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示例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感应电动势,及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sinθ如何推得。
(5)、会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推导闭合电路,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比较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特点,引导学生忽略次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类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检流计、螺线管、磁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电路闭合,且这个电路中一定有电源。
3、在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答: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引入新课1、问题1:既然会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强弱呢?答:既然有感应电流,那么就一定存在感应电动势.只要能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大小了.2、问题2:如图所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条形磁铁,问①、在条形磁铁向下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该电路中是否都有电流?为什么?答:有,因为磁通量有变化②、有感应电流,是谁充当电源?答:由恒定电流中学习可知,对比可知左图中的虚线框内线圈部分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判断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安排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为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基础。但在分析复杂电路和电磁现象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仍有计将注重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定律及其应用。
2.强调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章节的疑问,进行课堂答疑,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精神。
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磁铁在闭合电路中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学生中学习了电学的初步知识和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电与磁的重点,同时也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电能生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电磁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有关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电气化时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和求知欲望。
而且通过两章的物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已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通过网络搜索和查找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③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④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记住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电磁感应中能的转化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五、教学策略设计与分析(1)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渗透科学探索精神。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电”由何而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采取“逆向思维”、“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索中,积极探索“磁生电”现象,在发电机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课件图片、动画和查找网络资源,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合作交流(3)教学资源准备与应用①利用课件展示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器材(磁铁、方形线圈、导线、灵敏电流计、开关)进行操作实验,并进行比较、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②利用动画生动呈现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图片展示发电机的结构和不同能源类型的发电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8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8篇)电磁感应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关于的教学分析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中的能量守恒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4.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5.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6.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学生积极思考.可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生: 磁能否生电?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学生议论.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学生猜想、议论.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九年级《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提升: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引入电动车行驶中发电、手机充电等实际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电磁感应现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小组实验:组织小组进行实验,共同观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竞赛: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表达式,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电磁感应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释简单电磁现象,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原理,理解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分配过程,为后续学习电力工程知识奠定基础。
2.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a.复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完成课后习题。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 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
3.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
4.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2. 发电机和变压器原理的理解。
3.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演示。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3.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电磁感应实际应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讨论和猜测图片中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 理论研究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公式,并引入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磁铁在导线上产生电流、通过电磁感应点亮小灯泡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4. 计算练通过一些例题和练题,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和应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或通过变压器实验观察电压变化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验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2. 练成绩评价:通过作业和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实际应用评价:根据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感应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感应的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相对于磁场发生运动或磁场的强度改变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使得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从而与磁场的改变相抵抗。
实验材料:- 张贴在黑板上的磁铁- U形线圈- 直流电源- 电流表- 电炉实验一:磁场对导体的感应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黑板上,并固定。
2. 将一根绝缘铜线通过U形线圈中,并将两端与直流电源相连。
3. 将电炉插入地线孔中,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线圈。
4. 观察磁铁表面是否出现磁场线的聚集现象。
实验二:线圈运动对电磁感应的影响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固定在水平框架上,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2. 将强磁铁放置在线圈外部。
3. 通过滑轮及绳子的方式,将一侧的线圈与一重物相连。
4. 使线圈自由下落,观察磁铁上是否出现磁场线的聚集现象。
实验三:磁场的移动对电磁感应的影响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放置在直流电源旁边,并将磁铁固定在滑轨上。
2. 将U形线圈的一侧固定在滑轨上,并连接电流表。
3. 以适当的速度将磁铁沿滑轨移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四:电磁感应的应用实验步骤:1. 将强磁铁及U形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个小灯泡与U形线圈连接,并通过直流电源使电流通过线圈。
3. 将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五:电磁感应的应用之电磁铁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与电池相连,并将两端的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一小块铁棒放置在线圈内部,并使线圈通电。
3. 观察铁棒是否被线圈产生的磁场吸引。
实验六:电磁感应的应用之感应电动机实验步骤:1. 将U形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与直流电源相连。
2. 将一个基座与风扇叶片相连,并放置在线圈的附近。
3. 启动风扇并调整电流的大小,观察风扇叶片是否旋转。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及其他伤害。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引言:电磁感应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本教案将以易懂、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实验、图示和例题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磁感应的深刻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阐述电磁感应定义和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的电荷运动所产生的作用。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 利用实验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结合简洁明了的图示和实例,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自感受电磁感应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基本理论,并阐述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电荷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在磁场中穿过线圈的磁铁运动,观察线圈两端是否有电流产生。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多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多篇)(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音乐:狼爱上羊图片:鱼和猫图片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展示图片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介绍历史知识:十九世纪初,受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坚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着联系的。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
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
(二)新授【活动一】观察“磁生电”现象演示电风扇通电转动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偏转。
如果用手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产生了电流。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证明了磁也能产生电。
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一、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磁怎样才会产生了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是用电风扇做的实验,那么在实验室里我们怎么样来模拟是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活动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讨论主要实验器材:磁铁和闭合线圈如果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我们又该如何检测呢?(先用电流表做)要有电流表。
但本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是不容易观察的。
我们需要更灵敏的电流表,这就是灵敏电流计。
请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了解灵敏电流计组装器材猜想:导体AB在磁场中要处于怎样状态,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静止?运动?如何运动?演示实验:(先用直导线做,然后再用线圈做)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解析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解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推导过程。
2. 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线圈、条形磁铁、U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等。
2. 教学课件:电磁感应现象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贡献。
2. 提问:电磁感应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15分钟)1. 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流。
2.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
3. 讲解:教师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三、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5分钟)1. 讲解: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 示例: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示例:让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感应电流的大小、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等。
2.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提问:你们认为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讲解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仪器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仪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开关、导线、电流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2. 实验演示:利用蹄形磁铁、线圈、开关、导线、电流表等实验器材,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三、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利用PPT和黑板,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四、练习和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发电机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演示、讲解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过程,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验证。
3.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3.讨论和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环节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子在磁场中发生移动而产生电势,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是电动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磁通量变化时,会在电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利用实验器材搭建电路,使电路中包含磁铁、导线等物体,然后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观察是否发生了感应电动势现象。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4.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清晰,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和交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电磁感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课题:电磁感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电磁铁、磁铁、铜线、电池、电池连接线、导线卡、磁场强度计。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通过插入磁铁到一个线圈中然后拿出时,观察线圈是否通过了电流。
2.引出问题:为什么线圈通过磁铁时会有电流产生?3.引导学生思考,预测答案。
Step 2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5分钟)1.利用导线卡将一根导线固定在磁铁上,然后将其连接到电磁铁的引线上。
2.用磁场强度计沿导线拉动磁铁时观察磁场强度的变化。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Step 3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0分钟)1.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
2.老师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Step 4 拓展练习(25分钟)1.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a.当导线移动速度不变时,线圈通过磁铁的磁场线数越多,磁场强度是否变化?为什么?b.如果在线圈上放置一根铁芯,会对电磁感应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c.两个大小相等的线圈通过相同强度的磁场,线圈1的匝数是线圈2的2倍,它们在单位时间内感应到的电动势相比怎样?2.学生展示并讨论答案,老师进行点评。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应用问题:a.一根长度为0.5m的导线以4m/s的速度与磁场垂直运动,磁场强度为0.2T,若导线两端接有电阻为10Ω的电灯,求电灯亮起的时间。
b.一个线圈的匝数为200,通过一个磁场强度为0.5T的磁场,线圈在0.02s内感应到的电动势为多少?2.学生展示并讨论答案,老师进行点评。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教案: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教案:电磁感应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4. 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5.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与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相关论文和资料。
3.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
2. 讲解与演示: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5. 拓展与应用: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3. 讨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异同。
八、课后作业1. 总结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改进措施。
物理电磁感应公开课教案初中
物理电磁感应公开课教案初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 能够解决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线圈、导线、磁铁、开关等;2. 课件:包括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小明手中的磁铁靠近导线时,导线附近的灯泡亮了起来。
请问这是为什么?2. 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展示课件,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场景。
2. 示例:将导线放置在磁场中,通过磁场变化来产生感应电流。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5分钟)1. 展示课件,详细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 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率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四、实验演示(20分钟)1. 将实验器材准备妥当,进行实验演示。
2. 示范:将线圈与开关连接,并接通直流电源,插入磁铁,观察灯泡的状况。
随后,增加磁场的变化频率,观察灯泡亮起的明亮程度。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间的联系。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根据课上的内容解答几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问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答辩,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 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扩展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以电磁感应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论述电磁感应的应用领域。
2. 提醒学生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和应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实验演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答辩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电磁感应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安培环路定理。
4.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感应炉、感应加热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和概念讲解1.引入:通过播放一个有关电磁感应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实验示范,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电磁感应的现象。
第二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导入:复习第一课的概念。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演示实验:用一个恒定的磁场和一个线圈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磁场中的磁通量,观察线圈中是否有电流的变化。
3.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入专业术语,讲解定律的表述和原理。
第三课时:安培环路定理1.复习: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复习。
2.安培环路定理的讲解:引入安培环路定理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其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计算和操作实验。
第四课时:电磁感应的应用1.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磁感应的应用。
2.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通过对发电机原理的讲解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感应炉和感应加热的讲解:介绍感应炉和感应加热的应用,讲解其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应用题解析与实践1.练习:提供若干电磁感应的应用题给学生练习,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解析:对练习题进行解析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实践任务:布置电磁感应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发电机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概念的理解情况。
2.针对学生在计算和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对学生的实践任务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示例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感应已成为现代电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电磁感应的教学设计示例。
一、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教科书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介绍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磁通量等,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2. 应用案例介绍电磁感应的应用案例,如自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电磁铁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设计数个简单易懂的电磁感应实验,如磁感应线圈实验、感生电流实验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个性化授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深入学习电磁感应的知识。
2. 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3. 课堂小组活动划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电磁感应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实验操作报告、课堂互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自我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评估学生的成绩和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并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创新。
六、总结电磁感应是现代电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示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aching design exampl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
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实验表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
这种热爱科学。
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
〈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
(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
得到了什么能?(电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板书:〈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四)说明
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
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