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3.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绿色植物的分类知识。
2.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足,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比较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绿色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3.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绿色植物,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绿色植物,描述其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并尝试进行分类。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分类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绿色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但对具体分类细节和生态价值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可能过于依赖记忆,缺乏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其相同的形态特征、结构、功能和亲缘关系进行的。

生物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1.1 植物的分类植物按其种子的不同分为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种子裸露在雄球和雌球上。

•种子植物:种子完全包裹在果实中。

–被子植物:如花草树木,生活在陆地上的多数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如松柏,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

1.2 动物的分类动物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结构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蠕虫、贝壳类动物等。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功能。

组织是相同或类似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

2.1 细胞的结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内的基质。

细胞核负责存储遗传信息。

2.2 组织的分类不同类型的细胞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包裹和覆盖身体的各个器官表面。

•结缔组织:提供支持和连接身体的各个部分,如骨骼和肌肉之间的连接。

•肌肉组织:用于运动,包括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信息,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3. 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长实现生长发育。

3.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增加数量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和等位分裂。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每个有两个倍体的染色体。

–等位分裂:产生体细胞,每个有一对体细胞的染色体。

•无丝分裂:细胞核直接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变化。

3.2 细胞增长细胞在分裂后,通过细胞质的增加和细胞器的形成实现细胞增长。

细胞增长直到细胞达到一定大小后停止。

植物学引论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植物学引论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植物学引论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植物学引论: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它涉及到植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的特征、进化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分类方法1.1 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种(Species)种是植物分类中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具有相同形态特征以及能够交配繁殖的个体群体。

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进行形态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将其归类到不同的种中。

种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依据。

1.2 植物的层次分类——分类阶元(Taxonomic ranks)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描述植物的分类信息,科学家们将植物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类,这些层次被称为分类阶元。

常见的分类阶元包括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以及种(Species)等。

通过将植物按照不同的分类阶元进行归类,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及其所属的群体特征。

二、植物的命名方法2.1 拉丁化命名法植物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化命名法,这是由卡尔·林奈在18世纪提出并普遍应用的一种命名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单词构成,前者表示属名(Genus),后者表示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

例如,常见的豌豆的学名为"Pisum sativum",其中"Pisum"是属名,"sativum"是种加词。

2.2 命名的规则和约定为了保证植物的命名统一规范,在命名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简称ICN),植物的学名应该具有唯一性、可辨识性和可遵守性。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 教案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 教案

教案植物的分类与识别教案一、引言1.1植物分类的重要性1.1.1帮助理解植物多样性1.1.2促进生物学研究1.1.3支持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1.1.4增强对自然世界的欣赏1.2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2.1形态学特征1.2.2遗传学特征1.2.3生态学特征1.2.4生长发育特征1.3教案目标与结构1.3.1建立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1.3.2学习识别常见植物种类1.3.3探索植物分类的应用1.3.4教案分为十个章节,逐步深入二、知识点讲解2.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1.1物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1.2属:共享一组相似特征的物种集合2.1.3科:具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属的集合2.1.4目、纲、门:更大范围的分类群2.2植物分类的方法2.2.1形态学分类:基于植物的外观特征2.2.2遗传学分类:基于遗传物质的相似性2.2.3生态学分类:基于植物的生活环境2.2.4综合分类法:结合多种分类方法2.3植物分类系统2.3.1林奈分类法:最早的现代分类法2.3.2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基于种子植物的花部特征2.3.3apg分类法:基于分子遗传学证据2.3.4不断演进的分类系统三、教学内容3.1教学重点3.1.1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单位3.1.2学习使用分类工具和参考资料3.1.3识别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特征3.1.4理解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3.2教学难点3.2.1理解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差异3.2.2学习复杂的分类系统3.2.3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3.2.4理解分类学的科学进展3.3教学活动设计3.3.1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植物特征3.3.2分组讨论:分析和比较不同分类方法3.3.3实验操作: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3.3.4项目研究:探索植物分类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2理解植物分类的层次结构4.1.3掌握常见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4.2技能目标4.2.1能够使用植物分类工具进行物种识别4.2.2能够独立进行植物分类的实地考察4.2.3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分类方法的效果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对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4.3.2增强对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4.3.3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理解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5.1.2学习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5.1.3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5.1.4理解分类学的新进展和争议5.2教学重点5.2.1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2学习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5.2.3识别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特征5.2.4理解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5.3教学策略5.3.1采用直观教学,如实物展示和图片5.3.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讨论5.3.3运用案例研究,加深对分类方法的理解5.3.4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实践经验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植物分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6.1.2植物分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6.1.3实验室设备和分类工具6.1.4实地考察所需的记录表格和指南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和书写工具6.2.2植物分类的作业和练习册6.2.3实地考察所需的户外装备6.2.4用于制作植物标本的工具和材料6.3教学环境准备6.3.1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6.3.2实验室空间,用于植物鉴定6.3.3实地考察的预定地点6.3.4安全和清洁的学习环境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7.1.2提问:植物分类的重要性是什么?7.1.3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主题7.1.4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7.2知识讲解与演示7.2.1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7.2.2演示如何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7.2.3通过实例讲解植物分类的应用7.2.4强调教学难点和重点7.3学生活动与练习7.3.1分组讨论,分析植物分类的案例7.3.2进行植物分类的实地考察或实验7.3.3完成植物分类的作业和练习7.3.4小组展示和讨论活动成果7.4.1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7.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7.4.3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供反馈7.4.4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1.2植物分类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单位8.1.3常见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2教学难点: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8.2.3教学难点: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8.2.4教学难点: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8.3教学活动与时间安排8.3.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教学目标8.3.2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植物分类的知识点8.3.3学生活动与练习:分组讨论、实地考察、作业练习九、作业设计9.1课后练习9.1.1完成植物分类的练习册9.1.2制作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9.1.4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材料9.2家庭作业9.2.1阅读植物分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9.2.2观察家庭周围的植物,进行分类记录9.2.4准备下一节课的个人展示9.3评价与反馈9.3.1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书面反馈9.3.2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分享学习经验9.3.3教师组织作业展示,提供口头反馈9.3.4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作业修改和完善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1.3思考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0.1.4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设计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植物分类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10.2.2研究植物分类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0.2.3调查植物分类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4参与植物分类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项目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引言概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校园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校园植物的分类和种植对于创造绿色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校园植物的分类方法以及其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一、校园植物分类的方法1.1 按照生长习性分类校园植物可以根据其生长习性进行分类,分为喜阳植物、喜阴植物和耐阴植物。

喜阳植物适合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如草坪和露天花坛;喜阴植物则更适合在校园的阴暗角落生长,如树荫下和室内花坛;而耐阴植物则可以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如走廊和教室。

1.2 按照植物形态分类校园植物还可以按照其植物形态进行分类,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常见的有梧桐树和松树;灌木是指较矮小的树木,如玫瑰和杜鹃;草本植物则是指草地上的植物,如牵牛花和向日葵;藤本植物则是指攀援生长的植物,如常春藤和紫藤。

1.3 按照植物用途分类校园植物还可以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分为欣赏植物、果树和草药植物。

欣赏植物是指校园中用于美化环境的植物,如牡丹和菊花;果树则是指可以结出果实的植物,如苹果树和梨树;草药植物则是指可以用于药用的植物,如薄荷和罗勒。

二、校园植物分类的应用2.1 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植物的分类方法可以匡助校园规划者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以美化校园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位置,使校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2 提供生态环境校园植物的分类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不同类型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校园的生态系统。

2.3 教育意义校园植物的分类方法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用于生物学和植物学的教学。

通过学习不同植物的分类特点,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分类学简介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1.2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1.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3 植物器官的分类与特征2.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繁殖3.1 植物的有性生殖3.2 植物的无性生殖3.3 植物的繁殖策略与适应性3.4 植物的繁殖技术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第四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1 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原则4.2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系统4.3 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4.4 植物分类的命名与代码第五章:植物分类群的特征与分类5.1 植物门的特征与分类5.2 植物纲的特征与分类5.3 植物目的特征与分类5.4 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第六章:植物科的分类与特征6.1 植物科的分类依据与原则6.2 常见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6.3 植物科的命名与代码6.4 植物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植物属的分类与特征7.1 植物属的分类依据与原则7.2 常见植物属的特征与分类7.3 植物属的命名与代码7.4 植物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八章:植物种的分类与特征8.1 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与原则8.2 常见植物种的特征与分类8.3 植物种的命名与代码8.4 植物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九章: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9.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9.2 植物形态学观察与分析9.3 植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9.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分类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0.2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0.3 植物分类学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植物分类学的定义: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命名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了解植物多样性、探究植物进化历程、指导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

绿色校园——校园植物分类引言概述: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指在校园内种植各种植物,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校园。

校园植物分类是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各种植物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植物栽培、保护和利用。

一、乔木类植物1.1 阔叶乔木:如榉树、槭树、樟树等,叶子宽大,树干高大。

1.2 针叶乔木:如松树、杉树、柏树等,叶子细长,树干高耸。

1.3 常绿乔木:如常绿橡树、法国梧桐、红豆杉等,四季常青。

二、灌木类植物2.1 低矮灌木:如石楠、石蒜、常春藤等,植株矮小。

2.2 蔓藤灌木:如紫藤、丝瓜、金银花等,植株蔓延生长。

2.3 花灌木:如玫瑰、月季、木槿等,开花美丽。

三、草本类植物3.1 多年生草本:如牵牛、蒲公英、马鞭草等,生长周期长。

3.2 一年生草本:如矮牵牛、矮瓜、矮葵等,生长周期短。

3.3 多肉类草本:如仙人掌、多肉植物、多肉莲等,叶片厚实。

四、蕨类植物4.1 铁线蕨:如水龙骨、水蕨、水蕨等,叶片细长。

4.2 鳞片蕨:如鳞片蕨、蕨类植物、鳞片蕨等,叶片扁平。

4.3 真蕨:如水蕨、蕨类植物、真蕨等,叶片具有羽状裂片。

五、水生植物5.1 浮叶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芡实等,叶子漂浮在水面。

5.2 沉水水生植物:如菖蒲、菹菜、莼菜等,植株根部沉入水中。

5.3 水生草本植物:如莲藕、香蒲、香蒲等,生长在水中或浅水区。

结语:校园植物分类是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各种植物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进行栽培、保护和利用,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们在清新的空气中学习和成长。

希望通过对校园植物分类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绿色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第3章 园林植物分类及特征-3.1 园林植物形态特征分类

第3章 园林植物分类及特征-3.1 园林植物形态特征分类

园林植物分类及特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分类主讲人:园林植物按形态特征可分为:1. 乔木类2. 灌木 类3. 藤本类4. 草本类5. 花卉类6. 竹类7. 地被类1. 乔木(1)乔木——具有高大形体和独立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别,分支点高,寿命长的植物种类。

•胸径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或者15cm以上的常绿乔木。

(3)乔木分类•6-10m-小乔(如:二乔玉兰、桃、暴马丁香,等)•11-20m-中乔(如:旱柳、桑树、柿树、合欢,等)•21-30m-大乔(如:兴安落叶松、香樟、国槐,等)•31m以上-伟乔(如:巨杉、北美红杉、鹅掌揪,等)巨杉举例: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阳性,喜暖热气候,不耐寒,花玫瑰红色,花期10月;•行道树,庭园风景树。

•华南地区。

(4)古树名木•树龄达100年,胸径100cm以上,•或者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具有重要科研性质的树木。

宣恩县珠山镇茅坝塘村,一棵树龄1500余年的古银杏。

2. 灌木小,通常高度小于6m,且无明显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自基部分枝的木本植物。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常见灌木分类•2m以上为大灌木•1-2m为中灌木•小于1m为小灌木2)按生长状态分:•丛生灌木(可做地被)•半灌木(另按习性、叶类分同乔木)举例1:黄刺玫(Rosa xanthina ),落叶灌木,具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7枚-13枚。

花期5月-6月,果期7月-8月。

辽宁省阜新市市花,晋南俗称“马茹子”。

举例2:常绿灌木,高可达2m,茎具抱茎叶鞘,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狭披针形。

入秋叶片转红,顶生直立总状花序,两性花,花黄色,有香气,浆果卵形,蓝黑色,微披白粉。

花期8-10月,果熟12月。

被称为“土黄连”的廉价草药,便以其独特的消炎能力。

园林灌木景观功能•屏蔽不良景观•或作为乔木与草坪间的过渡•花灌木观赏价值最高——是能缠绕或者攀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粗度的支持物左右旋转缠绕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苔藓植物门
• 苔藓是一类结构较简单的高等植物,多生于阴湿环境。 • 无维管组织的分化。 • 植物体(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或有类似茎、叶 分化的拟茎叶体,植物体均无真正根,只有假根。
• 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着生在配子体 上。 • 有性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雌性的为颈卵器, 雄性的为精子器。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离不 开水。
3.1.2 植物的分类单位
• 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 界、门、纲、目、科、属、种
•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 植物类群的等级
• 分类上的各级单位(或阶元)
• 有序化 • 有效地识别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和系统地表示
以水稻为例,说明其在分类上的 隶属关系
3.1.2 植物的分类单位
• 界、门、纲、目、科、属、种 • 亚级别单位:亚门、亚纲、亚科
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被子植物主要科
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了解检索表的使用; 能识别常见植物所属科及种名。
任务3.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3.1.1 植物分类的方法 3.1.2 植物分类的单位 3.1.3 植物的命名
3.1.4 植物检索表
3.1.1 植物分类的方法
• 1)人为分类法
• 是相关学科的基础。
植物分类的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 根据形态、习性、 用途进行分类,不考 虑植物物种之间的亲 缘关系。 在某一方面非常实 用,如将黄芪、党参 等归为补气药,便于 临床使用。 不具预测性,如知 道黄芪为补气药,其 他特征无法推测。 自然分类系统 利用尽可能多的证据(包 括形态学、化学、细胞学、 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等), 尽可能反映植物物种之间的 亲缘关系 较为实用 具预测性,如知道黄芪为豆 科植物,可以了解其植物形态 上的主要特征,根据植物化学 分类学,可了解其主要化学成 分特征和基本临床疗效。
• ---个体-器官--细胞-染色体-基因-分子---
• 系统发育分类法:根据类群是否来自最近 共同祖先来判断其分类关系,可以根据分 子数据来进行分析.客观性更强!
植物分类的意义
• 分门别类,利于识别物种、鉴别名称,认识植物; • 更好地探索、挖掘、利用、改造或保护植物资源; • 阐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 对植物的繁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和孢子体 A 颈卵器; B. 精子器;C. 精子;D.生长于配子体上的孢子体
代表植物
地钱(Marchantia sp. ) 独立生活的配子体为绿色 二叉分枝的叶状体,平铺 于地面生长,腹面生有单 细胞的假根,雌雄异株。
角苔
叶状配子体。 细长如针的孢子体。
石蕊
• 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
• 思考:前面学习的三类 植物(藻类、菌类、地 衣植物)有什么共同特 征?
• 1、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 茎、叶的分化?(√ ) • 2、以孢子繁殖后代?(√ ) • 3、无胚构造? (√ ) • 4、生活在水中? (× ) • 5、没有开花结实现象?(√ ) • 6、无世代交替现象? (× )
黑宝——发菜
• 山珍:宁夏中部和同宁夏毗邻的内蒙古西部 的荒漠、半荒漠的草原上
发菜
2)菌类植物
• • • • • • • • 无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素,异养。 生活方式有寄生、腐生两类。 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 致病菌 (1)细菌 裂殖菌,种类多、繁殖快。 病菌如霍乱菌、结核菌、肺炎菌等。 有益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人工培养生物 肥料。 • 放线菌 是细菌与真菌间的过渡类型。 • 主要是产生抗生素,灰色链霉菌能生产链霉素;金 霉素链霉菌能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龟裂链霉菌能产 生土霉素。
• 碧桃:蔷薇目 蔷薇科 李亚科 李属 普通桃的变种 • 寿星桃:蔷薇科 李属 普通桃的变种
变种在植物分类中比较常用,它与原有种在特 征上存在差别。和亚种无本质差别,有时混用。
• 油桃:我国西北甘肃、新疆 • 蟠桃:新疆、山东 • 变种在地理上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 域。 • 亚种除形态结构和生理上有显著特征外, 还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 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命名
3.1.3 植物的命名
• 植物的学名:用拉丁文命名。 • 国际通用:林奈“双名法”。
属名
名词、第一个 字母必须大写 斜体
种加词
形容词(与属名一 致) 斜体
命名人
姓氏缩写、第
一个字母必须大 写
Morus(桑) Rheum 大黄
aiba(白色的) palmatum (掌状的)
1)藻类植物
• • • • ①价值: a 经济价值: 固定无机碳-水域生产力。 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31×109吨碳/ 年。 • 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 • 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是世界著名 渔场所在地。 • 固氮蓝藻:生物氮肥
b 决定水质
• • • • 水色判断水质,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水色。 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 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表示水质肥沃; 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 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
3.2.2 高等植物
• 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 胚,故又称有胚植物。 • 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 植物。 • 构造上有组织分化,但仅有输导细胞的 分化、而无维管束及中柱。 • 多为陆生。 • 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1)苔藓植物
• 多生于阴湿环境。
一种寄生于虫草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囊菌。 夏秋子囊孢子侵入幼虫体内。 染菌的幼虫钻入土中越冬,菌丝滋生发育,将虫体营 养耗尽而成僵虫, 虫体内的菌丝体变成坚硬的菌核, 翌年夏季自虫体头部长出笔形的子座,并伸出土层外 子座上部膨大,子囊壳,子囊孢子
冬虫夏草多生长的海拔3000m以上的高 山草甸上。全体(带子座的菌核)入药,含 虫草酸、蛋白质、脂肪。
植物多样性
• 自然界现有植物种类:近50万种 • 种子植物:30万种
• 我国种子植物:近3万种
• 花卉园艺师职业要求
• 丹江校区植物种类
• 十堰校区 • 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各异。
植物系统与分类学
项目3 扬州大学生技学院 植物的类群 金银根
2003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深入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科学命名;
• • • • 单细胞生殖器官 配子结合成合子 不形成胚 多细胞组成的无根、茎、叶等分化的枝 状或片状体(通称叶状体) • 营养繁殖、孢子繁殖;有性繁殖 • 同配-异配-卵式 • 生活在水中或潮湿阴暗环境
1)藻类植物
•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 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 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 一般生长在水体中。
Cinnamomum 樟 Camphora 樟脑
L.(林奈) Linn. (Linn.) Presl.
3.1.3 植物的命名
•亚种Subsp.;变种var.:通常用缩写。
•学名:属名+种加词+亚种(变种或变型)加 词组成,称为三名法。
种下等级的命名:(三名法)
命名人 姓名缩 写 种下等 种下等 级命名 级加词 人姓名 缩写 形容词 第一个 与属名 字母必 性、属、 须大写 格一致)
属名
种加词
种下等 级符号
名词、第 形容词(与 第一个 ssp.( 一个字母 属名性、属、字母必 亚种) 必须大写。 格一致) 须大写 var.( 变种)
糯稻(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
辽东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Bunge.) DC. var. liaotumgensis Kitagava.
2)自然分类法
• 以植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 的方法。 • 建立一个足以说明植物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
2)自然分类法
• 相似性愈多-关系愈近-亲; • 相似性愈少-关系愈远-疏。
• 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各方面对 植物进行排序。
• 能比较客观地说明植物界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进化上的 顺序性。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法。现代植物的分类大 都依此进行的。
• 种:亚种、变种、变型
• 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地理隔离、季节隔离(花期 不同)----生殖隔离。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
• 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地理上无明显的地带性分布
区域。
变种举例: 如桃
• 蟠桃:蔷薇目 蔷薇科 李亚科 桃属 桃种 • 油桃:蔷薇目蔷薇科 李亚科 桃属 油桃种 (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
污染水体-赤潮
• 主要由甲 藻引起。
污染水体-赤潮
• 一种水华现象
2000年舟山群岛
c 食用藻类
• 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红藻门的紫菜, 蓝藻门的发菜,绿藻门的石莼和浒苔。
地木 耳
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
• 属蓝藻门 • 保健绿色食品。
c 工业原料
• 藻胶。 • 褐藻门的海带、昆布、裙带菜、鹿角菜、羊栖 菜、巨藻、泡叶藻及其他马尾藻可作为提 碘、甘露醇及褐藻胶的原料。 • 石花菜、江蓠、仙菜:提取琼胶用作医药、化 学工业的原料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培养剂。 • 从红藻门的角叉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银 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萝和伊谷草等藻类 中,可提取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卡拉胶。
• 无维管组织的分化。
• 植物体(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或有类似茎、叶分化的拟茎叶体,植物体均 无真正根,只有假根。
• 地钱
蛇苔(Conocephalum sp.)
角苔(Anthoceros sp.)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类型 A. 叶状体苔(蛇苔Conocephalum sp.); B. 茎叶体苔(细光萼苔Porella gracillima); C. 茎叶体藓(小金发藓Pog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