类集合:PH、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毋庸置疑,实际应用中,水环境的优劣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在测定水环境遭受污染的具体程度时,工作人员很难把控好受污染的实际界限,这些均属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模糊现象,需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解决,具体的处理步骤一般如下:确定评价因素集合、确定评语集合、建立隶属函数、确定评价因子对评语集合隶属度、构建模糊矩阵、确立权重集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2]。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

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XP i3XX12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

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

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

国内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国内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1.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框架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的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和环境质量标准,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对海域环境要素(水质、底质、生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

它为海域环境规划和管理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内容很广泛,包括:陆源污染物入海后对海洋环境产生危害程度的评价;海上重大工程设施的兴建和海事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等。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特定海域(包括港湾、河口)的评价,分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现状评价是对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一定目的的评价。

回答目前污染的现状。

按要素分为水质评价、底质评价和生物影响评价。

评价的方法有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

影响评价是预测和估计某一项重大工程(如围海造地、建坝、核电站建设等)在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

它是在大量占有和分析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海区环境特征,选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

2.海水水质评价方法在海洋环境的监测分析和科学研究中,海水水质一直是反映海洋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

经过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一些较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等。

1.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利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基础,将待评价水质与水质评价标准视为一个灰色系统,遵照水质评价质量标准,确定水质标准与实测水质间的关联度,最后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评价区水质标准。

其主要特点是考虑到水质界限的模糊性,注重评价对象的整体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明显且计算简便。

其主要步骤包括:对样本数据及评价标准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处理;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按照最大化原则确定样本标准级别。

2.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同样以灰色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白化函数或者关联矩阵将样本数据聚集成若干个可以定义的类别之中。

灰色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加权的灰色分析方法,其充分考虑了水质分级界限的模糊性,具有较高的信息利用率和准确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在矿区水质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在矿区水质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性 , 用模 糊数 学 的方 法 去刻 画地 下 水水 质 。模 糊综 合 评 价 利 法 常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几 5个 主 要 步 骤 : ( ) 设 地 下 有 n相 指 标 要 参 j 下 水 水 质 评 价 , 们 1似 J地 我 首 先 可 以 确 定 评 价 的 因 子 集 U ={ , U 一, ; u U , U } ( ) 下 水 水 质 有 m 个 等 级 , 可 以 确 定 水 质 评 价 的 标 2地 便
R=
深 度 水 质 进 行 评 价 , 价 结 果 见 表 4 评 。
3 结 果 分 析 与 讨 论
可 以得 到 水 样 中每 个 评 价 因 子 的隶 属 度 r
由表 4可 以看 出 , 用 不 同 的评 价 方 法 , 价 结 果存 在 应 评
差异性 。
() 4 确定 每一种 评价 因子 的权 重 。考 虑到 污 染物 对水 质
Ev l a in i a e ai ft e M i i g Ar a a u t n W t r Qu l y o nn e o t h
H U e W i— w e , LI Ti , M A i ng Zhi— y uan, CA O a H i— du ng ,D o U ui— pi H ng (1 S h o fEn i n na ce c sa d En ie rn . c o l vr me tlS in e n gn eig,Ch n a ie st o o a g, n Unv ri y,Xi al7 0 4,S a n i2. , n Brn h o , l 0 5 1 h a x Xi a a c f
(长安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5 陕 1 0 4) [ 摘 要 ] 如 何 对 矿 区 水 资 源 进 行 合 理 规 划 利 用 提 高 水 资 源 利 用 率 , 先 是 要 对 矿 区 水 质 进 行 准 确 的 评 价 , 首 而 评 价 方 法 的 选 择 直 接 关 系 到 结 果 的 真 实度 。利 用 模 糊 数 学 综 合 评 价 法 对 比 传 统 的 综 合 评 价 法 对 老 虎 台 矿 区 水 质 进 行评 价 , 果 表 明 : 合 评 价 法界 限 非 常严格 , 能 综合 考虑 每 个水 样 的 离子 成 分 , 值 的作 用过 于明 显 ; 糊 综合 结 综 未 极 模 评 价 法 则 能 综 合 考 虑 每 个 水 样 的 离 子 成 分 , 除 了极 值 的 定 性 作 用 , 价 结 果 舍 理 , 水 质 评 价 中 值 得 推 广 的 有 效 剔 评 是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第41卷第12期2016年12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41 No. 12Dec.2016文章编号:1674 - 6139 (2016) 12 - 0173 - 05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周淼,李维刚,易灵(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成都610091)摘要:以四川省部分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资料为基础,对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指数法四种水质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各评价方法的特点。

经过分析,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特点各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能确保水体安全,综合污染指数法能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宜用于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指数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一致,能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水质;评价方法;分析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志码:A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Four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Zhou Miao,Li Weigang,Yi Ling(Sichuan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Chengdu 610091, China)A b stract : Based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in Sichuan section, this paper implements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theprocesses and results o f four kinds of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 which includes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fuzzy comprehensive e valuation method and water quality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Through anal­ysis ,the results from four kinds of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but diff factor method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water body ,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 can judge the water pollution ,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pplie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should not be used for evaluat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index method are in accordance with single factor method evaluation results. be used in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water bodies in different time. They can not only deter ries ,but also find out the biggest pollution factors,so it should be promoted.K e y w ords :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alysis水质综合评价是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准确直 观的对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进行描述,是为水环 境质量管理及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是环境 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1]。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之一,而地下水质的评价是保护水资源、保障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进行地下水质评价分析时,要考虑到综合评价的视野,即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因素,以全面分析地下水质的状况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的评价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确定地下水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地下水质评价的指标体系需要包括主要的水质指标和相关的环境因素。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pH值等。

环境因素包括水源地的地质情况、降雨情况、农业活动等。

在选择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指标的权重和重要性,清楚地界定主要的水质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环境因素。

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地下水质评价分析中,我们需要对采样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或物理检测。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保它们具有可比性。

归一化处理的方法可以采用标准化方法,将指标值除以最大值或范围值,转化为0到1之间的数值。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进行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评价方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重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和加权计算。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评价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模糊矩阵和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模型的建立是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

评价模型可以通过确定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来构建。

评价对象是地下水质,评价指标是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评价等级是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划分的。

评价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和评价要求进行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模糊综合评价的关键步骤。

指标权重是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确定的,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权重。

指标权重可以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确定。

专家打分法是让专家按照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得分来确定权重。

构建模糊矩阵是模糊综合评价的重要步骤。

模糊矩阵是利用模糊数来描述指标等级之间的关系。

模糊数是由一个隶属函数和一个隶属度所组成的。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作者:陈国福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摘要: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水环境品质的忧劣给以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它是人们认识水环境质量,找出水环境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水环境污染程度与水质分级相互联系存在模糊性,水质变化是连续的,而模糊评价法较好地体现了水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X-651文献标识码: A引言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通过建立隶属函数、计算模糊关系矩阵、计算权重系数以及计算模糊综合指数等一系列过程,并最终根据模糊综合指数来判断水质级别的一种数学方法。

1 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对水的利用价值及水的处理要求做出评定。

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

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2水环境质量的环境指数2.1权重公式环境质量指数标准式为:Ii=Ci/Si;其中Ci—第i种因子在环境中的检测值;Si—第i种因子的评价标准。

2.2归一化权重公式用超标污染贡献率来计算权重,超标越多,权重越大。

Wi=(Ci/Si)/∑(Ci/Si);其中Ci—第i 种因子的实测值(mgPL)。

Si—第i种因子的标准,其数值为该因子各等级标准的平均值(mgPL)。

n—评价因子的个数。

Wi—第i种因子的权重。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研究水是人类生活的必要资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水的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因此,对于水质的评价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对水质的评价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其中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模糊数学简介模糊数学是国际上研究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其用于描述不确定性或模糊性问题。

模糊数学通过模糊集合论、模糊关系论、模糊逻辑等理论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以便于解决决策、分类、控制、指导等问题。

二、模糊数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水质评价中,通常使用指标综合评价法评价水质。

传统的指标综合评价法通常使用明确的数字来表示指标的取值,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不同指标的权重和取值的误差,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而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和权重影响,更准确地评价水质。

通常情况下,水质评价包含多个指标,如COD、NH3-N、TP、PH等。

其中每个指标的测定值称为指标值,一般情况下,每个指标的指标值可以根据标准对水质进行判定,如pH值低于5表示酸性,而COD值高于30 mg/L表示有机物含量较高。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指标值重叠、相互影响等情况,这就需要使用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论进行处理。

例如,当COD值高于30 mg/L时,我们无法判断水中COD含量是否过高,因为30 mg/L并不是一个确定的边界。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论,将COD的取值范围进行模糊化,如将COD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不高、较高和高三个模糊集合。

这样,当COD值超过30mg/L时,PCM(Min)原理可用于算出”COD高“的概率,该值可作为评定水质的指标。

三、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方法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模糊综合评价法,二是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法。

1.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多个指标融合为一个评价指标,从而减小指标间的重复性和重叠性。

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大渡河下游河段水质为例

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大渡河下游河段水质为例
测 数 据 )。
综 合评价 集 ,表 明评价 水体 水 质对 各级 标准水 质 的隶 属 度 , 映综 合水质级别的模糊性 。 反
在 水 环 境 质 量 综 合 评 价 中 ,涉 及 到 大 量 的 复 杂 现 象 和 多种 因素 的 相 互 作 用 ,也 存 在 大 量 的 模 糊 现 象 和 模 糊 概 念 。因此 在 综 合 评 价 时 ,常 用 到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的 方 法 进 行
H o na y i ta l ss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定的数理方法和其它手段 , 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 ( 或将量 变换为评语) 的过程。 文章简述了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特点, 以位于四川省境 内的大渡河下 游河段水质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大渡河下游河段水环境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段 ,铜街子水 电站至岷江 汇口为下 游河段 。大渡河流域 工
业 企业 以 矿 产 品 洗 选 、加 工 企 业 为 主 ,多为 县 属 和 私 营 小 型 企 业 , 产 规 模 小 ,废 水 排 放 总 量 不 大 , 0 8 工 业 废 生 20年
水排放总量 约5 39 ,主要污染物 为镉、铅 、砷、铬 ( 3 .万t 六 价 )、 汞等重 金属。 根据 乐 山市2 0 年环 境质 量报 告 ,大 渡河 区段 污染 09 负荷量 仅 占乐 山市负 荷总 量7 1 四川 省人 民政府 关 .%。
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游河 段水 质 为例
文 I 淼 周


水环境 质 量模 糊综合 评价简 介
水环 境质 量评 价就是 通过 一定 的数理 方法 和其 它手
于四川省地面水 水域环境 功能划 类管理规定 》,大渡河干 流以丹巴县章 谷镇三 岔河 为界 , 以上河 段执 行I I 类水域 功

水质评价---3模糊综合评价法

水质评价---3模糊综合评价法

⽔质评价---3模糊综合评价法所谓模糊评判 ,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实测值 ,经过模糊变换对事物作出评价的⼀种⽅法。

⼀个事物往往具有多种属性 ,故评价事物必须同时考虑各种因素 ,但很多问题往往难以⽤⼀个简单的数值表⽰ ,即常常带有模糊性 ,这时就应该采⽤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因素的数量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 (多因素评价)两种⽅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核⼼在于确定⾪属度函数,该⽅法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对评价对象定量分析,然后按照指标实测值和标准评价类别,通过矩阵变换,针对评价对象分析计算出⼀个评价结果。

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基于模糊理论的⽅法,并在各领域上都运⽤得极为⼴泛。

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将模糊理论和其它⽔质评价⽅法相结合应⽤于⽔质评价已成为热门研究⽅向。

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质评价的流程如下图所⽰:应⽤模糊综合评价⼀般可归纳为以下⼏步:1) 建⽴污染物各单因⼦指标的集合 u= {u1, u2 , …… , u n} , 元素 u i ( I= 1, 2,…… , n)为影响环境质量的各污染的实测值。

2) 建⽴⽔质分级标准集合, K= { k1, k2,…… , k m }, 其中 ,元素 k j= ( 1, 2,…… , m)为各个污染物所对应的⽔质分级标准值。

3) 建⽴模糊关系矩阵R。

即 R= [r ij] 模糊关系矩阵在⽔质评价中 ,是反映评价因⼦对各级⽔⾪属度的⼀种转化关系。

如果采⽤“降半梯形” 计算⾪属度 r ij( 0< r ij < 1) ,即⾪属度的解析式为:式中: s j , s j+1代表相邻两级⽔质的标准值; c i 代表⽔样品中某评价因⼦的实测值。

依次计算 ,即可得模糊关系矩阵 R :4)建⽴权重模糊矩阵W。

A是由各污染因⼦对环境污染的贡献 ,以及多因⼦间的相互协同、颉颃作⽤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做出权数分配构成的⼀个n维⾏向量 (或称⾏矩阵 ) ,即: W = [W1, W2 ,… , W n ]其中 ,利⽤污染物浓度超标加权法计算各污染因⼦的权重:W i =C i /S i式中: C i为第i 种污染物实测浓度; S i为第i 种污染物各级⽔质标准值的算术平均值。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质评价是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和对周围环境的响应,从而指导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地下水质评价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污染源、水质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等。

需要了解地下水质受到的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了解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有助于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地下水质评价需要考虑多个水质指标。

常用的地下水指标包括溶解氧、电导率、pH值、浊度、氨氮、硝酸盐和重金属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质量,并用于评价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质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污染源的特点进行确定。

地下水质评价需要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单一指标评价法、加权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单一指标评价法是根据某一个水质指标的浓度来评价地下水的水质状况,适用于单一污染物的评价。

加权指数法是将不同指标的浓度加权求和,再根据总分值评价地下水的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不同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结合起来,通过模糊推理的方法进行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地下水的综合水质状况,对于多污染源、多污染物的评价更为适合。

在实际的地下水质评价中,还需要进行现场取样和实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水质数据。

还需要建立地下水质评价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对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行长期和定量的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河水质量(文献翻译)讲解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河水质量(文献翻译)讲解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河水质量摘要:基于有限的观察方法来评价河水系统中水质量状况可以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

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已经被应用到评价河水流域中状态改变及表层水的可用性。

但是,在各种水使用方式、质量标准使用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输出值的模糊性这些方面常常产生矛盾。

(水体环境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各个因子的级别划分、标准的确定都具有较强的模糊性)由于原本的不确定性,某些传统方法在考虑到用各种化学组分、生物方面、营养物质和美学价值来描述整体水质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阐述了评价水质量的三种模糊综合评价技术与用传统方法(例如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得到输出值的方法对比。

从台湾曾文溪中的七个采样点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些方法的潜能。

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可以成功的化解原有的矛盾并解释复杂的情况。

文中描述的先进的、新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也可被用来测定不同水环境质量的日最大负荷总量,同时对建设一套有效的水质量管理对策也有一定的帮助。

引言:许多国家已经引进河水质量监管和评价体制,依据水质的化学、生物和营养成分以及整体美学状况等方面用来检测水质各种指标。

总指数是最早期管理机构在应对污染控制问题时用评价现状来弄清楚监测优先顺序的综合评价方法。

在文献中有对水质的大量解释。

霍尔顿做了一个对总指数、选择参数和加权参数的创新性尝试。

水质指数是一个总所周知的评价方法,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采用特尔非技术发明的,主要用在正式评价程序中。

水质指数最初设计目的是通过水中九种因子的测定对水质量状况进行整体评价。

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这被视为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方面。

在水质指数的基础上用轻微改进概念做了相当多的改进。

但是,在不同水的使用方式、质量标准使用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输出值的模糊性这些方面常常产生矛盾。

有时候,根据一定范围内不均匀的降水及地表径流来评价季节性水质状况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分析时会出现冲突的状况。

水质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

水质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
目录
• 原理简介 • 研究区域 • 评价因子 • 综合评价 • 结果分析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传统: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 定性——定量 • 通过隶属度函数反应水质边界的模糊性。
#
具体方法
• 建立评价因素集U={U1,U2Um} • 建立评价标准集S={S1,S2…Sn} • 构建评价标准矩阵amxn及实测数据集x1xm
• 按照加权求和型运算求得B=AOR={d1,d2,d3,d4,d5} • 其中
• 得到B=AOR=(0.156,0.221,0.156,0.346,0.122)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maxB=b4=0346,因此龙三十
队所在类即为Ⅳ类水
#
评价结果分析
• 对研究区全部158组水样进行模糊评价, 得到整个灌区采样点评价结果:Ⅰ类水 14.56%,Ⅱ类水9.49%,Ⅲ类水34.18% ,Ⅳ类水32.91%,Ⅴ类水8.86%。
• 下表为龙三十队各项指标的实测值。
#
建立权重向量
其中
W铁=2.478
A={2.478 ,1.552,0.000,0.278,0.572,0.644,0.316,0.865,0.717,0.730}
#
• 通过计算得到铁对于各级水的隶属度为 • 同理求得其他指标对于水的隶属度,建
立模糊矩阵R
#
AOR运算
• 水文地质区:
• 冲洪积倾斜平原孔隙和裂隙层间水区 • 冲、湖积平原孔隙水区 • 东侧的低丘台地基岩裂隙水区
溉入渗补给、大气 降水补给、侧向径流补给、洪水散失补给、 地下水灌溉回渗补给
– 排泄:一部分以蒸发和人工开采的形式排泄 ,一部分则以侧向径流形式流向排水沟和黄 河
#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比如水质指标、水质环境等——综合考虑水质因素,减小人为因素对水质评价结果的影响,有效减少评价结果的偏差,提升水质评价的准确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模糊综合评价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模糊综合评价法不能深刻把握水质变化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对某一水质指标的
水质评价和水质解评,模糊综合评价法只能考虑单点多因子的值,而不能充分考虑该水质
指标的多时间段变化,从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

其次,水质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水质评价虽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提升评价结果
的准确性,但由于存在评价标准解释主观、不精确等缺陷,参评标准与考核标准仍可能有
出入。

同时,在大数据处理中,模糊综合评价算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随着水质数
据的持续增加,模糊综合评价算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来将数据有效地综合分析、处理,以达到评价水质客观准确的目的。

此外,未来,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我们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
步完善:
(1)改进评价标准,去除一些无效环节,使评价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
(2)加入新型多时间因素水质变量,更加全面把握水质变化;
(3)优化大数据处理算法,减少数据处理时间,提升评价精度;
(4)针对不同水质评价区域,开展评价结果可接受性研究,建立更适合本地水质评
价的标准。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法逐渐成为当今水质评价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
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开拓、持续改进,才能更好地为水质保护做出
贡献。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花江流域为例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花江流域为例
dfe e t o mu a e a s n v u t n f c o s id x v l e r p e e t t e d g e fp l t n o i e e ts e t ee mi et e i r n s fr ls b c u e ma y e a a o a t r n e a u e r s n s h e r e o o l i fdf r n i o d tr n h f l i u o z
Ab t a t T e r p d d v lp n fo r s c e y b n f t n i d w t c n mi h l r g t e e o mo s p e s r o t e s r c : h a i e eo me to u o it e e  ̄ o ma k n i e o o c w i b n n r u r s u e t i h e i h h
evrn n , se il t w tr n i n et ni me t epca y o ae vrm n.Wae u lypolm eo eoeo em jr rbe sugnl sl-, - dy o l e o tr ai rbe s cm n t a o lm re t w ̄ i t a’ q t b fh op y o tn o S
Z a g S uz e L u Ln h n h ih n, i i g
( ol eo eo re E vrn na S i cs E s C iaN r l mvri ,S ag a 2 0 6 ,C ia C l g f suc& n i me t ce e , at hn oma U e f hn h i 0 0 2 hn ) e R o l n s
第3 6卷第 3期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的地下水质评价分析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生命之源,其水质的好坏对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其中,地下水的质量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焦点之一。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的有效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模糊综合评价视野下,分析地下水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将主观不能量化的信息转化为能够量化的评价结果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将多个评价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水温、pH值、总硬度、总溶解固体、硝酸盐、总铁等。

这些指标互相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评价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如下:先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确定好,然后将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与权重相乘,再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加权平均,最后得出总体评价结果。

其中,隶属度函数是用来表示各个因素在某个范围内的优劣程度的。

二、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1)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评价指标在地下水质量中的贡献必须是相对更显著的,对地下水质量影响最大,如各种化学元素、微生物的含量等。

(2)操作性能参与的评价指标应具备操作性、可靠性、重复性等。

(3)监测水平参与的评价指标应该在监控水平上有可操作性。

(4)合理化参与的评价指标应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指标之间的联系、重复或冗余现象,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质量的变化。

本方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1)单因素评价法单因素评价法是对各指标分别评价,以单一指标来代表地下水质量的好坏。

多因素评价法是对各项指标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对地下水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常用的就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综合评价通过对多种评价方法的组合,可以得出一个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论,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地下水质量的整体状况。

四、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地下水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地下水质量问题。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与手段,对某一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要素分析,对其作出定量描述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摸活区域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环境系统的污染控制规划及区域环境系统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指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可分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示单项污染物对水质污染影响的程度,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表示多项污染物对水质综合污染的影响程度。

⑴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将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与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水质类别的方法。

即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进行比较,确定水质类别,最后选择其中最差级别作为该区域的水质状况类别。

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求出各个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再经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据此评价水质,并对水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决定了指数法的不同形式,有诸如简单迭加型指数、算术平均型指数、加权平均型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指数、黄浦7工污染指数、豪顿水质指数等。

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代表一种污染物对水质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水质整体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对整体水质做出的定量描述,这样的评价结果只能定性地说明污染程度是轻、严重还是非常严重,不能确定其功能类别为几类。

但是,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在总体上是可以基本反映水体污染性质与程度的,而且便于同一水体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所以现在进行水质污染评价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2.基于模糊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由于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各个项目的级别划分、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

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概率法、模糊综合指数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根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进行加权,但污染物蠹性与浓度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因此,这种加权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国内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中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主要河流、 湖泊(水库)上进行水质评价工作。1960 年提 出了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报告及有关图表。 1972年,包含了水质评价内容的《北京西郊环 境质量评价研究》树立了我国水质评价研究上 的第一个里程碑。随后,开展了官厅水库、松 花江、图们江、白洋淀、湘江、杭州西湖、武 昌东湖、昆明滇池、太湖、东海海域及南海海 域等水环境的专题质量评价工作。
3


水质评价是研究人类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评价人类水环境质量的水平,并对水环境要素 或区域水环境性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科学, 也是研究改善和提高人类水环境质量的方法和 途径的科学。 水质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划分,有回顾评价、现 状评价和影响评价。其中,水质现状评价是根 据近几年水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水环境 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水质现状评价可以了 解过去人类活动对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各要素 的影响后果,从而可以进一步追索造成污染的 原因,便于制定和采取综合措施,在治理污染 的同时,积极的进行污染预防,是水环境影响 评价的基础。
19
3.灰色评价法
水质的监测数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得的,因 而信息是不完全或不确切的,故可将水环境系统视为一个灰 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知的系统, 这一原理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基本思路是:计算水体水 质中各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标准的关联度,然后根据 关联度大小确定水体水质的级别。对处于同类水质的不同水 体可通过其与该类标准水体的关联度大小进行优劣比较。 灰色评价法主要有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法、灰色模式识别 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区域灰色决策法、加权灰色局势决 策法、梯形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局势决策法、灰色贴近 度法等。
17
1.单因子评价法 指用水体中感观性、毒物和生物学等单因子的监测结果对照 各自评价标准,确定各项目的水质类别,在所有项目水质类别 中选取水质最差类别作为水体水质类别,是现行国家水质标准 中确定的悲观评价原则。 2.污染指数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 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再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 目的分指数综合运算得出一个综合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 程度,作为水质评定尺度。 指数法综合评价是对整体水体质量的定量描述,只要项目、 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看是可以基本反映污 染的性质和程度的。而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指数化综合 评价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时间上的基本 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进行水质评价时 采取这种方法。
8
吕兰军、徐祖信、李俊莉运用各种指数法进行 水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一种全新 的河流指数评价方法,它既可以比较分析同一 类水质指标在同一级别中的差异,又可以在不 同类别水质指标中比较分析水质的污染程度; 汪家权、沈时兴把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 新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李如忠对水 质评价模型进行了综述;宋军继分析了城市环 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 由上可见我国关于河流、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 和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当活跃,使得水环境 质量评价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讲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水环境评价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评价方法介绍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六安市淠河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淠河评价结论 方法创新之处
2
一.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长期以来,环境质量评价一直是环保部门及 学者关心的课题,在国外于20世纪60 年 代中期开始出现,70年代蓬勃发展。美国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评价以法律形式肯 定的国家。纵观环境评价的发展,有由单 目标向多目标,由单环境要素向多环境要 素,由单纯的自然环境系统向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的综合系统,由静态分析向动态 分析发展的趋势。
13
2.发展趋势


1)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数法,其基本理论和方法 都相当成熟,仍然是水污染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但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采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完 善而走向统一,以提高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并成为其 它方法评价结果的一种参比。 2)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发展以及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和突变论的产生,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灰色 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系统方法将不断应用于水 环境评价,而成为今后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因子模 型的定量评价预测向多因子模型的综合评价预测发展; 水环境中不同系统方法和藕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随 机性、模糊性和灰色性往往共存于所研究的对象和问 题之中。因此,水资源研究的随机分析、模糊分析和 灰色分析的祸合思路将引起人们的重视。
5
N.L.Nemerow 在其《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一书中提 出内梅罗指数法。S.L.Ross 根据 BOD、NH3-N、SS 及DO 四项指标,对英国克鲁德河流域主、支流水质 进行了评价。进入90年代后,水质评价的方法得到了 进一步的扩展,各种数学方法和模型都得到了应用, 如Puckett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美国弗吉尼亚州某些 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Sokolov等运 用模型模拟了澳大利亚东南部Yarra河流水质参数随时 间的随机变化情况,Caissie 等对加拿大一条小河流 河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流量的变动和水文分割进行了研 究,前东欧和苏联的多数学者在评价时既考虑物理和 化学指标,还考虑生物指标,使水质评价更加全面、 科学.
15
4)建立有效的计算机评价支持系统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处理复杂巨型系统的方法—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metasynthesis) 的基本思想,尝试将多方法组合、交互式思想 同先进的技术方法综合起来构成集成式智能化 交互式评价支持系统,这种评价支持系统应综 合评价对象集、评价目标集、评价人集、评价 方法集,及其他的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知识 工程、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于一体,形成“人一机 一评价对象”一体化模式,即从IDSS向护 I3DSS转变,使评价工具具备通用性、规范性、 智能性、交互性等特征。
12


5)迄今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通用的、具有可比性的水 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各地各部门在进行水质评价时, 选用模型的任意性很强,评价的结果不便于与其它地区 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因而也不能准确反映本地的相对污 染状态,国家难以全面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态势, 其结果难以被公众接受,达不到水质评价的目的。1999 年12 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综合评价技术研讨会提出, 要把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问题作为目前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6)缺乏比较客观的确定环境因子权重的量化方法。除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外,其它各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无疑 都受权重影响很大,权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 多因子的水质综合评价中, 各因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 是不同的,而目前缺乏统一的客观的定权方法,这对评 价结果的可比性影响较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不适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国家对水资源 利用的战略指导。一个合理的、能真实反映水资源状 况的水资源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 国家水资源战略的制定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能评价 水资源的现状,而且能为国家的长期社会经济发展作 宏观的战略指导,但目前水资源的评价方法的片面性 往往不能达到本目标。 4)由于对水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尚存在分歧, 因此 在水质类别判定上各种方法的结果经常不一致。一部 分人认为,水质综合评价要考虑各种指标的综合作用, 如果多数指标的级别较低,而仅有几项指标级别高,则 不应把综合水质定为较高级别。而实际上, 现行国标 GHZBI-1999中对地表水综合评价均已确定悲观的原 则,即以单项指标最差所属级别确定其综合水质级别。 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若某项指标浓度严重超标,已不 适于饮用,却仍评为可作为饮用水源地的三类水,将给 人民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在把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时要考虑水体环境的特殊性,必须 满足水质类别判断的准确性。
14
3)进行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评价研究
方法集是指能独立完成对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的 全体。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评价方法是指,在评 价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准则和规则 从基本评价方法集中抽取若干方法,并运用这 些评价方法对待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后寻找 理想的组合算法模型对以上评价结果进行优化 组合的全过程。通过方法的集成去寻求一个更 有效的方法组合,以消除单一方法产生的随机 误差和系统偏差,进而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的 非一致性问题。
16
三.评价方法介绍
我国于1974年提出用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水污染, 至今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关于河流水质综合 评价方法的研究比较活跃,到现在为止,各家提出 的综合评价水质的方法或指数就有几十种之多。概 括起来大致分指数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 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地理信息 系统的应用评价中,另外,还有一些评价方法,如 普适指数公式法、层次分析法、水质污染损害率评 价法、可拓评价法、密切值法、水质综合特征模式 法、矩阵排序法、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适用于一些特定场合,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4
1.国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20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河流水质日趋恶化,用水安全得不 到保证,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质评价工作 也随着发展起来。最早是德国科学家柯克维兹和莫松等提 出了生物学的水质评价分类方法,随后英国科学家根据河 流水质情况,提出以化学指标对河流进行污染分类。1965 年,美国俄该俄州河流卫生委员会的赫尔顿R.K.Horton) 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的指数体系,并提出了制定指数的步 骤,即豪顿水质指数(QI),标志着水质现状评价工作的 开始。随后 R.M.Brown 等于 1970 年在35种水质参数中选 取11 种重要水质参数,然后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加权计 算,即建立了水质指数(WQI),意大利斐拉拉大学卫生 研究所提出的普拉特水质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