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07.7.7)教材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07.7.7)教材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MFT) 二、培养基灌装试验的要求
模拟试验应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 每次灌装数量应大于 5000 瓶。 对于小批量产品,培养基灌装数量至少应等于产品 数量。 5000 瓶的染菌数应为0。 再验证周期 单一规格品种:2次/年。 多规格品种:每一规格品种 1次/年。 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主要设备变更时,连续试验3 批。 每位无菌操作者每年至少参加1 次成功的MFT 。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MFT)
(7)人员 A. 更衣?
B. 消毒?
C. 操作过程? D. 操作人员?
E. QC人员?
F. 管理人员? G. 其它人员?(如外来参观人员等)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MFT)
(8)细菌种类鉴别及污染源
A. 链菌、球菌
B. 杆菌 C. 其它细菌
人员
水系统 其它
四、MFT的前期工作



模拟灌装试验人员的培训 (1)模拟灌装试验人员无菌操作知识培训 (2)模拟灌装试验人员无菌检验知识培训 (3)模拟灌装装备检修人员的无菌设备维修 知识培训 (4)模拟灌装试验SOP培训(含生产、QC、 计量、装备) (5)模拟灌装试验SOR培训(含生产、 QC、计量、装备)
生产环境变更 生产工艺变更 主要设备变更 主要关键岗位生产人员变更 阳性试验变更 阳性试验变更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MFT)

无菌原料药和无菌制剂(非最终灭菌制剂) 生产出现如下情况
长期停产后复产 新生产线投产前 染菌事故复产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MFT)
Hale Waihona Puke 六. 培养基灌装试验(MFT)样品的培养 和结果分析 样品的培养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关键因素十一: 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应该模拟实际运行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培养基灌装 记录中应该记录所有发生的干预措施,以及被移走产品的数 量。
常规的干预措施:对于无菌生产线的安装、拆卸和连接, 如果已经灭菌的部件脱离保护措施而被安装的话,是一个潜 在危险。因此,开始灌装的容器更容易反映出无菌设备装配 的潜在问题(注:如果正常生产过程中开始会有部分产品丢 弃的话,可以不进入培养计数,但是也可以进行培养,能提 供额外的信息)。
关键因素一:起始步骤
新版GMP第四十八条:。。。应尽可能模拟常规的 无菌生产工艺,并包括所有对结果有影响的关键生 产工序。。。 1、从配制开始:冻干制剂从液体配料开始,需要更多 量的培养基,考察的最全面。(如工艺要求配好的 液体需要在配制罐中蒸汽灭菌的应从配制开始) 2、从除菌过滤前开始:考察的内容包括除菌过滤系统, 考察较全面,培养基不需要灭菌,需要考虑生物负 荷。 3、从除菌过滤后面开始:只考察灌封等操作过程,培 养基需要事先灭菌。
培养基模拟 灌装试验
无菌的概念
什么是无菌? 理论上:无菌=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实际上:我们无法证明产品中没有活微生物 存在
无菌的概念
“无菌”的实际定义: ������ 经生长和繁殖证明无生物 ������ 实际为概率上的无菌,普遍接受的标准是: 最终灭菌无菌制剂:微生物存活的概率达到10-6,即保证一百
关键因素三: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3)
培养基必须适应广谱微生物的生长,包括需氧菌、 酵母菌和霉菌(非选择性培养基)。
较好的澄明度,较小的粘度,易于除菌过滤。 推荐使用大豆消化酪素琼脂培养基(SCD) ,以及大
豆胰蛋白胨肉汤(TSB)。 如果产品在缺氧条件、通常在氮气保护下灌装时,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23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干预举例—冷冻干燥工艺 冷冻干燥工艺
设备组装 加入胶塞 取出卡住的胶塞 取走倒下的玻瓶 手工装载到冻干机 放置热电偶
|
不同区域玻瓶破碎 设备故障 更换灌装针头 灌装针头位置调整 自动称量故障 自动加塞故障
环境监测-放置和取走培养皿 操作人员进出及更衣
24 |
15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验证与确认 验证与确认
稳定的产品质量
性能确认及工艺验证(PQ/PV)
可靠的设备性能
运行确认(OQ)
材质与安装质量
|
安装确认(IQ) 安装确认 设计确认(DQ) 设计确认
用户需求与设计
16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验证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设备设施确认
8|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版GMP附录一 附录一:无菌制剂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较小的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 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培养基模拟灌装 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遵循以下要求 应遵循以下要求: (1)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不得检出污染品; (2)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 支时: 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 可考虑重复试验; 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进行再验证。 (3) 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 : 有1支污染,需调查; 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进行再验证。 (4)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 ,均应进行调查。
18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SFDA GMP 检查员高级研讨会-无菌药品生产
13 | Nan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6-20 November 2009
培养基灌装方案
关键因素: 培养基(3/3)
如果培养基中含有动物源性成分,可能导致朊蛋白污染。那么很重要 的是,培养基供应商能够提供证明,确认相关物质来源于没有牛海绵 状脑病(BSE-free)的国家 。
培养基灌装的原则
在无菌生产工艺中,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洁净室中人员的操 作,所以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培养基灌装试验。 操作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质?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确认操作 人员的合格性?
在无菌灌装操作中,应进行环境监测。 是否需要额外的监测措施?
SFDA GMP 检查员高级研讨会-无菌药品生产
6 | Nan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6-20 November 2009
SFDA GMP 检查员高级研讨会-无菌药品生产
19 | Nan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6-20 November 2009
培养基灌装方案
关键因素: 灌装的持续时间
即使使用最精确的模型模拟实际生产运行,其他的因素也需要考虑,以确保 其合理性。 通常情况,培养基灌装的时间应该足够长,能够包括所有的必需的干扰、生 产中断,以及反应出潜在的人员疲劳,一个典型的培养基灌装可以至少是3-4 小时。 一次理想的培养基灌装应该灌装比实际产品生产时更多的数量(所有的批次 均应大于5000个单位)。对于非常大的批量或较长的生产过程,通常使用一 些空白样品(空的或者灌水)以维持模拟试验的动态环境。这些技术可以应 用于持续多个工作日的工艺验证,用于验证可以批准的最长的生产周期。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浅析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浅析

2.2 多产品简化试验思路
一条灌装线生产多个产品时,根据下列因素可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组:
⑴ 灌装工艺。⑵ 不同的容器、密封方式。由此选出两个或更多个下列方面能 涵盖所有其他的相关产品:⑴ 容器的大小、开放或密封的设计。⑵ 灌装线的 速度和干预;⑶ 涉及的操作人员数量。⑷ 储存容器的形式、转移的方式等。 自包装容器代表性选择方面,对于多规格、容器形状不同的灌装生产线,
6. 培养基配制
一般将大豆胰蛋白胨培养基(TSB)配制成3%的溶液,并用湿热蒸 汽灭菌(121℃、15分钟),冷却后的培养基用已清洁灭菌的园筒过滤
器(装入已灭菌的0.22um滤芯)过滤于已清洁灭菌的储罐中(过滤过
程应遵守无菌操作)。 培养基在灌装前保存在储罐中的时间也应挑战至少最长工艺允许 时间。所有在这一段可能进行的操作,如取样、过滤器的完整性试验 等也按实际模拟。 配制用于验证分装生产线的培养基溶液体积应满足灌装所设定的 灌装瓶数需要的量。
应对不同大小、形状的容器进行评估;多数可选用最大敞口直径的容器和最 低生产线速度;有时也应选择容易倒落的小型容器用来代表最差情况,因可 能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当不能兼顾时,应考虑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种容器进 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2.3 最差条件设计
2.3.1储存时间的设计
灌装设备、部件、储罐、无菌物料、药液在实际灌装前能够放置
9.15
10.51 11.84 13.15 14.43
15.7
16.96
10.培养基灌装试验的合格标准
10.培养基灌装试验的合格标准
10.3 合格标准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培养基灌装试验合格标准(允许最大污染率)如下表:
批灌装数量 允许阳性数量 2996~4742 0 4743~6294 1 6295~7751 2 7752~9151 3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共66页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共66页
… 培养基灌装验证是对设备、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的 一种系统验证,是判断无菌保证水平的关键手段…
工艺验证工作主要为培养基灌装验证试验。灌装的批数、批 量与合格标准见表1。
|
批量(瓶)
3000
允许染菌的数量(瓶) 0
4750 ≤1
6300 7760
≤2
≤3
10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关指南文件
|
13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多产品简化试验思路
一条灌装线生产多个产品时, 根据下列因素可被划分为不 同的类型组
灌装工艺 不同的容器、密封方式
由此选出两个或更多个在下列方面能涵盖所有其它相关产品 的产品:
容器的大小、开放或密封的设计 灌装线的速度和干预
|
冻干, 贮存容器的形式、转移的方式
PDA 关于培养基模拟灌装的技术报告
– PDA Technical Repo ort No. 28, Process Bulk Pharmaceutical Chem micals, Revised Supplement 2019
– PDA Technical Repo ort No.22 2019, Process SimulationfoT| esting or Aseptically Filled Products )
人人员员卫操生作 环文境件监体系控
物料质量
4|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使用培养基作为药品的替代 品(Placebo)进行无菌模拟生产,对无菌工艺进行 验证。
– 培养基灌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挑战性试验,因为几乎在 所有情况下,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繁殖和生长要比在实际 产品中更容易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试卷答案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试卷答案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方案考试卷一、填空题(5分/题,共50分)1. 本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为新改建的洁净厂房内实施,为培养基模拟试验的首次验证,因此通过连续三批模拟灌装实验及结果有限性的评价,确认结果的重现性。

2. 对无菌灌装区的设备台面及可能接触到的表面进行无菌程度的检查,其合格标准为:灌装机设备台面微生物数量<3个,设备输送带<5个。

3. 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服、五指手套、口罩等部位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测, 其合格标准为:五指手套微生物数量<3个,一个操作人员双臂、前胸微生物总数<5个,口罩微生物数量<3个。

4. 粉针剂无菌分装间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其合格标准为:房间温度:20-22 ℃,相对湿度:45-50%。

5. 模拟分装过程:采用先灌装乳糖、再注入液体培养基的方式,其阳性对照样品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6. 微生物培养条件:将全部样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4天,先在较低的温度(23-28℃)培养7天,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30-35℃)培养7天,在第三天和第七天之间至少观察培养基样品的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最后一天的观察,确认有无微生物生长。

7. 对于培养基/乳糖样品的培养结果,若发现污染应明确记录瓶号、瓶数,同时应检查胶塞、铝盖的密封情况;若有破损应记录并检查其破损原因。

对于被污染的样品进行鉴别试验,至少包括菌落数、细胞形态学记革兰染色特性等。

8. 试验结果与评价:评价无菌模拟灌装实验结果的主要指标就是污染水平,不管实验的数量有多少,其结果污染瓶均要为零,如果连续三批实验结果均出现1瓶,应进行再次实验,培养结果如出现2瓶以上,应停止生产,进行污染调查。

9. 对于已投入使用的粉针剂生产线,每年至少进行2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其生产线的每一位员工至少每年参加一次成功的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

10. 当生产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结构、操作方法发生变动时,必须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已确认其变动没有对该生产线的无菌保证产生影响。

培养基模拟无菌灌装试验(衣鸣)

培养基模拟无菌灌装试验(衣鸣)

Partner of Pharmaceutical
13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基本条件——人员
无菌服是人与产品或环境之间的屏障,必须保持无菌服的完整性。
当我们戴着面罩谈话、打喷嚏 或咳嗽时,会发生什么?
当戴着口罩时,呼吸是向上 运动的。
Partner of Pharmaceutical
14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基本条件——人员
Partner of Pharmaceutical
24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基本条件——方法
灌装体积
每只容器的灌装体积不少于总容积的1/3 同样,灌装体积也不宜过大 既要考虑到瓶倒转或旋转时,培养基能充分接触到容器和密封件的内表面,又要保
证容器内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微生物生长。
灌装数量
Partner of Pharmaceutical
22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基本条件——方法
与正常工艺一致的生产流程
冻干制剂的典型生产流程
配制
灌装
加塞
冻干
工艺一致性要素
从灭菌/除菌开始到完全灌装结束的全过程; 处方混合阶段采用了无菌过程也必须作为验证的一部分; 配制除菌后原液的保存,如取样、保存时间、物料的循环等操作; 容器、设备的CIP和SIP; 灌装操作; 冻干工艺过程模拟。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连续进行3次合 格的试验。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 应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按 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Partner of Pharmaceutical
4
来自生产工艺的要求……
工艺特点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一、目的建立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管理规程,确保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制剂车间生产的产品需要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整个工艺过程,包括从部件、材料的灭菌准备,一直到完成灌装和容器密封的整个过程。

三、责任者制剂车间、生产部、公用事业部、质量控制部、物流部、质量保证部及验证部遵照执行。

四、缩写与定义1. 最差条件(worst case)在SOP范围内(或超出),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

与理想条件相比时,最差条件使产品或者生产工艺失败的几率为最大,这样的条件不一定导致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失败。

2. 干预(Intervention)操作人员在无菌操作区域内的操作活动。

3. 正常干预(Inherent Interventions)在无菌工艺灌装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的在计划中的活动(例如,设备安装、装量调节、胶塞的再补给、灌装容器的再补给、环境监测、取样等等)。

4. 纠正干预(Corrective Interventions)在无菌工艺灌装过程中的纠正或调整的活动,其不属于计划性。

(例如,灌装容器的破损、倒瓶、掉塞、更换灌装针、灌装设备维修)五、健康、安全和环境无六、程序1. 验证小组职责:1.1 验证部1.1.1 负责编制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管理规程。

1.1.2 协助起草并审核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及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报告。

1.1.3 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参与并监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实施,模拟灌装样品的接收、培养及结果观察。

1.1.4 对验证过程中偏差、变更处理过程追踪。

1.2 质量保证部1.2.1 审核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及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报告。

1.2.2 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参与并监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实施,负责验证过程中取样。

1.2.3 负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环境监控,参与模拟灌装样品的接收、培养及结果观察。

1.2.4 参与验证过程中偏差、变更处理。

培养基模拟灌装检查项目

培养基模拟灌装检查项目

培养基模拟灌装检查项目
一、培养基成分分析
在模拟灌装之前,需要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符合预设的标准。

成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碳水化合物、氮源、矿物质、维生素、水等。

通过对比标准配方和实际配方,评估其一致性。

二、灌装环境监控
灌装环境对灌装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实时监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确保灌装环境符合预设的标准,防止外界污染对灌装产品的影响。

三、灌装过程监控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每个环节,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监控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灌装量、灌装速度、灌装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对于任何不符合规范的灌装操作,都需要及时纠正并记录。

四、微生物生长检测
在灌装后,需要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检测。

通过定期观察和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评估灌装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如果发现微生物生长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并查找原因。

五、模拟产品保质期
为了评估灌装产品的保质期,需要进行模拟产品保质期实验。

将灌装好的培养基放置在模拟实际存储环境的条件下,定期检测其微生物生长情况、感官质量等指标,以此评估产品的保质期。

六、培养基安全性评估
培养基的安全性对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无菌性检查、急性毒性试验、致敏性试验等。

确保培养基的安全性符合预设的标准。

七、操作过程规范性评估
评估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这涉及到操作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

对于不符合规范的操作,需要进行纠正和培训,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7、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7、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19
• 无菌条件下的运输、转移次数(如容器转移、 加胶塞、加无菌原辅材料) • 灌装过程中的称重 • 微生物污染水平测试 • 必要的书面规程说明,如无菌操作相关的规定 ,允许进行清场的条件
20
A、培养基选择 • 如无特殊要求,所用培养基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菌谱 范围要宽,应能促进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酵母菌和霉 菌的生长。 • 推荐使用大豆消化酪素琼脂培养基(SCD) ,以及大豆胰蛋白 胨肉汤(TSB)。 • 干粉工艺:具备与干粉产品流动性能相似的无菌TSB干粉 或无菌安慰剂粉末(乳糖,甘露醇…) • 如果产品在缺氧条件、通常在氮气保护下灌装时,需要 使用厌氧培养基: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M)。
35
环境监控方案 • 应用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关键监控点 – 给产品构成最大风险的位置,如产品暴露位置 、直接接触表面 – 人员 • 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 空气浮游菌 – 沉降菌 – 接触碟/棉签法 • 合理制定控制标准 • 体现全面监控、动态监控
36
胶塞漏斗 灌装站 至冻干机
风险点 - 产品暴露区域 瓶子裸露区 灌装站区域 胶塞裸露区
27
灌装数量
• 例1:某冻干产品,冻干机容量为30,000瓶,分布 在九个层板上,请问:较合理的一次培养基灌装 数量为多少?如是初始验证,如何考虑不同层板 的分布?
• 9000瓶。层板1、4、7,2、5、8,3、6、9,分三 次三层均匀分布。
28
• 例2:某冻干产品为人工灌装,共有三个操作人员 具有无菌灌装资格,批量为3000瓶,请问:此种 情况较为合理的一次培养基灌装数量为多少?
39
I、培养基灌装过程记录
• 文件记录:
• •
过程控制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一、目的建立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管理规程,确保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制剂车间生产的产品需要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整个工艺过程,包括从部件、材料的灭菌准备,一直到完成灌装和容器密封的整个过程。

三、责任者制剂车间、生产部、公用事业部、质量控制部、物流部、质量保证部及验证部遵照执行。

四、缩写与定义1. 最差条件(worst case)在SOP范围内(或超出),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

与理想条件相比时,最差条件使产品或者生产工艺失败的几率为最大,这样的条件不一定导致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失败。

2. 干预(Intervention)操作人员在无菌操作区域内的操作活动。

3. 正常干预(Inherent Interventions)在无菌工艺灌装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的在计划中的活动(例如,设备安装、装量调节、胶塞的再补给、灌装容器的再补给、环境监测、取样等等)。

4. 纠正干预(Corrective Interventions)在无菌工艺灌装过程中的纠正或调整的活动,其不属于计划性。

(例如,灌装容器的破损、倒瓶、掉塞、更换灌装针、灌装设备维修)五、健康、安全和环境无六、程序1. 验证小组职责:1.1 验证部1.1.1 负责编制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管理规程。

1.1.2 协助起草并审核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及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报告。

1.1.3 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参与并监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实施,模拟灌装样品的接收、培养及结果观察。

1.1.4 对验证过程中偏差、变更处理过程追踪。

1.2 质量保证部1.2.1 审核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及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报告。

1.2.2 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参与并监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的实施,负责验证过程中取样。

1.2.3 负责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环境监控,参与模拟灌装样品的接收、培养及结果观察。

1.2.4 参与验证过程中偏差、变更处理。

2010版GMP试题(B)

2010版GMP试题(B)

南京天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2/4/201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M P)(1 0 版)竞赛试题(B卷)说明1、本试卷覆盖内容为2010年版GMP。

2、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答题卡: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一、单选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1.质量控制基本要求之一:由______ 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

A. 库房管理员B. QC检验员C. 质量保证员D. 经授权的人员2.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__。

A 名称B 流向C 状态 D名称和流向3.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__,并有相应的记录。

A 检查B 测定 C监测 D 消毒4.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 )妥善存放A 密闭区域 B一般区域 C专门区域 D 显著区域5.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__,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__。

A 状态标识状态 B标签流向 C状态标识,清洁状态 D标识流向6.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__A 腐蚀 B死角、盲管 C 脱落物 D 附属物7.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和产品,其运输条件应当予以__。

A 检查B 保证 C确认 D 报告8.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 )A 照片B 复印件 C原版实样 D 电子文档9.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处理应当经( )批准,并有记录。

A 质量受权人B 生产管理负责人 C质量管理负责人 D 企业负责人10.新药是指在我国境内()A、从未生产过的药品B、从未使用过的药品C、从未上市过的药品D、从未研究过的药品11.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的药品购销或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A、超过有效期1年B、不少于3年C、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D、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12.企业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检验的,应该在______予以说明。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葛均友)
EU GMP Annex1 无菌药品的生产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in should include a process | ng simulation test using a nutrient t medium (media fill).
7|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灭菌工艺验证
湿热、干热灭菌工艺 除菌过滤验证及空气过滤器的完整性检测 容器/胶塞密封完好性测试
人员培训
|
无菌更衣确认
环境监控符合要求
17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模拟灌装实验的设计
最差状况: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条件限度,与 正常生产条件相比最有可能造成工艺或生产失败 的条件。 宜尽可能模拟实际无菌生产过程,并包括产品加 工中的“最差状况”。其设计应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代表性:
11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试验设计
|
12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试验涵盖范围
模拟必须包括产品成为无菌状态后的所有的无菌生产工艺步 骤(如转运, 灌装, 装载/卸载, 冻干, 加塞, 轧盖)
模拟必须包括所有的无菌处理(如灌装线的设置, 无菌连接, 人员的干扰操作)
|
• 无菌过滤后存放在中间储罐内的培养基模拟实际生产时产 品的最大储存时间后再灌封
产品在灌装后密封前的储存时间
21 |
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最差条件的设计(2)
最长灌装的持续时间 最保守的设计:在培养基灌封试验中,模拟生产用时最长的 批量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包括正常的干扰时间(换班、设备 维修)。(一般不采用) 其他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方案考试卷
一、填空题(5分/题,共50分)
1. 本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为新改建的洁净厂房内实施,为培养基模拟试验的首次验证,因此通过连续三批模拟灌装实验及结果有限性的评价,确认结果的重现性。

2. 对无菌灌装区的设备台面及可能接触到的表面进行无菌程度的检查,其合格标准为:灌装机设备台面微生物数量<3个,设备输送带<5个。

3. 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服、五指手套、口罩等部位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测, 其合格标准为:五指手套微生物数量<3个,一个操作人员双臂、前胸微生物总数<5个,口罩微生物数量<3个。

4. 粉针剂无菌分装间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其合格标准为:房间温度:20-22 ℃,相对湿度:45-50%。

5. 模拟分装过程:采用先灌装乳糖、再注入液体培养基的方式,其阳性对照样品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6. 微生物培养条件:将全部样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4天,先在较低的温度(23-28℃)培养7天,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30-35℃)培养7天,在第三天和第七天之间至少观察培养基样品的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最后一天的观察,确认有无微生物生长。

7. 对于培养基/乳糖样品的培养结果,若发现污染应明确记录瓶号、瓶数,同时应检查胶塞、铝盖的密封情况;若有破损应记录并检查其破损原因。

对于被污染的样品进行鉴别试验,至少包括菌落数、细胞形态学记革兰染色特性等。

8. 试验结果与评价:评价无菌模拟灌装实验结果的主要指标就是污染水平,不管实验的数量有多少,其结果污染瓶均要为零,如果连续三批实验结果均出现1瓶,应进行再次实验,培养结果如出现2瓶以上,应停止生产,进行污染调查。

9. 对于已投入使用的粉针剂生产线,每年至少进行2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其生产线的每一位员工至少每年参加一次成功的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

10. 当生产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结构、操作方法发生变动时,必须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已确认其变动没有对该生产线的无菌保证产生影响。

二、问答题(50分)
1.简述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方案验证内容(15分)。

答:①培养基制备及无菌性检查,②培养基促生长实验,③无菌原料的制备、无菌性及抑菌性检验,④模拟灌装最差条件选择,⑤模拟分装过程,⑥灌装产品的培养,⑦根据培养,⑧结果确定本次模拟灌装实验的有效性,⑨模拟灌装过程记录。

2. 简述无菌乳糖抑菌行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15分)。

答:(1)将经无菌检验合格的乳糖粉末按照无菌操作法分别称取1.0g、2.5g、5.0g、
10.0g,分别放入灭菌合格的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灭菌用水制成混悬液,再分别加入制备好的培养基约100ml,稀释至不同浓度的样品液,
(3)将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分装于8个试管中,每管约50ml,即每种浓度各两管,(4)在其中4支试管内接种8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另4支试管内接种80CFU 的白色念珠菌,
(5)全部样品分别按30-35℃和23-28℃温度下培养14天,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标准要求:全部样品试管中均应有明显微生物生长。

3. 论述进行无菌灌装试验时,出现污染后的无菌试验结果与评价中的原因调查应至少包括那些?(20分)
(1)灌装环境微生物监测数据
(2)生产环境尘埃粒子监测数据
(3)操作人员工衣微生物检测数据
(4)净化空调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查、风速等测试结果
(5)操作房间的A/B级空气流向、压差等
(6)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培训及操作规范性等
(7)模拟灌装中的异常情况等
(9)模拟灌装过程使用的容器具、工具的清洁灭菌情况。

(10)灌装间的日常清洁、消毒情况。

(11)生产前后的有关过滤器的完好性测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