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0f58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3.png)
第1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
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
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
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等。
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学生接受困难的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
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3,遗传物质。
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
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f535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1.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3.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1.2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1.3 教学难点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1.4 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细胞1.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2.掌握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第二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细胞的分裂1.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2.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1.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6 教学资源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2.PPT课件;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的三节课,覆盖了生物学第一个重要的内容——细胞的生活,是生物学乃至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们在课程中了解细胞的基本包括结构、分类和功能,并且能够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重要部位的显微构造和功能,并且教授他们哪些重要的任何可以掌握的内容。
同时,为了加强小组讨论和交流,我们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问答,以收集和交流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细胞生物学知识自主积累的有效性。
通过参与该教学活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尤其对课程中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位的显微构造和功能的详细介绍,使得学生在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步骤上,我认为需要加以改进,比如在教学第二节时更加客观地介绍细胞器的功能特点,让学生通过课上的研究、讨论来明确细胞器的意义,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好地驱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课程中来。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c984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1.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板书设计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什么是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的`意义学生学校情况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会。
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
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b6c22f04a1b0717ed5dd29.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阐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能力目标1.养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学难点:说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细胞的异同点。
我们人体是有很多的细胞构成,我们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的生活也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细胞是怎样生活的呢,它是如何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的?本节课我们一起寻找答案,板书课题:细胞的生活。
【探究新知】一. 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师】细胞中含有哪些物质呢?我们动手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一个干燥的试管,装上晒干的大米,放到酒精灯上烤,你会发现产生水蒸气,一会变成了小水珠,说明水稻种子里含有水分,水分是它的成分之一;2.将花生种子穿到铁丝上,放酒精灯上烧,你发现它很快就燃烧掉了,最后只剩下灰烬,灰烬就是无机盐;3、将花生种子放到白纸上挤压,你会发现有油迹,这是脂肪;你吃苹果是什么味道的?会感到甜,说明含有糖类。
师:也就是说,细胞中含有这些物质,那这些物质可以分成哪两大类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脂类糖类以及蛋白质核酸属于有机物。
师:细胞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是怎么进入细胞的呢?多媒体出示任务二阅读课文60页,完成问题1:细胞的哪个结构来控制物质的进出?问题2:细胞的物质是怎样进出的?学生首先会找到: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师:这些物质是要进入细胞首先要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同样,细胞产生的废物要排出细胞外也要通过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也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那么,细胞膜有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呢?生:没有,因为它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师:这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观点。
《细胞的生活》精品教案
![《细胞的生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2465152ea551810a687ce.png)
本节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4.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部分,有很多概念,如:物质,能量,分子,有机物,无机物……学生缺乏物理化学知识,很模糊,也不是学习的重点,重点在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上。第二部分: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决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些了解,所以叶绿体相对熟悉,但线粒体的作用,呼吸作用小学根本涉及,所以需要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突破。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知识铺垫。“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两部分知识,则是构建“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这一概念的重要支撑,是学习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板书:1.细胞中的物质
演示实验1:燃烧花生
讲授:
燃烧——有机物,复杂的大分子,一般含有碳,
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不能燃烧——无机物,简单的小分子,一般不含碳
包括水、无机盐等
演示实验2:红糖在水中溶解
动画演示:红糖分子在水分子中扩散的过程
提问: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是永远不变的吗?
小结并板书: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通过克隆的实例 ,认同生物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教学难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类比、资料分析等方法相结合
细胞的生活 教案
![细胞的生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0bec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f.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因此,好的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手段、选用教学媒体、运用教学策略,即依学情而设计、依学情而实践、依学情而调整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对于本部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前面一章通过生物特征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
内容比较抽象,有一定的教学难度。
本章共安排了四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生活,这将为以后学习生物生命现象提供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猜想、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2、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与学。
4、教学重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教学的难点是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能量转化作用。
细胞个体微小,学生对此了解不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六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e09e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3.png)
5. **反思总结作业**:
-写一篇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细胞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未来学习的计划和目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2.细胞生长是如何进行的?
3.细胞分化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模型、动画、实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细胞的生活过程,特别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细胞的生命周期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循序渐进的引导来突破。
-教学中应设计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生命过程,加深理解。
-绘制细胞结构图,标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结构,并简要说明各自的功能。
2. **探究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分析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之间的关系。
-利用家中的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等,尝试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结构,比如植物叶片、洋葱表皮等,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特点。
六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活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细胞的生活》 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5b6f9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c.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知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细胞生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原理。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机制。
(3)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人体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生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生活。
2、细胞中的物质(1)教师提问: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中有哪些物质?(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细胞中物质的分类。
(3)教师讲解: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4)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物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1)教师提问:细胞中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2)教师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讲解细胞膜的功能。
(3)学生分组讨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1)教师提问: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细胞是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的?(2)教师讲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21e3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d.png)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一、教学背景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了解到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等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型:1.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
2.课型: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
2.观察细胞的结构(2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并对细胞的结构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分发显微镜和玻璃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葱皮和鸡蛋清等细胞的实物,并用显微镜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细胞的结构。
3.探究细胞的功能(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各种功能,并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细胞的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细胞的不同功能,寻找相应的实例。
4.了解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分发细胞图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
(3)学生交流自己画的细胞图像,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5.完成实验任务(30分钟)(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观察细胞的呼吸作用。
(2)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完成实验,观察结果并进行记录。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29d5c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c.png)
学生刚升到初一,对生物这门课的好奇心强,富有探究的热情和欲望,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细胞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和能量、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本节的能量转换、信息都是微观的,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些其他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本上的实例以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和交流,完成学习过程。
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细胞的生活
区县
静宁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来进行教学。“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主要讲述两个问题: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的能量
1、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并且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方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此外,在新课标下,要更加认真的研究新课标,在此基础上,努力完成课标的要求。
1.2.4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1.2.4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a8180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6.png)
1.2.4 细胞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认同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
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图片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2)通过观察实验、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能量转换器的差异,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小羊多莉的实例,理解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作为第二章的第四节,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细胞的生活,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掌握细胞膜、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明确细胞的各部分结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构成了分工合作的统一整体,达成“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的高度。
本节内容,首先通过复习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疑:“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到生物体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的生活同样需要物质和能量。
以“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为主线来探究细胞各结构在细胞的生活中分别承担着怎样的功能,以此导入新课。
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细胞获取物质后,一部分物质参与细胞的组成,其他多数物质释放能量,提供给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学生对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因此,采用实例的方法进行介绍,如糖块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表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火烧花生种子,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这些实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a985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c.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所有生物的组成部分。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针对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够描述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能够观察细胞的特点和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增殖等。
教学方法: - 利用PPT展示,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运用简单实验,如观察细胞的摄取现象,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
2.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教学方法: - 制作细胞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细胞器的结构。
- 运用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活动,了解细胞器的功能。
3. 观察细胞和实验操作教学内容:观察细胞的特点和变化,进行适当的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 - 室内或室外采集不同的细胞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 进行简单的细胞实验,如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4. 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培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制作细胞模型,并进行展示,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 鼓励学生提出细胞实验的创意,并引导他们进行实施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预计时间:20分钟)•使用PPT或黑板简要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2. 制作细胞模型(预计时间: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细胞模型,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学生互相观察和比较各自的细胞模型,讨论并回答问题。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5d2a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d.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细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和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如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以进行生命活动。
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
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
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
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
可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是做功。
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
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
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b55f3c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7.png)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第一篇: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
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
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
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
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926c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d.png)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细胞器的功能;(3)掌握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敬畏和爱护生命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1)细胞的各种细胞器的功能;(2)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3)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4)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2.教学策略(1)引导式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观察实验法:设计细胞切片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细胞的结构;(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细胞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细胞的函数、你我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有关联,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每个人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功能?”然后给出答案,引出细胞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单位。
2.探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1)通过观察实验,展示一张细胞切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并通过描述细胞切片中不同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2)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放大镜和细胞切片样本,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细胞切片,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观察结果。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e2da0a98271fe910ef9f8.png)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的物质组成,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2)通过实例解释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
(3)叙述克隆羊实验并解释该实验所说明的生物学道理。
(4)区分生物学上讲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概念,将它们与相应的细胞结构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阅读、演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碰撞、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质疑、相互配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生物学与实际生活在学生心中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难点:区分物质、能量和信息;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内的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复习前面学过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引出细胞是独立生活的结构。
2. 活动一:连线猜想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3.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1)组成细胞的物质(2)将萎蔫的菠菜浸泡在水中,过一会仔细观察菠菜的变化;展示细胞膜演示flash。
推测细胞膜的作用。
4.活动三:通过生活实例初步认识能量;回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理解叶绿体的作用;利用汽油和汽车的类比理解线粒体的作用;进而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归纳得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的结论。
5.活动四:角色扮演。
通过克隆羊实验的小组角色扮演和解释,理解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遗传和发育,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6.活动五:通过验证导入阶段的猜想归纳总结本课要点,得出细胞是物质、信息、能量的统一体的结论。
7. 活动六:思维迁移,巩固知识。
四、思维导图五、课后练习见学业纸达标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细胞的生活》就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线粒体等结构与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如具有叶绿体与细胞壁),以进行生命活动。
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细胞的生活》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以及细胞核就是遗传信息库。
“物质就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就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
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就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
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
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就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与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
可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就是做功。
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与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就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
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瞧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就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
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
最后用比喻、举例的方法总结出: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就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中。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与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与能量转变。
4、通过分析教材的插图与相关资料,了解生物体中能量转换就是通过叶绿体与线粒体进行的。
5、概述细胞核就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1、通过问题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的能力,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与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理解细胞中的物质与能量。
4、概述细胞核就是一个遗传信息库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的图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活动一: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请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主要由哪些结构构成?动物细胞呢?两种细胞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时什么?2 、在切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就是什么?来自细胞的什么结构?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细胞就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物质与能量,那么,细胞的生活就是否也需要物质与能量呢?这些物质与能量分别来自哪里呢?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与之相关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以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达到我要学,我想学,为以下新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1、细胞内的物质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
资料1:某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在细铁丝上,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发现种子先变黑,然后燃烧,最后只剩下灰白色的灰。
资料2:小明与小刚就是同班同学,她们都就是生物课外小组的成员,对一些生物现象非常感兴趣。
今天,她们在一起探讨构成生物细胞的物质有哪些。
小明说:“我们吃的肉类非常香,水果酸甜可口,馒头与面包在细细咀嚼后感觉有甜味。
这说明构成细胞的物质有脂肪、糖类、水等成分。
”小刚说:“我在有关资料上发现,生物的细胞中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
”问题(1)、资料1中,种子能燃烧的原因就是什么?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就是什么?(2)、通过资料2中两位同学的提示您认为生物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种子能燃烧就是因为种子中含有有机物,这种物质一般含有碳,能燃烧。
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灰就是无机盐。
2、知道细胞中含有水分、无机盐、脂肪、蛋白质与糖类等物质。
教师进一步强调:生物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等,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
另外,细胞在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小明与小刚的叙述,让学生明确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使学生具有了独立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欲望)2、物质的构成活动三:演示1:蔗糖在水中溶解把一块由蔗糖压缩的方糖放进水里,不一会蔗糖在似乎在水中消失了,舀一勺水尝一下,水有了甜味。
演示2:将一滴红墨水滴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内,红墨水慢慢扩散到清水中,最后清水变成浅红色。
问题 :(1)将蔗糖放在水中,蔗糖不见了,它真的消失了不?(2)将红墨水滴在清水中,清水为什么变成了浅红色?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得出物质就是由分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实验加深我要学的欲望。
并通过分析、猜测、推理,使学生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就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资料1,尝试总结。
有机物的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而无机物的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
学习目标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教师引导:夏天,为了防止晚上休息的时候被蚊子咬,而在床上设置蚊帐,这样蚊子不能进去,而人们需要的空气能够进去。
那么,在细胞的结构中,那个结构相当蚊帐的作用,挡住有害的物质,而细胞需要的物质能够进入呢?学生通过讨论后回答: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隔开,它可以挡住细胞外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并将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就是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理解。
)学习目标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1、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活动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资料1:能量的形式有多种。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的能量属于光能,物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就是热能。
资料2:当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与热能。
资料3: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问题:(1)、生物的生活中都需要能量,它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2)、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就是什么?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最后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在班内展示。
(1)、生物生活的能量主要来自它们摄取的食物。
而有的食物来自动物,有的食物来自植物。
其实,这些能量归根结底来自这些生物体的细胞。
细胞中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因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吸收太阳光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
有些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一些小动物又可以被其她动物取食,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到这种动物体内。
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光的光能。
(2)、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就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
(通过知识陈述,并结合陈述的知识,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
)2 、化学能转化成其她形式的能活动五: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图示。
(1)、线粒体存在于哪些细胞中?(2)、线粒体如何对能量进行转化?学生对照教材,分析图示,思考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1)、无论植物细胞还就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2)、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在分解的过程中有机物需要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与水,同时将有机物的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与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综合利用教学资源能力以及概括分析与知识总结能力。
)学生质疑1: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线粒体、有机物分别相当于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有机物相当于燃料。
)学生质疑2:小刚患重感冒,在医院住院期间,每天都要注射葡萄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细胞及时获得葡萄糖,不必完全依赖消化系统。
病人的细胞中的线粒体就可以将葡萄糖与氧转变成二氧化碳与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
教师进一步强调: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所以,叶绿体与线粒体都就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 学习目标四:细胞核就是控制中心1、遗传信息活动六:教师创设情境:当您想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时,可以收瞧天气预报;当您想外出旅游时,首先通过一定的媒体查瞧旅游的线路与旅游区各景点的介绍。
通过收瞧天气预报可以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通过媒体可以获得旅游线路与各景点的相关信息。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信息进行指导,那么这种信息存在于哪里呢?学生通过教材与相关资料尝试回答:受精卵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都就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
(设计意图:铺垫,类比,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概括。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与迁移能力。
)2、细胞核就是控制中心活动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羊多莉的身世”,并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