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_实验报告
![商业银行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a388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8.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商业银行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经营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使学生对商业银行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商业银行为例,模拟其运营过程。
2. 实验流程(1)分组与角色分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一个商业银行,并分配相应职位,如行长、副行长、信贷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等。
(2)制定经营策略:各小组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优势,制定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包括信贷政策、存款利率、资产配置等。
(3)模拟经营: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按照经营策略开展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投资理财等。
(4)业绩评估:根据模拟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各商业银行的业绩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存款业务在模拟经营过程中,各商业银行均积极开展存款业务,以吸收更多的资金。
通过调整存款利率、提供各类存款产品等手段,吸引客户存款。
结果显示,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2. 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各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提高贷款利率、加强风险管理等。
结果显示,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
3. 投资理财业务投资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又一重要盈利渠道。
各商业银行在投资理财业务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基金等产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4. 业绩评估根据模拟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各商业银行的业绩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净利润、不良贷款率等。
结果显示,部分商业银行在业绩评估中表现较好,而部分商业银行则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实验结论1.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投资理财业务的协调发展。
2. 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自身优势,以实现盈利最大化。
商业银行转型策略
![商业银行转型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20b0f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0.png)
商业银行转型策略这是一个变革与不断创新的时代,国内银行业不仅要面对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巨变,更要适时筹措应对利率下行、利差收入下降等经营压力,冷静应对经营风险和案件等突发事件。
面对变化和压力,银行只有主动转型,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加快体制与结构创新,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管理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组织、营销管理体系。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区域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按赢利、客户及市场原则,在中等及以下城市银行,建立扁平化或矩阵式组织体系。
二是探索条线管理体制,将大客户由总部集中经营,中小客户由分行集中经营,网点作为结算平台和零售经营责任中心的模式可以增加银行综合竞争力。
同时,要建立以业务条线责任体系为基础的目标体系、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对公条线、个人业务销售、个人贷款、职能部门分别经营计划目标、配置资源、明确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全面整合银行经营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
四是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经营模式。
加强银行内部个贷中心、小企业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并把这些机构真正转变为经营实体、责任中心和利润中心,实现各经营中心赢利能力的快速提高。
调解和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同步。
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必须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一致,才能确保银行的科学发展和转型的成功。
银行战略转型首先要调解和优化信贷结构,新发放的存款要优先撑持先辈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撑持国家重点项目扶植;撑持民生领域客户存款;撑持扩大内需;撑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三农”发展。
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监管机构“进、保、控、压、退”信贷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存款,实施退出客户动态名单制管理,实施好信贷退出计划。
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存款的新政策、新尺度和新要求。
加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满足银行自身发展需要。
银行转型战略的关键是人才战略上的转型。
要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浅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ee773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8.png)
浅析商业银行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商业银行,从它的名词意义来解释就是以吸引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等最常用的银行,也是金融体系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在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其余还有138家城市商业银行和约242家农村商业银行,外加邮政储蓄银行;另外,自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99家,其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三个基本经营方针,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也称为银行经营业务的“三性”方针和永恒的主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早产生的一种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它的发展分为三种观点,即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种银行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以增强其流动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兼顾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强调资产与负债两者之间的规模与期限搭配协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农”是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推进“四化同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来分析: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3252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4.png)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请注意,为了满足您的要求,以下是2000字背景介绍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承担着资金存储、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重要职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及其变化对于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兴起,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存款渐渐被理财产品、信托等其他金融工具所替代,存款来源、存款类型和存款期限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存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调整存款结构并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存款质量、拓展存款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是当前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提供参考。
分析存款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构成的内在机制,为商业银行资金运作提供理论支持。
探讨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和优化。
对营销策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cc52d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9.png)
05
案例分析
Chapter
某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策略的成功经验
明确市场定位
该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了服务中小企业和高端 个人客户的定位,避免了与大型银行的直接竞争。
差异化服务
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该银行提供了一系列具有特色 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定制化理财、快捷贷款等,满足了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合规教育、定期进 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等策略。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因资金流入流出不平衡而产生的潜在 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监控的过程。
流动性风险类型
包括资金来源不足、资金运用过度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商业银 行的支付能力和正常运营。
竞争导向定价
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制定自己的 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分销策略
多渠道分销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分销,如线上、线下、直销等,以提高覆盖面和便利性。
优化渠道管理
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和管理,提高渠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促销策略
优惠促销
通过提供优惠和促销活动吸引客户,如折扣、赠品等。
品牌推广
通过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客户黏性和忠诚度。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包括建立流动性储备、加强资金管理和调度、提高资本充足率等策略 ,以及利用短期融资工具和长期债券等进行流动性管理。
04
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Chapter
金融科技的影响
01
金融科技提高了银行业务效率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银行可以更快速地处理业务,减少人工操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a3d725cc17552707220879.png)
银行发展论文银行改革论文银行创新论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业竞争加剧,各家银行都把零售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实施战略性的业务转型。
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借鉴其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成功经验,提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从发展理念、组织结构、产品创新、客户管理、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相对批发业务而言,零售业务具有单笔规模小、风险分散、收益稳定、客户群大、资本节约等特点。
零售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商业银行开辟了新的利润来源。
一、目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一)在经营理念上,对零售业务战略地位和价值贡献认识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经营一直存在“重批发、轻零售”的现象,一直把零售业务视为投入大、成本高的低效业务,致使零售业务一直未得到重视。
具体而言:一是没有正确认识零售业务的价值贡献和战略地位,将零售业务等同于吸收储蓄。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银行把通过零售业务吸收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指标几乎成为零售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二是没有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和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在体制设制、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都未能真正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实质性的转变。
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客户需求分析不够,产品和服务适应性差,绩效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性,员工创造的价值与收益不相匹配。
三是缺乏市场定位观念。
对客户细分、需求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不够,对零售业务市场层次、市场定位把握不到位,对外部市场发展态势缺乏敏感性和前瞻性,缺乏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优势确定明晰的市场策略,导致产品同质化,服务无差别,核心产品不突出。
(二)零售业务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各自为战,忽视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与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96db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c.png)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与策略分析在当代社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金融中介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策略是决定其发展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与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业务模式、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
1. 业务模式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是指其提供的基本金融服务和产品。
首先是存款业务,商业银行作为借贷基础,通过吸收存款来形成负债并提供贷款服务,借此盈利。
其次是贷款业务,商业银行通过给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赚取利息与手续费。
再者是理财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与运营,获取投资回报。
最后是资金支付与清算服务,商业银行提供支付和清算服务,方便客户进行资金的存取与转账。
2. 组织模式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包括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分工与协作,包括董事会、行长、各部门的设立和职责划分。
同时,商业银行还会根据不同的业务线和区域设置相应的机构。
管理体系主要指银行内部的管理规范、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
3. 技术模式商业银行的技术模式是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
首先是核心银行系统,用于处理银行的核心业务,包括账户管理、贷款管理、资金清算等。
其次是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方便客户进行远程银行操作。
再者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帮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客户画像分析。
二、商业银行的运营策略商业银行的运营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与服务创新、风险管理和IT技术创新等方面。
1. 市场定位商业银行需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在金融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特色。
可以通过目标客户的分析、市场调研,来定位自己的服务方向。
2. 产品与服务创新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营销及对策分析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营销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cba09cb84ae45c3a358cca.png)
目录一、引言 0二、相关理论和概念概述 (1)1、农商业银行营销渠道概述 (1)2、农商业银行营销的相关理论 (2)3、农商业银行营销创新 (2)三、农村商业银行营销现状分析 (3)1、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3)2、农村商业银行营销现状描述 (4)(1)农村商业银行营销概述 (4)(2)农村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建设取得的成绩 (4)四、农村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 (5)1、营销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5)2、营销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6)3、营销资源未实现有效整合 (6)4、营销创新的力度不足 (6)五、农村商业银行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7)1、经营管理分散,协调联动乏力 (7)2、产品创新迟滞,灵活性和适用性较差 (7)3、系统支撑不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7)六、农村商业银行加强营销的对策 (8)1、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统一规划管理 (8)2、以顾客为中心,提高服务能力 (8)3、有效整合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促销 (8)4、增强业务和组织的创新能力 (9)七、结论 (9)参考文献 (10)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营销及对策分析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金融学 2012级9班祁凡指导教师李海燕摘要:根据辖区的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的法人和其他关于经济的组织来共同入股而形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通过长期深入的改革,并不断地创新,已成为当地的营业网点最多、存、贷机构最完整,规格最大的金融机构其中的一员。
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向广大客户提供产品咨询和便捷的服务平台,实现与客户资金互换、信息互换、价值互换的纽带,同时也是维护客户关系、发掘客户资源、创造银行价值的重要方式.所以,从某个程度来讲,商业银行将营销渠道变成了一种侵略性的策略,只要很好的掌握这种渠道,便能赢得更多客户的心,来占据市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村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建设的对策,从而来发现仍存在的问题,并为其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来进行参考改进。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7a750f16fc700abb68fc4b.png)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支柱而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逐步加强,经营风险不断降低,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等,城商银行在金融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城商银行体系也逐渐完善。
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起点低,而发展过快,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城商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城商银行综合竞争力的SWOT分析,找出解决发展问题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解决策略;SWOT分析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City commercial bank as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support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erging power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rol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gradually strengthened, operation risk is reduced, asset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s share of also more and more big, city commercial bank system is gradually perfect.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too fast,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city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Key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status; Solving strategies;SWOT analysis;目录ABSTRACT (2)一、引言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内涵 (1)(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义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 (1)1.数量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1)2.发展程度多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 (1)3.经营风险不断降低,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1)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2)(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 (2)2.国内大型银行竞争压力 (2)3.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3)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3)(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S) (3)(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W) (4)1.历史包袱沉重 (4)2.造血功能缺失 (4)3.经营区域受限 (4)(三)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O) (5)1.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5)2.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5)(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T) (5)五、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5)(一)兼并、重组和联合(整合) (5)(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内控) (6)(三)正确的市场定位(外部) (6)(四)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 (6)六、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是以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其目的是为城市私营、个体经济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金融服务,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466a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0.png)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挑战
组织架构调整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往往涉及组织 架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解决内部权 责利关系、管理流程等问题。
人力资源转型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需要相应的人 才队伍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重 要挑战。
系统更新与升级
为实现业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商业 银行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信息系统, 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金融科技应用广泛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改变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利用区块链 、云计算等技术提高金融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扩大市 场份额。
服务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将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金 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客户黏性。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发展趋势
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并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将改变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 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
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推 动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业务
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国际化布局
合规经营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 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
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合规管理,规范业务操 作,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
保业务合规经营。
03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 型的风险和挑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风险
精细化管理
商业银行将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 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商业银行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 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工商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案例
背景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挑战。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工商银行决定进行盈利模式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9606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png)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营模式,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营销策略。
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营销策略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1. 存款种类多样化过去,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存款产品不断涌现,如货币基金、理财产品、活期通知存款等,使得存款种类更加多样化。
这使得存款结构趋于分散,银行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存款产品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 存款来源多元化过去,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存款为主。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金融消费的不断升温,个人存款成为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境外机构的存款也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存款来源更加多元化。
3. 存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已经达到200万亿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存款市场之一。
1. 资金成本的变化存款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随着个人存款的增加和境外机构的存款的加入,银行的存款成本逐渐趋于下降。
各种新型存款产品的推出也使得银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资金,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2. 风险管理的挑战存款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风险管理挑战。
不同类型的存款产品对应的风险特征不同,需要银行具备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
存款来源的多元化也增加了银行的市场风险,银行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分析,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3. 营销策略的调整存款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营销策略,更加精准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07c7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6.png)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小商业银行是服务这些企业的核心机构。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具体的发展策略。
一、中小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体系中,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服务中小企业的方面却拥有巨大的潜力。
其中,中小商业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贷款、信用卡、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其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
然而,目前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经济效益;其次,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相对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再次,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改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
二、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至关重要。
未来几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主要应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资本实力: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应不断强化,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支持其业务发展。
2、产品创新:中小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提高附加值,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
3、优化经营模式:中小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4、加强服务品质: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其中,关键的是在服务中小企业的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5、加大科技投入: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提升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可以推出更为智能、便利的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业务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6d3a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1.png)
风险管理严格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确保稳健经营。
失败教训总结与反思
盲目扩张风险
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忽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不良资产增加等风险。
业务结构失衡
过于依赖某一业务或市场,当市场环境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结构,导致经营困境。
客户服务不足
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
07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务全面数字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 、智能风控和智能投顾等创新服务。
区块链与金融安全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金融交易安全性,降低 业务风险。
监管政策变化影响
社会环境
人口结构
分析人口年龄、收入、职 业等结构变化,挖掘潜在 客户需求。
消费升级
关注居民消费观念、消费 习惯的变化,推动银行业 务创新。
社会信用体系
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 况,防范信用风险,拓展 业务领域。
技术环境
1 2
金融科技发展
关注金融科技创新动态,运用新技术提升银行业 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服务网络广泛等。
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起源于古代的钱庄和票 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 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市场竞争
在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 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多方面的
竞争压力。
业务策略重要性
适应市场变化
合理的业务策略能够帮助商业银 行及时捕捉市场变化,调整产品
中国银行发展的优势和营销策略
![中国银行发展的优势和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9cab8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a.png)
中国银行发展的优势和营销策略整体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势头较足。
工农中建四大行仍然是我国银行产业的支柱,在业务、资产、客户等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正所谓实力强劲、资产雄厚。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优势分析1.国家政策支持作为国家主要扶持的四大行‘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就有政策的优势,他1IJ可以获得较其它商业银行的更低成本的流动资金。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四大行的信用度与生俱来,更容易招揽客户。
这是其它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2.资本雄厚、实力强大根据资料.在2002年《银行家》杂志中,年度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望我国四大行都进入f前30名,如此雄厚的资金给银行经营打开了方便之门,大规模的资产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及提高竞争能力,同时资产也是衡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领先市场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基于国家政策和庞大的资产规模支持--些大中型的国有企业部愿意与四大行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
而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他们也更愿意选择信用度比较高的四大行。
与外资银行相比,四大行则有着“主场“优势,例如:中国金融市场基本概况、适合在中国经营的运营模式、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等。
这些都是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无法比拟的。
4.劣势分析1).冗员问题人口多、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等是我国的国情,就业岗位也是如此,等待就业人数远远大于岗位数目,因此冗员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普遍现象。
虽然四大行一直在进行人员的精简,但是仍然无法彻底改变冗员这个问题,工作人员一多,难免在一些边缘岗位上存在业务重复、管理混乱的局面,对四大行的经营成本施了不小的压力。
2).银行资产的相关问题四大行的资产问题有不良资产和资产质量问题。
不良资产的消化有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机制缺乏约束力气二是一些相关的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经济放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综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2a634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0.png)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综述杨晓冰摘㊀要:互联网金融愈发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互联网金融的迅速成长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多个方面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ꎬ但与此同时ꎬ它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ꎮ文章将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ꎬ分析探讨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ꎮ关键词:互联网金融ꎻ商业银行ꎻ发展策略一㊁前言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进入了经济金融领域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ꎬ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其形式多样的产品㊁便捷高效的服务和创新独特的经济经营模式等优势ꎬ引导着金融行业发展方向ꎬ增加了大众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ꎬ给商业银行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ꎮ因此ꎬ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ꎬ迅速思考解决方案ꎬ利用自身优势制订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ꎬ以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平稳运行ꎮ二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与机遇目前ꎬ商业银行仍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ꎬ但与此同时ꎬ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区域发展程度失衡ꎬ产品缺乏创意ꎬ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多重问题ꎮ随着相关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完善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给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ꎮ为了应对此冲击ꎬ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引入大数据㊁云计算等信息科技ꎬ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协调区域发展ꎬ推动银行整体经营管理结构的革新ꎮ互联网金融于商业银行而言ꎬ既是挑战ꎬ更是契机ꎮ(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收入来源ꎮ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ꎬ随互联网金融发展而出现的网络支付平台所提供的延迟支付功能会促成部分流动资金的沉淀ꎬ从而造成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结果ꎮ其次ꎬ贷款业务主要是将存款业务所筹集到的资金加以运用ꎬ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ꎮ自P2P网贷出现起ꎬ网贷企业数量就不断增长ꎮ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凭借大数据㊁云计算的优势ꎬ可以满足小微企业 短㊁小㊁频㊁急 的融资需求ꎬ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领域的部分市场份额被挤占ꎮ互联网金融挑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ꎮ互联网金融企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ꎬ根据客户的特性设计契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ꎮ借助信息技术将金融业务和客户交易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匹配分析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营销ꎮ此外ꎬ互联网金融存在社交黏性ꎮ支付宝㊁微信㊁QQ等是目前用户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ꎬ并展现出强大的社交黏性ꎬ这类社交软件的用户会主动向其朋友推荐企业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ꎬ是企业金融产品营销的助力群体ꎮ(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醒了商业银行及时明确自身发展新定位ꎮ以往银行高度依赖于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业务ꎬ自互联网金融出现ꎬ银行支付㊁信用功能一定程度上被替代ꎬ与此同时ꎬ客户对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ꎬ寻求一个更符合现实需求的发展定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ꎮ另外ꎬ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直接融资ꎬ互联网技术基于大数据等ꎬ能够快速㊁完整地分析客户信息ꎬ为直接融资提供真实有效支持ꎮ互联网带来的平台化和虚拟化驱使客户从被动接收产品推销到主动寻求产品和服务ꎬ营销模式优化升级ꎮ可见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刻警醒着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ꎬ优化结构与模式ꎬ利用电子渠道将银行客户信息系统化ꎬ利用网上平台推广金融业务ꎮ三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商业银行渲染了危机感ꎬ但商业银行依然具有宏观调控㊁特许经营㊁资本扎实㊁客户资源稳定㊁风控体系成熟等突出的传统优势ꎮ而且ꎬ商业银行若能把握好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机遇ꎬ取长补短ꎬ趋利避害ꎬ清晰定位ꎬ转变战略ꎬ创新模式ꎬ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ꎮ(一)树立新型发展理念互联网技术进入金融领域ꎬ使得大众对金融业务有了新的认知㊁新的理解ꎬ商业银行针对新情况㊁新问题ꎬ树立新的发展理念ꎬ首先应当清晰㊁系统㊁全面地分析㊁掌握自身及其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上的角色㊁位置ꎬ明确自身定位ꎬ这有助于商业银行制订合理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术和策略ꎮ(二)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本质上ꎬ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技的投入ꎬ以技术为驱动力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转型升级ꎮ一方面ꎬ互联网技术的注入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革新ꎬ增强其敏捷度和对市场的契合度ꎬ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速度ꎮ另一方面ꎬ互联网技术使银行的关注点从资金转向信息ꎬ商业银行应当重新评估信息数据的价值ꎮ对内ꎬ线下的物理网点㊁线上的网上银行㊁手机银行都是信息数据收集的重要渠道ꎮ对外ꎬ应当与拥有大量客户信息数据的电商企业㊁电信运营商合作ꎬ开拓信息数据外部来源ꎮ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梳理信息数据ꎬ将分析整合的结果应用于产品开发㊁精准营销㊁风险防控等模块ꎮ(三)挖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ꎬ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大多只掌握金融知识和信息科技知识其中之一ꎬ银行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严重滞后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ꎬ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银行的创新发展需求ꎮ从人才角度切入ꎬ培养优质人才ꎬ㊀㊀㊀(下转第114页)作需要经过四个过程:信息的收集㊁处理㊁传输和进行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ꎬ就是通过一些管理策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ꎮ人力资源与企业氛围的关系企业氛围的良好与否能够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作状态好坏ꎬ对企业的战略活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ꎮ所以说ꎬ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中ꎬ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结合具体的企业氛围ꎬ为企业职工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环境ꎮ(二)人力资源与企业所处状态之间的关系企业要想进行一系列战略活动的实施需要该企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ꎬ不能够处于濒临破产这样岌岌可危的状态ꎮ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对企业提出了稳定性要求ꎮ竞争市场瞬息万变ꎬ企业也处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运作ꎬ企业的运作并非一成不变的ꎬ需要其积极地对动态世界进行反应ꎬ一旦发现bugꎬ及时地进行内部调整ꎮ做好内部调整工作的表现之一就是做好资源管理工作ꎬ制订并实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ꎮ五㊁资源管理做到 二性合一 :战略性和实践性战略性: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工作需要遵循一些理念ꎮ企业的重要战略因素构成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ꎬ这项工作进行得良好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的差异性地位ꎬ这项工作进行得好ꎬ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强大ꎮ除此以外ꎬ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够造就企业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经营业绩ꎮ实践性: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ꎬ不断的进行试错来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ꎮ首先ꎬ激励观理念是实践性理念的体现之一ꎬ此观念重在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以及薪酬分配策略ꎮ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想要降低就需要提高生产率ꎮ研究表明ꎬ进行科学的薪酬分配能够有效提高该企业的竞争优势ꎮ薪酬分配策略有助于吸引人才㊁留住人才ꎮ在人力资源的投资过程中ꎬ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战略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ꎮ一部分研究者认为ꎬ要以资源投资的收益为出发点ꎬ风险与收益成正比ꎬ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能够激发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ꎬ企业员工的潜能也因此被发掘ꎬ挖掘出来以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ꎬ所以ꎬ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ꎬ进而提升企业利润率ꎮ除了激励观以外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观ꎮ因循守旧地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不能持续性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ꎬ只有通过不断的系统性的实践ꎬ不断地试错ꎬ设计并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优化方案ꎬ才是可取的ꎮ企业的稳定性是企业后续得以发展的基础要求ꎬ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建立的前提ꎬ但是竞争优势的增长提升并非仅仅是因为企业的稳定性ꎮ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ꎬ持续性的调整企业近几年来的竞争战略ꎮ所以说ꎬ企业和各管理阶层都必须要时刻关注竞争性市场ꎬ与时俱进ꎬ不断实践ꎬ持续创新ꎮ六㊁结束语总而言之ꎬ每家企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这一管理难题ꎬ因为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ꎬ企业各项工作的良好推进也与资源配置息息相关ꎮ企业要想发展得好ꎬ一定要严抓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ꎬ各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重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ꎮ企业需要与时俱进ꎬ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和改进ꎬ完善人才培育机制ꎬ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和专业管理的建设ꎮ参考文献:[1]周楠.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ꎬ2006.[2]陈艳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述评[J].现代商业ꎬ2017(18):70-71.[3]范丽娜.强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J].经济视野ꎬ2013(11):154-155.[4]潘乐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推进分析[J].经贸实践ꎬ2018.作者简介:杨晓红ꎬ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分公司ꎮ(上接第92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银行未来可以考虑的发展路径ꎮ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ꎬ商业银行已逐步开始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ꎬ银行柜台大幅度减少ꎮ在此情况下ꎬ商业银行需要兼备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人才来进一步开发线上金融业务ꎮ一方面ꎬ银行可以在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录取金融和信息技术知识上都具有相当基础的人才ꎻ另一方面ꎬ银行应当开设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课程来促使两类人才知识接轨ꎬ逐步建成金融知识型人才与信息技术型人才联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ꎮ四㊁结论鉴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高创新性㊁高透明度㊁高参与度㊁高协作性㊁低成本化ꎬ以及其对于海量零散信息的高处理能力ꎬ从线下到线上ꎬ它给予商业银行冲击的同时ꎬ也在各方面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重大机遇ꎮ在未来ꎬ互联网普及和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背景下ꎬ金融资源的可获性会大大提高ꎬ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会被打破ꎬ金融领域的竞争压力会愈发激烈ꎬ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ꎬ以互联网金融为助力是大势所趋ꎮ参考文献:[1]陈孝明ꎬ张伟ꎬ罗梓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效应[J].学术研究ꎬ2019(1):114-121.[2]李庆华ꎬ李峰波ꎬ徐淑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能互利共生吗? 基于利率联动与系统性风险视角[J].商业研究ꎬ2019(8):73-80.[3]牛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效率影响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9ꎬ42(3):122-131. [4]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ꎬ2015:66-69.作者简介:杨晓冰ꎬ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ꎮ。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及策略建议改.精讲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及策略建议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96167797d0d233d4b14e69a7.png)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及策略建议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会对我国整体核心竞争力较低的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提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并确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五种方面。
从而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从定性方面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以强化公司治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准确的战略定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和运用品牌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 SWOT分析AbstractThe core competence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is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With the o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o speed up,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will lowe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overall banking brings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 Research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represented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cep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o determine the five aspect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build the principle and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as an example,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re give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c positioning accurac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use of the brand an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Bank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Keyword:China Construction Bank;core competence;SWOT analysis一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当前欧美银行业逐渐已经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业务整合或区域调整,整体经营业绩开始回升,世界各国都在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利润来源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利润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ab382c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c.png)
收入。
资产证券化收益
03
商业银行通过将部分资产证券化,获取证券化资产的利息收入
。
非利息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 务,如代理买卖证券、代理保险 、代客外汇买卖等,从中收取手 续费和佣金。
资产处置收益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 对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从中 获取处置收益。
其他非利息收入
业务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通过在线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型业 务模式,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客户获取和服务方式,加速了 银行业务的数字化和线上化进程。
竞争格局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使得更多中小 企业和个人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 额和客户基础造成威胁。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 工具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
负债业务
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客户存款,获取资金来源。
借款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获取资金来源。
中间业务
支付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
代理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代理客户办理各种金融业务,获取手续费收入。
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包括 识别、测量、监督与控制市场风险,以降低潜在 损失。
市场风险工具
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掉期合约 等,这些工具可用于对冲或转移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因违约或信用评级下降导致银行资 产损失的风险。
表外业务
金融衍生品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金融衍生品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1383589eb172dec63b70b.png)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
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
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
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
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bb96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f.png)
国际化经营的风险与对策
风险
国际化经营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如汇率波动、政策限制等。
对策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加强与当 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以降低风险。
05 商业银行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的案例研究
CHAPTER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规划案例
总结词
商业银行战略规划着眼于未来 ,设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制定
相应行动计划。
竞争性
商业银行战略规划旨在提升银 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市 场份额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
适应性
商业银行战略规划需根据外部 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市 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风险性
商业银行战略规划需充分考虑 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风险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移动金融
借助移动设备,提供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如手机银行、移 动支付等。
大数据风控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降低风险,提高金 融服务的安全性。
综合化经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满 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机遇
综合化经营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强市 场竞争力。
某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
总结词
全球化视野,本土化经营
详细描述
某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注重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经营相结合。该银行利用外资背景和国 际化经验,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合作,推出符合本土需 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战略规划中,注重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加强与中国监管机构
稳健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内容摘要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
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
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正文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1]。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
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
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2]。
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破分业经营的大原则,又可以达到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效果,较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我国当前法律环境及监管体制的冲击[1]。
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途径问题,可以在坚持市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或现实选择[3]。
也就是说,建立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以商业银行为母体或核心,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应以辅助角色进入金融控股集团。
因为中国的金融企业,以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信誉、稳健性、品牌、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较其他金融企业更为显著。
这一点,从国外金融控股集团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国外金融集团大都是以银行为核心来组建的,如花旗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瑞士银行集团、汇丰集团、荷兰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集团等国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金融集团,都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进行运转的[4]。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多元化经营企业,不仅具有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而且由于金融业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各种业务、资源之间强烈的相关性,从而使得金融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协同效应,获得比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更多的收益。
而且金融业自古以来就有混业经营的内在冲动。
金融控股公司在销售渠道、信息资源共享,分散并降低风险,节约管理成本,更充分地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综合产品定价等多个方面潜力巨大。
二、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近期策略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随着资本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中型客户为贷款导向的信贷盈利模式受到直接冲击,以承分销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资金投资业务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还能改善当前商业银行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收入结构,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应当改变观念,积极拓展资本市场业务,主动出击投行业务[5]。
当前可以开拓的业务领域包括:1、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依托银团贷款等结构化项目融资业务,发展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积极介入到政府财务顾问和大型国企财务顾问市场,利用银团贷款与证券承销操作程序的相近特性,积累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承销经验。
2、代理业务。
利用资金汇划和清算系统代理券商结算是商业银行依托健全网络的优势业务。
同时,还可利用机构网络优势开展代理销售证券、基金和保险产品与服务。
3、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业务历来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表现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主要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利用掌握着不良资产和优质住房按揭贷款资源的优势。
通过不良资产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现处置不良资产、盘活长期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等经营目标,同时积累投行业务经验。
4、创业板市场业务。
主要是针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较好管理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期进行扶持、包装、推介等一系列融资顾问服务。
(二)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综合化经营的着力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如票据业务、消费信贷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创新产品,而且要积极探索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短期融资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非银行金融产品,为综合化经营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跨市场性产品的研发和交叉销售。
(三)提高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比例近期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综合经营将面临较大的体制风险。
但当前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户的需要,选择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加强相互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推进综合化经营[6]。
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一是由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券等所组成的政府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银行运用巨额资金的重要渠道;二是商业银行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网点优势,是品种日益繁多的基金、政府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重要代销渠道;三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将会使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QFII投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金融资产的托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用利率、汇率波动进行投资的衍生业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企业资金管理、投融资需求的高涨和购并活动的增加将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业务的发展。
(四)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是在80年代前后逐步兴起的,短短十几年间,个人银行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国际上许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已占利润总额的30%~70%,成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如汇丰控股的个人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和私人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占到60%以上。
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关键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使其渗透到银行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起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营销观念,增强“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留住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五)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
战略联盟有合资企业式、功能协议式、股权参与式和宽框架协议等具体形式。
通过战略联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综合经营功能。
此外,通过合作,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低成本和分享客户基础,从而扩大各类金融机构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
目前,中国人寿、平安、新华、太平人寿在内的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已和十几家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与境内外保险、证券公司战略联盟的实质性启动,开创了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新模式。
(六)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所谓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
其优点是:控股母公司能运用组合理论、协同理论和能力理论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协调和管理;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独立从事经营活动,从而金融控股集团在整体上可视为综合性银行,又能适应分业管理的要求。
(六)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人才是竞争的关键。
国际上实行综合化经营较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拥有一批适应综合化经营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
与之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内商业银行将因人才不足在综合化经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着手,按照综合化经营的需要,超前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一方面,选拔一批优秀员工到国外综合型商业银行培训学习,培养一批既精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项金融业务又拥有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和激励制度,在国际金融人才市场上,引进一些优秀的复合型金融骨干。
(七)建立综合化经营的信息技术平台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实施综合化经营的技术保障。
目前,商业银行现有的信息系统都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建立起来的,综合化经营后,原有的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因此,要实现综合化经营,必须尽快着手更新或升级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起多元化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复合型产品创新和销售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7]。
这一点对今后实行控股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1]陈小宪,浅努力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平台中国金融2006.12[2]牛冠荣,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立法探析内蒙古大学 2007.11[3] 张毅,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研究企业经济 2011.12[4] 宋宏远基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山东大学2012.11[5]陈伟光西方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1[6] 赵连友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理论框架与路径选择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8[7]李军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群与技术效率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1[8] 史静娴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四川师范大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