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全册)
本教案共包括必修五全部章节,共计 xx 课时,主要涵盖以下
内容:
第一章函数的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分类以及函数图像的绘制等
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第二章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及其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函数进
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
的概念,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递推数列
本章主要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学证明中的运用,同时通过递推数列的研究,进一步巩固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
学证明中的应用,同时掌握递推数列的推导与实际应用技巧。
第四章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本章主要介绍极坐标系的定义、性质,以及参数方程的基本概
念与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极坐
标系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参数方程的推导与实际应用技巧。
第五章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初步
本章主要介绍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等知识点。
通过
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导数与微分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掌握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
普通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普通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应用函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函数的定义(10分钟)
教师讲解函数的定义及符号表示,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讲解函数的性质(15分钟)
教师讲解函数的奇偶性、增减性、最值等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特点。
四、演示函数的图像(10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讨论解题过程。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七、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励学生继续学习。
评价与展望: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未来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应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优质教案
2.5 等比数列的前n2.5.1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从容说课师生将共同分析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公式的推导以教材中的“错位相减法”为最基本的方法,“错位相减法”也是一种算法,其设计的思路是“消除差别”,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许多方法,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q a aa a a a a a n n n n =====---1223211...再由分式性质,得q a S a S n n n =--1,整理得)1(11≠--=q qqa a S n n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投影仪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生知道一些,踊跃发言师“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师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按目前世界小麦年度产量约60亿吨计.你认为国王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生各持己见.动笔,列式,计算生能列出式子:麦粒的总数为1+2+22+…+263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们计算出结果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课件展示:1+2+22+…+2 63=?师我们将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1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所放的麦粒数总和,就是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式子的计算方法:记S=1+2+22+23+…+2 63,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课件展示:S=1+2+22+23+…+2 63,①2S=2+22+23+…+263+264,②②-①得2S-S=2 64-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0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师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推进新课[合作探究]师在对一般形式推导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1+q+q2+…+q n=?师这个式子更突出表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若将上式左边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就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生q+q2+…+q n+q n+1生每一项就成了它后面相邻的一项师对上面的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帮助吗?师生共同探索:如果记S n=1+q+q2+…+q n那么qS n =q+q 2+…+q n +q n +1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1-q n师 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生 如果q≠1,则有qq S n--=11师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生 如果q =1,那么S n =n师 上面我们先思考了一个特殊的简单情形,那么,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我们怎样思考?课件展示: a 1+a 2+a 3+…+a n =?[教师精讲]师 在上面的特殊简单情形解决过程中,蕴含着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错位相减,消除差别”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简称为“错位相减法师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错位相减法如果记S n =a 1+a 2+a 3+…+a n 那么qS n =a 1q+a 2q+a 3q+…+a n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n师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q 的取值如果q≠1,则有qq a a S n n --=11师 上述过程如果我们略加变化一下,还可以得到如下的过程:如果记S n =a 1+a 1q+a 1q 2+…+a 1q n -1 那么qS n =a 1q+a 1q 2+…+a 1q n -1+a 1q n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1q n如果q≠1,则有qq a S n n --=1)1(1师 上述推导过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本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用的“错位相减法”.形式上,前一个出现的是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 1,q,a n ,S n ,n 中a 1,q,a n ,S n 四个;后者出现的是a 1,q,S n ,n 四个,这将为我们今后运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值得重视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在“如果q≠1”的前提下得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我们才能用上述公式师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对于等比数列的一般情形,如果q =1问题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生 如果q =1,S n =na 1 师 完全正确如果q =1,那么S n =na n .正确吗?怎么解释?生 正确.q =1时,等比数列的各项相等,它的前n 项的和等于它的任一项的n 倍师 对了,这就是认清了问题的本质师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其他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探讨一下:[合作探究]思路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我们有:q a a a a a a a a n n =====-1342312...再由合比定理,则得qa a a a a a a a n n=++++++++-1321432......即qa S a S nn n =--1从而就有(1-q)S n =a 1-a n(以下从略思路二:由S n =a 1+a 2+a 3+…+a n 得S n =a 1+a 1q+a 2q+…+a n -1q=a 1+q(a 1+a 2+…+a n -1)=a 1+q(S n -a n从而得(1-q)S n =a 1-an(以下从略师 探究中我们们应该发现,S n -S n -=a n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关系,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这个关系式中,n的取值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生 n >师 对的,请同学们今后多多关注这个关系式:S n -S n -1=a n ,n >师 综合上面的探究过程,我们得出:⎪⎩⎪⎨⎧≠--==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或者1,1,1,11≠⎪⎩⎪⎨⎧--=q q q a a q na n[例题剖析]【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1)21,41,81,…; (2)a 1=27,a 9=2431,q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分析:由(1)所给条件,可得211=a ,21=q ,求n =8时的和,直接用公式即可 由(2)所给条件,需要从24319=a 中获取求和的条件,才能进一步求n =8时的和.而a 9=a 1q 8,所以由条件可得q 8=19a a =272431⨯,再由q <0,可得31-=q ,将所得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生 写出解答:(1)因为211=a ,21=q ,所以当n =8时,256255211)21(1[2188=--=S(2)由a 1=27,24319=a ,可得272431198⨯==a a q ,又由q <0,可得31-=q 于是当n =8时,811640)31(1)2724311(2718=--⨯-=S【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师 根据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从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并明确这是一个已知S n =30 000求n 的问题生 理解题意,从中发现等比关系,并找出等比数列中的基本量,列式,计算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a 1=5 000,q=1+10%=1.1,S n于是得到300001.11)1.11(5000=--n整理得1.1n两边取对数,得n用计算器算得1.1lg 6.1lg =n ≈041.02.0≈5(年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练习:教材第66页,练习第1、2、3题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如下内容: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学到了“错位相减法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涉及到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中的4个量,一般需要知道其中的3个,才能求出另外一个量.另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公式有两个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根据题意所给的条件,适当选择运用哪一个公式在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注意q的取值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放在第一位来思考.布置作业课本第69页习题2.5 A组第1、2、3题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情境问题的推导一般情形的推导例1练习:(学生板演) 例2练习:(学生板演)。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教案全套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章节总体设计(一)课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
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
”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1-1-1正弦定理(2)_1
正弦定理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正弦定理”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任意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本节内容是处理任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也就是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引出正弦定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运用.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a cb O B C A 数.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如图,河流两岸有A 、B 两村庄,有人说利用测角器与直尺,不过河也可以得到A 、B 两地的距离(假设现在的位置是A 点),请同学们讨论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2.4.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等比数列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2.学习目标(1)由特殊到一般,理解并会判断等比数列.(2)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证明.(3)应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相应问题.3.学习重点(1)等比数列定义及判断.(2)通项公式的推导.4.学习难点会用等比数列解决相应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等比数列?任务2观察等比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规律,前后两项的比值可以是任意实数吗?任务3结合之前的探索,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吗?等比数列何时递增,递减,或者变成等差数列?2.预习自测1.数列4,16,64,256…是什么数列?第五项是多少?答案:等比数列;1024.【知识点:等比数列】【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72,16,a a ==则n a =________..23-n 答案:【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由题意求出n 和q 3.已知x ,y ,z ∈R ,若-1,x ,y ,z ,-3成等比数列,则xyz 的值为(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C【解析】∵-1,x,y,z ,-3成等比数列,∴2y =xz =(-1)×(-3)=3,且2x y =->0,即y”的什么条件?有都”是“对任意正整数是公比,则“是首项,等比数列中n n a a n q a q a >>>+111,1,0,.4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充要条件的判断;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解析】充分不必要条件.由q >1,得1n n q q ->,又10a >得111n n a q a q -⋅>⋅即1n a +>n a 反之不然.取11n n a a q -==)21(n-,可得 1n a +>n a ,但1a =21-(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等差数列概念.(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 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借助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到等比数列定义 ●活动一 回顾旧知,夯实基础.之前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我们是怎样定义并且判断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a d +-= (n ∈N *,d 为常数),或1n n a a d --= (2,n d ≥为常数). ●活动二 探索规律,发现新知. 类比于等差数列,观察以下几个数列2,4,8,16,32…;1,1,1,1,1…;1,-1,1,-1,1,-1…;1,0,1,0,1,0,…;3,9,27,81,243,…;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规律 ●活动二 新旧整合,得出结论.结合活动一与活动二,能给出等比数列定义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2,n ≥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问题探究二 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性质,结合等比数列定义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性质,●活动一 温故知新,迎难而上. 回忆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推广:()n m a a n m d =+-(m,n ∈N *). ●活动二 类比旧知得出新知.在等比数列中,是否只需确定某些量就可以写出通项公式?只需确定首项与公比即可得到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推广: n m n m a a q -=,公比为非0常数.●活动三 思维谨慎,扎实前进. 能否给出通项公式证明?借助定义,a na n -1=q (n ≥2,q 为非0常数),列出n -1个式子,累乘后得到通项公式. ●活动四 夯实基础,勇于探索.等差数列中,公差大于0时,数列递增;反之递减.等比数列也有相似结论吗?请归纳总结.首相大于0,公比大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减;首项小于0时,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1时递减;首项不等于0,公比等于1时,既是等差又是等比;公比小于0时,为摆动数列.问题探究三●活动一 初步运用 基础知识的掌握例1.在等比数列{}n a 中,253618,9,1n a a a a a +=+==,则n =________. 【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答案:6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 1a <0, 若对正整数n 都有1n n a a +<,那么公比q 的取值范围是?【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答案:由1n n a a +<得1111,,01n n n n a q a q q q q --<∴>∴<< ●活动二 能力提升 通项公式性质的运用例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351,3,5a a a +++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1.例2.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 1n n a a +>,28466,5a a a a ⋅=+=,则57a a =( ) A.56 B.65 C.23D.32【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D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 (n ≥2,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11n n a a q -=;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n m a a q -=. 【重难点突破】(1)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运用时为了减少计算量可以尝试使用其推广式. (2)公比0≠q 这是必然的,不存在公比为0的等比数列,还可以理解为等比数列中,不存在数值为0的项,各项不为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至于等比数列的增减,则可以从首项与公比的正负及范围,通过列不等式进行确定. (3)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的描述应与等差数列中的描述理解一致.(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迭代法累乘法推导,其中累乘法与累加法相似,可做一做比较,便于掌握. 4.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64,852==a a ,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A.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解答题1.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21-=a ,83-=a . (2)51=a ,且12+n a n a 3-=. (3)51=a ,且11+=+n na a n n . 答案:(1)n n n n n n a a )2()2)(2(22)2(11-=--=-=-=--或.(2)1)23(5--⨯=n n a .(3)na n a n 31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求以下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1)5,-15,45,……. (2)1.2,2.4,4.8,…….(3)213,, (328).答案:(1)1354-=a ,4055=a . (2)6.94=a ,2.195=a . (3)4a =329,5a =12827.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3.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答案:这四个数为0, 4, 8, 16或15, 9, 3, 1.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四个数依次为x,y,12-y,16-x .依题意,有 x +(12−y )=2y ①()()21612y x y -=-②由①式得x =3y -12 ③将③式代入②式得y (16-3y +12)=(12-y )2,整理得y 2-13y +36=0,解得124,9y y ==,代入③式得120,15x x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5.(1)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且2435460,225n a a a a a a a >++=, 求53a a +.(2)c a ≠,三数c a ,1,成等差数列,22,1,c a 成等比数列,求22ca ca ++. 答案:(1) 3a +55=a . (2)3122=++c a c a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224354635225a a a a a a a a ++=+=.又0n a >, ∴355a a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 一、填空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答案: 1a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 2482a a a ⋅=211a a ==,∴ 1a =2.设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2345||||||a a a a a ++++=______. 答案:12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113n n n a a q --==-,∴123451,3,9,27,81,a a a a a ==-==-=∴则12345||||||1392781121a a a a a ++++=++++=. 3.等比数列{}214n +的公比为 ______ .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4.若1、a 、b 、c 、9成等比数列,则b = ______ . 答案:3.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通用公式11n n a a q -=求出相应的值421531,9,3a a q a q b ======,3b ∴=5.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则210log a = ______ . 答案:5.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7a =4,∴1a •26=4,解得1a =42-,∴9495101222a a q -==⨯=,∴52102log log 25a ==. 故答案为:5.能力型师生共研 一、选择题1.在数列{}n a 中,1111,,4n n a a a +==则99a =________. A.125504B.2500C.124504D.2401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二、填空题1.设{}n a 为公比1q >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24830x x ++=的两根,则=+20072006a a _________. 答案:-18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n a 为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2004a 和2005a 是方程4x 2+8x +3=0的两根,可得2004a =-2005=2006+2007a =-18. 三、证明题1.已知:b 是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c b a ,,同号,求证:3a b c ++等比数列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 由题设:ac b =2得:22333)3(333ca bc ab bc b ab b c b a abc c b a ++=++=⨯++=⨯++ ∴3,3,3abc ca bc ab c b a ++++也成等比数列.探究型多维突破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A .1(0,2+B .C .D .)251,251(++-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解三角形;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三边:a 、qa 、2q a 、q >0则由三边关系:两短边和大于第三边a +b >c ,即 (1)当q ≥1时a +qa >2q a ,等价于解二次不等式:21q q --<0,由于方程2q q --(2)当q <1时,a 为最大边,qa +2q a >a 即得2q q --⎭故选D . 二、证明题1.设d c b a ,,,均为非零实数,()()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求证:c b a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证明:证一:关于d 的二次方程()()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有实根, ∴()()0442222≥+-+=∆b a c a b ,∴()022≥--ac b则必有:02=-ac b ,即ac b =2,∴c b a ,,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则aq b =,2aq c =代入()()024********=+++-+q a q a d aq a aq d q a a∵()0122≠+a q ,即0222=+-q qd d ,即≠=q d证二:∵()()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022222222=+-++-c bcd d b b abd d a∴()()022=-+-c bd b ad ,∴b ad =,且c bd =∵d c b a ,,,非零,∴d bca b == 自助餐 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则8a =( )A.2±B.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 6106a a +=-,可得261082a a a ⋅==,6a 和10a 都是负数,可得8a =-2..故选:C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A. 0.5B. 22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22841112a q a q a q ⋅=,即q 2=2,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所以q =2.22=,故选C.2.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则10a =( )A.32 64.B C.512 D.1024 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 ∴S 奇:S 偶=1:2.∵S 奇=1321...n a a a -+++,S 偶=242...n a a a +++=q S 奇由题意可得,q =2,∴9910112512a a q ==⨯=.故选:C .3.在等比数列{}n a 中, 11,2,32n a q a ===,则n =( )A.5B.6C.7D.8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求得n =84.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则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等于( )A.2B.5C.1050D.lg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由题意得,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所以385610,a a a a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551231056...10a a a a a a ⋅⋅⋅=⋅=,所以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1210l g l g ...l g 5n S a a a =+++=,故选:B . 6.数列{}n a 的首项1,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且1n n na b a +=,若10112b b ⋅=,则21a =( ) A.20 B.512 C.1013 D.1024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n n n a b a +=可知202120232121,,,a a b a a b a a b === ,所以202123122021a a a a a a b b b ⋅⋅⋅=⋅⋅⋅ ,又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所以1202191011b b b b b b ===L ,于是有121102a a =,即110212a a =,又11=a ,所以102421021==a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5a =4,9a =64,则7a =____________.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由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1124n n a -=⋅,所以716a =.2.数列{}n a 中, 112,n n a a a cn +==+(c 是常数,n =1,2,3,…),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c 的值是 ______ .答案:2.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112,n n a a a cn +==+,∴232,23,a c a c =+=+又∵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22c 223c +=+,即c 2-2c=0解得c=2,或c=0,故答案为23.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1213•13log a a a ⋯=,等差数列{}n b 满足77b a =,则1213b b b +⋯+的值为 ______ . 答案:2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21213•13log a a a ⋯=,∴()()()13212132727•1313log a a a log a log a ⋯===,解得7772,2,a b 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777121372,2,...1326a b a b b b b ===+++==,故答案为:26 三、解答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 5142-=15,-=6a a a a ,求3a 和q .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6=-,15=-}中中在等比数列{2415a a a a a n 答案:.4=,1=时,2=q 当31a a2.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0110S =且124,,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答案: n a =2n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124,,a a a 成等比数列,∴2214a a a =又∵{an}是等差数列,∴2141,3a a d a a d =+=+, ∴()()21113a d a a d +=+,即222111123a a d d a a d ++=+,化简可得1a d =,∵101101092110S a d =+⨯=,∴11045110a d +=.又∵1a d =,∴55d =110,∴d =2, ∴()112n a a n d n =+-=3.已知数列{}n a 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偶数项成等比数列,公差与公比均为2,并且2415798,a a a a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使得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的所有正整数m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31517142622,4,6,2,4a a a a a a a a a a =+=+=+==Q 2415798,a a a a a a a +=++=2211212124,2642a a a a a a a a ∴+=+++++=++121,2a a ∴==∴na =⎩⎨⎧为奇数为偶数n n n n,,22; (2)∵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 ∴由上面可以知数列{}n a 为:1,2,3,4,5,8,7,16,9,… 当m =1时等式成立,即1+2+3=-6=1×2×3;等式成立. 当m =2时等式成立,即2×3×4≠2+3+4;等式不成立. 当m =3、4时等式不成立; 当m ≥5时,∵12m m m a a a ++⋅⋅为偶数, 12m m m a a a ++++为奇数, ∴可得m 取其它值时,不成立, ∴m =1时成立.。
高中数学必修5个模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个模块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函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步骤:1.引入函数与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3.实际问题解题训练,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4.课堂练习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并在下节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模块二:平面几何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平面几何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几何证明方法教学难点:几何证明题目的解法教学步骤:1.引入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角、三角形等,并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
2.讲解几何证明方法,包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证明方法。
3.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几何证明题目,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课堂练习与讨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加深对平面几何的理解。
模块三:概率与统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解决概率与统计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概率、频率、统计数据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步骤:1.引入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频率、概率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讲解概率与统计的计算方法,包括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等,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解题训练,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统计问题,并解决。
4.小组讨论与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进行结果展示。
5.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模块四:立体几何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立体几何相关问题。
备课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五
备课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五
课题:高中数学必修五——范本
教学目标:
1. 了解范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范本的常见形式和应用方法;
3. 能够解决与范本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范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运用范本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内容:
1. 范本的定义和性质;
2. 范本的常见形式;
3. 范本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引入范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范本的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范本的定义和性质;
2. 分析范本的常见形式;
3. 教授范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几道范本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2.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范本的应用方法。
四、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范本题目,并尝试解答。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范本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教学反思:
范本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范本的应用方法和特点,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和应用来加深对范本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必修五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函数、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来设计教学内容。
必修五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每个章节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例如,在函数章节中,我们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函数的性质。
在导数章节中,我们可以先介绍极限的概念,然后引入导数的定义和计算规则,最后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导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们还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
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贡献等多方面。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三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必修五的数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B、能力目标:(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具: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几节,我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今天要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提起数列求和,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一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10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教案
10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教案 南京市高中数学必修5(A 卷)一、选择题1.在△ABC 中,已知2=a ,2=c ,︒=30A ,那么C 等于( ). A.︒45 B. ︒45或︒135 C. ︒30 D. ︒30或︒150 2.如果在△ABC 中,3=a ,7=b ,2=c ,那么B 等于( ). A.6π B. 4π C. 3π D. 32π3.等差数列{}n a 中,第1项为8,第2项为-2,那么它的第3项为( ). A. -10 B.10 C.4 D. -12 4.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1a =8,公比q =21,那么它的前5项和5S 的值等于( ). A. 15.5 B.20 C.15 D. 20.75 5.不等式0962>++x x 的解集是( ).A. ΦB.RC.{ x | x ≠-3,x ∈R }D. {}33>-<x x x 或 6.若两个正数x 与y 的积等于1,则它们的和有( ).A. 最小值2B.最大值2C.最小值1D. 最大值1 7.设a 、b 、c 均为正数,a lg 、b lg 、c lg 成等差数列,那么a 、b 、c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A.c a b +=2B.ac b =2C. b a b +=D.ca b 111+= 8.有座七层宝塔,每层悬挂灯数自上而下成倍递增。
底层有64盏灯,顶层灯数是( ). A. 1 B.2 C.3 D.49.若0<x ,则2x ,x 2,x 的大小关系是( ).A. x x x >>22B. x x x 22>> C. x x x 22<< D. x x x <<2210.已知A,B 两地的距离为10km ,B,C 两地的距离为20km ,现测得∠ABC=︒120,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10km B.103km C.105km D.107km11.在△ABC 中,80,100,45a b A ︒===,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A.一解B.两解C.一解或两解D.无解 二、填空题1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532+=n a n ,那么5a = .13.已知数列:11+,212+,413+,…,121-+n n ,…。
高中数学必修五备课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1. 函数的概念
2.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函数的图象
4.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
3. 能够画出函数的图象。
4. 熟练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函数的图象的绘制和性质的判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辅资料、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回顾前几年关于函数的基本知识。
二、讲解(20分钟)
1. 函数的定义:介绍函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及求法。
3. 函数的图象:介绍如何画出函数的图象。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练习,画出给定函数的图象。
2. 学生讨论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学生能够对函数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教案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目标:1.掌握数列概念,能够计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2.理解极限的概念,能够计算函数在其中一点的极限;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能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4.理解函数概念,能够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计算函数值及函数的性质;5.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1数列的概念与通项的求法1.2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1.3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第二单元函数与极限2.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2.2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3极限的概念及计算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3.1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的解3.2一元一次方程组与解的性质3.3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第四单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4.1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2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性质4.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第五单元测度与图形的性质5.1弧长与扇形面积5.2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5.3平面向量的概念与性质5.4弧度制与角的变化率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掌握基本概念与定理,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提高解题技巧;2.运用举一反三、归纳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和应用题,巩固知识点和技能;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相关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通过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公式、性质、注意事项等。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老师对错的例题进行解析和讲解,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通过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涵盖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学科:数学年级:高中必修五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单元:(具体单元名称)课时:(具体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2.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辅资料;2. 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工具;3. 制定好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知识讲解(1)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逐一进行讲解;(2)举例说明相关概念和方法。
3. 课堂练习(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习题训练;(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拓展知识的讨论和学习;(2)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5. 讲评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
【布置作业】1. 布置相关作业;2. 提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扩展阅读】1. 推荐相关的数学书籍和资料;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以上为教案范本,具体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
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你对等差数列了解多少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案《等差数列》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数学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基础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3.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数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演练、讨论
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起源和意义。
二、讲解:介绍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三、讲解: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四、示范演练: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五、讨论:让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的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通过讲解、示范演练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最新4篇】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全集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abc,接着就一般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ABCsinsinsin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A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3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图1.1-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1.1-2,在RtABC中,设,a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A,sincbc,又, A BC,sinsin1,,ccabc则 b c,,,ABCsinsinsincab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 a ,,ABCsinsinsinB(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ab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则, aBbAsinsin,,ABsinsinCcb同理可得, b ,CBsinsinaabc从而 A ,,ABCsinsinsinc B4(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证法二):过点A作jAC,, C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ABACCB,,则 jABjACCB,,,,() AB?jABjACjCB,,,,,j00 jABAjCBCcos900cos90,,,,,,,,ac?,,即 cAaCsinsin,sinsinACbc同理,过点C作jBC,,,可得 sinsinBCabc从而 ,,ABCsinsinsin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
(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bc,,ABCsinsinsin(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 akA,sinbkB,sinckC,sin5abcabcbac(2)等价于,, ,,,,,ABCABCBACsinsinsinsinsinsinsinsinsin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bAsin?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 a,sinB?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a如。
ABsinsin,b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
例1.在00中,已知,,cm,解三角形。
A,32.0B,81.8,ABCa,42.9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CAB,,,180()000 ,,,180(32.081.8)0 ; ,66.2根据正弦定理,0aBsin42.9sin81.8; bcm,,,80.1()0sinAsin32.0根据正弦定理,0aCsin42.9sin66.2 ccm,,,74.1().0sinAsin32.0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0例2.在中,已知cm,cm,,解三角形(角A,40,ABCa,20b,280度精确到,边长精确到1cm)。
16解:根据正弦定理,0bAsin28sin40 sin0.8999.B,,,a200000因为<<,所以,或 0180B,64B,116.B0? 当时, B,6400000 CAB,,,,,,,180()180(4064)76,0aCsin20sin76 ccm,,,30().0sinAsin400? 当时, B,11600000 CAB,,,,,,,180()180(40116)24,0aCsin20sin24 ccm,,,13().0sinAsin40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第5页练习第1(1)、2(1)题。
例3.已知abc,,0,60a,3ABC中,A,,求 ,,ABC,,sinsinsinabc分析:可通过设一参数k(k>0)使, k,,,ABCsinsinsinabcabc,,证明出 ,,,ABCABC,,sinsinsinsinsinsinabc解:设 kk,,,(>o)ABCsinsinsin则有,, akA,sinbkB,sinckC,sinabc,,kAkBkCsinsinsin,,从而== kABC,,sinsinsinABC,,sinsinsin 3aabc,,又,所以=2 ,,2k,0AABC,,sinsinsinsinsin60评述:在ABC中,等式,abcabc,, ,,kk,,,0,,ABCABC,,sinsinsinsinsinsin恒成立。
7已知ABC中,,求 ,sin:sin:sin1:2:3ABC,abc::(答案:1:2:3)(由学生归纳总结)abcabc,,(1)定理的表示形式:; ,,kk,,,0,,ABCABC,,sinsinsinsinsinsin或,, (0)k,akA,sinbkB,sinckC,sin(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课后思考题:(见例3)在abcABC中,,这个kk,,,,(>o)ABCsinsinsink与ABC有什么关系? ,?课时作业:第10页[习题1.1]A组第1(1)、2(1)题。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8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
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如图1.1-4,在ABC中,设BC=a,AC=b,AB=c, ,已知a,b和C,求边c b ,A c B图1.1-4)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9A如图1.1-5,设CAb,cab,,CBa,,,ABc,,那么,则 bc2cccabab,,,,,,,,,,,,,,, 2aabbab C a 22,,,, 2ababB从而 222cababC,,,2cos (图1.1-5)222同理可证 abcbcA,,,2cos222bacacB,,,2cos于是得到以下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222abcbcA,,,2cos222bacacB,,,2cos222cababC,,,2cos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由学生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222bca,,cosA,2bc222acb,,cosB,2ac222bac,,cosC,2ba从而知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10?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由学生总结)若0222ABC中,C=,则,这时 90cab,,,cos0C,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例1.在0ABC中,已知,,,求b及A a,23c,,62B,60,222?解:? bacacB,,,2cos220=(23)(62)223(62),,,,,,cos 452=12(62)43(31),,,,= 8? b,22.求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A222222bca,,,,,(22)(62)(23)1?解法一:?cosA,,,, 22bc222(62),,,0 ? A,60.a230解法二:?sin AB,,,sinsin45,b22又?62,> 2.41.43.8,,,23< 21.83.6,,,00?ac<,即<<90, 0A0? A,60.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的取值范围。
11例2.在ABC中,已知,,,解三角形 ,acm,134.6bcm,87.8ccm,161.7 (见课本第8页例4,可由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解: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222cosbca,, A,2bc22287.8161.7134.6,, ,287.8161.7,,,0.5543,0,; A,5620222cab,,cos B,2ca222134.6161.787.8,, ,2134.6161.7,,,0.8398,0,; B,32530000,,CAB,,,,,,180()180(56203253)0 , ,9047.第8页练习第1(1)、2(1)题。
2220在abcbc,,,ABC中,若,求角A(答案:A=120)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