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测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测试题及答案1、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全部教学活动网络化。
2、在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要插入图形,并在图形上输入文字,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A、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图形,然后在幻灯片上拖动鼠标,画出大小合适的图形,选中图形后单击右键,选择添加文本,在图形上输入文字。
B、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图形,在幻灯片上拖动鼠标,画出大小合适的图形,然后在上面输入文字。
C、单击插入→图形,在幻灯片上拖动鼠标,画出大小合适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上输入文字。
D、单击插入→图形,在幻灯片上拖动鼠标,画出大小合适的图形,再单击右键选择添加文字,然后在图形上输入文字。
3、下面哪一项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电子邮件表述不正确?(D)A、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电子邮件发布和收取课后作业,并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沟通,利用电子邮件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教学活动。
B、使用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且有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
C、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个学生交流,而且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比较小。
D、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便利,而且反馈速度不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影响。
4、适用于开展以教师讲授和课堂演示为主的教学环境是(A)。
A 、多媒体教室环境。
B 、图书馆学习环境。
C、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 D 、专业实验室环境。
5、老师为了能高质量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用了大量的媒体,其中使用不恰当的是(D)。
A、老师上课上到课未发现大部学生都感觉有点疲倦,老师播放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
B、老师提问问题,在学生回答时直接把答案打在PPT上供学生分享。
C、老师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老师用电脑演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共5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共5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二、简答题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试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辅助哪一方面的工作?A.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B.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C.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D. 减少学校硬件投入2. 下列哪项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最常用的?A. 虚拟现实技术B. 大数据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多媒体教学技术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种能力?A. 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B. 丰富的教学经验C. 良好的组织能力D. 以上都是4.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学质量B. 增加学生兴趣C. 拓展教学资源D. 所有以上目的5. 下面哪种工具不属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常用的教学工具?A. 电子白板B. 投影仪C. 教科书D. 计算机6.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哪种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A. 自主学习模式B. 合作学习模式C. 任务驱动模式D. 讲授模式7.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以下哪个环节是关键?A. 教学设计B. 教学实施C. 教学评价D. 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教学内容的选择B. 教师的教学方法C. 学生的学习效果D. 以上都是9.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哪种观念认为技术只是手段,不应成为教学的主体?A. 技术主导论B. 技术辅助论C. 技术融合论D. 技术创新论10. 下面哪个选项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正确态度?A. 技术越先进越好B. 技术只是辅助,不能替代教师C. 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教师D. 技术可有可无11. 在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B. 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D.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12. 下列哪项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常用方式?A.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B.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C. 开展线上课堂教学D. 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1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A.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 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C.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D. 以上都是14.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概念?A. 视频教程B. 互动游戏C. 动画演示D. 音频讲解15.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A. 完全放弃传统方法B. 过度依赖现代技术C.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D. 只使用现代技术手段16.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以下哪个方面是不被鼓励的?A. 创新教学方法B. 滥用多媒体素材C.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D. 提高教学效率17. 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 录制学生朗读录音B. 利用语音识别软件进行口语练习C. 开展线上英语角活动D. 使用电子白板进行角色扮演1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思维B. 计算能力C. 动手能力D. 以上都是19.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与传统教材的关系?A. 完全替换传统教材B. 不使用传统教材C. 将传统教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D. 仅使用传统教材进行教学20. 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观察微观世界?A. 显微镜图片B. 视频资料C. 虚拟现实技术D. 动画演示2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学质量B. 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C. 简化教学过程D.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22. 在小学教学中,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最适合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A. 电子邮件B. 视频会议C. 互动白板D. 博客平台23.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是:A.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B. 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C.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D. 教学设备的先进性24.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学生学习分数?A. 动画演示软件B. 虚拟现实技术C. 在线协作工具D. 电子书阅读器25.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哪种信息技术应用更适合用于语言学习?A. 网页游戏B. 在线字典C. 图形计算器D. 数字音乐编辑软件26.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哪些概念?A. 分子结构B. 力学原理C. 气候变化D. 遗传学基础27. 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来模拟对话场景?A. 角色扮演游戏B. 电子邮件C. 动画制作软件D. 数据分析工具28.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A. 学生对技术的熟练程度B. 教学内容的准确性C. 学生的隐私保护D. 教学设备的兼容性29. 在小学教学中,哪种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A. 学习管理系统(LMS)B. 视频编辑软件C. 图像处理软件D. 电子邮件客户端30.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时,应该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A. 完全依赖现代技术B. 完全摒弃传统方法C.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D. 仅在示范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31. 下列哪项技术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常用的?A. 多媒体教学B. 交互式电子白板C. 传统黑板D. 网络教学平台32.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教师通常扮演什么角色?A. 纯粹的知识传授者B.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C. 技术操作的指导者D. 学生自主学习的完全监控者3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哪一方面的发展?A. 硬件设施的建设B. 软件资源的选择与开发C.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D. 教学方法的创新3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A. 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B. 作为辅助手段,与传统方式并存C. 仅在特定课程中使用D.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决定是否使用35.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A.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B. 设计开放性问题C. 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过程D. 过度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36.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哪个学段?A. 小学低年级B. 小学中年级C. 小学高年级D. 初中阶段37.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A. 仅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B.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C.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D. 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38.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实践中,以下哪个案例是成功的?A. 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作业,但缺乏互动B. 教师利用动画讲解复杂概念,学生兴趣浓厚C. 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D. 学生自行开发教学游戏,但缺乏教师指导39.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A.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B. 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C. 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D. 高级编程语言的学习二、问答题1.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信息技术能力?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常用的教学工具有哪些?5.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效果?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在哪些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7. 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 请举例说明一个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成功案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A、数字化B、网络化C、智能化D、硬件化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讲授法B、实验法C、讨论法D、案例分析法3、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说法不属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信息技术与生活4、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时,以下哪个原则最为重要?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主导C. 以教材为主D. 以技术为主5、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任务驱动法D. 小组合作法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 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B. 增加课堂练习次数C.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D. 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挑战自我7、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 传授式教学B. 探究式教学C. 训练式教学D. 评价式教学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A.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B.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C.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能力D.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9、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时,以下哪项不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征?A. 学生自主学习B. 教师主导讲解C. 问题引导探究D. 实践操作体验11、【题目】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 传统讲授法B. 任务驱动法C.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D. 多媒体演示法13、题干: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实现以下哪种效果?A. 增强课堂互动性B.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C.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D.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1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 传授式教学法B. 案例分析法C. 项目式教学法D. 问答式教学法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信息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分析其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调查问卷(教师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调查问卷(教师卷)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调查问卷(教师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调查问卷(教师卷)一、您任教科目是:二、问卷内容1、您经常接触信息技术吗?()A、经常接触B、偶尔接触C、很少接触D、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2、您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占领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的提法是:()A、言过其实 B、赶“时髦” C、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D、对这些理论没兴趣3、与使用传统教学相比,您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可改变教学方式? A、是 B、否4、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动机?A、为参加教学竞赛或优秀课评比B、学校组织要求不得不用C、个人兴趣D、教学需要5、您认为应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环节是:()A、教学资源B、教学媒体手段C、教师能力D、课堂教学设计6、您认为自己具备以下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多选)()A、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Windows)B、文字处理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如 MS-office)C、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7、您经常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可多选)()A、幻灯B、录像、录音等C、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D、基本不用8、你最近一学期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时节数有:()A、15 节以上 B、10-14 节 C、5-9 节 D、5 节以下9、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可多选)()A、备课B、多媒体教学C、与学生网上交流、辅导D、用不着10、您认为您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时,最缺的是什么?()A、有用的信息资源 B、硬件条件 C、时间精力 D、合作团体11、按您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A、是一种时尚、不清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什么B、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C、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第二篇:调查问卷(教师卷)发展街小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查问卷(教师卷)您好,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五(含答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五(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0题,60分。
1-10每小题2分,11-50每小题1分)1.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正确的是(C)。
[2分]A信息技术具有海量储存、易于处理等优点,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定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B要想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尽量在所有课上都运用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仪器设备2.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C)。
[2分]A技术方面的支持B智力方面的支持C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D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3.下面关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A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B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C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D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本质基本相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下列对呈现教学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C)[2分]A视频能够同时作用于视听感官,因此在呈现教学信息时,效果比其他的媒体好B为了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很多信息,教师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使用四五种颜色的字体,也可以把很多信息都放在一张幻灯片中C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D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时机、快慢,以及媒体的先进性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5.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D)。
[2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6.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A)。
信息技术整合参考考试题
以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培训2012年11月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六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3、“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结论:《规划纲要》、《课改纲要》要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而且提出明确的目标。
二、接受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很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何克抗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必要前提;5、要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第一类:简答题(共六题)一、简述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及其培养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的标准:标准一:基本操作和概念;标准二: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标准三:技术效能工具;标准四:技术通信工具;标准五:技术研究工具;标准六:技术问题求解和决策工具美国K12学生信息素养标准:(1)信息技能方面标准一: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标准三: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方面标准四: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能欣赏作品和其它对信息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方面标准七: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能履行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标准九: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客观因素。
随着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再是绝对的师生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也不应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为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应采用传统的教师刻板传授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营造一种良好地信息场,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地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地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地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营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3)教师的引导。
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的导向是一个关键因素。
(4)活动的配合。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因此,应当利用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做中学”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信息化氛围中。
二、简述教育资源建设的层次及内容(1)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练习一一、选择题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 D 部分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C、语言技巧、语言知识、读写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AA、上位关系B、下位关系C、组合关系D、并列关系3.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D 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A、杜威B、布鲁纳C、斯金纳D、伯尼·道奇4.在交流与讨论中,D 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A、头脑风暴B、同步讨论C、辩论D、合作性讨论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A 三大领域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了解、理解和应用C、生理、心理和情感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D 的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对教学实话的评价,第三个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B、教学行为C、教学科研D、教学设计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A 两种方式。
A、由点到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CA、第二次教育革命B、第三次教育革命C、第四次教育革命D、第五次教育革命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D 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B、探索和发现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10.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A 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教学考核试卷
D.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6.以下哪种方式不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A.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B.增加硬件设施投入
C.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
D.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17.在设计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教学活动时,以下哪个环节不是必须的?()
A.确定教学目标
B.选择适当的媒体
A.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
B.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C.忽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D.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以下哪些属于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教学的方法?()
A.翻转课堂
B.项目式学习
C.混合式学习
D.传统讲授法
4.媒体整合教学的优势包括哪些?()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C.提高教学效率
D.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A.通信技术
B.数据处理技术
C.网络技术
D.控制技术
5.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A.使用游戏化学习
B.让学生参与视频制作
C.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
D.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6.在整合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
A.知识传递者
B.学习监督者
C.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
D.课程内容制定者
7.在多媒体教学中,哪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C.解决问题的能力
D.应试能力
16.在整合教学中,以下哪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使用游戏化教学
B.创设情境
C.开展竞赛活动
D.重复练习
17.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媒体整合教学的接受程度?()
A.学生的年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复习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教学模式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A.直接教学B.随机进入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2、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喜欢使用演示课件,学生对她的这种做法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列学生的观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师生间友好的交互环境C.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完全呈现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代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D.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提供比书上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是( D )。
A.传播理论 B.教学理论C.学习理论 D.计算机理论4、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几段战争场面,反映葛底斯堡战争的油画,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并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式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哪个方面?( B)A.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B.创设历史情境C.模拟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5、较之传统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特有的教学目标为( A )。
A.信息素养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情感态度6、下列媒体及资源中,不具有交互特性的是( B )。
A.多媒体网络教室 B.投影机C.BBS论坛 D.在线网络课程7、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 A)。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了解、理解和应用C.生理、心理和情感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8、下列观点中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错误的是( B )。
A.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本身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涉及显性课程不涉及隐形课程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时涉及课程文本与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点是课程,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9、演示型课件是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课件,下列哪个课件不适合制作演示型课件?( A )A.PHOTOSHOP B.AUTHORWAREC.FLASH D.POWERPOINT10、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不包括(C)。
教育技术学试题及答案 - (05)
0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A)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02、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B),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光盘上搜索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A、识字教学部分B、阅读部分C、写作部分D、口语交际部分03、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标准的整合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学科课程内容表转中哪些地方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中哪些地方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标准中的内容整合;以及(A)。
A、活动课程或者经验课程怎样和信息技术整合B、活动课程为什么要和信息技术整合C、活动课程如何和经验课程整合D、课程怎样和信息资源整合04、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C)。
A、分离模式B、锯齿模式C、整合模式D、交替模式05、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C)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C、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方法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06、在(D)中,学习者是一个外在的实验者。
A、过程模拟B、程序模拟C、情境模拟D、进程模拟07、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往往存在(A)三种典型的课堂组织形式。
A、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B、班内活动、课外活动和个别活动C、整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网上活动08、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D)两种。
A、提供卡片和提供课件B、提供材料和提供试题C、提供软件和提供信息D、提供内容和提供地址09、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D的准备状况。
新课程改革真题及答案 7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A.第二次教育革命B.第三次教育革命C.第四次教育革命D.第五次教育革命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B.探究和觉察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商量3.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楚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A.计算机技术B.文字C.纸张D.印刷术4.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两种方法。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6.在交流与商量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认的评价和商量,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商量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商量形式是指〔〕A.头脑风暴B.论辩C.合作性商量D.异步商量〔如BBS、电子邮件商量等〕7.综合实践课主要包含〔〕几局部。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效劳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8.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C.题头图和备注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9.在执教《美国南北X》一课时,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几段X场面,反映葛底斯堡战役的油画、X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并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方法。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7.1 选择题
1.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
可能多地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 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4 名词解释
1.信息意识。 2.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 3.信息道德。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先行组织者。 6.探究性教学模式。
7.5 简答题
1.简述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2.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3.“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流程的特点。 4.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考虑的原则。 5.简述协作学习小组所具备的特征。
2
7.6 论述题
1.请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及其注意事项。 3.请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
7.7 参考答案
7.7.1 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C 7.A 8.D 9.A 10.D
7.7.3 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7.7.4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信息意识是指能认识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辨析力,并 具有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要求和意愿。
2.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是指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3.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有关信息的道德、法律观念与社会责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 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 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5.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 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6.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北语网院-教育技术学-结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语网院-教育技术学-结课考试试题及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其关键要素有哪些?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要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2.如何理解用词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为之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答:教育目的是含有方向性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和方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
我们将其称为一级教育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但又高于课程目标,可将其看作二级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是国家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可称之为三级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它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主要依据。
可称之为四级教育目标。
从以上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标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集合概念,它的内涵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由总目标(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目标即子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三个子目标中,课程目标处于轴心位置,它上接培养目标,下连教学目标,是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教育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答: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道小题,总分值30分)1.简述关于建构的几种途径?答:(1)活动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1、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几点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多元智能理论1. 有关智力与智能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解答智力测验题(IQ)的能力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定义: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八大智能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图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图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 D 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A、创造性B、拓展性、C、基础性D、实践性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 C 、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A、加工B、传输C处理D破译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 B 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A、单学科、B、跨学科C、多学科D、双学科4、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C 。
A、核心概念B、基础知识C、基本概念D、重点内容5、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 C 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A、文字处理B、多媒体制作C、电子表格D、图像处理6、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 A 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A、因特网B、电脑C、电视D、报纸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 C 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A、探究B、实践C、应用D、拓展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 A 信息的能力。
A、下载B、查看C、发布D传递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 C ”。
A、复合价值B、双赢C、双价值D、独立价值1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 A 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兴趣B、热情C、爱好D、意识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考核试卷
D.无需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
4.以下哪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融合创新中?()
A. 5G技术
B.物联网
C.人工智能
D.区块链
5.以下哪个软件属于在线教育平台?()
A.微信
B. QQ
C.网易云课堂
D.新浪微博
6.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教育信息化产业链?()
A.硬件设施
B.教育内容
C.互联网平台
A.提高学习兴趣
B.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C.扩大知识面
D.降低学习成本
12.以下哪些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A.个性化学习
B.在线教育
C.智慧教育
D.教育资源共享
13.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缩小教育信息化差距?()
A.加大政策支持
B.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C.优化资源配置
D.降低技术成本
14.以下哪些技术对教育游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促进教育公平
D.推动教育现代化
18.以下哪些技术可以应用于远程教育?()
A.视频会议
B.在线直播
C.网络存储
D.互动白板
19.以下哪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面临的挑战?()
A.技术更新迅速
B.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C.教师培训不足
D.家庭经济条件限制
20.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转化效率?()
A.学生行为分析
B.教学效果评估
C.教育资源优化
D.教育决策支持
9.以下哪些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辅导系统?()
A.语音识别
B.图像识别
C.自然语言处理
D.机器学习
10.以下哪些平台属于在线教育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1小学计算机课程整合题
小学计算机课程整合题一、数学<共29题)小学数学<10题)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2、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4、年月日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5、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6、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7、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8、量的计量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9、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0、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初中数学<15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5、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6、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7、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8、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9、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0、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5、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高中数学<4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平面解读几何》的L2之三,相关素材: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平面解读几何》的L2之四, 相关素材: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平面解读几何》的L2之五, 相关素材: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平面解读几何》的L2之二, 相关素材:二、物理<共24题)初中物理<12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相关素材:烧杯、冷水和热水、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温度计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激光演示器、平面镜、插有大头针的硬纸条、光反射实验录像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潜望镜、平板玻璃,桂林花桥彩图5、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第三节相关素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托盘天平6、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二节相关素材: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汽车停车录像7、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相关素材: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M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M尺、啤酒瓶8、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相关素材: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9、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10、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开关,电阻箱1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1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初中物理,相关素材: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结构图小灯泡电池学生电源开关高中物理<12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小车弹簧跳水跳台悬挂的电灯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小车弹簧跳水跳台悬挂的电灯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牛顿管小铁球落体实验图5、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第一册,相关素材:伽俐略理想实验装置气垫导轨小车铁块木块玻璃板6、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小车有钉子的平板带细线的小球不带细线的小球本块乒乓球铅球弹簧称7、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频闪照片平抛运动轨迹飞机投弹8、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地球自转皮带传动齿轮传动9、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同步卫星卫星速度与轨迹图10、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海绵鸡蛋橡皮纸带细线铁锤1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弹簧钩码走马灯蜡烛支架1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相关素材:透明薄玻璃板蜡烛火柴直尺三、语文<共24题)小学语文<10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2、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3、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4、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5、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6、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7、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8、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9、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10、素材链接:教材附件:相关素材:初中语文<9题)1、素材链接:2、素材链接:3、素材链接:4、素材链接:5、素材链接:6、素材链接:7、素材链接:8、素材链接:9、素材链接:高中语文<5题)1、素材链接:2、素材链接:3、素材链接4、素材链接:5、素材链接:四、英语<共15题)初中英语<10题)1、素材链接:教材附件:英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1.在教学目标表述中,“使用知识并进行理解”的要求属于认知领域的(d )层次。
a、领会b、综合c、分析d、应用4.在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现重要单词和句型,单词可以配上图片和建立热连接,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d)的表现。
a、创设英语学习环境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方式5.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各内容领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具体体现包括新课标中的四个(c)领域。
a、数与代数;平面几何;导数和微分;综合应用b、数与代数;函数;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c、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d、数与代数;直线和圆;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6.发现学习是由(c)提出来的,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的教学模式。
a、奥苏贝尔b、维果斯基c、布鲁纳d、斯金纳8.下面的(d)不能说明模拟在教育中应用的优越性。
a、激发学习动机b、真实性和迁移性c、安全性和经济性d、适用面窄10.美国对新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中描述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逻辑框架与概念框架的是(d )a.实践知识 b.理论知识 c.内容知识 d.实质知识12.__b____指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应用熟练、高效的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
a.信息素养b.计算机素养 c.计算机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22.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____b______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标准 c.综合评价 d.直接评价24.插入自选图形时要注意三点,下面_____c_____说法是错误的。
a.往自选图形中填充颜色b.重视组合功能的应用c.不必关心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d.注意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25.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是_____b___,第二步是思考,第三步是解决问题。
a.观察 b.自我觉察 c.制定计划 d.创设情景26.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____d____a.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b.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c.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自我的知识d.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教育情景知识;其他课程知识27.在美国的“进入下个千年”案例中,利用了学生能够获得的资源研究与时间有关的__a___科目a.人、地点和事件b.地图、记事年表、文献的数字化档案c.文化、地形、教育d.地点、记事年表、运输28.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中的____a_____包括厅、说、读、写、玩演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
(4)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
(5)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
4、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
(3)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教学模式
(4)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
5、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发散思维
(2)直觉思维
(3)形象思维
(4)逻辑思维
(5)辩证思维
三、论述题
1、分析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1)在技术世界里迷航
①对技术的抵触与盲目依赖并存
②以课件而不是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
③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④信息技术使用泛化
(2)错误理解学会的主体地位
①将主体地位绝对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意识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分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这不但使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没发挥出来,连教学目标的打成,必要的师生交流都无法保证
②片面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教师片面的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的搜集和获取,没有安排学生问题和任务的设计,也没有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评价
③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只顾点击,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思维的时间空间被挤掉,从而产生认知碎片。
无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的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④无效的协作教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种缺乏思想交流,没有观点交锋,无良好的组织总结,只是为了分组而分组。
教师应该给与指导,以防学生协作方向的偏离。
(3)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①创设教学情景时,过分依赖多媒体
②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
③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资源建设和认识上的偏差
①重视硬件资源建设,忽视软件资源的提升
②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③重视助教资源的建设,忽视助学资源的建设
④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分工协作
2、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是什么?结合21世纪技能谈谈个人发展规划。
答题要点:
(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2)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3)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3、如何用技术支持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