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13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本题为选择题,无法提供修改建议。
二、改错题:(25分)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以身殉国,是为忠烈之士。
其事迹传颂千古。
但是,这位忠烈之士却并非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决心。
当时,秦军攻打燕国,燕王派遣烛之武前去拜见秦王,请求和平。
可是,秦王却不予理会,反而将烛之武软禁,企图迫使燕国屈服。
烛之武深感自己的无能,愧对燕王和百姓。
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燕国的和平。
于是,他在秦军的监视下,用餐刀切断自己的喉咙,以身殉国。
他的血液流淌在地上,化作了一条条小河流,流向了燕国的大地。
这些小河流,成为燕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烙印,也成为了燕国人民心中永远的。
改错:无二)《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给唐太宗写的一篇奏疏。
这篇奏疏,主要是针对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错误观念和行为进行的批评和建议。
其中,魏征提出了十条思疏,内容涉及君臣关系、官员任用、财政收支、军事防御等方面。
这篇奏疏,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对于后世的政治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改错:无三)《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两位春秋时期的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将领,曾多次打败强敌,成为了赵国的一面旗帜。
蔺相如则是齐国的名士,以其才智和勇气,多次为齐国出谋划策,成为了齐国的重要人物。
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忠诚和勇气的品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改错:将“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忠诚和勇气的品质”改为“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以其才智和勇气为各自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璧有瑕,请指示王”都是古今异义词。
改写为:“我常常被豪门笑话。
”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于是相如前进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都是古今异义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专题4 第13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专题四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 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C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其他国家把远地来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怎么能陪伴着你的邻国来灭掉郑国呢?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晋国)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自己的疆界之后,再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解析:B项,“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陪”是增加的意思,句意为: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答案★★:B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左传》的“传”意为注释,《左传》是一部给儒家经典《春秋》作注解的史书。
C.《烛之武退秦师》是编者后加的。
对于古代一些原本没有题目的文章,编者一般会将其首句或中心事件作为标题。
D.《左传》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解析:《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的。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解析:D项,“既”意为“已经”。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过关练习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五、一词多意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何厌之有()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欲引相如去
()
3、相如引车避匿()
幸1、则幸得脱矣()2、而君幸赦臣
()
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2、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1、相如因持璧却立()2、不如因而厚遇之
()
3、因跪请秦王()
4、因宾客至蔺相隔如门谢罪()
六、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
7、左右欲刃相如()8、而相如廷斥之()
9、间至赵矣()10、宁许以负秦曲
()
七、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教师版.doc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一练(教师版)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氾.(.fàn)南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不知(zhì)B.若不阙.(què)秦秦伯说.(yuè)若舍.(shě)郑微夫(fú)人之力C.越国以鄙.远(bǐ)设版.(bǎn)戍.守(xù)杞(qǐ)子D.失其所与.(yù)许君焦、瑕.(xiā)敝(bì)之逢(páng)孙答案:A(Bquè应为"jué",Cxù应为"shù",Dyù应为"y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特指从属二主)以乱易.整,不武(替代)亡郑以陪.邻(增加)B.郑既.知亡矣(既然)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今急而求子.(对男子的尊称)C.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辞.曰(推辞)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D.敢以烦执事..(做这件事)又欲肆.其西封(扩张、延伸)许.之(答应)答案:B(“既”应为:已经,副词)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A.秦伯说.(通“悦”,高兴) B.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C.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D.又欲肆.其西封(通“私”,私自)答案:D(不是通假字,“扩张、延伸”之意)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答案:D(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副词,还是;余为代词)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夜.缒而出”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共其乏困..B.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C.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 D.秦伯说,与郑人盟.若不阙.秦答案:C(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东”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jué) 使逢.孙(pánɡ) 杨孙戍.之(shB.秦军氾.南(fán) 佚.之狐(yì) 夜缒.而出(chuì)C.越国以鄙.远(bǐ) 君之薄.也(bó) 共.其乏困(ɡōnɡ)D.朝济.而夕设版(jì)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思路解析:B项中的“缒”应读“zhu答案:B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邻C.共.其乏困D.夫晋,何厌.之有思路解析:D答案:D3.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A.师.必退(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齐师.伐我( )D.良师.益友( )(2)辞:①言辞。
②告诉,致A.辞.曰:“臣之壮也……” ( )B.旦辞.爷娘去( )C.义正辞.严( )D.义不容辞.( )思路解析:参考答案:(1)A.① B.② C.① D.(2)A.③ B.④ C.① D.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C.许.之高可二黍许.D.吾其.还也吾视其.思路解析:A项分别为:对,在;B项均为:因为;C项分别为:答应,左右;D项分别为: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之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许.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辞曰……”的“辞”相同的一项是(A.朝辞.白帝彩云间B.辞.C.不辞.辛苦D.停数日,辞.3.下列句中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B.于是.C.是.天下之大贼也D.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B.我早C.D.5.烛之武“许之”的原因是。
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doc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一)阅读课文,完成1〜8题1.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 ,秦伯是___________ ,郑怕是__________ o烛之武是_________ 的臣子,________ 是_________ 的臣子。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3.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 1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
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二句不同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5.“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古之人莫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A.②⑤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⑤6.回答并翻译(不抄原句)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翻译:烛之武不愿去退秦师的借口是什.么?翻译:7.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
丨君之所知也。
丨唯君图之。
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丨……君亦无所害。
丨……君之所知也。
丨……唯君图之。
C.秦晋围郑,……敢以烦知事。
丨……君之薄也。
丨……君亦无所害。
丨……唯君图之。
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
|将焉取之?丨……唯君图之。
8.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晋在西, 秦在西, 秦在西, 郑秦在东, 晋在东, 晋在东, 秦郑在晋、秦之间。
郑在秦、晋之间。
郑在秦、郑之间。
晋在郑、秦之A. B. C. D. 两个“征”不同, 两个“征”不同, 两个“征”相同, 两个“征”相同, 两个“众”相同。
高中语文 4.9.1《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随堂检测一、注音贰.()于楚函.()陵氾.()南佚.()之狐瑕.()缒.()而出鄙.()远阙.()秦杞.()子逢.()孙戍.()守敝.()之二、文学常识《左传》又名《》、《》,是我国历史著作。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的著作,它们被称作“”。
这三部著作也同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左传》记载了鲁哀公元年至鲁隐公二十七年共255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左传》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对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它被认为是后代叙事散文的典范。
三、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与今义1、无能..为也已2、舍郑以为东道主...3、行李..之往来4、微夫人..之力5、亦去.之五、选出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⑴以.其无礼于晋⑵敢以.烦执事⑶越国以.鄙远⑷阙秦以.利晋⑸不赂者以.赂者丧⑹以.地事秦⑺秦以.攻取之外⑻苟以.天下之大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 B.⑴⑹/⑵⑺/⑶⑷/⑸⑻C.⑴⑸/⑵⑹/⑶⑷/⑺⑻ D.⑴⑵⑸⑹⑺⑻/⑶⑷六、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七、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肆其西封 B。
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 D。
烛之武退.秦师八、解释下列词语其又欲肆其西封()焉子亦有不利焉 ( ) 君知其难也 ( ) 将焉取之 ( )吾其还也 (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 ) 且焉置土石 ( )失其所与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然不以为然因因人之力而敝之輮使之然也因地制宜欣欣然、飘飘然然郑亡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且君尝为晋君赐也故人西辞黄鹤楼年且九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九、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许.之夜,缒.而出焉用亡郑以陪.邻郑既.知亡矣且君尝为.晋君赐.也朝济而夕设版...焉何厌.之有肆.其西封.与郑人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以乱易.整失其所与.十、翻译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一、选择题:(75分)【】1.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wéi 给予;必浚.其泉源 jùn 疏通B.虑壅.蔽 yōng 受蒙蔽;想谗邪. yé邪恶C.礼节甚踞. jù傲慢;使人遗.赵王书 wèi 留给D.相如持其壁睨.柱 nì盯;范增数.目项王 shuò屡次【】2.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秦王不怿. yì愉快;相如虽弩. nú愚笨B.肉袒.负荆 tǎn 袒露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qián 兵器C.沛公奉卮.酒为寿 zhī酒器旦日飨.士卒xiǎng 安慰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lù并力目眦.尽裂zì眼眶【】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太平C.均.之二策均:平均D.良乃入,具.告沛公具:详细【】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C.相如引.车避匿引:拉(车)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同【】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秦王竟.酒竟:到…终了的时候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准备【】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7.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B.则思正.身以黜恶C.且庸人尚羞.之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8.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同的一组是A.臣请完.璧归赵 B.毕.礼而归之C.吾得兄.事之 D.既东封.郑【】9.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张良出,要.项伯 B.舍.相如广成传C.大王必欲急.臣 D.沛公军.霸上【】10.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 B.项伯杀人,臣活.之C.窃计欲亡走.燕 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同义复词的一项是A.莫不殷忧..而自牧..而道著 B.则思谦冲C.相如引车避匿..之.. D.闻大王有意督过【】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之家..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吾长见笑于大方C.璧有瑕,请指示..之力不及此..王 D.微夫人【】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缻..也 B.于是相如前进C.夫在殷忧,必竭诚..者也..以待下 D.未尝有坚明约束【】1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行李..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后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动词。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项是一个判断句。
“是”为指示代词,“这”;“也”放在句末,表判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吾其还也B.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C.朝济而夕设版焉将焉取之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无能为也已项,代词,指代使者/表商量语气,还是。
B项,连词,表承接。
C项,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
,给予/动词,做。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A项,形容词作动词,损项,名词作动词,驻军。
C项,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C.郑伯说,与郑人盟,无能为也已项,“共”同“供”,供给。
C项,“说”同“悦”,高兴。
D项,“已”同“矣”。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项,宾语前置句。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13 烛之武退秦师 落实应用案
[学生用书P15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氾.南(Fàn)佚.之狐(yì)逢.孙(pánɡ)B.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ù) 贰.于楚(èr)C.共.其乏困(ɡònɡ) 缒.而出(zhuì) 阙.秦(jué)D.杨孙戍.之(shù) 夫.晋(fū) 许君焦、瑕.(xiá)解析:选A。
B项,“与”应读“yǔ”;C项,“共”应读“ɡōnɡ”;D项,“夫”应读“fú”。
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解析:选C。
C项,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解析:选D。
D项,“既”意为“已经”。
A项,“以”分别为“因为”“拿”。
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
C项,“于”分别为“对”“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
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解析:选B。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苏教必修3苏教《烛之武退秦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根底稳固(每题3分,共15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氾.(.fàn)南佚.(yì)之狐逢.(pánɡ)孙B.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ù) 贰.(èr)于楚C.共.(ɡònɡ)其乏困缒.(zhuì)而出阙.(jué)秦D.杨孙戍.(shù)之夫.(fū)晋,何厌之有许君焦、瑕.(xiá)解析B项,“与〞应读“yǔ〞;C项,“共〞应读“ɡōnɡ〞;D项“夫〞应读“fú〞。
答案 A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且贰.于楚也贰:附属二主。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壮:身体结实。
C.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解析B项,壮,壮年。
答案 B3.以下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焉用亡郑以陪.邻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知〞通“智〞。
答案 B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B.①不阙.秦,将焉取之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亦去之.D.①君之所知.也②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①名词用作动词,使……为边界,②名词,“疆界〞;C项,①助词,②代词;D项,①知道,②通“智〞;B项都是动词,使……削弱。
答案 B5.以下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解析A项,连词,表因果,因为,B、C、D项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2020年高中语文 4.1.1《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3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1.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情况①意动②名词作状语③名词作动词④宾语前置A.越国以鄙远 [ ]B.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C.夫晋,何厌之有 [ ]D.夜缒而出 [ ]2.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参考答案】1.A①B③C④D②A项“鄙”边邑,这时作动词,当作边邑。
B项“军”动词,驻军C项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D项“缒”用绳子拴住(人、物)往下送。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一)作者简介左丘明有个嗜好,即特别爱吃桃子。
每至桃子成熟季节,即以肥桃为饭,精神振奋,灵感倍增,编纂编年史《左传》时,下笔如有神,写得又快又好。
桃树老死之后,左丘明舍不得烧掉,请木匠把桃木精雕细刻制成刀、剑、枪、棍、戈等兵器,挂满自己居室之墙壁。
乡邻疑而问及此事,他笑着说,世之万物须尽其用也,桃木制品既可观赏,也能吉祥镇宅,祛灾避邪呢!乡邻听他一说,都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仿效,家家挂起桃木剑、桃木刀、桃木枪;有农事忙没大工夫的,即用桃木削成棍子,挂在墙上。
久而久之,挂桃木制品避邪,形成一种民间风俗。
今人认为桃木祛灾避邪,也许自此始矣!(一)背景链接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得罪晋国的事。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并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了。
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郑文公自知不是秦、晋的对手,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二)常识整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4)20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创造了多样缜密的篇章结构、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而且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苏教版-语文-高一 语文苏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 .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解析:D 项,“既”意为“已经”。
A 项“以”分别为“因为”、“拿”。
B 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词“还是”。
C 项“于”分别为“对”、“在”。
答案:D2.下列按“之”字在句子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⑩惟君图之. A .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 .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C .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 .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
②⑥⑦是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⑤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 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 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 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不阙秦,将焉取之 D.⎩⎪⎨⎪⎧ 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解析:B项“共”同“供”,“厌”同“餍”;A项,“已”同“矣”;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是形容词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D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A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且贰于楚也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三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错误!B。
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选B B项,“共”同“供”,“说"同“悦";A项,“已"同“矣”;C项,无通假字;D项,“知"同“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B.晋军.函陵军:驻军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解析:选A 贰:从属二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解析:选D D项,“既"意为“已经”。
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介词“拿”。
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
C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介词“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烛之武退.秦师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④⑤/⑥D.①③⑦/②/④/⑤⑥解析:选C 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②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③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④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⑤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⑥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⑦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故①③⑦为名词作状语,②为形容词作名词,④⑤为名词作动词,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吾不能..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 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课时跟踪检测(四) 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跟踪检测(四) 烛之武退秦师(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解析:选B B 项,“济”,渡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 B .越国以.鄙远以:把 C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 解析:选B B 项,以,目的连词,相当于“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B.⎩⎨⎧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 D.⎩⎨⎧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解析:选B B 项,均为介词,对。
A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D 项,代词,郑国/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晋军.函陵 C .夜.缒而出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选B B 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A 项,名词作状语。
C项,名词作状语。
D项,动词作名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之往来,共其乏困A.行李..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吾不能..之力不及此D.微夫人..解析:选C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B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项,古今同义。
D项,古义,此句中代秦穆公;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秦伯说C.⎩⎪⎨⎪⎧①惟君图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解析:选B B 项,“共”同“供”,“说”同“悦”;A 项,“已”同“矣”;C 项,无通假字;D 项,“知”同“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 .晋军.函陵 军:驻军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解析:选A 贰:从属二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 .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 解析:选D D 项,“既”意为“已经”。
A 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介词“拿”。
B 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
C 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介词“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 ②越国以鄙远.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与郑人盟. ⑤晋军.函陵 ⑥烛之武退.秦师 ⑦既东.封郑 A .①③⑥/②/⑦/④⑤ B .①③⑤/②/⑦/④⑥ C .①③⑦/②/④⑤/⑥D .①③⑦/②/④/⑤⑥ 解析:选C 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②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③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④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⑤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⑥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⑦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故①③⑦为名词作状语,②为形容词作名词,④⑤为名词作动词,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 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6.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
(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
,;,;,”。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伐:攻打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臣请试潜.行 潜:偷偷地 D .襄子将.卒犯其前 将:将要 解析:选D D 项,将:读ji àn ɡ,率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见韩、魏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及今而不图之.惟君图之. C.⎩⎪⎨⎪⎧君其.图之君知其.难也 D.⎩⎪⎨⎪⎧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选C C 项,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指示代词,那;A 项,副词,于是,就;B 项,代词,代事;D 项,连词,况且。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和谋略的一组是( )①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③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④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⑥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解析:选B①说的是当时的形势,⑤说的是二君的做法,⑥说的是襄子的行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张孟谈在赵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解除了赵国之危。
他与烛之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解析:选B B项,“先……再……”内容颠倒,“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译文:(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译文:参考答案:(1)(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2)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参考译文: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他们)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
(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见韩、魏两国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
”于是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王,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
如果赵国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
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
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
三、语言表达专练12.(全国卷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
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解析:选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
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
第③处是表示假设,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
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13.把下面的一组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
(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答:参考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14.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经义考》)。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2)第二方面:(3)第三方面:参考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