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教育的转变,小学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健康成长,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摇篮。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德育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如道德讲座、班会活动、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德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构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模式,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们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方针和成果,了解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社会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境,了解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参与也是培养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与价值。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学校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小学生最主要的教育场所,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集会活动、校园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秩序。

其次,家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承担者,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应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当为学校提供支持与帮助,积极参与到小学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榜样和行为示范。

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履行教育责任。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阳光、正直的人格。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识,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素养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将就这一模式进行一一解析。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校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主体,负责制定并实施德育方案。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课程,设计德育活动,提供德育资源,组织德育评估等。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传授基本的道德准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准则。

学校还应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家庭在德育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品德教育的起点。

家庭中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德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德育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德育情况,与学校和社会共同配合培养孩子的品德。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品德,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

社会是小学生接触社会风气的重要场所,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范对小学生德育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引导,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和携手育人的局面。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无疑将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注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品德优良、道德高尚的小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构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天一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二)(讨论稿)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学生为本、德育为先。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天一中学作为一所新机制学校,经过从2006年至2012年五年时间的长期探索,于2012年提出“课堂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求在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德育细节、德育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试验,本学期正式推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全新德育模式,作为本次课堂改革的重要推动内容。

一.成长规划:培养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构建学生最佳发展的动力系统(一)学生成长规划的确立通过实施高素质人才工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领袖素质、绅士风度、淑女形象、国际视野,确保学生人人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确保三年走出学校与从不同。

全体学生要达到“四能四会”标准: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处会交,为学生升学、就业、走向国际和人生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有计划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有规划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建议编印校本教材《天一中学学生成功手册》,要求学生每日清晨对一天进行书面规划,学生高一进校对三年写下《人生规划书》,高三学生可以对高考目标作出详细的规划,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评比,使学生养成规划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的成长规划一旦确立,成长过程中就要有反思有评价。

两眼一争,开始竞争;两眼一闭,开始回忆。

回忆就是总结、回忆就是反思,反思是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每日晚上自习下课时,学生必须在《成功手册》上对一天的收获作书面总结,在一天学习任务上用红笔打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青少年一代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但德育却不是凭借这“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延伸。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认识“三位一体”和谐德育,拓宽德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

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学校德育做到了计划性和课程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正确的道德知识的学习、各种情境的设置,走进工厂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白生活中的对与错;《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师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认知程度、适时渗透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不足,学校来抓好和谐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和谐德育工作中,给予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设立集体奖项进行表彰。

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逐渐增强。

学校教育中个别化教育不足,家庭教育中个别教育优势弥补。

学校教育虽然大力提倡开展个别教育,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仍然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性。

这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就成为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孩子是在家长的直接关心和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脾气、爱好、习惯等家长是十分清楚的,教育针对性更强。

因此,学校的和谐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通过家访、电话等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使家长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品牌、行为习惯等,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各个学校和教育部门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方法和模式。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在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模式,通过教师、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一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教师——做为小学德育工作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是承担最重要角色的人,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德育工作经验,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思想理论和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有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课程,并能够利用日常教育工作细节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师的德育工作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品质,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面对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善于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塑造良好的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规律和纪律。

二、家长——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者和监督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长是相当重要的力量。

学校与家庭的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和家庭的良好互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互动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方案,引导家长适时的进行家庭德育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行检测。

同时学校也会允许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主动向学校反映有关家庭教育的情况。

学校应该健全学校与家庭沟通渠道,保证双方的符合利益。

在学校工作日中,家长会定期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并要教育学生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

[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

[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

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浅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模式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马炳均摘要: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任何的教育体系都是系统性极强的,这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创新传统德育理念,打破常规,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体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这正是新形势下教育理念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一、德育新模式的实施背景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式样。

传统德育的模式是以课堂灌输道理和校内简单教化为主的标准样式。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与国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同时,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的巨大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对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校正努力探索和实践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这样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努力突破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德育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形成有效合理的德育运行机制,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变,学生的思想感情呈现了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倾向,学生违法违纪的现象日益严重。

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时的困难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其次,学生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口之家不断增加。

经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独生子女占的比例急剧增加,学校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都出现滞后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的情况。

在网络游戏和各种传媒的负面影响之下,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的失当,学生的思想行为极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第三,社区教育缺失,学生校外生活德育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学生极容易误入歧途。

目前,城郊农村城市化步伐加速,学生生活的社区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就需要运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扮演着各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色,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快乐和成就。

学校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专题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道德讲堂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修身养性,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不仅是学生的温暖港湾,更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土壤。

德育工作中,家长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接触到正确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要注重亲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孝心和友爱之心。

还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亲近和信任。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

家庭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社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

在社会各个角落,孩子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际关系。

社会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应该给予学校合理的支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给予学校充分的空间和资源,共同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

社会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各种资源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社会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

为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三位一体”模式是指以德育主管领导、教师队伍、学生为三个主体,通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统一来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主管领导是“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

德育主管领导应设立专门德育机构,并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他们需要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规划和政策,确保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德育主管领导也需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发展,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队伍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教师队伍需要具有高度的德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案,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队伍还需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宗旨和对象。

他们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受益者。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和发展。

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亲爱集体等良好行为习惯。

“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统一。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小学德育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示范教学等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在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1. 引言1.1 概述小学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德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未来栋梁。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需要全力以赴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字数:219】1.2 介绍“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者负责规划和组织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和政策,确保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老师是“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重要一环,他们承担着引导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

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要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模式。

通过“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学校管理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情感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就是从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应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塑造良好的校风、人文和环境,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和措施,确保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其次,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在各个学科中注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通过学习实践、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与学习德育的互动联系,提高其德育素养。

最后,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是学生的首席老师,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和措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培养有思想、有品德、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力量的整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应以此模式为指导,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德育工作需要“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这个模式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扮演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课程,如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

这样学校就能为学生提供稳定、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庭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补充,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倡导诚实、勤劳、友爱和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指导孩子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接纳他人,增强孩子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力度,从家开始教育,扩展到社区和单位,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

社会是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教育环境,家庭与社会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如媒体、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等,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多个层面培养孩子的道德思想和意识,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发展,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摘要: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本文特别结合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对“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必要性、构建路径及方法展开讨论。

希望形成的内容对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模式构建前言:新世纪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该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充分对接。

这其中建立小学德育目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沟通机制,保证工作顺利衔接;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素材库,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互评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建构的重要抓手。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构建依据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主要是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为依据。

陶行知对传统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十分痛恨,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和社会发展同步的人才,只有让学校和社会关联起来,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才能打破这一局面[1]。

在新世纪信息时代,小学生接收到了来自于网络以及生活中方方面面信息。

小学德育不可能仍然坚持以往的教育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对接社会,善于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来活化德育课堂,才能让小学生正确科学地看待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国家大事、世界格局,从而建立起应有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构建的必要性1.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德育教育闭环育人“德”为先,小学教育归根结底是“德”的教育[2],不管是各学科学习还是劳动教育,都是如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仅依赖学校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联合家庭、社会,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处在一个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环境里,让其形成社会认同感、家庭责任感、个人理想,并让三者能够合二为一推动小学生不断进步。

2.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小学德育工作需要众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管理者)、物力资源(各类场地、设备、设施)、财力资源(资金)。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厚的学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引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学校稳定、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正文一、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1、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课堂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各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以,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学习典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德育体系。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和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和管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和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提供了许多德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区服务站等,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奉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宣传教育,组织各类德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在子女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和价值观,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发展。

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支撑,社会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补充。

社会教育应该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精神。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感受社会情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支持,为学校和家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共同育人,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
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需要采用一种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其中“三位
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模式。

“三位一体”指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角色。

在这个模式下,家长是学生
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主要执行者,社会是重要辅助者。

首先,家长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要负责培
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工作。

其次,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执行者。

学校要制订全面可行的德育计划,有针对性地
开展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明确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学生积极对抗种种不正之风,依据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德育教育活动。

最后,社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辅助者。

社会是孩子的第二个家,除了家长和学校外,
社会尤其是社区和社会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和社会机构要负责组织和支持各种有
益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家长、学校和社会
应该携手共同开展德育教育,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三者之间通力合作,方可形成德育教育的完美体系,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

生 的传统 美 德 家 庭 是 人 生 的第 一 所 学 校 ,父 母 是 孩 子 的 第
一பைடு நூலகம்
母 或其 他亲人 到社区 、工厂 、商场 、车间参加一
些 “ 验劳动 ” 体 ,让 孩 子 知 道 社 会 财 富 的 来 之 不
任 老 师 。家 庭 教 育 的状 况 直 接 影 响 着 孩 子 的 一
生 ,孩 子 的 很 多 传 统 美 德 都 是 在 家 庭 中形 成 的 。 如 尊 老 爱 幼 、勤 俭 持 家 、 男 女 平 等 、夫 妻 和 睦 、 邻 里 团结 、诚 实 守信 等 ;它 还 可 以教 育 学 生 热 爱 家 庭 ,培 养 和发 展长 幼 亲情 、邻 里 友 情 等 ,共 同
各 界 人 士 对 学 生 德育 课 的 意 见 ,在 此 基 础 上 认 真 反 复 总结 ,对 学 校 的德 育 课 进 行 了改 革 ,提 出 了 家庭 、学 校 、社 会 “ 位 一 体 ” 的 德 育 教 育 新 模 三
式。

长 ,确立孩子在家庭 中的应有地位 ,参与家务 劳 动 , 培 养 孩 子 爱 劳 动 、会 劳 动 的 生 活 自立 能 力 ,
文章 编 号 :10 — 8 3 (06 4 0 3 — 2 0 5 5 4 2 0 )0 — o 6 0
德 育 课 的 目的是 把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社 会 道 德
建 立 美 满 幸 福 的家 庭 。这 都 有 助 于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惯 ,树 立 良好 的社 会 风 尚。
如学校家庭社会相关机构协同建立学生个人道德档案将其个人简介学习成绩品德表现奖惩情况等全面真实地记录在案并纳入个人道德网络系统以备随时查询并与学生的助学金发放荣誉获得入党升学就业直接联系起来成为用人单位考查的重要指标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个性、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而“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正是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小学德育工作模式。

本文将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三位一体”即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联系,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一定的育人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它强调教育主体的共同育人责任,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各自发挥作用,互相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做出努力。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学校是主体,负责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施。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和教育阵地,要落实德育工作,制定并贯彻实施相关政策和制度。

学校组织并实施各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等。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庭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力,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家庭要肩负起教育责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要给予孩子关爱和培养,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鼓励孩子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学生。

社会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场所。

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与角色模式的机会,使学生走入社会拓展学习领域,与社会中各种资源、各类群体进行互动。

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持,为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责任,各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将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天一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二)(讨论稿) 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学生为本、德育为先。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天一中学作为一所新机制学校,经过从2006年至2012年五年时间的长期探索,于2012年提出“课堂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求在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德育细节、德育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试验,本学期正式推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全新德育模式,作为本次课堂改革的重要推动内容。

一.成长规划:培养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构建学生最佳发展的动力系统(一)学生成长规划的确立通过实施高素质人才工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领袖素质、绅士风度、淑女形象、国际视野,确保学生人人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确保三年走出学校与从不同。

全体学生要达到“四能四会”标准: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处会交,为学生升学、就业、走向国际和人生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有计划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有规划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建议编印校本教材《天一中学学生成功手册》,要求学生每日清晨对一天进行书面规划,学生高一进校对三年写下《人生规划书》,高三学生可以对高考目标作出详细的规划,有布臵、有督促、有检查、有评比,使学生养成规划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的成长规划一旦确立,成长过程中就要有反思有评价。

两眼一争,开始竞争;两眼一闭,开始回忆。

回忆就是总结、回忆就是反思,反思是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每日晚上自习下课时,学生必须在《成功手册》上对一天的收获作书面总结,在一天学习任务上用红笔打勾。

日清周结月评价,让学生从懒散走向忙碌、由休闲走向紧张、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平庸走向卓越。

(二)用有效的教育工程落实成长规划、培养多元化的优秀人才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阅读+大交流+大展示+大体验”四大德育抓手联动,实现“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大作为”的至高境界。

具体载体为:阅读大行动(开设阅读课+阅读大交流)、交流大展示(五大主题交流:时政看天下、名人大追溯、名校大展望、阅读大交流、安全大教育)、活动大体验(军训周、科技节、远足拉练、科技博览)等。

2.培养淑女绅士气质绅士气质的标准为阳光、大气、修养、责任、坚强、勇敢、果断、爱心。

培养途径规划:“绅士气质标准解读(学习标准)+古今中外成功男士风采展示(示范行动)+男子汉修炼规划与实施(修炼行动)+争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争创行动)”。

淑女形象的标准为大气、自强、自信、自尊、坚强、快乐、善良、优雅。

培养途径规划:“淑女形象标准解读(学习标准)+古今中外杰出女性风采展示(示范行动)+魅力女生修炼规划与实施(修炼行动)+阳光魅力女生评选(争创行动)”。

3.深度注入励志元素学校实施含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惜时教育、拼搏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励志教育,把德育工作载体化、序列化、专题化、主体化和周期化,让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永远达到最佳状态。

(1)系统的动力外驱工程。

实施每天德育“五个一”,让学生每天的每个时段都兴奋。

即:每天一次“晨训宣誓”、每天一次“激情跑操”、每天一次“课前歌声”、每天一次“静心书法”、每天一次“主题交流”。

(每天的励志德育循环链)实施每周德育“五专题”,让学生每周德育元素营养均衡。

即:周一晚的“时政看天下”、周二晚的“阅读大交流”、周三晚的“课改大论坛”、周四晚的“名校大展望”、周五晚的“安全大教育”。

实施“课件视频展示+主题互动交流+团队整体提升”。

实施每月德育“一主题”,让学生每年同月主题德育递进。

即:逐步启动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的主题德育,每月主题如:《尊师》、《爱国》、《感恩》、《诚信》、《文明》、《孝敬》、《健康》、《奋斗》、《成功》,传唱相应主题的歌曲,召开相应主题的班会,创办相应主题的墙报,开展相应主题的演讲,全面推进每月德育主题的有效开展,确保每月一个鲜明的德育主题,高效运作,全面实施,整体联动。

(2)强大的动力内驱工程。

即:落实“十个一”动力内驱:一个理想信念、一个崇拜偶像、一个追求上进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一股将目标进行到底永不服输的志气和硬气、一个学习导师(学长或老师)、一个追赶目标、一个竞争对手、一个座右铭、一个自我激励体系、一个铁面无私自我控制监督系统。

构建强大的心理,铸就强大的实力。

二、搭建自主管理平台、激活学生内在动力(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根植于理论和现实的土壤学生自主德育模式以“做有责任感的人”为德育目标,以“六自”方针(生活自理,环境自建,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体格自强,创新自励)为依据,立足实施学生的自主、民主管理。

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深挖每个学生的潜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每个学生的自身价值;强调德育目标的阶段性、发展性;强调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强调德育过程的实效性。

德育的新模式“追求发展性”的原则,(即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态哲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其目标的发展性、发展的阶段性及阶段联系性。

)也是自主德育内容、目标设臵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我校可以分层设计德育目标及内容,具体包括:基础层次(以养成教育、孝敬教育、礼貌教育为主要内容),努力层次(以快乐学习教育、道德自律教育、主体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倡导层次(以志向教育、情商教育为主要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分年级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高一年级的德育工作重点是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要养成预习、上课、自习、作业及订正、巩固与自我扩展知识面的好习惯;高二年级的德育工作重点是意志品质、尊重与负责、个性扬长教育;高三年级的德育工作重点是理想、学习策略与思想方法、竞争意识教育。

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学生这方面的心理需求。

当外在单向的枯燥说教容易使学生反感、不再有适合自己存在的土壤时,自主管理模式,倡导学生进行同伴间的影响和教育,倡导学生在自我实现(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倡导同伴榜样的力量。

——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前行我们把自主管理模式归纳为“11123”型德育模式:即一个原则、一项制度、一个活动、、两星评选、三支队伍。

一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学生主导的原则,一项制度是指学生校园值周班制度,一个活动是指学生每天自主德育五分钟活动,两星评选是指学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自主民主评选,三支队伍是指学生会、学工大队以及文明办的各个校园文明督察组。

1、班级管理学生主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主要目的:增强学生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已达到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由“他律”走向“自律”。

实施办法:(1)、自定班名,创设班徽,制定班规,自编班歌,美化环境,突出个性,让教室充满育人氛围。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爱班的热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一系列“自己来”:即班名自己取,班徽自己设计,班规自己定,班级自己管,活动自己安排,同学自己帮,教室自己布臵,班长轮流当等等。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师生共同布臵教室的宗旨,既要有个性,又要让教室令人耳目一新且富于教育意义。

师生可以一起翻阅资料、勾画草图,参与整个设计过程。

教室里的每一幅画,每一句标语都应是激励同学们奋斗拼搏,积极进取的励志语言。

在师生共同创造、共同设计、共同布臵中,师生的感情会增强,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为其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随之增强,自主性活动也会得到发挥。

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认识了自我,肯定了自我,发展了自我。

(2)确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地位,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提高学生管理的自理水平全员参与,相互制衡。

我们提倡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岗。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找到合适的管理岗位,我们尝试进行“自定岗位行动”。

让学生寻找、发现、确定自己的管理岗位,使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岗位上,主动、积极地履行管理职责,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在这种交互的管理活动中学生能真切体验到管理工作的价值、意义,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臵上。

如此管理,教师当然便轻松许多。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制度一旦制定,便要严格执行,全体同学都应该将自己臵身于制度管理之下,自觉维护制度的权威,使班级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

“以法治班”是班级管理的灵丹妙药。

纪律上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须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3)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立体模式。

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首先,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又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搞好集体。

一个热爱班集体的学生定是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

一个热爱班集体的同学定会热爱学校进而爱家乡,热爱祖国。

其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导作用。

因此,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学生们反复讨论。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约时,人人畅所欲言,签约时,个个郑重其事。

一轮到自己当值日班长时,更是事无巨细,件件亲躬。

这样,班主任就从幕前退到幕后,充当起参谋来。

(4)实行学生干部工作责任制。

在教育管理中,制定明晰的学生干部职责,如:值日班长职责:(1)负责当天的考勤,在班级日志记录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名单。

(2)对当天班级各项工作负责,特别是课堂、自习纪律,认真填写班级日志。

(3)早自习前在黑板左边写一条名言警句,必要时作适当讲解。

(4)检查并登记学生中的作业不认真现象。

(5)建立班监会,重大事情由班级学生大会决定。

班监会一般由五人组成,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

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学生干部的工作,定期评估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工作情况,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班级学生大会掌握班级事务的最高决策权,是班级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真正实现“学生当家”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