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或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直线、纸牌或其他可以被划分为等长线段的材料、尺子或直尺等。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尺子或直尺。
七、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段直线,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直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直线两端的点,介绍直线的两端点为线段的端点。
3.再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即由两个端点与它们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图形。
Step 2:线段比较的实际操作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可以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2.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3:引导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线段比较的规律。
如:如果一个线段比另一个线段长,我们可以说:“线段A长于线段B”。
2.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比较所应用的基本方法,即比较线段的长度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
2.学生进行比较和描述线段长短的练习后,可以相互交流和验证答案。
Step 5: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更多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2.学生可以将线段按照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语言描述排序结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实际生活经验的小视频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东知道中间的路线最短,教师要提出疑问,你能用数学道理来解释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探究学习如右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结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以致用:刚才的视频说明的数学道理你知道了么?请同学回答。
三、合作学习:活动一:请两位学生比身高,让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引入你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动动手,小组合作:各小组拿着你们手中的绳子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的长,谁的短?并且思考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思考并回答结论:1.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叠合法。
2.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度量法。
3.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相差很大,直接视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学以致用: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 ( ) ( )活动二:1.什么是尺规作图?2.小组合作交流,试一试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直线。
尺规作图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活动三:想一想,折一折,怎样找到你手上绳子的中点位置?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表达式:如果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那么AM=BM= ( 21) AB. 或者AB=2AM=2BM 练习:如图示:点C 为AB 的中点,AC=3cm ,则BC=() cm ,AB=()cm 。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有限长的直线部分。
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比较线段长短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 通过练习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3. 发现线段长度的规律,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线段的大小,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比较线段的大小1. 定义: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部分,由两个端点所确定。
比较线段的长短,只需要比较它们的长度就可以了。
2. 方法:如果线段的长度相同,就说它们是一样长的;如果线段的长度不相同,就用“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下图所示,比较 AB 和 CD 的长度大小。
解题方法:把 AB 与 CD 首尾对齐,可以看到 AB 小于 CD,因此可以写成 AB<CD。
二、按长度排列线段1. 定义:把线段按长度排列,就是按照线段的长度来把线段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 方法:利用直观排列、测量排列和图形排列三种方法。
(1) 直观排列法:用眼睛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直观地排列出大小关系。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看图可以发现 AB<BC=CD<EF,因此可以得到:AB<BC=CD<EF。
(2) 测量排列法:用尺子对线段进行测量,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用尺子测量出他们的长度,然后排列出大小关系:AB<BC<CD<EF。
(3) 图形排列法:将线段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把线段表示成图形,如下所示,可以看出大小关系为:AB<BC<CD<EF。
4.《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主备人:王艳辉2018.11.28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差作图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尺规作图。
1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征;线段、射线、直线中____可以度量长度,所以只有____才可以比较长短。
2.问题一:A处有一只蚂蚁,想取位于C处的食物。
你估计蚂蚁会走怎样的路线?问题二:从教室A地到图书馆B,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21. 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教师提示: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思考:如果线段不能任意移动,怎么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总结:方法一: 测量法(用刻度尺)方法二:叠合法(用圆规)设计意图: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尺规作图.教师应强调在比较线段长短后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分享。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其特点。
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 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学会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难点:1. 理解并运用“线段对比”的方法。
2. 准确测量线段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其特点,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线段测量,运用所学方法比较线段长短。
5.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2.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的线段,并比较长短,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线段的其它性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2.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
八、教学资源:1. 教具:直尺、尺子、线段模型等。
2. 教学素材:线段长度比较的实例、练习题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线段的概念、特点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课堂讨论和巩固练习。
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创新教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对《比较线段的长短》部分是这样描述的: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2.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二节。
是继《线段、射线、直线》之后的内容,它是学生对几何语言、几何基本事实、几何定义的初步接触,是很基础的一节课,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几何语言的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知识主要分为四大块: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的表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距离;主要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教好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全等等知识的基础,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起到了一个支撑点的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4)立足具体情景,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发展的成果.(5)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的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三、学情分析1.教学方法:“微视频情境导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努力构建合作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2.学法指导: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经历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四、评价设计1.通过微视频预习达成目标一和目标2;2.从实例出发探究讨论比较线段长短达成目标3;3.通过评价练习题的延伸,借助尺规作图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达成目标4;4.通过变式训练强化提升达成目标5.学科素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德育范畴:思维严谨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录制微视频,学生预习探究新知微视频一(线段公理):任务单问题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走捷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实际应用:学生举例.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其几何道理是___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很容易的展开思维。
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教案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思考创设现实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立足具体情境,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检查预习效果,引入新课想一想1、(1)由我家到八中的路线有四条,哪一条最近?我家到八中的距离是什么?检查学案探究一中的(1)到(4)小题。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强调长度)(2)由小狗跑得远,还是小猫跑远?你是怎样比较的?(经过讨论、交流后,有的说“目测”,有的说“自己去度量”等。
)引出本节课题如果把小狗、小猫、骨头和鱼看作点,路径看作线段,其实质就是比较线段A B 的长短,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探究新知,学习新课在研究如何比较之前大家来看这个问题:如何在黑板上画一条和一根细木棍等长度的线段?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为后面的尺规作图打好基础,让学生初步感受类比法学习新知。
做一做怎样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师生互动作图)1、例: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使AC =a 做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B 。
②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a 。
③在射线AB 上以A 为圆心,截取AC = a 。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完整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淅川厚坡一中王功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2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
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由同学比身高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出示导纲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几种?你是怎样比较的?2).怎样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观察下列步骤,并回答问题(1)拿出一张白纸(2)对折这张白纸(3)把白纸展开铺平,发现在边AB上有个折痕点C,请问AC和BC 相等吗?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依据导纲不会的知识点,小组长并把不会的记下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比较线段的长短。
2. 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难点: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教学准备:纸、铅笔、直尺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判断不同物体的大小的?3.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4.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也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来判断吗?Step 2 学习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段AB和CD,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2.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AB的长度大于线段CD,可以表示为AB > CD。
3. 通过类似的比较,引导学生记住其他符号,如“小于”<、“等于”=等。
Step 3 练习巩固1. 让学生用纸和铅笔画出两条线段,并通过比较判断线段的长短关系。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画的线段的长短,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Step 4 拓展应用1. 张贴一些图片,让学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让学生用线段比较法判断图形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观察线段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较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拓展,提高了学生对线段比较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长短》,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运用工具测量线段长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及测量线段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比较两条跑道长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段的长度。
(2)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判断线段长短的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
(2)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
3. 例题讲解(1)题目:比较两条线段AB和CD的长短。
解答:先观察,无法直接判断时,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2)题目:在三角形ABC中,比较AB、BC、AC三条边的大小。
解答:使用叠合法,将三条边相互重叠,观察重叠部分,判断大小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巩固测量方法。
(2)分组讨论:比较教室内的线段长短,如黑板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拓展:探讨如何比较弯曲的线段长短,引出后续课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在三角形DEF中,比较DE、EF、DF三条边的大小。
2. 答案:(1)AB > BC > CD > DE(2)DE > EF > DF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概念和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会如何更好地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掌握这个技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方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3.能够运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比较线段的长短。
2.引导学生关注线段长度的差异和大小关系,提出两个线段的长短比较问题。
二、引入概念(20分钟)1.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起点、终点、长度等。
2.教师出示两个线段AB和CD,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3.通过尺规作图方法,教师将线段AB和CD都延长到相同方向上的同一端点上,再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4.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结果。
三、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线段的长短比较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讲解,解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3.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
2.确认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通过尺规作图的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线段的长短比较过程。
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拓展,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又切实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线段的定义、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动画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在三维空间中的形象。
-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内家具的长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长度的情况?”(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奥秘。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正式版
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和差的意义,并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线段的长。
5、通过小组学习过程,形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尺规作图;线段中点的概念级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线段中点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准备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复习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创设情境情景一:绿地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为什么?情景二: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3、发现结论: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图4-6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4、练一练:经过平面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A 、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 B 、射线ABC 、A 、B 两点之间的线段D 、A 、B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5、提出问题问题:观察图4-6,比较的是线段和曲线、折线的长短,两条线段之间怎么比较长短?板书课题:2.比较线段的长短F E DC BA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1、分组讨论:每个人画一条线段,另其他同学比较,讨论方法。
接着另外每人拿出不同的笔(可以看成线段),你又怎么比较它们的长短,互相交流。
2.通过刚才分组讨论,得出两条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2)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如图1CD CB BD3.“练一练”P112习题第1题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精品教案
比较线段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比较线段长短》,这是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直线与线段”中内容。
具体涉及到章节为2.2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线段特征,学会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掌握如何用工具测量线段长度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来判断线段长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线段概念,掌握线段两个基本要素:长度和端点。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准确测量线段长度。
3. 掌握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特别是在没有测量工具情况下。
教学重点:线段长度测量以及比较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直尺、卷尺、模型线段。
学具:学生用直尺、卷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比较学生们跳远距离引入线段长短概念。
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线段长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线段基本定义,强调线段长度和端点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测量线段长度,以及如何在纸上准确画出指定长度线段。
4. 随堂练习5. 知识巩固出示几组线段,让学生们不用工具,仅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来判断线段长短。
6. 互动提问针对比较线段长短几种方法进行提问,检查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分为两部分:1. 线段定义和长度测量方法。
2. 比较线段长短几种常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一物品长度。
(3) 如果线段EF比线段GH长3厘米,而线段IJ比线段EF短2厘米,问线段IJ和GH哪个更长?2. 答案:(1) 学生需自己测量并记录真实数据。
(2) CD更长。
(3) 线段IJ和GH长度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线段测量和比较方法,对于不用工具比较线段长短方法是否理解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对,如图(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从A地到B地,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生]因为小路近,所以我走小路.
[师]很好,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这是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思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课堂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