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寓言《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及教学反思
寓言《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及教学反思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
(板书:刻舟求剑)二、学习《刻舟求剑》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坐 同“座”,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度,无自信也。”
一词多义: 之 ①至之市②而忘操之③试之以足
至 ①至之市②至爱的女儿
通假字:
反归取之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 秦国 丞相 吕不韦 主编的,一部古代 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
shè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huò
jù qì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lǚ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suì nì ng dù
du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鞋子
郑人买履
这里作动词用,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渡过江河 立刻,匆忙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雕刻
所从坠。”
这儿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寻找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跟随前进
这样
不亦惑乎!
糊涂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5、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6、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7、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8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9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10 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11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子·内储说上七术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12 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3 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14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15 农夫耕田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Leabharlann 剑序言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以什么是寓言导入新课。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2.作者链接1)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2)吕不韦,生年不详,战国末期卫国人。
作品《吕氏春秋察今》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
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
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
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
号称仲父。
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指导]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
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
”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
”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这个人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道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
2.郑人买履: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3.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4.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寓言二则》译文
《郑人买履》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这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翻译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1,而置之其坐2。
至之3市,而忘操4之。
已得履, 1[度]量长短。
2[座]同座,座位。
3[之]到……去。
4[操] 拿,携带。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已经拿到鞋子,谓曰:“吾忘持度5!”反6归取之。
及7反,市罢,遂8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5[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6[反]同"返",返回7[及]到、等到。
8[遂]终于。
(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
”就返回家拿尺寸。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宁9信度,无10自信也。
”9[宁]宁可。
10[无]不,不要。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11契12其舟,曰:“是13吾剑之所从坠。
”11[遽] 立即,匆忙。
12[契]雕刻 13[是]这儿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414[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童年睁大眼睛眼力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2.见藐.小译文:看见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3.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时常的译文: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我比译文: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中国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篇1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3.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刻舟求剑》共三句话,分三层,先讲楚人坐船过江掉剑,在船上刻记号,然后讲停船后,楚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
最后讲作者的评论,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
《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说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局部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要点提示〗1.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考虑,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3.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文的经验。
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异。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
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测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幼时记趣》
3、《三峡》
4、《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5、《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
6、《赵普》
7、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8、《黔之驴》
9、《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
10、《晏子使楚》
11、《人琴俱亡》
12、《小石潭记》
13、《记承天寺夜游》
14、《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
15、《马说》
16、《陋室铭》
17、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18、《山市》
19、《口技》
20、《送东阳马生序》
21、《两小儿辩日》
九年级上册
22、《陈涉世家》
23、《桃花源记》
24、《与朱元思书》
25、《捕蛇者说》
26、《岳阳楼记》
27、《醉翁亭记》
2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
29、《曹刿论战》
30、《.邹忌讽齐王纳谏》
31、《孟子》二章1
32、《愚公移山》
33、《出师表》。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3、你觉得郑人买履中买鞋人 可笑之处是什么? 4、你觉得刻舟求剑中掉宝剑 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5、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6、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7、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 、 后懂得了一些什么样 理。
Hale Waihona Puke 8、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 言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拓展练习
•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 1、没有真实本领的 人,混在里面凑数,或 比喻以次充好。 • 2、比喻自己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 但无益,反而有害。 • 4、塞住耳朵去偷盗,比喻不能欺骗别人, 只能欺骗自己。
翻译《刻舟求剑》 翻译《刻舟求剑》
演示实验
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 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 分自信的语气.
布置作业
背诵二则寓言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
• 一、检查背诵 • 二、探究讨论
•1 1、郑人买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2、刻舟求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代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韩非子《韩非子》 •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 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 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 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 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 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 子》。
文本赏析
二、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 吗?讲给大家听,并告诉 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看谁讲得好。
三、填上合适的字
()人摸象()人忧天()人寻味 ()人之危()人相轻()人师表 ()人君子 ()人买履()人深省 ()人头地()人心弦()人唯亲 ()人善任 ()人窒息()人而异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按原文填空。
(1)填出文中空白的句子。
(2)《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③反归取之( ) ④遂不得履 ( )⑤遽契其舟( ) ⑥不亦惑乎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 ) ②至之市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5、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6、《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7、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请你举一个例子。
语言简洁明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二)二、《幼时记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作者是清代作家。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寓言二则
大山工作室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lǚ
duó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su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nì 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dù
郑人买履
大山工作室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 且:想,想要。 者:……的人。 度(duó ):量长度。(动词) 其:他自己的。 置: 放 之:代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同“座”,座位。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 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情。另外 还要读出别人问话时疑惑的语气。
如果由你选择,你想演哪个 角色?组内准备表演,看看那一 组最棒。
大山工作室
你认为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固执,愚蠢
大山工作室
四读课文,读懂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太呆板,要多动脑 筋,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 其:他,指涉江的楚人。 所契者:船上刻记号的地方。 入:跳入。 求:找。 之:代指剑。
船停了,他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 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矣: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了”。
而:但是,表示转折。
若此:像这样 不亦……乎:难道不是太……吗? 惑:糊涂。 船已经向前走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 进,像这样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四读课文,读懂寓意。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什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上课用)
《韩非子》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 诫性特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 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 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 理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 子· 外储说左上》,《韩非 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 所著,他是战国末期哲学 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 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 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 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 变化的需要。
总结
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 见、不知变通、不懂得 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 对策的蠢人
翻译一下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
为裤,其妻问曰:“今 裤何如?”夫曰:“像 吾故裤。”妻子因毁新 令如故裤。《韩非子· 外储说左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 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的词。
(1)恐已暮矣(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3)臣闻之( ) (4)善哉( ) (5)孰与……乎( ) 答案:(1)晚(2)怎么 (3)听说 (4)好(5)和……相比,哪个 更……呢?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 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 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 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 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 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 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 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 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 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
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1主备:沈丽丽审核:沈丽丽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自学一,《郑人买履》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学说集大成者。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二.《刻舟求剑》1.《刻舟求剑》选自,亦称,是(时间)秦相组织编写的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展示质疑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
④通假。
⑤词类活用。
2.断句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
②调整语序。
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检测:一,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道理:现实意义: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水调歌头
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补充“郑人”“买”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苏轼(宋)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说说自己的中秋之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 春秋·察今》。《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 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 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 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 高精妙品课,件 不可更改。
人?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这则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道理?
精品课件
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 庭。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 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 转而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 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 秦王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 子》。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 上》。
(4)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示承接)
(5)而忘操之 (连词,表示转折)
精品课件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精品课件
• 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 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 的语句;
同“座”,座者,先自度其足,
等到
指量好位的尺码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集市 得履,乃曰:“吾
同“返”,返 回
量好的尺码 忘持度。”反归取
散集
之。及反,市罢,
终于 遂不得履。人曰:
用
等到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宁可 自信也。”
指鞋
精品课件
小提示:认识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 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 “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 直至后来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 (借)现象。其中,“坐”就叫做“座” 的通假字,“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 意思。
精品课件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
回)
精品课件
虚词: 请指出“之”“而”在下列词语中的
(1) 至之市
意思
(动词,到)
(2)而忘操之 (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
shè jù qì yǐ ruò
涉遽契矣若
精品课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精品课件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
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
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精品课件
“是吾剑之 所从坠。”
精品课件
楚人: 不慌不忙 十分自信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两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
导现实生活。
精品课件
自学提纲:(12分钟左右)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
握句子停顿的节奏)。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的
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 4、三读课文,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 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 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精品课件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精品课件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 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 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 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 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精品课件
当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红色字的含义
• 1、先自度其足
2、宁信度
• 3、及反,市罢
4、遂不得履
•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 7、何不试之以足
精品课件
二、翻译下列句子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何不试之以足 • ---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三、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精品课件
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精品课件
郑人买履
《韩非子》
精品课件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 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 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 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 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 人以劝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 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
精品课件
刻
《 吕
舟
氏 春
求
秋 》
剑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 3、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精品课件
自学提纲:(15分钟左右)
•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文言文的 语感。
精品课件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 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的疑惑之情。
精品课件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 弄清词语的意思,并能翻译句 子。
精品课件
说说红字的意思 lǚ,鞋子
郑人买履 duó,量长
短 郑人有欲买履 到……去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翻译课文。
• 4、三读课文,思考:
•
a、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
么?
•
b、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
c、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精品课件
作者作品简介: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 词语,翻译课文。
精品课件
到
刻舟求剑 从
渡水
他的 楚人有涉江 qì雕
者,其剑自舟中 刻
jù立即 坠于水。遽契其 那
助词,不译 舟,曰:“是吾 这儿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雕刻
精品课件
lǚ
d履uó
自度其足
dù
suì
遂
先
nìng dù
吾忘持度
度
精品课件
宁信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 意人物的语气。
精品课件
小帮助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
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