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埃及金字塔的形式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埃及金字塔的形式演变。从“玛斯塔巴”经多层阶梯型金字塔(如昭塞尔)到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的特点及组成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2西亚主要代表性建筑。山岳台、亚述帝国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帝国的帕塞玻里斯等。

3古希腊雅典卫城圣地建筑群的特点。(群体和单体)

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古希腊在建筑方面杰出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柱式。古希腊三种柱式及各自特点与代表性建筑。

多立克柱式(Doric)———————————————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无柱础;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

爱奥尼柱式(Ionic)三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有柱础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具有女性气质特点;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5万神庙采用了单一平面的集中式构图,顶部覆盖穹顶,被称为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古罗马万神庙(Pantheon)

特点: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形制: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m,顶端高度43.3m,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穹顶的做法: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分段浇筑混凝土,这样可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并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的凹格,每圈28个,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

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故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这是为了:①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②把墙加高,体形较匀称③当时还无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无此审美习惯

内部的艺术处理: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淡出明确而和谐,像宇宙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空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的呈现出饱满的半球形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

6古罗马建筑特征是其拱券的应用,此外还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文化,除了发展古希腊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柱式外,还创造了托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古罗马建筑广泛采用券柱结合的处理手法,实际上承重构件为“券”,“柱”不过是装饰性的壁柱。拱的形式及区别。筒拱与交叉拱、十字拱。

7罗马大角斗场的立面(柱式组合)与结构特点。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

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结构:底层7圈灰华石墩子,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是环廊,分别用环形筒形拱覆盖;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砌石墙,墙上架筒形拱,呈放射状。第二层靠外墙有2道环廊,第三道有一道,整个庞大的观众席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材料:基础:混凝土+火山石;拱顶:混凝土+浮石;墙:凝灰岩+灰华石

立面处理:分四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石墙,立面上下分主次,由于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对比很丰富,又兼本身是长圆形,光影富有变化,但又充分展现它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浑身而无始终,更显完整宏伟,叠柱式水平划分更加强了效果和整体感。

8罗马广场的演变过程。从共和制到帝国的转变,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的演变。

①罗马共和时期——罗曼努姆广场(Forum Romanum):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周围自发性的零散的陆续建造公建庙宇等,形成开放式的广场,它是公共活动的场所。②罗马共和末期——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封闭式的广场,家神庙居中——恺撒个人的纪念广场③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建立了个人独裁,建造广场纯为个人崇拜,正中尽端建围廊式战神庙,广场周边建花岗岩围墙,除入口外,与外界完全隔绝

——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对皇帝崇拜几至神化,广场为罗马广场之最大,多层纵深对称布局,广场入口建成凯旋门。广场两侧敞廊,外各做一半圆厅,形成纵轴。广场中心为图拉真起码铜像。广场尽端时罗马最大的乌比亚巴西利卡,后进为小庭院。树立图拉真纪功柱,小院两侧为图书馆,小院后接围廊式大院,近段正中建立崇奉图拉真本人的庙宇

总结: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广场的演变鲜明的表现出建筑形制与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表现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化皇帝的转变。

9拜占庭建筑的成就及代表建筑

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①在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

②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③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④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⑤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代表建筑:圣马可教堂

10“罗马风”教堂平面来源于长方形的“巴西利卡”,由于教堂内部成员的增多,在其祭坛两侧增设了横向空间,即成为拉丁十字形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