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景向月
(完整版)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完整版)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4eec3b64e009581b6ad9eb3f.png)
duō duìshǎo,yì duì nán 多对少,易对难hǔ jù duì lónɡ pán虎踞对龙蟠lónɡzhōu duìfènɡniǎn 龙舟对凤辇bái hè duìqīnɡ luán白鹤对青鸾fēnɡxīxī,lù tuán tuán 风淅淅,露漙漙xiùɡǔ duìdiāoān绣毂对雕鞍yú yóu hé yèzhǎo鱼游荷叶沼lù lìliǎo huātān鹭立蓼花滩yǒu jiǔruǎn diāo xī yònɡjiě有酒阮貂奚用解wú yú fénɡ jiá bìxū tán无鱼冯铗必须弹dīnɡɡùmènɡsōnɡ丁固梦松kē yèhū rán shēnɡ fùshànɡ柯叶忽然生腹上wén lánɡ huà zhú文郎画竹zhīshāo shūěr zhǎnɡ háo duān 枝梢倏尔长毫端hán duìshǔ,shī duìgān寒对暑,湿对干lǔyǐn duì qí huán鲁隐对齐桓hán zhān duìnuǎn xí寒毡对暖席yèyǐn duì chén cān夜饮对晨餐shūzǐ dài,zhònɡ yóu ɡuān 叔子带,仲由冠jiárǔ duì hán dān郏鄏对邯郸jiā héyōu xià hàn嘉禾忧夏旱shuāi liǔ nài qiū hán衰柳耐秋寒yánɡliǔlǜzhē yuán liànɡ zhái 杨柳绿遮元亮宅xìnɡhuāhónɡyìnɡzhònɡ ní tán 杏花红映仲尼坛jiānɡshuǐ liúchánɡ江水流长huán rào sìqīnɡ luó dài环绕似青罗带hǎi chán lún mǎn海蟾轮满chénɡmínɡ rú bái yù pán澄明如白玉盘【解析】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声律启蒙十四寒课件
![声律启蒙十四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cefe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a.png)
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
上联出自《战国策 ·燕一》。战国时,燕昭王想延揽人才,问 郭隗该用什么办法。郭隗说,从前有个君王想寻求千里马, 悬赏千金,三年后,有人送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君王用五 百金买下了死马的骨头。此事传出去以后,不到一年,就有 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于是燕昭王就用重金礼聘郭隗,别国 的贤才听到此事,便纷纷来投奔燕国。好(音hào ), 喜欢。 下联出自《后汉书》卷53 《周黄徐姜申徒列传》。食猪处士 指东汉人闵仲叔。他老病家贫,不能每天买肉吃,只好"日买 猪肝一片",屠夫有时嫌他买得太少而不肯卖给他。安邑县令 昕说后,下令要宫吏每天买肉送给他。闵仲叔觉得很奇怪, 知道真相后感叹地说:“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 我闵仲 叔难道能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连累安邑的百姓吗?)说 就马上从安邑搬到沛县去了。处士,有气节有才干但不出来 做官的人。
吃饭没有鱼呀。)后来孟尝君满足了他的各项愿望,四设也 运用自己的智谋,使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
安安稳稳地当了几十年的柄很长的剑,考古出土的楚器中常见; 一说即长剑
5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 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三同志 ·吴志 ·孙皓传》之注所引张 勃的《吴录》。丁固字孟仁,在东吴任尚书,忽然梦见腹上 长了棵松树,他就对别人说:"松'字拆开是‘十八公’,再过十 八年我大概会升到三公的位置。”过了十八年,果真做了三公。 下联出自《宋史 ·文同传》。文同,字与可,宋朝人,元丰年 间曾任湖洲太守,故也称文湖洲。他善画山水,特别擅长画 墨竹,曾说过:“画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节节叶叶为之。”倏
10
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 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海蟾:月亮的代称。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见《淮南子 ·精神
声律启蒙十四寒
![声律启蒙十四寒](https://img.taocdn.com/s3/m/ef2a3058524de518974b7daf.png)
声律启蒙•十四寒之一du o du i sh a o, y i du i n dn多对少,易对难h u j u du i l o n g p an虎踞对龙蟠l o n g zh ou du i f e n g ni an 龙舟对凤辇b ai h e du i白鹤对青鸾f e ng x i x i 风淅淅,露溥溥xi u gu du i 绣毂对雕鞍y u y ou h e 鱼游荷叶沼l u l i li ao hu a t an鹭立蓼花滩y ou ji u ru an di ao x i y o n gji e有酒阮貂奚用解w u y u f e n g ji a b i x u t an无鱼冯铗必须弹d i n g gu me n g s o n g丁固梦松k e y e h u r an sh e n g f u sh an g柯叶忽然生腹上w en l a n g hu a zh u文郎画竹zh i sh ao sh u er zh a n g h ao du an枝梢倏尔长毫端q i n g lu anl u tu an tu an di ao any e zh ao声律启蒙•十四寒之二h an du i sh u,sh i du i g an衰柳耐秋寒寒对暑,湿对干y a n g li u l u zh e yu an li a n gl u y in du i q i hu an zh ai鲁隐对齐桓杨柳绿遮元亮宅h an zh an du i n u On x i x i n g hu a h O n g y i n g zh o n g n i寒毡对暖席t any e y in du i ch en c an杏花红映仲尼坛夜饮对晨餐ji a n g shu i li u ch a n gsh u z i d a i,zh o n g y Ou g u an江水流长叔子带,仲由冠hu a n r ao s i q i n g lu O d aiji a r u du i h an d an环绕似青罗带郏鄏对邯郸h ai ch an l un m anji a h e y ou xi a h an海蟾轮满嘉禾忧夏旱ch e n g mi n g r u b ai y u p anshu ai li u n ai qi u h an澄明如白玉盘【解析】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声律启蒙十四寒(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30ba5769ad02de80d5d8402c.png)
duōduì shǎo,yìduìnán 多对少,易对难hǔjùduìlónɡpán虎踞对龙蟠lónɡ zhōu duìfènɡ niǎn 龙舟对凤辇bái hèduì qīnɡluán白鹤对青鸾fēnɡ xī xī,lùtuán tuán 风淅淅,露漙漙xiùɡǔduì diāo ān绣毂对雕鞍yúyóu héyè zhǎo鱼游荷叶沼lùlì liǎo huā tān鹭立蓼花滩yǒu jiǔ ruǎn diāo xīyònɡ jiě有酒阮貂奚用解wúyúfénɡjiábì xūtán无鱼冯铗必须弹dīnɡɡùmènɡ sōnɡ丁固梦松kēyè hūrán shēnɡfùshànɡ柯叶忽然生腹上wén lánɡhuàzhú文郎画竹zhī shāo shūěr zhǎnɡháo duān 枝梢倏尔长毫端hán duì shǔ,shīduì gān 寒对暑,湿对干lǔ yǐn duìqíhuán鲁隐对齐桓hán zhān duì nuǎn xí寒毡对暖席yè yǐn duìchén cān夜饮对晨餐shū zǐdài,zhònɡyóuɡuān 叔子带,仲由冠jiá rǔduìhán dān郏鄏对邯郸jiāhé yōu xiàhàn嘉禾忧夏旱shuāi liǔnài qiūhán衰柳耐秋寒yánɡ liǔ lǜ zhēyuán liànɡzhái 杨柳绿遮元亮宅xìnɡ huāhónɡyìnɡzhònɡnítán 杏花红映仲尼坛jiānɡ shuǐliúchánɡ江水流长huán rào sì qīnɡluódài环绕似青罗带hǎi chán lún mǎn海蟾轮满chénɡmínɡrúbái yùpán澄明如白玉盘【解析】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小学综合实践《声律启蒙》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声律启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8a3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8.png)
小学综合实践《声律启蒙》教案声律启蒙教案声律启蒙是我们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清代散文家严复创作的一本启蒙读物,以童蒙训诂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诗词歌赋,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开拓视野。
为了更好地教授声律启蒙,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律启蒙的意义及其作者严复的背景。
2. 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各类诗词形式和修辞手法。
3. 通过朗读和鉴赏,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律启蒙的背景介绍。
2. 带有注释的选读诗词(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诗句)。
3. 鉴赏几首经典诗词,让学生体验其中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讲解严复的作品定位和目的。
解释声律启蒙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诗词研讨(25分钟)选择几首简单的诗词给学生阅读,带有注释以帮助理解。
鼓励学生朗读,并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韵律之美和修辞手法。
例如:《咏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他们理解诗句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声律修辞手法。
3. 鉴赏经典作品(40分钟)选择几首经典的诗词,让学生欣赏其韵律之美。
建议选择以下几首:《燕歌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朗读诗句,并配上简单的配乐,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音乐之美。
教师可提问学生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小结和延伸(10分钟)对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醒他们要多加练习,用心去感受和创作诗词。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课堂讨论、朗读等。
2. 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否能够理解其中的韵律之美和修辞手法。
3.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几句诗句,展示给全班分享。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fccdd890c69ec3d4bb751b.png)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屮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冇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眷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屮秋节是我们屮国人的传统节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可怜九月初三日,銘似真珠月似弓。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五)当堂背诵四.学习《水调歌头》(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冇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冇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一一望月写景;下阕一一,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五)探究学习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六)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学生跟唱。
(七)当堂背诵.五.学习《我的思念是圆的》(一)作者简介(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1.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声律启蒙完整讲解教案
![声律启蒙完整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f69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c.png)
声律启蒙完整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声律启蒙完整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声律启蒙》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2. 分析《声律启蒙》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3.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声律启蒙》原文;2. 课堂展示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学生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引发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探索欲望。
2. 提问:你们对《声律启蒙》有什么了解?你们对诗歌有什么认识?讲解作者和背景:1. 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纳兰性德,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享《声律启蒙》的创作意图: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作者对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分析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1. 解读《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格律,如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 分析《声律启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其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理解主题和意义:1.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主题,如人生哲理、爱情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声律启蒙》对于现实社会和个人成长的启示和意义。
诗歌欣赏和创作:1. 选取《声律启蒙》中的几首诗歌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时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创作一首诗歌。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声律启蒙》的理解和记忆。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欣赏诗歌的世界。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声律启蒙》中的其他诗歌,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42 声律启蒙十四寒(三)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42 声律启蒙十四寒(三)](https://img.taocdn.com/s3/m/0395be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4.png)
十四寒 (三)
一起来欣赏
原文朗读
十四寒 (三) h横énɡ 对duì s竖hù,zh窄ǎi d对uì k宽uān,h黑ēi 志zhì d对uì d弹àn w丸án。
zhū lián duì huà dònɡ cǎi jiàn duì diāo lán
朱帘 对画 栋,彩 槛 对雕 栏。 c春hūn既jì l老ǎo ,夜yè 将jiānɡ 阑lán,百bǎi辟pì d对uì q千iān ɡ官uān。 h怀uái 仁rén ch称ēnɡ z足ú z足ú ,b抱ào义yì m美ěi b般ān b般ān。
hǎo mǎ jūn wánɡ cénɡ shì ɡǔ shí zhū chù shì jǐn sī ɡān
好 马君 王 曾 市骨,食猪 处士仅思肝。
shì yǎnɡ shuānɡ xiān yuán lǐ zhōu zhōnɡ xié ɡuō tài
世 仰 双 仙,元 礼舟 中 携 郭 泰,
rén chēnɡ lián bì xià hóu chē shànɡ bìnɡ pān ān
人 称 连璧,夏 侯 车 上 并 潘 安。
谢谢·观看
历史典故
这个苏秦,他后来帮燕昭王报了大仇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在这之前,燕国发生了一次内乱。燕国南 边的齐国就趁机打了进来,把燕国给打败了,抢走了燕国祖传的宝贝 ,还要求燕国凡事都要听从齐国的安排。 齐国这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嘛,燕昭王对齐国恨得牙痒痒,等他当上国 君以后,就一直想要报这个仇。可燕国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燕昭王 只能强压怒火,装出一副特别听话的样子。 燕国要想强大起来,就需要有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于是,就有了咱 们前面说的那个故事,燕昭王接受了郭魄的建议,招揽了一大批人才 。这些人为燕昭王出主意、想办法,燕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强大起 来了。 燕国虽然比原来强大了一些,但还是没法自己来对抗齐国。苏秦就 带着燕昭王的命令,到了齐国。干嘛去呢?当间谍。 苏秦先假装自己是来投奔齐王的,齐王看他是个优秀的人才,就让他 呆在自己的身边。苏秦趁机给齐王出了好多馊主意,让齐国不知不 觉间,成为了全天下共同的敌人。 苏秦都出了哪些慢主意呢?他让齐王先是联合周边国家,组织了一 个联盟,去攻打强大的秦国:又趁着大家和秦国打仗的时候,自己偷 偷吞并了一个叫宋国的小国家。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2256a5aa00b52acec7ca55.png)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 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五)当堂背诵四.学习《水调歌头》(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五)探究学习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0cf74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0.png)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等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通过想象、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作者、背景、内容等知识,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等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提高朗读水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等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画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景象。
1. ◦ ◦ ◦2. ◦ ◦ ◦3. ◦ ◦ 1. ◦ ◦ 2. ◦ 1. ◦ ◦ 2. ◦ ◦ 3. ◦ ◦4. ◦ ◦5.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大自然的景象?你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讲授新课教师介绍诗歌的作者车万育,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完整版)《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景向月
![(完整版)《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景向月](https://img.taocdn.com/s3/m/783939e6561252d381eb6e58.png)
《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景向月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邦巴小学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等等,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及人格方面的渗透教育。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从读、解、诵、拓四个环节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放开手让学生去学习,教师适当时候进行点拨,做好调控课堂学习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以“寒”为韵的字。
会根据所学内容去填空。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讲解,能够体会词的对仗和押韵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句子的韵味美感。
积累对对子,写诗句中对仗的方法,感悟故事启示。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交流诵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联引入。
说说自己家门上贴的对联,对联中含有哪些对子。
其余可作补充。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对本课的学习,对对子的强烈欲望】二、初读课文,读熟练(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提出层次要求(多媒体出示):读正确、流利,熟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学生有目标读课文,达到会诵读的目的】1.学生大声自由地读课文。
自己对照读,尽量达到要求。
2.小组内读。
小组长组织组员读。
正音。
3.小组展示读。
读正确、流利、熟练。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一)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不懂之处教师可适当作解释。
【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从教师的适当解释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二)体会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韵味,知道押“寒”韵的词都有哪些。
学生边读边勾画。
【了解押韵的词,体会对仗和押韵】(三)说一说押“寒”韵的词。
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一读。
(四)多种对读。
在理解了押韵的基础上多种对读,对读中体会韵味。
【从多种读中体会《声律启蒙》的韵味】1.全体男女生齐对:全部男生和女生交替对读。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f969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b.png)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其中的片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声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第二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3. 第三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4. 第四课时: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及文中的声律知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采用背诵法,加强学生对文中经典片段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中的经典片段。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律知识,能够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律启蒙》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律启蒙》原文,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14课 唐诗五首 学案(含答案)
![第14课 唐诗五首 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de0db76c66137ef061947.png)
第14课唐诗五首学案(含答案)第14课唐诗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秋暝2浣女3渚清4潦倒答案1mn2hun3zh4lio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盘旋。
2使动用法,使暗。
3弹奏乐器。
4一生。
5失意的样子。
6“归浣女”,妇女们洗完衣衫回家。
这里的“归浣女”是倒装句式,正常语序是“浣女归”。
“下渔舟”,小渔船顺流而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a9413c5c376baf1ffc4fadf7.png)
十四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赏析《水调歌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解决字词,正确诵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宫què()乘.风()琼.楼()绮.户() chán()娟⑵了解作者。
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____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是___________派的代表,如______________。
与其父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
2.二读课文,了解背景,结合注释,熟知内容。
⑴查阅资料,了解本词创作背景。
⑵解释加点词语:把.酒问青天()宫阙.()何事..()何似.在人间()低绮户..()..()婵娟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⑶整体感知①全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概括括词上下阕(内容):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疑问。
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动探究㈠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知识点。
㈡自由朗读,学生互评㈢探究:1.上阕开头两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结合词前小序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矛盾的心理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阕是什么引起“离人”无眠的?作者是怎样想通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句子,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巩固总结1.感情诵读《水调歌头》。
14.《笠翁对韵》十四盐教案 国学经典
![14.《笠翁对韵》十四盐教案 国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43b8d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4.png)
分段教学
十四盐其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风台谏,而堂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沟R,三径隐随潜.一剑成功堪忸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加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笑悟时拈.
然而他的游说行动如惨遭失败,在各国君王那里遭到了拒绝和轻视.尤其是在多次建议秦王用连横策略兼并其他国家时,被秦王以他的想法都是空谈的理由而拒绝.
长时间的游历使苏秦用尽了钱财,身上的衣物也没有完好的了,最后他只能无奈回家.回到家后,即使被游说的失败与家人冷漠的态度而打击,苏秦仍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再一次努力钻研,刻苦读书,坚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繁归獭祭,体艳却J⅛奁.
【讲解】:文繁归照(后)祭: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领祭,水殿捕到鱼,就摆在岸边,如同作祭祀.吴炯《五总志》云:"唐学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撅祭鱼’.“
体艳别香奁(Iian):唐1弋诗人韩偃,早年诗作多写他情,以妇女、琐事为题材,辞滋华丽,有"香桂体"之称.
激趣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货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一对联.
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荻得等)针倾听,感悟对性点评。
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五代后蜀主孟超)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饭店佳联)池中荷叶鱼;摩,梁上蛛丝燕子帘.(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教育学习文章】XX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XX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9d0070b4c2e3f56276322.png)
XX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十四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
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走近作者王建,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
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
作者正任密州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之作。
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冷露丙辰宫阙朱阁绮户婵娟琼楼玉宇三、合作探究赏析《十五夜望月》.二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笠翁对韵》上卷十四寒详解
![《笠翁对韵》上卷十四寒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0b29e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0.png)
《笠翁对韵》上卷十四寒详解笠翁对韵十四寒家对国,治对安。
地主对天官。
【地主】指住在本地的人。
如:尽地主之谊。
也指拥有土地不劳而获的人。
【天官】《周礼》有天官冢宰。
另有多种解释。
(1).官名。
《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
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
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诸选,条目猥多,法例参错,吏奸深远。
”明何景明《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乃复试于天官,去取加详焉。
”(2).借指吏部尚书。
清戴名世《答赵少宰书》:“而足下出持节钺,入贰天官。
”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老夫不敢,还是天官大人先行。
”(3).泛指百官。
《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
”《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
”王先谦补注:“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
”《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李善注:“蔡邕《独断》:‘百官小吏曰天官。
’”(4).指官职。
唐王维《责躬荐弟表》:“久穷天官,每惭尸素。
”(5).天文;天象。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
”《史记》有《天官书》,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
官者,星官也。
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后汉书·崔瑗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宋梅尧臣《观杨之美画》诗:“天官乘车建朱旗,赤旛前亚风卷披。
”清李渔《奈何天·锡祺》:“小圣,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声律启蒙上平声【十四寒】
![声律启蒙上平声【十四寒】](https://img.taocdn.com/s3/m/c0fe593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c.png)
声律启蒙上平声【十四寒】车万育编著郑文光注声声律启蒙上平声【十四寒】(一)多对少,易对难,平仄仄,仄仄平,虎踞对龙蟠。
仄仄仄平平。
龙舟对凤辇,平平仄仄仄,白鹤对青鸾。
仄仄仄平平。
风淅淅,露漙漙,平仄仄,仄平平,绣毂对雕鞍。
仄仄仄平平。
鱼游荷叶沼,平平平仄仄,鹭立蓼花滩。
仄仄仄平平。
有酒阮貂奚用解,仄仄仄平平仄仄,无鱼冯铗必须弹。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丁固梦松,平仄仄平,柯叶忽然生腹上;平仄仄平平仄仄;文郎画竹,平平仄仄,枝梢倏尔长毫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寒对暑,湿对干,平仄仄,仄仄平,鲁隐对齐桓。
仄仄仄平平。
寒毡对暖席,平平仄仄仄,夜饮对晨餐。
仄仄仄平平。
叔子带,仲由冠,仄仄仄,仄平平,郏鄏对邯郸。
仄仄仄平平。
嘉禾忧夏旱,平仄平仄仄,衰柳耐秋寒。
平仄仄平平。
杨柳绿遮元亮宅,平仄仄平平仄仄,杏花红映仲尼坛。
仄平平仄仄平平。
江水流长,平仄平平,环绕似青罗带;平仄仄平平仄;海蟾轮满,仄平平仄,澄明如白玉盘。
平平平仄仄平。
(三)横对竖,窄对宽,平仄仄,仄仄平,黑志对泥丸。
仄仄仄平平。
朱帘对画栋,平平仄仄仄,彩槛对雕栏。
仄仄仄平平。
春既老,夜将阑,平仄仄,仄平平,百辟对千官。
仄仄仄平平。
怀仁称足足,平平平仄仄,抱义美般般。
仄仄仄平平。
好马君王曾市骨,仄仄平平平仄仄,食猪处士仅思肝。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世仰双仙,仄仄平平,元礼舟中携郭泰;平仄平平平仄仄;人称连璧,平平平仄,夏侯车上并潘安。
仄平平仄仄平平。
•《声律启蒙》注声合集上平声【一东】•声律启蒙上平声【二冬】•声律启蒙上平声【三江】•声律启蒙上平声【四支】•声律启蒙上平声【五微】•声律启蒙上平声【六鱼】•声律启蒙上平声【七虞】•声律启蒙上平声【八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
景向月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邦巴小学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等等,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及人格方面的渗透教育。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从读、解、诵、拓四个环节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放开手让学生去学习,教师适当时候进行点拨,做好调控课堂学习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以“寒”为韵的字。
会根据所学内容去填空。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讲解,能够体会词的对仗和押韵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句子的韵味美感。
积累对对子,写诗句中对仗的方法,感悟故事启示。
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交流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联引入。
说说自己家门上贴的对联,对联中含有哪些对子。
其余可作补充。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对本课的学习,对对子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读熟练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提出层次要求(多媒体出示):读正确、流利,熟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学生有目标读课文,达到会诵读的目的】1.学生大声自由地读课文。
自己对照读,尽量达到要求。
2.小组内读。
小组长组织组员读。
正音。
3.小组展示读。
读正确、流利、熟练。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
(一)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不懂之处教师可适当作解释。
【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从教师的适当解释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
(二)体会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韵味,知道押“寒”韵的词都有哪些。
学生边读边勾画。
【了解押韵的词,体会对仗和押韵】
(三)说一说押“寒”韵的词。
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一读。
(四)多种对读。
在理解了押韵的基础上多种对读,对读中体会韵味。
【从多种读中体会《声律启蒙》的韵味】
1.全体男女生齐对:全部男生和女生交替对读。
交替拍手对读。
2.男女生单独对: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单独对读。
3.师生对:老师和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对读。
4.优秀生与全班对:读的好的学生和全体学生对读。
5.个别挑战对:自由组合挑战对读。
击掌对读。
四、熟读成诵
(一)教师指导提示下的试背。
教师出示每句开头,学生试背后面的句子。
(二)成诵。
反复读中背会本课。
【通过欢快、愉悦的节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句子的韵味。
】
五、拓展运用
(一)出示故事:冯谖弹铗。
(二)学生读一读,了解故事内容。
并进行叙述。
(三)说说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带给我们的启示,获得思想上的人格渗透教育。
】
六、练习巩固
多媒体出示,学生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惟落晖。
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明朝卖杏花。
2.荷叶沼对________,嘉禾忧旱对_______
市骨君王对________,江似青罗带对________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寒”的押韵,巩固《声律启蒙》的多种读法,故事给学生的思想教育】
八、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十四寒
一、押韵寒:干餐冠邯郸旱坛满盘------
二、对仗工整(上联与下联):如
单字对:寒——暑
双字对:鲁隐——齐桓
三字对:叔子带——仲由冠
三、故事启示
冯谖不卑不亢孟尝君以诚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