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4._怎样加快溶解【课件】
1号
2号
温馨提示:
①眼睛平视水平面,水平面的凹面部分 对着眼睛。 ②用搅拌棒(筷子)搅拌时按照同一方 向搅拌,不能碰到烧杯(杯子)的底和 壁,不要用力过大; ③两个烧杯(杯子)放在一起观察。
实验(一)步骤: *在1号和2号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常温 水; *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一平勺)
*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
*认真观察现象。
实验一
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不搅拌 搅拌
溶解速度 慢
快
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 溶解?
实验(二)步骤:
①在1号杯中和2号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常
温水和热水;
注意安全!
②两个杯中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都不要
搅拌;
③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放入、不搅拌 不同条件:常温水、热水
实验二
加热是否能加快溶解?
实验现象
常温水 溶解速度 慢
热水 快
实验结论: 加热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自主探究实验(三)
研碎是否能加快溶 解呢?
糖块 研钵
研究问题
研碎能否加快溶解?
1.水量、水温相同 2.糖量一样 相同条件 3.同时放入 4.都不搅拌(搅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4.怎样加快溶解
课前材料准备: 1.两个相同的杯子 2.少量盐 (或红糖、白糖) 3.两块冰糖(或硬糖) 4.一个研钵(或蒜臼子、擀面杖) 5.一把勺子 6.一根筷子
如何尽快 喝到甜甜 的糖水呢?
溶解的快慢和哪些因 素有关?
研碎?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局部活动打算,提示学生采集肯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打算。
第二局部活动过程,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商量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觉?包含两个环节。
第—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觉。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舞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肯定的观察方法,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肯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了解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方案,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拟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目录及实验操作方法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实验名称: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影子)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纸屏。
实验过程:1、用细线把橡皮拴好,吊起来。
放到纸屏前面,打开手电简,用手电简的光照橡皮,观察现象。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的变化,纸屏上还有橡皮的影子吗?3、再打开手电简,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现象:1.打开手电筒,发现橡皮的影子留在了纸屏上。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没有了橡皮的影子。
3.再打开手电筒,拿走橡皮,发现手电简的光完全照在纸屏上影子也不见了。
实验结论: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名称: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2、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实验说明: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太阳和影子1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太阳和影子1(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太阳和影子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等,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交流、讨论,逐步了解不同时段影子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及运用太阳位置、物体影子的特点来判断时间、辨别方向;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一套、透明的物体、三个太阳的图片、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影子作品)。
2.实验准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准备:记录纸,课前观察提示卡片等。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影子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过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如果没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3)学生分组模仿教师进行手影操作。
三年级下册科学-1.《土壤的成分》青岛版PPT(15张)
活动过程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 草根和小虫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的微粒 探究土壤的成分 仔细观察,记录下看到的现象。 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把部分土壤放在培养皿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灼烧,能闻到什么气味?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1.酒精灯的使用方 法。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 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 静置不动的状态。 4.仔细观察,记录 下看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探究土壤的成分
方
法我
在
土
壤
里
看
到
的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 草根和小虫有小石子、大
肉
眼 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的微粒
倒 入 水 中 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制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小组讨论: 1.土壤为动物、植物提供了什么? 2.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3.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活动过程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加
热
冒烟,有气味,加热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 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小车的运动【教材】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苏彦美【单位】兴盛五小【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1.(出示玩具汽车)怎样使小车跑起来?(学生演示)2.让一位同学蹲在地上,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3.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可能很多,教师应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及时地加以肯定,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处理,对有些发现如:同样都是拉和推,同学甲有时运动,有时不运动,有时向这个方向运动,有时向那个方向运动,要及时的加以梳理引导,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一、以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游戏发现简单评价后引入)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出示玩具小汽车)如何让静止的小汽车动起来?(学生自由汇报并在基础训练上填写我的玩法)二、进行“小车的运动”的探究实验活动活动一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活动中准备的材料除小汽车外还可以用易拉罐、乒乓球、篮球)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2. 学生汇报交流。
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生交流。)
师小结:利用太阳可以辨别方向。
(二)、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影子变化的情况
师提问: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太阳早中晚的位置变化(指着黑板上太阳贴)会引起同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记录纸、粉笔、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学法指导
(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
师生活动
复案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课件展示: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影子?
3、课件展示影子图片,提问:从图片中,你有什么问题?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影子)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观赏导入首先,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这个特点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再次感知影子的魅力。让学生进入探究和影子间关系的学习状态,同时从中培养学生对影子形成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有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果实
、
、
、 等。 A
3. 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4. 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本 三年级下册科学
实验过程
1、横切或纵切苹果、梨子、青椒,
实验记录单
剥开瓜子;
材料名称 从外到内的结构
2、从外到内观察果实的切面,
苹果
填写实验记录单。
梨子
横切
纵切
青椒
瓜子
我的收获:
切果实实验
实验发现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核 籽
皮 肉 筋 籽
皮 籽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皮 种子
实验小结:果实的共同特征
外
果实
内
果皮 种子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草莓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黄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白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猕猴桃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马铃薯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西瓜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桃子辨一辨,哪些是果实?来自红薯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米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花生
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葡萄
二、种子的传播
放大镜下的苍耳
钩状的硬刺
自身有弹力
轻,有绒毛,像 降落伞, 随风飘散
小结
种子的传播方式
人、动物 风 弹射 水
三、拓展提升
苹果从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 视频
四、巩固练习
果皮
种子 人 动物 风 弹射 水
×
√
1. 果实都由 C 和
组成。
2. 种子传播的方式很多,有 、
植物的果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1课影子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我们可以通过玩手影游戏或者用手电筒照射竖起来的铅笔来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体影子的变化。
影子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方面包括:知道时间(日晷)、皮影戏、手影、电影、乘凉等。
但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晚上写字,手影子影响写字,医生做手术,手的影子影响手术。
因此需要使用无影灯。
第2课太阳和影子太阳与影子有密切的关系。
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
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而从中午到傍晚会越来越长,也就是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同时,物体的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早晨太阳升起,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第三课日晷日晷的特点是晷面倾斜,晷针朝北,晷针和晷面要垂直。
古人计时的工具有沙漏、日晷、水钟、圭表等。
用太阳计时的工具有日晷和圭表,用物质漏滴分量计时的工具有沙漏和水钟。
人们根据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发明了现代计时工具——钟表。
第四课怎样加快溶解像食盐、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研碎。
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
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让冰糖溶解最快的方法是:多种方法一起用。
第五课谁在水中溶解的多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不能无限溶解。
通过对50ml水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得出结论:在水温相同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把它们分离分离豆子(大的)和小米(小的)可以使用筛子;分离木屑和铁屑可以使用磁铁;分离沙子和白糖可以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
第七课玻璃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点。
三下科学第6课-《把它们分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必备知识点第6课把它们分离1、小米和红豆混在一起,可以使用网眼较小的筛shāi子,小米被过滤掉,留下来的是红豆。
2、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分离:(1)利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剩下的是木屑(2)倒入水中,沉底的是铁屑,漂浮在水面的是木屑3、观察白糖和沙:白糖是白色半透明的晶体颗粒,沙是褐色不透明的颗粒。
4、如何沙子和白糖混合,怎样把它们分离呢?用水分离白糖和沙实验步骤:(1)把白糖和沙的混合物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筷子)轻轻搅拌。
(2)停止搅拌,放置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
(3)把静置后的糖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中,沙子留在杯子底部。
5、如何分离水和白糖呢?进行加热。
6、加热的实验器材7、正确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1)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但是这三层的温度是不一样。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加热时,通常用外焰加热。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点燃后将火柴梗吹灭或甩灭,并放到专门盛火柴梗的容器内。
(3)做完实验后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免以后使用时,灯帽不容易取下来。
(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
(5)熄灭酒精灯后的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等物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很烫的,不要直接触碰,防止烫伤。
8、分离白糖和水(1)向蒸发皿中倒入适量的糖水。
(2)点燃酒精灯,边加热,边搅拌。
(3)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4)冷却后,用玻璃棒收集白色颗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了解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区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三、教学重点:1、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区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如棉花、木头、塑料、玻璃、金属等,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属于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并简单说明原因。
2、学习新课:(1)让学生课前自学该课教材,并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2)通过教师的导入,让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并画出它们的概念图。
(3)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种类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整理出它们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报告给全班。
(4)在学生分组报告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1)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记忆。
(2)课后作业: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例子,归纳总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应用情况,并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木材、丝绸、棉花、大米等人造材料: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教学,学生深刻认识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并掌握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及其应用。
同时,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自学、小组探究、分组报告、小组游戏等,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选择,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下科学第1课-《影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必备知识点
第1课影子
1、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朋友,常伴你左右。
谜底:影子
2、影子形成的原因: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
3、影子形成需要两个条件:(1)光源(2)不透明的物体
4、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步骤:
(1)将橡皮栓细线放在纸屏前。
(2)打开手电筒照射橡皮。
(3)关闭手电筒。
(4)拿走橡皮。
5、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光源位置的变化、物体形状的变化都会使影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6、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步骤:
(1)按照要求固定好装置。
(2)打开手电筒照射铅笔。
(3)记录影子的长度。
(4)抬高手电筒,记录影子的高度。
7、影子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1)晚上写作业,手的影子会留在作业本上,影响写字。
(2)冬天,高层楼房的影子很大,让我们无法晒被子。
(3)医生做手术时,手的影子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8、影子的应用
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皮影戏手影游戏。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时《影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影子》。
旨在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局部活动由三局部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局部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PPT7出示]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黄昏影子比拟长,中午影子比拟短。
”(三)、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教师:“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
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20肠道传染病(课件)
○正确洗手
你知道怎样正确洗手吗?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
○正确洗手
我们洗手时,要使 用流动的水。
我们洗手时, 要使用肥皂。
我们洗手时,要 使用洗手液。
○正确洗手
1.掌心搓掌心 2.手指交叉,掌心搓掌心 3.手指交叉,掌心搓手背 4.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正确洗手
5.拇指在掌中转动 6.指尖揉搓掌心 7.一手旋转揉搓另一手的腕部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过水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过食物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过 昆虫 传播
○资料卡
1.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和昆虫等媒介传播。 2.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或衣物 等污染,可引发肠道传染病。 3.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如果被肠 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能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局 部流行。
○法治在线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 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 者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设计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海报。
○资料卡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 道,在肠道内繁育且散发毒素,并能通 过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
○资料卡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会导致人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些 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若治疗不及 时,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道传染病的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途径
你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 径有哪些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0.肠道传染病
○导入
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 高发期。你知道我们怎样 预防肠道传染病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单元试题
一.填一填
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推力和拉力也有方向和大小。
2、推力和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推力和拉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
3、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轻重有关。
5、天平是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镊子等附属部件。
6、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
当放的砝码合适时,天平左右就会平衡;如不平衡,再调整游码。
7、砝码盒内有9 个砝码,取用砝码时,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镊子夹取。
称量结束时,要尽快使托盘停止摆动。
8、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9、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
10、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1、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
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底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
12、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3、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14、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15、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 万℃。
16、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太
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17、太阳的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
18、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19、三种计时工具:沙漏、日晷、水钟。
20、三种计时法:天色计时法、地支计时法、现代计时法。
2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
2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二、选一选
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B)A、避免货物损坏B、省力C、增大摩擦
3、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B)A、减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C、跟摩擦力无关
4、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BA、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B、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低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5、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A.早晨B.中午C.傍晚
6、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的影子长5 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会(C)A、不变B、大于5 米C、小于5 米
7、太阳位置越高,阳光下的物体影子(A)A 越短B 长短不变C 越长
8、李华同学在操场上观察自己的影子。
他发现自己的影子是最短的。
此时,大约是(C)左右。
A 7 点B 10 点C 12 点D 15 点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10、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11、容易导电的物体是(③)①橡皮②干木片③铁片1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①)①导体②半导体③绝缘体13、属于绝缘体的是(B)A.湿毛巾B.塑料直尺C.人体D.铁丝14.下列一组物体全是导体的有(B)。
A 钥匙、钢尺、橡皮B 铅
笔芯、曲别针、自来水C 塑料、胶皮、人体15、下面属于不导电的物体是(B)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16、一根条形磁铁被摔断成两截后,下面的(④)说法是正确的。
①有一截只有S 极②有一截只有N 极③两截都没有磁极了④两截都有S 极和N 极。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运动物体重量一定时,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大。
B 运动物体重量一定时,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三、判断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无关。
(×)2、物体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位置没有关系。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4、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一致。
(×)
5、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
6、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断成两段,每段就只有一个磁极了。
(×)
7、条形磁铁的中间部分磁性最强,两边最弱。
(√)8、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无关。
(×)9、物体在太阳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位置没有关系。
(×)10、在简单电路中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池无电。
(×)11、同一时间、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四、我会设计1、小明捡到一块磁铁,但他不知道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你有办法吗?请写出检验的方法和过程。
方法一,用棉线挂起来,指南就是南极;方法二,放在水面泡沫上,指南就是南极;方法三,用棉线挂起来,用另一个已知磁铁南极接触,相吸是北极,相斥是南极。
2、我会制作指南针,方法如下:1、准备材料:磁铁1 块、钢针1 枚、泡沫1 块、水等2、用磁铁将钢针向一个方向摩擦50 次。
3、将钢针穿过泡沫。
指南针就做好了。
4、将制作好的指南针放入水面上,等静止时,指南针就会指示南北方向。
3、避免触电的方法有哪些?不在高压线下钓鱼或放风筝;不在电线上晾衣服;不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电器;不能在插座上连接很多电器;不用湿手或潮布触摸电源开关,以免引起漏电和短路;插电源插头时,切勿用手接
触插头上的金属片,手要握紧绝缘部分;拔掉插头时,不要用力扯电线拔插头,这样会拉松插头。
应用手握住插头上的硬塑胶,轻轻拔掉插头;不要在家中无人时,独自使用己用电器,如电饭煲、电熨斗等。
5.常见的导体有哪些?水、金属、人体6.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木头、纸、玻璃、塑料7、设计一个使一个灯泡亮起来的电路8、设计一个电路:使2 个灯泡同时亮起来9、设计一个电路:控制每个小灯泡的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