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发酵

合集下载

糖分解发酵的原理

糖分解发酵的原理

糖分解发酵的原理糖分解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发生在许多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中。

糖分解发酵的原理是通过碳水化合物(一般为葡萄糖或其他单糖)在缺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转化为能量、有机物和废物。

在糖分解发酵过程中,糖被称为底物,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被降解成一些中间产物,最终转化为乳酸、酒精、二氧化碳等不同的代谢产物。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细胞可以使用不同的途径进行糖分解发酵。

最常见的糖分解发酵是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是通过乳酸菌和其他一些细菌将糖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乳酸发酵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糖的裂解和乳酸的生成。

在糖的裂解阶段,糖分子被酶催化反应分解成两个分子的酸(也称为酸败现象),通过六碳糖(如葡萄糖)分解为两个三碳的糖酸(如丙酮酸或乳酸)。

这个过程称为糖酸发酵反应。

其中产生的乳酸会使环境酸性增强,阻碍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乳酸发酵在多种生物体中广泛发生,包括人类体内的肌肉组织。

当身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采用乳酸发酵来产生能量。

这也造成了肌肉酸痛和乳酸的积累。

与乳酸发酵不同,酒精发酵是另一种常见的糖分解发酵。

酒精发酵由酵母菌与一些其他微生物完成,通过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精发酵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包括面包、啤酒、葡萄酒的制作过程。

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当糖被酵母细胞分解时,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中。

糖分解发酵的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重要的酶催化反应来解释:糖酵解和动力化学反应。

在糖酵解过程中,糖分子首先被酶催化反应转化为高能产物,例如双磷酸葡萄糖(G6P)或磷酸果糖(F6P)。

然后,高能产物继续进行催化反应,最终转化为乳酸、酒精或其他代谢产物。

动力化学反应是糖分解发酵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转化短链糖酸或酮酸,产生ATP等高能化合物。

ATP是生物体内的通用能量分子,供给所有生物化学反应。

动力化学反应生成的ATP会进一步催化糖分解发酵过程。

总之,糖分解发酵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将糖转化为能量、有机物和废物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

糖原充足和不充足时醋酸发酵方程式

糖原充足和不充足时醋酸发酵方程式

糖原充足和不充足时醋酸发酵方程式糖原是一种能量贮备物质,存在于动物体内,主要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进一步进行醋酸发酵来产生ATP能量。

糖原的充足和不充足会影响人体的能量供应和健康状况。

首先,糖原充足时的醋酸发酵方程式。

在糖原充足的情况下,肝脏会通过糖原异构酶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1-磷酸(G1P),然后通过磷酸糖异构酶反应将G1P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G6P)。

接下来,G6P经过糖原磷酸酶反应被释放为游离磷酸酶,同时生成一个分子的ATP。

G6P随后通过磷酸烯醇式磷酸化酶将其转化为磷酸烯醇式胃酸(F6P),然后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经过乳酸发酵途径将其转化为醋酸(Acetate)。

醋酸经过黄嘌呤核庞核酸(AMP)过程被转化为乙醛(Acetaldehyde),然后通过乙醇脱氢酶反应最终生成乙醇(Ethanol)。

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两个分子的ATP。

其次,糖原不充足时的醋酸发酵方程式。

当糖原储备不够时,肝脏会分解脂肪储备来产生葡萄糖。

这是一种将脂肪变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葡萄糖新生。

在这种情况下,肝脏会通过葡萄糖醛酶将葡萄糖-6-磷酸(G6P)转化为磷酸葡萄糖(G1P),然后通过磷酸糖异构酶反应将G1P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G6P)。

随后的反应与糖原充足时的过程相同,通过乳酸发酵途径最终生成乙醇,产生两个分子的ATP。

醋酸发酵是一种无氧代谢途径,它在缺氧环境下产生能量,并且与乳酸发酵类似。

不过,乳酸发酵产生的是乳酸,而醋酸发酵产生的是乙醇。

这两种发酵过程在人体中都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能量供应,但长期来看,糖原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糖原储备充足时,能够保证人体在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应,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糖原充足还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防止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出汗和恶心等,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动和认知能力。

糖发酵实验报告

糖发酵实验报告

糖发酵实验报告实验背景发酵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被分解成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糖类物质可以通过发酵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微生物对糖类物质的代谢能力。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对不同类型糖类物质的发酵能力,并研究其发酵产物。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蔗糖•果糖•葡萄糖•葡萄糖酸钠•精密天平•试管•水浴器•盖有橡皮塞的烧杯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浓度的糖类溶液。

将蔗糖、果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制备出不同浓度的糖类溶液。

2.取四个试管,分别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

3.将各个试管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糖溶液,并用橡皮塞封好。

4.将封好的试管置于水浴器中,温度设定在30°C,并进行培养。

5.在发酵过程中定期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并记录发酵的气泡和味道。

实验结果在观察期限内,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糖类物质发酵能力发酵产物蔗糖弱乙醇、二氧化碳果糖强乙醇、二氧化碳葡萄糖中等乙醇、二氧化碳葡萄糖酸钠无无发酵产物,无二氧化碳释放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酵母菌对于不同类型的糖类物质具有不同的发酵能力。

果糖是一种单糖,在发酵过程中容易被酵母菌代谢,因此呈现出较强的发酵能力。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复糖,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酵母菌分解成单糖后才能被代谢,因此呈现出较弱的发酵能力。

葡萄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类物质,其发酵能力位于果糖和蔗糖之间。

而葡萄糖酸钠是一种有机酸盐,不含糖类结构,因此无法被酵母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乙醇是一种有机酒精,可用于生产酒类和酒精饮料。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是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也是饼干、面包等食品制作过程中起泡作用的关键。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对不同类型糖类物质的发酵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果糖和葡萄糖具有较高的发酵能力,蔗糖的发酵能力较弱。

2.葡萄糖酸钠无法被酵母菌发酵。

葡萄糖产品介绍及应用

葡萄糖产品介绍及应用

一、口服葡萄糖的应用一、产品简介口服葡萄糖即结晶葡萄糖,是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液化、糖化所得 的葡萄糖液,再通过精制、浓缩、冷却、结晶、干燥所得的一水葡萄糖产品。

二、生产工艺流程淀粉乳→调浆→液化→pH 调节罐→糖化→除渣过滤→一次中和→一次脱色 过滤→二次中和→阿玛过滤→离交→蒸发→结晶→分离→干燥→包装母液三、产品指标 (一)感官指标项 目要 求外观 结晶性粉末,无肉眼可见杂质气味 无异味滋味 甜味温和、纯正、无异味颜色白色或无色(二)理化指标(口服葡萄糖理化要求)要求项目优级品一级品比旋度 52.0~53.5葡萄糖含量(以干 物质计)/%≥99.5pH 值 4.0~6.5水分/%≤10.0 硫酸灰分/% ≤ 0.25 氯化物/% ≤0.0199.0(三)卫生指标(GB15203)项目指标总砷(以As计)mg/kg≤ 1.0铅(以Pb计)mg/kg≤0.5铜(以Cu计)mg/kg≤ 5.0二氧化硫残留量按GB2760执行菌落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100g)≤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300030不得检出黄色葡萄球菌)四、产品特性(一)甜度甜度是糖品的重要性质,葡萄糖对蔗糖的相对甜度及其他糖、糖醇的甜度比较见下表:相对甜度糖类名称相对甜度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1 1.5 0.7 0.5 0.90.51.0葡萄糖溶液的甜度随浓度增高的程度大于蔗糖,在较低的浓度下,葡萄糖的甜度低于蔗糖,但是随着浓度的增高,差别逐渐减小。

下表是相同甜度的葡萄糖和蔗糖的浓度对照:名称浓度(%)蔗糖 2.0 5.010.015.020.025.030.040.050.0葡萄 3.27.212.717.221.827.531.540.0糖50.0目前,大量的消费者对甜食品的甜度要求下降,有很多过去用蔗糖做甜味配料的食品,如速溶奶粉,规定用糖20%,消费者反映太甜,完全可以用葡萄糖代替蔗糖,使甜度下降。

面团发酵的化学反应

面团发酵的化学反应

面团发酵的化学反应
面团发酵是一种涉及多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首先,发酵酵母菌会消耗面团中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和淀粉,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称为酒精发酵反应。

同时,酵母菌也能产生一些酵素,例如淀粉酶和葡萄糖酸酶,这些酶能进一步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成较简单的糖类。

这使得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能够被酵母消耗,从而促进发酵过程。

另一方面,在面团发酵的过程中,面粉中的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发酵酵母菌与面粉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些氨基酸,例如半胱氨酸和赖氨酸,这些氨基酸会促进面团的松软度和口感。

此外,酸碱平衡的改变也会影响面团的质地和味道,具体的反应和变化是复杂而多样化的。

总之,面团发酵是一个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和互相作用的过程,这些化学反应和变化是复杂而微妙的,从而影响了面团的质量、口感和营养。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研究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研究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研究发酵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药物制造和能源生产等领域的生物技术方法。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是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途径。

常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葡萄糖酸途径、乳酸发酵途径等。

其中,糖酵解途径是最为常见的代谢途径之一。

在糖酵解途径中,微生物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乙醛,再通过丙酮酸和乙醛的转化产生乳酸、醇、乙酸等产物。

葡萄糖酸途径是另一种代谢途径,微生物在此途径中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再将葡萄糖酸进一步转化为乳酸。

乳酸发酵途径则是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乳酸的代谢途径。

不同的微生物会选择不同的代谢途径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和代谢产物的需求。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调控,以确保发酵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产生高效的产物。

其中,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微生物对环境的pH值、温度等因素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条件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例如,大肠杆菌在碱性环境下会抑制糖酵解途径的进行,而在酸性环境下则会促进糖酵解途径的进行。

此外,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也是调控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重要因素。

当底物浓度过低或产物浓度过高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可能会受到抑制。

微生物通过感知环境中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调节代谢途径的进行。

另外,微生物的基因调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包含了一系列调控基因,这些调控基因能够控制特定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

通过调节这些酶的合成量,微生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代谢途径。

这些调控基因受到内源和外源信号的调控,包括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等。

微生物的基因调控能够实现代谢途径的快速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产物需求。

最后,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

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

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葡萄糖酸钠又称五羟基己酸钠,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醚。

它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多羟基有机酸盐,由于其无毒,原料来源广泛的特性,在化工、食品、医药、轻工等行业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还可用于电镀、胶卷制造等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生物发酵法、均相化学氧化法、电解氧化法以及多相催化氧化法等(1)生物发酵法。

该方法包括真菌发酵和细菌发酵,另外还有固定细胞发酵工艺,其中较普遍采用的是黑曲霉菌发酵制葡萄糖酸钠工艺。

该方法是在240- 300 g/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灭菌,冷却至适宜温度,接种体积分数为10%的黑曲霉种子液,开动搅拌,通气流,调整发酵液PH值维持在 6.0-6.5,温度保持在32-34℃。

发酵过程中滴加消泡剂,以消除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

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0 h,当残糖降至1g/L 时可以认为发酵结束。

菌体与发酵液分离后,发酵液经真空浓缩、结晶后可得葡萄糖酸钠晶体,或经喷雾干燥后制得葡萄糖酸钠粉状产品。

该方法具有发酵速度快、发酵过程易于控制、产品易提取等特点,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产品色泽不易控制、无菌化要求程度高等。

(2)均相化学氧化法。

结晶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催化剂,控制一定的温度,滴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滴加离子膜液碱来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使平衡向生成葡萄糖酸钠的方向移动。

通过测定残糖量来确定反应终点,然后过滤,将反应液浓缩,利用氯化钠溶解度比葡萄糖酸钠溶解度低的特性,浓缩后先析出氯化钠,后析出葡萄糖酸钠来进行提纯,可得葡萄糖酸钠含量在95%(质量分数)以上的产品。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生产葡萄糖酸钠具有转化率高,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中间步骤多,副产物多,产物难于分离,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3)电解氧化法。

该方法是在电解槽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加入适宜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一定电流密度下恒电流电解。

2_酮基_D_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_魏转

2_酮基_D_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_魏转

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魏 转1,余泗莲2,孙文敬2,3,*,周 强2,李中兵2(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6;2.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江西 德兴 334221;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摘 要: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

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国内2KGA发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等。

关键词: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D-异抗坏血酸钠;D-异抗坏血酸Research Progress on Fermentation Prcduction of 2-Keto-D-gluconic AcidWEI Zhuan1,YU Si-lian2,SUN Wen-jing2,3,*,ZHOU Qiang2,LI Zhong-bing2(1.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26, China;2.Parchn Sodium Isovitamin C Co. Ltd., Dexing 334221, China;3.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Abstract :2-Keto-D-gluconic acid (2KGA), usually prepared by fermentative oxidation of D-glucose, is the precursor usedin the manufacture of sodium erythorbate or erythorbic acid as a food antioxida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biosynthesispathway of 2KGA, breeding of 2KGA producing strain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s producing 2KGA, technologyof 2KGA fermentation,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of the domestic 2KGA fermentation production.Key words:2-keto-D-gluconic acid; fermentation; sodium erythorbate; erythorbic acid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08-0636-04收稿日期:2008-04-21基金项目:2007年商务部共性技术研发资助项目(商产函[2007]80号)作者简介:魏转(1977-),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葡萄糖酸的发酵

葡萄糖酸的发酵

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污染问题
原因
发酵设备、管道、培养基等未彻底灭 菌,或者操作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
解决方案
加强发酵前后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 保设备、管道和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定期对发酵液进行检测,发现杂菌污 染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大的问题
原因
目标产物与其他杂质在性质上相近,难以通过常规的分离方法将其完全分离。
葡萄糖酸的发酵
• 葡萄糖酸的发酵概述 • 葡萄糖酸的发酵过程 • 葡萄糖酸发酵的优化与改进 • 葡萄糖酸发酵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葡萄糖酸发酵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目录
01
葡萄糖酸的发酵概述
葡萄糖酸发酵的定义
01
葡萄糖酸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的过程。
02
葡萄糖酸发酵是工业上大规模生产葡萄糖酸的重要途径。
光合生物转化
利用光合微生物将葡萄糖 转化为葡萄糖酸,实现太 阳能的利用和生物产物的 合成。
拓展葡萄糖酸发酵的应用领域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提高食品的酸度和口感,延长 食品的保质期。
化工原料
葡萄糖酸可用于合成多种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作为化工原料广 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
环境治理
发酵条件的优化
温度
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以提高菌株的生长和 发酵活性。
pH值
控制发酵液的pH值,以适应菌株的最佳生 长和代谢条件。
溶氧
优化溶氧条件,以满足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 需氧需求。
碳源和氮源
选择适当的碳源和氮源,以满足菌株的生长 和葡萄糖酸发酵的需求。
产物分离纯化的改进
高效分离技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技术, 实现葡萄糖酸的快速分离和纯化。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简介葡萄糖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工等。

葡萄糖酸可以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

发酵生产原理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对含有葡萄糖的底物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

常用的发酵菌主要有高温嗜热菌、亚麻油菌、乳酸菌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葡萄糖酸酶对葡萄糖进行代谢,产生葡萄糖酸和乳酸等有机酸。

发酵菌种选择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是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较常用的菌种有亚麻油菌、高温嗜热菌、乳酸菌等。

这些菌种具有较高的葡萄糖酸产量和较好的发酵能力。

在选择菌种时应考虑到其耐受性、产酸能力和生长速率等因素。

发酵过程调控发酵过程中的调控对葡萄糖酸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调控方法包括控制培养基成分、调节发酵条件和加入适量的辅助物质等。

在选择培养基成分时,要根据菌种的要求来确定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也是调控的关键。

发酵工艺优化为了提高葡萄糖酸的产量和质量,需要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菌种,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的转化率和产酸效率。

同时,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菌体生长速率、底物消耗情况和产酸速率等,进行调控和优化。

产酸工艺流程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基制备、发酵罐设备消毒、菌种接种、发酵过程控制、产酸液分离和精制等。

在培养基制备中,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消毒操作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发酵过程的纯净度和产品的质量。

产酸液分离与精制在发酵过程结束后,需要对产酸液进行分离和精制。

一般采用蒸馏、晶体化和膜分离等方法。

蒸馏是利用葡萄糖酸与水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获得高纯度的葡萄糖酸。

晶体化是通过降低温度使葡萄糖酸结晶析出。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葡萄糖酸与其他成分分离。

葡萄糖酸生产

葡萄糖酸生产

葡萄糖酸生产
葡萄糖酸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和化工行业的化学品。

以下是葡萄糖酸生产的过程和主要应用:
一、葡萄糖酸生产的过程
1. 从淀粉或葡萄糖中提取葡萄糖
2. 发酵:用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
3. 分离纯化:将葡萄糖酸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然后进行纯化处理
4. 干燥:将纯化后的葡萄糖酸进行干燥处理,形成颗粒状或粉状产品
二、葡萄糖酸的应用
1. 食品行业:用于饮料、酸奶、果汁、罐头等各种食品的酸味调节剂和防腐剂
2. 制药行业:用于制造各种药物和医用耗材
3. 化工行业:用于制造聚酯、树脂和塑料等材料,也用于制造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
4. 农业行业:用于防止农产品的腐烂和保鲜
5. 其他行业:还可用于制造纸张、染料等领域
总之,葡萄糖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品,在各种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食品级葡萄糖酸钠用途

食品级葡萄糖酸钠用途

食品级葡萄糖酸钠用途
食品级葡萄糖酸钠是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具有以下用途:
1. 保鲜剂:葡萄糖酸钠可以抑制食品中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调味剂:葡萄糖酸钠可以增加食品的酸度,改善口感,使食品更加美味。

3. 抗氧化剂:葡萄糖酸钠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被氧化破坏,从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4. 发酵剂:葡萄糖酸钠可以提高食品中的酵母或发酵菌的活性,促进发酵作用,使食品更加松软。

综上所述,食品级葡萄糖酸钠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对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保持营养价值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 1 -。

乳酸发酵的原理

乳酸发酵的原理

乳酸发酵的原理
乳酸发酵是一种常见的发酵过程,它在食品加工和酿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乳酸发酵是指在缺氧条件下,通过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这种发酵过程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介绍乳酸发酵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乳酸发酵的原理主要是指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进行代谢,产生乳酸和能量。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它们通常生长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乳酸菌利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产生乳酸和少量的乙醇。

乳酸的生成使得环境变得酸性,从而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乳酸发酵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乳酸的生成和能量的产生。

首先,葡萄糖分解成丙酮磷酸和磷酸二酯,然后丙酮磷酸再分解成乳酸。

在这个过程中,乳酸菌通过磷酸化途径产生了大量的ATP,为细胞提供了能量。

乳酸的生成使得环境变得酸性,从而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乳酸发酵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乳制品加工中,乳酸发酵可以将乳糖转化为乳酸,降低乳制品的PH值,改善口感和延长保存期限。

此外,乳酸发酵还可以用于腌制食品,如酸菜、酸黄瓜等,通过产生乳酸来降低食品的PH 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起到防腐的作用。

此外,乳酸发酵还可以用于面包、蛋糕等面点制品的发酵过程,改善面点的口感和香味。

总之,乳酸发酵是一种重要的发酵过程,它通过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乳酸发酵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美味和安全的食品。

丁酸菌发酵原理(一)

丁酸菌发酵原理(一)

丁酸菌发酵原理(一)丁酸菌发酵介绍•丁酸菌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利用丁酸菌作为发酵菌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从而产生有机酸和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丁酸菌的特点和分类•丁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以产酸为主要特点,包括丁酸菌属、丁酸乳杆菌属和芽孢丁酸菌属等。

这些菌种都可以利用各种有机底物进行发酵,并产生丁酸作为主要代谢产物。

丁酸菌的代谢途径•丁酸菌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乳酸发酵途径和葡萄糖酸发酵途径。

在乳酸发酵途径中,丁酸菌将底物转化为乳酸,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代谢将乳酸转化为丁酸。

在葡萄糖酸发酵途径中,丁酸菌将底物转化为葡萄糖酸,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代谢将葡萄糖酸转化为丁酸。

丁酸菌发酵的条件•丁酸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氧气分压等条件。

一般来说,丁酸菌的最适温度在30°C左右,最适pH值在之间。

此外,丁酸菌对于底物浓度和氧气分压的耐受性较强,可以在相对高浓度和氧气限制条件下进行发酵。

丁酸菌发酵的应用•丁酸菌发酵在食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医药行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食品行业中,丁酸菌发酵可以用于食品的酸化和保鲜,例如酸奶和发酵蔬菜的制备。

在化工行业中,丁酸菌发酵可以用于有机酸的生产,例如丁酸和丁酸乙酯的制备。

在医药行业中,丁酸菌发酵可以用于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生产,例如丁酸链霉菌的培养和提取。

总结•丁酸菌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丁酸菌的代谢途径和适宜的条件,可以产生有机酸和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丁酸菌发酵在食品、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丁酸菌发酵将为人类的生活和产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丁酸菌的特点和分类•丁酸菌具有以下特点:1.革兰氏阳性杆菌:丁酸菌的细胞壁中含有厚重的层状胞壁,染色时会呈现革兰氏阳性的性质。

2.产酸能力强:丁酸菌通过发酵过程,在代谢底物时产生大量的丁酸作为主要产物,从而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

3.多样性:丁酸菌属于一个大的菌属,包括丁酸菌属、丁酸乳杆菌属、芽孢丁酸菌属等,每个属下都存在多种不同菌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80m3产葡萄糖酸发酵罐的设计专业班级09生物工程1班学号******** ******** ********学生姓名王俊马志双刘敏指导教师常军博士2011 年 10 月 31 日目录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1)1.1葡萄糖酸的发酵菌种 (1)1.2 发酵生产工艺及流程 (1)1.3 发酵罐的总体结构设计 (2)1.4人孔和视镜的设计 (2)1.5管道接口设计 (2)二、计算 (3)2.1 罐体几何尺寸的计算 (3)2.2 罐体壁厚的计算 (3)2.2.1发酵罐圆筒壁厚的计算 (3)2.2.2 封头壁厚计算 (3)2.3 搅拌器的计算 (4)2.3.1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4)2.3.2不通气条件下的轴功率P0计算 (4)2.3.3通气搅拌功率P g的计算 (4)2.4 发酵热的计算 (5)2.5 冷却水耗量的计算 (5)2.6冷却面积的计算 (6)三、设备选型 (6)3.1 搅拌器的选择 (6)3.2仪表接口的选择 (6)3.3 挡板的选择 (7)3.4支座的选择 (7)3.5 冷却装置的选择 (7)3.6 电机及变速装置选择 (7)3.7 轴封的选择 (7)四、附录及图纸 (8)附录1 (8)附录2 (9)附录3 (9)五、总结 (10)六、参考文献及资料 (11)一、设计方案的确定葡萄糖酸常用作蛋白凝固剂、食品防腐剂和食品酸度调节剂,主要以发酵法生产。

本论文设计80m3的发酵罐用于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针对葡萄糖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设备发酵罐进行了模拟设计和选型。

本论文进行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如罐体、罐体壁厚、封头壁厚计算、搅拌器、仪表接口、人孔和视镜、管道接口等)尺寸的设计。

1.1葡萄糖酸的发酵菌种目前学者在生产葡萄糖酸的菌种方面做了不少研究。

其可以通过黑曲霉、醋酸菌、青霉菌(尤其是产黄青霉)、几种假单胞菌以及其他几种菌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由于黑曲霉发酵生产产量较高, 且发酵过程容易控制, 是目前国内外葡萄糖酸的主要生产方法,目前在工业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黑曲霉。

目前用于发酵葡萄糖酸的黑曲霉有多种,而本设计是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2109)对葡萄糖发酵生产葡萄糖酸[1]。

1.2葡萄糖酸发酵工艺流程1.3 发酵罐的总体结构本实验选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主要由搅拌容器,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座,人孔,工艺接管和一些附件组成。

搅拌装置由搅拌器和搅拌轴组成,其形式通常由工艺设计而定;传动装置是为为带动搅拌装置设置的,主要由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和传动轴等组成;轴封装置为动密封,一般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它们与支座,人孔,工艺接管等附件一起,构成完整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1.4人孔和视镜的设计人孔的设置是为了安装、拆卸、清洗和检修设备内部的装置。

设备的直径大于900mm ,应开设人孔。

人孔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

圆形人孔制造方便。

应用较为广泛。

人孔的大小及位置应以人进出设备方便为原则,对于反应釜,还要考虑搅拌器的尺寸,一便搅拌轴及搅拌器能通过人孔放入罐体内。

本次设计只设置了1个人孔,标准号为: 人孔RF Ⅱ(R·G )450-0.6 HG21522-1995,公称直径450,开在顶封头上,位于左边轴线离中心轴750mm 处。

视镜用于观察发酵罐内部的情况。

本次设计只设置了2视镜,直径为DN80,开在顶封头上,位于前后轴线离中心轴750mm 处,标记为视镜Ⅱ PN1.0 DN80。

1.5管道接口的设计以进料口为例计算,设发酵液流速为v=1m/s ,2h 排尽。

发酵罐装量高度一般为圆柱部分高度的0.7倍,故发酵罐装料液体积:V 1=563m 物料体积流量:Q=V 1/2h=56/(3600×2)=0.008m³/s 则排料管截面积: 又2F 0.785d =,得d=0.0102m ,取无缝钢管,查阅无缝管规格表得:d=108mm 属于常用型号,且此型号最为接近102mm ,故取无缝管1087.5mm φ⨯,认为合适。

其他管道也是如此计算。

其他管道接口 (采用法兰接口) 进料口:1087.5mm φ⨯,开在封头上, 排料口:1087.5mm φ⨯,开在罐底; 进气口:1087.5mm φ⨯,开在封头上; 排气口:1087.5mm φ⨯,开在封头上; 冷却水进、出口:1087.5mm φ⨯,开在罐身; 补料口:1087.5mm φ⨯,开在封头上; 取样口:1087.5mm φ⨯,开在封头上。

2F Q /v 0.008/10.008m ===二、计算2.1发酵罐容积的计算:初步选用公称容积为80m 3的发酵罐。

公称体积V —罐的筒身(圆柱)体积和底封头体积之和。

全体积V 0—公称体积和上封头体积之和。

V 1为椭圆形封头的容积。

(近似公式)[2]求得:罐体直径D=3.6m ,取0H D 2=,罐体总高度H 0=7.2m 。

则有:D i =1/3D=1.2m S=3D i =3×1.2=3.6m C= D i =1.2m h a =0.25D=0.25×3.6=0.9m不同设备的厚度不同,b h 可取mm 30、mm 40、mm 50。

根据我们的发酵设备。

取h b =50 mm 。

h=h a +h b =0.9+0.05=0.95m 。

全容积V 0=(π/4)D 2H 0+2V 1,可求的V 0≈87.0m 3。

2.2 罐体壁厚的计算 2.2.1发酵罐圆筒壁厚的计算设计壁厚δ设=计算壁厚+壁厚附加量C 。

式中:壁厚附加量C 是腐蚀裕度(取3mm )。

计算发酵设备圆筒壁厚的一些参数如下: 计算壁厚:δ=PD i / 2[σ]Φ-P 式中:δ—计算壁厚,mP —计算压力,Pa ,(耐受压强取0.5MPa ) D i —内径,m[σ]—设计温下的许用应力;许用应力标准为:[σ]=137MPa(150℃) Φ—焊封系数(与焊接方法及无损探伤有关),取0.8圆筒壁厚: = =8.23mm 设δ=8.23+3=11.23mm 2.2.2 封头壁厚计算计算发酵设备椭圆封头壁厚的一些参数如下:计算壁厚:=PD i Y/ 2[σ]Φ P —计算压力,Pa D i —内径,m[σ]—设计温下的许用应力6636105.0101378.02106.3105.0⨯-⨯⨯⨯⨯⨯⨯δδ()21a V /4D (h 1/6D)=π+230V /4D H 0.15D =π+()()201V /4D H V =π+Φ—焊封系数(与焊接方法及无损探伤有关),取0.8Y —开孔系数,对发酵罐取2.3椭圆封头壁厚:= =18.89mm =18.89+3=21.89mm 2.3 搅拌器的计算搅拌器叶径 D i =D/3=3.6/3=1.2m叶宽 B=0.1D=0.1×3.6=0.36m 弧长 A=0.375×D i =0.375×1.2=0.45m 底距 C= D i =1.2m盘径 d i =0.75×D i =0.75×1.2=0.8m 叶弧长 h a =0.25D i =0.25×1.2=0.3m 叶距 S=D=3.6m 弯叶板距 α=12mm取两档搅拌,搅拌转速N :135r/min ,醪液密度ρ:1080kg/m 3,黏度μ:2.0×10-3N·S/m 3。

表1 80m³发酵罐的几何尺寸项目及代号 参数及结果备注 单位 公称体积 80 设计条件 m³ 全体积 87 计算 m³ 罐体直径 3600 计算 mm 发酵罐总高 9100 计算 mm 发酵罐筒体高度 7200 计算 mm 搅拌叶直径 1200 计算 mm 椭圆封头短半轴长 900 计算 mm 椭圆封头直边高度 50 计算 mm 底搅拌叶至封头高度 950 计算 mm 搅拌叶间距3420计算mm2.3.1 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 计算雷诺数Re=D i 2Nρ/μ 式中 D i —搅拌器直径,D i =1.2m N —搅拌器转速,N=135 r/min ρ—醪液密度,ρ=1080kg/m 3 μ—醪液黏度,μ=2.0×10-3N·S/m 3636101378.023.2106.3105.0⨯⨯⨯⨯⨯⨯⨯δ设δ代入数据:Re=[1.22×(135/60)×1080]/ 2.0×10-3=1.75×106得到Re >104,所以发酵系统充分湍流状态,即有效功率系数N p =4.7。

2.3.2 计算不通气时的搅拌轴功率P 0P 0=N p N 3D i 5ρ式中N p —功率准数,是搅拌雷诺数Re 的函数;为一常数 N p ≈4.7 N —搅拌器转速,N=135 r/min ρ—醪液密度,ρ=1080kg/m 3 D i —搅拌器叶径,D i =1.2m代入数据得:P 01=4.7×(135/60)3×1.25×1080=143.9kW 两挡搅拌P 0= P 01=287.8kW 2.3.3计算通气时的轴功率P gP g =2.25×10-3×(P 0NDi 3/Q 0.08)0.39式中P 0—不通风时的轴功率,P 0=287.8kWQ —通风量(mL/min),取通风量为3.1×106 mL/min Q 0.08=3.306代入数据得:P g =214kW 2.4发酵热的计算通常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净热称为发酵热,其热平衡方程可如下表示: Q 发酵=Q 生物+Q 搅拌-Q 蒸发-Q 显-Q 辐射 换热面积 发酵热效应Q 热= Q p ⨯V 液式中:Q 热—发酵热效应,kJ/hQ p —发酵热,29700 kJ/m 3•h (葡萄糖酸) V 液—发酵液体积,m 3 则h /KJ 106631.5629700Q 6⨯=⨯=热 2.5 冷却水量计算冬季:气温<17℃时,采用循环水进口水温18℃,出口水温26℃; 夏季:气温<17℃时,采用冰水进口水温10℃,出口水温26℃。

单位时间传热量=发酵热×装料量即:h /KJ 106631.V Q Q 6p ⨯=⨯=液式中:Q —单位时间传热量C p —冷却水的平均比热,取4.186 kJ/ (kg · ℃)p 21Q 1663200W 49665.552(kg /h)C (t t ) 4.186(2618)===-⨯-m t K V Q F ∆=发酵t 2-t 1—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 对数平均温度差,由工艺条件知道t F =33℃,式中:t 1—冷却水进口温度 t 2—冷却水出口温度 t F —发酵温度 2.6 冷却面积式中:△t m -对数平均温度差K -传热总系数,取1.9⨯310 kJ/(m 2 ·h·℃) 冷却面积:A=πdL冷却蛇管总长度:每圈蛇管长度L 9.42m ===D p —蛇管圈直径,3mh p —蛇管圈之间的距离,取0.15m每组蛇管圈数 ,则总圈数为2×6=12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