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哲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之沧林丹编著

第一章反理性主义

第四节与理性告别

P60

现代理性除了盗用国家权力以外,是纯粹的抽象和清谈。多样化才真正体现人类文化的本质,对人类的生死存亡才真正有益;单调和齐一不仅减少人的快乐和智力、情感与物质上的源泉,本质上也是违背人性的。但现实社会却存在反对多样化的强有力传统,主张必须用道德法则和物理规律对多样化进行限制。

理性缺少多样化,也就缺少自由。相反是经常地“利用乏味的口号、空洞的原理来兜售一种有条理、有意义的世界观,但却不能激发起人类自由,只能是孕育奴隶制度”。因为自由是不能以任何理性主义的教条为基础的;更不能通过强制手段实现;只能通过辩论、投票和无约束的实践,使得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啊,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生命哲学

第二节后现代的生命观和身体论

P77

关于身体受精神奴役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国家法律对囚犯往往是以惨不忍睹的酷刑和极端残暴的处决,诸如肢解、车裂、火烧、绞刑、砍头、四马分尸等形式。这些对身体的毁灭形式既过分地暴露人类精神的专横、暴虐、报复心以及用刑罚取乐的残忍,也证明人类意识的肤浅和无知,没有认识到被惩罚和处决的身体的无辜,以至法国思想家马布利曾为身体大声疾呼,鸣冤叫屈,他说:人类犯罪,“如果由我来施加惩罚的话,我一定打击的是诡计多端的灵魂而非朴实直白的肉体”。因为肉体只做它需要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只有灵魂才无休止地制造着各种贪欲和灾难。

第三章新老实用主义

第一节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

P94

他(詹姆士)说,事物是人造的,世界是可塑的,真理也都是人为的。“我们的是非、惩罚、词汇、形式、成语、信仰,全都是不断创造出来的。”

第十二章宗教哲学

第一节宗教哲学的缘起

P410

早在19世纪,黑格尔就在《宗教哲学讲演录》中,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宗教问题,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宗教哲学思想。正是在那里他系统地阐明了宗教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令人恐惧不安的短暂性和相对性问题,宗教试图确立永恒性和绝对性的概念,以抚慰人类痛不欲生的心情。针对宇宙的神秘性和人类的起源与归宿等问题,宗教提出创世说。针对人世间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宗教试图借助一种万能的力量和深邃的思想以消除一切矛盾,让人类获得永恒的和谐与宁静。针对人类中普遍存在的脆弱的情感、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死亡的恐惧等,宗教试图建立一种能够容纳众

生的精神世界和借助一切超自然力量,以缓解人类情感世界的一切痛楚。针对人类天生就拥有的贪得无厌、好妒忌、爱争斗以及与日俱增和横行无忌的权欲、物欲、淫欲、色欲、财欲和妒忌之欲,宗教提出禁欲主义和确立最圣洁的神的权威,以克服各种作恶多端的本能和欲望,并坚信只有传播至善的宗教,人类才能够从中获得拯救和变得强盛;受到普遍教化的人们才能够变得宽容、仁慈、友爱,才能够激起人的希望、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控制人的情欲、贪欲,树立不朽的信仰,增强勇气和胆量。

批注:宗教的确立是为了迎合人类内心的需求,是因为人类存在各种现实问题,宗教提出了一种合理化的解释。不可否认,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人类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并给与人类以生的希望。

P420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与宗教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内容、需求和意向。哲学不仅是宗教成其为探考的对象,而且宗教的对象,犹如哲学的对象,是其客观性中的永恒真理、上帝及无(除上帝及对上帝的说明)。“因此,哲学对宗教进行阐释,也就是对自身进行阐释;对自身进行阐释,也就是对宗教进行阐释。作为对自在自为的永恒真理的关注,作为对这一思的精神对象的关注,而非作为恣意妄为或者特殊的兴致,哲学乃是同宗教并无二致的活动;精神从事哲理的思考,精神以同样的活力潜心于这一现象,并同样断然摒弃其特殊性,深入其客体,犹如宗教意识;宗教意识同样力图弃绝一切特殊者,并完全沉入这一内涵。”两者间的差异仅在于:哲学诉诸理性的方法,宗教诉诸领悟的方法。正是这种方法上的差异使得哲学似乎一直歪曲、诋毁和亵渎宗教的内涵,扩大了两者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两者的关联由来已久。

P422

就宗教本性的普遍化和本质化而言,宗教是对超自然的信仰,而非一般的拜物教。

第二节宗教与迷信

P426

宗教毕竟有其合理的方面,否则黑格尔也不会给与它如此高的评价。另外,像古希腊宗教所宣扬的美丽、幸福与快乐的人生观,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抑恶、积善行德、仁慈博爱、宽容大度、理智清明、洞彻事理、意欲温和、生命活泼的价值观,以及道家思想所宣扬的胸怀广阔、逍遥自在、不随物迁、与时俱化、见素抱朴、淡泊名利、无我无物、宁静守虚、丰神秀逸、绝贤弃圣、清心寡欲以及绝对自由的生命观,也都是宗教作为一种提炼人的精神、锻炼人的气质、磨炼人的心志、净化人的灵魂、规范人的行为、提升人的道德主要途径和手段。

第三节宗教与信仰

P431

所谓“信仰”,作为名词就是指谓认知主体或自我意识所相信、信任、信赖和仰慕的某种具有绝对性或永恒性的信念或理想。

P435

虽然就信仰的肯定方面而言,人类不能没有信仰,但就其否定方面而言,则更不能没有自由。无自由,毋宁死。这是资产阶级革命高举的旗帜,也是人类本质的内在追求。因为人类天生就要求生存、繁衍和向上发展进化;天生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本性和冲动。人固然是一个千百种欲望的集聚体,但其中最大的欲求就是:绝不能当别人的肉体的奴隶和思想的跑马场;他天生就追求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压迫人、奴役人、束缚人,这绝

不应是宗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应该是陶冶人、塑造人、解放人和解脱人。

P437

宗教的本质是旨在给人们提供某种完美的、可靠的且经常是有用的知识和真理。

第十四章道德哲学

第二节当代道德的新理念

“当代道德”就是当代于西方发达国家生长起来的新道德。它在一系列的观念、标准、原则、方法、目的和价值上都与传统道德发生明显质变。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P489

第一,当代新道德要求修正或彻底改变“邪恶”概念。

当马克斯·韦伯说“一切坏事都是人干的”的时候,这话千真万确。其真理性就在于他揭示了邪恶产生的根源不是来自人的本能和欲望,而是人的理性认识。

邪恶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是一个变化不定的概念,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力和当权者的解释。

P490

第二,要求瓦解“自我完善”的至善目的。

“自我完善”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任何人即使不是天生有缺陷,也是处在无穷无尽的变化和转化之中,不论是谁想要达到至善或绝对的完善都是不可能的,它永远只是一个虚设的目标,是理想的自我造作;根本没有考虑欲望和无意识的不可满足性和盲目性。自我完善永远只是一种理想和自我欣赏。不完善才是绝对的存在,才是人的本性之使然。至善只是旧道德设计的一种绝对主义的理想;是无视客观因素的一厢情愿。它所设想的是一种纯粹的概念游戏,因为善同恶一样都带有主观性、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

第三,要求牺牲自我膨胀的兴奋精神。

任何人都不可违背客观规律随心所欲地奢求不客气期盼的目标。为此老子要求人们最重要的是应首先做到:清心寡欲,凝神于胸,舍弃诸般贪欲,趋向纯朴自然,顺应造化之理,默默生息。如果人们能够做到安静柔顺,内无思虑、外无烦乱,心灵安宁和泰,光洁纯净,不沾染世俗的污尘,做到恬淡无欲,就可以至美至乐,逍遥物外。

第四,新道德要求达成表面人格和深层人格的妥协;要让处于最阴暗状态的阴影兄弟分享人的自由生活。

表面人格是理性长期塑造的结果;是个人对权力和习惯势力的屈服;是旧道德的长期压制和内在“良知”自我抑制的产物。它是对人性的发展,但却是以牺牲整体人或肢解整体人格为代价的。所以表面人格往往是概念化、形式化和理想化的。它和内在人格相对立,并把内在人格看作一种野蛮的动物性,把外在人格看作人类文明的结晶。这种看法只是旧道德在为自身涂脂抹粉。它实际上造就了人的外在型性、虚伪性和表面性。而新道德则要求被分裂的两重人格合二为一、内外融合、表里如一。特别强调要发现或恢复那就被遗忘的人性中的原始成分;重视人性得以存在和表现的基础与条件。理性的花朵是在非理性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人类不论是如何人的理性化,其根基却是非理性在其决定性作用。

P4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