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2.核能发电及不可控核裂变——原子弹爆炸
结合对核能的探索历史,逐步认识裂变
知识点三:聚变
1.介绍核能的另一种释放方式——聚变。
2.不可控的核聚变——氢弹
进一步了解




小结本节内容。
了解
记忆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链式反应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
难点: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点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结合化学知识了解原子结构
初步认识核能
知识点二:裂变
1.介绍裂变的条件和链式反应
课题:第22章第2节《核能》
教材简析:
对核能具有基本的认识,简单了解获得核能的方法及不可控核反应的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核能;知道链式反应。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核能》教案(人教新课标物理九年级)

《核能》教案(人教新课标物理九年级)

第三节核能(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理解核能的产生过程。

2.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区分它们的差异。

3.了解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4.认识到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1.核能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2.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3.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

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子核会发生裂变或聚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核能的概念教师讲解核能的定义,即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即核裂变或核聚变时,原子核内部的粒子重新排列,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核裂变和核聚变教师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区分它们的差异。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核能的利用教师讲解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介绍核裂变应用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介绍核聚变应用的实例,如氢弹、太阳等。

4.核能发电的原理教师讲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即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产生热能,热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四、课堂练习1.判断题:(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正确)(2)核裂变是指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

(错误)(3)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发电的。

(正确)2.选择题:(1)下列哪个装置利用了核聚变原理?(A、核电站;B、氢弹;C、太阳能电池;D、原子弹)(答案:B)(2)核能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是:(A、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电能→热能→机械能;C、核能→机械能→热能→电能;D、核能→热能→电能→机械能)(答案:A)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提醒学生关注核能的发展前景,以及核能安全等问题。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实验探究
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注意: 要想办法使 火柴充分燃烧而不熄灭,小心烫伤,小心火灾!
模拟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 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2、核能
第三环节: 巩固升华,课堂小结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环节:课外阅读,拓展新知 布置阅读P153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收集人 类利用核能的资料,相互交流。
五、说板书设计
二、核能 1、原子、原子核 裂变:链式反应 ①核能发电 ②原子弹 聚变:热核反应 ①氢弹 ②中国环流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裂变和聚变及其应用 难点: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链式反应和区分裂变和聚变反应 4.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讲授法
三、说学法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录像讲述在今年的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 核电站爆炸,造成了核泄露达5级的核辐射事件。
②可控核聚变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 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 我国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 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 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至今仍在继续研制中国环流器2号工 作中。
中国未来能源 之星-环流器
讨论交流: 目前你了解我国核能的利用情况和核武器的研究情况 吗?我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了哪些贡献?你愿意为我 国的核工业事业工作吗?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核能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重点难点:核裂变。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一、裂变和聚变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三、放射线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电中性放射线的益与害: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小结:核能与和平利用。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核电站,让他们亲身感受核能发电的实际情况,增强对核能的认识。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沿动态。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的历史、国内外核能政策等,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解释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的含义。
2.列举核能发电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3.分析核能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4.计算:已知核反应方程,求释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核能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结构、核裂变、核聚变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发电原理、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2.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与联系、核能安全与环保问题、核能发展现状及前景。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如通过提问“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发电与传统发电有何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核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核能可持续发展。
4.通过学习核能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核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利用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核能的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话题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核能相关新闻和事件有所关注,但可能对核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核能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涵盖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知识点。
2.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核能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核能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5.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核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能的原理和应用。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内容包括核能的定义、特点、转化过程和应用。
b.论述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c.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c.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家长辅助任务:
a.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增进对核能的了解。
b.家长鼓励孩子关注核能领域的新闻动态,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期待大家在核能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核能的基本概念、转化过程和应用。
2.强调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提醒学生关注核能安全。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核能相关知识,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a.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能量。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第二节核能1 教学目的1.1 知识与技艺: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1.2进程与方法3. 经过类比的方法来研讨核裂变的进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能够带来的效果,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应用新停顿5.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应用和危害。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能够带来的效果。

2.2 教学难点裂变和聚变。

3 专家建议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响等概念均触及到核反响知识,而先生头脑里,这局部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进程中要贯彻深刻性原那么,不宜过深,尽能够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协助先生了解这些知识。

4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5 教学用具多媒体以及一些视频6 教学进程6.1 引入新课【师问】原子核在发作变化时,会释放出庞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发生的呢?【生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目的】让先生对核能发生兴味。

6.2 新知引见1.核能【师问】1)展现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想原子的结构组成2)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3〕【师总结】①原子的质量简直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简直相反。

原子核的体积相关于原子的体积来说十分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②质子和中子依托弱小的核力严密地结合在一同,因此十分结实,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端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作变化时,就能够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4 〕【师问】请你说说对原子结构的看法。

先生分组展开讨论。

【生答】原子结构很小,由质子和中子一样,就像往常看的鸡蛋一样。

5〕【师总结】原子核发作改动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裂蜕变量较小的核;一种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分解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这两种原子核发作改动的进程中都会随同着庞大的能量释放。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 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20章第3节“核能”。

本节主要介绍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1. 核能的概念:通过引入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

2.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并介绍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3.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发电的优势,同时阐述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阐述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应用。

2. 认识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了解核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及核能的利用。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核电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应用。

2. 核能的概念:讲解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过程,阐述核能的产生原理。

3.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举例说明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4.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阐述核能发电的优势。

5.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分析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概念: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产生的能量。

2. 类型:核裂变: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

核聚变:不可控,如太阳。

3. 利用:核电站,核能发电。

4. 优势:环保、能量密度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答案:(1) 核裂变是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核聚变是不可控,如太阳。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煤、石油、天然气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一)原子、原子核通过引导学生对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复习,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带正电)()(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三、利用多媒体探究(二)核能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

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三)裂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观看“链式反应.swf - 全文数据-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①视频。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2节《核能》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2节《核能》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22.2核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二、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三、简单课前练习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四、深入分析: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核能》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核反应、核能、核辐射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核能知识。

由于核能作为一种高级科技,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核电站、核武器、医学等等领域,因此该章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来源、类型和特性。

2.掌握核能反应和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3.了解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5.增强学生的核能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核反应和核能概念的理解。

2.核能的来源、类型和特性的掌握。

3.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

2.核能的特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核能的本质和特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的概念和特性。

五、教学内容与方式5.1 教学内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联系2.核能的来源和类型–自然界中的核反应和人工核反应–核能的种类和特性3.核辐射的基本知识–α、β、γ 射线的来源、特性和防护措施4.核能的应用–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核能安全意识的增强5.2 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用图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核反应、核能、核辐射和核能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特性,如α、β、γ 射线的穿透性和辐射能、核反应的能量释放等。

3.小组讨论: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概念和应用。

六、教具选用1.演示器,让学生通过图示和形象的语言更容易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概念。

2.α、β、γ 射线探测器、核反应探测器和暗箱,用于展示核反应和核辐射的特性。

3.实验器材、化学药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核能的特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第二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幸存者辐射病【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动手实验】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就【板书设计】§22.2核能一、核能1、定义: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二、裂变1、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2、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三、聚变制造氢弹【附件1】【教学反思】一、教案中的亮点;1、历史故事视频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核电站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认识到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利用核能是一面双刃剑。

二、教案中的不足:1.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教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四、环保教育引入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然而核能有它的致命弱点,如果核泄露了会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
1.、核辐射危害你知多少(精选影片展示)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
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对于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2、预防核辐射小常识
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五、巩固练习
1、练习通过“百度→知道”搜索答案、提问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