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流程及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解读的流程及要领
摘要语文课程富含大量有价值意义的读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剖析,挖掘其中的价值元素,梳理文本的结构序列,建构文本实施方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价值梳理序列实施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千年古语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有准备的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它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得到多次的验证,继而被人们默认、接受,并融于思想行为当中。作为承载文化发展的教育也吸收了这一思想,并积极地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实践。那么,我们的教学到底要“预”什么?怎么“预”?我想,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剖析,挖掘其中的价值元素,梳理文本的结构序列,建构文本实施方案,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一、把握文本价值的取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富含大量的人文读本,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精神塑造。”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文本,同样一个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众多的解读文本中,有的是偏离文本实际意图,更有的为迎合学生、迎合观众、迎合某种理论而肆意曲解文本,扭曲文本中的价值取向,从而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失去发展的正确轨道。
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首先应抓准文本中的价值取向,提炼文本中的价值元素,寻找文本价值与学生成长过程共通的契合点,从而让文本的价值得以彰显。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价值定位: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叶绍翁在春天里到友人那里游玩的所见、所感,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学意蕴。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诗人拜访友人因主人不在家而无法进入园子观赏园内景色的事由,但诗人在这里写得非常含蓄婉转——“猜想”主人恐因怕鞋印弄坏了青苔,才不开“柴扉”。由于有了“应怜”青苔的猜想,才引出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乍一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游玩春景的诗,但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诗人是想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再现春景无限、春光盎然、春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命题。这样这首诗的价值取向就豁然出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当我们确定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就能让文本的真正价值得以彰显。
二、梳理文本“类”的序列
长期以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常常因“教教材”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干扰,无形之中形成了“点状思维”和“割裂式思维”的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师在分析文本时,会将思维的触角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点”,试图通过这个“点”将文本中的
所有的知识都给挖掘出来,试图通过这个“点”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然而,当我们对这个“点”进行“深耕细作”时,打破了这个“点”所固有的平衡,从而让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辨方向。因此当教师对具体文本进行剖析后,还要对文本进行“结构化”的梳理,理清文本在教材体系中的序列,摸清文本在课程中的育人价值,从而让这个“个”与这一“类”有机统一起来。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价值梳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儿童和富有生命力的花儿,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如果仅从此课文的角度来分析,就会从“儿童”“花儿”两个方面来再现作者的心境,就会出现文本的价值与教材编排价值的出入。当我们跳出这个文本,从这一单元来分析,就会发现编者在编排这一单元时,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春光无限”。因为这一单元共有5篇文章,分别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和《古诗两首》。它们的主题分别是:植树后所呈现的春意、伟人看望的暖意、像花一样的儿童、做事如腊梅一样的早和富有生命力的红杏。当我们从单元“类”的角度再来分析文本时,我们的文本剖析就会因主题明确而淡定自若,就会出现张庆老师所说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感。
三、建构文本实施方案
“如记得一位ceo在一次商讨公司新的突破点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果我们只想到突破点,而没想如何实现这个突破点的话,那么这样的会议是无效的。”同样,无论我们如何剖析文本,无论我们从什么视角来整合教材,如果不能建构起文本实施的具体方案,那么这样的剖析也是无效的。因此,当教师通过剖析、梳理掌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后,还要建构起文本价值实施的具体方案。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价值实现。当我们剖析了此诗的价值取向后,并梳理出这一单元的编排意向后,我们就可以确定“春光无限”这一大的主题,以及在这一大的主题下整合“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生命力”这一具体价值理念。这样既可以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又可以实现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定位,如选择清晰的教法,安排有效的教学流程,形成可行的学法指导——让文本价值真正与学生零距离。
文本解读犹如战争中的粮草,只有做到先行、有序、有可操作性,方能在教育教学这块战场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