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8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电是什么word教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一、熟悉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
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熟悉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进程与方式:在熟悉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讨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原子结构【导学进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何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自主预习案】1、把塑料尺放在头皮上摩擦一会,就发觉塑料尺碎纸屑。
2、电视屏幕上容易粘有尘埃,是因为屏幕带,能吸引物体。
上述现象说明带电体能。
3、(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彼此,(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彼此,(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彼此;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电荷,即电荷和电荷,人们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彼此,异种电荷彼此。
4、电荷量:(1)概念:电荷的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
它的单位是,简称。
符号是。
五、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带正电,带负电;六、元电荷:最(大、小)的带电微粒叫做元电荷。
和都是元电荷,前者带电,后者带电,而且带电数量相同。
7、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不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彼此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教(强、弱)的物体上的就会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教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上了(正、负)电荷,取得多余电子的物体就带上了(等量、不等量)的电荷。
所以说。
摩擦起电(是、不是)创生了电荷,而是的得失。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4.1电是什么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4.1 电是什么学案一、教学内容1. 电的定义:介绍电的定义,电的性质以及电的基本单位。
2. 静电现象:介绍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3. 电流的形成:解释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单位。
4. 导体和绝缘体:介绍导体的特点,绝缘体的特点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的定义和性质,知道电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3.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掌握电流的方向和单位。
4.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电流的形成,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2. 教学重点:电的定义,静电现象,电流的形成,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静电现象的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是什么。
2. 讲解:讲解电的定义,电的性质以及电的基本单位。
然后讲解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接着讲解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单位。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3.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电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静电实验,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的定义,电的性质,电的基本单位。
2. 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静电的防止。
3. 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
4. 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电的定义和性质,电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答案: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电荷的流动。
电的基本单位是库仑。
2. 请解释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答案:静电是电荷的积累,产生于两个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
静电可以用来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防止静电的方法有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第14章了解电路第1节电是什么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第1节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二、教学重难点1.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2.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
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摩擦起电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
这时物体带静电。
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电是什么》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就已经接触过摩擦起电现象并且对这类现象很感兴趣,教师应该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带了电、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简单的电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摩擦起电的探究,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摩擦起电的实质。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导入】了解电的发展史播放剪辑视频,了解电学发展历史【活动】认识摩擦起电师:(举起气球)有谁能不用任何粘合剂帮老师把气球粘在黑板上。
生:上台展示 (若没学生,师:不行吧!看,老师就行,并展示)师:刚才的现象对大家也许有所启发,(举起矿泉水瓶)老师这还有一节儿矿泉水瓶,你能在不接触它的情况下用气球把它从桌子的这边移动到另一边吗?用你们手中的气球试试。
生:小组探究师:摩擦后的气球能吸在黑板上,摩擦后的气球能吸应轻小的矿泉水瓶;摩擦后的物体还有许多奇特的现象,看(播放视频:毛皮摩擦后的梳子吸引细小水流;毛巾摩擦后的小狗毛竖了起来)师:这些都是电作用的结果,人们发现凡是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的不带电的物体。
(相机板书: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摩擦起电。
【讲授】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及两种电荷师: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上电荷呢?这还得从物质的结构说起,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课本,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能正确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让学生理解库仑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库仑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的计算;2. 教学重点: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如塑料棒吸引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解答: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负值,即1.6×10^19 C。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两块相同的铅板,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将它们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案:两块铅板会相互吸引。
5. 知识点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图,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库仑:1 C = 1.6×10^19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答案: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正值,即+1.6×10^19 C。
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第十四章第1节电是什么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四章第1节《电是什么》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1节《电是什么》。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应用,理解电流的形成和基本特点,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应用;2. 掌握电流的形成和基本特点;3. 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应用,电流的形成和基本特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电流的形成过程,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实验器材;2.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静电现象的实验,如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等,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如电子的转移,以及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流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点,如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等。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分享讨论成果。
6. 知识拓展:介绍电路的其他连接方式,如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产生原因,应用;2. 电流:形成过程,基本特点;3. 电路连接:基本连接方式,特点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应用。
(2)电流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电流有哪些基本特点?(3)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是什么?2. 答案:(1)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4.1 电是什么-教案设计
沪科版§14.1电是什么教学设计荷种类一样吗?(学生思考并猜想、回答)教师引导:那么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学生思考后,请学生来回答,应该会想到拿这两个带电体相互靠近并观察现象)追问:什么样的现象才说明是同种电荷?(学生可能会说相互排斥,有的是预习了,有的是根据小学科学中关于磁体的作用类推的)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问:那么同种电荷之间真的是相互排斥吗?你如何证明引导学生找到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带电体(比如两根玻璃棒),注意:要使学生明白必须要采用一块丝绸来摩擦玻璃棒才能获得同种电荷再将带电体悬挂起来或者用旋转支架支撑起来(这里,我在准备实验器材时,事先准备了旋转支架,并在玻璃棒和橡胶棒的重心钻了孔),因为用细线悬挂的带电体不容易停下来,观察实验时不方便,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是旋转支架,如图1。
(关于多次实验)提问:仅仅用这一组玻璃棒就能探究得到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不能)那么应该怎么操作?(采用不同的材料多次实验)比如我这还有橡胶棒,用丝绸摩擦后它们也能带上同种电荷,我给1、3排的同学准备了玻璃棒和丝绸,2、4排的同学准备了橡胶棒和毛皮,当然我还为部分小组准备了吸管及其它器材,如图2。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
2、教师请三个不同的小组来分享实验现象:玻璃棒——玻璃棒:排斥;橡胶棒——橡胶棒:排斥;吸管——吸管:排斥。
总结:每一组的两个带电体都是带上同种电荷,而实验现象是排斥,那么说明:同种电荷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但是我们最初是问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是相同的?那接下来应该怎么操作?(学生思考回答:拿它们两个相互靠近管擦实验现象,如果排斥,则是同种,如果吸引则是不同的)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间合作进行实验,1、3排同学向后转。
3、教师请某一个小组分享实验现象:玻璃棒——橡胶棒:吸引。
这个现象和刚才的三次现象是不同的,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是不同的电荷,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发现了两种电荷,那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学生猜想)那如何检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小组间合作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带电体拿来实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1电是什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1 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以及电势等基本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电的产生、电的传输和电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能够运用电的基本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现象,如静电、闪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本质是什么。
2. 知识点讲解:(1)电荷:介绍电荷的定义、正负电荷的产生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电荷守恒定律: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电场:介绍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以及电场线的表示方法。
(4)电势:讲解电势的概念、电势差以及电势能。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些与电相关的实例,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的基本概念。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电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实验,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电场线的演示实验等,增强学生对电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1 电是什么一、电荷1. 定义:……2. 正负电荷:……3. 相互作用规律:……二、电荷守恒定律1. 内容:……2. 意义:……三、电场1. 概念:……2. 电场强度:……3. 电场线:……四、电势1. 概念:……2. 电势差:……3. 电势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章教材介绍了摩擦起电、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础。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静电,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探究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荷的分类、摩擦起电的实质◆课前准备塑料梳子、毛皮、玻璃棒、丝绸、橡胶棒、验电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生共同列举电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入什么是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知识讲解:(一)摩擦起电展示图片并填空: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播放视频并填空: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__________。
总结: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使物体带了电荷。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师生共同列举,解释以下现象。
(1)擦拭镜面的时候,为什么玻璃面上会有一层绒毛?(2)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讨论:自然界中的电荷都是一样的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播放实验视频,填空。
2018秋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教案:第1节电是什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重点难点重点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2.电荷量及单位.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学准备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气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播放录像“女孩头发竖起来”.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讲述: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两种电荷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学生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归纳: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学生观察验电器实物,了解验电器的主要构造.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思考:验电器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的角度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4.电荷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电荷的概念、单位、符号、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播放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讲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十几库仑.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5.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完成随堂测评.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知识.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板书设计一、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沪科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怒发冲冠”,设疑导入。
二、新课教学板书展示:探究摩擦起电实验的图片。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师点拨: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阅读迷你实验室。
师:从“迷你实验室”可知,两气球相互排斥,这是为什么呢?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大屏幕展示:课本图14-3所示的实验。
得出结论: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即学即练: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5、思考:(1)你能解释“怒发冲冠”的原因了吗?(2)散开的塑料绳越捋越开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呢?(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育专用】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是什么、让电灯发光,学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学习测量电压.本章共分5节:1.第1节“电是什么”,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静电感应及静电现象的应用,知道验电器的作用及原理.2.第2节“让电灯发光”,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3.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4.第4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三,实验探究:(一)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三)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5.第5节测量电压,本节讲述了电压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怎样使用电压表,用电压表测电压(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测串联电路的电压和测并联电路的电压).【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静电感应及静电现象的应用;②知道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会画简单的电路;③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④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⑤知道电压,会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知道串、并联中电压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在认识电流、电压的过程中,感受类比的科学探究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过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③明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7.5课时.第一节电是什么………………………………………………………1课时第二节让电灯发光……………………………………………………1课时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5课时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2课时第1课时电流电流表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第五节测量电压………………………………………………………2课时第1课时电压电压表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3.知道静电感应和静电现象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在验电器和静电感应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静电感应.【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做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干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飘起来”,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是什么”.【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57-6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及静电现象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摩擦起电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结论.实验1:学生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实验2:学生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师请同学们实验1和实验2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实验1中,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2中,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吸附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两种电荷、验电器一、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桌面老师提供的器材按课本图14-2和图14-3进行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和归纳实验结论,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两种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国际单位中,电荷量Q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二、老师出示验电器,介绍其结构,并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用不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3)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师生互动归纳总结】: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静电感应、静电现象的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生: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师什么是静电感应?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生: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都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漆等.【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1作业1 2 3 4 5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摩擦吸引轻小物体.2.不一定一定3.D4.D5.因为门把手等因摩擦带了电.1.本节课中,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的实验简便易做,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来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找到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2.通过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应用学习,让学生具有了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去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静电现象及其应用.3.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电中性”是指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呈电中性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而已.。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4.1电是什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4.1 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第1节《电是什么》。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的定义、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的定义: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2. 电荷的性质:电荷有正负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的概念,掌握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能够解释常见的静电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毛皮、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接触带电等)引发学生对电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的定义、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等,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1 电是什么概念: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电荷:有正负两种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并解释产生静电的原因。
2. 列举两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3. 思考:为什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第14章了解电路第1节电是什么教案学案教学设计(2)
第1节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二、教学重难点1.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2.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
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摩擦起电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
这时物体带静电。
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新版)沪科版
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一上课,多媒体显示雷公电母,电闪雷鸣,用声音和画面给学生心灵以震撼。 2002年7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雷击火灾,先后出现了大小19个火场、几十个火点,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雷击火灾。老师:雷公电母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掌管雷电的神,传说中他会给犯罪的人以惩罚。难道以上现象是雷公电母给人类的惩罚吗?我们赶快来学习这一课,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其实,电早已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身边摩擦起电的事例的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增加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动展开教学。
五、教具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把、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验电器,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及带电的多少。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请看: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
1、电器的工作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电使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
3、无线电通讯使我们走的更远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电是什么学点1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观察图14-1-1,回答下列问题:图14-1-1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梳子、塑料棒能够__吸引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带了电__,或者说带了电荷。
问题2:在两幅图中,梳子、塑料尺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带电的,物理学中把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__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__。
学点2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探究教材P59的实验,同时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图14-1-2实验1:如图14-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__远离__,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__排斥__。
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__远离__,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
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__靠近__,说明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问题1:摩擦起电现象中,物体带了电荷,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一种与用__丝绸__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毛皮__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问题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排斥__,异种电荷互相__吸引__。
2018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电是什么word导学案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体验中熟悉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明白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讨电荷间的彼此作用规律。
3.熟悉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明白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验电器的原理及电荷的移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何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注意过吗?今天咱们就通过学习解释这些现象。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摩擦起电自主阅读教材P57~58内容,完成问题1。
1.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何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适应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知识模块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自主阅读教材P58~60,完成下列问题。
2.自然界存在哪几种电荷?观看视频,探讨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答:①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②电荷间的彼此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彼此排斥,异种电荷彼此吸引。
3.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用验电器可否查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或负电荷?答: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彼此排斥。
用验电器只能查验物体是不是带电,不能查验出它的正负电性。
4.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前者带正电荷,后者带负电荷,而且后者不时刻刻都在绕着前者旋转。
5.一个物体没有带电的原因是( C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C.物体内部正电荷数与负电荷数相等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等6.按照原子结构尝试分析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是什么
观察图14-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1
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梳子、塑料棒能够__吸引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带了电__,或者说带了电荷。
问题2:在两幅图中,梳子、塑料尺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带电的,物理学中把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
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__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__。
学点2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探究教材P59的实验,同时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14-1-2
实验1:如图14-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__远离__,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__排斥__。
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__远离__,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
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__靠近__,说明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问题1:摩擦起电现象中,物体带了电荷,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一种与用__丝绸__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毛皮__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问题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排斥__,异种电荷互相__吸引__。
学点3 验电器
操作如图14-1-3所示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3
问题1:由图(a)和(b)可知,验电器由__金属球__、__绝缘塞__、__金属杆__和金属箔组成,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__金属箔__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__同种电荷互相排斥__而张开。
如图(b)和(c)所示,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__越大__。
问题2:由问题1可知,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__物体是否带电__,它的工作原理是__同种电荷互相排斥__。
学点4 摩擦起电的实质
结合教材P60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根据原子的核式模型可知,原子核带__正__电荷,核外电子带__负__电荷。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呈__中性__,即__不显电性__。
若中性原子失去电子,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和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此时,原子显示出带__正电荷__;若中性原子跟另外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此原子就显示出带__负电荷__。
例如,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某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负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正__电。
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__。
学点5 静电感应和静电现象的应用
问题1:如图14-1-4所示,当带电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会导致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__吸引__到带电体的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__排斥__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图14-1-4
问题2:列举静电现象的应用及防护。
[答案] (1)静电现象的应用:除尘、喷涂、印花、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
(2)静电现象的防护: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形成火花放电。
如用导线使设备接地,在建筑物的高处安装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