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比较严谨的看来,西方的管理理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自从历史上第一步成文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在2000多年前颁布开始,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长河便由此开启。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体系,并且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
从对其发展历史的研究,可以得出许多值得我国管理理论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以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叫完整的思想或理论体系。
而且各个阶段的理论思想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所发展。
特别是20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调整和发展。
试图分开讨论各个阶段对我们的启示以及综合讨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之处。
标签:经济与生产管理;组织管理;行为科学理念中圖分类号:F21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启示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以及组织管理思想。
1.1 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的代表便是西方各个古国在治理国家中所形成的思想。
2000多年前,《汉莫拉比法典》的颁布,开启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先河。
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典,它成为西方管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开元意义的第一步成文的法典。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管理体制中对政权和法制的重视程度。
之后,古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其疆域几乎涵盖整个欧洲。
要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疆域的国家,在管理体制上是需要严格的制度和成型的体系的。
1.2 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西方古代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所提出的“分工协作”的理论思想。
这种思想为以后机械设备的发明使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可以说,“分工写作”思想的提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深远的。
埃及金字塔能够成功的建立起来少不了分工协作思想的功劳。
情牵叙述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基本历程并谈谈你的体会
情牵叙述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基本历程并谈谈你的体会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地位。
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斯密在177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巴贝奇183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给我的启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给我在管理上的启示泰罗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反映他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则》等.泰罗的管理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要制造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
方法是选择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泰罗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项工作而不愿去做的人。
"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罗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
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
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2.劳动方法标准化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劳动方法标准化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加以研究,归纳成规律、规则,并对工人的劳动操作与劳动时间进行实验研究,建立起科学的作业方法,以代替过去凭各个工人的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采用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就是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甚至使他们得不到基本的日工资。
3.管理职能专业化.一方面,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 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则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不得自行改变,即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管理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学习管理理论发展史的启示自从历史上第一步成文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在2000多年前颁布开始,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长河便由此开启。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体系,并且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
管理理论从幼稚走向成熟,给了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管理理论的回顾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以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叫完整的思想或理论体系。
而且各个阶段的理论思想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所发展。
虽然古代管理思想阶段为后来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早期的思想并不成熟,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本文对管理论的回顾主要以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为主。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从人类形成组织开始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管理理论的史前时期。
人类社会中有了组织的出现,组织的管理者也就应运而生。
管理实践也就开始了。
汉穆拉比法典中就有关于最低工资和关于控制的纪录。
由于这一时期内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一直没有管理理论的出现。
但是,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萌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人”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之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传统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主要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
二十世纪初,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它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
相对其他管理理论,它们有两大显著特点:第一,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最强劲的主旋律。
这正是应对了当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寻找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社会必要劳动量。
第二,古典管理理论又有浓郁的经验论、技术论的色彩。
它不仅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吸取思想自由,而且还对实践经验总结提升。
行为科学理论又称为新古典管理理论,它从物质技术角度的研究转为对人的研究,重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只有借鉴国外新行政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国际行政管理先进水平的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启示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
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笔者认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
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
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
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
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
管理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学习管理理论发展史的启示自从历史上第一步成文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在2000多年前颁布开始,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长河便由此开启。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体系,并且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
管理理论从幼稚走向成熟,给了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管理理论的回顾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以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叫完整的思想或理论体系。
而且各个阶段的理论思想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所发展。
虽然古代管理思想阶段为后来管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早期的思想并不成熟,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本文对管理论的回顾主要以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为主。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从人类形成组织开始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管理理论的史前时期。
人类社会中有了组织的出现,组织的管理者也就应运而生。
管理实践也就开始了。
汉穆拉比法典中就有关于最低工资和关于控制的纪录。
由于这一时期内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一直没有管理理论的出现。
但是,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萌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人”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之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传统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主要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
二十世纪初,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它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
相对其他管理理论,它们有两大显著特点:第一,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最强劲的主旋律。
这正是应对了当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寻找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社会必要劳动量。
第二,古典管理理论又有浓郁的经验论、技术论的色彩。
它不仅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吸取思想自由,而且还对实践经验总结提升。
行为科学理论又称为新古典管理理论,它从物质技术角度的研究转为对人的研究,重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西方管理思想史脉络梳理及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原创)
西方管理思想简谈智者说,知道人们如何思考,比知道人们如何行事更为重要。
虽然管理理论经过了百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但了解管理思想,特别是人类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总共可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1.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管理想。
当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克优斯*贾图等思想家的理论为主。
这些思想都是为维护奴隶制度而服务的,不过已经开始接触商品经济问题,已经产生了交换和货币。
2.西方中世纪前后的管理思想。
这个时间,正是封建主义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发展的时期,另外在文艺复习思想大运动的背景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了,例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和货币交换等思想,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以及后期的新教理论、个人自由理论、市场理论。
3.工业革命前后的管理思想。
随着手工业时代向工厂制时代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延伸,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兴起了古典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有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等人的经济思想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影响工资大小的因素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等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西方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建立,对雇佣者、工人的需求增大,同时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约尔等伟大的思想家,5.梅奥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纳德的经理职能思想、领导工作思想等等。
在这个年代为西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做了不少的贡献。
6.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进行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在此期间,管理思想又有了新发展,例如杜拉克的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李雪妮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
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
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
“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斯密在17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以及政治民主化对公共行政产生了深刻影响。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史特拉提斯(L.W. White)提出“公共行政”一词。
20世纪5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变,管理学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决策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等新理论,使公共行政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60年代至70年代,公共行政理论日趋多元化,兴起了现代管理理论、政治行为研究、制度理论等各种研究方法。
80年代至90年代,公共行政理论转向伦理、信任、公正、纳税人满意度等社会公正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公共行政理论研究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在政府治理、复杂系统、公共部门的变革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注重政府效能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注重政府效能,认为政府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上。
该理论对我国政府进行管理改革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强调公民参与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公民参与。
政府应该与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公民议事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等。
此举与我国政府推进政府公开、民主化建设的发展意义不谋而合。
3.重视管理创新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管理创新,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致力于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对我国政府进行管理创新具有参考价值。
4.尊重制度建设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尊重制度建设,政府应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保障国家机构的稳定和协调性。
此项理论对于我国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公共管理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5.倡导服务型政府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要始终把公民需要放在首位,并为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
我国政府应该注重建立服务型政府,改变过去服务不落地、游离群众的问题。
三、结语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积累和不断创新,对我国发展的现代化公共行政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引言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并学习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以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分析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建议。
一、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美国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之一,其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提倡效率、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例如,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务,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提高政府效能等都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体现。
2. 公民参与(Citizen Participation)公民参与是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机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3. 制度分析(Institutional Analysis)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中,制度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制度分析强调了行政组织内部和外部制度对行政行为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也可以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改进方向,以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也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公共价值(Organization Theory)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在公共价值的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公共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并提供了评估和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依据。
借鉴德国的公共价值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衡量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 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德国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了市场机制与社会公平的结合。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及其启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明显地向人性回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因此,认真探索、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规律,对于当前国内的企业管理,无疑有着诸多启示和帮助。
一、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一,是把理性管理同艺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高度重视管理经验的价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第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使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行为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同样达不到最理想的要求。
要想真正使管理达到最优境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
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具体而言,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施,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作,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和安置,以及对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调整,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因此,人才的优劣、好坏、人才的选拔、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的选拔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美国人曾称IBM为“兰色巨人”,但这位巨人在上世纪90年代,危机四伏。
1991年亏损29亿美元,1992年又亏损50亿美元。
1993年3月IBM董事会选定51岁的郭士纳——原纳比斯食品烟草公司总裁出任CEO,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竟聘用了一位计算机外行当了总裁。
然而,郭士纳以他的管理征服了IBM,征服了管理界。
这又回应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对于管理者必须具有管理经验之说的正确性。
人们一般认为,不能让外行来领导内行。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管理的理论研究也相应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我国起步较晚,加快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管理实践;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人类的管理活动历史悠久,在管理学形成之后,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变革,形成了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
这一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法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管理人员应遵守的14项原则以及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和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20世纪40-80年代,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启示
通过授权给员工并帮助员工成功地完成任务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这既是一种较好的对员工进行激励增强员工自信心的方法又可以平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经营管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 法国的杰出代表,管理学的一代宗师。他几 乎用了毕生精力,来探索企业管理的真理, 把握组织管理的本质,诠释管理存在的价 值。他的一般管理思想有力地支撑着管理 理论的发展。 一、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以一个大 企业的整体运作为研究对象的,是由面向 一个企业的管理实践而得来的。一般管理 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其他 组织。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法约尔首次区分了经营与管理, 他认为二者具有不同的涵义,管理应包含 在经营之中。法约尔将管理活动从经营活 动中提炼出来,从而得出企业有以下6项 活动: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 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管理”是存在于领 导人与组织成员之问的一项职能。 第二,他将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项,从而为后人研 究管理职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明确了 组织中管理者的各项职能。这些职能相互 联系、相互配合。尽管后人对该问题不断地 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但都没能完全脱离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范畴。此外,他还对 领导和管理做了区分。 第三,法约尔提出了劳动分工、权力与 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 服从集体利益、合理人员报酬、集中、等级 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 员的团结共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特别是 法约尔提出的跳板原理,为组织的跨部门 沟通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法约尔跳板原理 说明了管理效率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相关 性,我们要利用跳板原理,增进两者的协 调,减少冲突,既保证了管理效率又维护了 组织秩序。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一般管理理论的 核心内容,在各类组织特别是企业管理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管理理论对 中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 响,也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 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他的观点中的许多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仍然被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指南,至今仍在 沿用,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启示 (一)团培原则 团结原则是法约尔所归纳的14项管 64中困经贸导刊2010年第”期 理原则之一。培养合作精神也是组织成功 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原则强调在组织内 成员要团结一致,通过团队的合作与组织 目标的达成,从而满足各方经济利益。它对 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 用,至今仍然为许多人所推崇。由于全体组 织成员的和谐与团结Ⅱ丁以使一个组织产生 巨大的能量,在企业内部达成和谐与团结, 即使组织处于危难境地,团结也能使人心 拧成一股绳,也能帮组织渡过难关。因此。 很多管理者都很注重组织内部凝聚力建 设,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团结的氛围。 (二)有效授权 有效授权一般指上级赋予下属一定的 权力和责任,下属有一定的自主权采取行 动,同时受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授权的益 处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通过授权给 员工,并帮助员T成功地完成任务,可以增 强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这既是一种较 好的对员工进行激励、增强员工自信心的 方法,又可以平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 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上级要认清下属的能 力和业务素质,合理确定授权范围,给下属 相应的责任和充分的权力。为保证下属能 及时完成任务,上级在授权的同时应附以 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好授权管 理工作,使授权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纪律 法约尔指出:企业若想获得长足发展, 纪律是必不可少的。纪律是以企业同其员 工问的协议为基础的服从、勤勉、积极、规 矩和尊重的表现。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无论 职位高低,都必须受到纪律的约束,依照规 章制度办事。如果这个原则被破坏,权威将 受到影响,企业将会陷人一片混乱。纪律的 约束促使了组织内部有序运转的实现。需 要我们注意的是,管理不仅要合乎科学的 理性,而且还要合乎道德的理性,企业制订 纪律时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特点,结合员 工的感受,争取使纪律人性化。此外,法约 尔除了明确纪律的约束作用之外,还指出 了违反纪律后需要承担的责任。 (四)管理出效益 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性是企业取得成 功的基础和关键,“向管理要效益”已逐渐 成为我国企业的共识。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耳熟 能详的管理学术语。企业管理人员应接受 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同时,将这些管理 原则和理论落到实处,这也是企业得以发 展的重要基础。管理工作做得好,可以更加 合理的把组织资源结合起来,以较高的质 量和效率达成组织目标。 (五)管理教育 法约尔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 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同时,他还 注意到管理教育需要全社会、多层面的关 注,使之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一项组成部 分,使年轻人懂得吸取管理经验和教训,逐 渐提高管理上的意识和素养。通过对组织 成员进行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既可以 在短期内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又能 较快地培养管理人才,使组织的管理层后 继有人,从而得以正常运行。此外,法约尔 通过分析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及对其各种能 力的要求,发现职务从低到高,管理能力的 重要性逐步提高,而对其他能力的要求则 会相对下降。这些对于搞好我国企业内部 管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六)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即法约尔极为强调的“首创 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应用于实践。 创新已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灵魂,是组织 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 发达的源泉。创新能力强弱已成为企业兴 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组织发展的关键 时机更是如此。法约尔提出企业全体人员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都要挖掘“新 思想”和“新见解”。这一思想对世界各国企 业的内部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必须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 潮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使产品不断更 新换代,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结合实际情况 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指引着我们的 行为.并规范着未来理论的发展。一般管理 理论被用来指导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际工 作的展开,是灵活信条,不是僵化的法则。 在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我们既要学习经典著作和理论,又要在现 实工作中反思。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 管理理论及原则也应随着实践的步伐不断 得到丰富和发展,为后人对管理理论进行 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指引。至今,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依然是管理发展史上的一颗 璀璨明珠,仍在为我们的管理实践指引方 向。■ (古桂琴,1981年生,河南许昌市人.许 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行 政管理)
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里各种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悠久的。
管理思想的出现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可以说人类需要分配劳务、资源,管理思想就产生了。
此后管理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直到1911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因此,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得到很多人关注。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从古代的管理思想和近代的管理思想分析。
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阶段为近代管理思想;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
由于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在管理上带来一系列难题,人们对于管理思想从各种角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产生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的有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近代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的管理理论占据极具主要的地位,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时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二战后,管理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茨的《管理理论丛林》充分展现了当时管理学派盘根错节的现象。
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重心放在定量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方面,强调量化提高效率、权变适应环境,这与世界经济、环境、生活高效和快速变化相适应。
不仅社会会对管理思想产生影响,管理思想对社会也会产生影响深远,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管制制度管理,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的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无不受到管理思想的深远影响。
而在其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他们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促成历史的辉煌,这都源于他们同有的系统、正确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中西管理思维差异的启示
中西管理思维差异的启示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哲学、建筑等方面都对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欧洲文明虽然是人类后起的文明,但却以理性的态度,智慧的精神,塑造了欧洲的文化品格;并由于继承者的发扬光大,对于整个人类文明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文明古国在国家管理、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有过光辉的实践。
•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个性自由(创新、创意和创业);自我表现(沉默与活跃);通过自我奋斗获得个人成就(独立与依附);个人利益至上(竞争与息事宁人)。
这些已经成为其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模式、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潜意识、一内在的思维定式而存在于西方社会的各民族心理之中。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是适应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西方现当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1、重视比较管理研究的理念。
该理念认为:一国的文化传统对管理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寻求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的移植,重视“软管理”的作用。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
为了提高本国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企业文化建设,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3、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中的人本观念。
他们提出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从而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
4、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学习型组织所要进行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古典管理理论。
学徒出身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罗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简论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核心关键词
3、实践:管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最初的泰勒制到现在的数字 化管理,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始终紧密相连。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和现状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泰勒的科学管理: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标准化 和计量化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理论为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
然而,管理思想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后果。例如,过于追求效率可能导致员工 的过度劳累和心理压力;过于强调组织的层级和分工则可能削弱员工的创造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在发挥管理思想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其消极后果, 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内容摘要
思想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思想家们就开始探讨人类的本 质和社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和丰富。现 代思想史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 传统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强调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员工的潜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常见的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包括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等。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未来,西方管理学将面临全球化、数字化、创新管理等趋势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企业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运营,这要求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更 加跨文化管理和社会责任。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则为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应用,以便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市场变化。
简论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 势
目录
01 一、西方管理学理论 的核心关键词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一、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19世纪初期,行政管理主要是在君主制国家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管理政府机构和推行国家政策。
当时的行政管理以行政机构的组织与功能为中心,重点关注政府机构的管理效率和组织运作。
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欧洲国家开始向行政管理领域引入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了现代行政管理学科的雏形。
20世纪初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美国成为大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在20世纪上半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以政府职能和组织管理为主要内容,强调行政结构、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随着国家福利制度和公共政策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关注政府的效率、效能和公众参与,逐渐形成了社会责任理论和行政决策理论。
20世纪末期,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强调以市场化和竞争为导向,倡导政府简化和私有化,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1. 传统行政理论传统行政理论强调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重点关注政府机构的组织与管理。
传统行政理论以韦伯的官僚理论和理性法治理论为代表,认为政府是社会规范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以法律和规章为准绳来管理公共事务。
传统行政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权威性和规范性,重视行政程序和组织结构,倡导专业化和分工管理,对政府机构和行政体系的规范和科学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2. 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福利,重点关注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公众利益的保障。
社会责任理论反对过度市场化和私有化,主张政府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社会责任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政府的社会使命和公共服务,倡导政府和市民的互动与合作,对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有着深刻的认识。
3.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和竞争,倡导政府简化和私有化,提倡市场机制和效率原则。
西方行政学说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学说对中国的启示一、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美国著名学者伍罗德·威尔逊被人们成为公共行政学之父即行政学的创始人,1887年由他所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问开启了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开端。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政治和行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行政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这一文章主要是在美国政府机构官员贪污腐败并且效率低下并且美国政府严重缺少行政管理这样的恶劣社会风气下创作出来的。
伍罗德·威尔逊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由于受到了斯坦因思想中政治作为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代表对国家意志的执行。
由于美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美国政府机构职能扩张、权力变大逐渐导致美国政府机构变得贪污腐败。
威尔逊为了改进这样的状况,改进政府机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创作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即一方面是政府机构的只能做什么该怎么做;而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政府机构使其变得公平有效并且办公效率高。
而行政机构主要是为了执行政府机构下达的决策,即对各种法律、法规的执行。
其次,这篇文章提出的方法论对我国政府部门也是行之有效的,在我国学习其他国家的内容时,应该懂得能够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而不是生搬硬套。
然后,这篇文章还提出了一种人事行政思想,认为在选拔官员时应该注重官员们的素养等,保证这些官员们有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最后,文章中的行政监督思想对我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文章中提出用公共舆论去监督行政管理,这样就将政府部门以及行政机关放在了群众眼前。
我认为这四种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部门以及行政部门有着借鉴意义。
我国的法律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所制定的。
我国党中央以及政府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在做决策或执行法律时都是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行动的。
在选拔官员时不仅是通过各级考核层层筛选才选拔出来的,也与人们的意愿有关。
除此之外我国各级部门分工合理,在遇到越权和缺位、错位等情况时,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将政府多余的管理权限移除,并且将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履行的各项工作分清楚合理解决错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李雪妮10108086003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
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
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
“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20世纪60年代末由薛恩等人提出了“复杂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研究发现人是复杂的,美国管理学者莫尔斯与洛希提出了相对应的超Y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不同,而且随着年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而不应把人看作是同一类型,用单一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管理形式。
6.“道德人”假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除了利己等特征外,在做出经济行为时,会有道德的自我约束,越来越考虑到或顾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即“道德人”。
从以上各个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时期中的人性假设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启示:启示1.1 管理要关注人的利他性转变特点在管理学发展的早期,人呗假设成了只会追求物质利益的会说话的工具,是极端自利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实践的需要、管理学家们对人性假设进行了修正,使管理人性假设经历了上文所述的各个阶段。
从这些假设的内涵来看,管理中最重要的人性假设问题经历了从极端利己到利己利他共存再到更强到利他主义的发展变化。
关于管理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我们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托,如图1所示。
管理人性假设从强调人的利己性向关注人的利他性转变,一方面是哲学自身辩证演化的结果,即在人性方面管理哲学自然而然会从利己性的对立面思考到人的利他性;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后,人类物质生活得以不断丰富的反映。
启示1.2 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重物不重人的倾向,重经济利益不重道德教育。
历史上相当长时期中,西方的管理者都把人看成是“机械人”、“经济人”,与之相适应,西方的管理着重于企业的微观管理,不太重视社会的宏观管理; 重视个人劳动能力和技术的最大发挥,不大重视群体之间的协调和心理状态的适应; 重视短期效益和单个经济单位的利益,不太重视社会整体的长远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本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本管理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新的系统管理理论,它是在当今条件下,对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管理理论的统称。
它以80年代初期大内的《Z理论》为开端,包括知识管理、文化管理、情感图1 管理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理论演变图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现在人们广为提倡的建立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也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
人本管理所关注的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人,而是包括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的人; 它所追求的不仅是使企业内部的人满意,更主要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人本管理就是要建立一种机制,以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并在这个前提下,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体现对人的充分关怀。
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管理咨询大会上,与会者对21世纪的管理进行展望,指出未来企业的管理应该做到6个满意,即顾客满意、企业职工满意、经营管理者满意、社会满意、世界满意、地球满意(环保)。
“六满意”突出表明,管理学理论关注的重心已逐步从协调内部关系转变到适应外部环境上来。
启示1.3 要以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管理中的人性问题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地发生变化的。
西方学者所偏重的都是人的自然本质,而离开了人的社会本质,忽视了人置身其中的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制约,似乎人对工作的态度,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和对成就的渴望都是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这真是本末倒置。
正确的管理方式应建立在对人性及人类动机了解的基础上。
未来新的人性假设还将层出不穷,新时代的管理创新需要新的人性假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性将会呈现出它新的一面。
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也将会为人们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使人类对人性的认识更进一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极大地改变了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知识的稀缺及知识创新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必然使管理学家们重新审视现代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试图以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
启示二:中西合璧——西方管理理论及超文化差异的管理创新由于中、西方文化方面存有差异, 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意识而忽视个体意识”、“重视道义而忽视功利”、“重视内容而忽视形式”与西方“自我实现的极端个人主义”、“经济理性准则”、“管理上的形式主义, 一切按规则办事”的管理思想不相容纳, 这就必定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心态与西方管理理论之间的矛盾。
1.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意识而抑制个体意识。
中国传统上是家、国一体, 所以向来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牺牲个人保全整体是正义与光荣的事业, 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
这种群体意识在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高度管制和自下而上高度依赖、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管理秩序。
一套金字塔式的政权组织管理着全部的社会生产资源, 并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来逐级分配, 个人要想在组织系统之外获取这些资源极其困难。
所以个人必须服从、依赖于组织, 组织也对个人的一切大包大揽。
这样, 个人就不必为自己的生存焦虑, 不必为生产、生活承担风险。
这种群体意识下的管理方式影响非常深远浓厚。
与之相反, 西方人亚当·斯密认为: 人是理性的(假设) , 存在利己本性, 每个人从利己主义出发, 为追求个人目的而努力。
在经济活动中无不以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
应不加干预地使每个人按自己的方式自由行动。
另一位西方人丹尼尔·贝尔提倡: 人在文化方面, 应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
在政治领域, 他强调: 主要行动者是个人, 不是集体, 应坚持公众和私人区别对待。
在自决领域则是: 只要溢出效益( 例如环境污染、色情文学等) 不妨碍公众领域就行了。
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的群体意识与西方强调的个体意识形成非常明显的不相容性。
2.中国传统文化重道义而轻功利。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义利之辨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注入长久的影响力量。
历来把“义”看作仅次于“仁”的又一重要立身处世原则。
所谓义重于利, 先义后利, 反对见利忘义, 要人们存公义, 去私利, 甚至舍生取义。
强调道德价值而轻蔑功利价值, 使经济运行和管理操作始终服从于从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
强调和谐统一而抑制竞争, 不患寡而患不均。
对中国人来说, 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体现在事业的成败上, 而是体现在你是否一生行为都切合了道义的规范上。
到了解放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们同样实行不注重经济效益, 而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所办事情(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好与差的唯一标准。
西方的管理观念是建立在一种根本的利益价值观上的。
马克斯·韦伯认为: 人们要把增加自己的资本当作天职, 增加资本的本身就是目的;作为一种道德, 尽可能的多挣钱; 作为生活理想, 崇尚以最小投入, 获得最大的产出。
所以西方人的观念就是: 一个人的成功还是失败, 是以你一生聚集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标准的; 一个企业是以能否合理组织经营, 最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作为衡量标准的。
这样, 一个是向人们展示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 一个是注重不可见的内在世界的精神修养, 这两种不同观念与文化思想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内容轻视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人伦为本位, 血缘为根基。
在伦理关系中, 强调将心比心。
在经济管理领域追求的是伦理导向, 只求实质上的公平, 而非形式上的法律。
在经济管理生活中, 有着大量的以人格做担保的信用关系, 而非以规则、法律、契约为担保的制约关系。
交换活动中以人情代替价值关系, 不等价不要紧, 在伦理道德上等质交换更为重要。
人治超越于法制, 法律、规章制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在这方面, 你只要看一下城市内的交通管理状况就可以明了无遗了。
所以说,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人治、人情、内容、结果, 而对于制度化、理性化、公式化、过程化则感到很难适应( 虽然当今在这方面一再强调, 一再努力去做。
) 这样的一种文化心态显然与我们建立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差距甚远。
西方人在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把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数学化。
无论是泰罗、法约尔所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 梅奥、马斯洛等代表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还是巴纳德、西蒙、伯法等代表的当代管理学派,都认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标准、规范、数学模式、程序等来对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加以刻画, 并求出最优解答。
所以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重内容轻形式、重人性轻制度的特点与西方管理理论非常讲科学的做法结合起来,由此,对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启示2.1 因时制宜,把握“时中”原则“时中”即因时制宜,管理的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