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食物的吸收过程。
(3)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够解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能够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关爱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食物的吸收过程。
(3)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生理机制。
(2)营养物质在身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模型:展示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互动环节:设置问题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身体消化吸收的吗?”2. 讲解:(1)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等环节。
(2)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重点介绍小肠的吸收功能。
(3)讲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4. 互动环节:(1)设置问题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健康饮食习惯的短文。
3. 观察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初中食物的消化教案

初中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准备:1.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 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
3. 食物样本(如面包、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简要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5分钟)1. 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3. 教师总结食物消化过程,强调各阶段的重要性。
三、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15分钟)1. 展示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3. 教师讲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样本。
2. 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分析其消化过程。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讲解食物消化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一顿饭的消化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食物样本,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物消化过程的基本知识,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为保持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初中生物食物的消化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作用;2. 掌握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中的功能;3. 了解食物消化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2. 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消化器官的功能;2. 饮食习惯对消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消化系统模型;3. 食物消化的示意图;4.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食物消化的示意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的消化”。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2. 分别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3. 解释食物消化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饮食习惯对消化的影响。
三、示范(10分钟)老师示范如何进行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四、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模拟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讨论(10分钟)学生就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感想,加深对食物消化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食物消化对人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消化系统健康。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写一篇文章总结食物消化的内容并发表在班级微信群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作用,增强了对食物消化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一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根据消化系统图,能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
3、能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及胆汁对脂肪的作用,得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初步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学习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及方法: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理解并交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
3、消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口腔中的物理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化学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蛋白质在__________内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第一课时教案1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教材分析】《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安排在冀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的第一部分,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来学习食物在哪里被消化,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但只有掌握了食物消化的知识,才能理解后面的食物的吸收,因此,这一节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很想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的知识比较缺乏。
【教学目标】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3.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让学生在了解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食物的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教学难点:简化复杂的知识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消化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米饭越嚼越甜”这一生活现象引题,通过探究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对米饭的消化作用,弄清米饭在口腔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索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碗米饭,试管、试管架、温度计、热水、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碘液等。
【教学过程】1【板书设计】第二节食物的消化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一、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1.食物中的淀粉→麦芽糖2.化学消化二、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1.物理消化【教学反思】1.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材料和步骤,可以不完全按照课本进行,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本人以为这样做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食物的消化-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食物的消化是指人体将进食的食物经过物理(机械)和化学的作用,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并吸收进血液中,以供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的一种生命现象。
人类的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及其在人体内部所起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对人体消化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知识点讲解1.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通常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指的是口腔和胃内对食物的物理(机械)破碎作用。
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牙齿可以将食物磨碎,舌头则能够将食物混合均匀。
当食物被咽下后,它会经过食道到达胃里。
胃内具有强大的蠕动力,会将食物进一步混合和破碎。
•化学消化:指的是在消化器官中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化学反应。
这些消化液包括口腔里的唾液,胃液和胰液。
它们可以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例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分子能够被肠道壁吸收,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进行利用。
2. 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口腔是开始食物消化的第一个器官。
进食的时候,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一些化学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溶解淀粉酶。
这种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单糖,是糖类消化的重要酶。
•胃:胃是一个类圆形的器官,它位于人体的中央,位于食道和小肠之间。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蛋白质。
胃内有强烈的酸性环境,胃液能够分解蛋白质的肽键,最终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小肠:小肠是众所周知的主要吸收器官之一。
它有三个部分,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物,称为肥大降泌唾液上皮,这些上皮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胆汁和胰液。
胆汁能够溶解脂质,而胰液则可以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大肠:大肠是用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最后一个消化器官。
这个器官内存有许多菌落,它们能够分解一些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产生少量的气体。
3. 可能出现的问题•消化不良:如果出现胃胀、腹痛和恶心等症状,很可能是因为消化不佳所致。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2)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直观展示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准备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营养成分。
(2)提问:“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2. 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学习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1)介绍各种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图片。
4. 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模型(1)学生分组,观察消化器官模型。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
5. 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学习(1)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展示多媒体动画。
(2)引导学生讨论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6. 小组讨论:营养物质的吸收实例(1)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实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8.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1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模型制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肠的结构特点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概括。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指导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
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媒体类型: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
如此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这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在胃,有的说在肠,有的说在消化系统……谁是谁非?教师不作判断,而是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猪小肠模式图,学生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
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小肠更细微的结构。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知识应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肠模型并展示交流。
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的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还有技能与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不仅个人才智得到提高,还体验了集体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初中生物消化教案

初中生物消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3. 观察和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
2. 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透明容器、苏打水、饼干。
2.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片资料。
五、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消化系统的认识。
2. 讲解:教师利用图片资料,介绍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3. 展示:教师进行实验,将饼干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苏打水模拟胃液,观察饼干被“消化”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讨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消化过程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5. 拓展:教师介绍消化系统的其他相关知识,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的过程。
6.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及主要功能。
六、课堂作业:
1. 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探讨家庭中不同成员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关注消化系统的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冀教版

1.课堂组织不够有序:课堂讨论有时过于自由,导致教学进度无法按计划进行。
2.评价方式单一:过多的依赖测试,未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学生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教师应更好地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和方向,确保教学进度符合计划。
食物消化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健康生活。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和实验,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能力层面,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然而,他们的分析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对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难以坚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食物消化过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食物消化实验,如观察蔬菜和水果的消化过程。
2.拓展要求:
-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食物消化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生物:2.2《食物的消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生物:2.2《食物的消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一、引起动机谈话:“吃早餐的同学请举手。
” “吃午餐的同学请举手。
”“每天都吃三餐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每天都吃三餐,那有谁知道这些食物到哪里去了?”二、研究活动1.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活动建议:(1)慢慢地咀嚼小馒头,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2)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3)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4)组内同学利用听诊器相互协助,细心地感受馒头在人体内下咽的过程;(5) 4人一组讨论: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可能会经过人体的哪些消化器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6)鼓励学生交流:小馒头可能会经过人体哪些消化器官,有什么变化?(7)通过课件或影片展示小馒头经过人体消化器官的路径,使学生知道在人体内有哪些消化器官。
2.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
活动建议:(1)学生观看课件《胡萝卜的人体旅行》。
(2)讨论:胡萝卜到了哪些地方?它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说明】观看flash游戏《胡萝卜的人体旅行》,通过胡萝卜在不同的“景点”中不同的“面貌”,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它的变化。
利用这种活泼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组织学生交流小组研究讨论的结论。
(4)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有关书籍和影像媒体资料中,查找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资料。
(5)交流收集的人体消化吸收的科学资料。
(6)思考并交流:消化与吸收对人体的作用。
3. 在作业纸上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
活动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到器材桌领取作业材料(一人一份)。
(2)在人形纸上摆放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3)交流作业。
4.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通过图片、短剧让学生意识到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发现自己的不好的地方,并能积极改正)活动建议:(1)看短剧,让学生辨析剧中人物的不良习惯。
(2)看图或课件,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七年级生物下册2.1.2食物的消化教案(新版)冀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1.2节“食物的消化”。具体内容包括: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食物的消化过程
3.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食物消化过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人体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消化现象。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九、作业评价
1.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食物消化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标注,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3) 消化系统将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形成粪便,有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八、板书设计
1. 食物的消化过程
- 物理性消化:口腔咀嚼、舌搅拌、胃肠蠕动
-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分解食物大分子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负责介绍一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点,最后进行汇报和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师提问:胃在身体里的什么位置呢?
生:看图回答。
师:出示人体模型,讲解胃的位置。
师:胃是如何参与工作的呢?播放视频胃分泌胃液。
师讲解:食物进入胃后,胃不停地蠕动,把进入胃中的食物与胃液混合,揉成糊状食糜,在胃里停留几小时后,食糜在胃肌的收缩下送入小肠。
师提问:食物在胃里被吸收了吗?
生:没有。
生:用内窥镜。
师问:谁知道在没有发明内窥镜前医生怎样做诊断呢?
生答。
师问:存在什么弊端呢?
生:误诊,会出人命。
师总结:现在有了新进的治疗仪器在治疗疾病方面方便多了,但是我们还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不让自己生病。
分小组制作消化道模型
方法:用硬纸片剪出躯干部的轮廓图,大致标出腹腔的范围,把用橡皮泥制成型的消化器官固定在身体轮廓的恰当位置,并把各个器官连接起来。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可见消化器官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消化器官中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了会怎样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建议的人体消化道模型。
师讲解消化吸收的概念。
倾听它们的“诉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可见消化器官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消化器官中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了会怎样?下面请看同学们排练的短剧
播放情景剧: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回到宿舍后胃里不舒服,胃疼、恶心、四肢无力,瘫倒在地,同学们惊慌失措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出场给他检查开药。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教学设计

d)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教学内容组织:
a)消化过程:以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消化为主线,详细介绍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及其作用。
b)营养物质吸收:重点讲解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吸收方式,如主动运输、被动扩散等,并分析影响吸收的因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2.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呢?”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与吸收过程的思考。
3.学生分享自己对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c)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强调消化与吸收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明白消化良好是吸收的前提。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强调消化与吸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2.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讨论主题进行探讨,列出符合健康饮食原则的食物搭配。
初中生物食物的消化教案

初中生物食物的消化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消化器官的作用及功能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食物消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食物的消化过程
-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口腔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胃内含有胃液,其中的胃酸和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小肠内分泌胰液和肠液,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2. 消化器官的作用及功能
- 口腔:主要是咀嚼食物和分泌唾液。
- 食道:将咀嚼好的食物送入胃部。
- 胃:分泌胃液,帮助消化食物。
- 小肠:分泌肠液和胰液,对食物进行最后的消化吸收。
- 大肠:吸收残余的水分,形成排泄物。
实践活动: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模拟的消化器官模型,理解各个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日
常生活中的饮食健康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延伸拓展:
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或者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饮食健康知识和经验。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一、物理消化;二、化学消化。
)以及口腔中的一些重要的消化器官。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北方最普通的食品馒头或南方最普通的食品米饭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而逐渐变甜导入课题,通过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消化的概念,进而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探究牙齿、舌、唾液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出消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口腔中的各种消化器官在消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消化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3.消化的方式。
4.口腔中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尝试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
三、[重点难点]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四、[教学媒体]教学录像、小烧杯、试管、稀碘酒、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六、[教学过程]导入:馒头(米饭)是北方(南方)最普通的食品。
将馒头(米饭)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新课教学消化和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探究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提出假设:根据生活常识,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参照小辞典和技能卡,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
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记录。
得出结论: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相符,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必要时可修改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八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八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物在人体的哪里发生变化;第二部分是食物怎样发生变化;第三部分是食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这些内容不仅是第八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学习后面“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健康地生活”等章节打下了基础。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整合:本节分配课时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三课时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在这里主要说明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列举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材主要介绍了小肠的结构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
小肠是人体内主要的吸收器官,其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适应的典型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教学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所设计的探究实验结合“亲自做”,启发学生思考小肠结构特点与营养物质吸收功能相适应。
关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主要强调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然后由学生阅读完成。
因此,将引导学生探究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消化系统的一些器官的位置、形态、功能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一、物理消化;二、化学消化。
)以及口腔中的一些重要的消化器官。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北方最普通的食品馒头或南方最普通的食品米饭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而逐渐变甜导入课题,通过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消化的概念,进而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探究牙齿、舌、唾液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出消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口腔中的各种消化器官在消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消化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3.消化的方式。
4.口腔中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
三、【重点难点】
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四、【教学媒体】
教学录像、小烧杯、试管、稀碘酒、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馒头(米饭)是北方(南方)最普通的食品。
将馒头(米饭)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新课教学
消化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探究
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假设:根据生活常识,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参照小辞典和技
能卡,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
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安排对比实验。
完成实验: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选取相应的实验
材料,完成实验。
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记录。
得出结论: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相符,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必要
时可修改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
取两只干净试管,依次按下列步骤做实验,认真观
察实验现象。
想一想,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食物消
化起什么作用?
1.唾液2mL+馒头块→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搅碎
2.唾液2mL+馒头渣→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
提问: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因素?
提问:用其他实验材料取代馒头做这个实验行不行?
参考答案:
1.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唾液的
消化作用。
2.用面条、米饭做这个实验也行。
教师活动: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
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
不断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这种消化方式叫做
物理消化。
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消化液
中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结构复
杂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使之变成结构简单能够被吸收的
营养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叫做化学消化。
关于化学消化
我们可以看一看课本上13页的化学消化示意图。
教师活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的消化互相
配合,同时进行。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式物理消化过程;口腔内有三对大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少量淀粉为麦芽糖,所以
馒头会越嚼越甜。
这个变化过程是化学消化。
口腔中的
消化是消化食物的开始,可以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牙齿的咀嚼属
于物理消化。
那么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牙齿的结构
牙齿包括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牙齿的作用
教师活动: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它对食物的
消化有重要作用。
食物被嚼碎,易与消化液接触,被消
化酶分解。
如果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食物咀嚼不充分,
就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进行。
所以,吃东西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青少年容易患龋齿,牙齿有病会影响咀嚼,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有人常用牙齿咬过硬的东西,把牙齿当成钳子和起子使用,这样容易损坏牙釉质,而牙釉质损伤后不能再生,所以要注意保护牙齿。
如何预防龋齿?
1.龋齿的形成
如果口腔不洁,食物碎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就会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
龋齿的形成过程:
⑴龋齿部位先变成暗灰白色,再逐渐变成黄褐色和棕褐色。
⑵牙釉质缺损,形成小龋洞,并逐渐向深处扩展。
⑶龋洞达牙本质浅层时,对冷热酸甜的刺激产生酸痛的感觉。
⑷牙冠残缺,对食物刺激感到剧烈疼痛。
龋齿的预防
预防龋齿,要避免口中长时间含食糖块,要少吃粘牙的甜食,适量补氟,养成每天早晚认真刷牙的习惯。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以及
牙齿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和龋齿的形成和预防等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消化的方式。
课堂练习
1.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人体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A.麦芽糖酶
B.淀粉酶
C.蛋白酶
D.脂肪酶
3.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A.牙齿咀嚼磨碎食物
B.舌搅拌食物混合唾液
C.唾液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D.胃、肠蠕动混合消化液
4.唾液消化淀粉的最适温度是()
A.30℃
B.37℃2℃
D.温度越高越好
5.吃饭要细嚼慢咽的主要愿因是()
A.可品味食物
B.可将淀粉彻底分解
C.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D.减轻胃肠负担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一、消化的概念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消化的方式
1.物理消化
2.化学消化
三、牙齿的结构和作用
四、龋齿
1.龋齿的形成
2.龋齿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