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2).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23fb0b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b.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其功能的强大和使用的便捷性使得计算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
为了能够更好地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我们设计了这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器课程。
本课程设计主要面向四年级的小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操作和简单的计算器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起自主探究,并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for 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器,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3. 了解和掌握计算器在数学计算中的使用方法;4. 具有一定的计算器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四则运算。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功能;2.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3.计算器简单应用技巧;4.算术基本知识和计算器练习。
3.2 教学方法1.通过展示计算器结构图、讲解计算器原理和介绍计算器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概念。
2.利用小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特点,鼓励学生手工操作计算器。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计算器应用,例如算数习题解答等,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4.通过教师引导,设计一些数学练习题和计算器应用题,让学生将计算器的应用技巧运用到实际数学计算中,从而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为 3 个课时。
4.1 第一课时1.讲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展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3.发放计算器并教授基本的操作方法;4.小学生自主探索计算器,熟悉操作方法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4.2 第二课时1.教授一些简单有趣的计算器应用,引导学生发起兴趣,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的上册的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的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的上册的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的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54ad6ec77232f60ddcca1e4.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完美基督教医院三三两两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知错能改小巧学习用品计算工具生1:我猜是橡皮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 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
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 ?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 ?(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 ?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 课件出示 38+27=30×18=)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 先输入 3 和 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 3 和 7 和等号键 , 等于 65。
)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 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07c68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e.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2.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兴趣;2.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协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难点1.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有耐心地引导;2.学生如何将计算器运算结果与手工计算做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讨论计算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操作实践1.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等;2.给学生发放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计算器;2.设计一些小组练习题,让学生共同讨论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相互核对答案;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使用计算器的技巧和经验。
4. 总结1.引导学生将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计算器的优缺点;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计算器有关的习题;2.回家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家庭日常开销,体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计算器的熟练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9ee3bed630b1c59eeb5bc.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教学重点: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教具准备:算盘,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
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呢?学生:有电脑,有计算器等等。
二、计算比赛,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师:(展示一个计算器)问:认识这个吗?生:认识!计算器!师:是啊,地球人都知道,那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呢?生:售货员那里,商店,买东西的地方,会计那里…师:同学们能说得完吗?生:说不完。
师: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那么,(稍停)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生:(异口同声)会!师:那行,老师考考你们。
王叔叔是一家超市的采购员,这是王叔叔今天的采购清单,请你算算每样东西花多少钱?一共花多少钱?师: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开始!师:电饭锅多少钱?饭碗呢?一共花多少钱?三、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并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用计算器很快帮王叔叔解决了问题。
那么,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课件你知道吗)师: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大家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让我们实际操作一下吧!(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操作步骤及计算器中显示的数据,最后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师:现在,每位同学都会使用计算器了吗?(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师:做完这几道题之后,你想说什么呢?四、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教师口头讲解在远古时代,人们是用石子计数或者结绳计数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a013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4.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通过计算器计算直接的简单运算题;3.训练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比赛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倡思维拓展和创新,引导学生在计算器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团队协作;2.鼓励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主动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难点1.学会如何在计算器上输入数学题目;2.正确理解计算器显示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学习核心(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展示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功能;•请学生跟随老师操作计算器,试用各功能键。
(2)实际练习•让学生举手报数,随机选取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
3.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习核心(1)计算器的实际应用•讲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模拟不同情境,让学生合作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2)练习与巩固•练习题目设计,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答案;•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使用计算器求解问题。
3.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拓宽学生对计算器的理解和应用领域。
第三课时1. 完成上节课的拓展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拓展问题,分享答案并讨论。
2. 游戏活动设立计算器比赛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3.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应用。
四、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2.练习使用计算器计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8776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6.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2.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意义;3.学生培养对数字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对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在计算器上输入数字和计算符号;2.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班级计算器;2.预备好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0分钟)1.向学生介绍计算器,并简单说明计算器的功能;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用计算器计算》。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0分钟)1.向学生展示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加减乘除键、等号键等;2.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要按清屏键,防止出现错误运算结果。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发计算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教师现场辅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简便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温故知新(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并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教学作业练习册P17 - P20。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效果不错。
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计算问题;2.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清楚运算符号,避免出现错误结果;3.教学画面、语言应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更好的听懂学习。
教学结束。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8473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0.png)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计算》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四则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对计算器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动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
2.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计算》。
然后简要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计算器的实物,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输入数字、清除等。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初步感知计算器的使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减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减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357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7.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减法教案
第一节: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减法的定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减法计算。
第二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计算。
第四节: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示例展示一组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新知讲解
通过讲解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3、示范演练
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的减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4、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减法计算方法。
5、作业布置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计算,并在家中进行实际的应用练习。
第五节: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演练和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减法的应用方法。
第六节:教学评价
通过作业、实际应用和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减法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9fc92cc22bcd126ff0c25.png)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体验算理。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新课学习1.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1)用计算器的方法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
(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课件出示: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订正答案。
学生质疑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设计意图: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这节课之间就用过。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示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382b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9.png)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1.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
2.能借助计算器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中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准确,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本技能。
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这是上节课我们使用的计算器,还记得它上面有哪些功能键吗?分别有什么作用?教师指名要求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师:那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计算器计算。
二、探究新知(一)用计算器计算1.在尝试中探究方法课件出示:386+179=825-138=26×39=312÷8=师:这是四个一步计算的算式,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再与同桌展示交流。
教师指名要求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预设: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按照算式书写的顺序依次输入数和符号,就能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教师以“386+179”为例,边讲解,边播放操作演示“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
师: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点评。
小结: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看清算式里的数和符号,还要按对相应的按键,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课件出示:师:你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吗?请大家对照答案,检验一下你算对了吗?2.在对比中感受价值课件出示:30×40=师:这道题,你想用计算器来计算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口算就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等于1200,如果用计算器一个一个地输入反而更慢。
小结:口算起来比较麻烦的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口算可以快速得出计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不简便了。
课件出示:312×406=师:这道题,你想用计算器来计算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再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输入正确,就能很快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35fb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7.png)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计算器;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
5。
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重点难点: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二、使用计算器1、计算器介绍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
(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
(板书课题)2、尝试练习,规范*作(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1)指名口头列式(2)学生试算(3)汇报结果,纠错(电脑)一年节约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学生试算(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115131天是多少年?学生试算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3、灵活运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21935=41600128=246=1258=138976-138970=1379+34089=(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3)归纳总结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三、能力提升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57a51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6.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计算》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一些数学题目,用于学生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题目的计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跟随自己一起操作计算器,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70071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b.png)
1.作业要按时完成,保持字迹工整,注意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总结反思,培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反思自己在使用计算器时的错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良好习惯。
7.拓展延伸,激发兴趣: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挑战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8.课后作业,巩固成果: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使用计算器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拓展题:完成第9-10题,挑战更高难度的计算问题,提升计算能力。
3.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4.挑选一道你认为有趣的数学题目,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5.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孩子运用计算器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辅助地位,提醒学生不要过度依赖计算器。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使用计算器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3.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3e004b5f0e7cd18425368e.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
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
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二、观察认识1、整体认识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2、认识键盘(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c4c7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d.png)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能够应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的使用。
难点1.如何正确输入计算公式。
2.如何理解和应用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
三、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熟悉各种计算器的功能。
2.学生:每位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并让学生尝试操作计算器,了解其功能。
2.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1.整数运算–计算器的加减乘除功能–整数的加减乘除计算练习2.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分数的简化3. 计算器的科学计算功能1.三角函数计算–sin、cos、tan的计算–弧度和角度转换2.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输入和计算4. 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计算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一段时间内的速度等。
5. 拓展让学生自行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统计计算、概率计算等,并分享给同学。
五、作业1.练习册上与计算器相关的练习题。
2.要求利用计算器解决几道实际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计算功能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例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doc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3b6ff97fd5360cbb1adb26.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
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
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二、观察认识1、整体认识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2、认识键盘(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f60c2ffb0717fd5360cdcf8.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第 2 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用计算器计算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因为学生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计算可以很快地得到一道题的答案。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教学时着重向学生说明怎样输入数据和如何使用运算符号进行计算,掌握了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比较、自主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激趣引入猜谜语。
师:有一则谜语,你能猜出来吗?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谜底是:计算器。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揭示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计算器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入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率。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用计算器进行比较简单的运算。
1.要想正确地进行计算,除了记住运算符号键和数字键以外,还要记住以下几个常用的键:开关及清除屏键ON/C、关机键 OFF、清除键AC。
师: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开关及清除屏键和清除键有什么区别呢?( 强调: ON/C键是清除屏幕上的全部数据,而 AC键只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据 )2.教学教材 26 页例 1:386+179=请输入 386、+、 179,看屏幕上显示出什么。
人教版四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3f9b710661ed9ad51f3ea.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28cbcbc7ff00bed5b9f31de8.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
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二)
1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知道各键的名称及功能,会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渗透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
3、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学情分析
计算器接触过,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到的学生都见过计算器。
他们见到的计算器多为简易型的算术计算器,可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四则运算,只有极个别同学见过科学计算器等稍微复杂的计算器。
大部分的同学自己使用过计算器,计算或者核对数学计算题,帮父母算账家庭收入、开支等,少部分同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特殊功能设置闹铃、看时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归纳概括数学规律,理解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计算设疑揭示课题
[演示文稿] 你能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
386+197=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口算的。
(板书:口算)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板书:笔算)
师:结果一样吗?用竖式计算是一种很稳妥的计算方法。
师:要计算出386+197的和,除了可以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什么计算?
生:计算器(板书:计算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的计算
第一课时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26、 2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
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 12÷4 (说出过程)
(3)A .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 9-3,
按键,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 1: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825-138(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 2
出示: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1)独立计算,把结果写出来。
(2)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出示: 9999×5
9999×7
9999×9
(3)按照找出的规律,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这些题的答案。
(4)运用计算器对答案给予验证。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146-89301+2741952-764
102×634608÷3627×39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52×34+6253815÷35- 27
32×59- 10348004÷92+76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 吨的货车 15 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
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
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92008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2405÷(85- 48)=
35×(729÷27)=7641-56×82=
2412÷( 288÷8)=47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